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經閒置10分鐘了,為您推薦其他文章!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
搜尋女性共有35筆結果
文章/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乳癌為臺灣婦女發生率第一位之癌症,依據衛生福利部111年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及112年死因統計,111年有17,366位婦女罹患乳癌,112年有2,972名婦女死於乳癌。女性乳癌標準化發生率近年呈上升趨勢,標準化死亡率持平。111年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分別為92.0及13.1(每十萬人口),其中標準化發生率較110年的82.5上升9.5。由於第零期至第二期乳癌五年存活率超過9成,第四期乳癌五年存活率卻只剩下約4成,所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成為乳癌患者治療的關鍵。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乳房外科主治醫師謝佳蓉說,乳癌是一種在乳腺組織中形成的癌症,其中大多數始於乳腺管。乳癌發病率基本上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但與其他癌症的最大區別在於,有可能在相對年輕的時候便患上乳癌。尤其亞洲女性,乳癌發生年齡較歐美國家年輕5至10歲。過去臺灣年輕型乳癌高峰在40至49歲,近10年臨床發現,有越來越多20至30多歲的女性被診斷為乳癌。任何人都有罹患乳癌的風險,因此瞭解乳癌特徵,對於早期發現和治療非常重要,需要謹慎面對。 謝佳蓉指出,女性荷爾蒙(雌激素)與乳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初經早或停經晚、從未生育或較晚生育、未哺乳的女性,罹患乳癌風險增加,即是與分泌的雌激素量有關。雌激素分泌在月經初潮前後增加,40多歲後逐漸減少,但這並不意味著完全不分泌。此外,雌激素雖然主要由卵巢分泌,但體內還有其他來源,因此即使進入更年期後,也有可能罹患乳癌。其他危險因子包含家族病史、相關基因變異(尤其BRCA1和BRCA2遺傳基因)、曾經得過相關癌症的過去病史(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老化、有異常或良性乳房疾病、緻密型乳房、缺乏運動、肥胖、服用荷爾蒙藥物、酗酒、壓力,或曾因疾病治療接受過高劑量輻射線曝露。 乳癌常見可能症狀包含腫塊(通常是無痛的)、乳頭異樣分泌物、乳頭凹陷、左右乳房形狀不同或外型改變、局部凹陷或凸出、皮膚變化如橘皮樣、紅腫、或潰瘍。大部份乳癌初期沒有症狀,也不會疼痛,甚至不一定摸得到腫塊;患者若在摸到腫塊時才就醫檢查,往往腫瘤可能已經不再是早期,因此想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乳房影像學檢查相當重要。 「早期發現」是指在乳癌分期較早的時候即發現病變。乳癌分期分為第零期至第四期,取決於癌症在乳房中的擴散程度、是否已經擴散到淋巴結以及是否已經擴散到遠離乳房的器官。相對存活率會隨著分期的進展而降低。 謝佳蓉表示,為了在早期發現乳癌,定期進行乳癌篩查相當重要。乳房X光攝影檢查是目前國際上最具醫學實證,可有效提早發現並改善預後的乳癌篩檢方法。將乳房夾在兩塊板子之間並加壓,使用低劑量X光透視乳房組織拍照檢查,可偵測出乳房鈣化點或微小腫瘤,發現無臨床症狀之非常早期的乳癌,敏感度較乳房超音波高。對於亞洲女性緻密型乳房,除了乳房X光攝影檢查之外,輔以超音波檢查,加強對緻密型乳房內的腫瘤之辨別,以及是否已經擴散到周圍的腋窩淋巴結。乳房攝影與乳房超音波為互補的檢查,各有優缺點,無法互相取代。當乳房有可疑病灶時,通常需要兩種檢查都進行,才能得到完整的評估。如果在這些篩查中發現任何異常,則採集一部分病灶檢體進行病理檢查,以正式診斷。不過乳房X光攝影及乳房超音波皆有其限制,仍有一定比例的乳癌無法偵測到。因此即使檢查結果正常,在二次定期檢查之間,如有發現任何異狀,仍應盡速就醫評估。 今年起,每二年一次的乳癌篩檢(乳房X光攝影檢查)除了原本45~69歲女性外,延伸年齡擴大至40~44歲及70~74歲女性。乳癌相對存活率和期別息息相關,會隨著期別的進展而顯著降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乳癌患者治療的關鍵。建議您定期進行乳癌篩檢,守護健康。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5.03.10
文章/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隨著三八婦女節(又稱國際婦女節)的到來,世界各國無不慶祝這表彰女性各領域成就的日子,而身為女性更一定要好好愛自己。愛美是女人的天性,愛美就是愛自己,綜合國內外媒體調查與報導,2025年女性愛美呈現多元發展趨勢,但自然與高效仍是求美的重點。 2025女性愛美三大趨勢:自然、個性、極簡、高效是關鍵 分析國內外美容與時尚媒體平台的調查與報導,2025年女性對美的追求呈現多元的面向,像是自然、健康甚至是ESG等,但整體而言仍不難看出以下的重點: 1.對自然與個性化醫美療程的追求 透過醫美療程維持美貌已成為現今許多女性日常的保養行為,對於醫美療程的需求在這幾年也出現變化,強調自然、無痕,甚至能突顯個性美(real me)的方案逐漸受到求美者喜愛。 2.極簡與多功能美容產品與服務的喜愛 偏好精簡的保養步驟,願意選擇多功能且高效的產品或服務。 3.科技驅動的個性化保養方案 隨著科技創新,能為女性提供更精準與個性化的保養方案,讓求美者如獲量身定制的服務。 音波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打造自然與個性的美麗方案 由韓國氧氣女神李英愛代言的Z音波,透過尖端音波科技的應用,提供符合2025愛美趨勢的療程。章葳瑄醫師提到,Z音波整合帶有緊實效果的點狀與消脂效果的線性探頭,搭配6種不同深度的探頭,可安排15種療程模式,既有助緊緻提拉又能消脂塑形,同時改善皮膚質地,另外,針對額頭有輕微鬆弛、壓眉的狀況,也可使用點狀探頭進行拉提。最後,章葳瑄醫師提到,Z音波擊發速度非常快,線性一發不到0.4秒,打100發幾乎不到1分鐘時間,大幅提升療程舒適度,且在幾乎無須修復期的狀態下,後續只要搭配基礎的配套保養,就能為皮膚基底環境打底。 然而,章葳瑄醫師也不忘提醒,任何醫美療程都是存在風險,求診者術前一定要與專業醫師溝通諮詢,瞭解其適應症、禁忌症、副作用等,並選擇原廠認證的合格器材與醫療院所,如此才能降低風險與減少期望上的落差,在2025年美麗出發。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5.03.08
文章/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數據,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突破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人中,就有1人是老年人口。老年健康議題早已成為每個家庭與社會無法忽視的重要話題。面對日益嚴峻的挑戰,如何及早預防疾病,特別是高齡者癌症篩檢,已成為促進健康老化的關鍵課題。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劉力幗指出,定期健康檢查和癌症篩檢對健康老化的重要性,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帶來的不僅是醫療需求,也增加了家庭照護需求。台灣目前約有四成高齡者患有至少一種慢性病,癌症更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定期健康檢查和篩檢可有效發現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症,大幅提升治療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劉力幗說,隨著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時間倒數,為了因應高齡社會,協助長者維護健康的生活,衛生福利部及臺北市衛生局於今年推出一系列新的政策,特別是在癌症篩檢方面,擴大免費健康檢查和七癌篩檢,為民眾提供更全面的照護。 