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保暖共有4筆結果

  • 氣溫驟降恐中風?預防心血管疾病,醫曝「這時間」應特別留意!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時節,特別是氣溫變化大的時候,一不小心甚至可能會引發腦中風,究竟為什麼天氣變化會對身體健康造成這麼嚴重的影響呢?我們又該留意哪些心血管疾病的徵兆?家庭醫學科醫師林安民醫師這就來教導大家,如何小心防範,在寒流來時做好保暖工作。     寒流來健康就出狀況?天氣突然變冷為什麼要小心?   寒冷的冬天早上,「起床」這個動作總會變得特別艱難,你是否也經常捨不得離開溫暖的被窩呢?家庭醫學科醫師林安民指出,氣溫偏低時,早上起床時的「溫差」要特別注意,這是因為當氣溫寒冷時,人體為了減少散熱,會刺激交感神經作用,造成血管收縮,導致心跳加速、血壓升高,也會增加心臟負擔,提高發生心肌缺氧、心肌壞死或心律不整的可能性。   國內研究顯示,晨間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最高的時段,尤其在凌晨0:00到早上6:00之間。晨起時血壓會逐漸上升,加上身體離開溫暖的被窩後,會歷經溫差變化,因此特別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發作,所以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冬天更是需要特別注意早起時的身體狀況。   除了晨起時分外,很多人也會有早起運動的習慣,林安民醫師表示,運動前也是需要特別留意的一個時間點,即便是在白天,也需要進行充足的暖身後才能脫掉外套,避免讓身體承受過大的壓力及負擔。     注意心血管疾病的警訊,提高警覺!   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部位分別為心臟的冠狀動脈及頭部,當心血管疾病發生在心臟的冠狀動脈時,會引發胸口悶痛、喘不過氣的情況,臨床上患者形容發病時胸口部位像是有顆石頭壓著,造成悶痛不舒服,甚至會產生輻射性擴散,連帶肩膀及下巴也會感到疼痛,不過若是糖尿病或女性患者,幅射性疼痛的症狀可能就較不明顯。   至於頭部的心血管疾病,就是我們常說的「中風」,林安民醫師指出,中風的症狀主要是發病時患者會呈現眼歪嘴斜、手腳或單側無力、口齒不清的症狀,如果發現自己或親友出現心血管疾病的疑似症狀,請立即就醫,切勿輕忽,以免造成生命危險。     如何判別心血管疾病?   1. 心臟冠狀動脈的發病症狀:   ● 胸口悶痛傳導到肩膀或下巴。   ● 心臟功能折損的其他部位表現,包含意識不清、呼吸急促(呼吸淺快及喘)或手腳蒼白冒冷汗…等。     2. 頭部的發病症狀:   頭部的發病即為俗稱的腦中風,臨床上以「FAST」作為判斷中風的指標。         F=Face顏面:眼歪眼斜。   A=Aram手臂:手臂無力,左右手承受力不平衡。   S=Speech語言:說話時舌頭經由神經控制,當構音不全或說話與平常不同時,都可能是中風的徵兆。   T=Time時間:請記住發病時間!這項資訊與患者到醫院急診時,是否能使用「血栓溶解」的黃金用藥時間息息相關。     遠離心血管疾病,從控制三高及體重管理作起   心血管疾病如今早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利,林安民醫師表示,三高、肥胖者都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因此要避免產生心血管疾病,當務之急就要找到造成三高、肥胖的原因,做好健康及體重管理。平日配合健康飲食、規律作息及適當的運動訓練,都是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好習慣。   ● 健康飲食:減少體內發炎,優化血管擴張能力,減少膽固醇斑塊累積,加強腸胃道排出身體膽固醇。   ● 培養優質睡眠:最佳的睡眠時間為晚間11:00至凌晨1:00,並須確保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   ● 運動訓練:進行有氧運動、體能或肌力訓練,鍛鍊體魄,強化身體健康。     保暖有技巧,寒流來襲也不怕   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全年溫暖,平時穿著外套、夾克或針織衫就能有很好的保暖效果,但在寒流和冷氣團來臨時,可就不能穿一件外套「打天下」了。