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林聖錡共有65筆結果

  • 防止皺紋產生新妙方,楓葉可以成為延緩老化的新療法?

    文/林聖錡 圖/游捷安   防止皺紋產生新妙方,楓葉可以成為延緩老化的新療法? 談到皺紋,不免讓人心中長嘆一聲,感覺自己好像又老了許多,無論是在眼睛周遭顯而易見的魚尾紋,或是臉頰和脖子上生成的各種紋路,總是讓人心情開心不起來,尤其是與同年紀左右的朋友相比,發現對方身上並沒有這些症狀時,恨不得自己能夠消除這些惱人的皺紋。不過有皺紋的民眾也不用太過憂心,現今醫學美容發達,多數人都可以透過療程來改善不滿意的部位,隨著科技進步,科學家及研究學者從大自然中不斷找尋可讓人延緩老化的配方,本期國際新知帶大家來了解楓葉,或許會發現楓葉與延緩老化之間的關聯性呢! 談到楓葉,大家或聯想到加拿大是個楓葉的國度,以及楓樹萃取的糖漿,但沒有人會想到楓葉竟然可拿來防止皺紋,這的確是一項新的發現!這項研究是從楓葉中萃取出來,由美國羅德島大學在第256屆美國國家科學會議上發布,研究團隊指出,一開始他們只是研究從楓葉萃取的樹液去了解樹體本身的健康程度;研究之中根據過去的歷史資料,發現楓樹其他部分也是有用處,尤其是美國原住民身上,原住民們將紅色的楓葉磨碎當作傳統的藥物來食用。這項過去的文獻顯示楓葉確實是可以用在醫療研究上。於是研究團隊將想法轉移到到楓葉上,期望能激發出不同的實驗成效。 主要負責這項研究的Navindra P. Seeram博士說,他們研究出紅色楓葉中有抑制身體發炎反應的成分,例如肝炎和新陳代謝不良的發炎,可以讓腸道活化,因此聯想到或許可以運用在身體的其他地方,達到相同的功效。研究團隊以人體組織為例,人體由許多組織組合而成,其中重要的一項為蛋白質,而皮膚組織中就含有蛋白質,特別是膠原蛋白,是讓皮膚保持滑順、有彈性和看起來年輕化的關鍵;當人們漸漸老去,膠原蛋白不斷流失,導致彈性蛋白酶的生成,越多的彈性蛋白酶就會讓皮膚不再緊緻滑順,導致皺紋的生成,所以研究團隊以這個方向為目標去找出可以抑制彈性蛋白酶生成的作法。 因此研究團隊將目標放在紅楓葉中,調查出楓葉中的一種叫做glucitol-core-containing gallotannins的酚類化合物,並將它放在試管中與彈性蛋白酶結合,經實驗結果顯示,此酚類化合物可以抑制彈性蛋白酶的活躍程度,這對研究團隊來說是個極大的鼓舞,並持續投入研究其酚類化合物中的分子,發現多分子的狀態下可以保護皮膚不會發炎和淡化黑斑,當然也包括了減少皺紋和老人斑的生成。 Navindra P. Seeram博士表示,這項發現代表對於人類皮膚保養上又一項突破性的進展,他稱之為「植物性的肉毒桿菌」,現今的肉毒桿菌是經由化學成分調配出來的,而楓葉中的萃取物則是天然的,對於人體會更加安全。對於民眾來說更多了一項替代的選擇,他們將這項研究予以專利保護以及持續投入發展,或許將來有一天真能看到楓葉版本的肉毒桿菌來投入市場。 科學的研究總是會令人嘆為觀止,各種領域的應用也不斷突破界限,在醫學美容的市場中也是如此,老化雖是人類必經的課題之一,但透過科學家的各式研究,以及人體尚有許多未被了解的奧秘,或許大自然給予人類的,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資料來源: 1. https://reurl.cc/xLVLz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1-AivvkWG0 3. http://info.vs-corp.com/maplifa-maple-leaves-and-potential-health-benefit 4. https://vaaju.com/maple-leaf-extract-can-pinch-the-skin-wrinkles-in-the-bud/ 5. https://reurl.cc/67ndM 6.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22820.php 7.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8/180820085217.htm 8. https://www.allure.com/story/maple-leaf-extract-wrinkle-skin-effects-study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5.20

