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科學共有9筆結果
文/郭佳語、圖/翁嘉妤 摘要 再生醫學領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為醫療科技帶來一系列革命性的突破。在這個快速進展的領域中,幹細胞的研究與培養已成為當前備受矚目且極具潛力的研究重點之一。幹細胞具有獨特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成各種組織類型的潛能,為治療許多難以治癒的疾病提供了新的希望。科學家們正積極探索如何有效地利用幹細胞修復受損組織、再生器官。於《微重力》期刊上發表的研究分析提及,在太空站的微重力條件下培養細胞也有了新的發現,這個研究是否會為再生醫療領域帶來什麼新見解呢? 微重力條件下培養幹細胞,有了新發現? 幹細胞療法被認為具有治療多種與衰老相關的疾病的潛力,包括中風、認知症、神經退化性疾病、癌症以及其他各種疾病或損傷。然而,這類治療的實施面臨重大挑戰,主要因為其需要大量的幹細胞,而目前的技術尚難以在實際應用中有效提供所需的幹細胞數量。此外,療效的好壞也與幹細胞的培養環境密切相關。傳統的地球二維(2D)培養環境已經顯示出一定的限制,無法完全模擬體內細胞的自然生長條件。相較之下,微重力環境提供了一個三維(3D)的培養條件,這被認為更接近人體內細胞的生長環境,能促進幹細胞的增殖與分化。基於這一點,科學家們對太空微重力環境在幹細胞培養和療法中的應用充滿期待,並致力於進一步研究如何減輕重力帶來的潛在不利影響,探索其在未來再生醫學中的應用前景。 兩名研究人員,費伊·加尼(Fay Ghani)和阿巴·祖貝爾(Abba C. Zubair)於NPJ Microgravity《微重力》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中指出微重力條件下培養幹細胞的研究新發現。該研究提及太空研究的幹細胞類型,包含間質幹細胞、造血幹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衍生的心肌細胞、心血管祖細胞和神經幹細胞,並分析其表型與增殖特性等。這些幹細胞在治療中擔任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能應用在血癌,或是中風後恢復神經元與血管等療程,若能在太空中成功培養幹細胞,並保持幹細胞特性良好地帶回地球,就有機會使用在這些療程上。 於太空中培養的幹細胞,品質真的有差嗎? 在這篇研究中,提出了幾個幹細胞在此次微重力研究狀態下培養後的臨床潛力。 間質幹細胞:培養兩週後仍保持幹細胞的表型以及增殖特性,並且相較地球培養的間質幹細胞擁有更高的免疫抑制能力。 造血幹細胞:在13天的培養期間,造血幹細胞(HSCs)分化的髓系細胞以及紅血球前驅母細胞的數量顯著減少,被認為微重力可能會抑制紅血球生成(erythropoiesis),並推測這也是太空貧血的原因。 誘導多能幹細胞衍生的心肌細胞:心臟病發作後,心臟再生心肌細胞的能力有限,而此種細胞能修復或替換心臟受損細胞,促進心臟功能恢復。在微重力下的生成過程,由於撇除地球重力造成的張力,可使幹細胞更容易、更快地增殖。 心血管祖細胞:研究發現,在微重力下培養的新生兒和成人的心血管祖細胞,會產生更多有助於周遭細胞溝通與影響的信號分子,這可能有利於組織修復或再生。 神經幹細胞:研究指出,在微重力下培養出來的神經幹細胞,經過39.9天後返回地球仍保持幹細胞的特性,並能夠分化為年輕的神經元。 要使用太空培養的細胞?仍有未排除的障礙與挑戰 儘管有關宇宙幹細胞研究的探索和證實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但目前該領域仍處於相對早期的發展階段,無論是在知識積累、科學實踐還是資金投入方面,均存在諸多限制。關於幹細胞在微重力環境中再生潛力的研究,至今仍未達成統一結論,報告對幹細胞在太空中表現出的特性和再生能力提出了矛盾的觀點。有些研究指出,微重力環境對幹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並能夠改善細胞的生長條件,特別是在神經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及心血管前驅細胞等類型的細胞。然而,也有報告強調微重力對幹細胞生理過程的負面影響,並指出這種環境可能會導致細胞功能異常或長期的發育障礙。