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皮膚病共有13筆結果

  • 肉芽消除方法全比較!7大肉芽照示意,長肉芽有原因?

    文/陳旻毓 圖/翁嘉妤      摘要  比臉上長痘痘更令人煩躁的,可能就是肉芽了,不僅影響美觀,也無法簡單去除,而且你知道嗎,市面上的保養品基本上很難減緩肉芽增生,輕信偏方,或是購買來路不明的藥膏,更有可能造成皮膚感染、疤痕凹洞,這回美醫誌一次蒐羅7種肉芽類型,包含:黑色丘疹性皮膚病、汗管瘤、粟粒腫、息肉、扁平疣、老人斑、皮脂腺增生。先從外觀簡單判斷肉芽類型,再到治療方法,多管齊下,清清楚楚列表比較,一次認識雷射、電燒、液態氮冷凍療法、化學灼燒以及手術的利弊。長年被肉芽問題所困擾的你,不妨近期就下定決心解決它吧!     越認真擦保養品,反而小肉芽越長越多?   你是否聽過一種說法,如果保養品過於滋潤,容易造成眼周、脖子增生小肉芽?皮膚科醫師張引碩表示,通常像這樣的息肉是因為皮脂腺分泌問題所導致,但很多人容易聽信不實廣告,有時還跟著團購一買再買,保養品換了又換,甚至不惜購買網路上來路不明的藥膏想要去除肉芽,往往得不償失,甚至造成皮膚過敏、感染還留下疤痕,實在很吃虧。   想要消除肉芽,就要先從肉芽的種類和成因開始了解起。張引碩醫師指出,肉芽可分成「頭頸部」、「臉部」、「脖子」等不同部位,類型可以分為7大類,包含黑色丘疹性皮膚病、汗管瘤、粟粒腫、息肉、皮脂腺增生、扁平疣、老人斑,其好發位置及型態也有所差異。         ● 黑色丘疹性皮膚病:好發在脖子或是臉部的黑色小顆粒。 ● 汗管瘤:好發在眼周,呈現偏黃色、膚色的丘疹。 ● 粟粒腫:好發在眼周或是臉頰的白色顆粒。 ● 息肉:好發在經常會有摩擦的地方,看起來一顆顆密集的肉色顆粒。 ● 皮脂腺增生:好發在皮膚比較油膩的病人。 ● 扁平疣:好發在免疫力比較低下的病人,呈現膚色、無色或是粉紅色扁平丘疹型態,好發位置則是全身都有可能發生,其中以臉部、手腳為主。 ● 老人斑:標準的皮膚老化證明,顏色從肉色到黑色皆有可能,好發在中老年人的臉部包含全身肌膚。   張引碩醫師進一步表示,皮膚長出肉芽的原因大概可以分成「遺傳」、「體質」、「肥胖」、「油脂分泌」4大類。   ● 遺傳相關:黑色丘疹性皮膚病、汗管瘤、老人斑。 ● 體質低下、受到傳染,或是有傷口時:病毒疣(扁平疣)。 ● 肥胖、荷爾蒙影響,或是與皮膚摩擦相關:息肉。 ● 油脂分泌過度、使用太滋潤的保養品:粟粒腫(汗腺或是皮脂腺的開口阻塞而成)。 ● 油性肌膚:皮脂腺增生(容易在皮膚老化過程產生)。     那為什麼外用保養品很難減少肉芽發生呢?張引碩醫師說明,主要是保養品裡的酸類濃度遠低於處方藥的藥用濃度,一般來說作用並不會太明顯,有一些外用的藥膏含有A酸或其他酸性配方,或多或少能夠增加角質代謝,減少毛孔阻塞,比較不會生成粟粒腫,但要說到完全消除,還需要參考專業醫師的建議會比較妥當。     火裡來冰裡去,肉芽治療方式該選電燒還是冷凍?   肉芽治療的重點首先要「診斷正確」,張引碩醫師表示,治療方針可依照病灶的深度來做調整,比如黑色丘疹性皮膚病、息肉、老人斑屬於比較淺層的病灶,可以使用雷射、電燒、手術,或是液態氮冷凍療法。而汗管瘤與皮脂腺增生屬於生長在真皮層,較為深層的病灶,選擇的治療方式就會以雷射或電燒為主。   另外像是粟粒腫這類長了一顆小白點的,治療目的重要的是把顆粒挑出來,張引碩醫師指出,通常粟粒腫會用雷射,或拿針打一個洞再挑出,而有傳染性的扁平疣(病毒疣)則一般會使用外用的免疫調節劑、A酸、化學灼燒,或是不會造成傷口的液態氮冷凍療法來幫助治療。   這些治療最大的差異在於治療深度與次數,張引碩醫師指出,如果病灶是比較淺層的,像是扁平疣、老人斑,可以先選擇液態氮冷凍療法或是化學灼燒,「液態氮冷凍療法」的優點在於沒有傷口且恢復期短,但相對來說要做的次數就比較多,約莫4~8次,如果做得太深,也會有起水泡或是反黑的情形發生。而「化學灼燒」,相對來說治療時會產生一些些微傷口,修復期較長,但是效果就會好一些,一樣也是4~8次後能痊癒。   若是想比較快速地解決問題,就可以選擇雷射或電燒這類的治療方式。張引碩醫師表示,雷射的優點是可以按醫師技術去判斷與選擇,較能控制傷口大小與深度,修復期雷射相對於電燒又再更短一些,且比其他表淺治療的效果強,大概2~3次後結束。至於電燒的熱傷害稍大一些、破壞性也比較大,產生反黑、凹陷的機率較高,相對的治療較為快速,治療週期大概2~3次。   如果是非常急著想要一次解決的患者,經醫師評估後可選擇手術開刀再縫合,僅需1次就能去除病灶,不過張引碩醫師也提醒,手術傷口一定比較大,修復期也要1~2週,且會有術後的傷口感染及疤痕問題,要仔細考量過再進行。   就費用上來說,淺層治療的液態氮冷凍療法、化學灼燒如果符合健保給付規定,是可以使用健保的,若是想讓治療比較快速、傷口比較好看,張引碩醫師建議可選擇雷射或電燒,但治療就是屬於自費項目,一般是按去除的顆粒數計費,而一次性解決的手術若有符合健保規定,還是可以使用健保給付,不過若是自身美容的需求,此時就需要自費進行了。     肉芽一定要就醫嗎?「這情況」需特別注意?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小肉芽的存在,尤其隨著年齡增長,確實在頸脖處或是臉上會有這樣的小瑕疵,尤其女孩子愛美,眼周肌膚多了一點小瑕疵都不能妥協,但也不是每長一顆肉芽就要馬上治療,有哪些情況是務必要馬上就醫的呢?   張引碩醫師提醒,具有傳染性的扁平疣因為有可能傳染給幼童或免疫力比較低的老人,所以有扁平疣的狀況會建議一定要治療,而其他像是一些黑色斑點,假設在半年內大1倍或是有明顯的變化,也建議去做切片檢查,其他可以按病灶的深度去判斷是否需要治療,例如淺層病灶像是老人斑、粟粒腫、息肉、黑色丘疹性皮膚病,這些做治療打雷射、做電燒的效果都不錯,2、3次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成果,可能3~5年後才復發,這種情形張引碩醫師會建議,如果在美觀上有顧慮就可以去做治療。   至於汗管瘤與皮脂腺增生這種較深層的病灶,在治療時是無法太過深入皮膚底層的,張引碩醫師解釋,因為磨得太深可能會出現凹疤的問題,需進行多次療程,復發時間較短,可能1、2年後就會復發,因此在面對較深病灶的汗管瘤與皮脂腺增生時,首先要建立正確的治療期待,才不會在反覆治療中感到迷惘。     肉芽治療重點:切勿聽信偏方、購買來路不明藥品   張引碩醫師指出,網路謠傳的偏方比較像用意志力讓病好得比較快,所謂的心誠則靈,但以專業醫療的角度來看,較偏向意志力想要痊癒,帶動身體的免疫力增強,或許就會好得比較快,其實一些荒謬的偏方聽起來好像無傷大雅,但真的用在自己的皮膚上,可說是相當危險。張引碩醫師舉例,像是在網路上經常看到來路不明的藥膏,標榜可以讓息肉或是肉芽擦了之後會「掉」的商品,像這樣的產品通常含有腐蝕性成份,對皮膚反而會造成傷害,輕信容易得不償失。   最後,張引碩醫師歸納道,如果能接受多次治療,可選擇液態氮冷凍療法、化學灼燒,想要快速一點解決,就選擇雷射、電燒,同時可以創造比較漂亮的傷口以及較為美觀的預後,若有急需或想一次性解決病灶者,則可能較適合手術。無論選擇的療程為何,還是要先請專業醫師先評估、診斷後,再去選擇相對應的治療,才能讓自己盡快擺脫惱人的肉芽煩惱。       諮詢醫師:張引碩醫師 學經歷: 台北晶鑽時尚診所院長 四季和悅亮點美容醫學中心醫美總監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暨美容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維格醫美集團主治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 日本東京大學附屬醫院皮膚部研究員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中心研習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酒糟肌禍首?臉上蠕形蟎蟲大增生,狂啃皮脂引發炎! 影片|眼周脖子小顆粒怎去除?息肉、汗管瘤、病毒疣…7大類肉芽治療方法評比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12.19

