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過敏共有50筆結果

  • 美白霜會讓皮膚萎縮?類固醇真有那麼可怕?!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美白霜會讓皮膚萎縮?類固醇真有那麼可怕?! 市面上眾多美白霜,標榜可使皮膚去黑反白,找回亮白的肌膚,然而多數的產品成分,都含有類固醇在其中,究竟擦多了是否會傷皮膚,而美白霜真的有亮白皮膚的效果嗎?李美慧醫師表示,類固醇在使用上需要專業的鑑定,若不當使用會引起皮膚的症狀產生,因此美白霜也需留意成分的標示;產品標示不適合日曬的成分,若是塗抹到臉部、加上照射到陽光,可能使皮膚變得更黑!       諮詢醫師:李美慧醫師    現職: 創悅美學診所院長 學經歷: 中華民國皮膚專科醫師 中山醫學研究所畢業 成大醫學系畢業 澄清醫院皮膚科醫師 成大醫院醫師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皮膚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醫用雷射光電雷射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會會員及專科 中華民國顏面整形重建外科學會會員及專科 中華民國形體美醫學會創始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2.21

  • 斷奶治痘是謠傳還是事實!? 牛奶與肌膚的微妙關係

    文、圖/游捷安   「喝牛奶會致痘、喝牛奶會讓痘痘變嚴重」是不少人都聽過的說法,因此痘痘肌族群也透過控制牛奶攝取量來控制痘痘生長的狀況,目前研究多指出喝牛奶確實會使痘痘變得嚴重,但對於實際造成的原因仍是眾說紛紜,專家們仍持多面向的解釋。此期的美醫誌專題將提供一個目前最主流的觀點介紹,讓您深入淺出了解痘痘跟牛奶的微妙關係。   喝牛奶會阻饒美肌養成是成份所致?喝低脂牛奶是不是比較好? 回歸到人體為何會長痘痘,是因為皮脂腺分泌油脂旺盛、毛囊跟角質代謝不良所致。皮膚科醫師黃千耀指出,喝牛奶為何會長痘痘,目前最廣泛被接受的說法是,因為牛奶被攝取進人體之後會引起類胰島素因子增加,而類胰島素則會引發皮脂腺更容易分泌,造成了痘痘的形成。 除了牛奶喝多了容易長痘痘,其實低脂和全脂牛奶成分上的的差異,對於皮膚會引發的結果亦有不同,或許我們常聽到「全脂牛奶油脂比較多,應該喝低脂的比較不會長痘痘吧」,對此黃千耀醫師提醒,這個常見觀念其實是錯誤的,低脂(脫脂)牛乳因為加工去除了牛奶成分內「好的脂肪酸」,也就是能夠抑制痘痘的成分,因此兩者相較之下,喝低脂牛奶反而更容易致痘。 痘痘肌少攝取牛奶 豆類製品是營養替代來源 承上,我們已知,牛奶的成分是造成痘痘肌惡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故減少或避免攝取牛奶可謂是治好痘痘的直接手段之一,而戒除牛奶之餘同時又該考量到,日後應該從何處吸收到原本牛奶提供給我們的營養呢?黃千耀醫師建議,欲補充和牛奶相近的營養成分的食物可選擇豆漿或是燕麥,且若是蛋及鈣質的攝取則可轉由魚和豆類製品中取得。另外,黃千耀醫師也額外補充,對於嚴重痘痘肌患者,同樣須減少食用高升糖類型的食物,例如代表精緻澱粉類的餅乾、蛋糕等,食用高升糖食物引起血糖快速升降,也是常見痘痘生成的原因。 是乳糖不耐症還是對牛奶過敏?精準區分是關鍵 許多人時常會把「對牛奶過敏」和「患有乳糖不耐症」搞混,但其實兩者之間是有極大的差異喔!對牛奶過敏的人代表身體體質對於牛奶帶有免疫效果,若是不小心攝取到牛奶可能會引發蕁麻疹(又俗稱風疹塊)症狀,皮膚外表出現過敏紅腫,嚴重亦可能導致休克;而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是指腸胃對於乳糖成分的不適應,並不會出現前者的症狀,而是可能會感受到脹氣、腸胃不適的情形。 總歸來說,由於個人體質的差異,每個人吸收食物會引發的反應有大有小、有好有壞,並沒有一定適用於每一個人的準則,因此為了養成美肌,認真關切身體所產生的任何反應,比照在飲食上做調整與配合,並搭配健康規律的作息,才是最關鍵有效的方法。       諮詢醫師:黃千耀 現任: 雅文皮膚科診所院長 黃禎憲皮膚科診所執行長 中華民國教育部部定講師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講師 經歷: 美國耶魯大學紐黑文醫院訪問學者 板橋黃皮膚科主治醫師 萬芳醫學中心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皮膚部住院醫師、總醫師、主治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2.07

