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骨質疏鬆共有4筆結果

  • 拔智齒補膠原蛋白有用嗎?跟骨粉差在哪?這5種人要注意!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拔智齒補膠原蛋白有用嗎?跟骨粉差在哪?這5種人要注意!   到牙醫診所拔牙時,醫師有時會詢問我們是否要補膠原蛋白,但一般大眾普遍對於「膠原蛋白」的認知,通常都是屬於醫美保養的範圍,那為什麼拔牙還需要補膠原蛋白呢?跟骨粉有什麼不一樣嗎?這次美醫誌就來為大家解惑,原來膠原蛋白不只可以應用於美容保養上,還可以幫助我們拔牙後的恢復過程舒適一些哦!還在猶豫要不要選擇補膠原蛋白的ME粉們,這就來看看你是不是符合條件的5大類族群!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8 什麼是膠原蛋白? 00:47 膠原蛋白會放在哪裡? 01:11 為什麼要補膠原蛋白? 01:45 牙科常見的膠原蛋白有哪些? 03:08 膠原蛋白與骨粉的差別? 03:19 適合膠原蛋白的族群 03:49 拔牙後一定要放膠原蛋白?       諮詢醫師:吳孟樺醫師 學經歷: 澳洲亞德雷醫學院牙醫學士University of Adelaide, SA (BDS) 澳洲ADA牙醫學會會員 前澳洲雪梨Dynamic Smiles主治醫師 美國密西根大學植牙牙周研修會員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口腔外科研究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居家牙齒美白要注意!擔心牙齦敏感、效果不持久?做之前你一定要知道 影片|牙齒美白老實說!居家美白牙貼VS診所美白療程哪種好?「這種牙」做美白也沒效?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3.25

  • 肌少症也可能骨質疏鬆?年輕人別小看「肌肉流失」!5種肌少症檢測方式教給你!

    文/羅立珊 圖/傅暄閔      摘要  肌少症不只是肌肉量減少,還包含肌力減退和活動表現變差,是老年失能的兇手之一,並時常伴隨著骨質疏鬆、代謝異常、認知功能障礙等症狀,除了好發於年長者身上,近年來也發現肌少症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因為現代人時常久坐不動、飲食不均衡等不良習慣,導致肥胖、肌肉量過低、肌力不足。肌肉量不足不僅會造成行走緩慢,連帶增加骨折、糖尿病、憂鬱及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你也擔心自己患有肌少症嗎?讓醫師告訴你肌少症的檢測方式,還有如何透過運動、飲食預防及改善肌少症!     肌肉量變少就是患有肌少症?肌少症定義要知道   「肌少症」從字面上理解為肌肉量變少,但單純的肌肉量變少不等於罹患肌少症,復健科醫師程朝暐表示,肌少症的診斷標準包含肌肉質量減少、肌力減弱或行動能力變差。其中,肌少症又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以下分別說明:     一、原發性肌少症   原發性肌少症是指找不到特定原因,僅因年紀老化造成肌肉流失、肌力下降。一般人的肌肉量在三十歲之後會隨著年紀增加而逐年下降,且超過60歲以後肌肉的減少速度會劇增,成為肌少症的高風險族群。     二、次發性肌少症   是由特定因子所引起的,就稱為次發性肌少症,原因包含:   1.活動力下降:像是長期臥床、久坐或是失能者,因為活動量大幅減少,能量耗損較低,容易使肌肉流失。   2. 其他疾病:包括器官衰竭、發炎性疾病、癌症、內份泌系統疾病。慢性疾病會讓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的狀態,造成體內許多促發炎激素濃度上升,這些激素會活化身體分解蛋白質的反應,導致肌肉流失。   3.