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少年共有6筆結果

  • 沒跟上流行、沒看完限動就焦慮爆棚?你可能有FOMO心理!

    文/陳旻毓 圖/翁嘉妤      摘要  如果要為現代年輕族群貼上標籤,你會怎麼下註解呢?手機不離身,分分鐘想打卡上傳分享自己的生活?這種將自我價值寄託於社群互動的行為,其實並不少見,仔細想想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親友,或是你就有這種徵兆呢?社群媒體在不知不覺間左右著我們每天的心情,有些人甚至私訊、留言一來就忍不住秒讀,這種過度關心社群互動的行為,容易一不小心就陷入了社群焦慮的漩渦。美國美國風險投資家兼作家派屈克.麥金尼斯(Patrick J. McGinnis)便針對此現象提出了新的名詞「FOMO」,又稱為「錯失恐懼症」,到底什麼是FOMO?又該如何擺脫FOMO狀態呢?別再讓社群媒體過度影響你的情緒、作息,甚至人生觀了!     無形中被按讚數影響生活作息,你今天也FOMO了嗎?   當你看見手機有未讀訊息就手癢,右上角的小紅點好像在吸引著你去點開,不點就渾身不對勁?習慣在睡覺前將未讀訊息全部點開,不執行內心就會陷入重度焦慮?總是擔心自己無法參與朋友的話題?錯過聚會活動就會感到非常難受?經常覺得別人的生活比自己還要精彩? 如果你有以上情況,也許你已經陷入「FOMO」了。   「FOMO」又稱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也稱錯失恐懼症、社群恐慌症,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FOMO反映著個體因為害怕離開社群,擔心邊緣化、成為局外人,因此對於錯失機會或無法參與他人活動容易產生焦慮與恐懼。     FOMO潛藏人類對於歸屬感的強烈需求   FOMO主要是在描述人們很害怕錯失社會大眾熱議的話題或行動,彷彿錯失近期爆紅的時事,就會成為社群邊緣人。FOMO 雖然是新興名詞,但並非由社群媒體產生的心理現象,從神經生物學來說,人類天生就可能有FOMO。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從以前網路還不普及,沒有社群媒體的年代,人們就會透過口耳相傳來傳遞小道消息,難免會想「錯過某些事情可能很危險」或「這個我必須要知道」,因此大眾會普遍將目光鎖定在能激起眾人討論度的焦點。而在這當中,青少年是最可能有FOMO心態的群體,由於青少年的人際關係通常尚未成熟,非常追求認同感,這是青少年人格養成的一個關鍵,而近年來隨著社群媒體互動變得更普遍、更多元,短時間內獲取大量外界消息的網路生態,也成為了青少年容易陷入社群焦慮的主因。     如何判斷是否陷入FOMO陷阱?十個徵兆要注意   派屈克.麥金尼斯在其著作中設計了一份自評問卷,可初步檢視個人是否正處於FOMO 狀態。問卷總共十題,每題可評1~5分,1分代表完全不同意,5分表示非常同意,分數大於3的人,便可能有FOMO的傾向。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提醒,這份測驗僅代表社群焦慮的指標和受到FOMO影響的程度,並非專業嚴謹的心理測驗,目的只是做為一個警訊提醒我們過份依賴社群媒體,可能對身心健康有負面影響。     不再關注別人,學會關注自己,擺脫FOMO焦慮   綜上所述,造成FOMO的關鍵是因為我們缺乏判斷力、沒有自信,因此想擺脫FOMO,不一定要停止使用網路,網路只是讓我們在更新消息時變得非常快,但關鍵在於追蹤的帳號,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建議,不妨從今天起只追蹤自己真正喜歡的帳號,讓我們在看完動態後能感覺到正向能量、感覺舒適,才會減輕FOMO帶來的影響。   再來是避免單向關注,當我們一直看到別人刻意經營出來的美好人設,我們會以為所有人都過得比自己好,對此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提醒,千萬要記得在社群當中避免單向關注,主動與他人交流,正向的互動有助於增加心理的豐沛度,從單向轉變為雙向,會改善非常多FOMO心態,心裡的焦慮就會得到安全感與穩定。     主動接納自身內心感受,成為自我需求的主人   冷靜下來審視自己的內心,會發現所有我們觀看出去的內在感受,都是我們內心的投射。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所有的焦慮感受,回到最根本的核心,有可能是因為自我內心有一些非常疲勞、無力、很深層的負面感受,當我們正視這些負向訊號的需求,才能夠避免FOMO的情形。   對於青少年來說,不去參與班級上、朋友圈正在討論的話題,好像會讓自己成為邊緣人,但林佳瑾諮商心理師直言,其實在成人的世界裡,人人都是邊緣人,邊緣人並不一定是負面的代名詞,而是表成人應該要成為掌握自己內心感受的主人,當我們回到自我照顧需求這條線上時,FOMO的症狀才會越來越輕微。   如果周遭親朋好友陷入FOMO焦慮,又該怎麼辦呢?一味的對他講道理,或強硬地斷網並非上策,與其排斥社群媒體和網路科技,或許學習與之共處是更實際的方法。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建議,可以去關注看看他的需求是什麼,可能他很渴望你的一個問候,而你的一個互動就能讓你們從單向連結變成雙向互動,讓彼此的情緒、互動,變得越來越舒服自在。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為什麼別人過得總是比我好?比較心理讓你陷入羨慕泥沼? 影片|錯過限動就焦慮,可能有「FOMO」?看別人出去玩,為什麼會不安?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6.11