  • 你的保養品裡可能有它!使用對羥基苯甲酸酯要注意什麼?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你的保養品裡可能有它!使用對羥基苯甲酸酯要注意什麼? 對羥基苯甲酸酯類是否使用上有需注意的事項?一般而言在規範內的保養品及化妝品不會造成安全上的狀況,但有少部分的人會在使用後出現接觸性的皮膚炎,而這類群眾則需避免使用較佳。對羥基苯甲酸酯類其中分成甲酯、乙酯、丙脂、丁脂,它們各有不同的特性,也因此同一產品中有兩項以上的酯類,也是十分常見!   諮詢醫師:許哲豪 現職: 許哲豪皮膚科診所院長 學經歷: 台灣皮膚科專科醫師 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會理事 台灣形體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 台灣美容醫學會副秘書長 國際期刊審稿醫師(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美國皮膚外科(A.S.D.S)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1.03

  • 對羥基苯甲酸酯是什麼?你用的保養品裡有它嗎?

    文/郭佳語 圖/游捷安   對羥基苯甲酸酯類,常出現在化妝品、保濕霜、洗髮水或牙膏裡,作用是預防細菌孳生,也就是作為防腐劑,再加上毒性低以及價錢便宜等優點,廣泛地被添加在保養品中。前陣子網路上出現多篇探討對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s)究竟是否安全的文章,零星的文獻也被四處引用,然而,雖然亦有研究顯示對羥基苯甲酸酯可能與皮膚損傷或乳腺癌有部分關聯,實際的確診案例卻並未並證實。 究竟這個有點拗口難念的小東西對我們生活有什麼影響,我們該避免到什麼程度,它與過敏性肌膚又有什麼關聯,就讓我們來稍微談談對羥基苯甲酸酯這個東西吧。 對羥基苯甲酸酯到底是什麼? 對羥基苯甲酸酯類,簡單來說即是一種酯類,常被添加在保養品裡作為防腐劑使用,例如洗髮精、牙膏、沐浴乳等等。 由於這些化妝品與保養品中本身就含有許多營養成分、油脂及膠質,也會添加香精與香料,這些溫暖、潮濕的有機質便是細菌、黴菌與微生物的溫床,為了避免保養品變質腐壞,使用適當的防腐劑抑制微生物的孳生,也就成為維持品質與使用安全的必要手段之一。 對羥基苯甲酸酯類無色無味,且成本低,目前在保養品的製作上已經有80年的使用歷史,其實算是不短的一段時間,應該算是很安全了,那麼又是為什麼對於保養品添加對羥基苯甲酸酯,許多人又會感到避之唯恐不及呢? 對羥基苯甲酸酯會引發乳癌嗎? 2004年有部分論文中提及,從乳癌組織中發現了對羥基苯甲酸酯類,然而部分學者也有提出,研究中並未比較健康乳房組織與對羥基苯甲酸酯類的關係,該項研究也並未明確指出對羥基苯甲酸酯對乳房有明確變化,像美國FDA或美國癌症醫學會也指出,使用對羥基苯甲酸酯類並不會直接造成乳房病變或癌症風險機率。目前我們能確定的是,在這方面我們還得要做更仔細的探討和研究,醫師也表示,只要在各國衛生單位許可的濃度下,對羥基苯甲酸酯類還是可以使用於化妝品或保養品中,基本上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為什麼有人會說對羥基苯甲酸酯對人體有害? 大部分網路謠傳的資料,多以對羥基苯甲酸酯類可能會造成癌症,使民眾人心惶惶,然而其實這都還沒有科學定論,若一個對羥基苯甲酸酯類苯環的側鏈越長,其親脂性越好,抗菌的能力也會越強。目前政府規定,若是側鏈較長的對羥基苯甲酸酯類,如對羥基苯甲酸丙酯、對羥基苯甲酸丁酯,單一濃度就要小於0.14%,也須避免使用於小於3歲的孩童,或是使用非沖洗式的保養品,避免對皮膚過度刺激。而側鏈較短的如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對羥基苯甲酸乙酯,親水性比較強,濃度只需在0.8%以下即符合規範。醫師也提醒,雖然如此,但不到百分之1的民眾還是仍可能會對對羥基苯甲酸酯類較敏感,因此若在使用含有對羥基苯甲酸酯類的保養品後有出現紅疹或過敏時,則須立即停用產品,,嚴重時可能需要就醫診斷,由醫師評估使用風險。 那些年我們都誤會的對羥基苯甲酸酯類 對於對羥基苯甲酸酯類的相關資訊,在網路上總是零零散散、眾說紛紜,其實此種物質在一般我們攝取的食物中也都有存在,如櫻桃或藍莓本身就有羥基苯甲酸酯類,民眾不須因過度惶恐擔心。不是每一個使用對羥基苯甲酸酯類的保養品或化妝品,我們就必須給出避之唯恐不及的評價,也不是沒有使用對羥基苯甲酸酯類的保養品就比較高級,使其淪為某種噱頭或廣告手法。 事實上,對羥基苯甲酸酯類目前也仍是政府核可的物質,在安全濃度下過敏機率也微乎其微,大部分的情況使用還是相當安全的,保養品成分仍需有適當的防腐,才能安心使用,在未來若聽到類似的謠言時,不妨先多想一想,「資訊從哪來的?」以及「會有誰希望我們這麼想?」,多加比較與瞭解,讓我們都成為一個聰明的肌膚保養人吧! 資料來源: 1. https://younom.com/blog/2017/07/parabens-friend-or-foe/ 2. https://skindocchiu.pixnet.net/blog/post/13355311-paraben%E7%9C%9F%E7%9B%B8%E5%A4%A7%E5%85%AC%E9%96%8B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1.25