一、肺癌篩檢 具有以下任一情形民眾可接受每兩年一次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 1.具肺癌家族史:45~74歲男性或40~74歲女性,且其有血緣關係之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 2.重度吸菸者:50~74歲吸菸史達20包年以上(菸齡x每天包數>20),仍在吸菸或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 二、乳癌篩檢 針對年齡範圍擴大至40~74歲女性,每兩年可接受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以期早期發現乳癌。 三、子宮頸癌篩檢 年齡篩檢資格調整為25歲以上女性,每三年可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此外,針對35歲、45歲、及65歲的女性增加HPV人類乳突病毒檢測服務,以預防及早期發現相關癌症。 四、大腸癌篩檢 針對45~74歲,以及40~44歲具有家族史者,每兩年可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及早發現潛在問題。 五、口腔癌篩檢 針對30歲以上嚼檳榔或已戒檳榔或吸菸民眾、18至未滿30歲嚼檳榔或已戒檳榔的原住民,每兩年一次口腔黏膜檢查。 六、肝癌篩檢 針對45~79歲民眾,終身1次B型、C型肝炎篩檢服務。而B型、C型肝炎是肝癌的重大風險因子,故篩檢與治療B型、C型肝炎即是降低未來罹患肝癌的可能性。 七、胃癌篩檢 45~74歲民眾,可接受終身一次幽門螺旋桿菌糞便抗原篩檢。預計於2025年2月中旬開始進行試辦。 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不僅是疾病的治療,更是對生活品質的全面保障。劉力幗呼籲民眾多加利用最新七癌篩檢以及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癌症診療服務,及早就醫,善用資源,與我們一起從七癌篩檢邁向健康老化的美好生活。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5.03.05
文章/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子宮頸癌的發生通常與持續的高危型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有關,大部分患者在早期並不會出現明顯症狀,因此早期篩檢對於預防和治療至關重要。 自114年1月1日起,國民健康署擴大癌症篩檢,增列25~29歲女性每3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35歲、45歲、55歲女性當年度1次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服務。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婦產科主任林季瑤呼籲大家,保持警覺,預防為主,早篩檢、早發現,共同為女性的健康保駕護航。 林季瑤說,子宮頸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以HPV為最常見的性傳播病毒,約70-80%的女性在某一時期會感染HPV,雖然大多數感染會在兩年內自行清除,但部份高危型HPV(如HPV16和18型)可能引發子宮頸癌。另外,有多個性伴侶的女性或是免疫系統弱化者,感染HPV的機會較高,進而增加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 子宮頸癌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異常陰道出血(例如月經期間外的出血,或是性行為後出血)、骨盆區或下腹部不明原因的疼痛、白帶呈現異常顏色或帶有異味、性交疼痛。 如何預防子宮頸癌?林季瑤提出以下建議: 1.接種HPV疫苗 HPV疫苗是預防高危型HPV感染的有效手段,尤其對青少年或尚未開始性行為的女性來說,可以顯著降低未來患子宮頸癌的風險。這疫苗對男性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預防HPV相關的其他癌症。 2.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Pap smear) 子宮頸抹片檢查能夠檢測子宮頸的異常細胞變化,及早發現可能轉變為癌症的病變。一般建議18歲以上、或開始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進行一次抹片檢查,且建議25歲以上的女性每3年進行一次檢查。 3.安全性行為 使用避孕套可以減少HPV感染的風險,儘管避孕套無法完全避免HPV傳播,但它仍然是一種有效的防護措施。 4.避免吸菸 吸菸會削弱免疫系統的功能,增加感染HPV的風險,並加速病變過程。 5.健康飲食和維持良好生活習慣 多吃蔬菜水果,維持良好的體重,避免過度壓力,增強免疫系統的健康。 子宮頸癌是可以通過有效的篩檢和預防措施大幅減少的疾病。林季瑤建議女性朋友應該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及早進行HPV疫苗接種,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並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若出現異常症狀,應及時就醫,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5.03.03
文章/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隆乳手術一直都位列整形手術的前三名,隨著社會風氣的多元化,除了女性尋求更加傲人堅挺的身材外,近年來更有不少跨性別者透過手術使外型更加貼近自己的理想身形。光澤診所整形外科蔡昀達醫師表示,無論是跨性別女性希望做隆乳手術,還是跨性別男性進行平胸手術,這些需求在診間都逐漸增多,尤其跨性別女性的求美者更是逐年增加。 跨性別女性跟生理女性因為基因上的差別,天生外觀上會有不同,如跨性別女性通常胸寬會比生理女看起來較寬、乳頭乳暈較外側等,蔡昀達醫師表示,一對漂亮的胸部需要考慮比例上的設計,如胸寬比較寬,會需要比較大的假體,還有凸度要能跟胸寬還有胸腔厚度的比例做配合,基於這些考量,跨性別女性的植入假體cc數會比較大,而跨性別女性天生乳暈圓周比較小,所以比較建議從腋下透過內視鏡去做手術來降低疤痕的明顯程度,加上亞洲人較多偏好水滴型狀,而經腋下放置假體,較容易經由時間將軟組織撐軟,達到比較好看的水滴型胸部。 泰國著名跨性別者Rinrada Thurapan擁有精緻的外表及纖細的身材,被譽為下一位變性頂流女星(圖片來源:網路) 蔡昀達醫師也補充到,假體放置目前多以筋膜下及半筋半肉兩種層次,過去曾有跨性別女性因天生胸大肌較發達,為避免牽扯,大多會放在筋膜下的層次,但這樣會使假體看起來會較為明顯,經過蔡昀達醫師長期觀察發現,現在許多跨性別女性的生活習慣都與一般女性相似,有些甚至因服用女性荷爾蒙,也有A+~B的大小,並非完全平胸,開刀時也可能和生理女性隆乳時沒有太大的差別,所以還是可以視條件.將假體放在雙平面的層次。 最後蔡昀達醫師提醒,許多跨性別女性會期望透過長期服用女性荷爾蒙來改變原本的外表及性別特徵,診間也會遇到詢問在執行隆乳手術前是否可以服用女性荷爾蒙,雖然女性荷爾蒙可以幫助胸部發育及使膚質柔化,胸部有發育後,可以增加胸部的空間,在臨床上也會讓隆乳手術的進行變更輕鬆,但長期服用女性荷爾蒙,會增加靜脈栓塞、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一定要注意這些風險。雖然每位求美者對理想身形的追求有所不同,但無論是跨性別女性還是其他群體,都應在專業醫師的評估與建議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手術方案。醫師將根據每位求美者的具體情況,量身打造出最合適的胸部形狀與身材比例,實現個人化的美麗追求。