因此,微重力環境對幹細胞的影響並非單一面向,仍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 此外,太空中不僅僅是微重力對幹細胞產生影響。太空中的游離輻射(Ionizing radiation)也是一個重要的變因。研究表明,太空中的高能輻射對細胞尤其是在分裂過程中的幹細胞有著顯著的影響,進而引發癌變的風險。因此,太空環境的複雜性使得幹細胞的研究充滿挑戰,仍需要更多的實驗和資源,全面理解這些因素如何共同作用並影響幹細胞的再生潛力。 資料來源: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26-024-00425-0 延伸閱讀 文章|醫策會品質認證,累積382團隊參與,健檢、疾病治療、醫美等面向,打造就醫安心指標! 影片|外泌體到底是什麼?和幹細胞差別?選擇再生醫療前「這點」一定要注意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11.26
文/陳旻毓 圖/翁嘉妤 摘要 刮痧是一種能夠促進皮膚表面循環、幫助散熱的傳統療法,因此當遇到中暑、發燒,或身體感到疲倦痠痛時,不少人會選擇刮痧來幫助緩解症狀,也有人會自行購買刮痧工具,在感到肩頸痠痛、水腫不適時,偶爾拿出來舒緩一下。但使用不當的刮痧器具或刮痧手法錯誤,可能適得其反,導致皮膚破皮,出現瘀青、皮膚角質化或纖維化等問題,所以刮痧前應該要先了解原理、效果和注意事項,才不會用錯方法而事倍功半,甚至刮到「出山」喔! 刮痧不是越痛越好?氣血若暢通,其實不會痛! 在經過潤滑過的皮膚上不斷刮拭,直到皮膚泛紅、出痧,這是我們傳統認知中的「刮痧」,黃卉君物理治療師表示,修復的關鍵在於需要血液循環,而刮痧後血液循環會增加,透過刮痧的手法與位置引導,讓器官的修復效果增快,促使器官重啟自體修復的作用,當血氣通暢、痧被代謝後,就可以幫助緩解不適。 很多人對刮痧感到卻步的原因,無非就是怕痛,或認為刮痧應該「越痛越好」,黃卉君物理治療師指出,是否會痛、會出痧,不是因為刮痧的手法或力道,而是患者身上對應的器官與疾病造成,中醫說道:「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若是氣血暢通,應該是不會感到疼痛的,因此刮痧時千萬不要過度用力,以為非要痛才有效,要視患者本身的狀況而定,逐步調整力道。 專業刮痧會要在身上塗抹專門的刮痧油,使肌膚表面潤滑,降低摩擦係數,黃卉君物理治療師表示,血液循環好的人甚至不需要用力刮,輕輕幾下就能看見出痧。刮痧時,前頸部的位置需要學習專業知識再操作,所以居家刮痧時,建議不適合太過用力,只需要輕柔帶過,以避免傷害到頸部。 痧的顏色代表紅血球含量,鮮紅色的痧點代表血液循環好、身體健康,黃卉君物理治療師提醒,若是刮痧後出現的顏色越深,代表身體累積的傷害與疲勞越重,如果出現「黑痧」、「黑珠砂」,則代表肌肉使用過度,需要適度休息。 身體會說話?透過解讀痧圖,了解健康建議 刮痧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療法,表面上只是刮出紅紫色的痧,但其實過程卻充滿學問。黃卉君物理治療師提到,刮痧時身體呈現的痧圖能代表各器官的反射區,傳達自身的健康狀況,以中醫的說法而言,即能對應出器官的情緒,也能看出過去是否曾經受傷、生病,藉此規劃日常保健的方向。 另外黃卉君物理治療師也提醒,若平時沒有運動習慣,但身體刮痧反應卻很大、特別痛、刮痧顏色特別深、肌肉腫痛,可能代表身體狀況已經很差,平常工作太忙,勞心勞肺、案牘勞形,沒有辦法好好休息,這樣的人要特別注意,建議改變生活型態或是建立養生習慣,好讓健康情況能有所改善。 刮痧後別急著結束!你聽過「退痧」嗎? 刮痧時,身體的血液循環會加速上升,因此刮完後還需要退痧,否則刮完的痧慢慢沉回去,那就白刮一場。黃卉君物理治療師表示,退痧時可以觀察,痧點會慢慢變深,原本的鮮紅色痧點變得深紅,建議刮痧完後,可以好好按摩熱敷。 黃卉君物理治療師指出,脊椎是人體的根本,現代人因為長期打電腦、滑手機,肩頸脊椎常常僵直在同一姿勢,尤其久坐導致下半身血液循環較差,所以通常刮痧會從脊椎部位開始規劃,建議初學者可以先詢問專業人員,先評估患者問題後,再考量該如何引導,適當調節應有的力道及刮痧方向。 居家刮痧方便快速,慎選器具防皮膚感染 居家刮痧雖然快速方便,但老一輩常使用的鐵湯匙、硬幣,容易加深疼痛感,還容易破皮感染。黃卉君物理治療師建議,可以購買專門的刮痧盤,或是一些平滑的刮痧板,尤其第一次刮痧不要太用力,硬是用力想刮出痧來反而危險,只需要刮到皮膚略紅,見好就收即可。 刮痧常見的迷思!不能用精油、不要開冷氣刮? 很多人對於刮痧可能會有錯誤的認知,黃卉君物理治療師針對一些常見的迷思做說明,並建議民眾在正式開始刮痧之前先做好充足準備,否則若採用不正確的手法刮痧,可能因為出痧過多過或過於用力,產生不必要的傷害。 