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確診共有20筆結果

  • 防疫常備藥有哪些?後疫情時代必備的6大類藥品!新冠肺炎輕症吃這些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隨著全球逐漸進入新冠肺炎的後疫情時代,家庭必備的醫藥箱中也必須保留防疫用品以便不時之需,哪些藥品是你日常就應該要準備好的呢?如果不幸染疫,有發燒、咳嗽、流鼻水或腹瀉等症狀時,該如何服藥緩解不適症狀呢?多一份準備,多一份心安,陳怡安藥師簡單介紹6大類疫情常備藥品,來看看你家裡醫藥箱是不是都備齊了!     備妥家庭防疫6大類藥品,做好居家照護工作   現在國內對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已經不再像當初一樣恐慌不安,但即使如此,面對疫情我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如果有發燒、流鼻水、咳嗽等輕微症狀時,有什麼藥品可以幫助我們呢?陳怡安藥師建議民眾可提前備妥6大類家庭防疫藥品,以緩解確診時身體的不適症狀,包括:   1. 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緩解發燒、喉嚨痛症狀。 2. 止鼻水藥(抗組織胺):緩解鼻塞、流鼻水症狀。 3. 止咳化痰藥:緩解咳嗽、痰液症狀。 4. 腸胃藥及電解質補充劑:舒緩腹瀉症狀。 5. 維生素B和維生素C:提升免疫力。 6. 額溫槍、體溫計或血氧機:監測生理數值。   雖然說常備藥品都是用以應付不時之需,但陳怡安藥師提醒,每種藥品應準備3~5天份量即可,不宜過多囤積,以免超過保存期限。此外如果藥品的成份、效果都相同的話,也不需要重複購買不同廠牌的藥品。家裡如果有小朋友的話,也要記得備好兒童專用的劑型或劑量,這些都是在準備常備醫藥箱時要注意的。     發燒就吃普拿疼?解熱止痛藥用量每天都有上限!   發燒的測量方式會影響發燒定義,耳溫、額溫的測量方式皆有不同,陳怡安藥師指出,發燒的定義通常是指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 38℃,但其實也有「低度發燒」的情況,所以即使體溫介於37.5~38°C 之間也不能輕忽,還是要參考前後測量的體溫,以及其他身體症狀來判斷是否有發燒。         發燒時通常會服用解熱止痛藥來緩解,常見的種類為乙醯胺酚,如果對乙醯胺酚過敏的人,在服用前務必向醫師或藥師諮詢。陳怡安藥師指出,以500毫克(1顆)的乙醯胺酚為例,成人1天最高用量為8顆,每次間隔4~6小時服用。不同的劑型或劑量的藥品會影響使用頻率,使用時需特別注意。     吃完止鼻水藥會想睡覺?老人家服用要當心!   止鼻水藥為抗組織胺藥物,用於緩解鼻塞、流鼻水症狀。陳怡安藥師建議,每次服用1~2顆,於早、中、晚的頻率使用,如果選擇長效型的藥品,每日服用1顆即可,但實際服用劑量還是要視藥盒上的說明為主,如果使用藥物後症狀仍未緩解,請就醫看診,不應繼續服用過量藥物。   需要注意的是,抗組織胺藥物可能造成嗜睡,如果長輩使用需特別留意,以免發生跌倒的危險,陳怡安藥師更提醒,如果同時飲用酒精及抗組織胺藥物,將增加中樞神經抑制的副作用發生機率,造成鎮靜、嗜睡及暈眩等情形,所以使用藥品期間禁止飲酒。如果必要飲酒時,需於停藥 24小時後待藥品完全代謝後才能飲用。     什麼都治、一顆就搞定?服用綜合感冒藥的注意事項   止咳化痰藥能夠緩解咳嗽或痰液症狀,陳怡安藥師表示,市面上也有許多綜合感冒藥會將解熱止痛藥、止鼻水藥、止咳化痰藥結合成複方型藥物,如果有符合上述症狀的時候,可以服用複方型藥品,但當服用超過一種藥品時,應先諮詢醫師或藥師,以免發生重複用藥的問題。     腹瀉應補充水份及電解質,維持能量代謝   如果有腹瀉情形,除了服用止瀉藥之外,還需要注意補充水份及電解質。陳怡安藥師指出,電解質為身體需要的離子及維生素,如果是腎功能不佳的患者,在補充電解質前應請醫師或藥師多做評估。     保健品吃了強身健體?注意用量和補充水份   許多人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都會想要吃保健品來補充營養,但保健品畢竟並非藥品,服用時可能較容易忘記每日的用量。陳怡安藥師以維生素為例,成人維生素C每日攝取量為100亳克,上限為2,000亳克,服用前記得確認產品建議用量。而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C都是屬於水溶性維生素,除了在服用前也需要確認用量外,使用後還需要留意多補充水份。     時時監測身體狀況,染疫不驚慌   新冠肺炎確診者應早晚量體溫、監測血氧狀況。如果家中沒有血氧機,請留意自身是否有呼吸困難及胸悶的症狀,並檢查指甲、嘴唇是否有發青或發紫的現象。指揮中心提醒如果有出現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症狀,請直接撥打119或自行開車、騎車、步行、家人親友載送就醫,以免延誤病情。雖然我們正慢慢學習與新冠病毒相處,不讓疫情影響日常生活,但仍不能掉以輕心,出門在外做好防疫,戴好口罩勤洗手,落實防疫政策,降低傳播風險,守護你我的健康。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忘記吃藥能補吃嗎?吃藥配果汁正確嗎?用藥觀念懶人包,讓你不再「吃錯藥」! 影片|藥品保存超重要!你還敢把藥水放冰箱?5分鐘教你怎麼處理過期的藥!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1.08

  • 防變種病毒!第4劑新冠疫苗7/22起開放50歲以上民眾施打

    圖、文/翁嘉妤    摘要  雖然目前國內對於戶外配戴口罩的禁令開始放寬,但施打疫苗的基本防護還是不能停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20)日公佈,根據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建議,自7月22日起擴大新冠肺炎疫苗第4劑接種對象,開放50歲以上民眾施打,需與第3劑間隔5個月。     7/22起,開放50歲以上民眾施打第4劑疫苗   最近國際Omicron亞型變種病毒BA.4、BA.5再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嚴加戒備,指揮官王必勝宣佈,自7月22日起開放50歲以上民眾施打第4劑疫苗。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指揮中心在今年5月時,便已開放65 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 歲以上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接種第4劑疫苗,接種時間建議與前一劑間隔 5 個月,6月則追加開放機場港埠、居家檢疫、航空機組員及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接種。如今開放50歲以上成人施打第4劑,指揮中心也鼓勵符合資格者踴躍接種,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提醒,7月底前65歲以上民眾無論打第1劑或第4劑,都會發放500元衛生宣導費用,請民眾盡速施打疫苗。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目前累計接種疫苗人次已達5893萬8763人,新冠肺炎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第1劑為91.5%、第2劑85.6%、基礎加強劑接種率0.84%、追加劑接種率71%,若以符合追加劑接種間隔人數統計約93.78%。     可以打的第4劑疫苗有哪些?怎麼預約?   無論之前施打的是何種廠牌,第4劑皆可選擇接種:   莫德納(Moderna):半劑量0.25ml 輝瑞BNT:全劑量0.3ml 高端:全劑量0.5ml Novavax:全劑量0.5ml   若先前劑次接種有不良反應,建議以其他不同製程疫苗接種。指揮官王必勝也提醒,50歲以上成人需在完成施打第一次追加劑(意即第3劑)後間隔5個月以上,才可以施打第4劑疫苗;如果是確診者,則建議與確診時間間隔3個月再施打,以延長疫苗保護力。   想要預約施打第4劑疫苗,民眾可以到疾管署官網,查詢疫苗接種院所,除了可以依照縣市查詢外,也可以透過地圖直接瀏覽。此外各縣市衛生局也都有推出疫苗預約平台,方便民眾預約接種:   ● 基隆市衛生局最新防疫消息 ● 台北市疫苗接種預約系統 ● 新北市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桃園市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新竹市疫苗施打預約系統 ● 台中市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彰化縣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雲林縣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嘉義市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台南市疫苗接種預約系統 ● 高雄市疫苗接種預約系統 ● 屏東縣院所疫苗施打排程 ● 南投縣衛生局最新防疫消息 ● 宜蘭縣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花蓮縣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台東縣疫苗登記預約查詢 ● 金門縣衛生局最新防疫消息   ● 澎湖縣疫苗預約方式 澎湖縣民眾可至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施打疫苗,接種方式採預約制,撥打(06)921-1116轉15960查詢。   ● 連江縣疫苗預約方式 連江縣立醫院的疫苗門診為每週三上午,可逕至醫院官網預約掛號,門診日當天上午9時30分開放現場候補。各衛生所預約方式採電話登記:西莒衛生所0836-8912,東莒衛生所0836-89038,東引衛生所0836-77206,北竿衛生所0836-55592,行動不便者可於上班時間(週一至週五08:00~12:00、13:30~17:30)撥打防疫專線0963-772-160,預約新冠疫苗到宅接種服務。     中央地方共同推動,「嬰幼兒疫苗」開打   除了第4劑疫苗外,指揮官王必勝也指出,7月21日起指揮中心將和地方政府共同推動6個月~5歲的莫德納嬰幼兒疫苗接種,現已審視各縣市接種計劃,並提醒注意場地舒適度與方便性,包括動線、距離等,施打場地也應備有防曬、防雨功能,排隊等候時間不宜過長。   王必勝建議地方政府可考慮至幼兒園接種,並提醒接種作業應該考量家長上班時間,指揮中心已向地方政府提出希望夜間、假日也可以有嬰幼兒莫德納疫苗的接種時段,方便家長帶嬰幼兒前往施打,地方政府如需中央協助也可提出。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延伸閱讀 文章|口罩限制再鬆綁!「散步也免戴罩」?網友熱議 影片|BNT接種開跑!吃普拿疼導致疫苗保護力下降?美女藥師教你「藥」怎麼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7.21

