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害怕共有7筆結果

  • 害怕變老?初老心理學帶你回顧個人的「人生任務」階級表!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你真的清楚長輩究竟在想什麼嗎?有時候他們對你的建議似乎不以為然,卻很容易聽信別人的話,或是經常抱持負面想法,認為自己是家中的累贅負擔,明明沒有人這樣說,為什麼還會這麼想呢?到底年輕族群和長輩之間出了什麼問題?這次讓我們從生命不同階段的任務目標,檢視影響成功老化的關鍵因素,找到改善老年生活品質的方法,幫助長者邁入幸福老化的歷程,也帶領大家發現長輩行為背後的心聲,陪伴家中長輩一起渡過晚年生活,也讓自己未來在老化的過程中,不再感到焦慮無助。     你成功「老化」了嗎?認識人生成長理論   很多人「聞老色變」,發現自己白髮蒼蒼、皺紋變多、記憶力衰退、體力大不如前了,就會感到恐懼不安。變老是生命必經的過程,老化不僅帶來身體外觀的改變,伴隨而來的健康問題、體力衰弱及活動力降低,都會影響日常的行動和生活。在職場退休或社會角色的變化可能會造成適應不良,導致心理壓力及焦躁不安。   先讓我們先從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H. Erikson)「人生八階段成長理論」開始,了解人生每個階段不同的任務及目標,如果能順利達成,就能得到心理康輔感,你的人生任務解到哪個階段了呢?林佳瑾諮商心理師闡述每個階段的任務目標:           1.嬰兒期 嬰兒期是培養安全感的任務目標,如果發展不順利,容易焦慮不安。     2.幼兒期 幼兒期的關鍵是著重自信地學習,如果發展不順利,容易產生自我懷疑。     3.學前期 學前期是培養好奇心、進取心的重要養成期,如果發展不順利,可能會因為不能達到他人要求,而產生內疚退縮的心理。     4.少年期 少年期如果有展現勤奮,當獲得他人讚賞時,便會更加努力。但一旦發展不順,面對挫折就容易自卑,產生自我懷疑。     5.青年期 青年期是形塑自我認同及自信心養成的重要階段,也是影響成功老化的關鍵因素。在這個階段,我們會思考「我是誰?」、「我可以做好什麼事情?」、「如何發揮所長?」,如果在青年期的發展不健全,可能會造成自我迷失,盲目追隨意見領袖,或成為人云亦云的性格。     6.成年期 成年期是建立良好且安全的親密關係的養成期,進而懂得欣賞自我。如果階段任務發展失常,可能對人性的真誠度產生疑慮,造成人際關係的疏離。     7.中年期 中年期應發展成有明確的自我概念,傳承親密關係或職場領域的關愛與抱負,進而提升社會責任。如果此階段的任務發展不佳,容易表現出對一切漠不關心。     8.晚年期 晚年期是統合人生的職場、工作、家庭及人際關係的累積經歷,當整合成功時,會對晚年生活感到舒適及快樂,獲得滿意的人生成就感。然而,有些人在整合過往經驗後感到挫折,例如感嘆年輕時選擇了錯誤的工作,對婚姻感到不滿,或抱怨兒女不孝順…..等。自我整合失敗是缺乏自我認同感,認為人生幸福來自於家人、工作及婚姻等途徑,忽略了這些途徑在人生歷程變化中都可能會中斷,當晚年失去這些幸福來源,就會感到悲觀或絕望。     掌握三大關鍵,改善老年生活品質   亞洲傳統文化總認為年紀大了就要「頤養天年」、「子孫滿堂」,但在少子化、經濟壓力的影響下,這些觀念可能已經不再適用於現代社會。雖然錢很重要,但錢也不是全部,「心理需求」的滿足,才是無法衡量的。其實,老化也能過得獨立自主又快樂,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提出三大關鍵,幫助大家邁向幸福的老年生活:   1.生活獨立、行動獨立:擁有健康的身體、自在的空間以及經濟自由。   2.擁有控制感:在老化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生活上漸進式的失控問題,包含身體健康、心理及記憶力逐漸下降。因此不妨透過掌握日常微小的事物,拿回逐漸消失的控制感,例如自己決定要去哪裡、要穿什麼、要吃什麼等。   3.認識並且接受老化: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將生命比喻成一顆水晶球,生命的歷程經過長年的滋養已孕育出許多美麗的結晶體,不能單看老化的外殼,應接受老化只是生命歷程的一部分,心理才會湧出力量繼續向前走。     多傾聽,運用資源,幫助長輩過得更好   現今社群媒體上不時有老少之間針對博愛座禮讓的衝突,其實與長輩之間的情感連結,是需要耐心和細心的,面對情緒捉摸不定的長輩,到底該怎麼相處呢?