營養攝取不足:有挑食、腸胃吸收不良、厭食症的患者因為體內的營養供給不足,生成肌肉的效率也會跟著降低,提高肌少症的風險。     肌少症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很多人以為「肌少症」只會出現在長者身上,確實根據研究統計,60歲以上的老人約有10%左右患有肌少症,但也發現肌少症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因為現代人長時間工作久坐、運動量不足的情況下,肌肉的使用量降低就容易流失,而且肌肉質量變少、力氣變小之後,可能走一點路就覺得累,讓人愈來愈不想動,加快肌肉流失的速度。     「肌少症」與「骨質疏鬆」息息相關,都源自於缺少運動   運動除了可以刺激骨骼肌分泌出一種「肌肉激素(myokine)」的訊息物質,幫助肌肉生成之外,也會讓骨骼為了抵抗外來的重量刺激,促使骨質生長因子變活躍,進而產生新的骨質,提升骨頭的密度。當身體的活動量下降,身體肌肉受的刺激太少,肌肉會漸漸萎縮,骨質也會變疏鬆。   另外,荷爾蒙也會影響肌肉質量與骨質的生長。隨著身體老化,體內分泌的生長激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濃度會下降,蛋白質合成的速度比不上被分解的速度,人體的造骨細胞效率也會變低,導致骨質增生的能力變差,就會增加肌少症與骨質疏鬆症的機率。     肥胖容易造成肌肉流失,也是肌少症的潛在危險群   一般人認為體形瘦弱的人比較容易產生肌肉量少的情形,其實不然,過胖和體重過重者也可能有「肌少性肥胖症」。程朝暐醫師特別強調,肌肉質量的多寡並非從體型上可以判斷出來,通常肥胖者可能看起來手臂粗,但裡面肌肉含量不高。若運動量不足或隨著年紀增長,都有可能發生肌肉量不足與肌力減弱的現象。另一方面,當腹部堆積過多的脂肪,會釋放許多發炎物質導致胰島素敏感度下降,使得身體更傾向分解蛋白質,增加肌少症發生的風險。     肌少症不只會有肌肉流失的問題,還會有骨折、糖尿病、吞嚥困難的症狀發生   肌少症患者因為下肢功能較差、平衡能力不佳而容易跌倒,若同時罹患骨質疏鬆症,更面臨骨折的高風險。另外,肌肉量下降後,體內胰島素的感受性會變低,便無法有效地降低血糖,進而引發體內代謝異常,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也會提高。也會影響口咽喉部的肌肉群,導致吞嚥障礙,在臨床上也有發現,肌少症患者還會有憂鬱與認知功能障礙等問題。     小腿圍可以測出是否患有肌少症?五種檢測方法告訴你   目前肌少症的篩檢方法有5種,這裡告訴你五種篩檢的方法分別是小腿測量法、SARC-F問卷、握力量測、體能表現與肌肉質量測量,除了肌肉質量測量需要借助醫院的儀器之外,其他的判斷方式民眾都可以在家進行,以下分別說明:   一、小腿檢測   1.手指測量法:將雙手的食指與姆指圈成一個圓,接著放在小腿最粗的地方,如果圈不起來,表示肌少症的風險較低;若圈起來還有空隙,就可能罹患肌少症。           2.皮尺測量法:將小腿部分的衣物除去,雙腳著地坐在椅子上,膝蓋彎曲使大腿與小腿呈90度,將皮尺環繞小腿最寬的部分,肌少症的標準為男生的小腿圍<34公分、女生的小腿圍<33公分。           二、SARC-F問卷   問卷如下,裡面總共有5個問題,若分數加總起來達4分以上表示可能患有肌少症。           若民眾做完上面兩項測驗(小腿檢測、SARC-F問卷)後,測驗結果不合格,則需進一步評估肌肉力量及體能表現,檢測方式如下:     三、握力量測   利用握力器測量手部握力以判別肌肉強度。肌少症的評斷標準為男生的握力<28Kg,女生的握力<18Kg。     四、體能表現   體能方面有三種測驗方式:   1.手不扶椅子的情況下,做五次起立、坐下,花費時間若≥12秒,即不合格。   2.起身行走到3公尺遠處,轉身步行回來的時間≥20秒,即不合格。   3.步行400公尺花費的時間大於6分鐘,或是無法完成者,即不合格。   上述兩種測驗方式(握力量測、體能表現)若有符合其中一種,建議從運動及飲食方面著手,改善肌肉的機能。