  • 確診新冠GG會變小?醫曝影響陰莖長度4大關鍵!原來「停機」太久大鵰也會變小雞?

    圖、文/翁嘉妤      摘要  自古以來,陰莖長度往往都與男性雄風脫不了關係,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間,網路上甚至出現「新冠康復後陰莖會變短4公分」的傳聞,讓許多男性不免擔心確診後會對陰莖留下難以復原的傷害,但其實影響陰莖長度的因素,可能比你想像中還多!到底日常生活有哪些習慣會造成陰莖變短呢?一起來看看吧!     新冠病毒讓我雞雞變短!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根據英國《太陽報》報導,一名30多歲的美國男子在《How to Do It》Podcast節目中表示,去年他確診新冠肺炎後痊癒出院時,發現自己竟然有勃起功能障礙,「我確診前陰莖尺寸是在平均值以上,現在約短了一吋多(約4公分),醫師說很明顯是血管損傷造成,應該是不可逆的永久症狀」。除了這名匿名爆料的男性以外,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也曾對長新冠症狀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約有5%男性確診後陰莖縮水,另有15%的男性確診後出現勃起功能障礙。   然而新冠肺炎真的如此強大,能夠讓陰莖長度萎縮嗎?波特蘭泌尿科醫師Ashley Winter表示,部份男性患者在確診後,會因為陰莖血管損傷,導致無法完整充血,就會導致陰莖縮小,不過男性只有在身體健康出了狀況(例如癌症)所引發的勃起性功能障礙時,才可能會有陰莖縮小的情況。   國外醫療網站《今日醫學新聞》(Medical News Today)指出,男性感覺陰莖有「變短」,通常是因為海綿體充血量不足,勃起時不夠堅硬造成的。由於勃起時硬度相較於以往有所差距,所以看起來才會比過去勃起時的長度短,但其實陰莖在未勃起時的狀態下,長度還是一樣的,一般來說陰莖海綿體外側有白膜包覆,不太可能因為新冠病毒入侵,而直接讓陰莖「縮水」。   雖然說現在全球疫情已逐漸趨緩,但過去在面對疫情的高壓環境下,確診後要面臨的生活型態改變和心理建設,確實會讓身心常處於疲倦、注意力不集中、鬱鬱寡歡的狀態之下,因此也有可能造成勃起功能障礙,進而影響測量陰莖長度時的數據。     陰莖變小4大原因!小弟弟竟然也會「退化」?   雖然新冠病毒通常並不會直接讓陰莖「變短」,但日常生活中還是有其他原因會影響陰莖長度,泌尿科醫師莊豐賓指出,常見的原因可概略分為以下4大類:   ● 退化   ● 肥胖   ● 不良的生活習慣   ● 太少用   莊豐賓醫師進一步說明男性陰莖「退化」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年紀增長,男性荷爾蒙分泌量變少,影響男性的勃起反應,尤其是夜間、晨間勃起的機會變少了,這也就讓陰莖無法經常維持膨脹、充血的動作,久而久之陰莖就會慢慢萎縮變小。     肥胖讓陰莖變短?原來是脂肪「淹沒」了陰莖!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21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統計,台灣31 歲以上的男性,平均每2人就有1 人過重或肥胖,肥胖不只會造成體能衰退,導致各種慢性病產生外,你可能沒想到肥胖也是影響陰莖長度的常見原因之一。莊豐賓醫師表示,當男性身材較為肥胖,尤其到了更年期的時候,不只有肚子會變大一圈,這時骨盆腔前面的脂肪也會變得肥厚,當肥厚堆積出來的時候,就會讓外露的陰莖被隱藏起來,然而事實上陰莖本身的長度並沒有改變,只是被多出來的脂肪蓋住了,因此這種情況便稱為「隱藏性的陰莖」。     為了「小兄弟」的性福著想,戒菸戒酒好理由!   莊豐賓醫師指出,例如抽菸、喝酒、飲食不均衡、常熬夜、長期應酬等不良的生活習慣,不只容易讓身材走樣、肥胖,還會影響身體的血液循環,造成勃起功能障礙。   為什麼這些習慣會造成勃起功能障礙?這就要從勃起的原理開始說起,簡單來說,男性在有性刺激的情況下,大腦會經由神經將訊息傳送到陰莖,這時海綿體和小動脈的平滑肌就會鬆弛,陰莖動脈會大量充血,同時壓迫住陰莖靜脈系統,就會造成陰莖勃起的效果了。   然而不良的生活習慣會產生動脈硬化,讓血管擴張困難,進而影響勃起。根據美國流行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2005年的研究表明,抽菸者罹患勃起功能障礙的機率,比不抽菸者高上許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2013年的一項研究也顯示,研究人員在過程中,使用陰莖阻抗血流圖儀(Penile Plethysmography),在受試者觀看色情片時測量陰莖的變化,結果發現,有31% 成功戒菸的受試者比以前更充份地勃起。         別讓陰莖「無用武之地」!我的用途可不只用來上廁所啊!   影響陰莖長短的因素,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少用」。莊豐賓醫師表示,男性到了一定年齡後,可能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性福」的問題,例如性功能不如以往,或是與伴侶間的配合上出現一些狀況,造成性生活的頻率降低,而根據馬克思主義提到的「用進廢退說」理論,當我們越不使用這項功能,身體就越會覺得不重要,陰莖自然就會逐漸變小,只剩下排尿的作用了。因此莊豐賓醫師提醒民眾,當我們覺得自己的陰莖開始沒有以往那般雄壯威武時,就代表應該要針對性福做一個重要的體檢,分析出問題的源頭,進而去做改善、治療,不管是規劃體重管理,還是改變生活型態,或是增加性生活的頻率,從中找出適合的方式,讓陰莖常保健康活力,氣色自然也就年輕有神囉。     美醫小教室:陰莖的正確量法   在測量陰莖長度時,需在勃起的狀態下用軟尺量測,才能得到正確的數據,也比較不會傷到陰莖。測量時用手將陰莖旁的脂肪撥開,往陰莖的底部往下推,從陰莖根部硬硬的部份(恥骨上方),延著勃起的陰莖幅度測量到龜頭,即為陰莖長度。     資料來源: 1.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LGCBELo58sEiaLskWMJDvb4QLZqbacwZePFLFocRo9xuWWgUN1SbpywqkqeS473al&id=100063656811856 2. https://youtu.be/AZRVk2AGocE 3. https://www.stat.gov.tw/public/Data/169152483HCL2D3O.pdf 4. https://www.vice.com/en/article/wjyx34/8-ways-to-keep-your-boner-healthy 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624065/ 6. 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3277941/ 5. https://academic.oup.com/aje/article/161/4/346/92680?login=false         諮詢醫師:莊豐賓醫師    學經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學士 東吳大學法律碩士 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國防醫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三軍總醫院外科部泌尿外科資深主治醫師 美國克里夫蘭醫院床研究員 美國自然醫學醫師 外科、泌尿外科專科醫師、腎臟移植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常喝可樂會殺精?手機電磁波會影響「造精」?精液迷思大破解! 影片|塑化劑影響GG發育?老一輩都是驚人巨根?台灣男性陰莖平均長度大公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7.19

