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快篩共有7筆結果

  • 出國旅行有哪些防疫英文?疫苗證明、黃皮書怎麼說?疫情後旅遊你必做的功課!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出國旅行有哪些防疫英文?疫苗證明、黃皮書怎麼說?疫情後旅遊你必做的功課!   大家已經都做好要出國玩的準備了嗎?但在出國旅遊前,你有確認過最新的相關政策嗎?今天我們就要來聊聊這個,準備好你的筆記,來跟著MEnglish學英文保健康吧!   Are you ready to travel abroad?Hey! Before you go, wait a minute! Have you checked the latest COVID measures yet? Today we will talk about this. Listen carefully, and let’s get ready to have some fun! Follow MEnglish to learn English and keep healthy!     各節重點: 00:00 Preview 精彩片段 00:15 Opening 開場 00:46 Introduce 內容介紹 01:30 Conversation 會話 02:11 Topic 今日重點 04:06 Keywords 單字教學 05:01 Idiom 俗語教室       諮詢醫師:林哲弘醫師    學經歷: 馬偕紀念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外傷科主治醫師 中山大學醫學系     延伸閱讀 文章|防疫常備藥有哪些?後疫情時代必備的6大類藥品!新冠肺炎輕症吃這些 影片|準備解封啦~旅遊必備藥品看過來!不怕上吐下瀉,就怕沒準備!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1.14

  • 快篩實名制今上路!怎麼買、哪裡買快篩?重點懶人包一次看

    圖、文/翁嘉妤    摘要  台灣疫情升溫,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2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國內新增8,923例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8,822例本土個案及101例境外移入(8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在確診個案中也新增了2例死亡,讓不少民眾開始繃緊神經,快篩試劑的需求量也隨之提升。     今(28)日家用快篩試劑販售實名制上路,從2020年2月6日實施至今已經2年多的口罩實名制也即將走入歷史,口罩實名制1.0將於4月30日完成第一階段的任務,目前多數藥局已轉為販售快篩試劑實名制,5月1日起,欲購買口罩實名制的民眾,需要至145家藥局購買。(藥局名單屆時可至食藥署官網查詢)     快篩實名制到底是什麼?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由於家用快篩有「量」和「價」的問題,因此將原訂於5月實施的家用快篩實名制,提前於4月28日上路,目的是希望讓更多有需要的民眾買得到平價的實名制家用快篩試劑,以利控制疫情,並維護民眾健康之權益。   根據指揮中心規劃,目前已準備至少5,000萬劑快篩試劑,可供1,000萬人次購買,每劑價格100元,民眾可憑健保卡或居留證購買平價的快篩試劑。     平價快篩試劑怎麼買?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為了避免藥局業務過重以及居家照顧送藥服務受影響,家用快篩試劑將會依循過去口罩實名制1.0的方式進行,實施重點如下︰   販售模式:依循口罩實名制1.0於藥局通路販售模式。 販售地點:全國4,909家健保特約藥局及58個偏鄉衛生所。 販售對象:持有健保卡/居留證之民眾;無年齡限制,每人均可購買。 購買份數:每輪每身份證字號僅能購買1次(可代購),另視情況公佈下一輪日期。1份5劑,每劑100元。 販售價格:1人1份5劑,共500元。