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Instagram共有5筆結果

  • 巴西模特兒厭倦過往 花八百多萬整形50次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18570 在Instagram上有12.3萬粉絲人數的巴西模特兒伊辛(Ju Isen),日前透露自己做了約50次的整形手術。她之所以會去整形,是因為「對整形上癮」。伊辛已經做了4次抽脂手術、3次矽膠填充物。還有面部協調、面部玻尿酸、臀部注射脂肪和臉頰手術。她也說,「因為對自己的身體和臉感到厭倦,我想抹去所有的過去。」

    2021.01.22

  • 明星整容前後對比照讓整形潮加劇,用錢砸出來的臉蛋,你是羨慕還是批判?

    Instagram 上有成百上千個帳號專門發布「改造前後對比」的照片,大眾沉迷於觀看這些照片的同時,你的心理健康也正在崩壞。 她的「新」造型在社群媒體上引起熱烈的討論,各大媒體紛紛猜測這位58歲的昔日女神這張明顯走鐘的臉龐可能是動了哪些手術。是墊了什麼填充物?或是動了臉頰抽脂手術?或者只是修容的妝容太過濃厚?就像多年來,許多明星、音樂家與模特兒們在大眾面前犯了「變老罪」一樣,黛咪摩爾 Demi Moore 這次變臉的細節被拿出來仔細研究,比對的照片也被被仔細審視與剖析。 上個月,美國女星黛咪摩爾 Demi Moore 在 Kim Jones 為 Fendi 打造的首個高級訂製時裝秀上擔任開場嘉賓。雖然娜歐蜜坎貝兒 Naomi Campbell 與貝拉哈蒂德 Bella Hadid 等超模都緊接在後走上伸展台,但黛咪摩爾 Demi Moore 卻引起人們的熱烈討論,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她那過於突出的顴骨和嘴唇。 https://www.vogue.com.tw/entertainment/article/celebrity-transformations

    2021.04.09

  • Post Malone幫襯比華利山名人整形牙醫 豪花千萬鑲12卡鑽石牙

    現年25歲的美國Rapper Post Malone的紋身一向都是其標誌,近日他在有新搞作,豪花160萬美元(約1242萬港元)在牙齒鑲上兩顆共12卡重的鑽石。而負責鑲嵌的牙醫Thomas Connelly日前亦於Instagram分享了Post Malone手術後的照片。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A8%9B%E6%A8%82/642109/post-malone%E5%B9%AB%E8%A5%AF%E6%AF%94%E8%8F%AF%E5%88%A9%E5%B1%B1%E5%90%8D%E4%BA%BA%E6%95%B4%E5%BD%A2%E7%89%99%E9%86%AB-%E8%B1%AA%E8%8A%B1%E5%8D%83%E8%90%AC%E9%91%B212%E5%8D%A1%E9%91%BD%E7%9F%B3%E7%89%99

    2021.06.28

  • 星期天晚上》S1EP12|在Instagram的修圖濾鏡中長大,新世代怎麼看整形?

    美國整型外科學會在2020年發布了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在2018年,有超過半數的顧客為了讓自己自拍時更好看,前來做整形手術。不過到了2019年,抱著這樣想法來整形的人,暴增到超過7成。 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before-monday/156733

    2021.09.28

  • [新聞]靠濾鏡不如做醫美,疫情讓微整注射更火紅

    過去,醫美療程是中年女性的專屬服務且往往涉及手術。但現在有愈來愈多年輕女性接受醫美服務,也有不少男性為了減少皺紋、更帥氣的下巴輪廓尋求醫美診所協助。   2020年全球非手術類醫美療程數突破1400萬,即使遇上新冠疫情,仍比兩年前不到1300萬次來得高。與此同時,注射器取代手術刀成了新寵兒。   市場研究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估算,目前全球非侵入性醫美療程銷售額約600億美元,2030年以前可能達到現在的三倍以上。一大部分的增幅將來自注射療程,包括:肉毒桿菌和各種皮膚填充物。   Snapchat和Instagram等社群媒體的濾鏡讓使用者窺見自己接受臉部注射後,可能會變成什麼模樣。與未經修飾的Zoom畫面相比,落差可能極為顯著。   2020年疫情擴散之際,美國總共進行了240萬次注射療程,平均每100名美國成人一次。不重視外貌的德國執行約70萬次,出了名的愛美但窮困的巴西人則執行了50萬次左右。「提前抗衰老」的需求在亞洲格外強勁。年輕亞洲女性希望在皺紋出現之前,先行預防。由於注射式療程每幾個月就得做一次,針劑生產者和負責注射的診所視其為經常性收入。消費者愈年輕開始注射,公司事業做愈大。   依據顧問公司麥肯錫的報告,超過400家有提供注射療程的醫美診所過去五年向投資人募得超過30億美元資金。2020年,美國生技公司艾伯維(AbbVie)斥資630億美元收購愛爾蘭製藥公司愛力根(Allergan)。愛力根20年前推出保妥適(Botox),現在掌握了近半醫美注射的市場。幾年後,艾伯維又買下喬雅登(Juvederm)這家皮膚填充物公司。   新產品逐漸侵蝕愛力根的主導權。韓國最大肉毒桿菌素製造商秀杰(Hugel)販售保妥適的競品,價格只有保妥適的一半。秀杰放眼中國市場。目前在中國,肉毒桿菌尚不如皮膚填充物來得普及。法國益普生(Ipsen)和德商Merz Pharma也都有生產和保妥適類似的針劑。益普生的皇家肉毒(Dysport)在土耳其和俄羅斯賣得很好。Merz在新興亞洲及拉美市場銷量高速成長。   其他新的療程則是使用完全不同的物質,但未必所有選項都那麼誘人。有些醫美診所可以將顧客本人的脂肪幹細胞注射到臉上,或是拿血液中的血小板來使皮膚恢復活力。   醫美注射風潮,特別是在年輕人間廣傳,引起監理單位憂心。大部分的地區都將保妥適列為處方藥,但許多皮膚填充物不是。「社群媒體上的內容往往將這些療程的嚴重性淡化,民眾並沒有完全了解所有可能的後果,」英國著名整形外科醫師艾索(Tijion Esho)表示。注射錯誤可能造成囊腫,甚至組織壞死。   在醫師與拙劣療程的受害者大聲疾呼下,英國政府2月份宣佈將要求提供非手術性療程的人必須取得執照。英國也已經禁止18歲以下民眾接受這類醫美療程。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經濟學人

    2022.04.07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