  • 眼周脖子小顆粒怎去除?息肉、汗管瘤、病毒疣…7大類肉芽治療方法評比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眼周脖子小顆粒怎去除?息肉、汗管瘤、病毒疣…7大類肉芽治療方法評比   眼周、脖子上一顆一顆的肉芽,看起來不太美觀,對健康會有影響嗎?去除的話,有沒有可能留疤呢?美醫誌這次除了一次蒐羅7種肉芽種類,告訴你黑色丘疹性皮膚病、汗管瘤、粟粒腫、息肉、扁平疣、老人斑、皮脂腺增生的外觀長怎樣,還告訴你肉芽的治療方法,從雷射、電燒、液態氮冷凍療法、化學灼燒到手術,清清楚楚列表比較,滿滿8分鐘的超精華懶人包,真的是能講什麼,醫師都講啦!連「去去武器走」偏方都有介紹,實在是佛系好大包!這集一定要看完按讚、按喜歡、加收藏,然後再看十遍!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15 肉芽可以分成哪幾大類? 01:19 為什麼會長肉芽? 01:55 保養品會消除肉芽嗎? 02:15 肉芽的治療方法 03:04 不同療程的差異? 05:39 哪種肉芽必須要治療? 06:43 肉芽錯誤的治療偏方 07:40 治療肉芽的大重點       諮詢醫師:張引碩醫師 學經歷: 台北晶鑽時尚診所院長 四季和悅亮點美容醫學中心醫美總監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暨美容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維格醫美集團主治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 日本東京大學附屬醫院皮膚部研究員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中心研習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滿臉痘疤好無奈!磨皮雷射會痛嗎?痘疤治療後「這點」是保養關鍵! 影片|打眼周電音波原來不痛?眼周老化擦眼霜有效嗎?這樣保養「明亮有神」!這幾招讓眼睛細紋說掰掰!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10.09

  • 皮膚出現大片紅疹、腳趾有凍瘡?!小心是新冠病毒找上你!