  • 台灣首例猴痘確診!認識猴痘症狀和預防方式!猴痘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新冠?

    圖、文/翁嘉妤    摘要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尚未平息,猴痘(Monkeypox)卻悄悄在全球蔓延,台灣24日出現了首例猴痘境外移入個案,疾管署指出,猴痘確診者為20多歲男性,於2022年1月~6月至德國就學,6月16日搭機返國,在機場新冠肺炎檢驗陰性後返家進行居家檢疫,6月20日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紅疹、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於21、22日就醫,經醫師評估後,進行採檢及通報,檢體送疾管署昆陽實驗室檢驗,於24日確認陽性。     什麼是猴痘?認識現存最嚴重的正痘病毒感染症   根據疾管署公佈資料表示,1958年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首次從研究用猴子身上被發現,因此該疾病才會被命名為「猴痘」。人類感染猴痘病毒最早的個案是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名9歲男孩,此後中非和西非靠近熱帶雨林的偏遠地區陸續有個案報告。     圖片來源:路透社     猴痘病毒屬痘病毒科(Poxviridae),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主要由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傳播給人,屬人畜共通傳染病。猴痘病毒可分為中非(剛果盆地)分支病毒和西非分支病毒,中非分支比西非分支病毒更容易傳播和嚴重,中非分支致死率高達10%,而西非分支致死率約為1%。隨著1980年天花消滅和之後停止接種天花疫苗,猴痘成為現存最嚴重的正痘病毒感染症。   疾管署指出,目前這一波猴痘疫情自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全球累計50國報告至少3,598例確診,其中以歐洲及美洲病例數最多,累計病例前5名為英國793例、德國592例、西班牙520例、法國330例及葡萄牙328例,亞洲目前為韓國與新加坡有境外移入病例。     感染猴痘會有什麼症狀?猴痘會變成下一個新冠?   根據疾管署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公佈資料,猴痘症狀與天花相似,但更輕微,症狀可能持續14~21天,包括發燒、頭痛、畏寒/寒顫、出汗、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週、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極度疲倦等症狀,不過疾管署也表示,在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報告中,這次的猴痘疫情患者症狀表現較不典型,包括發燒症狀較不明顯、皮疹較早出現在生殖器或會陰部,且不一定有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等情況,因此容易與其他性傳染病混淆。   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猴痘的傳播對象較有侷限性,多是有與患者親密接觸,或照護患者的醫護人員,為減少受感染的風險,建議民眾出國應避免接觸猴痘疑似個案,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     圖片來源:衛福部疾管署     台大醫學院急診醫學科臨床教授李建璋今(27)日於臉書中指出 ,猴痘不至於演變成下一波新冠病毒,因為猴痘是DNA病毒,不像新冠是變異快的RNA病毒,相較起來DNA病毒較為穩定,不易變異,再來目前天花病毒疫苗對猴痘還是有效的,暴露前或暴露後使用都可以,大約有85%保護力,加上基因分析顯示目前的爆發還是來自同一病毒,不是多點爆發,且猴痘R0值約2至3,相比於Omicron R0值12,傳播力不致於到不可控制,但李建璋教授也提醒,對於猴痘疫情還是要提早做好準備,公共衛生的啟示最重要的就是在星星之火便捻熄。     如何預防猴痘?衛生觀念要做好!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猴痘是人畜共同疾病,有別於新冠肺炎的飛沫傳染,需以粘膜接觸到帶有高病毒的病痘才會感染,雖然風險相對低,但此波猴痘疫情個案病徵都不明顯,患者可能身上有疹子也不自知,民眾也有可能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觸碰到猴痘感染者的皮膚病灶,因此也就顯示手部衛生的重要性。   施信如主任提醒,民眾只要謹記遵守預防新冠肺炎的方法,如勤洗手、攜帶酒精消毒及戴口罩,也可以預防猴痘,並記得攜帶酒精消毒來自保,但酒精不要只是噴一噴就好,要記得手搓一搓,讓酒精均勻分佈,才能達到防治效果。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莊人祥副署長表示,除了避免與猴痘感染者接觸、前往猴痘流行區的所有食物應徹底煮熟才食用等預防方法以外,疫苗接種也是預防的手段之一,雖然台灣不會進行大規模接種,但目前已列出醫護、實驗室人員及高風險密切接觸者等三大優先施打對象,積極與國際藥廠洽談第三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藥物。       延伸閱讀 文章|皮膚出現大片紅疹、腳趾有凍瘡?!小心是新冠病毒找上你! 影片|雞蛋洗頭去頭皮屑?美白保養花招百出,皮膚科醫師帶你破解謠言!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6.27

  • 確診輕症該備什麼藥?沒準備這6大類居家常備藥會後悔!美女藥師助你備好防疫包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確診輕症該備什麼藥?沒準備這6大類居家常備藥會後悔!美女藥師助你備好防疫包   本土感染病例數增加,若不幸確診隔離,我們該如何做才能緩解症狀,減緩隔離期間的不適少感呢?本集就請陳怡安藥師跟大家聊聊,疫情期間我們可以多準備哪些常備藥品在居家醫藥箱裡,各種藥品服用前又該注意什麼,疫情期間必看的6大類常備藥,來看看你家有沒有漏掉!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41 疫情期間要常備哪些藥? 01:29 每種藥品要準備多少份量? 01:52 發燒、喉嚨痛該怎麼辦? 02:30 有流鼻水症狀該如何應對? 03:19 有咳嗽症狀該怎麼辦? 03:51 有拉肚子症狀該如何應對? 04:13 如何提升免疫力? 04:36 染疫不害怕,時時監測身體狀況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藥品保存問題多,開封後能放多久?藥水可以放冰箱?過期藥品怎麼辦?藥師教你這樣做! 影片|兒童吐藥該補吃嗎?用藥習慣太隨便=白吃全沒效?!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6.27

  • 成人版MIS-C?MIS-A症狀、預防懶人包,確診後出現「這些」徵兆應就醫!