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5.02.25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臺北巿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主任王建淳表示,近期門診有位17歲少女因為陰部有分泌物且搔癢疼痛,於診所診斷陰道滴蟲感染,後續手臂、雙腿出現紅疹,外陰部長出贅生物,拖延數個月後,由母親陪同就醫,檢驗後確認感染淋病、梅毒與菜花。王建淳提醒,務必落實全程戴套之安全性行為,降低感染性病的風險。 近年來年輕族群及女性個案性病增加快速,可能因為交友軟體或網路通訊便捷,性觀念較開放對於親密關係好奇,以致性行為年齡層下降。缺少性病防範的相關知識,社會氛圍仍對於性病之不友善或歧視,使得有風險行為的民眾羞於接受篩檢,直到身體不舒服就醫後,才驚覺染病。王建淳提醒,如發生不安全性行為,可直接就醫或是透過臺北巿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提供之愛滋自我篩檢、匿名篩檢服務,或撥打臺北巿性病及愛滋諮詢專線(02)2370-3738諮詢。 王建淳強調,不論性別、年齡、性傾向,只要發生不安全性行為,就有可能感染淋病、梅毒、菜花、愛滋病毒及M痘等傳染病。淋病、梅毒與陰道滴蟲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癒,但無法終身免疫,可能重複感染;菜花可以塗抹藥物、冷凍治療或是手術處理;而感染愛滋病毒目前雖然仍無法治癒,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持續穩定服用抗愛滋病毒藥物,可以良好控制如同一般慢性疾病;至於M痘可以接種疫苗來預防,高風險群族例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或是曾罹患性病者,建議接種2劑M痘疫苗,保護力可高達9成。性行為應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搭配水性潤滑液達到預防效果,杜絕疾病發生。 王建淳呼籲有性行為者,建議至少進行1次愛滋病毒篩檢;有不安全性行為者,建議每年至少篩檢1次。若有感染風險行為,如與人共用針具、多重性伴侶、合併使用成癮性藥物、感染性病等,建議每3至6個月篩檢1次,定期接受篩檢及落實自我健康管理,保護自己也保護伴侶。 ● 淋病 接觸部位感染如尿道、陰道、咽喉、直腸等,出現膿狀分泌物、灼熱疼痛,可能造成前列腺炎、副睪丸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等引起不孕,極少數為瀰漫性感染。 ● 梅毒 接觸部位出現無痛性潰瘍,皮疹、淋巴腫、發燒、肌肉關節痛、倦怠,也可能沒有臨床症狀。可能侵犯神經或心血管系統。 ● 菜花 皮膚或黏膜處長出贅生物。 他指出,愛滋病毒是透過血液或體液(精液、陰道分泌物等)接觸黏膜或皮膚傷口而傳染,主要傳染途徑為不安全性行為、血液與母子垂直傳染。截至113年12月底,本國累計通報本國籍愛滋病毒感染人數為45,261人,臺北巿累計通報感染人數為6,502人,臺北巿113年新增通報數為107人,112年同期新增通報數109人,較去年同期下降1.84%,已連續七年持續下降。感染危險因子以不安全性行為為主(占96.54%)。依感染者年齡層分析,25歲至34歲最高(占44.1%);其次是35歲至44歲(占23.17%),第三名為19歲至24歲。(占18.35%) 昆明防治中心於捷運中山站及忠孝新生站等2站,刊登「預防愛滋病 不分你我」月台燈箱宣導廣告,強調不論性別、年齡、性傾向,只要發生不安全性行為、共用針具,都有感染愛滋病毒的風險。 圖片來源:昆明防治中心提供 2025預防愛滋的方法 1. 安全性行為 性行為時應主動要求對方或自己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搭配水性潤滑液,避免感染愛滋病毒。 2. 愛滋病毒篩檢 有性行為者建議定期接受愛滋病毒篩檢,愛護自己、保護對方。 3. 愛滋預防性投藥 若不慎發生風險行為,可以於72小時內至愛滋指定醫院,取得暴露愛滋病毒後預防性投藥(Post-Exposure Prophylaxis,簡稱PEP),民眾亦可在發生感染風險前,至愛滋指定醫院門診取得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exposure prophylaxis,簡稱PrEP),藉由服用藥物來有效預防愛滋病毒的感染。 若有性病及愛滋病相關疑問,或預約愛滋匿名篩檢,歡迎撥打臺北巿性病及愛滋諮詢專線(02)2370-3738諮詢,亦可運用臺北巿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官網查詢愛滋相關資訊。 圖片來源:昆明防治中心提供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5.02.20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隨著醫學美容技術日益進步,輕齡保養概念成為趨勢,醫美療程已不再是成熟女性的專利,Z世代也開始將其融入日常保養。年輕人對肌膚保養的方式不再依賴昂貴護膚品來維持光采,更多人選擇具有高效的醫美療程,以快速有效的方式延緩衰老,提升自信。面對即將到來的情人節及女王節,許多人也選擇將醫美療程作為驚喜禮物,送給摯愛之人,既能加持美貌,又能傳遞關懷與愛意。 據聖宜診所忠孝院長翁書賢醫師的說法,水光針、電音雙波和皮秒雷射榮登2025情人節醫美療程的熱門選擇。翁書賢醫師說明:「近期許多年輕女性積極參與醫美保養,不僅能顯著改善膚質,更有助於提升自信,也有許多客人帶著另一半或是父母來到診所挑選好禮,逐漸成為佳節送禮的新潮流。」 輕齡保養新趨勢:Z世代搶先步入科技養膚行列 如今的年輕人對於肌膚保養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加,尤其是Z世代女孩,已搶先步入醫美保養的行列,將醫美視為日常保養的環節。Z世代活躍於社交媒體,更願意在網路平台上展示自我想法和觀點,展現其獨特的個性與價值觀。已經不僅僅是追求外在美的手段,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和自我投資的方式。隨著對美的追求日益精緻,醫美療程將成為她們未來保養的重要選項,幫助她們在歲月流轉中保持最好的自己。並且Z世代將醫美視為「預防性保養」,透過定期的醫美療程,讓「輕齡保養」成為他們生活中的常態。這種轉變顯示出台灣女性對於美麗的要求已經升級為更長遠、更科學的肌膚管理方式,醫美療程成為她們維持青春光采和健康肌膚的最佳選擇。特別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這些療程不需要長時間的恢復期,成為其廣受歡迎的原因。 根據《2024年醫美洞察–Z世代比你想的更愛美!》產業趨勢報告發現,2024上半年Z世代對醫美話題的討論聲量大幅增加38.48%,其中,現在年輕人使用的社交軟體Threads在各式微整手術討論暴增17.6倍。在雷射保養類別中,94%的聲量集中於「皮秒雷射」,其中對於「痘疤(+29.97%)」、「毛孔(+49.88%)」和「美白(+111.36%)」關注度成長最為快速,顯示醫美保養不再僅限於成熟女性。 2025情人節送醫美?投資自己好實在 近年來幫另外一半挑選既實用又貼心,還能送進心坎裡的禮物屬實為一大難題,因此也不少民眾在情人節、女王節這樣專寵另一半的節日中,選擇合適的醫美療程作為助攻完美情人的禮物;不僅能有助改善肌膚狀況,還能幫助重拾自信,在特別的日子中感受到另一半的愛與關懷,從內而外的美麗呵護,讓對方感受到來自心底的關懷。這份創意十足且富有心意的禮物,能讓愛情與浪漫的節慶氛圍共同綻放,為彼此的生活增添更多光彩與幸福。 翁書賢醫師表示:「過去每逢節慶即將到來之際,診所求診的客人就會顯著提高,更有甚者是帶著另一半一起諮詢,希望能夠親手打造完美情人;其中水光保濕療程、電音波拉提、以及皮秒雷射的保養,更是成為近期民眾的最愛,也不乏有低於30歲的年輕客群來進行求診,提前進行肌膚管理。」 翁書賢醫師表示水光注射、電音波療程都是時下相當受歡迎的保養方式之一,消費者在進行療程前記得確認使用原廠正貨的儀器及產品,避免使用價格過於便宜或來路不明的機器,避免術後隱形風險。 圖片來源:聖宜醫美提供 ● 水光保濕療程 水光針作為當前最受歡迎的非手術療程之一,可以為不同肌膚量身訂做,成為眾多消費者的首選。