不要使用藥膏、精油:涼感類的萬金油或薄荷精油,會容易刺激皮膚,不建議魚刮痧時使用。 不要開冷氣:刮痧當下由於毛孔張開,所以需要在通風的地方進行,但不要邊刮邊吹冷氣,避免溫度忽冷忽熱,加重身體負擔。 選擇有靠背的椅子:若患者血液循環不好,在刮痧當下可能有暈眩感,因此有靠背的椅子能避免跌倒。 不適合刮痧的族群:若是有凝血功能異常、服用抗凝血藥物(例如:阿斯匹靈)的患者,或是身上有開放性傷口者,這些狀況都禁止刮痧。 刮完後需調理身體:刮痧完一定要記得熱敷、按摩,不要熬夜、喝冷飲,以避免血液循環快速下降。 諮詢專家:黃卉君物理治療師 學經歷: 物理治療師 MGA筋鑑康刮痧創辦人 台灣刮痧協會理事長 台大物理治療博士生 成大授課講師 科學刮痧修復全書作者 延伸閱讀 文章|落枕怎麼按摩舒緩?一圖標示關鍵穴位!落枕後可以推拿嗎? 影片|刮痧看出身體隱藏問題?容易累、睡不好必看!自己刮必備「這道具」!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11.19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刮痧看出身體隱藏問題?容易累、睡不好必看!自己刮必備「這道具」! 你知道嗎?其實刮痧不只可以緩解中暑,平時也可做為定期保養,促進氣血循環,還能夠透過痧看出身體可能潛藏的問題,幫助你留意日常保健的方向喔!除了交由專家刮痧外,居家刮痧也是相當熱門的DIY選擇,但是自己刮該怎麼做起呢?刮痧前要注意什麼?哪些人不適合刮痧?正確手法是什麼?這集《美醫動滋動》特別邀請健身教練兼籃球好手鍾亞翰主持,實際體驗科學刮痧給你看!小鮮肉健美的體魄竟然也刮出「黑珠痧」?先放下你手裡的鐵湯匙和硬幣,來看看「痧」要怎麼觀察,了解刮痧有什麼注意事項和禁忌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1:58 刮痧要痛才有效嗎? 02:14 後方脖頸處的刮痧 03:07 痧越深效果越好嗎? 03:39 痧能反映受過的傷?(呼吸不順) 04:00 黑珠痧觀察 04:15 痧能反映受過的傷?(右手受傷) 05:12 刮痧流的汗也有大學問 05:41 後腰部位的刮痧 06:56 刮前刮後比較:後背刮痧比對 07:04 左側脖頸至胸肌的刮痧 07:48 胸肌部位的刮痧 08:22 不常運動痧卻很深? 09:11 右側脖頸至胸肌的刮痧 09:35 退痧的重要性 10:29 刮前刮後比較:前胸刮痧比對 10:35 亞翰刮完痧的感覺? 10:58 刮痧的主要部位? 11:21 適合刮痧的服裝 11:34 居家刮痧的注意事項 12:47 不適合刮痧的情況 13:06 刮痧後的小提醒 諮詢專家:黃卉君物理治療師 學經歷: 物理治療師 MGA筋鑑康刮痧創辦人 台灣刮痧協會理事長 台大物理治療博士生 成大授課講師 科學刮痧修復全書作者 延伸閱讀 文章|筋骨痠痛、每天都疲勞緊繃?運動按摩幫你「鬆」一下! 影片|肩頸痠痛狂按摩?「太認真」按完只有空虛!放下筋膜槍和滾筒,這樣擺脫脖子痠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8.26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世界各地仍無停歇的跡象,就連台灣本地也出現了大幅人數確診的消息,全台更是進入第三級的防疫警戒狀態,除了個人本身做好防疫措施外,就必須仰賴COVID-19疫苗來達到防堵病毒的功效。但疫苗對於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狀態的呈現,對於曾經在臉上注射過填充劑或是玻尿酸的人,有可能會因為疫苗讓身體感到不適,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跟著國際新知一起來看看! 你曾經在臉上做過微整嗎?是否有注射過填充物呢?在新冠肺炎期間想注射COVID-19疫苗可得先想一想,根據American Society for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ASAPS)美國美容整形外科學會指出,曾經在臉上有注射填充物的民眾,在接受疫苗接種後,身體出現了紅腫以及發炎的副作用,還有人出現嘴唇腫大的情形;不過這僅僅是個位數的個案,而身體出現狀況的患者在接受類固醇及抗組織胺的治療後,症狀已得到緩解。 