  • 擺脫換膚迷思 膚況才是做療程的主因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擺脫換膚迷思 膚況才是做療程的主因 是不是真的要透過換膚療程,才可以得到全新的臉龐呢?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為了做而做,首先要檢視自己的膚況是否適合,像有些人有痘痘或是痘疤,應該依症狀的不同來對症下藥,處理好個別的問題,皮膚才會有變好的機會。   諮詢醫師:莊德揚 現職: 立悅皮膚科診所院長 學經歷: 台大醫學系畢業 台大醫院皮膚部兼任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皮膚部接觸性皮膚炎特別門診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皮膚部住院醫師、總醫師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美容醫學皮膚科醫師認證 中華民國醫用光電雷射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會員 Sculptra舒顏萃原廠認證醫師 Juvéderm&Botox愛力根原廠臉部美學大師班認證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0.13

  • 夏日皮膚遇上發癢水泡!汗皰疹治療能痊癒嗎?

    文/王嘉慧 圖/翁嘉妤     什麼是汗皰疹? 汗皰疹是台灣夏日常見的皮膚疾病,好發於溫暖的季節,十分難纏,有時在手部或腳部會發現紅疹、水泡,而且覺得搔癢,那可能就是汗皰疹。「汗皰疹」並不是「皰疹」,實際上它是濕疹的一種。「皰疹」是病毒感染,具有傳染性;但是「汗皰疹」並不是病毒感染,不會傳染,而且跟汗水多寡也沒有很大的關係。   如何預防與治療汗皰疹? 目前關於汗皰疹的發病原因還不明確,生活作息、壓力、金屬過敏都可能引發皮膚免疫功能失調,平常應適當的放鬆心情,舒緩過多的生活壓力,並且避免高鎳食物,例如豆類、巧克力、罐頭食物等。 如果不幸的發生汗皰疹,需要注意不可過度抓癢將水泡弄破,以避免增加傷口感染的機會,目前多以類固醇來治療汗皰疹,輕度的汗皰疹治療以外用藥膏改善症狀,重度的汗皰疹主要以口服類固醇來治療,一般汗皰疹會在數週內會痊癒,不過部分的人也可能會出現反反覆覆發作的狀況,建議持續就醫追蹤病況,過於嚴重者可能會併發細菌、黴菌感染,如未獲得正確治療,可能會發展為慢性皮膚炎或其他炎症。     日常保養很重要 若疑似感染汗皰疹,切記不可延誤病情,有些患者會誤以為是富貴手或香港腳,應及時就醫診斷。平時應注意洗手時不用過熱的水沖洗,並注重皮膚保溼,可以使用溫和不刺激的保養品,在洗手後適量塗抹,幫助皮膚抵禦外部侵害,並且減少接觸金屬以及刺激物質如香精,充足睡眠、減少壓力、少吃辛辣食物和少碰熱水都可以避免汗皰疹發生。 皮膚科專科王正坤醫師:「汗皰疹第一個原因可能是過敏,壓力很大的時候過敏就比較厲害,所以汗皰疹的病人壓力不要太大、不要熬夜、不要晚睡,第二,換季的時候,天氣冷熱交替也會發生汗皰疹,第三是食物,有些人吃了會過敏的東西也會誘發汗皰疹,第四是接觸,接觸到金屬類或皮革類,你會過敏的東西就會誘發汗皰疹,當你知道以上這些可能會發生汗皰疹的原因,你就全部把他避免掉,就可以預防了。」   諮詢醫師:王正坤 現職: 藝群醫學美容集團創辦人 藝群皮膚科診所院長 學經歷:Dr.FreeVenus藝群保養品創辦人(玻尿酸精華液領導品牌) 藝群國際企業董事長 中華民國醫用雷射光電學會理事長 台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 成功大學EMBA校友總會理事長 大台南觀光聯盟理事長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 亞洲皮膚科醫學會院士(AADV) 衛生福利部美容醫學教育訓練委員 衛生福利部醫療器材評估專家 醫策會病人安全委員 國家品牌玉山獎傑出企業領導人 台灣100大MVP經理人 勞動部績優企業獎 醫療服務傑出獎 台灣醫療典範獎 台南地方法院醫療專業調解委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0.08