    圖、文/翁嘉妤    摘要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平息,又有MIS-C、MIS-A恐慌相繼來襲。感染新冠肺炎後,有少數人會併發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簡稱MIS,發生在兒童身上的稱為MIS-C,成人則稱為MIS-A。而昨(2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公佈,目前國內2例疑似成人MIS-A個案,初步判定皆未完全符合美國CDC對MIS-A的定義,將由專家進行後續分析討論。     國內疑似出現MIS-A首例個案?   昨日國內新冠肺炎新增5萬6,339例本土案例、115例病故、209例中重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各區看來已經脫離,或正在脫離高原期,因此本週個案數較穩定,在排除假日效應後,預計從本週三(22日)起就很有機會單日降至5萬例以下。   而日前因為新冠肺炎確診兒童重症康復後,再度發高燒,引發諸多討論的「MIS-C」,如今國內又疑似出現2例「成人版」,這2例疑似MIS-A的個案,分別為6月初公佈過的50多歲男性確診死亡個案,以及新光醫院 20 多歲染疫康復後的男性。   其中50多歲男子,在染疫後11天出現了多器官發炎、衰竭的狀況,當時診斷有心肌炎、肺炎,後續死亡後經初步判斷,並沒有臨床標準提到的發燒 38 度症狀,所以初判並沒有符合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 MIS-A 病例定義。而另一位20多歲男性的案例,染疫復原後出現肝臟、腎臟器官系統發炎病變,也有休克情況,但目前沒有發現有嚴重心臟疾病的條件,因此仍不符合定義。後續會再經由專家討論後,再判定是否為台灣的MIS-A首例。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     MIS-A、MIS-C 到底是什麼?   根據CDC報告指出,感染新冠肺炎後,有少數人會併發嚴重的「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身體各器官嚴重發炎,包括心臟、肺部、腎臟、消化道、大腦或皮膚等都有可能受到影響,其中分為成人(Adults)和兒童(Children),MIS-A便是「成人多系統炎性症候群」,而MIS-C則是「兒童多系統炎性症候群」。   台大醫學院急診醫學科臨床教授李建璋於臉書中指出 ,目前確診人數逐日下降是好消息,但確診後的2~12週可能引發MIS-A,預估國內將陸續出現相關案例,若發現確診後突然發高燒,但呼吸症狀不明顯,務必就醫檢查,以免耽誤到病情。   羅一鈞表示,MIS-A比MIS-C少見很多,國際上通用的病例定義也只有美國CDC有訂定,符合臨床和實驗室標準的患者,才會被列入是MIS-A。目前確實有研究看來MIS-A致死率比MIS-C高,但因為成年人較容易有慢性疾病、年齡等干擾因子,要全部排除才能確認,比兒童MIS-C判斷更複雜,將請專家討論應如何定義做分類。     MIS-A會有哪些症狀?   羅一鈞說明,確診到MIS-A發病間距平均28天,範圍則是從20~36天,一般而言確診後3週以上才有可能會出現MIS-A症狀。   MIS-A主要常見症狀有5大項,分別是發燒(96%)、低血壓相關症狀(60%)、心臟功能低下(54%)、呼吸困難(52%)、腹瀉(52%)。   根據美國CDC指出,MIS-A病例定義為年齡大於等於21歲,並在住院或住院前3天內有主觀發燒或客觀發燒紀錄,大於38度,更要在住院前或住院前3天內至少符合臨床標準中3項。主要臨床標準包括心肌炎、心包炎、冠狀動脈擴張、冠狀動脈瘤、新發左右心室功能障礙,以及2或3度房室傳導阻滯、室性心動過速、皮疹合併非化膿性結膜炎,但心臟驟停不符合此標準。   國健署前署長邱淑媞也在個人臉書中提醒民眾,若有持續發燒情況,並有胃痛、腹瀉、頭暈、眼睛紅、皮膚有疹子、嘔吐等任2項症狀,就要懷疑是否為MIS-A。一旦出現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意識不清、無法保持清醒,或是皮膚、嘴唇或指甲蒼白泛藍……等任何嚴重不適,都應立即就醫。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MIS-C會有哪些症狀?   國內陸續新增MIS-C個案,截至21日記者會公佈數據,目前累計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65例,包含21例腦炎、15例肺炎、3例敗血症、7例哮吼,2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MIS-C 12例、5例家中死亡。   指揮中心於本月初邀請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進行MIS-C的衛教說明,黃瑽寧醫師指出,MIS-C的發生族群從0歲到19歲都有可能,其中以6~12歲佔最多。兒童及青少年確診新冠肺炎後6週內,若有出現持續發燒,並且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皮膚出疹、眼睛充血、頭暈,以上任一症狀,須立刻就醫評估。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如何預防MIS-A和MIS-C?   美國CDC表示,目前仍在了解MIS-A及其對成年人的影響,對於部份成年人的感染原因尚未調查清楚,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預防感染新冠肺炎。   黃瑽寧醫師指出,根據國外研究發現,只要打過1劑新冠疫苗,便有助降低97%得到MIS-C的風險,因此「打疫苗」就是最好的防護方式,留心相關症狀,及早治療,就可以降低死亡率。指揮中心也提醒,家長發現孩童有出現相關症狀,應儘速帶孩童就醫,並跟醫師詳細說明情況。       延伸閱讀 文章|藥品保存問題多,開封後能放多久?藥水可以放冰箱?過期藥品怎麼辦?藥師教你這樣做! 影片|BNT接種開跑!吃普拿疼導致疫苗保護力下降?美女藥師教你「藥」怎麼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6.22

  • 快篩實名制今上路!怎麼買、哪裡買快篩?重點懶人包一次看

    圖、文/翁嘉妤    摘要  台灣疫情升溫,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2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國內新增8,923例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8,822例本土個案及101例境外移入(8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在確診個案中也新增了2例死亡,讓不少民眾開始繃緊神經,快篩試劑的需求量也隨之提升。     今(28)日家用快篩試劑販售實名制上路,從2020年2月6日實施至今已經2年多的口罩實名制也即將走入歷史,口罩實名制1.0將於4月30日完成第一階段的任務,目前多數藥局已轉為販售快篩試劑實名制,5月1日起,欲購買口罩實名制的民眾,需要至145家藥局購買。(藥局名單屆時可至食藥署官網查詢)     快篩實名制到底是什麼?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由於家用快篩有「量」和「價」的問題,因此將原訂於5月實施的家用快篩實名制,提前於4月28日上路,目的是希望讓更多有需要的民眾買得到平價的實名制家用快篩試劑,以利控制疫情,並維護民眾健康之權益。   根據指揮中心規劃,目前已準備至少5,000萬劑快篩試劑,可供1,000萬人次購買,每劑價格100元,民眾可憑健保卡或居留證購買平價的快篩試劑。     平價快篩試劑怎麼買?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為了避免藥局業務過重以及居家照顧送藥服務受影響,家用快篩試劑將會依循過去口罩實名制1.0的方式進行,實施重點如下︰   販售模式:依循口罩實名制1.0於藥局通路販售模式。 販售地點:全國4,909家健保特約藥局及58個偏鄉衛生所。 販售對象:持有健保卡/居留證之民眾;無年齡限制,每人均可購買。 購買份數:每輪每身份證字號僅能購買1次(可代購),另視情況公佈下一輪日期。1份5劑,每劑100元。 販售價格:1人1份5劑,共500元。(醫材原則售出,概不退換) 分流機制:比照口罩實名制1.0初期,以身份證字號尾數單雙號進行分流;單號星期一、三、五;雙號星期二、四、六;星期日則開放全民皆可購買。 販售份數:至少5,000萬劑,1,000萬份。(人次) 販售資訊查詢:健保署、食藥署、藥師公會官網。     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藥局排隊人龍再現,網站當機惹民怨   自指揮中心公佈快篩實名制開賣消息後,藥師公會全聯會網站便新增「實名制快篩販售專區/藥局地圖查詢」專頁供民眾查詢住家附近的實名制快篩販售地點、營業時間等資訊,但查詢的民眾過多,造成系統無法負荷,網站頻頻當機無法查詢。健保署網站也設置了「家用快篩試劑實名制 如何買報您知」頁面,供民眾查詢購買資訊,無法連上藥師公會網站者不妨多加利用。   雖然4月28日並非假日,但一大早各大藥局前還是排起長長人龍,人潮不輸過去的口罩實名制, 但由於目前每間藥局都只配置78人份的快篩,因此還是不少民眾擔心買不到。陳時中也提醒民眾,排隊的時候還是以「一人一卡」的原則實施,「認卡不認人」,因此可以拿他人的卡來代排,但不要一人拿很多卡來購買,否則恐影響他人權益。   除了實名制的快篩試劑以外,原先的公費快篩試劑也將持續針對符合資格對象發放,另外便利商店、賣場等快篩販售點也並未取消,因此民眾不應過度恐慌搶買。     圖片來源: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       延伸閱讀 文章|即日起簡訊實聯制取消!台灣社交距離APP,你安裝了嗎? 影片|BNT接種開跑!吃普拿疼導致疫苗保護力下降?美女藥師教你「藥」怎麼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4.28