其實這是很罕見的狀況,尤其是此類報導一出,不少曾經注射過填充物的民眾紛紛打電話詢問醫師是否可以接受COVID-19疫苗接種,皮膚科醫師Dr. Brooke Jackson指出,副作用出現的案例雖少,但是隨著疫苗接種人數越來越多,就數學統計上這些案例仍有可能會發生。而上述案例的患者,其實他們注射填充物至少有半年至一年的時間,會產生這種情形不一定是跟疫苗有關,人體內的免疫系統作用也是因素之一。 在COVID-19疫苗上市前都會經過美國FDA的測試及實驗,舉某牌疫苗為例,15,184名的受試者中有3名受試者之後出現不適的狀況,但是測試時並不會知道受試者過去曾經服用過或施打過的藥物,這並不代表疫苗就是有問題或是出現瑕疵,大部分受試者身體仍然是出現正常的反應。注射填充物出現紅腫或發炎情況也不是施打疫苗後獨有的,原本個人的體質也是有可能會引發一些不良反應,所以把施打疫苗和不適症狀劃上等號其實是不太正確的。 當然在疫情嚴峻狀況下,接受疫苗接種還是必須的,美國皮膚科手術學會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Dermatologic Surgery(ASDS)建議民眾不要因為你注射過相關填充物就害怕去接受疫苗的施打,畢竟病毒是相當可怕的,傳播速度又快,疫苗才能有效地隔絕病毒,幫助人體免於危害。當然如果有個人病史或是其他的藥物使用歷史,最好在施打前告知相關單位或醫師,請他們詳細評估後再進行,保持正確的認知來面對疫苗施打後的狀況也非常重要,不要因為恐慌或是一些消息來源就錯失了疫苗的施打時機,畢竟沒有人希望成為疫情下的受害者。 資料來源: 1. FDA: Moderna Vaccine May Cause Reaction in People With Facial Fillers | Health.com 2. Are the Covid-19 Vaccines Safe for Facial Fillers? (vogue.me) 3. Q&A: Reaction to facial fillers may be seen with Moderna COVID-19 vaccine (healio.com) 4. COVID-19 Vaccine and Facial Fillers: The Interactions and Side Effects to Know About (goodhousekeeping.com) 5. About Us | Skin Wellness Dermatology Associates 6. Oral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for treatment of delayed inflammatory reaction to dermal hyaluronic acid fillers following COVID-19 vaccination-a model for inhibition of angiotensin II-induced cutaneous inflammation (jaadcasereports.org) 7. COVID-19 - Facial Fillers and COVID-19 Vaccine (surgery.org) 延伸閱讀 文章|我不喜歡鏡頭前的自己!疫情下的醫美整形熱潮 影片|新冠肺炎病毒從「眼」入?防疫期間戴隱形眼鏡要小心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5.27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根據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ISAPS)統計顯示,2020年最愛做整形的國家分別是美國、巴西、日本等10國,其中在美國和巴西的整形外科醫生數量更占世界整形外科醫生總數的25%以上。但在這些國家裡有哪些療程最受求美者的喜愛?東西方國家的風格又有何差異?本篇就要打破你對整形大國的迷思,誰說韓國才是最愛整形的國家! 亞洲人原來不是最愛整形的? 就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ISAPS)發表的資料顯示,最愛整形的國家排名前10是美國、巴西、日本、墨西哥、義大利、德國、土耳其、法國、印度和俄羅斯,其中唯一的亞洲國家只有日本上榜。而美國和巴西擁有人數最多的整形外科醫生,占世界整形外科醫生總數的25%以上,亞洲國家緊隨其後,排名3到5位的分別是中國、日本和韓國。這個結果似乎有點出乎意料,人人都知道的整形大國韓國居然位居十名之外,讓人驚訝原來西方人才是最愛整形的。 