    文/羅立珊 圖/傅暄閔      摘要  你知道皮膚出現「紅疹」有可能是新冠肺炎引起的嗎?隨著疫情持續升溫,有越來越多特殊的症狀被發現,現在有研究指出,新冠病毒除了造成肺部受損、味覺、嗅覺的喪失之外,甚至有可能引起皮膚疹,像是紅疹、凍瘡樣病灶、小水泡以及蕁麻疹等,但並非有紅疹就一定是感染到新冠病毒,而是可以作為大家自主觀察、提高警覺的小方法,多一分了解,才能少一分恐慌。     皮膚科醫師蔡逸姍表示,根據《英國皮膚病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指出,英國有17%的患者感染到新冠肺炎後,出現的第一個症狀是皮膚有紅疹,而有21%的患者除了紅疹之外,沒有其他症狀產生,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在近期也針對新冠紅疹提出說明,表示目前台灣新冠紅疹的統計比較不明朗,但整體看起來紅疹的發生率比較低一點。雖然台灣的患者出現相關皮膚症狀的案例並不多,但我們還是有必要好好了解新冠病毒可能會引發哪些皮膚疹,並多加留意身旁的人與自己的皮膚狀況。     新冠紅疹症狀多樣, 特殊皮膚表現要注意   「新冠紅疹」有很多不同的樣子,嚴重性也不同,以下有6種新冠肺炎症狀常見的皮膚表現:   一、凍瘡樣的病灶(chilblain-like lesions) 凍瘡樣病灶的患者,趕快居家隔離,不要去擠快篩站       圖片引用自美國皮膚醫學會網頁(AAD)     蔡逸姍醫師指出,凍瘡樣病灶會出現在手指或腳趾(比較常在腳趾),又稱為「新冠腳趾」(COVID Toes),症狀區會呈現紅色或紫色的狀態,伴隨疼痛與腫脹,凍瘡樣病灶有一點很特別的是,大部份發生在免疫力較好的年輕人或小孩子身上,研究發現,這些患者因為免疫防禦系統抵抗病毒的能力較好,最後只留下凍瘡樣病灶的症狀,也因為體內病毒量少,所以進行快篩時幾乎都是陰性,所以有凍瘡樣病灶的患者不要去擠快篩站,因為較難透過快篩或抽血檢驗出是否患有新冠肺炎。   凍瘡樣病灶屬於較晚期會發生的症狀,可能在潛伏期14天過了才會發生,但病毒在潛伏期時就有一定的傳染力,若發現有此症狀的民眾要趕快居家隔離,並聯絡14~21天內接觸過的人,請他們注意是否有乾咳、發燒等症狀,而凍瘡樣病灶患者本身因為免疫力較好,若沒有其他併發症,先好好待在家靜養,因為這種病灶自行康復的機率較大。     二、麻疹樣紅疹(morbilliforme) 沒有特異性的紅疹,同時有新冠肺炎接觸史須留意       圖片引用自英國covidskinsign網頁     麻疹樣的紅疹形態細碎大片,大部份分佈在軀幹,平常人若發燒或是被不同種病毒感染時,也可能有類似的麻疹樣紅疹,因此無法單看紅疹判斷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如果民眾有新冠病毒接觸史,同時身體出現麻疹樣紅疹時,才有可能是新冠病毒所引起的,此時要提高警覺,趕快就醫確認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     三、小水泡狀紅疹(vesicular) 小水泡偏單一形態,不同於水痘具有多種時期的樣子       圖片引用自Pediatric dermatology期刊     有些民眾感染到新冠病毒後,會有形態細小的水泡產生,水泡沒有特定分佈的位置,蔡逸姍醫師說道,水痘病毒也會長出水泡,不一樣的是,水痘病毒引起的小水泡在肌膚上可能會有好幾個時期的樣子,像是剛長出來的、結痂的、乾掉的、破掉的,如果是新冠病毒誘發的水泡,研究發現水泡偏單一形態,看起來在同一時期,這是民眾可以稍微注意的特徵之一,只是沒辦法透過水泡判定是否感染到新冠病毒,醫師還是需要搭配其他資訊才能給予正確的治療。     四、網狀青斑(retiform purpura) 網狀青斑伴有凝血功能異常或血管病變,病情較嚴重       圖片引用自ABC News網站     患有「網狀青斑」的患者在新冠紅疹佔的比例不多,大約5%~6%左右,通常是晚期會出現的症狀,也就是病人已經有發燒、咳嗽、肌肉痠痛等症狀發生後,網狀青斑才會漸漸浮現出來,形態上呈現暗紅色或青紫色網狀樣,並發生在四肢。這類患者通常「病情比較嚴重」,大部份會在老人或患有重症的患者身上看見,因為他們的免疫防禦機制較弱,沒辦法有效趕走病毒,反而破壞了自身的血管壁, 造成栓塞、發炎等,合併有一些凝血功能異常或血液方面的問題,所以患有網狀青斑的患者,預後是比較不好的,蔡逸姍醫師補充,有些人肌膚接觸到冷空氣時,皮膚會呈現生理性的大理石紅斑,這個是體質關係引起,並不是所謂的網狀青斑症狀。     五、蕁麻疹(urticaria) 過去不曾有蕁麻疹,最近有新冠肺炎接觸史並長出蕁麻疹,感染新冠肺炎機率較高       圖片引用自英國covidskinsign網頁     蔡逸姍醫師表示,蕁麻疹的症狀表現和一般常見的蕁麻疹幾乎一樣,因此很難辨別,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是,如果民眾過去不曾發生蕁麻疹,可是最近有新冠病毒接觸史,同時又長出蕁麻疹,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會高一些。相反的,以前常常長蕁麻疹,現在剛好又蕁麻疹發作的民眾,第一步先確認自己有無接觸史,有疑似接觸史時,先居家隔離觀察狀況,無接觸史的話,可以到皮膚科尋求醫師協助。     六、小出血點(petechiae) 呈深紅色細碎一片,用力壓出血點不會消退       圖片引用自英國covidskinsign網頁     呈現小小紅紫色的點點,用力壓出血點也不會退掉,通常發生在四肢。     疑似出現新冠紅疹,先確認有無其他症狀、接觸史   如果發現自己身上出現「不明紅疹」,同時有發燒、腹瀉、乾咳等症狀;或是只有「不明紅疹」,但有新冠肺炎接觸史,都建議前往急診並主動告知可能為高風險患者,除了上述的情況,皮膚有紅疹的民眾,先不必擔心是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觀察後續有無其他症狀,再做進一步的處理。   台灣疫情仍在延燒,目前政府也呼籲大家,無接觸史、無症狀者先不要去篩檢站,以免增加篩檢醫療負擔,還會讓自己暴露在感染風險之中,最重要的是把口罩戴好、勤洗手並保持社交距離,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喔!         諮詢醫師:蔡逸姍醫師    現職: 京硯皮膚科診所 皮膚專科醫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馬偕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皮膚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雷射光電醫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皮蛇是什麼?治療三原則斬斷帶狀皰疹復發魔咒 影片|濕疹可能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醫師教你如何正確對抗濕疹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03