  • 北市公佈確診者足跡!曾造訪微整形外科、耳鼻喉科診所

    圖、文/翁嘉妤   圖片僅供示意,非當事診所  摘要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升溫,在2022年春節連假即將到來之際,許多民眾也開始關心疫情發展,台北市衛生局今(20)日下午召開疫情記者會,公佈中壢西堤餐廳群聚感染的確診個案確診案18051與案18116的北市足跡。     案18051曾赴大安區某微整形診所、至大同區耳鼻喉科就醫   桃園西堤餐廳傳播鏈持續,包括1月9日至該餐廳用餐的一家三口中,就有爸爸及2名兒子確診(案18051、案18052、案18053),台北市衛生局今公佈案18051北市公共場域足跡,1月10日15:30~16:10曾前往大安區微整形外科診所,1月15日11:35~12:45曾前往大同區耳鼻喉科診所看診。     台北市衛生局於1月20日公佈案18051在台北公共場域足跡 圖片來源: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衛生局專委歐佳齡指出,目前已匡列同時段的醫護人員和相關民眾,31人居家隔離,其中3人PCR採檢陰性,28人檢驗中,另擴大採檢6人,目前還在等待結果出爐。     案18116曾在東吳大學參與課程,搭乘北捷板南線往來   另外一名確診案18116則是昨(19)日晚間傳出東吳大學城中校區的確診案例,歐佳齡表示,確診者案18116的職場在新北市,曾於1月15日搭乘高鐵、轉乘捷運抵達信義區,並於1月16日至東吳大學城中校區參加民間團體的課程,待在東吳大學的時間從早上9點至下午6點。歐佳齡指出,目前已匡列65人居家隔離,其中6人採檢陰性,59人檢驗中,並還在調查擴大採檢名單。     台北市衛生局於1月20日公佈案18116的公共場域活動史 圖片來源: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據傳東吳大學校方在19日下午要求曾使用確診者教室「作楠廳」的百餘名師生,需進行自主健康管理,對此東吳大學表示,該場地在16日當天就已經完成例行性清消,確診者沒有與東吳師生有任何接觸。由於19日有師生利用作楠廳場地進行期末成果發表會,人數約一百餘人,校方基於保險起見,才建議在場師生進行自主健康管理,落實體溫量測、消毒、戴口罩等防疫動作,此提議純粹是建議,落實防疫觀念本來就是目前該做的事,請外界不要過度臆測。     延伸閱讀 文章|Omicron+Delta新變種病毒,賽普勒斯傳已有25例確診? 影片|BNT接種開跑!吃普拿疼導致疫苗保護力下降?美女藥師教你「藥」怎麼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1.20

  • Omicron+Delta新變種病毒,賽普勒斯傳已有25例確診?

    圖、文/郭佳語      摘要  繼新變種病毒Omicron後,近日地中海島國賽普勒斯(Cyprus)發現一種COVID-19新變異株,是結合Delta及Omicron特性的新病毒,將之命名為「Deltacron」,並稱目前在該國已有25例確診案例。     根據賽普勒斯大學生科教授、生物技術及分子病毒學實驗室主任柯斯崔基斯(Leondios Kostrikis,音譯)披露,這個新變異株同時擁有Delta遺傳背景,以及部分Omicron的突變,且聲稱目前已於該國發現25起確診個案,其中11位為住院患者,14位為一般民眾。   此種新變異株Deltacron很可能還未在賽普勒斯以外的國家被發現,柯斯崔基斯也表示,現已將這25個樣本的序列交給「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數據庫。     Omicron+Delta,會更可怕嗎?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儘管Deltacron變異株結合了Omicron和Delta特性,目前並還沒辦法判定是否會比Omicron或Delta變異株更強,無論在傳染力或是威力上,是否會更容易傳播或造成重症,目前都仍都言之過早。   此外,亦有另一部份言論指出,這隻新變異株Deltacron也可能僅是樣本汙染的技術失誤,但不管如何,面對起伏反覆的疫情,我們仍不能掉以輕心,指揮中心也表示,目前國內並還未發現同時具有Delta特徵並有Omicron突變的病毒株,將會持續進行監測。     病毒不斷變異,我們可以做什麼?   隨著新變異株消息不斷更新,國外疫情蔓延與升溫,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觀察到,有越來越多現象顯示,確診或確實打過疫苗的人在得到Omicron幾乎都是無症狀或輕症,這點也與目前台灣本土個案的狀況相符。   所謂輕症,也就是其顯現的症狀會與感冒非常類似,在確診後可能會有喉嚨癢、喉嚨痛、咳嗽、發燒、鼻塞、全身倦怠等症狀,亦有少數個案有會有嗅味覺異常。因此若本身有過敏性鼻炎的人,或許有可能性會將之混淆,會更難發現與預防。   也因此仍是建議並鼓勵大家,將疫苗打好打滿,減少染疫的風險。   ● 打好疫苗,保護自己,減少重症機會   目前台灣疫苗仍充足,1/7指揮中心亦表示,開放滿足條件者可以申請第三劑疫苗追加劑,尤其是年長者或是容易感染及疾病嚴重風險者,在接種疫苗後至少能降低重症率。   ➦ 打疫苗前你要注意這些!第三劑/追加劑疫苗怎麼選? 第三劑疫苗追加劑開打,前2劑打AZ需注意!符合3條件即可預約接種   ● 戴好口罩,保護他人,降低傳播速度   為了因應新變異株Omicron威脅,指揮中心也宣布於1/9~1/24,將全國維持二級警戒,加嚴戴口罩等防疫措施,詳細規定如:   加嚴戴口罩規定,外出全程配戴口罩。 運動、運動、唱歌、拍照及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皆恢復為須戴口罩。   符合以下情形者,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或準備口罩,且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   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 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 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 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 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例如:藝文表演/劇組/電視主播等演出人員正式拍攝演出時、運動競賽之參賽選手及裁判於比賽期間等),如符合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之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     為了因應新變異株Omicron威脅,指揮中心也宣布於1/9~1/24,將全國維持二級警戒,加嚴戴口罩等防疫措施。     延伸閱讀 文章|第三劑疫苗今開放混打!「追加劑」、「基礎加強劑」一次看清! 影片|BNT接種開跑!吃普拿疼導致疫苗保護力下降?美女藥師教你「藥」怎麼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1.10