  • 國際大師級醫學專家的交流盛會 AMWC美容醫學會再次引領先驅

    文/林聖錡 圖/翁嘉妤   第二屆世界美容醫學高峰會亞洲大會(AMWC)暨第七屆臺灣皮膚科美容醫學學術研討會(TDAC)於5/10~5/12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包括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泰國等多個國家,吸引國內外從業人員及專家學者與會,是東南亞規模最大的美容醫學及皮膚科學盛會,今年大會更上層樓,超過百餘場的專題演講,來自全世界的專家全程以英語來說明及演示最新的技術和知識觀念,今年大會還特地設置中文場次,讓鄰近的中國、香港和馬來西亞等地的華人也能夠接受到產業的一手訊息。     連續3天的議程中包含許多值得關注的部分,尤其現今科學技術發達,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漸漸在研發生產中占有一席之地,對於微整注射者,可以了解AI與微整注射的發展;例如患者術前的檢測和觀察,透過AI模擬人工手術和機器人手術,並比較其兩者之間的差異性。另外特別的議題是針對靜脈曲張注射硬化劑和指甲的非侵入式治療,尤其是針對有指甲內生或甲溝炎的患者;這些工作坊不僅帶來新知識和治療方案,也用實際操作的方式讓參與的醫師和專家了解面對病灶時如何跟患者溝通和採取的作法。     身為主辦的地主國,台灣的美容醫學市場在亞洲也是不落人後,不少民眾對於自己的皮膚和外型都有改善的需求,皮膚科呂佩璇醫師表示,這次大會中她針對複合式多層次埋線拉提來進行演說,特別提到奈米脂肪和間質細胞的療法,對於患者臉上的細紋及疤痕有著相當良好的改善作用。另外也受邀的整形外科陳瑞鋒醫師指出,對於臉部的線條塑造是多數客戶想做的需求之一,微整及手術這兩項則是主要的方法,藉由工作坊可以與其他醫師探討在同一臉型下,是不是可以達到微整及手術兩者合併使用,或是運用其中某一種來達到客戶的要求,這也是會議中許多醫師和專家可以共同討論的。     本次美容醫學會也有許多廠商進駐,展現其最新及特殊的醫療器材,在安全的前提下,無論是針對臉部或是身體部位,可以為專業醫師和病患之間提供更滿意的結果,非侵入性治療更是現今許多民眾詢問的首選,整形外科賴雅薇醫師表示,越來越多人都在意小部分雕塑,因為那也是一般大面積治療所難以達到的,包括臀部、腰側和手臂的部分,因此在真正夏季來臨前,藉由美容醫學會實地觀察廠商技術的發展,有助於在治療上增添一分利器。 連續3天國內外大師施展渾身解數,透過會議和實地操作加深美容醫學會的深度,對於台灣的美容醫學領域有相當大的助益,不僅醫師可以精進,對於患者來說,藉由醫師的專業來完成各項療程,可以達到滿意的效果,這也是醫病雙方所想要的溝通。國際級的會議水準,全方位的演講內容,想厚植專業的競爭力,下次萬萬不可錯過。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5.13

