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調查共有3筆結果

  • 第三劑疫苗來了!打三劑疫苗可能有什麼副作用?「追加劑」該怎麼預約?

    圖、文/翁嘉妤      摘要  第三劑疫苗自12月24日起全面開放混打,針對12歲以上免疫力低下的人,可任選BNT、莫德納或高端疫苗,而18歲以上的民眾,追加劑除了莫德納、BNT、高端3款疫苗之外,經過醫師評估也可以選擇AZ疫苗施打,但民眾對於第三劑疫苗還是有許多疑問,有必要打到第三劑嗎?副作用會不會很嚴重?其實只要了解疫苗效果以及目前各國的防疫趨勢,就不用做無謂的擔心囉!     雖然國內疫情已逐漸趨緩,但民眾仍然不可放鬆警戒,以面對Omicron變異株帶來的威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於12月2日起開放接種第二劑滿5個月者,可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並自12月24日起,全面開放第二、三劑疫苗混打,幫助繼續維持疫苗保護力。   ➦ 延伸閱讀: 第三劑疫苗今開放混打!「追加劑」、「基礎加強劑」一次看清!     為什麼還要打「第三劑」?醫:疫苗保護力會隨時間下降   面對第三劑全面開放,有許多民眾會質疑第三劑疫苗的必要性,家醫科醫師何忠祐在個人臉書上表示,即使已接種完第二劑疫苗,疫苗的保護力仍會隨著時間逐漸下降,據美國研究指出,施打完疫苗過6個月後,BNT疫苗的保護力會從86.9%下降到43.3%,莫德納(Moderna)疫苗的保護力會從89.2%下降到58.0%,AZ疫苗的下降幅度最大,會從86.4%到13.1%,這個部份也有另一篇英國研究指出,AZ的疫苗保護力過了4個月會有顯著下降。同時,疫苗對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同樣會逐漸下降,研究指出,經過4個月,BNT疫苗對Delta的保護力從93%下降到53%,可能會產生突破性感染及病毒傳播增加,因此施打第三劑疫苗,從國際研究來看是勢在必行。     何忠祐醫師更進一步指出,根據以色列、英國、美國施打第三劑BNT的研究結果顯示,接種第三劑BNT能夠提供較好的保護力,並且能夠有效預防重症(92%)、減少住院(95%)以及死亡率(81%),因此目前國際間正逐漸取得共識,建議年長者、高風險以及高接觸族群追加第三劑疫苗,讓免疫反應更持久,達到更好的保護效果。     「打完第三劑疫苗,會更不舒服?」疫苗副作用看這邊!   疫苗副作用也是民眾相當關心的議題,也有網友擔心打二劑疫苗副作用都這麼強烈了,第三劑的不是反應是否會更明顯。何忠祐醫師也整理出現有的第三劑疫苗安全性資料,並建議民眾在評估自己是否適合施打第三劑時,可以考量自身染疫風險、是否屬於重症高風險族群、對副作用耐受度、是否有不適合接種疫苗的情形、是否有疫苗禁忌症等因素,必要時可以諮詢信賴的醫師。   ● 施打三劑莫德納副作用   整體副作用發生率與第二劑雷同。將副作用細分成局部以及全身性時,發現第三劑的局部副作用較第二劑略高(84.7% vs. 83.5%),但全身性副作用較第二劑略低。(79.0% vs. 81.3%)   ● 施打三劑BNT副作用   整體副作用發生率與第二劑雷同。將副作用細分成局部以及全身性時,發現第三劑的局部副作用較第二劑略高(74.1% vs. 71.7%),但全身性副作用較第二劑略低。(69.2% vs. 71.7%)   觀察國際現行政策可以發現,施打第三劑疫苗儼然已成為未來對抗新冠病毒的趨勢,為了因應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以及陸續爆出的本土確診個案,何忠祐醫師提醒尚未接種第二劑疫苗的民眾,盡早完成疫苗施打,才能有基礎的保護力。雖然疫苗預約接種平台自第18期結束後便暫停開放,但民眾仍可透過各大醫療院所進行預約、造冊外,也能以網路、電話或是現場掛號的方式預約接種。目前開放的醫療院所包含衛生福利部所屬醫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醫院和國防部所屬醫院,民眾可利用週一至週五增設的夜間門診預約接種。     諮詢醫師:何忠祐醫師    學經歷: 台大家醫科醫師 美國運動醫學會個人教練(ACSM-CPT) 台灣運動營養學會副秘書長     延伸閱讀 文章|打完疫苗哪些事不能做?別讓你的免疫力降低!「這件事」營養師建議要持續保持 影片|BNT接種開跑!吃普拿疼導致疫苗保護力下降?美女藥師教你「藥」怎麼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2.28