透過負壓真空技術,精準鎖定施打肌膚範圍,再利用精細的微針將保濕玻尿酸及其他營養成份注入到肌膚淺層皮下;翁醫師說明,水光注射療程可根據每個人的需求進行客製化調整,有助於改善肌膚乾燥、暗沉、易敏等問題,幫助肌膚重現自然水潤光澤。 ● 電音波拉提 相比於完美肌膚,研究顯示,Z世代更注重清晰的輪廓線條以及臉部立體度,其中非侵入式且恢復期短的電音波療程更是受到大眾喜愛,翁書賢醫師進一步說明:「電音波療程能夠透過能量分別刺激肌膚真皮層及筋膜層,有助催生組織中的膠原蛋白,幫助改善細紋、緊實輪廓、拉提線條;其中最新一代的Z音波更主打低痛感及速度快,在一眾音波儀器中快速崛起,而具有韓式小鳳凰之稱的IG電波因能量溫和,即使僅進行簡易敷麻也能輕鬆完成,獲得不少消費者的好評。」 ● 皮秒雷射 皮秒雷射作為全國人民首選的入門級醫美保養,也在2024年成為Z世代相當關注的保養項目,翁書賢醫師提及:「求診民眾在肌膚保養上,一般對於疤痕、毛孔以及暗沉膚色最為在意,也恰好合乎民眾最關注的項目,不過還是提醒民眾要在專業醫師的建議之下,選擇肌膚能夠接受的能量強度。」翁書賢醫師也再次強調,每個人的肌膚狀況不同,因此選擇適合的療程和專業醫師的建議,才能達到最佳的保養效果。 醫療旅遊隱形成本高,在台求美無懼風險更安全 近期醫療旅遊風氣盛行,有許多消費者特地前往海外,諸如韓國、大陸亦或是東南亞,接受不同類型的醫美保養療程,但卻因為返台後反因無法回原診所進行照護而引發不少訴怨,翁書賢醫師說明:「各國民情不同,雖然海外國家因為當地法規以及同質競爭關係,導致療程本身價格更吸睛,但可能隱含更多的隱形成本而不得不防;在過去一年中就曾有幾位診所熟客在海外進行埋線療程後,返台卻找不到診所願意協助拆線,後續更引發傷口反覆發炎狀況,只能求助醫院協助;也有顧客施打不明材質的填充劑後續發生嚴重『位移』的情況,只能另外花錢進行術後改善,不得不謹慎提防。」 無論是微整形、雷射還是水光療程,還是需要專業的醫師和護理團隊全程跟進,為每一位顧客量身訂製專屬保養方案,才能大幅降低消費者求美不慎後的隱形風險。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5.02.14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55歲從事建築業的李先生,因長期搬運重物,近幾個月來右側鼠蹊部反覆出現鼓脹症狀,按壓時伴隨痠痛,平躺休息後稍有緩解,但影響了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在家人陪同下,李先生前往醫院一般外科門診檢查,確診為「右側腹股溝疝氣」。他接受腹腔鏡微創修補手術,術後隔日即出院,3天後便恢復日常生活。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王俞傑表示,「腹股溝疝氣」俗稱「墜腸」是最常見的疝氣,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尤其好發於小孩與老年人。小兒疝氣通常源於腹股溝處的囊袋未完全閉合,腸子或腹網膜掉入囊袋形成疝氣;而中老年人則多因搬重物、慢性咳嗽或便秘導致腹壓升高,進而引發疝氣。 若疝氣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腸子或腹內網膜卡住回不來,甚至缺血壞死,進一步引起劇烈疼痛、腹脹、噁心嘔吐等症狀。此時切勿強行擠壓,應立刻前往急診就醫處理。 疝氣手術主要分為「傳統無張力修補術」與「腹腔鏡微創修補術」兩類。傳統手術傷口約5~6公分,術後較疼痛,且可能留下明顯疤痕;腹腔鏡手術僅需3個1公分小孔,術後疼痛減輕,恢復速度快,雙側疝氣也可透過單側手術一次修補完成。王俞傑強調,腹腔鏡手術需全身麻醉,若患者不適合全麻或曾接受複雜腹部手術,則不建議採用。 王俞傑提醒,疝氣手術後1至3個月內應避免搬重物,以促進人工網膜與組織的結合,形成堅韌筋膜。為避免疝氣復發,飲食應避免辛辣食物、酒類及燥熱補品,以減少血管擴張及出血風險;並飲食以容易消化的食物為原則,減輕腹壓減少傷口癒合負擔。 若懷疑自己罹患疝氣,務必盡早就診,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才能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與術後照顧。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12.26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日前由國際知名雜誌《Nubia》所公佈的2024年全球十大最美女星排名出爐,BLACKPINK成員Jisoo以精緻且帶高級感的臉龐,連續三年獲得此榜單的第一名。而從今年榜單上的十大美女觀察,還是能看出東方與西方審美觀點的差異。 醫師:東西方臉孔美感大不同,亞洲女性偏愛澎潤感 在YouTube上擁有超過20萬粉絲,同時是Z音波韓國原廠講師的韓國美女網紅皮膚專科醫師Joo Hong-jin(Dr. Judy)提到,亞洲與西方女性的審美標準略有不同,西方女性偏愛高的顴骨以及稜角分明的下顎線,有些女性甚至會透過手術,除去臉頰上的脂肪以雕塑所謂的凹頰(sunken cheeks)感;反觀在亞洲,以韓國女性為例,他們追求年輕(young-looking)的外表,喜愛光亮、光滑的膚質(texture);在輪廓方面,V字型下顎線但又帶點澎潤感(chubby)、蘋果肌的臉孔是女性的最愛。 圖片來源:翻攝自Instagram 2025韓國醫美趨勢:「自然」低填充感是重點 本次來台參加皮膚科醫學年會的Dr. Judy分享,2025韓國醫美趨勢追求的是自然,不喜歡太過刻意與過度填充的感覺,在面對皮膚鬆垂的老化過程,Z音波可以提供不同層次的治療,其線性探頭的設計,可以幫助臉部線條緊實與膚質優化,多功能且點線自由切換的探頭模式,不僅能客製化療程,還可消除局部脂肪堆積,因此,不論想形塑澎潤感或是略帶稜角感的輪廓,Z音波都可依照個案規劃合適的治療深度與能量模式,展現不同顏值魅力。最後,Dr. Judy也補充,Z音波除了臉部外,還能進行手臂與身體曲線的雕塑,加以線性探頭能量溫度較點狀探頭低,在療程安全方面也更有保障。 其實,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美人臉孔,緊緻膚質與符合個性的輪廓線條相信都是重點,但最後仍不忘提醒,任何醫美療程都存在風險,求診者一定要與專業醫師溝通諮詢,並選擇認證合格的器材與專業醫療院所,如此才能降低風險與減少期望上的落差。 資料來源: 1. 2024全球最美女星TOP10!周子瑜未能上榜,第一名蟬聯三年美翻天!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12.16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28歲女星Zendaya20日出席第39屆搖滾名人堂入圍儀式,身穿Bob Mackie的2001年秋季服飾性感登場,原來她這一身的性感打扮,是向同場的78歲天后雪兒(Cher)致敬。 Zendaya出席第39屆搖滾名人堂入圍儀式時,因致敬百變天后雪兒身穿一襲透視金色禮服上身,更直接嶄露完美胸型,雖然Zendaya的體態偏纖細,但因西方人部位的曲線分明,依舊給人凹凸有致、玲瓏有緻的身形比例。 Zendaya身著透視金色禮服,即便體態纖細依然凹凸有致。 圖片來源:luxurylaw Instagram 光澤診所整形外科蔡昀達醫師表示,與歐美國家女性「脂肪型」的胸部相比,亞洲女性多屬於「乳腺型」,再加上骨架偏窄、單薄,因此比較難像歐美女性前凸後翹的身形,但可透過醫學技術可改變胸部的大小或外型。另外不僅年輕女性在意,各年齡層皆有不同的困擾,舉凡35歲後女性的胸部會開始逐漸老化,從胸部上半球會開始有脂肪流失的現象,45歲以後胸部會明顯下垂,到55歲後乳頭位置會低於手臂二分之一,呈現乾扁的狀態,若中間還有經歷生產、哺乳的話,胸部的鬆弛幅度會更加明顯、快速,由此可見隆乳並沒有區分哪個年齡層才合適。 蔡昀達醫師解釋,目前隆乳主要分為兩大類型,分別是透過抽取自體脂肪隆乳或置入假體,針對求美者的身體條件及希望達到標準來做評估及建議,兩者的差別在於自體脂肪因有脂肪吸收率的問題,通常一次只能大1~1.5cup,比較偏向些微增量和修飾這兩種功能,若想要稍微改善胸型的話,可以考慮自體脂肪隆乳手術;但若希望擁有足夠挺度的胸型、罩杯升級2個以上,假體隆乳會比自體脂肪隆乳容易達成這個目標。