您已經閒置10分鐘了,為您推薦其他文章!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
搜尋打工共有3筆結果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工作在生活中其實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工作時數占據一天生活的1/3以上,因此良性的職場文化,不僅能幫助我們有效達成任務目標,提升自我成就感,對於未來職涯發展更能發揮正面的效果。如果想到上班就不想起床,睡前又想著工作無法入眠;工作中情緒波動大,經常感到不安、緊張或易怒;不幸又遇到「慣老闆」,在職場上備受委屈,或被同事排擠孤立,這些種種不友善的職場環境會讓你對工作提不起勁,連帶看待生活也索然無味,長期下來的壓力也對身心造成無形的迫害。美醫誌提醒你工作打拼之餘,也要注重心理的健康! 檢視自己的工作環境是否「有毒」,這些現象要注意! 工作占我們人生中相當長的時間,因此工作時的心理壓力不只會影響心情,一旦超標甚至會嚴重威脅到我們的健康。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根據美國《哈芬登郵報》(Huffpost)報導中提出的8項指標,帶領大家檢視自己是否身處在「有毒」職場中,並提醒大家記得關注身心健康。 1.想到「慣老闆」就會身體不適 「慣老闆(spoiled boss)」為網路諷刺用語,形容要求多、不願支付合理報酬且剝削勞工的被寵壞的老闆。當想到「慣老闆」就會胃痛、胸悶、呼吸困難、 頭痛、頭暈或無力感,這些症狀全部來自職場的無形壓力,提醒你身體已經受到無法負擔的壓力,請不要忽視這些不舒服的感覺。 2.與同事越來越疏遠,在工作中越來越孤立 在工作中感覺不受他人理解,與同事格格不入、越來越疏遠,或者經常被針對、感到孤立。職場中需要與同事們緊密連結的普同感,意即大家「同在一艘船上」並肩作戰,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不友善的同事,可能產生疑神疑鬼或被質疑的不安全感。長期處在被害妄想的環境中,都會加速職場中的無力感,造成身心負擔。 3.經常感到緊張、暴怒 在工作中經常被微小的不順心事件影響,造成緊張或生氣等情緒起伏波動。通常暴怒的原因會來自於想控制那些「不可控制的事物」,當感覺到事情不如預期發展時,失控感會引發緊張或焦慮的不安情緒。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提醒,自我很難察覺情緒的外在表徵,建議在感受到情緒波動時,可以暫離座位到洗手間照看鏡子中的自己,觀察自己臉上表情是否有臉紅脖子粗等情緒表現,檢視自己的情緒是否處於穩定狀態。 4.每天醒來害怕工作,晚上也睡不著覺 當每天起床時不想工作,入睡前也心煩意亂,想到工作就焦躁不已,表示你已陷入不安與焦慮狀態。工作壓力影響睡眠品質,對於身心健康勢必造成傷害。 5.逃避面對上司及被交付的任務 心理學指出「逃避即是應對焦慮的方式」,工作中害怕與上司對話,也害怕被交付任務,因為害怕被責備,所以採取不說、不表態的消極方式,以為就能不牽扯責任關係,長期下來與「任務成就」的職場價值背道而馳,也是造成身心壓力的原因之一。 6.變得更容易分心及健忘 大腦被工作占據屬於正常現象,但是當慣老闆取代工作占據你的大腦時,就是危險指標!工作進行中突然想起上司責備你的經驗,或是不開心的情緒,引起暫時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或恍神的現象,導致工作進度延宕、效率不彰,無法如期完成任務。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當專注力下降,無法認真工作時,就會喪失條理分明的能力。 7.對曾經的興趣失去熱情 對原本的興趣喪失興致,例如看書、聽音樂、追劇、逛街或運動……等,對生活也提不起勁,食慾不振,只想賴在沙發或被窩裡,但是睡醒後仍然無法改善這樣的狀態。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提醒,一旦發現有上述的情形就需多加注意,這些都是憂鬱的初始現象,小心長期壓力所導致的無望感,意即對未來期望多為負面想法,會影響對事物的解讀,必須盡快停止壓力來源。 8.對工作感到精疲力竭 倦怠感來自於長期工作壓力及負能量的累積顯化出來的心理狀態,下班後應該好好讓身心靈放鬆,好好照顧自己。如果沒有進入放鬆的休息模式,身體就會感到吃力負荷不良,在工作中消耗殆盡,喪失生活中放鬆的能力。 改善職場壓力與焦慮的4大心法 面對有毒的職場文化,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教你運用4大心法,改變思考、翻轉情緒,拿回快樂的主導權。 1.你的價值不是上司賦予的 上司對你的評價不代表你做事情的好或壞,這些評價可能來自於上司本身壓力的顯現,或是他面對大環境競爭的危機感,多重因素都會導致上司情緒易怒或焦慮。