若要做進一步的詳細檢測,可以至醫療院所檢查肌肉質量,檢測標準如下:     五、肌肉質量測量   肌肉質量檢測需要藉由醫院的精密儀器,可以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或生物電阻測量分析(BIA),評估身體的肌肉量多寡。   1.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測標準:男性<7.0 kg/m2、女性<5.4 kg/m2,即為肌肉質量不足。   2.生物電阻測量分析檢測標準:男性<7.0 kg/m2、女性<5.7 kg/m2,即為肌肉質量不足。     想要預防及對抗肌少症,抗阻力訓練搭配飲食才是根本之道   肌少症是一個有機會改善及預防的疾病,在平時可以透過抗阻力運動和營養補充做起。抗阻力運動可以改變荷爾蒙分泌,影響神經肌肉系統的活躍程度,也會促進體內蛋白質合成,讓肌肉的質量變多、肌力變大。   程朝暐醫師特別說明,抗阻力運動就是重量訓練,是利用阻力進行肌肉鍛鍊,增加肌肉收縮及延展的張力。但一般的跑步、騎腳踏車、游泳、健走與散步的外在阻力太低,屬於耐力訓練,所以雖然可以有效增加心肺耐力,但對於增生肌肉並沒有太大的幫助。想要刺激肌肉生成,除了可以到健身房做重量訓練之外,在家也可以藉由啞鈴,彈力帶或是自身的體重進行訓練,這邊提供兩種簡單的抗阻力運動,讓你在家也能輕鬆做運動:     一、坐姿抬腿   1.坐在地上腳伸直,挺胸,背打直,肩胛稍微後收。   2.雙手撐在地板上,握拳或手掌心打開朝下都可以。   3.一隻腳腳尖朝上,抬起腳,高過地版一個拳頭的高度,然後腳向側邊打開,再放下來,想像自己的腳寫一個「ㄇ」字型。接著再抬起,向內側收回,再放下到起始位置。過程中膝蓋都打直,背也打直。一組做十下,雙腳交換輪流做,做三組。   4.做的過程當中,會覺得大腿前側非常用力。可以有效訓練到我們的股四頭肌。       圖片來源:程朝暐醫師 提供 (動作示範:健身教練郭明信)     二、橋式   1.躺著,雙手置於身體兩側,掌心朝下。膝蓋彎曲腳踩地,雙腳腳跟約在膝蓋下方。腳尖稍微朝外一些些,膝蓋稍微朝外打開一點點。上半身維持好挺胸、脊柱中立的位置。   2. 吸氣,核心收緊,肚子夾緊。吐氣,屁股向上抬起,讓身體變成一直線。注意不要把下背往上推,只要做出夾臀、髖伸展的動作就好。停留三秒,再慢慢將臀部放下來。一組做十下,做三組。   3.如果覺得強度太低,我們可以改做單腳的橋式。將雙腳併攏,一隻腳先抬起在髖關節彎曲90度的位置,再做抬臀的動作。   4.做的過程中,會感受到屁股位置出力。可以有效訓練到我們的臀肌。       圖片來源:程朝暐醫師 提供 (動作示範:健身教練郭明信)       圖片來源:程朝暐醫師 提供 (動作示範:健身教練郭明信)     營養方面建議每天補充1.2g/Kg的蛋白質,以50Kg的人來說,就是每天補充60g的蛋白質,蛋白質可以從蛋、豆、魚、肉類中攝取,慢性腎臟病的患者,因為必須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量,建議與醫師討論。此外,維生素D也可以幫助肌肉的合成,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鮭魚、鯖魚、鮪魚、沙丁魚、黑木耳、乾香菇、乳製品等。還有記得攝取足夠的熱量,若身體能量不夠時,會自行分解肌肉來產生能量,使肌肉量下降。     要特別注意的是,若只補充營養卻沒有做抗阻力運動,肌肉生成的效果並不大,所以運動和飲食要雙管齊下才能留住肌肉喔!       諮詢醫師:程朝暐醫師    現職: 博勝復健科診所醫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台北醫學大學復健科住院醫師 博勝復健科診所醫師 泰元復健科診所醫師 義大醫院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滑鼠用久了也會有「媽媽手」?姿勢不正成慢性肌腱炎最大殺手 影片|你不胖,只是假胯寬!3分鐘改善久坐臃腫下半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23