假體材質也各有不同,又可再以形狀區分為水滴與圓盤型、材質部分則有光滑與奈米絨毛面等,除了假體的選擇之外,整體的美觀與術後修復更重要的是仰賴術前與整形外科醫師的溝通以及執刀技術。再看到假體目前植入多以筋膜下和半筋半肉的位置 筋膜下:術後呈現豐盈飽滿,容易擠出乳溝的自然胸型,但屬於比較淺層的位置,若本身乳房組織厚度低於1公分或先天雞胸骨架明顯的族群,比較容易出現邊緣感與水波紋的問題。 半筋半肉:又稱作雙平面,同時植入於筋膜與肌肉層底下的放法,讓上胸更加自然飽滿,下胸也可以減少肌肉的牽動,整體看起來更加真實,並且大幅下修莢膜攣縮率。 最後蔡昀達醫師提醒,沒有一個植入假體的層次適合所有客人,針對不同的切口、層次、材質,醫師會有不同的想法,對於隆乳手術來說,除了讓胸部變大外,要如何符合客人的身形,不會突兀、外觀要呈現水滴型還是飽滿型,還要兼具柔軟與自然晃動感,甚至是躺下不能太生硬等等的細節,都是需要經過與醫師討論、整體條件綜合評估後決定,術後更要遵從醫囑才可以維持胸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11.28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吞嚥困難是中風病患常見症狀,除此之外,如胃食道逆流、老化、失智症、帕金森氏症、頭頸部或消化道腫瘤及牙齒鬆動亦可能造成類似症狀。唯有詳細病史詢問、理學檢查及實驗室檢查才能正確診斷。 86歲女性失智症患者,日前因吸入性肺炎住院後持續使用鼻胃管灌食,前來評估吞嚥功能。吞嚥纖維內視鏡檢查 (flexible fiberoptic examination of swallowing, FEES)顯示吞嚥前洩漏及大量咽喉部殘餘食團。接受語言治療師三個月的吞嚥訓練後,再無吞嚥前洩漏狀況且咽喉部殘餘食團減少,顯示吞嚥功能改善,移除鼻胃管恢復由口進食指日可待。 68歲男性,主訴吞嚥經常嗆咳及聲音嚴重沙啞。理學檢查頸部觸診無明顯異常。鼻咽內視鏡顯示聲帶活動正常,但聲帶萎縮造成聲門間隙及聲門閉合不全。病患隨後接受聲帶玻尿酸注射,從此聲音品質明顯改善且進食不再有嗆咳情況。 53歲男性,主訴聲音日漸沙啞及吞嚥困難,咽喉經常有異物感。理學檢查頸部觸診無明顯異常,鼻咽內視鏡顯示右側下咽腫瘤合併右側聲帶麻痺,喉顯微直達鏡切片顯示為右側下咽癌。病患隨後接受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過程中曾短暫放置氣切管及鼻胃管,療程結束後皆順利移除,病患聲音品質及吞嚥功能皆有明顯改善。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余育霖指出,病史詢問可了解病患的飲食型態、用餐狀況、過去病史。理學檢查可初步了解是否有解剖構造上的異常如牙齒鬆動、咽喉部或頭頸部腫塊,或是神經學上的異常如聲帶麻痺、咳嗽反射減弱、口咽部無力。實驗室檢查包括電視螢光吞嚥錄影檢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 VFSS)可觀察各個吞嚥時期是否有延遲或食團殘餘;吞嚥纖維內視鏡檢查可觀察吞嚥前洩漏及吞嚥後是否有嗆入、吸入或是食團殘餘的現象;咽食道壓力計可評估食道括約肌弛緩不能;如懷疑神經學病灶可安排腦部影像學檢查,懷疑上消化道病灶可安排胃鏡檢查及切片,頭頸部腫塊可安排影像學檢查及切片。 余育霖表示,在台灣,長照機構中有94%的病患使用鼻胃管,位居全球之冠。鼻胃管確實有著餵食方便快速之優點,然而缺點如異物感、口臭、胃食道逆流及不甚美觀也嚴重影響著病患生活品質。 余育霖說,其實鼻胃管並不是治療吞嚥困難的唯一解。大部份神經學或退化性疾病則可藉由吞嚥復健改善,經由語言治療師指導吞嚥技巧多有進步空間,唯之所以叫「吞嚥復健」,代表療程並非一蹴可幾,訓練也不僅止於課程時間,回家也必須時時練習;另外也可以諮詢營養師做食物質地的調整。其他尚有儀器治療如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視覺回饋儀器幫助病人提升吞嚥生理之本體感覺。若有明顯解剖構造上的異常可藉由贋復或手術改善。 吞嚥是人體每天都會使用且很重要的反射行為,但吞嚥困難卻有很多不同的表現方式,注意生活中的微小徵象,即早發現,即早治療。吞嚥困難並非不治之症。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11.22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許多夏季蔬果富含礦物質及維生素,能幫助身體代謝,豐富的纖維含量,對於維持腸道及血管健康也有助益。另外,不同顏色的水果含有不同的植化素,是身體抗發炎及預防疾病的好幫手。 每天該吃多少水果呢? 根據國健署的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天應攝取至少2份水果,而每份的份量,大約是一個女性的拳頭大小,若為切塊的水果,則以飯碗的7分滿為一份的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傅茵指出,平均而言,每份水果的熱量約60大卡、醣類15公克;許多人誤以為水果甜度和熱量呈現正相關,其實不然,甜度高的水果,熱量不一定比較高,也不代表醣類含量較多或容易導致血糖上升。 水果乾的份量要注意 水果乾是水果脫水而製成,雖然來自天然食材,看似安全、養生的小點心,仍然要留意攝取量,經過脫水後雖然縮小了體積與重量,但提供熱量的葡萄糖、果糖仍存在其中,也就是說,即使攝取較少份量的水果乾,也已經達到一份水果的熱量了。 例如:每100公克的芒果約55大卡,同樣重量的無糖芒果乾就含有328大卡,若添加糖去蜜漬的果乾,其熱量、糖份都會再增加,另外要注意,許多水果乾產品都會額外添加色素、香料或防腐劑,如:二氧化硫、偏亞硫酸氫鈉、亞硫酸鉀等,購買前記得多注意食品成份與標示。 市售果汁不可取代水果 傅茵營養師說,在現代忙碌的社會中,許多人會以喝果汁來取代吃水果,認為不但節省削水果、切水果的時間,也能攝取到水果裡的營養。但其實,大部份瓶裝果汁都是使用濃縮果汁還原而成,濃縮果汁在製作過程中,為確保品質,會經過高溫、高壓、殺菌的過程,容易導致維生素流失,也會添加糖,且製作過程中,大多會過濾掉膳食纖維。另外,現打果汁需要注意衛生安全,應確認使用的水果是否新鮮,果汁機和器具是否有正確清洗與消毒,作業環境是否整潔,以及人員在製作過程中是否佩戴手套,藉以確保製作的果汁安全無虞。 當季在地更營養 在水果的挑選上,建議民眾選購在地、當季的水果,除了減少因國際運輸而增加的碳排放量,在地時令蔬果,從產地到餐桌,所經過的時間越短,需要使用的農藥及防腐措施越少,也較能保留住營養素。 正確清洗,去除農藥 除了營養素,營養師也提醒大家,清洗水果以清水流動沖洗10~15分鐘為佳,網路上流傳以鹽水、小蘇打、醋等清洗方式,目前並沒有任何科學能證實清洗效果較佳,甚至有可能會影響農藥分解,所以建議民眾以簡單的清水沖洗即可。 慢性病患者應注意 傅茵營養師表示,雖然水果營養豐富,部份慢性病患食用上還是要特別注意,例如慢性腎臟病人代謝鉀子的能力異常,若有高血鉀的症狀,應避免高鉀水果,像是瓜類、小番茄、芭樂、奇異果等,並定期追蹤回診,由醫療專業人員個別指導;另外提醒有在服用降血壓、降血脂藥物(如:Amlodipine, Felodipine, Lacidipine, statin類藥物)的民眾,可諮詢藥師指導以及避免食用柚子、葡萄柚等水果,避免肝臟中酵素受到干擾,而無法順利代謝藥物。 食譜示範 一、沁涼鳳梨飲 照片來源:傅茵營養師提供 食材:鳳梨30g切丁、烏龍茶包1包、氣泡水300ml(無添加糖) 步驟: 1.以150ml熱水沖泡烏龍茶包後放涼 2.於烏龍茶中加入氣泡水 3.放入冰塊,最後再放入鳳梨即完成 營養成份:熱量16.4kcal、醣類4.1g、蛋白質0.2g、脂肪0g、膳食纖維0.3g 二、水果優格碗 照片來源:傅茵營養師提供 食材:奇異果20g、芒果30g、火龍果30g、無糖優格210g 步驟: 1.將水果洗淨、切丁 2.優格裝入碗中後,放上水果丁 營養成份:熱量178.9kcal、醣類16.1g、蛋白質11.9g、脂肪7.7g、膳食纖維0.3g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7.26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每到熱情如火的夏季,平口上衣、細肩帶背心,可是夏日衣櫃裡不可缺少的必備單品,因為對女性來說,不論是休閒運動還是甜美性感,都能輕鬆打造多元風格,成為女孩心中不敗地位的降溫系單品。為了能襯托出頸部與鎖骨的美感,大家也就更追求肩頸線條的流暢度。 