  • 錯過限動就焦慮,可能有「FOMO」?看別人出去玩,為什麼會不安?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錯過限動就焦慮,可能有「FOMO」?看別人出去玩,為什麼會不安?   茱莉亞羅勃茲主演的《斷訊》,帶領觀眾進入一個沒有網路的末日世界,身處現代社會,三不五時就在滑動態、查看Line,甚至撥空學跳「科目三」、「滑步舞」的我們,是否曾經想過,如果失去了便捷的網路,又該是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呢?隨著網路的普及,社群媒體對我們的生活型態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許多人手機不離身,訊息亮起就想秒讀、相當在意自己的動態按讚數、隨時追蹤最新的流行趨勢……這些過度在意社群互動的狀況,可能已經陷入所謂的「FOMO」中,特別是人際關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時期特別嚴重,到底什麼是FOMO?又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FOMO狀態呢?來看看Ariel怎麼說!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55 什麼是FOMO? 01:22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FOMO? 03:27 如何擺脫FOMO焦慮?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想到慣老闆就想吐? 你的心理健康可能出問題了!8項指標檢視工作壓力 影片|比較心理讓你陷入EMO?打開社群大家都過很爽,為何只有我這麼慘?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4.08

  • 喝下轉骨湯就輸了?困在女生身體的少年掙脫性別刻板印象,跨出精彩的人生旅程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喝下轉骨湯就輸了?困在女生身體的少年掙脫性別刻板印象,跨出精彩的人生旅程   隨著台灣首例申請免術換證的案例出現,跨性別者的處境逐漸受到重視,然而社會大眾較熟知的仍多為跨性別女性(男跨女),相較之下跨性別男性(女跨男)的能見度就較低。本集深入報導走進跨男Deven的生活,帶領大家乘上舊照時光機,看看當年長髮飄逸的女孩,如何成為今日風度翩翩的大男孩,快跟著美醫誌一起了解他精彩的跨旅程吧!     各節重點: 00:00 _____ 就該有 _____ 的樣子 00:45 從小就覺得自己是男生 03:04 抵死不吃轉骨湯的叛逆青春期 05:49 為了動平胸手術不得不跟父母出櫃 07:30 爸媽:「是不是我們做錯什麼了?」 10:34 帶著家人朋友的愛和支持,勇敢踏上跨旅程 13:23 透過現身分享,讓大眾看見跨性別     延伸閱讀 影片|勇敢跨越性別的族群!何謂跨性別者?能與同志劃上等號嗎? 影片|大叔曾經是女人?!女跨男變性真實案例 做最真實的自己!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2.27

  • 英國祭出新規定,將禁止對18歲以下青少年投放整形廣告!