文化交流讓審美觀改變? 在文化的差異及種族條件的不同,亞洲人的五官線條會比歐美國家來的扁平,就會嚮往歐美國家的立體深邃感,而東方人獨特的丹鳳眼魅力、精緻小巧的五官卻也深深吸引著西方人。在英國就有一名男子Oli London,因為喜愛韓國KPOP文化,看到韓國男團防彈少年團(BTS)的演出後,被成員朴智旻Jimin深深吸引,花了5年的時間改造成心目中的偶像。另一位,南韓女性洪如凜(音譯)則是因為崇拜超模米蘭達.寇兒(Miranda Kerr),動了數次手術後,現在的她也擁有著洋娃娃般的高聳鼻樑和深邃大眼! 圖片來源:IG_@ londonoli、IG_@jiminizzle 圖片說明:左圖為Oli London整形前後照片,右圖為BTS朴智旻 臀部、陰唇手術將成未來整形趨勢? 目前,全球最多人做的整形手術就是隆乳、抽脂、眼瞼手術、腹部整形及鼻整形,非手術療程則是肉毒桿菌素、玻尿酸、除毛、非侵入式減脂和雷射。女性最常選擇的是隆乳、抽脂和眼瞼手術,男性則是男性女乳整形、眼瞼手術和抽脂手術。另外像肉毒桿菌素、玻尿酸和除毛療程就不分性別,是人人都會能接受且去做的非手術療程。其中較特別的是從2015年開始臀部手術及陰唇手術的數據逐年上升,這也讓人意識到女性私密處整形是否隨著時代進步,女性意識抬頭,私密處整形也逐漸被受到重視。 了解更多請點:擁有「一字鮑」妹妹才是最美?「私密處美學3要素」形狀、氣味、鬆弛度才是性福關鍵 東西美感各有所好,你認為的美才是獨一無二! 在全球已有多數國家都有在進行整形手術,就以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ISAPS)的數據而言雖是歐美國家為大宗,但亞洲國家的技術也不容小覷,韓國、日本甚至是台灣的醫美整形技術及美感都有隨著時代在更新、進步,無論你喜歡東方精緻感還是西方高級臉,別再跟風別人的美,你也能擁有專屬的美,成為你的獨特魅力。 資料來源: 1. https://www.isaps.org/medical-professionals/isaps-global-statistics/ 延伸閱讀 文章|抽脂手術竟然不能幫助瘦身?想減肥真的沒有捷徑? 文章|你最想知道的隆乳材質,「魔滴v.s.曼陀」到底哪個才適合?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3.24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睡前喝牛奶助眠有科學依據?原來這些食物都可以助眠! 相信大家都有過睡不著卻被他人說就是早上不夠累,才會睡不著,但事實上真是因為不夠累嗎?其實能不能睡著,除了和你接收到的種種壓力有關之外,你吃進的東西也會影響你的睡眠喔!想要知道睡不著是因為體內缺少了什麼嗎?本集邀請美女藥師帶我們一起來聊聊,到底該吃什麼,才能輕易入睡呢? 各節重點: 00:00 精采片段 00:19 為何熱牛奶可以助眠 00:53 吃什麼可以攝取助眠營養素? 01:57 保健食品怎麼吃最有效? 02:48 為何苯二氮平類等藥物能治失眠? 04:08 安眠藥會有副作用嗎? 04:39 想睡個好覺可以這麼做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3.22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摘要 你滿意自己的體態嗎?還是有哪個部位是想要改善的呢?談到整形與雕塑身形,不外乎從臉部和胸部來下手,當然一般人在意的腿和腰部也是在名單之內;不過特別的是,臀部似乎就比較少人關注,隨著社群及網路媒體的興起,不少人大方展現自己,臀部也成為了眾人的關注的目光之一,尤其是在歐美國家,紛紛仿效網紅或名人,加入提臀或是豐臀的行列,不過在這股風潮下,其實暗藏了不少危機,國際新知帶您來看看。 美麗的臉蛋、胸前的偉大、婀娜的細腰當然一定還少不了渾圓飽滿的翹臀,不少女性以此當成目標,努力節食上健身房,為的就是呈現出完美的自己;當然人不是完美的,需要靠後天的補強和維持才能達到設定的目標,因此整形醫美行業的發展也就如雨後春筍般的林立。大部分人都是以見面後的第一形象,也就是正面來給予評價,但不乏也部分人是喜歡藉由加強臀部的豐滿度及線條,期望自己在某個場合或領域中被稱讚或仿效。究竟要如何豐臀或是提臀,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般來說要豐臀通常是因為臀部水腫或是骨盆久坐後下半身堆積脂肪太多,因此臀部形狀走樣,愛美的女性就想要以外在的方式讓自己呈現出豐滿Q彈,以及有曲線感的樣子,在歐美講求身材勻稱和比例感,而巴西的森巴舞最能將臀部的美感呈現,因此這股巴西豐臀風就是從國外吹到亞洲,巴西豐臀屬於侵入式的手術,原理就像隆乳一樣植入假體,來增加整體的豐滿度。 