  • 中研院女研究員確診!北市府今公佈活動史,足跡遍及雙北

    圖、文/翁嘉妤   圖片來源:衛福部疾管署YouTube  摘要  國內連續34天本土案例「加零」破功!9日傍晚傳出一名中央研究院南港P3實驗室人員,疑似因進行新冠肺炎實驗而不慎染疫確診。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證實,確實有實驗人員PCR檢驗陽性,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更表示,這應該是國內首起P3實驗室發生工作人員感染的個案。     中央研究院P3實驗室昨(9)日,傳出一名女性員工確診感染新冠肺炎,讓國內連續35天加零確定破功,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該名個案為20多歲女性,居住地位在新北市,在中研院前基因體研究中心P3實驗室員工作,過去有咳嗽症狀達一週,直到12月8日出現嗅味覺異常症狀,主動就醫採檢後確診。指揮官陳時中、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9日深夜已趕往集中檢疫所視察。     圖片來源:王必勝個人Facebook     針對院內傳出確診案例,中研院發佈新聞稿指出,在接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通知後,便立即組成應變小組,進行相關處置措施。自9日晚間開始針對基因體研究中心大樓全面清潔消毒,除配合檢疫對象外,全棟同仁居家辦公。後續院方將配合指揮中心各項作業,持續掌握發展情況,提供同仁諮詢與協助,並且會於10天內完成調查報告,全力配合防疫。     中研院確診足跡公佈!常坐捷運、逛百貨趴趴走   該名研究人員本土確診足跡遍及雙北,活動史含有古亭屈臣氏、京站時尚廣場、汐止康是美、大三元酒樓、汐止孫東寶、汐止遠雄陶板屋、台北月見ル君想フ餐廳等,且因主要搭乘捷運通勤,因此也曾造訪捷運南港站、古亭站、東門站、台北車站等地。包括環球購物中心及京站時尚廣場等商場也於9日公告指出,已收到北市衛生局確診者到店通知,將在全館閉店後進行清潔消毒作業。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10日出席防疫記者會,公佈該名研究人員相關足跡。 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10)日在疫情記者會中指出,台北市目前已匡列94位居家隔離者,80位PCR報告陰性,其餘尚在檢驗中,但目前有症狀者2人。柯文哲表示,該案足跡遍布雙北,若民眾有疑似出現新冠肺炎症狀,不要輕忽,可至7大醫療院所做篩檢,以往7大院所僅開放上午篩檢,今天起將恢復全天篩檢,讓篩檢量再度擴大,並呼籲民眾盡快完成疫苗接種。   台北市7家公費PCR檢測醫院:   1.聯合醫院中興院區 2.聯合醫院和平院區 3.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4.聯合醫院陽明院區 5.聯合醫院忠孝院區 6.萬芳醫院 7.關渡醫院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衛生局     Alpha老鼠一咬竟得Delta?「老鼠門」猜測四起   堅守已久的本土「嘉玲」破功,不僅讓民眾人心惶惶,網路上也開始有許多謠言發酵,甚至傳出該名女研究員是被實驗室的Alpha老鼠咬到才會感染,卻初步判定是感染Delta,各方懷疑、猜測盡出。對此柯文哲強調,根據醫學知識,不太可能是動物傳人,目前全世界數據也沒有動物傳人的案例,該案更有可能是實驗室在處理病毒時的外洩事件,除了調查人員以外,還需要調查整起案件。指揮官陳時中也在9日緊急記者會時表示,「實驗室有相關的病源在,病原和染疫的基因序列到底是如何要進一步判斷,所以我們要求內部要有檢討、調查報告,外部也會有專家進去做相關的檢查」。     圖片來源:PAKUTASO     新北市歡樂耶誕城辦不辦?侯友宜:暫不受影響   新北市長侯友宜也在今(10)日召開記者會表示,針對這名個案已匡列66名接觸者,居家隔離44人,PCR結果顯示43陰性,1個結果未顯示。其中女研究員與男性友人同居,但該男性友人PCR已顯示為陰性,僅剩1人PCR結果未出爐,侯友宜表示今日下午會對外說明,請民眾勿過度恐慌,市府會全力防堵,嚴正以待面對疫情。   對於新北市年末的壓軸活動「新北市歡樂耶誕城」,侯友宜指出,目前活動暫不受影響,希望民眾參與活動配合防疫規定,全程配戴口罩,遵守實聯制,會場設有飲食專區可供民眾飲食,新北市會隨時掌握疫情最新狀況,萬一疫情有擴大情形,必要時仍會限縮活動規模,一切以疫情變化及安全為主要考量。   時值2021年末,聖誕、跨年、春節等大型活動也將陸續展開,王必勝表示,希望每個人的防疫基本功「戴口罩、勤洗手、打疫苗」能確實做好、持續保持,盼台灣也能安然度過這次危機。     延伸閱讀 文章|破解疫苗謠言!打疫苗前要停用這些藥?打完疫苗後「不能揉」否則會血栓? 文章|拉肚子代表得新冠肺炎?急性腸胃炎、新冠肺炎不再分不清,腹瀉就別瞎操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2.10

  • 新冠肺炎疫情讓你心驚驚?別讓壓力型毛髮殺手「休止期落髮」找上你!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頭髮會有新陳代謝,平均每天會掉100~150根頭髮,這是「正常落髮」現象。倘若突然發生大量掉髮的狀況,就要小心了,你可能正在經歷「休止期落髮」!你知道壓力及營養不均衡都是不正常掉髮的天敵嗎?美醫誌邀請皮膚科專科醫師朱冠州,帶領你認識壓力型毛髮殺手,找到應對良方。     重大事件的刺激,是休止期落髮發生的原因之一   「休止期落髮」常發生在重大事件之後,例如發燒、ICU(加護病房)重症治療、內分泌問題、營養不均衡或懷孕生產引起的荷爾蒙劇烈變化,造成頭髮毛囊在正常生長軌道上受到外力刺激,瞬間來到休止期,致使毛髮漸漸脫落,這種突發的大量掉髮現象稱為「休止期落髮」。   休止期落髮在事件發生後的3到6個月會產生大量的掉髮,甚至用手輕輕撥頭髮都會有一把一把的頭髮掉落,休止期落髮又分為急性及慢性休止期落髮:   (1)急性休止期落髮   短期的大量掉髮,落髮延續時間在6個月以內。   (2)慢性休止期落髮   反覆性及斷斷續續的掉髮,落髮延續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   休止期落髮的症狀,在排除病症治療後的3個月到6個月,就能完全恢復。           新冠肺炎會導致休止期落髮現象?原來是壓力造成的!   國際文獻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於民眾必須短時間內面對工作、家庭、學業及社交帶來的巨大變化,心理壓力及生存恐慌瞬間攀升,新冠肺炎確診者休止期落髮發生比例高達30%~50%, 即使是無症狀的感染者,也有10%的機會可能會產生休止期落髮。   新冠肺炎引發休止期落髮的原因:   1. 社會心理的壓力誘發因素,社會心理壓力包括隔離壓力、住院壓力以及生命威脅壓力,在這個壓力下神經傳導的神經酼胺、多胜肽等,都會影響毛囊的生長期,導致毛囊快速進入到休止期。   2. 當得到新冠肺炎時,人體體內會產生巨大的激素風暴,造成促炎細胞激素大量增加,是休止期落髮最主要的原因。   3. 新冠肺炎患者會大量消耗體內的抗凝血物質,造成血管裡產生微小的血栓,這些微小的血栓會阻塞末稍或毛囊周圍血管,造成不正常落髮。   4. 治療期間使用的藥物影響。     雄性禿是歲月累積、無法挽留的落髮現象   雄性禿的掉髮則屬於經年累月且緩慢的進行,而且雄性禿影響的毛囊會逐漸萎縮,所以掉落的頭髮會越來越細,細到某一種程度後,頭髮就不會再生長。男性及女性的每日正常掉髮情形並無分別,然而女性罹患雄性禿的機率約1/10,而男性隨著年紀越長,約有60%~70%的男性會有雄性禿的問題。     找到休止期落髮的病因,連根拔除做治療   皮膚科專科醫師朱冠州指出,休止期落髮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是找到症狀引發的原因,連根拔除對症治療。如果患者因藥物或營養不均衡引起的落髮,只要改變用藥及飲食習慣,掉髮症狀就會慢慢緩解。倘若患者的落髮是因其他疾病引起,例如貧血或甲狀腺問題,如果無法找到疾病的治療方法,變成反反覆覆、斷斷續續的落髮現象,就會成為長期的慢性休止期落髮。   朱冠州醫師表示,仰賴藥物治療休止期落髮只能達到短期的改善,無法根除落髮現象。傳統治療落髮藥物包含柔沛、適尿通及新髮靈等口服藥,但這類藥物是針對雄性禿治療,藥物機轉和休止期落髮狀況不同。雄性禿是體內荷爾蒙轉換成DHT(雙氫睪酮,會導致毛囊分化進而落髮)攻擊毛囊,運用藥物阻斷DHT,可以延緩毛囊受攻擊後的萎縮現象,另外,2%~5%的患者在服用治療雄性禿藥物後,可能會發生性功能低下或男性女乳症的副作用,不過這些後遺症在臨床上發生機率極低且停藥後都能恢復,患者無需過度擔心。通常單純的休止期落髮,醫師不會以口服藥作為治療方法,如果患者需要快速恢復,建議搭配生髮水使用。     切勿把Google大神當醫師,有落髮問題請向專業醫師諮詢   掉髮原因具有多種可能性,當發現掉髮情況超過正常生理性掉髮的髮量,不能以網路資訊自我評斷,建議儘早向專業醫師諮詢。醫師診斷落髮的指標包含病史、掉髮數量、掉髮頻率及掉髮的粗細等多項細微檢查綜合評估,並運用數位放大鏡觀察頭皮現象加以診斷,找到落髮原因,才能對症治療。   想要遠離壓力型掉髮或休止期的落髮,朱冠州醫師建議,平日要適度放鬆心情、保持作息規律,避免處於長期緊繃壓力的狀態。缺血性貧血也是引起休止期落髮的原因之一,注重健康飲食,維持營養均衡,對於毛髮保健具有舉足輕重的助益。     諮詢醫師:朱冠州醫師    學經歷: DCDC生髮診所 醫師 DCDC生髮診所院長 台灣植髮學會理事長 台大醫學系畢 馬偕醫院皮膚科住院醫師 台北市立仁愛醫院皮膚科總醫師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亞洲植髮醫學會會員(AAHRS)     延伸閱讀 文章|愛曬太陽讓雄性禿機率大增!不分男女,人人都有落髮危機?! 影片|一直掉頭髮也是新冠肺炎後遺症?放置不管當心「落髮禿頭」!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0.21