  • 醫美初體驗年齡下滑!安全意識大不足?女神楊謹華呼籲找回醫美安心感

    圖、文/翁嘉妤 影/邱奕祥、郭佳語、鄧涵文、紀璇        摘要  美麗,不用冒險,也不應冒險,醫美消費考量不應以價錢為主要導向,而忽視療程背後的專業把關。本次醫美品牌愛力根與五大學會攜手,推廣「安心醫美」概念,邀請楊謹華擔任品牌代言人,共同提倡醫美療程前應注重的安全保障。     國人醫美初體驗年齡逐漸降低,醫美意識卻大不足,根據最新一份針對台灣25歲至55歲女性進行的《醫美行為大調查》結果發現,有近半數民眾於25~30歲時就已經首次接觸醫美療程,更有超過五成民眾已將醫美療程視為日常保養。但調查結果也指出,有高達九成民眾會擔心醫美風險,其中卻僅有不到兩成了解自行選擇的醫美產品,顯示台灣民眾的醫美安全意識仍明顯不足。     楊謹華任安心醫美代言人,呼籲民眾醫美療程前停看聽   為了幫助消費者遠離醫美風險,今(29)日醫美大廠愛力根與五大學會共同舉辦《美麗,不用冒險—醫美行為大調查》記者會,現場不僅有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戴浩志、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廖怡華、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常務理事曾漢棋、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吳英俊、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會理事長彭賢禮、長庚醫院皮膚科部定副教授胡倩婷等專家出席,更邀請女神楊謹華擔任品牌代言人,一同傳達安心醫美概念,倡導「安心醫美宣言」四大指標,期望減少消費者資訊不對等的情形。     五大學會與愛力根安心醫美共同發聲,以安心儀式,呼籲消費者掌握美麗主導權     安心醫美四大宣言   (1)全球醫美領導品牌   選擇採用最高標準研發、製造產品,且運送過程嚴謹,包括控制溫度、濕度等要求,確保產品原料來源安全無虞。   (2)科研成就美麗昇華   產品具備美國FDA或歐盟CE認證,並且不斷進行臨床驗證、有大量文獻佐證,保障使用的安全和效果。   (3)醫師培訓共創美學   選擇定期參與培訓課程、了解產品最新知識、跟進市場趨勢,並精進專業技術的醫師和諮詢師,以獲得良好的醫療效果。   (4)量身打造專屬療程   每個人對於「美」的詮釋和要求不同,謹記透過詳細的術前諮詢與評估,藉此達到符合預期的醫療效果。     美麗,不用冒險,掌握主導權,找回療程安心感   近期國內疫情逐漸回穩,醫美消費力也開始回升,但透過本次調查也發現,多數民眾雖然能明確指出他們對療程最重視的四個要素:「詳細諮詢」、「受過完善訓練的醫師」、「產品原料來源」、「全臉評估」,對醫美品牌和產品的掌握度卻都不高,缺乏消費者主導權。其實民眾進行療程前,對於醫美資訊及知識要應有更多的掌握度,才能降低醫美風險。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廖怡華理事指出,除了專注醫師訓練,也應致力提升醫病溝通,讓消費者在療程前有正確的認知。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會彭賢禮理事長也提醒,應慎重選擇原廠認證的診所與儀器,重視執行醫師的專業經驗,對自身安全也多一份保障。     六大醫美專家進行精彩對談,提出安心醫美理念,為消費者提供選擇方向     針對今日記者會提出的「安心醫美宣言」,愛力根醫學美容台灣香港總經理林尚威表示:「我們希望可以為醫美產業樹立一個指標,提升大家對『安心』的要求,讓『美麗,不用冒險』不再是一個附加價值,而是必要條件」,而這份強調「安心感」的品牌訴求,也讓楊謹華深感認同。身為安心醫美代言人的楊謹華,在記者會中也一再強調找回「主導權」的重要性,呼籲想做醫美的民眾,在療程前要為自身安全多加把關。       安心醫美代言人楊謹華、醫師大使胡倩婷、愛力根醫學美容台灣香港總經理林尚威 一同現身記者會,齊心呼籲:「美麗,不用冒險」     楊謹華表示,每個人都應該勇於追求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不論是對事業或是對美麗的追求,都應由自己來掌握主導權,而不是交由他人決定,比起受網路推薦影響就隨意決定,應該要仔細去選擇高品質、有科學實證、有效安全的品牌與產品,才是對自己的美麗、安全負責。她也期望可以透過本次活動,帶領各位想嘗試醫美的女性們,走一條不用冒險的路。   美麗,不用冒險,也不應冒險。民眾進行醫美療程前,務必事先做好功課,了解療程優缺點,慎選專業醫師,查明原廠正貨,並與醫師先進行詳細溝通,才能打造最適合自己的醫美療程,美得安心又放心。     延伸閱讀 文章|88家診所通過醫美認證 求美選A安心有保障 影片|徐若瑄辣秀川字腹肌!「川姊」腹肌訓練有秘招~減脂增肌同時不費力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9.29