現代人因生活型態,導致時間低頭滑手機、坐辦公桌、聳肩等不良姿勢,久而久之容易導致斜方肌過於發達,體態顯得粗壯魁梧,視覺給人脖子粗短、臉大的感覺影響整體美觀之外,由於肌肉緊繃僵硬而導致肩頸痠痛,為此不少人也會使用各式按摩器材藉以舒緩。斜方肌發達的特徵多是圓肩和駝背,大陸女演員白鹿曾為此穿著駝背矯正帶來矯正身形而引發熱議。 肩膀兩側的上斜方肌是由兩塊三角型扁平狀的肌肉,由頸部連接到肩膀,共同形成斜方型的四邊形,肌肉過於發達,肩膀就會隆起,倘若想要達到改善肌肉緊繃,先得讓肌肉有一定程度的放鬆,也因此會先以物理性方式,透過SPA按摩、瑜珈、矯正帶等方式達到肌肉放鬆舒緩。黃天儀醫師表示,臨床上會藉由施打肉毒桿菌素可使過度收縮的肌肉放鬆進而萎縮變小,讓肩膀看起來自然維持在下垂的狀態,視覺上頸部線條也會更加修長。 肉毒桿菌素可不只能運用在臉部,其實治療用途相當廣泛。黃天儀醫師指出,有些人會不經意挑眉、皺眉,容易產生動態紋如抬頭紋、魚尾紋;或者習慣嚼食口香糖、不自覺咬牙,下半臉肌肉就很容易緊繃等狀況,皆可採用肉毒做治療,打造自己的輕齡美學。現代人繁忙的行程,若搭配其他療程如玻尿酸、雷射、音波等療程,與肉毒治療效果更有相輔相成作用,讓臉部整體線條更為流暢優雅。 黃天儀醫師提醒,因為個人體質不同、生活習慣或是術後照顧等因素影響,時效可能隨著縮短或增加。所以療程後仍需矯正姿勢,盡量避免聳肩,同時加強訓練背肌,維持肩頸線條,打造少女背讓大家自信展露曲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7.23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隨著三年疫情解封,旅宿業和餐飲業開始復甦,各家餐飲廣告滿天飛及民眾外食邀約不斷,各式腹痛腸胃疾病問題不斷在醫院門急診出現,膽結石甚至膽囊炎就是其中一個大宗。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一般外科主任黃郁創指出,造成膽結石的成因有很多,與種族、性別(女性較高)、懷孕、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病患者、腸道手術後及缺乏運動有關,但最主要成因是飲食習慣。 黃郁創解釋,根據解剖位置,膽囊位於右上腹,肝臟下方。肝臟製造膽汁經由膽管至腸道幫助脂肪消化,而膽囊位在膽管旁可儲存膽汁,就如同位在長江旁的洞庭湖一樣,可調節長江水量(雨季吸水儲存,旱季則出水)。如果喜好常食用高脂肪類食物,膽囊就必須不斷儲存、收縮,這會造成膽汁被濃縮而過飽和,就會形成膽砂、膽石。另一種不良飲食習慣,台語俗稱「大小頓」,空腹很久後去吃大餐,也會造成膽汁濃縮而過飽和,形成膽砂、膽石。所以要避免膽結石,一定要避免高卡路里、高油的食物,還要三餐定時定量。 膽結石的患者若無膽囊炎症狀,不一定要治療,定期追蹤即可。至於膽結石溶解藥物(Chenodeoxycholic acid),療效對東方人並不一定,使用上較有爭議。膽結石的患者若有膽囊炎症狀(如:上腹痛、噁心、黃疸、發燒、畏寒),就需積極治療,合用抗生素及手術。手術主要分成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和傳統膽囊切除手術。而用來對付腎臟結石的體外震波碎石(ESWL)已被證實成功率低,負作用大,鮮少被使用。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5.22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不知道妳有沒有這種困擾,在經歷10個月辛苦的負重前行後,好不容易卸貨了,卻總是在不經意的咳嗽、漏尿、跑步追回失控的幼獸時,感到內褲濕濕的嗎?甚至覺得產後身體彷彿不是自己的,總感到骨盆下墜、腹部肌肉無力,容易腰酸背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張懿芬表示,這些都是懷孕生產的印記,卻是許多婦女難以啟齒的私密煩惱,尤其在濕熱的台灣,既不舒爽更擔心有異味產生。 其實產後漏尿比妳想的好發許多,根據統計,在懷孕過程中約有4~6成孕婦曾有尿失禁,而在產後三個月仍有將近3成的人有殘餘症狀。通常漏尿情形在產後三個月內會慢慢改善,如果在產後6個月症狀仍持續,要自行恢復的機會就比較小了。張懿芬解釋,女性的骨盆底肌就像一個吊床,上面承載著膀胱、尿道、子宮,當吊床負重過度或時間久了(例:懷孕、體重過重、產道傷害、年紀增長),就容易造成吊床支撐力減弱,進而產生漏尿,這也是為什麼剖腹產媽媽仍然有可能發生產後漏尿的狀況。 隨著時代進步,也發展出許多治療利器,因每人嚴重程度不一,建議病人在門診跟醫師討論,目前就該院可提供的治療依序介紹: 1.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生理回饋訓練 主動發力收縮骨盆底肌肉,強化排尿排便相關肌肉強度。優點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且不須花費額外金錢;缺點是跟重訓一樣,要每日持之以恆鍛鍊,且骨盆底肌無法透過肉眼直接觀察,生理回饋訓練便是將貼片黏在身上相對應位置,可在螢幕上偵測發力是否正確。 2.磁波椅 利用電磁脈衝波刺激骨盆底肌肉,增強其強度與耐力。非侵入性,無須麻醉更衣,安全性高,僅需輕鬆坐在椅子上。每次療程20分鐘,每週兩次,六次為一個完整療程。需注意體內有金屬植入物者(心臟節律器、藥物幫浦)為療程禁忌症。 3.陰道雷射 雷射光的能量經由陰道探頭,作用在上皮組織造成溫度的變化,使膠原蛋白活化,再經由血管新生,達到組織重塑(remodeling)作用。過程中無痛、僅有微溫熱感,無需麻醉,建議3次為一個完整療程。目前健保無給付。 4.中段尿道懸吊手術 藉由手術,經陰道放置一個支撐尿道中段的懸吊帶,與周圍組織產生纖維化,當腹壓增加時,提供有效支撐。提供保守性治療失敗、漏尿較嚴重之個案選擇。 每一位生產後的女性都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巨變,不管是生理、心理彷彿經過一場戰爭,等待時間的修復固然重要,但也別忘了尋求現代醫療科技的幫忙,一味忍耐並不是美德,勇敢地跟醫師討論並做出對自己最適合的決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4.01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醫美產業在2022年站上全球第三大產業後持續成長,而電波療程在全球抗衰老市場蓬勃發展的帶動下,商機更是不容小覷。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IMARC與Global Market Insight(GMI)研究顯示,全球抗衰老市場規模將在2028年逼近千億美元,其中電波肌膚修護儀器市場規模預估十年內上看16億(美元),複合年均成長率(CAGR)達9.2%。 看準台灣在亞洲醫美市場的成長動能,與抗老修護保養成剛性需求的態勢,全球醫美儀器及產品專業代理泰可國際,攜手世界級醫美設備領導品牌Candela,以台灣為亞太地區上市的第一站,發表最新型態電波保養儀器『Matrix 翡翠電波』,於本月20日舉辦全國發表會,為新型態微針電波開創新局。 Matrix翡翠電波智能深度系統,打造客製化專屬療程 受到年齡增長、環境有害因子與不正常作息等因素影響,細紋、鬆弛、暗沉與黑眼圈等問題肌膚與衰老困擾著愛美的女性。然而,瓶罐充斥的日常保養工序,以及砸大錢買保養品但改善效果不如預期等問題,也成為許多人抗衰老路上的痛。Matrix翡翠電波為最新型態的微針電波,結合「微針」與「電波」兩種技術,改善肌膚問題,兼具幫助養膚,能一次規劃除皺、拉提與緊緻的療程。 亞洲抗老化美容醫學會理事李承鴻醫師表示,「在現今民眾追求自然美、個人化與高效保養的趨勢下,Matrix翡翠電波可針對表皮、真皮與皮下組織進行多層次的治療,不論是深度、能量與效益均可依照需求進行客製。Matrix翡翠電波設計配置三種手把,SublimeTM結合雙極電波能量與溫和脈衝紅外光以刺激膠原蛋白,能夠即時收緊肌膚;SublativeTM則是飛梭概念點陣式電波療法,利用分段式電波能量傳遞至真皮層達到較大範圍熱效應,達到磨皮煥膚的效果;Matrix ProTM則使用獨創矩陣微針技術與智能深度系統之短脈衝電波療程,將電波能量精準分段傳遞至真皮層,有效加熱並刺激皮膚中的膠原蛋白。」 泰可國際攜手全球醫美大廠Candela Matrix發表翡翠電波,女星隋棠與眾醫師共襄盛舉。 「針」女神隋棠逆齡美顏的秘密,翡翠電波高效保養成新歡 本次Matrix翡翠電波全國發表會,億萬票房女星隋棠也以「針」翡翠女神形象登場,分享自己的保養秘訣與Matrix翡翠電波的療程體驗。