  • 破解疫苗謠言!打疫苗前要停用這些藥?打完疫苗後「不能揉」否則會血栓?

    文/林聖錡 圖/翁嘉妤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各地創下新一波的感染,而關於疫苗的網路傳言也從來沒有斷過,近期在網路上就傳出一則訊息,內容說明接種疫苗當天應該停用藥物:包含阿斯匹林(Aspirin)、保栓通(Plavix)、抗血栓藥物(Dipyridamole)、抗凝血劑等等,以及注射疫苗後去揉注射部位產生血栓的話題,越來越多的傳言使得年長者出現了疫苗緩打潮,連帶影響到整體國民的接種進度和全體免疫率,究竟藥物跟人體有什麼樣的關聯性,美醫誌帶您來破除謠言。     接種疫苗已成為近期台灣主要的話題流量之一,不過在接種疫苗的同時,有關疫苗的假訊息也從來沒有少過,近期在網路上就出現了最新的傳言,呼籲民眾接種疫苗當天停用藥物如包含阿斯匹林(Aspirin)、保栓通(Plavix)、抗血栓藥物(Dipyridamole)、抗凝血劑等等,而部分民眾就確信通訊軟體內的訊息,但其實這些都沒有經過醫學證實的傳言,大家還是小心為妙。   內科醫師陳煌麒表示,這些傳言其實都沒有根據,打疫苗根本不須停用上述這些藥物,也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打疫苗與藥物服用相關;民眾或長者或許本身就有一些疾病存在,例如本身有心肌梗塞,醫師會給抗凝血劑來減緩血栓形成,若停用藥物接種疫苗後會發高燒然後加速心肺負擔,加速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大增,所以原則上並不用停用這些藥物,慢性疾病患者都可以吃原本的藥物,相對於急性病患者都是安全的。若民眾有三高(血壓、血脂、血糖)者,重症和死亡風險是比一般人高,陳煌麒醫師說,這類人更需要打預防性的疫苗,因為本身有疾病的人,得到感染的機率比其他人高出許多,例如肺炎加重之後會變成肺阻塞,肺阻塞了之後更加重肺炎程度,這是惡性循環,疫苗的概念是預防這一波急性的轉變,避免這些慢性病患者感染然被誘發成為急性患者,所以才更需要打疫苗。   接種疫苗的手臂如果去揉會產生血栓,這也是另一種無稽之談,陳煌麒醫師表示,疫苗是打在肌肉端,而不是打在血管內,揉這個動作是加快藥物被吸收,但建議民眾不要揉疫苗接種處,因為可能會造成注射部位組織的紅腫、肌肉潰爛,其實與血栓無關。個人體質才是形成血栓的要素,以東西方人來比較,西方人較為肥胖,形成血栓的機率本來就比較高,如果再加入人工合成的藥物如女性荷爾蒙,那麼血栓的風險將大幅提升。   早期疫情開始之時,那時還未強調群體保護力,而現在疫情嚴重之際,加上印度變種病毒肆虐傳染力大增,群體保護力就顯得重要,至少100位民眾要有70位打過疫苗,才可以避免互相之間的傳染。不過疫苗施打有好處也有副作用,陳煌麒醫師說,以抗凝血劑來說,對於腦中風和心肌梗塞都都有預防的效果,但缺點就是會造成胃腸道出血,民眾就會往壞的那一方面想,會忽略了原本的作用。疫苗也是如此,大家目前糾結於施打後可能會出現血栓或是其他等等的副作用,這樣反而降低了疫苗對病毒的抵抗力,也就無法達到群體保護力。這很有可能到時新一波疫情又起,大家得到重症的機率就變得很高,疫苗的概念是減少不必要的重症,而不是要終結病毒產生,打了疫苗仍然有可能確診,國外已經多國都發生了這樣的狀況,民眾不得不慎。   陳煌麒醫師補充,若是慢性病患者建議還是要儘速去接種疫苗,急性重症如腦中風者就不建議施打,先度過不穩定期觀察14天之後再行施打疫苗。醫師站在保健預防立場,網路傳言很多,一定要找專業的醫師諮詢正確的知識,另外疫苗施打絕對是必要,達到群體保護力,才能有效降低疫情的傳播。       諮詢醫師:陳煌麒醫師    現職: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畢業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住院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總住院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疫苗引發「新冠手臂」副作用?接種處又紅又腫還痛爆! 文章|AZ還是莫德納?新冠肺炎疫苗等於免死金牌?疫苗差異、副作用一圖秒懂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9

  • 民眾「微解封」夢碎!三級警戒延長 全面防堵報復性出遊!