  • 天天失眠好難熬,喚醒你對睡眠品質的重視,一起Regular Sleep, Healthy Future!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人人都希望能夠擁有充足睡眠,但隨著時代進步,各方壓力接踵而來,半夜睡不著的人越來越多,相信你也曾經有過睡不著、失眠的經驗。因此為了瞭解現代人的睡眠狀況,美醫誌進行了一項睡眠問卷,希望藉此解開睡不著的因素、睡不著時又是如何解決的呢?本次調查諮詢了臨床心理師曾俊傑,來為我們一起說明睡不著的原因,想要睡得香甜真有這麼難?     工時過長,人人都可能睡眠不足?   相信你我都有聽過一句話,只要睡滿8小時就能補足體力及精神,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並不然,首先我們必須先從源頭了解起,每天幾點起床,工作幾小時,幾點就寢,這些因素都會是影響睡眠時間長短的關鍵,根據勞動部規定,勞工一天工作的標準時長是8小時,但就現在上班族而言,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以上已是常態,舉例來說:小明9點上班,7、8點就得起床,表定6點下班,卻因為事情未做完,往往需要到8、9點才能打卡下班,回到家也可能要12點、1點左右才能上床睡覺。這樣看下來,小明實際的睡眠時間大約7、8小時左右,睡眠時間看似正常,但長達12小時的工作時間已超過了身體負荷,這樣真的能夠有睡好、有睡飽嗎?       圖片說明:調查顯示上班族每天上班時間超過8小時的就有將近47%的民眾,低於8小時、標準8小時的則分別占了13%及40%。     8成民眾天天沒睡飽,你也是嗎?   俗話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5、60年代之前的人在太陽出來就開始工作,當太陽落下就回家休息,生活模式正常規律,可想而知失眠問題就是少之又少。然而隨著經濟發展,數十年來的變化,人們需要面臨的狀況變得更加廣泛,生活模式大不如前,早出晚歸、日夜顛倒的人增加,熬夜晚睡的情形也已成常態,想和以往擁有充足睡眠已成天方夜譚。本次美醫誌大調查發現18歲以上的男女平均每天的睡眠時間就有8成是低於8小時,剩餘的2、3成才是有睡達標準8小時及超過8小時,由此可知普遍大眾都是處在睡不飽的狀態。睡不飽、睡不好不僅會讓你在隔日的精神狀態變差,長時間的睡不好,就可能轉變成失眠,想要好好好睡一覺更是難上加難。           到底失眠是什麼呢?   「失眠」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從學生時期開始就會面臨到考試升學的壓力、同儕之間是否能夠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出了社會成為上班族,開始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職場上需要完成上司交付的任務、與同事間的交際、經濟重擔等等都會成為壓力之一,而進入老年,身體狀況開始出現改變,機能退化讓身體健康大不如前,導致睡不好,天天都失眠。台灣睡眠醫學會於近十年的數據調查顯示,全台灣有約10分之1的人口有慢性失眠症,大約10位民眾就有1人深受慢性失眠之苦,失眠問題更是近幾年來備受討論的議題。     失眠分階段,你是哪一種?   睡眠是人體的一個重要機制,目的是藉由休息讓人體恢復精神與體力,但若是睡眠品質受到影響,不易入睡(難以入睡),或是很難維持較長時間的深度睡眠(難以維持睡眠)時,長時間下來就會變成「失眠」狀態。普遍可以分成:入睡困難、續睡困難及過早清醒三種。當以上三種狀況發生,導致你在白天出現疲憊、想睡、情緒不穩、精神不佳等影響學習或工作,而且每週至少會發生三次,就算是達到「失眠」的標準。又可以依據持續時間長短,少於一個月為急性失眠,超過一個月以上就稱慢性失眠。     