  • 乳房植入物導致部份病變?隆乳手術前停看聽

    文/林聖錡 圖/游捷安   想要有自信及完美的體態,女性在胸部雕塑上可說是下了極大的心力,在整形手術當中隆乳始終佔有一席之地。隆乳最重要的就是植入物的選擇,隨著時代的進步,從早期的鹽水袋到近期的矽膠問世,造福了許多想要隆乳的女性,而乳房植入物於近期在國外媒體中被指出「可能」會導致乳癌產生,到底這是不是有根據的來源,相信許多愛美女性是迫切想要知道的,跟著本期國際新知一探究竟。 根據USA TODAY今日美國報導近期新聞指出,美國食藥署統計自2010年以來,至少有9名患者接受隆乳手術後死亡,食藥署懷疑與隆乳植入物引起的淋巴瘤有關。這對於愛美女性來說是一項極為重大的新聞消息,畢竟隆乳手術的目的除了達成美觀的訴求外,安全性才是大多數人關心的重點。 根據報導中提到的乳房植入物引起的淋巴瘤(BIA-ALCL),世界衛生組織將它定義成是一種罕見的T細胞淋巴瘤,調查指出在過去10年世界各地的660案例中,其中有457例確定是跟乳房植入物有關,通常是被發現在義乳周圍的「莢膜」中。而這些案例中有2/3是使用絨毛面的材質,光滑面只佔了5%;而食藥署也調查乳房植入物淋巴瘤與癌症的關聯,但目前缺乏更多有效的數據來佐證這兩者之間的關聯性。 分化不良性大細胞淋巴瘤(BIA-ALCL)本身並不是乳癌,其成因是當義乳植入筋膜或是胸大肌下後,經過長時間的完全癒合,植入物與手術接合處仍然出現一些的症狀(例如疼痛、腫塊、腫大或不對稱),就極有可能是分化不良性大細胞淋巴瘤,應該儘快尋求醫師評估和診斷。但已經有置入義乳的女性也不用太恐慌,尤其是植入絨毛面義乳的民眾,只要有定期做自我檢查和回診,若沒有上述相關異狀就不用太過於擔心。 一般人也會擔心在台灣會不會發生這種情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目前統計,除了澳洲有發生案例外,在東亞及東南亞都未發生確診案例,而植入義乳發生淋巴瘤的機率是相當的低,根據統計僅30,000分之一,不過目前歐洲生物製藥大廠Allergan(愛力根)已做出決策,將回收所有絨毛面的隆乳植入物,並且不再於歐洲販售;因為部分研究學者仍然擔心絨毛面義乳會導致癌症的產生。 整形手術必然會有風險,所以在做任何手術前,診所須將手術同意書中加入風險告知外,民眾也應做好慎選把關的動作,挑選有合格證照,執刀手術經驗豐富的醫師,術後也須定期回診檢查,看看是否有任何異狀。平時若發生類似疼痛或是有腫大的情形,應盡速向執刀醫師或是診所溝通,早期發現就可以早期治療,雖然台灣目前是沒有類似的案例出現,但還是建議民眾不能輕忽,畢竟除了讓自己美麗之外,健康的身體才是人生的根本。 資料來源: 1. https://www.smh.com.au/healthcare/rare-cancer-risk-for-women-with-textured-or-smooth-breast-implants-20190212-p50xcn.html 2.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health/2019/02/07/rare-cancer-tied-breast-implants-has-killed-least-9-fda-warns/2806735002/ 3.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money/2018/12/19/allergan-textured-breast-implant-recall/2360954002/ 4. https://www.fda.gov/MedicalDevices/ProductsandMedicalProcedures/ImplantsandProsthetics/BreastImplants/ucm239995.htm 5. https://www.fda.gov/MedicalDevices/Safety/LetterstoHealthCareProviders/ucm630863.htm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4.30

  • 厚植美容醫學競爭力 2019美醫會研討最新趨勢

    文/林聖錡 圖/翁嘉妤       第24屆美容醫學學術研討會 由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主辦的第24屆美容醫學學術研討會,日前於張榮發基金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研討會囊括了40個專業議題的新知,50間新款儀器及廠商的展出,當然還有100位優秀的講師針對國內外科技新知和趨勢進行座談和Q&A,總共超過700名醫師專家的聚會。現場還開闢了皮秒雷射以及面部線雕的專場,透過研討會議舉辦和醫師間的交流,相信能再提升台灣的美容醫學的競爭力。   美容醫學產業的技術逐年在不斷的進步,新的觀念也不斷地被提出,例如再生醫學,尤其在幹細胞與自體細胞上的運用在國際上成為主要的研究療法;美容醫學醫學會常務理事索南多杰醫師表示,讓所有醫師會員能夠掌握國際最新訊息,有助於台灣對於再生醫學的重視和發展,不僅僅是在本次春季研討會,於秋季研討會也會舉辦相關課題讓醫師們吸收最新知識。他特別也提到2018年9月政府開放細胞療法等6項技術開放,在政府規範及人員認證之下,可以再提升國內醫師的水準。 美容醫學醫學會微創美容組委員莊德揚醫師指出,細胞療法技術開放之後,但是在台灣是尚未普遍化,例如纖維母細胞療法,可以應用在改善膚質、痘疤或凹疤等症狀。因此多數醫師採用自體血小板的作法來活化人體生長因子,達到改善膚況的目的。   本次的研討會針對兩項技術特地開闢專場,例如皮秒雷射應用與怎麼做複合式治療、多數消費者分不清的皮秒和淨膚雷射的差異。另外一個專場就是面部線雕,並在現場進行示範,協助醫師會員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除了一般技術之外,研討會也帶給醫師們BLS和麻醉安全的教育訓練,了解如何在手術中如何應對及處理併發症狀況。   藉由定期的學術研討會,不僅傳遞醫學美容的新知,更可以了解的國際趨勢和國內醫療法規的進度;透過專家們經驗傳授和交流,加強美容醫學的競爭力和專業度,對於愛美的消費者來說,在有技術經驗的醫師和安全的把關下,充分溝通期望和所需的手術過程,呈現自信的光采才是雙方所想要達到的結果。   延伸閱讀 文章|深耕顏面年輕化技術 醫事交流齊聚整外年會 影音|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年會不畏肺炎疫情 線上串流打造國際交流盛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4.15