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提出以下4點建議:   1.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多聆聽,不要剝奪長輩的話語權,並且開新的話題幫助長輩表達想法,進一步明白他的心思。   2.協助長輩提升自主能力:提出多種選項供長輩選擇,幫助他取得控制感,做出自己想要的決定。   3.協助長輩建立交誼圈:製造長輩與他人交流的機會,增加人際互動,創造日常的關係網絡,產生交誼圈,幫助長輩提升生命活力,創造生命意義。   4.善用資源:運用可信賴的諮商資源,協助長輩改善心理憂鬱。如果有失智因擾,可以利用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的諮詢服務,關懷專線:0800-474-580。     圖片來源:公視、MyVideo     在《不夠善良的我們》中,女主角林依晨與嫂嫂蔡淑臻的一段對話引發許多網友共鳴。林依晨面對想將母親送進療養院的嫂嫂說「怎麼能把媽送進那種地方?」,而蔡淑臻只是簡短回了一句「還是把媽交給妳?」,就讓林依晨啞口無言。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提醒,「奉獻但不犠牲」是照護的宗旨,在協助長輩改善老年生活品質時,也需要時刻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態,不能失去自我,在照顧他人的同時,也要照顧自己,建立緊密但保有自我喘息的空間,才能讓照護及陪伴之路走得更長遠。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該怎麼照護失智的家人?這些照顧訣竅要記牢! 影片|你害怕變老嗎?心理師教你長輩行為背後涵義,什麼是老年憂鬱症?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12.03

  • 你害怕變老嗎?心理師教你長輩行為背後涵義,什麼是老年憂鬱症?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你害怕變老嗎?心理師教你長輩行為背後涵義,什麼是老年憂鬱症?   你真的清楚長輩究竟在想什麼嗎?有時候他們對你的建議似乎不以為然,卻很容易聽信別人的話,或是經常抱持負面想法,認為自己是家中的累贅負擔,明明沒有人這樣說,為什麼還會這麼想呢?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中,飾演女主角的林依晨就在劇中因為照顧失能的婆婆而感到身心俱疲,到底年輕族群和長輩之間出了什麼問題?中秋佳節團圓之際,跟家中長輩間卻沒有話題聊,尷尬到不行?這集《Ariel聊心室》做為兩代之間溝通的橋樑,帶你一起弭平代溝,家庭和樂就靠這集啦!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50 對「老化」感到恐懼是正常的嗎? 03:39 如何改善老年生活品質? 04:37 晚輩與長輩溝通的建議 05:54 Ariel的貼心小建議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進行心理諮商前一定要注意這些事!免費諮商資源怎麼找?24小時專線看這裡 影片|我就爛!不想努力是因為「習得性無助」心理?原來躺平很合理?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9.16

  • 梨泰院推擠致死事件,「替代性創傷」蔓延,全國陷入集體創傷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韓國首爾上週末10月29日晚間,著名景點梨泰院湧入超過10萬人,歡慶萬聖節活動。誰都沒想到這麼一個熱鬧的節日,位於梨泰院漢密爾頓酒店外,竟有一處巷弄,發生推擠致死意外,人擠人、擠死人,成為超過156位死者的斷腸路。     群聚效應埋下意外導火線,死亡巷道湧進上千人流,推擠意外瞬時發生   梨泰院鄰近美軍基地,常有外國人士出沒,形成了此地特殊文化,吸引每年眾多遊客前往萬聖節活動,又是著名約會地點,經常許多民眾前往慶祝;今年萬聖節更是南韓第一次口罩解封後的節慶,自然湧入大量人潮,從地鐵出站後就開始壅塞。   