個性易緊張、睡前滑手機都會讓你睡不著!   在美醫誌的調查中將近8成的民眾在一週內都有睡不好、失眠的痛苦,其中以個性容易緊張、擔憂,睡前習慣看3C產品為最多數的選項,另外像是睡覺環境太吵、太亮及愛喝含有咖啡因的飲品、身體不適(牙痛、頭痛)、時差改變等都是影響人們睡不著的原因。因應數位化時代,許多人在睡前都已習慣將FB、IG、Line的訊息讀完後,才等同於是為忙碌的一整天做個完美的句點。臨床心理師曾俊傑表示睡前滑手機,手機螢幕散發出的藍光會影響身體睡眠,促使體內的交感神經興奮,因此滑了手機反而越滑越睡不著。另一方面,生活步調變快,對於個性較容易緊張、擔憂的民眾來說,面對尚未發生的事物,都會感到不安、害怕,在如此緊繃的狀態,睡眠時大腦就會無法放鬆,此時想要入睡也是很困難的。長時間下來無法達到良好的睡眠狀況,就可能會引發更多的身心理不適。           失眠原因難道和基因有關?睡不著是天生的   根據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研究發現失眠不全然是受心理壓力影響,也可能是先天基因導致的。在113,006個人的樣本中,研究人員發現了7個失眠基因。其中鑑定出的基因之一MEIS1在以前就已被證實與週期性肢體睡眠運動(PLMS)和不寧腿綜合症候群(RLS)兩種睡眠障礙有關。研究人員也發現失眠基因與焦慮症、抑鬱症等情緒疾病都有重複的症狀,都會與失眠症狀同時出現。   而另一項研究則表示,人體內有種名為「clock」(Circadian Locomotor Output Cycles Kaput)的計時基因,它會受到其他基因的蛋白質調控,改變生理時鐘。根據該研究表示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多細胞生物都是利用類似的機制來控制晝夜節律。而我們的大部分基因也都受到生物時鐘的調節,因此,經過仔細校準的晝夜節奏可以使我們的生理機能適應一天中的不同階段,然而當控制生理時鐘的基因出現變異,內建生理時鐘就會往前或往後改變。然而實際上我們會遇到的變因很多重,基因或許是一個影響原因,但若睡眠已出現問題,首要做的就是透過外在機制去做調整。           規律睡眠,迎向健康,讓自己好好睡一覺吧!   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就現代社會而言,作息改變、不同壓力來源、疾病甚至是基因,都可能會讓人難以入睡。在長期失眠的情況下,不僅會讓精神變差、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及學習效率下降、反應變得遲鈍,情緒也會因此受到影響,讓你變得暴躁。為了解決失眠症狀,你會怎麼做呢?多數人都會藉由改變環境、調整作息、睡前喝點小酒、熱牛奶、睡前做運動、放助眠音樂以及吃安眠藥物來幫助入睡。世界睡眠醫學學會為了提醒人們對於睡眠的重視,更發起了世界睡眠日活動,今年的主題是「規律睡眠,迎向健康」(Regular Sleep, Healthy Future)的口號,強調規律睡眠才是讓身體健康的重點,也希望人們能夠建立固定的作息、定期運動,藉此改善整體睡眠和健康狀況,讓自己能夠好好睡上一覺。     附註 此次調查對象為18歲以上至65歲以上民眾,自民國 110 年2月3日至2月28日實施為期三週的睡眠調查,總計回收310份線上問卷,其中230份為有效樣本數。           諮詢心理師:曾俊傑心理師    現職: 晴風心理治療所 院長 學經歷: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士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碩士 暘基醫院 臺安醫院 南光神經精神科醫院         資料來源: 1.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06/170612115358.htm 2.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17/press-release/   延伸閱讀 影片|睡前喝牛奶助眠有科學依據?原來這些食物都可以助眠! 文章|飲酒助眠不成反上癮!?失眠者必看的睡眠教學,教你睡好覺!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4.21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