  • 我是不是得濕疹了?汗皰疹=濕疹?汗皰疹是一種過敏的現象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我是不是得濕疹了?汗皰疹=濕疹?汗皰疹是一種過敏的現象 原本健康的皮膚,可能因為氣候、外在因素及本身體質造成各式各樣的疾病,在夏天濕熱的環境更是常見,尤其是一種症狀叫做汗皰疹,汗皰疹是一種過敏的現象,跟濕疹很像但又不是完全一樣,那到底什麼是汗皰疹呢?讓皮膚科王正坤醫師為你說分明。   諮詢醫師:王正坤 現職: 藝群皮膚科診所院長 學經歷: 藝群醫學美容集團創辦人 Dr.FreeVenus藝群保養品創辦人(玻尿酸精華液領導品牌) 藝群國際企業董事長 中華民國醫用雷射光電學會理事長 台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 成功大學EMBA校友總會理事長 大台南觀光聯盟理事長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 亞洲皮膚科醫學會院士(AADV) 衛生福利部美容醫學教育訓練委員 衛生福利部醫療器材評估專家 醫策會病人安全委員 國家品牌玉山獎傑出企業領導人 台灣100大MVP經理人 勞動部績優企業獎 醫療服務傑出獎 台灣醫療典範獎 台南地方法院醫療專業調解委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7.30

  • 感染汗皰疹別驚慌 汗皰疹藥膏治療 醫師說搭配「這個」止癢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感染汗皰疹別驚慌 汗皰疹藥膏治療 醫師說搭配「這個」止癢 假如病患染上了汗皰疹,除了接受汗皰疹藥膏治療外,一般日常生活中該如何保養皮膚?皮膚科王正坤醫師指出,汗皰疹在早期的狀態跟後期不同,皮膚保養仍然是可以照常,還有攝取的食物要注意,主要還是不要壓力大和接觸過敏原,就可以有效降低汗皰疹的復發。   諮詢醫師:王正坤 現職: 藝群皮膚科診所院長 學經歷: 藝群醫學美容集團創辦人 Dr.FreeVenus藝群保養品創辦人(玻尿酸精華液領導品牌) 藝群國際企業董事長 中華民國醫用雷射光電學會理事長 台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 成功大學EMBA校友總會理事長 大台南觀光聯盟理事長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 亞洲皮膚科醫學會院士(AADV) 衛生福利部美容醫學教育訓練委員 衛生福利部醫療器材評估專家 醫策會病人安全委員 國家品牌玉山獎傑出企業領導人 台灣100大MVP經理人 勞動部績優企業獎 醫療服務傑出獎 台灣醫療典範獎 台南地方法院醫療專業調解委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7.18

  • 過敏原與人體共存?該怎麼選擇面膜才可以避免呢?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過敏原與人體共存?該怎麼選擇面膜才可以避免呢? 有些人在使用面膜時會帶來過敏的情況,或是自身體質不適合,那要怎麼挑選才能避免過敏找上門呢?首先不要選成分太複雜的,以及標示不明的;再來有些面膜加了很多香料和酒精,這樣對皮膚的刺激的機率也會提高,所以挑選時請謹記簡單成分、標示清楚的面膜。   諮詢醫師:張安華 現職: 何文藻皮膚科診所醫師 學經歷: 中華民國家庭醫學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學會會員 台大醫院專科醫師 壢新醫院專科醫師 台大醫院總醫師 台大醫院皮膚部訓練課程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6.15