(醫材原則售出,概不退換) 分流機制:比照口罩實名制1.0初期,以身份證字號尾數單雙號進行分流;單號星期一、三、五;雙號星期二、四、六;星期日則開放全民皆可購買。 販售份數:至少5,000萬劑,1,000萬份。(人次) 販售資訊查詢:健保署、食藥署、藥師公會官網。     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藥局排隊人龍再現,網站當機惹民怨   自指揮中心公佈快篩實名制開賣消息後,藥師公會全聯會網站便新增「實名制快篩販售專區/藥局地圖查詢」專頁供民眾查詢住家附近的實名制快篩販售地點、營業時間等資訊,但查詢的民眾過多,造成系統無法負荷,網站頻頻當機無法查詢。健保署網站也設置了「家用快篩試劑實名制 如何買報您知」頁面,供民眾查詢購買資訊,無法連上藥師公會網站者不妨多加利用。   雖然4月28日並非假日,但一大早各大藥局前還是排起長長人龍,人潮不輸過去的口罩實名制, 但由於目前每間藥局都只配置78人份的快篩,因此還是不少民眾擔心買不到。陳時中也提醒民眾,排隊的時候還是以「一人一卡」的原則實施,「認卡不認人」,因此可以拿他人的卡來代排,但不要一人拿很多卡來購買,否則恐影響他人權益。   除了實名制的快篩試劑以外,原先的公費快篩試劑也將持續針對符合資格對象發放,另外便利商店、賣場等快篩販售點也並未取消,因此民眾不應過度恐慌搶買。     圖片來源: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       延伸閱讀 文章|即日起簡訊實聯制取消!台灣社交距離APP,你安裝了嗎? 影片|BNT接種開跑!吃普拿疼導致疫苗保護力下降?美女藥師教你「藥」怎麼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4.28

  • 北農爆群聚!民眾憂蔬果染疫?「這樣做」降低病毒存活率

    文/林聖錡、翁嘉妤 圖/翁嘉妤      摘要  台北農產公司爆發新冠肺炎事件,目前已累積多人感染,針對北農內部狀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等人都親自至現場視察,並啟動防疫和篩檢措施。而這波事件不免讓需要上街買菜的民眾擔心,蔬果是不是會成為病毒傳染的媒介,買回家的蔬果又該如何處理?醫師表示,病毒雖然會附著在蔬果食材,但是透過清潔及煮食,就不用太過擔心。     全面防堵北農群聚!「市場專案」目標社區清零   北農爆發新冠肺炎群聚感染,引起全台關注,確診人數已累積達54人,農委會及北市府決定以疫苗圍堵疫情,要求24日起,若無陰性檢驗證明則不得進入,並針對雙北批發市場人員全面進行篩檢作業,但因北農影響許多承銷人員生計,因此22日一早快篩站便湧入大量人潮,場面一度混亂。   對此陳時中在今日記者會中指出,昨晚指揮中心有召開會議,與北市府、農委會、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共同研議,認為需在鄰近地區設置篩檢站,避免範圍太廣,導致篩檢時間拉長,降低受檢者意願,目前規劃透過大規模的、快速的全面篩檢,避免傳播住家及社區,盡速控制疫情擴散。專案結束後,會延長篩檢站設置時間,方便周邊攤商、社區民眾就近篩檢,以達到社區清零。   針對北農群聚案,指揮中心協助地方政府及廠商進行防疫,研商「市場專案」強化相關防疫作為,避免感染擴大,相關措施如下:   1.啟動「市場專案」快速全面篩檢,確保雙北批發市場從業人員防疫安全,避免傳播至家戶及社區之風險,並以社區儘速清零為目標。   2.自6月24日零時起,雙北批發市場所有從業人員未持有6月20日以後檢驗陰性證明者不得進場,且規定須於完成篩檢後方得接種COVIID-19疫苗。   3.為提升雙北批發市場各從業人員篩檢意願,篩檢站設置應鄰近市場並配合其作業時間;專案結束後,仍延長篩檢站設置時間,以利周邊攤商及社區民眾就近篩檢,以社區清零。   4.為加快篩檢速度且減少偽陰性及偽陽性情形,建議僅進行PCR採檢,提升篩檢作業效率;如檢驗陽性者,請地方政府衛生局落實後續疫調及接觸者匡列工作,並請提供疾管署彙整轉送居住地縣市,以進行後續疫調及匡列作業。   5.考量雙北批發市場貨車司機及隨車捆工停留於市場時間較短暫,該類人員之篩檢、疫調及接種作業,將請臺北農產運銷公司提供人員名冊,由指揮中心轉居住地縣市政府辦理。   6.