    文/郭佳語 圖/郭佳語、翁嘉妤      摘要  雖然18歲以下未成年的青少年無法進行整形手術,但廣告卻沒有這項限制,英國廣告監督機構於2021年11月表示,將會限制調整整形廣告的規定,且相關規定預計將於明年(2022)5月生效。     限制對青少年的廣告曝光   繼中國擴大整形廣告相關規範(延伸閱讀:「容貌焦慮」是醫美廣告的鍋?中國有意擴大監控,以後這些詞通通不能說!)後,英國整形手術廣告也開始受到限制,起因是由廣告實踐委員會(Committee for Advertising Practice)提出的一項指引,限制在Facebook、Titok和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以及海報、雜誌或廣播等整形手術相關的廣告曝光。   該項指引預計將於2022年5月生效,屆時所有英國廣告商都必須遵守,整形外科診所與也將會被禁止針對18歲以下的青少年做隆乳、隆鼻、抽脂……等等的手術廣告。     為了維持年輕人的心理健康   在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和公共衛生專家表達對整形廣告的擔憂後,委員會便針對廣告對年輕人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形象壓力問題做調查。廣告實踐委員會主任Shahriar Coupal表示,「整形手術的過程存在風險,卻對於外貌自信感到困擾的年輕人具有潛在吸引力。」   委員會認為,兒童和青少年因外貌跟身體產生壓力的現象越來越顯著,限制整形手術廣告行銷,在曝光上加以規範的原因,即是為心理健康做把關,保護未成年青少年以避免因整形廣告產生的負面影響。     垃圾食物、酒精的廣告都有限制,整形廣告卻沒有   為了避免兒童過度肥胖問題,英國政府頒發規範,此後不得在晚上9點前播放垃圾食物廣告,在公共運輸如地鐵、公車站等也禁止出現相關的廣告曝光。   然而未成年動整形手術雖是非法,但廣告的投放卻並未在此限制之內,委員會希望透過這項指引規則,能確保廣告不會使用誤導或其他方式利用未成年人對於外貌焦慮脆弱易傷的弱點。     數位名人也被公開點名警告   英國廣告標準局(ASA,Advertising Standards Authority)除了禁止以「不健康瘦」的模特為主題的廣告外,現也公開點名數位不斷發貼文宣傳產品或服務,卻沒有依規定告訴粉絲相關規定的名人,被指名的對象包括Jodie Marsh、Chloe Khan、Lucy Mecklenburgh和Chloe Ferry。   我們處於資訊取得相當便利與快速的現代,收集資料變得容易,卻也缺乏更多面向,因此我們可以輕易看見他人光鮮亮麗或是意氣風發的一面,卻難以理解背後可能會有的風險或曾承擔的痛苦。   儘管英國多位女演員也曾公開站出來表示反對整形,並希望抵制好萊塢女性整形的趨勢,但整形的風潮似乎仍於世界各地盛行,許多人也還是會對自己的容貌感到焦慮。   想要變得更好是人之常情,然而在每個決定前確實了解背後可能的風險,釐清自己希望這麼做的原因是很重要的。畢竟審美觀也會隨著時代改變,建立好穩固的心理健康,深思熟慮下的決定都是好決定。   英國對於整形手術廣告對青少年影響的擔憂,或許也是其他國家在意與憂慮的,你也認為限制對18歲以下青少年投放廣告會有助益嗎?看見許多國家開始對整形廣告施加限制,你有什麼想法呢?   不管如何,在廣告曝光的規範上路後,究竟對於現況會有何改變,或對於維護心理健康並降低青少年的外貌焦慮是否有幫助,便是未來要持續觀察的課題了。         資料來源: 1. https://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21/nov/25/cosmetic-surgery-ads-aimed-at-under-18s-to-be-banned-in-uk     延伸閱讀 文章|不要跟我開視訊,我好討厭自己的臉!淺談視訊畸形恐懼症 影片|整形真的能緩解容貌焦慮嗎?用修圖軟體竟是整形成癮前兆!?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2.23

  • 東西方審美觀大改變?最愛整形的居然不是韓國!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根據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ISAPS)統計顯示,2020年最愛做整形的國家分別是美國、巴西、日本等10國,其中在美國和巴西的整形外科醫生數量更占世界整形外科醫生總數的25%以上。但在這些國家裡有哪些療程最受求美者的喜愛?東西方國家的風格又有何差異?本篇就要打破你對整形大國的迷思,誰說韓國才是最愛整形的國家!     亞洲人原來不是最愛整形的?   就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ISAPS)發表的資料顯示,最愛整形的國家排名前10是美國、巴西、日本、墨西哥、義大利、德國、土耳其、法國、印度和俄羅斯,其中唯一的亞洲國家只有日本上榜。而美國和巴西擁有人數最多的整形外科醫生,占世界整形外科醫生總數的25%以上,亞洲國家緊隨其後,排名3到5位的分別是中國、日本和韓國。這個結果似乎有點出乎意料,人人都知道的整形大國韓國居然位居十名之外,讓人驚訝原來西方人才是最愛整形的。           文化交流讓審美觀改變?   在文化的差異及種族條件的不同,亞洲人的五官線條會比歐美國家來的扁平,就會嚮往歐美國家的立體深邃感,而東方人獨特的丹鳳眼魅力、精緻小巧的五官卻也深深吸引著西方人。在英國就有一名男子Oli London,因為喜愛韓國KPOP文化,看到韓國男團防彈少年團(BTS)的演出後,被成員朴智旻Jimin深深吸引,花了5年的時間改造成心目中的偶像。另一位,南韓女性洪如凜(音譯)則是因為崇拜超模米蘭達.寇兒(Miranda Kerr),動了數次手術後,現在的她也擁有著洋娃娃般的高聳鼻樑和深邃大眼!       圖片來源:IG_@ londonoli、IG_@jiminizzle 圖片說明:左圖為Oli London整形前後照片,右圖為BTS朴智旻     臀部、陰唇手術將成未來整形趨勢?   目前,全球最多人做的整形手術就是隆乳、抽脂、眼瞼手術、腹部整形及鼻整形,非手術療程則是肉毒桿菌素、玻尿酸、除毛、非侵入式減脂和雷射。女性最常選擇的是隆乳、抽脂和眼瞼手術,男性則是男性女乳整形、眼瞼手術和抽脂手術。另外像肉毒桿菌素、玻尿酸和除毛療程就不分性別,是人人都會能接受且去做的非手術療程。其中較特別的是從2015年開始臀部手術及陰唇手術的數據逐年上升,這也讓人意識到女性私密處整形是否隨著時代進步,女性意識抬頭,私密處整形也逐漸被受到重視。   了解更多請點:擁有「一字鮑」妹妹才是最美?「私密處美學3要素」形狀、氣味、鬆弛度才是性福關鍵     東西美感各有所好,你認為的美才是獨一無二!   在全球已有多數國家都有在進行整形手術,就以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ISAPS)的數據而言雖是歐美國家為大宗,但亞洲國家的技術也不容小覷,韓國、日本甚至是台灣的醫美整形技術及美感都有隨著時代在更新、進步,無論你喜歡東方精緻感還是西方高級臉,別再跟風別人的美,你也能擁有專屬的美,成為你的獨特魅力。     資料來源: 1. https://www.isaps.org/medical-professionals/isaps-global-statistics/   延伸閱讀 文章|抽脂手術竟然不能幫助瘦身?想減肥真的沒有捷徑?  文章|你最想知道的隆乳材質,「魔滴v.s.曼陀」到底哪個才適合?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3.24