作為Matrix翡翠電波品牌大使,隋棠表示為保持完美體態,靠的是超自律的運動與飲食控制,然而在生活工作忙碌下,開始會尋求更有效率的保養方式。在接觸Matrix翡翠電波後,被翡翠電波一機多效的三重治療模組吸引,現在已成為自己日常保養的選項。 而今日無法到場,但仍透過錄影表達祝福的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會林政賢醫師更興奮表示,微針電波已成趨勢,在整個市場對疼痛感降低與修復期縮短的期待下,醫師考量的不再是要不要買微針電波,而是該買哪一台!充分展現對Matrix翡翠電波的高度關注與期待。 泰可國際執行鄭旭辰表示:「台灣民眾對醫美療程接受度逐漸普及,並將醫美視為日常保養的一部份,其中高效與客製化服務更是消費者考量的重點。泰可國際今年攜手全球醫美設備領導品牌Candela,引進最新型態的微針電波『Matrix翡翠電波』,以具備三種手把、三重療程模組、三層次深度的微針矩陣技術優勢,不僅提供醫師更多元的療程建議,同時減少設備成本,更進一步達到民眾對短時高效的保養需求,帶來電波療程維度全新的升級。」 特地從美國來台的Candela全球業務副總裁Robert Fielitz也表示:「全球抗衰老市場(anti-aging market)不斷成長,預期2025年將超過800億美元,並在2028 年達到986億美元,不僅市場規模龐大,目標族群需求也朝客製化、複合式的趨勢前進。作為世界級醫美設備領導品牌,Candela持續推出先進、舒適且安全的醫美儀器。Matrix翡翠電波結合智慧、精準與創新設計2023年在美國上市後即獲得正面迴響。」 適逢農曆新年即將來臨,冬季的低溫低日曬提供醫美術後修復的好時機,把握醫美黃金期體驗Matrix翡翠電波,給自己的容顏休養生息改善肌膚問題的機會,為妳「龍」光煥發的2024年打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1.21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抗老(anti-aging)更是許多愛美女性追求的目標,根據國外針對抗老主題所做的消費調查顯示,高達96%的受訪者對被誤認為比實際年齡還年輕時感到於愉悅,且令人驚訝的是,Z世代消費者開始購買抗衰老產品服務的平均年齡為23歲,遠低於千禧世代的35歲,由此可見抗老意識抬頭更是逐步年輕化。 洩齡殺手,女性抗老最怕「它」找上門 根據美國美容和個人護理消費者研究公司The Benchmarking Company所做的研究調查,在購賣抗老化商品/服務時,77%的女性消費者期望能撫平或減少皺紋(reducing/eliminating fine lines and wrinkles)、72%為肌膚緊緻(firming) 、61%為深層補水(deep hydration)而51%則是改善肌膚彈性。(improving skin elasticity)由此不難得知皺紋是許多女性抗老路上的洩齡殺手,尤其眼周、口周細紋和頸紋等顏面部位皺紋,更是讓人顯得老態龍鍾。 動靜態紋大不同,掌握成因是關鍵 皺紋的產生除了年齡老化外,還包括不良生活作息、環境中的紫外線與肌膚缺水乾燥等因素,而根據紋路的深淺和成因,又分為動態紋與靜態紋兩種。動態紋指的是因部位或表情肌肉運動所產生的紋路,例如魚尾紋、眉間紋與抬頭紋這些皺紋等,通常動態紋僅在肌肉收縮時出現,放鬆時便會消失;而靜態紋則是當動態紋持續存在且變更深層時所形成的紋路。此外,隨著年齡老化,皮膚組織失去彈性與膠原蛋白逐漸流失,在失去支撐力的情況下,鬆弛皮膚擠壓形成持續存在的皺紋與凹陷,例如眼下細紋、法令紋和頸紋等。 聖宜診所陳亮宇醫師表示:「針對動態紋的改善,通常會使用肉毒桿菌素減少肌肉的收縮,進而減少動態皺紋;而靜態紋在治療上較為多元,除了常見的以注射玻尿酸或膠原蛋白增生劑撫平細紋,電波拉皮也是熱門的選項,透過對真皮層加熱刺激膠原蛋白增生使皺紋變淺,讓皮膚恢復緊緻飽滿狀態。」 新趨勢結合PLT再生療法,複合式醫美療程有望成大勢 近年隨著再生醫學技術與科技進步,結合再生療法的複合式醫美療程成為新興的熱門選項,其中又以萃取血小板生長因子的PLT(Platelet-Lyophilized Treatment)凍晶結合皮膚修護療程逐漸廣為應用。聖宜診所翁書賢醫師表示:「血小板富含多種生長因子,在美容醫學應用上,血小板因增加纖維母細胞的數量,對於肌膚整體的年輕、健康化將有所助益,且當血小板中的生長因子釋放時,能補充肌膚中纖維母細胞缺失的養分,故能加速表皮細胞、上皮細胞的成長,應用於皮膚皺紋治療上,PLT搭配電音波或針劑注射療程,能刺激膠原蛋白增生,輔助提高皮膚再生能力與活性,縮短恢復時間。」此外,翁書賢醫師也提到:「相較於單次治療的PRP(Platelet-Rich Plasma),PLT凍晶一次抽取約250c.c.的自體血液,並以無菌狀態送至無塵實驗室,萃取出血小板內的生長因子,再透過低溫真空方式,將血小板結晶於真空封瓶中,滅菌後製成約10~20瓶各含有約10億以上生長因子的細粉狀PLT凍晶,定劑定量方便醫師掌握療程安排,適合像皮膚皺紋與凹疤改善等通常需多次治療的療程。此外,PLT凍晶取自於自體,產生排斥、過敏的機率極低,可說是一種安全、精準且穩定的輔助療程,能讓膚況更穩定與細緻。」 最後,翁書賢醫師也提醒,不論何種複合式療程,都要先和專業醫師溝通諮詢,經評估後規畫適合的療程,此外,抗老的撫紋除皺要從日常保養做起,平時注意防曬保濕與皮膚清潔,保持健康生活作息與均衡飲食,才是延緩皮膚老化的長久之道。 資料來源: 1. Anti-aging products remain highly popular among US women 2. She’s (Anti-) Aging Beautifully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11.10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52歲的黃姓銀行經理,最近感覺上班注意力不能集中,開會時變得易怒罵人,下班後看電視會打瞌睡,腰圍變粗,性慾下降很多。黃先生驚覺是否罹患男性更年期?在家人的支持下前往泌尿科求診,經過評估與血液檢查,證實睪固酮濃度為285ng/dL明顯偏低,經過泌尿科醫師的藥物治療和衛教,改善了男性更年期症狀,順利找回青春活力和自信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主任許富順表示,女性以停經為界線,女性更年期很容易理解。男性的活力和性功能是靠睪固酮來維持,從30歲以後會逐漸下降,到了50歲大約有38%的男性睪固酮濃度就已經低於正常值。 睪固酮對於男性的生理機能十分重要,負責精子製造、性慾、勃起功能、肌肉質量、骨質密度、情緒穩定、體脂肪的穩定、心臟健康等。隨著年紀漸長,睪固酮逐年下降,男性會感覺活力不如從前、容易疲倦、記性不佳、性功能變差、情緒變得暴躁。詳細的男性更年期檢測表如下。 男性更年期/睪固酮低下自我檢測量表 性慾降低 感覺活力下降 體力變差或耐受力下降 身高變矮 感覺生活變得沒有樂趣 覺得心情不好,脾氣變得暴躁 勃起功能變差 運動能力減退 晚餐後、看電視會打瞌睡 工作表現不佳 若有以上任三項症狀,極可能為睪固酮低下症。 男性更年期與代謝症候群的關係 許富順說,男性更年期不僅影響性慾和造成陽痿,更與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有著因果關係。研究顯示,肥胖、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和骨質疏鬆症患者中,睪固酮低下的比例高達40-52%,比無慢性病者來得高很多。根據大規模的臨床研究已建立預測模型,代謝症候群越嚴重的患者,睪固酮越低。因此,治療(補充)睪固酮,能成功的改善代謝症候群,譬如降低內臟脂肪、縮小大肚腩、增加肌肉質量、改善高血糖值和高血脂症。 此外,國外長期的研究顯示,長期補供睪固酮能降低男性整體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和攝護腺癌的發生率。 補充睪固酮 人體的睪固酮是由腦下垂體的性腺激素調控,再由睪丸製造釋放到血液中。對於睪固酮低下(低於350ng/dL)或在臨界值卻有男性更年期症狀者,補充的方法有針劑、皮膚吸收凝膠、鼻內凝膠或口服藥。因為口服藥有肝毒性的疑慮,現在已經非常少在使用。打針的方式血中濃度變化較大,現在泌尿科醫師多半建議以凝膠方式補充,劑型有皮膚吸收或鼻內吸收。 補充睪固酮的患者,醫師會定期抽血檢驗睪固酮濃度、PSA、血糖、血脂、血紅素等。 