  • OMG!更年期症狀來了怎麼辦!?戰勝更年期全攻略

    文/楊雅雲 圖/傅暄閔      摘要  提到更年期常會讓人感到莫名恐慌,當發現自己可能進入更年期,就像被貼上「你老了、沒用了、完蛋了」的標籤,人生就像走入了黃昏末日。更年期隨之而來的熱潮紅、盜汗、睡眠障礙、情緒暴躁、頻尿等不適反應,讓生活產生困擾。你知道更年期並非年長者的專利,年輕人也可能會有更年期嗎?更年期時該如何與身體好好相處呢?服用荷爾蒙藥物否會有癌症風險?目前盛行的醫美雷射技術,能調節私密處的緊實功能,有效改善頻尿、漏尿及性生活困擾,幫助更年期患者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美醫誌帶你認識更年期的新視野,醫學治療趨勢及迷思解惑,找到生理及心理的美麗秘笈。     更年期為卵巢逐步退化的過程,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現象   醫學上對更年期的定義,為女性非懷孕狀況停經一年以上,並藉由血液檢查濾泡刺激素及雌激素的數值是否到達標準值判定。更年期為卵巢逐步退化的過程,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女性停經年齡約在47至53歲,平均年齡為50歲。     熱潮紅就是更年期嗎?更年期症狀知多少   女性一旦有熱潮紅的症狀,就會直接聯想是不是進入了更年期?更年期雖會有熱潮紅的症狀,但在睡眠不足、情緒爆躁、喝醉酒等狀態也可能會有身體發熱的情形,不代表一定就是更年期!更年期症狀來自荷爾蒙迅速下降,需注意的是更年期症狀不需完全停經才會發生,更年期症狀可能會長達數年或數十年以上,常見的早期、中期、晚期症狀如下:   早期症狀 約持續二至五年,常見為熱潮紅、失眠、睡眠品質不佳等症狀。   中期症狀 約持續五年,因荷爾蒙不足造成皮膚萎縮,導致生殖道及尿道表皮皮膚萎縮。生殖道萎縮會造成陰道乾澀、性生活疼痛等不適症狀;泌尿道萎縮則會有頻尿、漏尿、夜尿等困擾。   晚期症狀 長達五年至十年以上,可能會有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癌症及老年失智等慢性病風險。       圖片來源:陳保仁醫師提供     更年期你是哪一族?   火山族   更年期婦女的熱潮紅症狀,一天之中會反覆發作數次,尤其在夜晚十分,患者不舒服狀況更加遽。「熱潮紅」是腦中的體溫調節異常,造成對於外在冷熱感知失常的狀態,熱潮紅時會讓血管放鬆製造體溫上升,研究顯示熱潮紅每發作一次,中樞體溫會下降1度C,若不正常反覆發作六七次,腦袋都可能會燒壞。近十年的研究顯示,由於熱潮紅發作時血液往表皮擴張,心臟、腦會呈現短暫的少量供血狀況,熱潮紅反覆發作會造成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這也是近年來熱潮紅的治療受到更多重視的原因。   *治療方式:補充荷爾蒙藥物治療,若有乳癌疾病患者,則不適用荷爾蒙治療,會以其他取代性的藥物治療。   熊貓族   熱潮紅症狀會影響睡眠品質,睡眠品質不佳通常在停經前幾年就會出現。40歲左右的婦女,家庭經濟轉型、兒女教養或職場等生活壓力,都可能造成睡眠障礙,45歲後的婦女,荷爾蒙逐步下降,相關的更年期症狀熱潮紅、頻尿等會惡化,嚴重影響睡眠品質。伴侶的不良睡眠習慣或是打呼,也是誘發婦女睡眠障礙的原因。   *治療方式:服用助眠藥物、補充荷爾蒙,適當運動放鬆。依個人症狀,改變睡眠型態。   暴龍族 情緒困擾族,情緒波動大,會莫名落淚或情緒爆衝,影響家庭及社交生活。   *治療方式:通常飲食、運動、睡眠會相互影響,調理飲食、適度運動,透過放鬆、助眠、荷爾蒙藥物獲得改善。   乾太太族   指生殖道、泌尿道的萎縮,生殖道乾澀會導致分泌物減少,增加性行為磨擦疼痛感,影響親密關係。泌尿道萎縮,容易造成頻尿,若萎縮嚴重導致彈性鬆弛則會造成漏尿情形。   *治療方式:生殖道、泌尿道的萎縮是近年來最受到關注的話題,臨床也開發出許多種的治療模式,包含加強陰道及尿道的保濕護理、服用或注射荷爾蒙,或直接在陰道塗抹荷爾蒙凝膠等。針對更年期症狀採取複合型治療,可針對主要症狀治療,或是局部症狀治療。目前醫美盛行的陰道緊實雷射,能有效讓陰道黏膜快速改善再生、恢復彈性與調節分泌功能,備受推崇。     年輕人也會有更年期,極速減肥、手術、生育率下降都是影響風險   更年期不是年長者的專屬,年輕族群也可能會有更年期,臨床上曾有20幾歲的年輕女性停經的案例,醫學定義在40歲以前停經的女性,稱為「早發性停經」,或是俗稱的「早停經」。大部分有更年期的年輕人,較不會有熱潮紅等症狀。   現今年輕人早發性停經的狀況愈來愈多,除了遺傳、染色體異常可能會造成早發性停經,臨床上的下列觀察,也是導致早發性停經的原因:   ●極速減肥:減肥時期採用強烈的方式,未攝取足夠的油質及蛋白質食物,卡洛里大量減少,造成雌激素在短時間內過度降低,例如雌激素平均值為20-220之間,若患者平時雌激素是200,突然下降到40,就會產生短時間類似更年期的症狀,又稱為「偽更年期」。   ●手術:曾經進行過腹腔鏡手術的患者,在電燒過程中可能會有些微破壞卵巢組織,影響卵巢功能下降。   ●生育率下降:懷孕生育過程能讓卵巢休息暫停排卵,生小孩一次可讓卵巢休息二年,若未有生小孩的經歷,卵巢日以繼夜不停地排卵,容易導致卵巢功能早衰,所以少生育及卵巢過度刺激都是造成早發性停經的原因。   預防早發性停經,陳保仁醫師提醒女性「好吃、好睡、找個好伴侶早生育」,都是延續卵巢生命的重要因素。     保存未來生育能力—35歲前女性凍卵品質較佳   女性受教育或延遲進入職場及婚姻,造成生育年齡延後的情況,有些女性會透過「凍卵」來保存未來生育能力。一般擔心凍卵是否會對更年期造成影響?醫學指出凍卵對更年期沒有影響,但無生育會讓更年期提前到來。2012年歐洲生殖醫學會提出的概念,凍卵是儲備萬一未來缺乏好的卵子,若是女性需要作凍卵準備,醫學建議在35歲前凍卵,但若有生育的機會,仍會建議以自然授孕為主。           荷爾蒙治療更年期的迷思   一、荷爾蒙會致癌嗎?   使用荷爾蒙藥物治療更年期,在1970-1990年是最熱門的治療方法,加上名人的推波助瀾,荷爾蒙曾是全世界單一銷售冠軍藥品,一度造成惠氏藥廠股價的上揚巔峰。九零年代惠氏藥廠發現補充荷爾蒙能改善骨質疏鬆、減緩人體老化之外,還能降低心臟病風險,進而展開相關研究,提供50歲到70歲患有心臟病的族群服用荷爾蒙,期待治療更年期的同時能改善心臟病。   2002年的WHI荷爾蒙對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證實服用荷爾蒙的50歲到70歲患有心臟病族群,荷爾蒙藥物改善心臟病結果不如預期,甚至導致心血管疾病增加的風險,尤其在乳癌風險中最高。研究顯示:一萬個服用荷爾蒙的人(簡稱A組),及一萬個非服用荷爾蒙的人(簡稱B組),追蹤四年以上,前四年AB組罹患乳癌風險比例相似,第四年開始A組罹患乳癌的有32位,B組罹患乳癌的有24位。一萬個人中A組比B組增加8位,A組比B組罹患乳癌的比率增加25%(8/32)、中風的風險增加30%。此次研究結果得知服用荷爾蒙的60歲到70歲患者的中風及死亡率風險大幅增加。服用荷爾蒙的50歲到60歲患者的中風風險雖有提升,但死亡率大幅降低。依據上述研究結果,醫界主張荷爾蒙治療需在停經十年內服用,若是停經十年以上不適合以荷爾蒙藥物達到心血管疾病的改善。   二、荷爾蒙會造成肝功能異常嗎? 肝功能異常不能服用荷爾蒙,但荷爾蒙不一定會造成肝功能異常。荷爾蒙需要肝臟代謝,若肝功能不佳,荷爾蒙代謝時間會延長。若肝功能異常但不嚴重且無血管栓塞者,仍可服用荷爾蒙,但需減量使用。   不適用荷爾蒙治療的四類人:   ●罹患荷爾蒙相關癌症病史(例如乳癌、子宮內膜癌…等) ●曾有血管栓塞疾病(深層血管栓塞、中風…等) ●抽菸過度、肝功能嚴重異常者 ●偏頭痛者     更年期也能擁有正常的生活,私密處整形喚回美麗青春   以往提到私密處整形手術,大部分會與性生活品質有關,現今女性的教育及思想的開放,自我照顧的意識抬頭,私密處整形不再只受到年輕女性青睞,熟齡女性及銀髮女性也能透過私密處醫美療程,完成私密處外在美觀的調整及內在生理功能的改善,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在情感上獲得滿足感,更是自信心重生的重要推手。   