如果將他人不適的評價都轉化為「我的價值不好」的負面思考,反而會加重自己的心理負擔,別將自我價值的鑰匙交到別人手中。 2.找到傾訴對象 工作中承載大量不舒服的壓力,也就是大家口中的「情緒垃圾」,當這些垃圾不斷累積,同時也是再在累積無形的壓力。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建議,找幾個值得信賴的對象或樂觀的朋友,向他們傾訴心中的煩惱,讓這些益友以樂觀或正面的態度幫助你思考,脫離負面情緒。 3.創造喘息空間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工作時應好好工作,吃飯時應好好吃飯,休息時就好好休息,一邊吃飯一邊工作都是製造壓力的慢性殺手。「喘息空間」不一定要大吃大喝或休長假,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著手製造生活的小確幸,例如喝一杯喜歡的咖啡、午餐時間短暫的離開辦公室、尋一處舒適的空間享用午休的餐點,或安排特休假外出走走,幫助自己擁有喘息空間,提升身心能量往前走。 4.辭職 當你有更好的職場可以轉換跑道時,不妨試著改變自己的工作環境,但如果暫時沒有更好的選擇時,也可以增進自身的能力,等待機會前往其他職場,不需要處在被動的狀態接收有毒文化。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提醒,「你永遠都是有選擇權的」,身體及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自己的幸福快樂更需要自己守護。當我們意識到生命中選擇的首要條件,就是要讓自己處於舒適的環境,幫助身心靈健康的時候,就能做出正確的選擇,生活就會更快樂。 工作是為了生活,但生活絶對不是為了工作,每個人的感受都是值得被重視的,每個人的主觀經驗也很重要。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提醒,在職場上遇到委屈或困難的時候,不要想著默默隱忍,或一味認為這是自己做不好所導致的,在「奴性文化」盛行的亞洲地區,這些負面情緒極有可能在缺乏情緒管理的情況下日積月累,進而影響到身心的健康,記得必要時還是要請專業的心理諮商,來協助拉你一把,不要陷入憂鬱的泥沼中,為了生計和薪資,葬送身心靈的健康。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進行心理諮商前一定要注意這些事!免費諮商資源怎麼找?24小時專線看這裡 影片|上班有害健康?離職真的治百病?8項身心指標,遇到這樣的慣老闆,快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10.03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上班有害健康?離職真的治百病?8項身心指標,遇到這樣的慣老闆,快逃! 工作壓力大是許多上班族的都有的困擾,覺察到這些負面情緒的存在,是維持職場身心健康的必要關鍵,但問題在於很多人都會忽略職場壓力是否達到臨界值,特別是在「奴性文化」盛行的亞洲地區,這些負面情緒極有可能在缺乏情緒管理的情況下日積月累,進而影響到身心的健康,這次就跟著Ariel一起來認識美國《Huffpost》報導中提出的8項指標,看看你是不是該遠離有毒職場,最後還有4點建議告訴你該怎麼改善職場壓力,只要是有接觸職場的你都必看的一集!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45 第1點:想到慣老闆就會胃痛、胸悶、呼吸困難 01:11 第2點:與同事越來越疏遠,在工作中越來越孤立 02:01 第3點:經常會容易緊張、暴怒 02:41 第4點:每天醒來都害怕工作,晚上也睡不著覺 03:08 第5點:逃避面對上司和他交代的任務 03:34 第6點:變得更容易分心和健忘 04:13 第7點:對曾經的興趣失去了熱情 04:52 第8點:對工作感到精疲力竭 05:27 改善方式①:了解自我價值來源 05:51 改善方式②:找到可以傾訴的對象 06:23 改善方式③:讓自己有喘息的空間 07:08 改善方式④:離開有毒職場的終極方法——辭職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進行心理諮商前一定要注意這些事!免費諮商資源怎麼找?24小時專線看這裡 影片|夏天也有季節性憂鬱?判斷關鍵「看這點」!藝術治療超紓壓,隨意創作也能治心傷?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7.17