補充睪固酮可以讓男性變得年輕有活力,但有沒有副作用?許富順表示,若有轉移攝護腺癌,或者正要準備生育的男性,不適合補充睪固酮。其他可能的副作用有血紅素過高。至於是否會影響心血管疾病或攝護腺癌的發生,根據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補充睪固酮能減少心血管疾病和攝護腺癌的發生。 許富順強調,男性過中年,面對所謂中年危機,毋須沮喪,尋求泌尿科專科醫師的診斷評估,若確認是睪固酮不足,現在有方便使用的補充凝膠,睪固酮濃度回復正常,輔助少鹽少油的飲食習慣、每週三次的有氧運動,很快的年輕帥勁、活力滿滿,又是猛龍出閘! ※資料來源:台灣男性學暨性醫學醫學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8.01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疾病管制署今(18)日表示,近期門急診類流感診人次呈上升趨勢,陸續出現流感重症確定病例,近日再添1例流感重症死亡案例,為南部70多歲女性,未接種流感疫苗,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於去(2022)年12月17日因呼吸急促就醫,並於12月18日收治加護病房,流感快篩檢驗為B型,之後因心衰竭併心因性休克於今(2023)年1月8日不幸病逝。 疾管署提醒民眾,勿輕忽流感威脅,並特別留意家中老年人、嬰幼兒、孕婦及高風險慢性病人等流感高風險群之健康,如有呼吸道症狀,應儘速就醫,以掌握治療契機,降低重症及死亡的風險。 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1月8日至1月14日)門急診類流感就診達45,284人次,近期呈上升趨勢,亦較過去前2個流感季同期為高。近4週社區合約實驗室分離出呼吸道病毒以流感病毒、單純疱疹病毒及呼吸道融合病毒為多,其中流感病毒分離以A型H3N2為主。本流感季自去年10月1日起至今年1月16日止,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累計23例(17例A型H3N2、2例A型H1N1、4例B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43%),22例(占96%)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15例(占65%)具慢性病史;其中死亡4例(3例H3N2、1例B型),均為65歲以上具慢病史長者,且均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 疾管署呼籲,農曆春節假期將至,返鄉及旅遊人潮將陸續湧現,農曆春節前後為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好發季節,請民眾務必落實勤洗手、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出現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應留意是否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等危險徵兆,及早就醫,同時提醒醫師,如遇病人符合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用藥條件,不需流感快篩,即可開立公費藥劑,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降低重症風險。 疾管署提醒,春節期間如有類流感症狀,可至該署「 流感防治一網通」網頁,或運用健保署全球資訊網及健保APP,查詢開立公費流感藥物診所及急救責任醫院急診即時訊息等資訊,並請佩戴口罩儘速就醫,按醫師指示服藥,以減少併發重症及死亡的風險。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1.18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腸癌發生人數已連續15年位居第1位,依據國民健康署109年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7歲,相較108年延後了1歲。 根據癌症篩檢資料庫資料顯示,近期因疫情稍緩,111年大腸癌篩檢量較110年增加13.3萬人(增加12.4%),但仍未恢復疫情前(108年)的篩檢量;其中,111年男性篩檢人數49.2萬人,女性70.1萬人,男性篩檢人數相較女性少,而根據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男性大腸癌的發生率則比女性高出1.5倍。因此鼓勵男性應定期篩檢,並特別留意身體狀況,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癌症不會因為疫情的關係而減緩發生,為了「腸」保健康,民眾應積極接受癌症篩檢,只要兩步驟即可揪出潛「腸」危機,第一步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第二步當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異常時,請儘速接受大腸鏡檢查,以便及早揪出潛藏在大腸的息肉及癌症。 第一步:定期糞便潛血檢查 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有鑑於大腸癌的發生有近9成(88%)為50歲以上的族群,國民健康署提供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之民眾,補助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科學實證研究顯示,定期接受篩檢,可減少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及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糞便潛血檢查沒有侵入性,且檢查前不必限制飲食,只要照著8步驟,在家就可輕鬆定期篩檢! 持健保卡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 在採便管外的標籤寫下姓名、採便日期與時間。 旋轉管蓋後,將採便棒向上拔開。裡面的水勿倒掉。 在坐式馬桶內斜鋪衛生紙,避免糞便掉入水中不易採集。 坐上馬桶解便。(也可在報紙上解便後取得檢驗樣本) 在整條糞便上以輕劃方式重複來回刮取適量的檢體。 將沾有檢體的採便管插回管內並用力蓋上。 送回醫療院所,回家等待檢驗報告。 第二步:篩檢結果異常 6個月內儘速做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篩檢為陽性的民眾,經由大腸鏡檢查後,發現平均每2人中1人有息肉、每20人中有1人罹患大腸癌!我國實證資料顯示,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若超過6個月不做大腸鏡檢查,罹癌風險會增加30%;而超過一年以上才做大腸鏡檢查,罹患晚期大腸癌的風險則增加2.8倍。國民健康署提醒,篩檢結果異常時,請儘速至醫療院所安排大腸鏡檢查,如檢查發現息肉,可同時進行切除,就可以儘早阻斷癌前病變的發展,避免惡化為大腸癌。 足量蔬果與規律運動 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大腸癌的風險因子包含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等。國際癌症研究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肉、羊肉、牛肉),則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另,世界衛生組織指出,21%~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新春連續假期期間,與親友聚餐多攝取蔬菜水果,減少紅肉及加工肉(煙燻、鹽漬或亞硝酸鹽加工),另外不妨安排一同出遊「走」春,每日一萬步,健康「腸」保固。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