推動北北基桃批發市場從業人員逐步施打疫苗,以雙北批發市場優先實施,所需疫苗均由指揮中心提供。   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網站     蔬果沾病毒會感染人體? 正確清潔免驚慌!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少人可能還是需要透過採買來準備家中的食材,而傳統市場和超市就會成為人潮聚集的地方,對於民眾來說,在外採買不免會與人接觸,除了要做好防護外,又得多擔心購買的蔬果食材是否會受到病毒的附著,帶回家中成為傳染的媒介,若是不小心碰到眼口鼻該怎麼辦?   內科醫師崔可忠表示,病毒通常經由手及飛沫直接傳播到食材上,所以的確蔬果是病毒傳染的媒介,病毒通常透過鼻黏膜、口腔黏膜、大腸黏膜來引起感染,如果民眾沒有先清潔手部而直接摸眼、口、鼻等器官的確有更大的機率感染。不過在飲食上,病毒的影響就是有限的,透過一般的清洗蔬果過程,病毒存活性就會降低,若再經過高溫烹調,就可以殺死病毒,民眾不用太過憂心。   至於食材的包裝袋如塑膠袋等等,是否也是病毒很常附著的地方,進而造成感染?崔醫師補充,從實驗室看到的現象,環境中的病毒通常最久存活3~4天,病毒在親水性材質存活比在疏水性材質久,只要包裝材料比較乾燥,病毒存活率就會變低;塑膠袋算是疏水性,當然病毒還是有可能存活,若是不鏽鋼材質機率就更低。但是一般民眾不用太過刻意去挑選材質,因為這是實驗看到的現象,與現實環境上相比仍會有些差距。   為什麼病毒會在蔬果上存活一段時間,這與濕度有關聯,一般室溫民眾會感受到潮濕,若蔬果拿回來直接放冰箱不洗,病毒也會存活,冷和濕的環境讓病毒有活性,最好的方式還是回家應該要把包裝袋丟掉,接著洗手然後洗菜,把病毒量降低,洗菜完後再洗一次手,飲食的部分吃熟食,這樣感染機率會降低。   現在人們防疫意識抬頭,部分人會攜帶酒精來消毒,在市場當場買的蔬果是否也可以用酒精消毒?崔醫師表示,大部分民眾拿回家都會做洗滌的動作,其實噴酒精的實質意義不大,除非民眾是生食,但是蔬菜都是煮食為多,所以不太有必要性。酒精可以噴在手上即可,當然挑選摸蔬果後手不要碰到眼、口、鼻才是重點,那才是病毒會進入人體的地方。   一般感染到肺炎的途徑是透過接觸和飛沫,尤其是在密閉且多人的空間,去任何地方最重要還是戴好口罩,可以保護到鼻子及嘴巴,現在疫情嚴峻可以再加個眼罩,做好屏蔽保障,當然還是要勤洗手,就算外在物質有病毒附著,洗手後病毒附著機率就會降到最低,全民應持續做好基本措施,等待疫情解封的到來。       諮詢醫師:崔可忠醫師    現職: 國泰綜合醫院感染科 主治醫師 學經歷: 國泰綜合醫院臨床病理科主任 國泰綜合醫院醫學研究部研究管理組主任 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輔仁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         延伸閱讀 文章|賈永婕速捐數百台HFNC 帶你一次看懂「救命神器」優缺點!新冠肺炎疫情見真情 文章|AZ疫苗猝死頻傳,郭台銘爭取BNT!AZ+BNT效果佳?一圖了解各疫苗差異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3

  • 75歲長者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孩童防疫補貼上路

    文/林聖錡 圖/翁嘉妤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5日宣布新增135例確定病例,其中132例為本土個案,另有3例境外移入個案,死亡8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雙北疫情雖逐步趨緩,但是雙北以外的部分縣市,仍要密切注意疫情發展,針對弱勢族群及獨居老人更應提高注意,以防疫情反彈或出現新一波流行。有關地方政府提出到宅接種疫苗,指揮中心提醒地方政府要注意疫苗的保存條件,必須保存在2~8℃、開瓶後要在6小時內施打,應避免晃動。另要預先安排10人次施打讓效率增加。     