但是巴西豐臀似乎是一項死亡率很高的手術,究竟這是為什麼? 根據美國整形外科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Plastic Surgeons (ASPS)統計,光2018年一整年就有24000例案例執行巴西豐臀手術,這比例比前一年高出了19%,另外根據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ISAPS) 統計,光2019年豐臀百分比就增加達38.4%,從2015年以來更是漲幅達65.9%,顯示還是有更多人投入豐臀這項手術當中。 Aesthetic Surgery Journal(美容外科雜誌)顯示的2017年資料中,患者死亡率是高得嚇人,3000人就有1人死亡,這比任何其他的醫美手術都高出許多。調查另外顯示692位外科醫師中,3%的醫師曾有碰到患者瀕死的經驗,而近幾年中仍有新聞報導做豐臀手術死亡的案例,巴西豐臀的風險不只是在於脂肪的數量,另外在注射時如何執行也是相關的因素,尤其是在放置套管必須小心翼翼地注意肌肉和血管之間的距離,如果不小心讓脂肪進入到血管,有可能會造成血管栓塞;除此之外像是密醫執行手術也是讓危險增高的因素。 如果想要豐臀卻又不敢使用巴西豐臀怎麼辦? 其實你還有這幾種選擇,常見來說有自體脂肪豐臀、玻尿酸式的注射,Emsculpt肌動減脂,以及一般少見的Cooltone電磁肌肉模擬、Skin Plasma皮膚電漿緊緻的填補,以及BodyTite局部肌肉模擬。 Cooltone電磁肌肉模擬類似肌動減脂的概念,但它藉由加強臀部肌肉纖維壓縮更多脂肪來呈現臀線,大約3次的療程就可以至少維持半年或是更長的時間。Skin Plasma是利用氦氣電漿加熱的方式,來緊緻臀部皮下的的組織,但會搭配玻尿酸來做些微的提升感,維持時間也比較久,大約一次療程可以有2年到4年的時間不需再去做療程,但需要小心會有發炎反應、結疤和色素沉澱的問題。BodyTite局部肌肉模擬則是將腰部間的贅肉縮小,呈現出視覺上有提臀的效果,運用電力肌肉模擬帶進而加強肌肉的力量,大約3至5次療程後就會呈現想要的結果。 豐臀其實有很多選擇,若是選擇手術也是有很多案例是成功的,雖然在國際新聞可以看到很多豐臀死亡的案例,但人們不應該只關注在風險高的地方,試著去仔細評估療程,並和醫師溝通找出最佳方案,當然最重要的選擇合格的診所和執業醫師,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風險。 資料來源: 1. 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world/americas/brazilian-butt-lift-surgery-death-miami-bbl-gia-romualdo-rodriguez-b484379.html 2. https://www.thezoereport.com/p/5-alternatives-to-a-bbl-that-involve-far-less-downtime-21785305 3. https://www.plasticsurgery.org/news/press-releases/plastic-surgery-societies-issue-urgent-warning-about-the-risks-associated-with-brazilian-butt-lifts 4. https://www.isaps.org/wp-content/uploads/2020/12/ISAPS-Global-Survey-2019-Press-Release-English.pdf 5. https://www.theguardian.com/news/2021/feb/09/brazilian-butt-lift-worlds-most-dangerous-cosmetic-surgery 6. https://www.verywellhealth.com/brazilian-butt-lift-bbl-long-term-care-5087760 7. https://inmodemd.com/technologies/technologies-tone/ 8. https://www.coolsculpting.com/how-cooltone-works/ 延伸閱讀 文章|無痛變臉術!只需2萬就可用3D技術換張臉,你願意嘗試嗎? 