  • 禿髮、頭皮痛、頭皮屑掉不停要小心,可能是頭癬找上身

    文/楊雅雲 圖/傅暄閔      摘要  頭皮屑變多、頭皮癢、頭皮又紅又腫、掉髮,我是不是得頭癬了?網路上流傳頭癬太嚴重,也會變禿頭,是真的嗎?家裡的貓貓狗狗得了貓癬、狗癬的皮膚病,飼主的頭皮居然也有了症狀,該不會是被寵物傳染了?每個人都想要健康亮麗的頭髮,如何保護頭皮遠離黴菌的感染,帶你認識惱人的頭癬,教你如何防範、遠離頭癬的騷擾。     頭癬具有高傳染力,尤其兒童、飼養寵物者及銀髮族要小心   頭癬是經由黴菌接觸傳染造成,被感染的器具及環境常成為傳染途徑。最易感染頭癬的三大族群分別為兒童、飼養寵物者及銀髮族,頭癬具有高傳染力,兒童免疫力弱,在校園及家庭易受到相互傳染;寵物貓、狗、兔等患有貓癬、狗癬等皮膚病的症狀,飼主也容易被傳染;銀髮族中尤其以停經後的婦女為高風險群,頭皮油脂具有殺菌功能,停經後婦女的頭皮皮脂腺分泌油脂減少,降低頭皮的殺菌效果。另外,婦女常在美髮店進行造型美髮,容易直接或間接接觸感染器具等傳染源,也需多加小心。           髮灰無光澤、頭皮癢、頭皮屑、頭皮紅腫、掉髮、禿髮都可能是頭癬引起   頭癬分為二種,一種為「非發炎型頭癬」,常見症狀為頭皮上有零碎型白塊、髮灰無光澤,嚴重者甚至有掉髮現象,常合併頭皮紅、頭皮癢、頭皮屑,臨床上易與脂漏性皮膚炎混淆。另一種為「發炎型頭癬」,因頭皮被黴菌感染產生強大的發炎反應,初期會有膿皰類似毛囊炎的症狀,嚴重時會有大紅腫及疼痛的化膿腫塊,臨床上類似細菌感染的釘子,常合併頭部淋巴結腫大及牙痛,在診斷上不易區分。   但也並非所有的落髮、頭皮屑變多或頭皮癢,都與頭癬有關。皮膚科專科醫師彭家盈表示發炎型頭癬跟細菌型引起的毛囊炎,及非發炎型頭癬及不明原因的脂漏性皮膚炎,症狀相似、診斷容易混淆。另外,頭癬是造成禿頭的原因之一,頭癬如果發炎非常嚴重就可能造成永久性疤痕性禿頭,但只要經過正確的診斷及治療,都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頭皮毛髮症狀應立即就醫,正確診斷才能有效治療   頭癬是容易被忽略及誤診的皮膚疾病,需要透過皮膚科醫師仔細的觀察及診斷,才能達到確實的治療。根據以往的經驗,很多媽媽或阿嬤們感染頭癬數十年,可能因症狀輕微,或反復就醫未能確診而無法得到正確的治療,數十年後就傳染給家庭的其他小朋友成員,造成家庭內的感染。呼籲民眾若發現有頭皮屑增多、頭皮發紅、疼痛、毛囊發炎、掉髮等頭皮毛髮狀況,應即時就醫,尋求皮膚科醫師診斷,不要自行到藥局購買藥品或洗髮精,導致病情加重的風險。     皮膚科專業醫療器具檢驗,頭癬診斷一目了然   皮膚科醫師診斷頭癬的方式會先收集患者毛髮或皮屑,經由顯微鏡的特殊感色KOH(氫氧化鉀),檢測頭髮是否受黴菌的菌絲或苞子感染,這是醫療診所快速的檢驗方法。另外,也可採用伍氏燈(Wood’s Light),檢測黴菌的螢光反應。除了上述方法,醫師還能透過專業器具—皮膚鏡(Digital Dermoscope),觀察毛髮是否具有特殊黴菌表現。若是遇到診斷難度較高的個案,會經由黴菌培養,或是頭皮皮膚切片進行檢查。     口服抗黴菌藥物、抗黴菌洗髮精,有效治療頭癬   頭癬的治療需搭配四至八週的口服抗黴菌藥物,一般外用的抗黴菌藥物是無效的。日常生活建議使用抗黴菌洗髮精,一週三次,直到症狀解除。患者的家人及寵物也需進行檢驗是否有頭癬症狀,同步治療才能防止感染擴大。   如果不幸得到頭癬,也不用過度擔心,按時服用醫師開立的口服抗黴菌藥物,並且定時回診。治療期間避免出入美髮廳,不與家人及朋友共用梳子、美髮用品、毛巾、浴帽、安全帽及枕頭套…等。若是發現寵物受感染,也需讓寵物接受治療,才能達到完善的治療效果,重拾健康生活。     諮詢醫師:彭家盈醫師    現職: 臺安醫院皮膚科醫師 學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美國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碩士 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兼任主治醫師 高雄林政賢皮膚科診所專任主治醫師 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臨床教師     延伸閱讀 影片|治禿頭藥導致不舉真的嗎?! 醫師不藏私分享植髮經驗談  文章|好想要有驚人秀髮,瞭解頭皮是關鍵!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29