中央補助50台PCR檢驗儀器,減少接觸者染疫可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5日宣布,將補助各地方社區篩檢站50台PCR檢驗儀器,未來如果居家自採或是企業快篩出現陽性的民眾,可就近至社區進行PCR的檢驗,檢驗結果若症狀嚴重就前往醫院就醫,輕症者則到加強版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避免在家中隔離,減少接觸者染疫的可能性。總統蔡英文15日發表談話表示,近日有許多民眾朋友發揮人溺己溺的精神,尤其是醫療資源的供應,她要特別感謝民間支持共同提高醫療動能,政府也會全力動員調度設備來降低重症率與死亡率。       圖片來源:資料照片,總統府提供     首批莫德納開放,針對第一類醫事及非醫事人員尚未接種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首批莫德納(Moderna)疫苗15萬劑中,7.5萬劑已配送至全國COVID-19專責醫療院所,目前開放第一類尚未接種疫苗的第一線照顧病患醫事及非醫事人員接種,包含醫院、診所及其他醫事機構執業醫事登記人員,非醫事工作人員,以及集中檢疫所非醫事人員。     75歲以上長者疫苗接種,不限戶籍地或居住地   隨著第一類施打疫苗人員逐步完成,對於國內較高感染風險的75歲以上長者也開放疫苗接種,針對近來的假訊息流傳在長輩的訊息群組中,總統蔡英文發表談話時特別澄清,接種疫苗真的對長輩很重要,不要輕易相信不實訊息,請長輩一定要注射疫苗,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表示,75歲以上老人不需要造冊,僅用健保卡讀取就能知道是否符合資格,施打也不限戶籍地或是居住地,但各縣市預約施打的相關措施都不相同,請各位長者要多加注意時間及流程。     孩童防疫補貼正式申辦,符合條件者可領一萬元   國內疫情持續延燒,行政院針對家中有國小孩童及國中有身心障礙之學生進行紓困,開放請領「孩童家庭防疫補貼」,請領方式可選擇線上或是ATM領取,父母或監護人只需準備孩童的健保卡號,以及父母或監護人本人的身份證字號及金融卡即可,若家中孩童未滿兩歲,衛福部將會直接撥款至帳戶。父母或監護人要注意15日是線上申辦開始,18日才開放指定銀行ATM領取。總統蔡英文於發表談話時也提到,其餘紓困方案會陸續推出,請有符合資格的民眾或企業趕快去申請,來度過疫情難關。   行政院孩童家庭防疫補貼網連結如下: :: 行政院孩童家庭防疫補貼 :: (10000.gov.tw)       延伸閱讀 文章|皮膚出現大片紅疹、腳趾有凍瘡?!小心是新冠病毒找上你! 文章|拉肚子代表得新冠肺炎?急性腸胃炎、新冠肺炎不再分不清,腹瀉就別瞎操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6

  • 新冠肺炎速報 AZ疫苗公費開始施打 社區廣篩持續進行

    文/林聖錡 圖/翁嘉妤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1日宣布新增287例確定病例,其中286例為本土個案,另有1例境外移入個案,死亡24例。12日新增251例確定病例,其中250例為本土個案,另有1例境外移入,死亡26例。13日新增175例確定病例,其中174例為本土個案,另有1例境外移入,死亡26例。14日新增185例確定病例,全數為本土病例,其中死亡15 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波疫情從5月11日到6月12日,共累計公布了1萬1547位確診個案,其中已有5802人解除隔離,解隔離的人數已破5成,整體醫療量能壓力下降。此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採購引入單株抗體藥物1000人份,用於感染新冠病毒輕度至中度的患者,降低個案轉為重症的風險,藥物於將於6月中旬到貨,優先分配集中檢疫場所主責之醫院,經醫師評估後條件符合者始得注射。     6月15日起AZ疫苗公費開始施打,一到六類對象為優先   由日本贈送的124萬劑AZ疫苗,15日起即將提供民眾公費接種,接種對象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頒布的最新一到六類的對象,一到六類的總人數達267萬人,目前現有的疫苗數是無法滿足全部,副指揮官陳宗彥提醒地方一定要審慎做規劃處理,施打會依據健保資料將列名冊提供給各縣市,會依照居住場所、避免人員移動就近來施打。   