  • 自體細胞的新突破 3D生物列印助孩童重建耳朵

    文/林聖錡 圖/翁嘉妤   自體細胞的新突破 3D生物列印助孩童重建耳朵 關於先天性疾病,多數人都是束手無策甚至遍尋名醫仍不見起色,對於身體部分殘缺的病患來說也是如此;不過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部分疾病已經被科學家和醫師反覆實驗,能夠被改善甚至治癒,讓患者及其家屬來說可謂增添了康復的希望。本次國際新知帶您了解自體細胞的運用,讓部分先天小耳畸形孩童重建耳朵,在國際醫療案例上又是一個新的突破! 不透過整形也能夠重建身體的缺陷,這對許多醫界來說很不可思議,不過真的有人做到了!在中國有部分孩童飽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困擾,他們的耳朵沒辦法正常接收到外在的環境聲音;於是整形外科醫師和研究科學人員聯手,藉由孩童的耳朵軟骨細胞,並透過3D生物列印耳朵,經過2年半的研究,日前發表世界首例以人體自有細胞再造出耳朵的實際應用。 這些接受重建耳朵的孩童總共有5位,年齡約6~10歲左右,他們的共通點就是耳朵先天發育不全,也就是小耳畸形;原本若是要透過整形的方式塑造出合成的假耳,但會被原有耳朵組織所排斥,或是要雕塑出類似真耳的軟骨組織看起來也相當不自然,因此這項做法暫時不被採用,醫療團隊改採其他方式重建孩童耳朵。 科學家先用CT掃描孩童的另一邊正常的耳朵,透過3D列印打造複製耳,接著使用生物材質填充模型,而這些生物材質就是原本小耳畸形的耳朵,抽取其中的軟骨細胞做成的,填充後靜置在實驗室大約12周的時間,研究人員後來發現這些細胞竟然可以將整個模型填滿,長成類似真耳的樣子,因此與醫師討論後決定移植至真人身上,看看這些孩童會不會有排斥的現象。 在經過移植耳朵之後,研究團隊經過了2年半的觀察與追蹤,結果顯示這5名孩童沒有有任何異常,身體也不會有排斥的狀況,耳朵的軟骨細胞也越來越像真耳,這項研究成果也令團隊相當興奮,將這項世界首例發布在期刊EBioMedicine中,這對於未來在重建耳朵相關組織是有相當大的助益;對於孩童們的健康狀況,團隊也會持續觀察五年,關注他們成為青少年後的變化。 這項手術成就靈感來源就是所謂的「耳朵鼠」,這項再造手術是在1997年時由哈佛外科醫師 Joseph Vacanti和他的兄弟 Charles Vacanti,以及 MIT組織學工程師 Bob Langer主導的,團隊在實驗室中創造出將人體耳朵植入老鼠的背上,在當時蔚為轟動,甚至那隻老鼠被命名為The Vacanti Mouse。 這項研究對於國際醫療來說的確是突破性的里程碑,在不少國家仍然有許多人為身體疾病所苦,帶有缺陷的部位也會讓患者在生活及社交上有所困難,透過這項成功的新技術,未來很有可能擴展到身體其他部位;雖然目前只是初期發展階段,但隨著醫療與科學的進步,相信很快就會有最新的進展。 對於整形外科及醫學美容界來說,這個手術訊息是代表著自體細胞是可以再造的,世界上也有不少人因為身體缺陷的問題找上整形外科醫師;這個成功案例代表了以後整形外科可能藉由細胞自體再生以及3D列印,加上醫師的手術技巧,可以完美再現身體所需要改善的缺陷部位,造福更多民眾。 資料來源: 1. https://zeenews.india.com/health/breakthrough-five-children-receive-new-ears-grown-from-their-own-cells-2077903 2. https://www.newsweek.com/tissue-surgeon-ear-mouse-human-organs-transplant-cell-phones-666082 3. http://www.famouspictures.org/ear-mouse 4. https://www.artec3d.com/news/prosthetic-3d-printed-ear-implants 5. https://gizmodo.com/five-chinese-children-get-lab-made-ears-grown-from-thei-1822531529 6. https://nypost.com/2018/02/01/kids-receive-new-ears-3d-printed-using-their-own-cells 7. https://all3dp.com/researchers-3d-bioprint-first-ears-made-childens-cells 8. 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world-news/five-chinese-kids-get-new-ears-grown-in-lab-with-their-own-cells/story-2DCRlw3DsYcT4Xg5j6exJI.html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3.15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