  • 小心免疫細胞攻擊黑色素 「白斑、白化」別再傻傻分不清

    文/郭美諺 圖/傅暄閔      摘要  所謂一白遮三醜,但如果白的不夠均勻,或是白在不該白的地方,小心!可能是白斑上身!俗稱「白癜風」的白斑是常見的色素疾病,特徵是皮膚上會出現一塊一塊,形狀不規則的白色斑塊,有時會對病患造成困擾,甚至因為外界異樣眼光誤以為會傳染,而讓病患感受到沈重壓力。 患有白斑的病患中,有2-3成來自於家族遺傳,可大略區分為兩種型態,一是好發於幼兒時期的「分節型白斑」,另一種是像知名已故國際巨星麥可傑克森得到的「非分節型白斑」,如果身上出現白斑,一定要及早治療,才能避免白斑繼續在全身蔓延擴散。     白斑俗稱「白癜風」 麥可傑克森是知名典型患者   要分辨什麼是白斑?首先要先了解白化症和白班兩種截然不同的病症,白化症是先天基因異常,一出生皮膚就是雪白色,該是黑色的頭髮和眉毛也都呈現白色,因為基因異常,黑色素無法分泌而導致;但白斑卻不同,它屬於後天疾病,身上的黑色素細胞遭到免疫細胞攻擊而消失,即使是曬太陽,身體無法合成黑色素,皮膚上的白斑也不會變黑,皮膚科醫師黃昭瑜形容白斑的特徵,是皮膚上出現一塊一塊,不規則形狀的白色斑塊,常見的位置在臉、眼周、手腳末稍或是手肘等地方。以目前而言,較多情形是指俗稱「白癜風」的白斑,是一種常見的色素疾病,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已故國際巨星麥可傑克森,非洲裔的他,膚色由黑轉白,外界質疑是人工漂白,但他堅稱自己罹患白斑,由於當時皮膚被白斑侵犯的範圍過大難以恢復。           遺傳不是病 搞懂皮膚白斑對症下藥   白斑病患5個中約有1個來自遺傳,而遺傳型的白斑通常在患者年紀比較小的時候發病,黃昭瑜醫師指出,假設家人有白斑的症狀,若你本身也開始出現白斑,最好是越早治療越好;基本上,白斑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分節型白斑,好發在幼兒時期,是局部黑色素細胞突變,身上某個地方出現一塊白斑,通常會快速擴散,六個月後就會停止在原地,終其一生維持原狀。另一種類型就是非分節型白斑。黃昭瑜醫師認為這類型的白斑,跟黑色素細胞較為脆弱有關係,加上免疫系統錯亂,誤認黑色素細胞進而攻擊,常發生在青壯年的人身上,不但會突然出現還會擴散,隨著時間增長,每隔幾年白斑就會越來越多,甚至會影響到身體軀幹等地方。   白斑和免疫系統失調息息相關,而因為免疫系統錯亂,除了攻擊黑色素細胞,約有兩到三成的病患其他組織器官也會遭受攻擊,常見的像是甲狀腺異常,再者,可能伴隨關節或是掉頭髮,嘴巴破,甚至是紅斑性狼瘡等合併其他免疫疾病出現,也有可能在小朋友身上較會出現的第一型糖尿病,若是得到白斑,尤其是非分節型白斑,一定要做健康檢查,查看身體還有哪些部位出現問題。     白斑治療利用雷射刺激修復 找回黑色素細胞   治療白斑,初期可以用擦藥的方式刺激黑色素修復,因為黑色素細胞尚未被徹底攻擊,但若屬於擴散型,身上已出現多處白斑,就要以口服免疫調節劑來調節免疫系統,阻止黑色素被攻擊,同時佐以雷射治療,刺激黑色素細胞自行修復,要是時間拖太久才進行治療,此時的黑色素細胞,甚至連黑色素幹細胞整個消失,就需要以移植的方式,在白斑的部份重建黑色素,黃昭瑜醫師進一步解釋,白斑的雷射,會使用準分子雷射或準分子光,因為這類308波長的光,可以刺激黑色素細胞重生,對皮膚也不至於造成其他的癌化的傷害,若是黑色素細胞修復速度較慢,也可以用飛梭二氧化碳或是飛梭雷射去刺激部分黑色素細胞修復。   不過,在進行像飛梭二氧化碳的汽化雷射時,要特別當心,因為白斑體質的病患,黑色素細胞相對脆弱,若在擴散期,使用會造成傷口的雷射,反而會誘發白斑發生而擴散,因此必須在穩定期的時候進行雷射。而常見的一些做完除斑雷射後出現的白斑,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短暫時間的色素脫失,因為黑色素細胞可能在雷射過程受到傷害,致使「短暫罷工」,經過調養、防曬,約莫兩三個後,即可自行修復。但如果雷射拿捏不當,或是病患個人體質關係,又或者是雷射次數過於頻繁,有可能造成黑色素細胞被雷射能量破壞,嚴重的話,就可能要移植重建黑色素細胞。     過勞失眠是殺手 正常作息遠離異樣眼光   即使白斑可能來自於遺傳體質,但誘發因子還是跟壓力、作息不正常、熬夜有關係,黃昭瑜醫師指出有些病患發作前兩三個月,會出現像是壓力或失眠等情形,而有白斑體質的人,手腳反覆摩擦受傷的部位,也較容易出現白斑,少數人會因為化學藥品誘發白斑發作,像是染髮劑裡的PPD 或是有些特殊行業會接觸到酚,也就是phenol這類的化學藥品。   因此,想要避免白斑,可著重在日常生活的正常作息,黃昭瑜醫師以雙手胞胎舉例,若都有白斑基因,不見得兩個人都會發病,但強調,若出現白斑,尤其是擴散型,也就是分節型的白斑,是需要控制的,即使不在意,仍然要趁早控制;另外,有些民眾誤以為白斑會傳染,投以異樣眼光,導致白斑病患深受打擊,黃昭瑜醫師藉此機會導正觀念,再加上有許多方法可以控制與治療,希望白斑病患可以正向面對,勇敢進入社會。     諮詢醫師:黃昭瑜醫師    現職: 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 主治醫師(林口/台北/桃園) 學經歷: 長庚醫院醫學美容中心 主治醫師 長庚大學臨床研究所 博士進修     延伸閱讀 影片|麥可傑克森漂白皮膚治療白斑症?過勞、壓力大恐白斑上身!  文章|女人《三十而已》更要注意這些事!逆齡保養4重點一次告訴你!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06