一到六類施打對象如下:   一、醫事人員 1.具有執業登記之醫事人員 2.醫療院所之非醫事人員(含集中檢疫所之非醫事人員)   二、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含機場CIQS人員) 1.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之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官員 2.衛生單位第一線防疫人員 3.港埠執行邊境管制之海關檢查、證照查驗、人員檢疫及動植物檢疫、安全檢查及航空保安等第一線工作人員 4.執行居家檢疫與居家隔離者關懷服務工作可能接觸前開對象之第一線人員(含警察、提送餐等服務之村里長或村里幹事、垃圾清運之環保人員、心理諮商及特殊狀況親訪等人員) 5.實際執行救災、救護人員(指消防隊及民間救護車執行緊急救護技術之第一線人員) 6.第一線海巡、岸巡人員 7.實施空中救護勤務人員   三、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 1.國籍航空機組員、國際商船船員(含國籍船舶船員及權宜國籍船員) 2.防疫車隊駕駛 3.港埠CIQS以外之第一線作業人員: (1)於港埠入境旅客活動區域需接觸旅客之第一線工作人員 (2)執行港口各類船舶之碼頭裝卸倉儲、港埠設施及職安、環保管理巡查,引水等各項作業,須與 外籍船員接觸等第一線工作人員 4.防疫旅宿實際執行居家檢疫工作之第一線人員 5.因應疫情防治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認定有接種亟需之對象   四、因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 1.因外交或公務奉派出國人員、以互惠原則提供我國外交人員接種之該國駐臺員眷等 2.代表國家出國之運動員或選手   五、機構及社福照顧系統之人員及其受照顧者與洗腎患者 1.住宿型長照機構住民及其照顧者 2.居家式和社區式長照機構及身障照顧服務員及服務對象 3.矯正機關工作人員(戒護人員等) 4.洗腎患者   六、75歲以上長者     社區四大廣篩策略,盼有效阻擋新冠肺炎病毒擴散   1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社區廣篩四大策略,希望能盡快找出社區中的潛藏病例。其四大策略如下:   第一、廣設社區篩檢站 之前國內一開始多採被動篩檢方式,因此無法有效的主動找出無症狀的病患,透過廣設篩檢站,希望能進一步切斷病毒傳播鏈,截至目前已經有111站,有需要的民眾可盡速前往。   第二、協助企業自主快篩 另外近日多個企業已爆發員工確診的消息,為避免公司群聚感染,指揮中心呼籲企業盡快幫員工篩檢,避免疫情擴大。   第三、導入診所自費快篩 至於診所自費快篩部分,惟動線規劃與相關通風設備尚未齊全,目前正在討論中。   第四、鼓勵廠商引進在家快篩 現在已有兩家廠商提出申請,中央目前正盡速審核中。     18家民間救護車業者加入後送,消化救災量能   國內疫情然然嚴峻,醫護人員已經忙得焦頭爛額,當然對於運送確診患者及一般病人的救護車來說,似乎量能不足,而相關人員勤務壓力非常繁重。副指揮官陳宗彥說明最新防疫方針,有18家民間單位至少108部民間救護車上路,相關人員已經完成教育訓練,可以減輕原本119救災救護的龐大量能,舒緩相關人員的壓力。     172家旅宿推優惠,體諒醫事人員辛勞   醫護人員工作後,返家有可能把病毒帶回家,造成同住家人感染,但是想住外面的旅館又怕被拒絕,交通部長王國材11日宣布13縣市、172家旅宿業者共同推出醫護優惠方案,以分層分流的方式讓醫護人員入住,確保特定區域只有醫護人員住宿,在台灣旅宿網防疫專區可以查詢訂房,未來將持續擴增配合業者,體諒醫護人員的辛勞。   台灣旅宿網防疫醫護人員專區連結如下: :: 醫護人員入住優惠方案 :: (taiwanstay.net.tw)       延伸閱讀 文章|AZ還是莫德納?新冠肺炎疫苗等於免死金牌?疫苗差異、副作用一圖秒懂 影片|疫情關在家焦慮值爆表!你我都可能是「怪胎」?心理治療強迫症原來是這樣!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5

  • 皮膚出現大片紅疹、腳趾有凍瘡?!小心是新冠病毒找上你!