文章|你所不知道的美國大選:身分不核可 40%跨性別者仍無法投票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2.26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新冠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肆虐全球,自爆發以來人心惶惶,更有人因此而失去生命,各國也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目前疫情仍在進行式,除了備妥個人的防護口罩之外,盡量減少到群聚的場合是減少病毒入侵人體的一種方式。在各國醫學和科學研究的努力下,疫苗似乎仍需等待一段時間才有可能問世,不過近期有報導指出,民眾平時所服用的維他命C,可以抵抗新冠肺炎的病毒,究竟這項療法有沒有效?有沒有科學根據?鎖定本期的國際新知就可明瞭。 維他命C療法成救世主?高劑量可減緩病情?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接近半年,世界各國的災情和死亡人數不斷增加,不少國家選擇封國或是封城來作為防堵病毒的手段,與此同時,研發疫苗的腳步也不曾停下,在不斷嘗試各種療法之際,傳統用來保養的藥品「維他命C」躍上版面。 根據報導指出,在美國紐約長島的醫療機構中,胸腔外科醫師Dr. Andrew Weber表示,他透過靜脈注射方式,給予罹患肺炎的重症患者一天3至4次、1,500毫克的維他命C;這對於成年人來說,是相當高的劑量,一般成年男性約攝取90毫克,而女性約為75毫克,但是接受維他命C注射的患者,比起那些尚未注射維他命C的患者來說,病情相對的減低許多。數據顯示,在美國已經至少有700多位病患使用來對抗肺炎病毒。 多國試驗投入維他命C療法 似乎可見部分成效 Dr. Andrew Weber另外說明,感染肺炎的患者可能會出現敗血症、或是身體發炎反應,維他命C的使用會使肺炎症狀的情況減輕許多,但在美國官方是准許給予奎寧、阿奇黴素等藥物混合的「雞尾酒療法」來減輕患者的痛苦,維他命C的療法則是尚未有任何直接證據被認可。在芬蘭與澳洲總共1,766名的患者試驗中,有12名接受維他命C療法者,則是減低了7.8%在重症病房待的時間。除此之外,上海市醫學會在網路發表了《上海市2019冠狀病毒病綜合救治專家共識》,當中也提及每日使用100-200毫克的維生素C,有助於患者減輕肺炎症狀。 肥胖過重者免疫系統低落 成為病毒攻擊的最佳缺口 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個人免疫系統尤為重要,對於患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症狀的人,和年紀漸長的族群來說,更有可能受到病毒的侵襲而轉化成更嚴重的病症。英國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指出,確診得到新冠肺炎的住院民眾當中,63%有過重和肥胖的現象,其中的40%是在60歲以下,只有9%的人是因為心臟或是肺部疾病所引起的併發症。這些患者平常飲食缺乏了纖維素和抗氧化劑,而部分水果和蔬菜中就富含了這些成分,攝取這些食物就是增強免疫系統的方式之一。 維他命C隨手可得 源自兩屆諾貝爾獎得主 維他命C各式藥丸和膠囊常見在我們隨手可得的環境中,對於一般人得到感冒或身體有些微的不是,多會透過服用這些錠狀藥品,期望病情的恢復,事實上,如此方便的取得方式其來有自。 蘇格蘭亞伯丁大學的生物科學教授Peter McCaffery表示,維他命的發現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期,在1932年維他命C首次被記錄為可用來治療壞血病的藥品;而將維他命C拿來治療感冒的這項點子,則是由兩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Linus Pauling在1970年所提出的,他提出每人每天應該要服用3,000毫克的維他命C,然後在數十年裡就可以完全根除感冒,他的著作因此大賣,而相關藥廠也連帶獲利,但是後來各國研究機構紛紛投入研究和實驗,並沒有相關證據能夠證明維他命C能夠治癒感冒,後來再也沒有人支持Linus Pauling的相關說詞和各項研究。 各式各類的流感仍然存在於現今,由此可見維他命C療法並不是治療新冠肺炎的解決方式,但是維他命C的確可以幫助你身體變得比較健康,想要對抗肺炎還是需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良好生活作息及維持社交距離,才是讓自己在這一波新冠肺炎疫情中安然度過的最佳之道。 