  •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年會不畏肺炎疫情 線上串流打造國際交流盛會

    文/美醫誌編輯部 圖/傅暄閔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年會不畏肺炎疫情 線上串流打造國際交流盛會   由臺灣皮膚科醫學會主辦的第46屆皮膚科年會,於11/13至11/15為期三天在高雄展覽館舉行,今年適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原訂要來台演講的醫師專家們,改採用線上串流的方式與台灣的醫師進行對談和交流。總計約有46位國外專家醫師採用線上錄影,約100位在世界各地的醫師同時在線上觀看,創下皮膚科年會新的創舉。三天的議程中約有900名國內專業的醫師及講者與會,許多專業的藥品及儀器製造商也投入,共同打造國際級的皮膚科年會。     延伸閱讀 文章|三大皮膚醫學會齊聚高雄 線上串流會議成交流焦點 影片|2020美容外科醫學會「整合和互補治療」再創醫美新高峰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11.23

  • 三大皮膚醫學會齊聚高雄 線上串流會議成交流焦點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摘要  由臺灣皮膚科醫學會主辦的第46屆皮膚科年會,於11/13至11/15為期三天在高雄展覽館舉行,今年適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原訂要來台演講的醫師專家們,改採用線上串流的方式與台灣的醫師進行對談和交流。總計約有46位國外專家醫師採用線上錄影,約100位在世界各地的醫師同時在線上觀看,創下皮膚科年會新的創舉。三天的議程中約有900名國內專業的醫師及講者與會,許多專業的藥品及儀器製造商也投入,共同打造國際級的皮膚科年會。   由臺灣皮膚科醫學會主辦的第46屆皮膚科年會,於11/13至11/15為期三天在高雄展覽館舉行,三天的議程中約有900名國內專業的醫師及講者與會,本次大會同時邀請到亞洲皮膚病理學會(Asian Society of Dermatopathology)以及東亞白斑醫學會(East Asia Vitiligo)共同參與;展覽館現場也有許多專業的藥品及儀器製造商,展示最新的科技和實用性,共同打造國際級的皮膚科年會。   今年適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世界各國無不傳出災情,截至目前都未恢復到過去的狀態,本屆皮膚科年會的會長藍政哲醫師表示,很可惜全世界都處在疫情籠罩之下,原訂要來台演講的醫師專家們,紛紛不克前來並改採用線上串流的方式與台灣的醫師進行對談和交流。總計約有46位國外專家醫師採用線上錄影,約100位在世界各地的醫師同時在線上觀看,創下了皮膚科年會新的創舉。相較於國外疫情,國內則是相對不那麼嚴重,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下,本次大會也依照相關準則來進行會議,包括量體溫、實名制、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會議也順利舉辦成功。       圖說:皮膚科醫學會會長藍政哲     三天的議程中內容相當豐富,包括組織感染與腫瘤癌症的關聯,皮膚發炎和免疫系統的作用,更有幹細胞和自體細胞療法的運用;透過專業醫師的交流和科學上的驗證,對於醫師們在日後執業上有長足的幫助。另外會議也針對兒童及青少年的皮膚狀況、化妝品的人體測試、填充物和如何用藥反應等等都有深入的探討。而在東亞白斑醫學會的議程中,詳盡針對白斑的成因和病例治療方案做出討論。相信醫師可以造福更多需要的患者,這也是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舉辦年會的意義所在。   藉由皮膚科醫師們於年會互相交流,可以了解到其他國家常見的病症與台灣的不同之處,不僅厚實醫師的國際學習經驗,也鼓勵年輕醫師致力於學術研究,醫學技術和產品不斷快速進步之餘,相信醫師可以造福更多需要的患者,這也是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舉辦年會的意義所在。   延伸閱讀 文章|美容外科醫學年會「整合和互補治療」 讓美麗境界再升級 文章|移工無照行醫觸法 施打非法醫材獲利數百萬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11.20

  • 大麻能改善睡眠!?教你認識歐美現下最夯的CBD!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你想睡好覺嗎?睡眠不足、睡眠品質差已是現代人都會有的症狀,有時就算早早休息,閉上眼睛想要快點入睡,腦袋卻持續運轉不停歇,先前美醫誌也針對失眠做過相關報導,更介紹了許多幫助失眠問題及入眠的方法,來改善不良的睡眠品質。近日外媒相關報導指出大麻含有的大麻二酚(CBD)成分可以改善睡眠質量,在歐美也有部分人在使用此成分,但使用上是否安全還是有待評估。本篇就要帶你來了解近期最受討論的「大麻二酚CBD」,能為人體帶來什麼作用呢?     根據《歐元周報》報導中指出,在歐美對於大麻的使用上較寬鬆,也有部分人漸漸使用CBD來緩解慢性疼痛、癲癇發作,焦慮症及睡眠質量,但讓人存疑的是CBD是從大麻中萃取出的成分之一,使用上是否安全有待考量。大麻在大多數國家皆被列為有毒物品,是人人皆知的禁忌品,然而近期卻備受討論及使用,到底CBD到底是什麼呢?為何人們可以安心去服用它呢?     大麻萃取物你敢用嗎?   CBD是大麻中的一種成分「大麻二酚(Cannabidiol)」不是興奮劑,也不是鎮靜劑,更不會讓人上癮。根據科學家研究指出大麻二酚CBD擁有最具醫療價值的成分,能夠保護神經、舒緩皮膚敏感、泛紅等發炎症狀,可以改善皮膚濕疹、過敏,抗焦慮、抗精神病、止吐和抗炎。其中抗焦慮和放鬆作用更是被發現能有效利用在患有失眠情形的患者身上,利於更快入睡,改善焦慮,食慾不佳等狀況,調節體內平衡,讓身心得到寧靜,找到生活的平衡點。許多有慢性疼痛、精神病的患者,睡眠品質大多不好,CBD擁有的止痛成分能夠減輕疼痛感,改善睡眠,助於恢復更好的睡眠品質。     想用CBD改善睡眠 安全性尚待評估   歐美國家使用大麻相較於東方國家寬鬆,近年來也漸漸的使用在日常用品上,包括電子煙油、潤唇膏、卡布奇諾咖啡、汽泡水等應有盡有,英國更有約25萬人在使用。CBD雖有醫療價值,可以改善21世紀人人都會有的文明病及皮膚病,但使用上的安全性仍是未知數,台灣目前也尚未有任何的法令公告CBD是核可的成分,若想要使用含有CBD成分的產品來改善睡眠品質及其他病症,建議還是要諮詢醫師,使用安全且核可的方法,以免誤用成分,疾病未治好反而更傷身。     資料來源: 1.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6/200626114755.htm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10.14