    文/羅立珊 圖/傅暄閔      摘要  你知道皮膚出現「紅疹」有可能是新冠肺炎引起的嗎?隨著疫情持續升溫,有越來越多特殊的症狀被發現,現在有研究指出,新冠病毒除了造成肺部受損、味覺、嗅覺的喪失之外,甚至有可能引起皮膚疹,像是紅疹、凍瘡樣病灶、小水泡以及蕁麻疹等,但並非有紅疹就一定是感染到新冠病毒,而是可以作為大家自主觀察、提高警覺的小方法,多一分了解,才能少一分恐慌。     皮膚科醫師蔡逸姍表示,根據《英國皮膚病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指出,英國有17%的患者感染到新冠肺炎後,出現的第一個症狀是皮膚有紅疹,而有21%的患者除了紅疹之外,沒有其他症狀產生,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在近期也針對新冠紅疹提出說明,表示目前台灣新冠紅疹的統計比較不明朗,但整體看起來紅疹的發生率比較低一點。雖然台灣的患者出現相關皮膚症狀的案例並不多,但我們還是有必要好好了解新冠病毒可能會引發哪些皮膚疹,並多加留意身旁的人與自己的皮膚狀況。     新冠紅疹症狀多樣, 特殊皮膚表現要注意   「新冠紅疹」有很多不同的樣子,嚴重性也不同,以下有6種新冠肺炎症狀常見的皮膚表現:   一、凍瘡樣的病灶(chilblain-like lesions) 凍瘡樣病灶的患者,趕快居家隔離,不要去擠快篩站       圖片引用自美國皮膚醫學會網頁(AAD)     蔡逸姍醫師指出,凍瘡樣病灶會出現在手指或腳趾(比較常在腳趾),又稱為「新冠腳趾」(COVID Toes),症狀區會呈現紅色或紫色的狀態,伴隨疼痛與腫脹,凍瘡樣病灶有一點很特別的是,大部份發生在免疫力較好的年輕人或小孩子身上,研究發現,這些患者因為免疫防禦系統抵抗病毒的能力較好,最後只留下凍瘡樣病灶的症狀,也因為體內病毒量少,所以進行快篩時幾乎都是陰性,所以有凍瘡樣病灶的患者不要去擠快篩站,因為較難透過快篩或抽血檢驗出是否患有新冠肺炎。   凍瘡樣病灶屬於較晚期會發生的症狀,可能在潛伏期14天過了才會發生,但病毒在潛伏期時就有一定的傳染力,若發現有此症狀的民眾要趕快居家隔離,並聯絡14~21天內接觸過的人,請他們注意是否有乾咳、發燒等症狀,而凍瘡樣病灶患者本身因為免疫力較好,若沒有其他併發症,先好好待在家靜養,因為這種病灶自行康復的機率較大。     二、麻疹樣紅疹(morbilliforme) 沒有特異性的紅疹,同時有新冠肺炎接觸史須留意       圖片引用自英國covidskinsign網頁     麻疹樣的紅疹形態細碎大片,大部份分佈在軀幹,平常人若發燒或是被不同種病毒感染時,也可能有類似的麻疹樣紅疹,因此無法單看紅疹判斷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如果民眾有新冠病毒接觸史,同時身體出現麻疹樣紅疹時,才有可能是新冠病毒所引起的,此時要提高警覺,趕快就醫確認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     三、小水泡狀紅疹(vesicular) 小水泡偏單一形態,不同於水痘具有多種時期的樣子       圖片引用自Pediatric dermatology期刊     有些民眾感染到新冠病毒後,會有形態細小的水泡產生,水泡沒有特定分佈的位置,蔡逸姍醫師說道,水痘病毒也會長出水泡,不一樣的是,水痘病毒引起的小水泡在肌膚上可能會有好幾個時期的樣子,像是剛長出來的、結痂的、乾掉的、破掉的,如果是新冠病毒誘發的水泡,研究發現水泡偏單一形態,看起來在同一時期,這是民眾可以稍微注意的特徵之一,只是沒辦法透過水泡判定是否感染到新冠病毒,醫師還是需要搭配其他資訊才能給予正確的治療。     四、網狀青斑(retiform purpura) 網狀青斑伴有凝血功能異常或血管病變,病情較嚴重       圖片引用自ABC News網站     患有「網狀青斑」的患者在新冠紅疹佔的比例不多,大約5%~6%左右,通常是晚期會出現的症狀,也就是病人已經有發燒、咳嗽、肌肉痠痛等症狀發生後,網狀青斑才會漸漸浮現出來,形態上呈現暗紅色或青紫色網狀樣,並發生在四肢。這類患者通常「病情比較嚴重」,大部份會在老人或患有重症的患者身上看見,因為他們的免疫防禦機制較弱,沒辦法有效趕走病毒,反而破壞了自身的血管壁, 造成栓塞、發炎等,合併有一些凝血功能異常或血液方面的問題,所以患有網狀青斑的患者,預後是比較不好的,蔡逸姍醫師補充,有些人肌膚接觸到冷空氣時,皮膚會呈現生理性的大理石紅斑,這個是體質關係引起,並不是所謂的網狀青斑症狀。     五、蕁麻疹(urticaria) 過去不曾有蕁麻疹,最近有新冠肺炎接觸史並長出蕁麻疹,感染新冠肺炎機率較高       圖片引用自英國covidskinsign網頁     蔡逸姍醫師表示,蕁麻疹的症狀表現和一般常見的蕁麻疹幾乎一樣,因此很難辨別,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是,如果民眾過去不曾發生蕁麻疹,可是最近有新冠病毒接觸史,同時又長出蕁麻疹,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會高一些。相反的,以前常常長蕁麻疹,現在剛好又蕁麻疹發作的民眾,第一步先確認自己有無接觸史,有疑似接觸史時,先居家隔離觀察狀況,無接觸史的話,可以到皮膚科尋求醫師協助。     