林安民醫師建議,氣溫驟降時可增添毛帽或圍巾等保暖配件,並採用洋蔥式穿搭法,會比穿著單一厚重的衣服更具有保暖的效果,特別是老年人和小朋友尤其需要注意保暖,建議年長者早上起床時,要先穿好保暖衣物後,再離開被窩,若是有晨起運動習慣,最好在床上先進行簡單的暖身,幫助身體血液循環運行順暢再起身。小朋友雖然較不會罹患心血管疾病,但仍需注意保暖,不要感冒囉!     諮詢醫師:林安民醫師    學經歷: 安民家庭醫學科診所院長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家庭醫學科兼任主治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 家庭醫學科特約主治醫師 教育部部定講師 國立陽明大學 家庭醫學科兼任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低溫來襲!溫差變化大,小心死神潛伏身邊! 影片|老人才會有的「加齡臭」?!活動力差、代謝慢都可能會引臭上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3.01

  • 天氣冷血壓飆升釀中風?心血管疾病不是老人專利,這個時間點最可怕!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天氣冷血壓飆升釀中風?心血管疾病不是老人專利,這個時間點最可怕!   忽冷忽熱的天氣常讓你不知道該怎麼穿衣服嗎?近來氣溫常像溜滑梯一般驟降,急遽變化的溫度成了各種心血管問題發作的推力,尤其農曆年期間常有意外發生。本集邀請林安民醫師來跟大家分享,究竟哪些事項與時間點須特別注意,做好「這些準備」一起快快樂樂過新年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8 氣溫驟降對人體的影響 00:49 什麼時間點須特別注意? 01:36 心血管疾病的警訊哪些? 02:34 心血管急症的判別與急救 04:09 醫師給高風險族群的建議 05:10 寒流來襲的保暖注意事項       諮詢醫師:林安民醫師    學經歷: 安民家庭醫學科診所院長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家庭醫學科兼任主治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 家庭醫學科特約主治醫師 教育部部定講師 國立陽明大學 家庭醫學科兼任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低溫來襲!溫差變化大,小心死神潛伏身邊! 影片|老人才會有的「加齡臭」?!活動力差、代謝慢都可能會引臭上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1.31

  • 低溫來襲!溫差變化大,小心死神潛伏身邊!

    圖、文/郭佳語      摘要  隨著寒流與暴雪來襲,民眾也總算開始搬出冬衣,要為寒流做足準備。日夜溫差大也提高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許多人也因搞不清楚該如何預防與保養,導致憾事發生。本次美醫誌想要透過訪問醫師建議,讓民眾知道氣溫驟降時保暖的重要性,度過健健康康的冬天。     為什麼氣溫驟降很危險?   隨著氣溫下降,走在路上冷颼颼的風便直接颳入領口,即使不是機車族的朋友,應該也能感受到顯而易見的寒意,打起哆嗦的同時,恨不得把冷冰冰的手藏進溫暖的口袋。   但為什麼每每氣溫驟降,就會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等憾事頻傳呢?   心臟科醫師劉中平表示,人體為了對抗寒冷會收縮血管、犧牲四肢血液供應,使溫熱的血液停留在內臟或肚子,保持身體重要器官的溫度,簡而言之就是讓手腳血流少一點,減少熱量散失。然而也是因為這個身體機制,會讓血管收縮、阻力增加,讓人體在冬天血壓上升、血小板活性提高、血液濃稠度增加的情況下,血管更容易產生血栓,使得冬天中風的患者會比夏天來得多。     低溫特報來襲!哪些人是高危險族群?   溫差大最令人擔心的就是因血管收縮、血栓凝結產生的「血管阻塞」,也就是腦中風和心肌梗塞。   其中像是:   (1)高血壓患者   (2)老年人   (3)心血管疾病患者   這三種類型的人,便是天氣變化時相對比較危險的族群。   