  • 醫美術後恢復慢?!快讓「高壓氧」幫你補補「氧」!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隨著時代的演進、科技漸趨發達,生活品質提升,人人對於自身的健康以及睡眠品質就更加注重,卻依舊不能減輕外來的工作、人際等壓力!近年來被用於燒燙傷等重大疾病治療的高壓氧療程,其氧氣加壓能為身體補氧,促進組織修復的特性也開始被發現,並利用於醫美治療上。本篇就要帶你好好認識一下何謂「高壓氧」治療?聽說只要40分鐘,就可以補足你所流失的「氧氣」,整個人都神清氣爽了呢!話不多說,快跟美醫誌一起來了解吧!     氧氣如此的重要 缺氧了該怎麼辦?   氧氣是經由血液傳輸到組織或細胞,讓人體得以正常運作的重要元素之一。當缺少氧氣時,血液無法正常運輸氧氣到細胞,導致人體所獲得的氧氣不足,而造成缺氧。輕微症狀會出現血液循環不良、倦怠和疲勞感、傷口復原緩慢,嚴重一點,舉凡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腦功能障礙或老年性癡呆症等症狀,都可能因為人體的氧氣不足而大幅增加罹患風險。   若是缺氧了也不用太過擔心,高壓氧治療在台灣的醫療上已行之多年,採用太空艙的概念,在密閉的環境中,將氧氣的壓力加大,讓人體得以在高壓的環境中吸入足夠的氧氣,去補足缺氧狀況,還能改善像是糖尿病的慢性傷口以及燒燙傷的深度傷口等等。最有名的案例就屬多年前八仙塵爆事件,燒燙傷患者經過清創、抗生素的治療後,再搭配高壓氧的輔助之下,舊的疤痕組織修復變快,因為修復而產生的新疤痕組織也會跟著變少。     高壓氧治療可以用在這些地方   ✓ 疼痛   慢性牙周炎、糖尿病潰瘍、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消化道慢性潰瘍   ✓ 傷口   特殊失血、術後傷口修復、骨折及癒合不良、纖維母細胞增生、手術後肢體腫脹   ✓ 皮膚   膚質改善、青春痘改善、泡疹性皮膚病、接觸性皮膚病、蕁麻疹、牛皮癬   ✓ 腦部   暈眩症、腦功能障礙、腦水腫、偏頭痛、老年性癡呆症   ✓ 壓力   舒緩壓力、睡眠障礙、改善過敏、提升免疫力、增加血漿內氧含量   ✓ 運動   恢復運動疲勞、加速乳酸代謝、促進新陳代謝、運動訓練、復健     時代變化 高壓氧已人人都可用   高壓氧治療是經由高壓氧艙內增加的大氣壓力去減少血液中的氣體栓塞,藉此提升人體血紅素及血漿攜帶的氧氣,改善血液循環不良造成的缺氧問題。在以往,普遍只能在大型醫療院給予燒燙傷及重症患者做治療,現在因應時代及需求改變,高壓氧治療已不再侷限給傷患使用,舉凡美容醫學、睡眠不足、免疫力下降等想要改善體內循環不良問題,在一般的醫美診所也都可以使用到高壓氧來改善喔。   ● 大型艙體:多人座位的艙體,可供多人使用,輪椅也可進入,需要戴面罩去做吸氧治療,通常在大型醫療院所可看見,提供慢性疾病及行動不便的患者。   ● 小型艙體:臥式的艙體,單人使用,不需要戴面罩即可吸入氧氣,可在健康管理中心、醫美診所看見,舉凡醫美療程、貧血、運動傷害、無疾病患者皆可使用。     美容醫學術後修復 加速新陳代謝   普遍做完醫美療程後,不論是侵入式或非侵入式療程都需要一段時間去讓肌膚修復,高壓氧療程的加壓特性能夠幫助受損肌膚在短時間內提高氧氣,增加血漿內之含氧量,促進肌膚新陳代謝,修復細胞組織,加速傷口癒合。常見像是打完雷射的術後發炎、發紅、腫脹,或是微創狐臭手術等等都可以搭配高壓氧來輔助,縮短傷口恢復時間。另外像是身體無病痛的人,也可以藉由高壓氧來做日常保養,改善因睡眠不足、熬夜、氣色變差等不良的睡眠品質,補足身體所缺失的氧氣。皮膚科專科醫師何文藻表示,有別於大型醫療院所的高壓氧艙是拿來做疾病治療,從醫學美容、抗衰老的角度,高壓氧是可以迅速補足氧氣的一項非常舒適的療程,唯一有的不適感,就是當初次進行高壓氧艙時會出現像是潛水會有的耳膜脹痛感,另外,由於高壓氧艙是處在一個密閉空間的環境下,若有幽閉恐懼症的患者就不建議使用。       高壓氧在醫學上主要是針對潛水夫病以及燒燙傷等重大疾病患者的治療方式之一,然而,時代改變,高壓氧治療不再只能單純運用在醫學上,除了搭配醫美療程加速術後的修復,還能改善睡眠品質、運動後的輔助都有良好的幫助。一個人的狀態好不好都表現在臉上,想要讓臉上不再面有菜色,均衡飲食、適時運動、補充保健食品,或進行高壓氧療程輔助,都可以增強自我抵抗力,讓身體擁有充足的氧氣,才有足夠的體力,去抵禦病毒入侵,讓你天天都很有「氧」!     諮詢醫師:何文藻醫師    現職: 何文藻皮膚科診所 院長 學經歷: 中華民國皮膚專科醫師 台灣皮膚科學會專科醫師 新加坡國家皮膚病中心進修研究 韓國KCCS整形美容外科進修研究 美國皮膚科醫學會年會進修研究 狐臭手術國際期刊認證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10.09