六、小出血點(petechiae) 呈深紅色細碎一片,用力壓出血點不會消退       圖片引用自英國covidskinsign網頁     呈現小小紅紫色的點點,用力壓出血點也不會退掉,通常發生在四肢。     疑似出現新冠紅疹,先確認有無其他症狀、接觸史   如果發現自己身上出現「不明紅疹」,同時有發燒、腹瀉、乾咳等症狀;或是只有「不明紅疹」,但有新冠肺炎接觸史,都建議前往急診並主動告知可能為高風險患者,除了上述的情況,皮膚有紅疹的民眾,先不必擔心是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觀察後續有無其他症狀,再做進一步的處理。   台灣疫情仍在延燒,目前政府也呼籲大家,無接觸史、無症狀者先不要去篩檢站,以免增加篩檢醫療負擔,還會讓自己暴露在感染風險之中,最重要的是把口罩戴好、勤洗手並保持社交距離,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喔!         諮詢醫師:蔡逸姍醫師    現職: 京硯皮膚科診所 皮膚專科醫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馬偕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皮膚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雷射光電醫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皮蛇是什麼?治療三原則斬斷帶狀皰疹復發魔咒 影片|濕疹可能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醫師教你如何正確對抗濕疹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03

  • 狗狗篩檢準確率了得!防止病毒擴散新利器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摘要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染上新冠肺炎,或許不用靠快篩的核酸檢測(PCR),人類身邊的好朋友就可助你一臂之力,根據國外研究指出,狗狗在經過訓練之後可以嗅出病毒,無論陽性或是陰性偵測準確率都幾乎可達90%。可以運用在邊境檢查、機場,火車站和音樂會等場所進行大規模檢測,藉此可以防止傳播帶原者擴散出去的風險,搭配核酸檢測可正確地檢測出感染者,聽起來是相當令人振奮,究竟研究是如何?跟著國際新知來一探究竟!     說狗狗是人類的好朋友的確不為過,除了可以緩解個人情緒之外,許多重要的任務如查緝走私、導盲或是機場安全等都需要狗狗來協助,而近期狗狗又被賦予了一項工作,那就是偵測人類是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根據倫敦與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最新研究,經過訓練的醫療偵測犬,可以在30分鐘內檢測300名搭機乘客是否感染新冠病毒,而這樣的實驗方式約有88%的準確率,但是誤差也大約會在12~16%之間。   狗狗的嗅覺是比人類高出一萬倍之多,試驗者將染上肺炎病患的衣物、襪子和口罩當作實驗給狗狗當作訓練,再搭配實驗室的核酸檢測後,整體的準確率可以達到91%,有狗狗的協助檢測速率會快上許多。另外法國國家獸醫學院( France’s national veterinary school)無獨有偶也是做了相關的實驗,研究人員找來335位有做過核酸檢測的志願者,年齡介於6~76歲之間,並採集腋下的汗水範本作為檢測之用, 狗狗全部檢測後結果新冠肺炎陽性偵測準確率達97%,對陰性的準確率也有91%,可說是正面的好消息。   當然也有許多國家是開始使用狗狗開始實驗,例如澳洲、德國、芬蘭紛紛都有投入狗狗檢測的實驗,在這波肺炎尚未停歇之際,研究人員也馬不停蹄的找尋更有效率的方式對對抗病毒,狗狗雖然無法取代正規的檢測方式,但仍可以加速快篩的作業流程,期望這項實驗能夠再多經驗證,期盼有一天狗狗能正式上場一起和我們共同打擊病毒。       資料來源: 1. Covid: Sniffer dogs could bolster screening at airports - BBC News 2. Dogs can better detect Covid in humans than lateral flow tests, finds study | Dogs | The Guardian 3. 泰國推「狗狗篩檢」!拉拉出馬嗅病毒 成功率高達95%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ltn.com.tw)       延伸閱讀 文章|新冠肺炎後遺症只要呼吸就會痛!英國聲樂家教你重新學習「如何深呼吸」 影片|法鬥、巴哥整形原因大公開!貓咪私密處也需要改造?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01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