  • 皮膚敏感發炎大NG 別再被商業話術騙去打雷射

    文、圖/郭佳語   哪種皮膚狀況適合/不適合打雷射? 打雷射除斑除疤是找回皮膚平整光滑的美醫項目之一,然而和其他美醫療程一樣,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雷射,若未進行適當的雷射療程,不僅無法達到臉部白淨緊實的效果,還可能讓臉部狀況更加惡化,變成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大花臉」。錯誤的雷射時機與方式,除了對皮膚是種傷害之外,還得慢慢保養等待痊癒,成為了惱人又耗力的過程。究竟雷射該怎麼打才好?跟著我們一步步看下去。   想打雷射?皮膚敏感發炎大NG 專業整形外科醫師賴釗毅建議,療程前應做好基本的保濕防曬工作,以減少外來刺激,降低斑點的形成與皮膚敏感的機率。若患者經常使用含有A酸的保養品,甚至可能需要停用半年後才能進行雷射治療,以免過度刺激皮膚。 皮膚是相對脆弱且敏感的組織,作為避免水份流失和防止外物侵擾的第一層守門員,若皮膚開始發炎出現過度敏感的症狀,就該停止進一步刺激行為,即使是一般被認為是「保養」的雷射護膚亦同,這些療程動作都可能使肌膚變得更敏感易傷。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首先要了解不適合打雷射的肌膚狀態,大致歸類可以分成以下幾種:   受傷肌膚——過度曝曬、近期接受雷射磨皮、換膚治療者 發炎肌膚——起水泡、疹子 敏感肌膚——有光敏感史者,或是因藥物而肌膚光敏感者     受傷肌膚 過度曝曬,言下之意便是因長時間照射陽光,使皮膚吸收過多紫外線而使的肌膚發生發紅疼痛的燒傷症狀,會促使肌膚組織死亡。由於過度曝曬已導致肌膚灼傷,便不適合再進行「雷射破壞」的療法,譬如除斑雷射、或是破壞肌膚表層以促進膠原蛋白增生的雷射療程,以免造成皮膚過度傷害,反而留下更加嚴重的疤痕。   發炎肌膚 由於光療是屬於刺激性的療程,過敏肌膚、起水泡或疹子的患者,需要待肌膚狀況穩定之後,才得以進行相關療程,避免敏感肌膚持續受損。   敏感肌膚 光敏感肌膚意指在照射到陽光之後,引起身體免疫系統的反應,使肌膚產生搔癢感,並長出濕疹與水泡,形似過敏。可能引發光敏感的原因有許多種,例如所服藥物、藥膏,或者是食用了光敏感食物(如芹菜、橘子、檸檬等)加強皮膚吸收紫外線的能力,自然而然對於照射光後的肌膚反應較為劇烈。因此在進行雷射療程前,須盡量避免容易產生肌膚光敏感的藥物(例如美白產品),以免雷射過後肌膚留下疤痕。   誰適合肌膚雷射? 雷射百百種,同一種雷射坊間又有好多名字,錯縱複雜、眼花撩亂,究竟怎麼樣的肌膚才適合雷射?又該怎麼選擇適合的雷射療程呢? 進行雷射療程前,首先得依醫師評估膚質狀況是否穩定,並依照雷射種類不同,針對膚況問題安排適當的機種及能量。賴釗毅醫師指出,每個人的皮膚情況都不一樣,所以即使採用的是相同的雷射方式或能量,皮膚都可能會有不同的反應。因此醫師在操作上必須格外謹慎,在每打完一至兩發的時候就必須關注患者膚況的改變,例如患者的皮膚不正常發紅,或患者對疼痛的反應不如預期等,以便及時調整雷射能量,確保療程的安全性及效果。 目前雷射已知的功效有除皺、去痘、去疤、美白、縮毛孔、除毛……等等,但雷射畢竟是屬於破壞性療程,唯有在膚況確認穩定無虞的情況下,進行肌膚雷射才能得到較好的效果。再者,肌膚雷射療程結束後並非立即見效,一般來說需要等待肌膚將黑色素代謝吸收,肌膚才會逐漸填補或轉變為淨白。而在恢復期間患者施打的部位很有可能會發紅或發黑,若無法接受此種恢復期狀態者,或是皮膚仍處於過度敏感的狀態,建議還是選擇其他較為溫和的療程,才不會因此賠了夫人又折兵,花錢後仍得不償失。 賴釗毅醫師表示,雷射療程不宜過於密集,應根據雷射功效及治療目標而定,觀察期約一個月為佳,可評估皮膚在期間內的變化,以判斷是否適合下一階段的療程。此外術後需謹遵醫囑做好保濕、防曬,才能讓惱人的膚況問題不再找上門。     諮詢醫師:賴釗毅 現職: 台北亞緻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學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台北長庚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燒燙傷中心主治醫師 長庚醫院慢性傷口糖尿病照護團隊主治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3.29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