圖、文/翁嘉妤 摘要 隨著國內新冠疫情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19)日宣佈放寬口罩措施,新增騎機車、腳踏車與於空曠處從事戶外工作者等3類人免戴。而針對「散步」這種非運動類型的休閒活動,是否仍須配戴口罩,指揮官王必勝回答「散步算一種運動,應該可以不用戴」,但該如何解讀「散步」引發民眾討論,更有網友表示「既然這樣,被抓到就說我在散步就好了」,新制對於配戴口罩的定義造成不小的話題。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指出,這次防疫措施主要調整口罩政策的部份,考量到天氣越來越炎熱,因此增加「騎機車或腳踏車」為可以免戴口罩的例外情況,另外原先舊規為農林漁牧工作者,在空曠處可免戴口罩,即日起放寬所有戶外工作者於空曠處得免戴口罩。 關於口罩新規的認定,「散步」這種非運動類型的休閒活動,在旁邊沒有他人的時候,是否可免戴口罩?對此王必勝回應,散步算一種運動,應該可以不用戴。但為何不一舉放寬為戶外都不用戴口罩呢?王必勝回應,由於戶外工作者的範圍很廣,但只要工作時與不特定對象可以保持社交距離的狀況下,即可免戴口罩,而開放是階段性逐步進行的,會在檢討威脅性、風險與可控性後,再繼續往下開。 至於棚內錄影是否要戴口罩?王必勝表示「可以不用」,但來賓或主持人有其他防護需求也可自行戴上。對於8月是否有望可以進一步放寬防疫政策?王必勝回應,是否能承擔放寬後的風險仍需評估,有可能8月繼續放寬,但仍取決於當時的情況。 7月19日起新制上路!出門前先看你「罩不罩」 目前維持現行防疫措施如下 一、放寬戴口罩規定,增加「騎機車/腳踏車」為例外情形,除例外情形時得免戴口罩,外出時仍應全程佩戴口罩: ※唱歌時,維持須戴口罩。 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含交通運輸)應嚴格遵守: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 賣場、超市、市場:依營業場所/公共場域防疫措施,不另要求人流管制;開放試吃。 高鐵、臺鐵、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除外)、國內航班:於運具內(車廂、船舶、航空器)開放飲食。 餐飲場所:應嚴格落實量體溫、提供洗手設備及消毒用品;取消實聯制;宴席不得逐桌敬酒敬茶。 ※違反上述措施者依法裁處並限期改善,未完成改善者,不得提供內用服務。 宗教場所、宗教集會活動:依內政部規定之防疫措施辦理。 符合以下例外情形者,得免戴口罩 1. 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或準備口罩,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配戴口罩: 於室內外從事運動時。 於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時。 自行開車、騎機車/腳踏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時。 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 戶外從事工作者於空曠處工作。 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 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 2. 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 3. 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例如:藝文表演/劇組/電視主播等演出人員正式拍攝演出時、運動競賽之參賽選手及裁判於比賽期間等),如符合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之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外籍人士來台事由放寬!外國人渡假打工可來台 除了放寬戶外配戴口罩的限制外,指揮中心也公佈放寬邊境政策。自7月25日起,放寬六類外籍人士來台,事由包含:志工、傳教弘法、研習、實習、國際交流、渡假打工(青年交流)等,可以申請特別入境許可來台;相關規定不適用於大陸與港澳人士。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副局長周中興指出,關於渡假打工的部份,並不是指單純的觀光,是有限定特定對象,為與我國訂有渡假打工、青年交流協定,除了有年齡限制外,按照協定,每人一輩子只有一次引用渡假打工機會,若符合條件,可向駐外館處申請。 周中興強調,與我國簽訂渡假打工的有17國,絕大多數都已經允許我國青年用渡假打工機制前往該國,基於平等互惠考量,這次才把渡假打工列別放入開放是由,相關策略是循序漸進、穩健踏實地進行的,指揮中心會按疫情變化做滾動式檢討,也呼籲民眾儘速疫苗接種,配合檢疫規範,維護國內防疫安全。 延伸閱讀 文章|3/1防疫措施放寬!大眾運輸內開放飲食,並增加4種例外情形可免戴口罩 影片|確診輕症該備什麼藥?沒準備這6大類居家常備藥會後悔!美女藥師助你備好防疫包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