劉中平醫師解釋,這是因為血壓本來就比較高的人,在天冷時會因為血管熱漲冷縮,導致血壓變得更高,增加危險;而年紀大的民眾,本身身體溫度調節的能力就比較弱,更容易受到環境溫度的影響;至於本來就有心血管疾病,例如血管狹窄、血管病變、心臟病、腦中風病史的患者,因本身血管變比較弱,在溫度驟降時,也會較常人來得危險。   這些都會因為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血液濃稠度變高,使血管更容易塞住,當腦袋的血管塞住便是「腦中風」,心臟的血管塞住就成了「心肌梗塞」,不得不注意。     「睡醒」、「澡後」這兩個時候最關鍵!忽冷忽熱要人命   冬日早上掀開被子的瞬間,灌入的冷風就讓人超級痛苦…… 這看似平凡地掀開被子的動作,可得小心了,劉中平醫師分享,人在睡夢中很溫暖,若匆匆忙忙地離開被窩,溫差過大的冷意就會導致血管急遽收縮,容易產生危險。   同理來說,冬天洗完熱水澡後,趁著身體還暖呼呼的時候穿上衣服、做好保暖很重要,如果沒特別注意,光著身體從很溫暖的地方踏入涼颼颼的浴室外,接觸到冷空氣,也容易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面對溫差過大的環境,有意識地去保暖身體是很重要的。     什麼症狀是身體的危險警訊?   一、自己的身體,可以怎麼注意健康狀況?   劉中平醫師提供了三個方法:(1)量血壓、(2)身體末端是否比平常冰冷、(3)身體是否不適。   這三種方法,可以讓民眾可以自己簡單評估是否因為天冷,導致血管阻塞、重要器官缺血受到不良影響,三者只要出現一種狀況,建議都要到醫院檢查以保安全。   舉例來說,血壓若突然比平常上升20 mmHg,危險狀況就會提高,例如本來血壓都是140 mmHg,最近卻突然變成160 mmHg,那就需要多注意。若是血壓沒變,但近期很容易頭暈、心臟悶痛,或是清晨外出突然感到心臟很緊、胸口很悶,建議都要多留一份心,穿暖並做好保暖,到醫院請醫師診斷。     二、若是身邊的人,觀察到什麼狀況要特別小心?   由於老人家或是孩童對於溫度變化相對不敏感,身為照顧者的我們,一樣可以透過幾個簡單的方式,判斷心臟功能是否在冬天受影響:   (1)量血壓、(2)摸手的溫度是否與以往相比過於冰涼、(3)觀察對象走路是否比以前容易喘、(4)行走速度是否比平常慢很多   量血壓一樣是需確認,是否對象的血壓突然比平常高出到20 mmHg,也可以用我們的手摸摸老人家是不是手有比平常來得冰涼。此外像是突然發生心臟的痛悶、頭暈、手腳無力,建議就要到急診室就醫。           舌下錠真的有用嗎?   冬天的三大症狀便是發生在心臟、腦部,與四肢。   劉中平醫師解釋,舌下錠需經過醫師評估有需要再開立,如果感受到心臟不適,含舌下錠確實有用,但仍要盡快就醫讓醫師診斷。但如果是針對腦部或四肢的狀況,是沒有療效的,因此當身體感到不適,最重要的還是先至急診診斷。     平常可以怎麼做避免溫差造成的負面影響?   (1)外在環境的加溫   台灣本來就比較潮濕,氣溫下降感受也會更加明顯,如果是居家環境變冷,可以適時開個暖氣調節溫度,不過也如同劉中平醫師所提醒,若是從「溫暖的地方走進比較冷的空間」,要做好保暖,避免溫度劇烈變化,反而導致血管急遽收縮。   (2)身體的保暖   劉中平醫師更進一步補充,腳的保暖是最重要的,最好就是要穿可以覆蓋到小腿肚的襪子,讓腳部保持暖和。除此之外也要記得帽子和口罩,這三種是低溫或寒流來襲時,須特別留心的保暖配備。而針對腹部的保暖,劉醫師也建議可以多喝溫開水、熱開水,少吃冰的食物。   (3)持之以恆的運動   冬日氣溫降低,也容易讓人產生惰性,活動力也會下降。劉中平醫師提醒,持續運動才能讓血液循環變好,使血壓下降。有些人可能會習慣飯後再吃血壓藥,因此會沒吃血壓藥就去運動,這可能導致運動時血壓突然飆高,是非常危險的。   此外,在還沒運動熱身前,劉醫師也鼓勵大家一定要先穿外套,運動後感到熱了可以再慢慢脫掉,回家半路如果又感到涼了就可以在穿上,避免讓身體忽冷忽熱,才是健康的不二法門。     冬令進補有竅門,火鍋暖胃卻也傷身?   冷風颼颼吹,喝一口麻辣湯底或是燉一鍋暖洋洋的養生鍋,可是冬日的一大享受。然而在享受美味湯頭,讓身體和胃袋都暖和起來的同時,劉中平醫師也提醒,別忘記避免太油太鹹的食物,尤其火鍋高湯、火鍋料都相對比較鹹,也富含油脂與膽固醇,在讓身體溫暖的同時也會使血壓和血液濃度提高。   「冬天雖然要吃溫熱,但要清淡。」劉中平醫師認為,現在與早期食物缺乏相比,已是相對富裕的年代。雖然冬令進補已成為常態,但在飲食上仍需多留心,才能在顧及保暖的同時,健康享受美味而不對身體產生負擔。         