意外發生在晚間10點多,現場派出超過400名以上警力與消防救護隊伍前往救援並疏散人群,但仍因死傷者多半為推擠導致胸腹腔窒息乃至出血的緊急狀況,現場沒有救援設備,且幾乎無法從人群中運送出窒息患者。人群都擠在一起毫無空隙,即便有許多路人勇敢捲起袖子做CPR協助救援,但仍多半回天乏術。     照片來源:TANJUNG/AP 攝影師:LEE JIN MAN     急性創傷壓力影響現場民眾,令恐懼放大數倍,罪惡感纏身   從網路社群眾多網友提供的現場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滿地的死者與正在接受CPR的傷者。在推擠過程中,旁邊的人尖叫吶喊,窒息者可能就在身邊死去,哀戚的畫面令人恐懼。集體面對死亡恐懼的情況下,倖存者很有可能患上PTSD壓力創傷症侯群,也是創傷後壓力疾患。(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同時,目睹悲劇發生的人們,包含現場救難人員與受難者身邊的朋友、家人等,以及因媒體傳遞,透過新聞媒體觀看相關事件的民眾也可能受到創傷,這樣類似感染受害者感受的創傷,統稱為替代性創傷(vicarious traumatization)或次級創傷(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     替代性創傷不是指單一事件的創傷,它是對於一個過程,包括我們如何被影響,以及對這些影響所產生的反應與防衛機制,例如感同身受的悲痛、憤怒、麻木與失落感,影響助人者的自我認同、價值觀、心理需求、信仰、以及個人記憶等。若發生這樣的狀態卻持續不察覺與適當因應,可能進一步導致憂鬱、焦慮以及身心耗竭。     照片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攝影師:CHANG W. LEE     替代性創傷陰影壟罩生還者,自我厭棄與懷疑   替代性創傷的影響包含注意力低落、精神萎靡、頭痛、胃痛、食慾不振、易受驚嚇、失眠、做惡夢等類似高度壓力的反應。在心理方面出現強烈的負向情緒,例如憂鬱、無助、愧疚、罪惡、憤怒,質疑社會公義等。   同時也會出現罪惡感、自我懷疑、對社會悲觀、不信任、或是喪失同理心;這段時間可能出現易哭、易怒、難以忍受強烈的情緒、焦慮不平靜的狀況;一旦超越負荷可能轉變成焦慮症、憂鬱症、躁鬱症等。   其實,若能透過心理急救的介入方式,能緩解創傷初期的症狀;可請求親密家人、好友陪伴;傾聽當事人需求給予適當協助、不過度詢問事件細節、盡量避免接觸刺激新聞畫面等等。     照片來源:新華社     災難後的心理重建的,陪伴與放鬆,幫助初期創傷釋懷   出現替代性創傷的民眾,由於比較創傷當事人所顯現出的症狀較微弱,容易被忽略,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大量陪伴,讓傷者走出這次關卡,若是在溝通時感到不安,也可求助醫師或心理諮商協助。   在面對心緒不寧時,可練習腹式呼吸來幫助放鬆,也使得自己更容易入眠保持睡眠品質,持續維持生活平衡,珍惜當下;也可藉由這次的意外衝擊重新排序人生價值,同時不要放棄接觸社會,建立互相支持的社會網絡,彼此陪伴,走出創傷枷鎖。       延伸閱讀 文章|強震後經常有「地震幻覺」?看到災情報導就難掩焦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心理調適 影片|心理諮商開箱!瓶頸期超焦慮也可以去諮詢?原來這些都是免費諮商資源!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1.01

  • 「我沒那麼好」不值得被稱讚?帶你揮別冒牌者症候群,找回自信心!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我沒那麼好」不值得被稱讚?帶你揮別冒牌者症候群,找回自信心!   在職場,你是否也曾被稱讚後覺得自己沒別人說的那麼好,明明是自己辛辛苦苦獲得的成果,卻在得到老闆讚賞時,覺得自己不配獲得這份殊榮,這樣你就是落入了一種「冒牌者」的思考模式了!美醫誌今天帶你擺脫冒牌者心態,學習正視自己的優秀。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42 什麼是「冒牌者症候群」? 01:34 是哪種類型的人會有「冒牌者症候群」? 04:08 「冒牌者症候群」大多是女性? 04:48 檢視自己是否有「冒牌者症候群」 07:00 「冒牌者症候群」帶給我們的影響?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你也有洗手消毒強迫症嗎?強迫症測驗幫助你了解自己! 影片|整形真的能緩解容貌焦慮嗎?用修圖軟體竟是整形成癮前兆!?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30