資料來源: 1. https://www.nutraingredients.com/Article/2020/03/25/Hospital-turns-to-high-dose-vitamin-C-to-fight-coronavirus 2. https://nypost.com/2020/03/24/new-york-hospitals-treating-coronavirus-patients-with-vitamin-c/ 3. https://theconversation.com/coronavirus-its-time-to-debunk-claims-that-vitamin-c-could-cure-it-132803 4. https://www.bmj.com/content/361/bmj.k2392 5. https://www.theatlantic.com/health/archive/2013/07/the-vitamin-myth-why-we-think-we-need-supplements/277947/ 6. https://www.sciencehistory.org/distillations/vitamins-come-to-dinner 7. https://mp.weixin.qq.com/s/bF2YhJKiOfe1yimBc4XwOA 8. https://www.ccn.com/the-unlikely-coronavirus-treatment-no-one-talks-about/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4.22
文/郭佳語 圖/翁嘉妤 美國ASAPS整形外科學會預測2019年的醫美趨勢 隨著醫美技術的日新月異,以及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在追求美的路上人們也逐漸調整心態及需求,針對現在社群網路的活躍,以及手機美妝軟體APP的發展,醫美趨勢的影響力遍及了線上與線下,在2018年關之際,美國ASAPS美容整形外科學會發布了2019年整形外科手術的趨勢預測。 美國ASAPS美容整形外科學會是由2,600名整形外科醫師組成,活躍成員皆有相關認證資格,在研究與教育上是美容產業的前線戰將,本次預測中該學會成員洞察出手術及非侵入式手術的具體趨勢,以及在未來十年的重點預測。 美國整形外科學會理事長指出,2019年將會著重皮膚表面修復、體型塑造、肌膚緊緻等美容醫學方面的技術改進,滿足消費者微創的需求,並縮短恢復期,提升手術結果並且吸引更廣泛的群眾。 根據美國美容整形外科學會的外科醫師們反應,即使他們現在仍會收到患者想依名人特徵打造的需求,如像梅根(Meghan Markle)的鼻子,或是凱莉.詹娜(Kylie Jenner)的嘴唇等等,但總體來說這類的要求已經下降,換言之,越來越多的患者更偏好選擇整形成「最好的自己(the best version of themselves)」。同時,也有更多患者會選擇使用自拍後,用濾鏡修改過的照片來反應他們的美感期待。 許多美容整形外科學會的成員亦表示,在整形手術領域,民眾也逐漸偏向精巧準確、更加細微的改變,而非太過迷人,甚至「做過頭」的外表。 而針對保守派,他們會趨向選擇較小的胸部植入物,或是以非植入物的方式隆乳。ASPAS的數據就反映了這些新趨勢,像是自體脂肪隆乳的比例增加(41.4%),而臉部脂肪移植也再提升16.7%。 隨著未來十年醫美產業的進步,促使外科手術程序有所進展,能讓患者接受侵入性更小的療程,同時縮短恢復期。手術的效果會再延長,甚至永久維持,這點會讓患者對於整形手術的接受度更加提高。 隨著越來越多人湧向社群媒體獲得手術資訊,針對千禧世代的行銷、訂閱社群為基礎的服務也將不斷發展。對於男性來說,為了追求理想體格的方式,腹部脂肪轉移的手術也可能因此而普及。 總結來說,醫美技術的進步將會逐漸提升美容外科手術的體驗,儘管預測之相關數據雖並非以亞洲為主,在醫學美容的產業相關技術仍是有很高的重疊性以及流通性,譬如皮膚修復、皮膚緊緻等,以及微創手術的改善,恢復期的縮短等,在醫美體驗上消費者也能獲得更好的服務,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資料來源: 1. https://www.smartbeautyguide.com/about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