諮詢醫師:劉中平醫師    資歷: 宇平診所 院長 阮綜合醫院 心臟內科 主治醫師 阮綜合醫院 心臟加護病房 主任 阮綜合醫院 心導管室 主任 台灣內科醫學會 專科指導醫師 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 專科指導醫師 中華民國心臟醫學會 專科指導醫師 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 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寒流來襲,穿發熱衣才禦寒?新陳代謝快、痘痘肌族群可能愈穿愈癢! 影片|皮膚紅腫越抓越癢不會好?一張圖帶你分清楚蕁麻疹和濕疹!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1.19

  • 寒流來襲,穿發熱衣才禦寒?新陳代謝快、痘痘肌族群可能愈穿愈癢!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秋冬季節變換,天氣忽冷忽熱,近幾年發熱衣、發熱褲掀起時尚潮流,標榜薄薄一件可抵禦低溫,已是寒冬的必配穿搭。但發熱衣雖有保暖效果,卻因皮膚溫度上升,容易引發搔癢、汗疹、黴菌感染或毛囊炎等問題,並非人人都適合。皮膚科主任李孟穗表示常見家長怕孩子晚上睡覺踢被子著涼,為孩子穿上發熱衣,結果細嫩的皮膚冒出一堆疹子,紅腫發癢很難受,還有新陳代謝快、有異位性皮膚炎、乾性膚質的人也不適合穿,建議採「洋蔥式」穿法來保暖。     發熱衣主要靠「吸濕放熱」原理,達到保溫作用,大多緊貼肌膚,只要一流汗,汗就悶在衣服內,結果又濕又熱。建議有以下狀況,應考量其他保暖方式。     一、新陳代謝快:容易流汗、新陳代謝快的小朋友及年輕人,在不是很冷的天氣穿發熱衣,可能因汗水悶在衣服裡及皮膚溫度上升,而產生汗斑或發癢起疹。李孟穗醫師表示曾有民眾穿著發熱衣去爬山,結果全身起汗疹。另外,穿發熱褲同樣會因溫度太高,容易長股癬或念珠菌感染,尤其男性私處溫度太高,會影響生育能力,不建議穿發熱褲。   二、 痘痘肌:皮膚易出油、常冒青春痘、毛囊炎的人,穿發熱衣可能造成胸背部毛囊炎。長在身上的毛囊炎又癢又痛,比臉上的青春痘難治療,通常需要數周至數月。   三、異位性皮膚炎: 這類病人原本就對溫度調控較慢及皮膚敏感,穿上發熱衣一流汗,會更癢更刺,導致抓得更厲害。   四、 冬季癢: 冬天好發冬季癢,皮膚又乾又癢,常發生在老人家身上,如果又穿上發熱衣,可能引發「災難」,皮膚乾燥脫屑悶在發熱衣裡,加上皮膚溫度上升,全身會刺癢不舒服。建議勤擦保濕乳液,改善皮膚乾燥以緩解症狀。   李孟穗醫師進一步說明,臺灣冬天不像歐美嚴寒,進到室內還有20℃左右,穿著發熱衣會讓體溫太高而不舒服。建議採取「洋蔥式」多層次穿法,貼身衣物選擇棉質及側邊無接縫圓筒織法,外層加上毛衣、防風外套等衣物,戴上帽子及手套,進入室內就很方便脫除。另外,機車族朋友,禦寒重點在於最外層,選擇好穿脫的防風外套,會比發熱衣有效。此外,家長留意小朋友很容易流汗,睡覺如果穿發熱衣再蓋被,應該會因皮膚溫度太高而睡不好,只要穿棉質長袖長褲,加上肚圍即可保暖。   而女性流行的雪靴(毛毛靴)雖保暖,但靴內溫度高,如果本身已有足癬(香港腳)、甲癬(灰指甲)等問題,就等於給黴菌良好的生長環境,而且臺灣冬季常下雨,雪靴一旦進水,黴菌會愈長愈多,腳悶著一整天,更容易長甲癬或足癬。加上有些人穿雪靴不穿襪,雪靴又不常洗,黴菌便一直窩在靴內,造成反覆感染。她提醒,穿鞋一定要穿襪子,如果腳趾甲有黴菌,掉在襪子裡,襪子可常常汰換,但鞋子很少洗,容易成為黴菌溫床,反覆穿、反覆感染。   寒流即將來襲,想要做到防寒效果,保暖衣物不能少,但在穿戴之前注意衣服的材質、以及自身的皮膚狀況,才能避免冬季皮膚癢的情形發生。     諮詢醫師:李孟穗醫師    現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 學經歷: 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士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 博士 臺大皮膚部進修     延伸閱讀 影片|冬天「約泡」請小心!醫師教你泡湯不踩雷  文章|遠離雞皮疙瘩 還我滑嫩皮膚有秘訣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04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