  • 不再害怕手術及副作用 醫師告訴你如何評估療程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不再害怕手術及副作用 醫師告訴你如何評估療程 手術前一定要先全面性手術療程評估、手術風險評估以及身體狀況評估,確認治療部位近期沒有受到任何感染,排除可能產生手術副作用的問題,例如病患有可能有出血問題,或是手術前吃通血路的藥物,醫師都會希望能夠盡早停藥,另外像針對年齡的部分,18歲以下必須要監護人才可進行手術治療。     諮詢醫師:賴釗毅 現職: 台北亞緻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學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台北長庚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燒燙傷中心主治醫師 長庚醫院慢性傷口糖尿病照護團隊主治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0.12

  • 「玻尿酸殘留」會陪著你慢慢變老?莫急莫慌莫害怕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玻尿酸殘留」會陪著你慢慢變老?莫急莫慌莫害怕 臉部有任何凹陷,注射玻尿酸就對了?根據國內美醫治療使用量調查顯示,「肉毒桿菌素」和「玻尿酸」是愛美人士的最常使用的醫美微整治療,玻尿酸幾乎可以說是國內最普遍的醫美療程,運用範圍也很廣泛,不只可以改善皺紋、填補凹陷、拉提,也可以用來雕塑臉部輪廓。但這麼夯的玻尿酸,真要研究起來可是大學問,到底注射進你臉上的是什麼東西,你對「玻尿酸」夠了解嗎?   玻尿酸並不會「打完會變更凹」 人類在老化的過程中,大約在25歲開始,皮膚的玻尿酸含量就會隨之減少,造成角質層老化,便容易出現皺紋、凹陷,這是皮膚老化的自然現象。然而部份網路謠傳認為,施打完玻尿酸後,長時間下來注射部位會慢慢產生凹陷。關於這點迷思,皮膚專科醫師黃幼鳴表示是項謬誤,這是因為和注射玻尿酸後較好的膚況相比產生的一種落差,由於皮膚老化是自然的現象,因此應重視定期的維持性治療的重要性。   注射玻尿酸一定要零間斷打不停? 玻尿酸是一種高分子的多醣體,人體中本來就分佈著許多玻尿酸,而玻尿酸也會被人體慢慢的分解吸收,這是玻尿酸的特色之一。因此比起選擇外來的植入物,愛美人士也會利用注射玻尿酸,來找回皮膚失去的光澤彈潤。 但容易吸收也是玻尿酸的一個缺點,玻尿酸必須頻繁施打才能維持效果,大約6至18個月就必須補打。值得注意的是,玻尿酸與肉毒桿菌素一樣不適合頻繁注射,以免因為抗藥性造成施打部位的肌肉萎縮,反而凹陷更深,甚至產生其他併發症。因此在進行療程前,必須與專業醫師溝通,請醫師評估玻尿酸的施打時機。   「別碰我的鼻子!」打完玻尿酸千萬不能捏? 以往我們對玻尿酸的印象就是「注射的部位會變得很容易變形」,例如隆鼻後擔心打噴嚏、捏鼻子時會讓玻尿酸移位,其實玻尿酸沒有你想得那麼脆弱。黃幼鳴醫師指出,玻尿酸有一定的可塑性,但也具有一定的黏性及支撐力,在注射進入人體之後,約3~7天玻尿酸便會與組織完全的融合,可塑性也就會漸漸降低,患者在療程後3天要格外注意療程後的照護,避免大力按壓,也要避免前往高溫的環境(如溫泉、三溫暖)。除了這段期間外,日常活動並不會導致玻尿酸位移或變形。   大分子玻尿酸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注射進身體的玻尿酸,其實不只有一種分類,一般而言較常以玻尿酸的分子大小做區別。大分子玻尿酸主要具有填充、支撐的作用,黃幼鳴醫師表示,大分子的顆粒型玻尿酸及黏稠度高的凝膠式玻尿酸,較適合施打在深部的真皮層或皮下組織層,達到替代流失的骨質或脂肪墊,並且可以支撐韌帶、筋膜,以達到拉提的效果。由於分子較大,因此可以在組織中存活較久的時間,但並不是所有部位都適合施打大分子玻尿酸,不同的分子大小,都各有其適應的改善項目,必須注射在對的位置,才能有最好的發揮。而小分子的顆粒式玻尿酸與黏稠度較低的凝膠式玻尿酸,主要用途是撫平細紋或補水,加強細節的處理。 黃幼鳴醫師解釋,大分子的玻尿酸就像為大樓打地基,建立穩固的結構,小分子的玻尿酸則是為大樓修補外牆,醫師透過不同的搭配,可以達到為患者重塑美麗藍圖的效果。     