  • 【跨性別特別企劃】打破性別框架,教你了解什麼是性別認同?共同尊重多元性別文化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美醫誌特別企劃第二彈!這次要來聊的是何謂跨性別?近年來,從電視、網路上都可以看到關於跨性別的議題,相信最知名的事件就是因其氣質、行為較女性化,而被同儕霸凌最後不幸去世的玫瑰少年-葉永誌。在當時的年代,性別教育並不被受重視,因此當玫瑰少年事件發生後,性別平等浮上檯面,台灣人開始重視性別平等這件事,日後更是積極推動性別平等教育,只為避免再有同樣的遺憾發生,不要再有第二個玫瑰少年。     從小我們被灌輸、教育的觀念就是男生要剛強一點,女生要溫柔一點,而有的人在成長過程中就會發現他的行為與常人不同,明明是男生卻喜歡女生的東西,行為也偏女性化,玫瑰少年葉永鋕也是因為氣質較女性而被霸凌,藉由這起事件才讓人們開始意識到性別平等的問題。日前,台灣剛舉行了一場跨性別者遊行,近千人的參與,也讓人知道原來社會上還有這一群人在為自己的人生找到適合的出口,而我們又該如何去理解他們呢?他們又需要背負著哪些沉重的壓力及異樣眼光呢?     跨性別、性別認同是什麼?   在前篇的報導中,有和大家介紹到何謂性傾向以及LGBT(參考連結:【同志驕傲月特別企劃】教你了解何謂性傾向!別再為同性戀貼標籤,認同、理解才是最公平的對待),同樣的,這次也要先和大家說明什麼是性別認同及跨性別。性別認同指的就是認同自己所定義的性別,舉例說明:當出生性別是男生,但自己定義為女生,那你的性別認同就是女生。而跨性別者(T,Transgender)同樣是指當心理性別與生理性別不同,只是跨性別定義較廣,可以是自我性別認同、也可以是藉由手術來改變性別的族群,像是變裝、變性、性別酷兒或非二元性別人士等等都包含在其中。而性傾向又與跨性別無關,跨性別者的性傾向也有可能會是異性戀、同性戀及雙性戀。           跨性別者在探索自我的過程中,會出現的困惑及不安感遠比同性戀、雙性戀所得到感受更大,因其所需要了解的不單單只有性傾向而已,許多跨性別者都會經歷一段認同自己性別的時期,嚴重時甚至會對不屬於自己的生殖器出現厭惡感,因而尋求荷爾蒙藥物、性別重置手術來改變性別,心理及身體上都需要承受非常多的煎熬。然而就一般人來說,往往不能理解當靈魂被鎖在不同的軀殼裡,無法做自己的那種痛苦。     無關性別,人人都該被公平對待   在講求性別平等的時代,無論你的性別是什麼都應該被公平對待,但跨性別者除了要面對自我身心不一的情況,於職場、求學過程中,也容易因為行為、穿著打扮的不同被用異樣眼光看待。近期在荷蘭,一位跨性別者當上了比利時副總理,其政府表示:「我們看中的是她的能力,並不會因為她是跨性別者而有所不同。」此舉也讓更多人知道人人都應該尊重多元性別,無論是誰都應該被公平對待。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11.06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