關於私密處的醫美整形話題備受重視,分別為下腹部抽脂、小陰唇整形、陰道整形、G點注射及外陰部雷射、色澤淡化、鬆弛度改變等整形療程。由於女性對自我要求愈來愈嚴格、全民運動風的興起,近五年來「小陰唇整形」的需求日益增加。陳保仁醫師以往問診經驗一年約有四位小陰唇整形患者,現今一個月即有四位小陰唇整形需求。小陰唇的外觀像是嘴唇,主要功能為保護陰道入口,擁有神經刺激及性的敏感度,若小陰唇過大,可能會造成性行為過度磨擦,產生疼痛不適感;不論是健行、跑步、騎單車等運動行為,也會造成小陰唇磨擦疼痛。小陰唇不對襯、皺摺太多或顏色不好看、外觀不滿意,都是受女性重視的原因。     調節私密處生理機能,雷射、電波治療帶來驚奇效果   醫界鼓勵婦女提早生產,維護卵巢功能,但懷孕生產對女性身體造成壓力,懷孕過程中身體重量的壓迫及骨盆底會釋放肌肉放鬆素,導致子宮及膀胱下垂,自然生產時也會影響陰道鬆弛度,剖腹生產會有壓迫鬆弛。為了幫助陰道、尿道及膀胱,維持緊實的生理功能,除了透過醫美手術之外,可採用「能量緊實治療法」,包含雷射、電波治療。雷射原理是將雷射打在鬆脫部位讓陰道緊實,甚至由雷射波穿透改善膀胱的緊實度。陰道雷射是透過管狀的工具進入陰道,打入雷射波在陰道內釋放360度雷射能量,將能量灌注在陰道黏膜上,讓陰道黏膜迅速再生。有些雷射具有破壞性,事前需與醫師討論。多數以90度打的雷射位置在靠近膀胱的角度,膀胱附近的陰道黏膜及黏膜下的組織,經過熱能影響產生膠原蛋白增生改善緊實功能,雷射過程約15 分鐘。電波治療分為110及250,電波110操作時間約30分鐘,電波250操作時間約一小時,各種治療皆有不同的效益。     長者漏尿困擾,雷射治療效果好   陰道、尿道的緊實雷射治療,非常適合更年期有漏尿問題的長者,由於年齡太大不適合進行荷爾蒙治療,雷射治療能讓黏膜快速增生、增加彈性,改善性生活及漏尿困擾,讓長者保持外出的社交活動,在心情上也能獲得舒緩。   更年期是每個女性都會遇到的問題,體察個人的情緒及身體的變化,若有更年期的不適感,應尋求專業醫師諮詢,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不論是透過飲食、運動、藥物或醫美療程,調節生理與心理的困擾,別讓更年期成為你的世界末日,翻轉觀點、重拾自信,找到熟齡人生的美麗光彩。     諮詢醫師:陳保仁醫師    現職: 禾馨民權婦幼診所院長 學經歷: 台灣大學 醫學系 / 台灣大學 EMBA 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 理事長 台灣婦女健康醫學會 理事 新北市政府- 性別平等委員會 委員 前 敏盛綜合醫院 副院長 前 台大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前 台北市政府-府級心理健康委員會 委員 前 桃園縣政府-家庭暴力性侵害及性騷擾防治委員會 委員     延伸閱讀 影片|私密處整形怎麼做?更年期服用荷爾蒙會致癌?專業破解錯誤迷思! 影片|月經不來超方便?小心更年期症狀找上你!四大情緒、身體困擾你中鏢了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4.06

  • 短期服用類固醇,易增心血管風險?!皮膚科、耳鼻喉科最愛用!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從以前俗稱的「美國仙丹」,到後來的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症狀,類固醇已成為社會大眾耳熟能詳的一種藥物。先前的研究指出,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可能會產生嚴重副作用,所以臨床醫師在開立口服類固醇多會謹慎以對,非必要時盡量避免讓患者長期使用。