玻尿酸生物相容性高不易過敏殘留 雖然玻尿酸的生物相容性非常高,可以被人體自然降解吸收,但黃幼鳴醫師指出,也有組織切片的報告顯示,玻尿酸可以殘留在人體內長達十年以上的時間。然而只要玻尿酸與組織的相容性好,不要形成異物肉芽腫或結節的情況,其實不用太擔心殘留在體內的玻尿酸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危害或是毒性。 黃幼鳴醫師更進一步表示,即使有產生異物肉芽腫或結節的情形,也可以透過注射玻尿酸的降解脢或是外科的處置來改善,患者不用太過擔心玻尿酸的殘留問題。 玻尿酸注射並不是簡單的學問,當中還包括許多的專業知識,注射時還需要避開血管避免栓塞,因此醫師的專業判斷十分重要。療程前做足功課,與醫師充份溝通,並主動告知以往注射的時間、劑量及病史,才能保障自身權益,美得放心又安心。   諮詢醫師:黃幼鳴 現職: 璞之妍診所皮膚專科醫師 學經歷: 台灣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台大醫院皮膚部總醫師 台大醫學皮膚部兼任主治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5.26

  • 雷射反黑怎麼辦?解析反黑原因別害怕!做好術後照顧迎接透亮美肌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雷射反黑怎麼辦?解析反黑原因別害怕!做好術後照顧迎接透亮美肌 雷射療程深獲不少愛美人士的喜愛,但術後容易反黑的問題,也是讓許多人對雷射卻步的原因之一。其實大多數的反黑是雷射術後皮膚正常的恢復過程,因此為了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術後照顧便顯得格外重要。這段期間不化妝做臉、傷口結痂時不刺激痂皮、做好保濕防曬工作等小細節,都能加速色素代謝並幫助傷口癒合。皮膚科醫師葉斯維表示,術前與專業醫師進行詳細溝通,評估雷射療程的強度預先做好準備,也可以使術後恢復事半功倍,輕鬆擁有白皙透亮的肌膚。   雷射反黑讓人聞之色變 實為未代謝黑色素 雷射術後的「反黑」有很多原因,有可能是雷射後黑色素代謝現象所造成,這種情況通常會在使用較強能量的雷射清除一些深層斑點後出現。葉斯維醫師表示,原因在於當雷射能量打到深層皮膚時,會被黑色素吸收,黑色素吸收能量後被破壞,會分裂成許多碎片,較小的碎片會先被身體自然吸收代謝掉,留下較大的黑色素碎片,因此雷射術後看起來可能無法有立即性的效果。也由於原本集中在一起的黑色素被雷射打散之後,色素範圍看似會比術前更散,但這些情況皆為正常現象,在術後妥善的照顧後黑色素便會逐漸代謝淡去。   皮膚正常保護機制 術後須細心照護 而另一種反黑原因也很常見,當皮膚在接受雷射能量時,會產生微小的傷口,傷口發炎時便會產生色素沉澱,因此造成反黑。是否會出現這種情形,主要與個人體質有關,色素沉澱大約在術後1〜3個月便會逐漸消失,葉斯維醫師建議,恢復期須注意加強保濕防曬,避免紫外線對開放性的脆弱皮膚造成刺激,增加黑色素沉澱。此外也要留意不要按壓傷口增生的新皮膚組織或結痂處,甚至刻意破壞痂皮使其脫落,以免過度刺激皮膚造成感染。   慎選合格專業醫師 避免雷射後遺症 另外患者本身體質的影響,也有引發反黑的可能性。少部份體質的患者,在雷射的刺激下黑色素細胞容易活化,使皮膚原本想改善的範圍變得更棘手難除。因此術前醫師的專業判斷、患者詳述個人的身體狀況等過程都非常重要,醫病間的溝通,往往是最基礎也最關鍵的一步。 至於極難治療的「肝斑」成因複雜,通常和紫外線日曬、荷爾蒙變化、生活作息、化妝保養品、藥物、遺傳較有關聯。以雷射治療肝斑,容易因為雷射能量過強或次數過於頻繁而破壞色素細胞,形成反黑或色素細胞死亡後「反白」的情況。目前尚無單一的治療方式能有效解決肝斑,須結合雷射及其他美容保養,採複合式治療改善膚況。 葉斯維醫師提醒,雷射治療固然方便,但後續保養維護也很重要,除了做好保濕防曬外,也要遵守醫囑,保持生活作息正常,才能讓臉蛋重回晶瑩透亮的好膚質。   諮詢醫師:葉斯維 現職: 天母麥茵茲美形診所院長 學經歷: 天母麥茵茲美形診所院長 雙和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博士 巴西聖保羅聯邦大學醫學系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3.23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