  • 越酸越能根治毛囊角化症?!當個「酸民」能讓你擁有細嫩膚質!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越酸越能根治毛囊角化症?!當個「酸民」能讓你擁有細嫩膚質!   手臂、大腿、臉頰一粒粒的不是痘痘!?其實是所謂的毛囊角化症,俗稱雞皮病,不是粉刺、痘痘,更非皮膚衛生清洗不乾淨,這是一種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皮膚病;想抓住夏天的尾巴,去海邊展露身材,卻因為毛囊角化症不敢秀出好身材怎麼辦?就讓醫師深入分析給你聽,教導你如何正確改善毛囊角化症的方法!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14 什麼是毛囊角化症? 01:06 哪些人會有毛囊角化症? 01:37 除毛是否能根治毛囊角化症 02:53 常去角質對於毛囊角化症影響 03:48 酸類治療 04:48 正確的酸類治療毛囊角化症 05:13 痘痘與毛囊角化症區別 05:48 針對毛囊角化症的保養 06:19 輔助治療 07:07 毛囊角化症的日常保養   縮圖圖片來源:王筱涵醫師 提供       諮詢醫師:王筱涵醫師    現職: 安珀琢玉醫美診所 主治醫師 學經歷: 台灣皮膚科專科醫師 教育部部定講師 臺北醫學大學皮膚學科 專任講師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皮膚科暨雷射美容中心 專任主治醫師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皮膚科 總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9.28

  • 冬天「約泡」請小心!醫師教你泡湯不踩雷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冬天「約泡」請小心!醫師教你泡湯不踩雷 寒冷的天氣會想泡湯來紓解生活的壓力,不少人以此為樂,然而泡湯是長時間讓溫泉水接觸皮膚,不免讓人擔心是否會引起皮膚不適,又或者泡湯能解決皮膚上的問題?鄭嵐心醫師表示,若有一些皮膚炎或乾性肌膚,選擇上就必須排除偏酸性與溫度較高的溫泉,有皮膚上的疾病,也應尋求專業醫師並對症下藥,莫忽視並隨手買成藥應付,皮膚狀況可能無法根治且有惡化的風險!       諮詢醫師:鄭嵐心醫師    現職: 黃禎憲皮膚科診所 主治醫師 學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皮膚科總醫師 中華民國皮膚科專科醫師 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2.12

  • 皮膚科年會技術交流 對抗環境威脅護肌膚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由台灣皮膚科醫學會主辦的第45屆皮膚科年會,於12/13至12/15為期三天在高雄展覽館舉行,本次研討會囊括超過50場專題的演講、多家廠商的展出,以及專業的國內外皮膚科醫師和專家共襄盛舉,包括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英國、德國、香港、白俄羅斯、克羅埃西亞、泰國、馬來西亞、埃及以及東道主台灣,共同為皮膚與自體免疫、遠距醫療、人工智慧療程以及皮膚病和儀器的發展運用來討論,總共近千名醫師專家的與會,再為皮膚科年會突破新的門檻。 大會以海峽皮膚免疫論壇作為開場,從遺傳學到生物標記發現與皮膚的關聯作為探討;此外地球上最為注重的環境議題,那就是空氣和環境中的多重化學物質汙染,是否加速導致人體器官和皮膚免疫系統過度損害,這些都是與人類習習相關。隨著科技的進步,AI人工智慧以漸進式的方式在各行各業中發展,醫療也不例外,本次年會台灣和新加坡專家聯手,探討AI大數據應用以及遠距皮膚科的治療案例討論,讓與會醫師們以更多思維和角度思考實際應用層面的可行性。     三天年會內容相當豐富, 與會的莊德揚醫師表示,目前國外對於皮膚治療的應用是相當廣泛,尤其是運用血小板Platelet- Lyophilized Treatment (PLT)凍晶技術於再生醫學上,可以延長血小板保存期限,對於皮膚的修復有相當大的幫助,目前國內尚缺乏這方面的應用,希望未來可以追上國際的腳步。     另外打擊老化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議題之一,對抗皺紋和各式疤痕過去較常使用雷射來達到效果,不過對於患者皮膚傷害較大,也會有部分出現不適的情形,來自馬來西亞的林挺松醫師表示,利用熱力點陣Thermal Mechanical Action(TMA)技術,採恆溫鈦金屬探頭,非常精確地將熱能傳遞至皮膚,不會對治療部位及其周圍肌膚產生過大的傷害,除一般皮膚外,也適用於眼周等皮膚較薄嫩的地方。     這次年會各家廠商也卯足全力展示新的產品和儀器,除此之外,向來被視為皮膚填充利器的玻尿酸也不斷推陳出新,呂佩璇醫師表示,加強支撐力以及便於醫師注射等優點,使醫師不會有板機指和疼痛感;而患者部位的飽水性和支撐度也有所提升。     隨著全球化人來人往和環境的影響,得到皮膚相關疾病的可能性也相對提升不少,伴隨老化和各種症狀下,拯救肌膚狀況是刻不容緩,而藉由皮膚科醫師們於年會互相交流,可以了解到其他國家常見的病症與台灣的不同之處,加上技術和產品的進步,相信可以造福更多需要的患者,這也是年會所舉辦的意義所在。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2.17

  • 敏感肌有幾種類型?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敏感肌有幾種類型?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所謂的敏感肌,一般人可能聽起來很模糊,敏感肌形成是因為皮膚對於外在的刺激過度敏感,造成結構受損或是皮膚發炎,常見的像是過度去角質和脂漏性皮膚炎發作;另外還有一種叫做保養品不耐症,顧名思義是皮膚角質層受損和發炎,不管是擦任何保養品或是水都會刺痛,這些症狀形成的原因就是長期不當保養累積下來的和個人皮膚疾病的影響。   諮詢醫師:莊德揚 現職: 立悅皮膚科診所院長 學經歷: 台大醫學系畢業 台大醫院皮膚部兼任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皮膚部接觸性皮膚炎特別門診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皮膚部住院醫師、總醫師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美容醫學皮膚科醫師認證 中華民國醫用光電雷射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會員 Sculptra舒顏萃原廠認證醫師 Juvéderm&Botox愛力根原廠臉部美學大師班認證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9.08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