那麼,如果只吃短期呢?當然,一般而言,類固醇藥物對於適合的適應症具有相當療效,因此,民眾也不需過度排斥使用類固醇藥物。     日前,國家衛生研究院發布了一則報告,報告中指出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連續使用天數小於或等於14天),會增加消化道出血、敗血症與心臟衰竭的風險。在2013年至2015年,針對2,623,327位介於20歲至64歲的成年民眾,探討曾使用一次短期口服類固醇者,其在用藥後一個月以及二到三個月(31天至90天)期間,是否會發生消化道出血、敗血症或心臟衰竭的情形。分析結果顯示,約25%民眾曾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其中的女性患者較多(55.3%),此外,84.5%的民眾並沒有慢性疾病史。     根據2017年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指出,患者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連續使用天數小於30天)時,會增加發生敗血症、靜脈血栓栓塞、骨折、骨質疏鬆的可能風險。這次在台灣進行的研究也顯示出,患者在使用口服類固醇後第一個月內,其發生消化道出血的機率將高出1.8倍、敗血症高出2倍、心臟衰竭高出2.4倍等,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沒有任何慢性疾病史的患者,短期使用14天以下的口服類固醇,也會出現同樣的疾病風險。     常見使用類固醇治療的症狀有哪些?   1.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鼻竇炎、扁桃腺炎、鼻咽炎、咽炎、喉炎。 2.皮膚相關疾病:濕疹、蕁麻疹、搔癢症、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嚴重型發炎青春痘、免疫性疾病紅斑性狼瘡。   常見相關專科別前五名依序為:皮膚科、耳鼻喉科、家醫科、內科以及小兒科。     皮膚科專科醫師廖苑利醫師表示出現變胖、月亮臉、青春痘、水牛肩等副作用都是在大劑量服用時會發生的現象,皮膚科一般使用的都是外用型類固醇藥膏。目前皮膚科已將類固醇藥膏使用在皮膚的血管收縮程度分成1~7級,由於皮膚有角質厚薄的不同,使用上會因為部位不一,所滲透的程度及藥效的程度也有落差,醫師都會根據患者實際的症狀去給予相對應級數的藥品。           若有皮膚變薄、血管擴張、長毛等症狀,大多會是因為在過薄的肌膚上使用劑量強的類固醇所出現的反應,普遍會兩種情形,一、民眾在不清楚類固醇的劑量強度時,自行去藥局買藥膏擦拭,二、當肌膚發炎症狀緩解後,沒有停用藥物持續使用,進而當作保養品擦拭。廖苑利醫師表示皮膚問題都有對應的藥物使用,只是要留意使用狀況,不論是甚麼藥品使用過度都會有副作用的產生,應諮詢醫生切勿自行診斷,並依照醫師指示確實用藥,千萬不可胡亂使用他人的處方。     國家衛生研究院提醒,有鑑於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仍存在一定的疾病風險,建議臨床醫師如需開立短期口服類固醇時,也請留意患者在用藥後一個月內是否出現上述情形。民眾若正在服用口服類固醇或是外用類固醇藥膏,切勿自行停藥,如有疑慮應主動與主治醫師討論,以確保用藥安全,若要停止用藥,也須定期回診,經由醫師評估是否減量及停藥。     諮詢醫師:廖苑利醫師    現職: 願麗醫美集團創辦人暨董事長 學經歷: 全球首批高階注射技術培訓教授 歐美國際化妝品指定專家、亞洲媒體採訪指定醫美專家 長庚大學傑出校友暨部定講師 台灣皮膚科專科醫師 海峽兩岸皮膚科醫學會理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9.25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