    文、圖/翁嘉妤      摘要  新冠肺炎影響遍及全球,台灣的疫情發展也在5月15日來到第三級防疫警戒,並不斷延期,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2日公佈國內的本土案例數據來看,已經連續2天確診數低於100例,因此也引發網友議論三級警戒是否能夠解除。對於民眾迫不及待出遊「解封」的心情,行政院長蘇貞昌21日在Facebook粉絲專頁提醒:「我們沒有鬆懈的本錢,還是要請大家配合防疫,出遊、群聚,都請再等等」。     合歡山松雪樓預定爆滿!報復性出遊潮再臨?   三級警戒至今長達1個多月,不少民眾已經迫不及待規劃出遊,時值夏天炎熱季節,過去相當熱門的避暑勝地合歡山由於位居高海拔地區,氣候涼爽,不僅能賞日出、雲海,夜晚還能觀星,因此22日便傳出當地人氣民宿「松雪樓」7月份的暑期訂房狀況爆滿,宜蘭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太平山莊」房間也所剩不多,讓不少民眾也擔心如此「報復性出遊」會成為防疫破口,使得好不容易降下來的本土案例再次捲土重來。   想要趁暑假出遊踏青的民眾,的確要再等等了,指揮官陳時中於今(23)日記者會中正式宣佈,全國三級警戒將延長至7月12日。陳時中指出,雖然整體疫情趨勢已經有所改善,但並沒有達到防疫的要求,因此三級警戒需要再維持2週,請民眾再多忍耐,一起努力讓疫情可以在7月12日達到平穩。   指揮中心今日發佈之新聞稿中,也總結三級警戒應落實事項:   1. 針對確診個案精準疫調   儘速匡列相關接觸者並加強追蹤管理,及早阻斷病毒傳播鏈。   2. 完成居家檢疫、隔離期滿採檢作業   針對居家檢疫及居家隔離者,無論有無症狀,均須於期滿前1日進行公費PCR檢測,以阻絕病毒進入社區。   3. 高風險族群接種疫苗   加速高風險族群疫苗接種作業,以減少其感染、或感染後產生嚴重併發症及死亡的機率。   4. 社區廣篩   推動社區廣篩,鼓勵各地方政府設置社區篩檢站並加速檢驗時效,同時推廣企業快篩與居家快篩,以擴大篩檢量能並強化主動監測機制,儘速發掘社區內可能潛藏病例,有效斷絕所有感染鏈。   5. 強化重症照顧   建立新冠肺炎重症個案處置諮詢平台,由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余忠仁院長擔任召集人,邀集多位專家諮詢委員,自6月21日起,定期於星期一~星期五18:00~20:00,召開新冠肺炎線上重症病例諮詢會議,線上提供醫院臨床重症個案處置意見,以降低個案死亡率、緩解重症醫療量能。   6. 民生供需產業健康監測專案   針對果菜、家畜(肉品)、家禽、水產、綜合及其他類市場、超市、賣場及夜市等相關職業對象,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地方政府進行人員健康監測,以及時進行各項防治措施,避免災害擴大,降低家戶傳播風險。     三級警戒限制民眾什麼?網傳「微解封」有可能嗎?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疫情警戒標準及因應事項」所示,三級警戒的2項條件是「單週出現3件以上社區群聚事件」或「1天確診10名以上感染源不明之本土病例」。雖然國內連續2天確診案例少於100人,死亡率高峰也過了,卻尚未達到解除三級疫情警戒的標準,目前正處於關鍵期,仍需繼續努力。       資料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面對三級警戒延長,防疫作業仍不可掉以輕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5月15日公佈規定,因應三級警戒民眾須配合以下事項:   1. 外出時全程佩戴口罩。   2. 避免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   3. 停止室內5人、室外10人以上家庭聚會(同住者不計)和社交聚會。   4. 民眾自我健康監測,有症狀應就醫。   5. 營業場所及洽公機關(構)落實人流管制、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6. 職場及工作處所遵守企業持續營運指引之防疫規定,落實個人及工作場所衛生管理,啟動企業持續營運因應措施。(如異地或遠距辦公、彈性時間上班)   7. 餐飲場所遵守實聯制、社交距離、設置隔板等措施,無法落實則採外帶。   8. 婚、喪禮落實實聯制、社交距離並加強清消。   9. 公共場域、大眾運輸加強清消。   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網站   先前網傳三級警戒可進行「微解封」,開放部份場域來減緩警戒強度,指揮官陳時中22日於記者會中表示,若需放寬警戒內容,需考量3大重點:   1. 放寬對社會的價值   2. 國人是否能維持戴口罩與社交距離   3. 放寬後人流及交通量是否會影響疫情   陳時中指出,疫情監測有分為低中高等不同層級,例如雙北便是高風險,基隆、桃園、新竹、苗栗屬於中高風險,台中為中風險地區,「目前方向都是全國一制,不會分別降級」。請全體國民大家一起共同忍耐、渡過這段期間。   雖然有部份網友認為自身「足不出戶」已經算是封城,但其實許多國家實施的封城,屬於四級警戒,條件是「本土病例快速增加(14天內平均確診病例100例以上),且一半以上找不到傳染鏈」,倘若疫情已達到上述狀況,警戒程度才會升到第四級的封城。指揮中心表示,台灣正處於疫情關鍵時刻,呼籲民眾持續落實、配合三級警戒管制措施,嚴守社區防線。       延伸閱讀 文章|北農爆群聚!民眾憂蔬果染疫?「這樣做」降低病毒存活率 文章|變種新冠病毒有多強?AZ、莫德納、BNT疫苗「混打」擋得住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3

  • 北農爆群聚!民眾憂蔬果染疫?「這樣做」降低病毒存活率

    文/林聖錡、翁嘉妤 圖/翁嘉妤      摘要  台北農產公司爆發新冠肺炎事件,目前已累積多人感染,針對北農內部狀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等人都親自至現場視察,並啟動防疫和篩檢措施。而這波事件不免讓需要上街買菜的民眾擔心,蔬果是不是會成為病毒傳染的媒介,買回家的蔬果又該如何處理?醫師表示,病毒雖然會附著在蔬果食材,但是透過清潔及煮食,就不用太過擔心。     全面防堵北農群聚!「市場專案」目標社區清零   北農爆發新冠肺炎群聚感染,引起全台關注,確診人數已累積達54人,農委會及北市府決定以疫苗圍堵疫情,要求24日起,若無陰性檢驗證明則不得進入,並針對雙北批發市場人員全面進行篩檢作業,但因北農影響許多承銷人員生計,因此22日一早快篩站便湧入大量人潮,場面一度混亂。   對此陳時中在今日記者會中指出,昨晚指揮中心有召開會議,與北市府、農委會、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共同研議,認為需在鄰近地區設置篩檢站,避免範圍太廣,導致篩檢時間拉長,降低受檢者意願,目前規劃透過大規模的、快速的全面篩檢,避免傳播住家及社區,盡速控制疫情擴散。專案結束後,會延長篩檢站設置時間,方便周邊攤商、社區民眾就近篩檢,以達到社區清零。   針對北農群聚案,指揮中心協助地方政府及廠商進行防疫,研商「市場專案」強化相關防疫作為,避免感染擴大,相關措施如下:   1.啟動「市場專案」快速全面篩檢,確保雙北批發市場從業人員防疫安全,避免傳播至家戶及社區之風險,並以社區儘速清零為目標。   2.自6月24日零時起,雙北批發市場所有從業人員未持有6月20日以後檢驗陰性證明者不得進場,且規定須於完成篩檢後方得接種COVIID-19疫苗。   3.為提升雙北批發市場各從業人員篩檢意願,篩檢站設置應鄰近市場並配合其作業時間;專案結束後,仍延長篩檢站設置時間,以利周邊攤商及社區民眾就近篩檢,以社區清零。   4.為加快篩檢速度且減少偽陰性及偽陽性情形,建議僅進行PCR採檢,提升篩檢作業效率;如檢驗陽性者,請地方政府衛生局落實後續疫調及接觸者匡列工作,並請提供疾管署彙整轉送居住地縣市,以進行後續疫調及匡列作業。   5.考量雙北批發市場貨車司機及隨車捆工停留於市場時間較短暫,該類人員之篩檢、疫調及接種作業,將請臺北農產運銷公司提供人員名冊,由指揮中心轉居住地縣市政府辦理。   6.推動北北基桃批發市場從業人員逐步施打疫苗,以雙北批發市場優先實施,所需疫苗均由指揮中心提供。   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網站     蔬果沾病毒會感染人體? 正確清潔免驚慌!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少人可能還是需要透過採買來準備家中的食材,而傳統市場和超市就會成為人潮聚集的地方,對於民眾來說,在外採買不免會與人接觸,除了要做好防護外,又得多擔心購買的蔬果食材是否會受到病毒的附著,帶回家中成為傳染的媒介,若是不小心碰到眼口鼻該怎麼辦?   內科醫師崔可忠表示,病毒通常經由手及飛沫直接傳播到食材上,所以的確蔬果是病毒傳染的媒介,病毒通常透過鼻黏膜、口腔黏膜、大腸黏膜來引起感染,如果民眾沒有先清潔手部而直接摸眼、口、鼻等器官的確有更大的機率感染。不過在飲食上,病毒的影響就是有限的,透過一般的清洗蔬果過程,病毒存活性就會降低,若再經過高溫烹調,就可以殺死病毒,民眾不用太過憂心。   至於食材的包裝袋如塑膠袋等等,是否也是病毒很常附著的地方,進而造成感染?崔醫師補充,從實驗室看到的現象,環境中的病毒通常最久存活3~4天,病毒在親水性材質存活比在疏水性材質久,只要包裝材料比較乾燥,病毒存活率就會變低;塑膠袋算是疏水性,當然病毒還是有可能存活,若是不鏽鋼材質機率就更低。但是一般民眾不用太過刻意去挑選材質,因為這是實驗看到的現象,與現實環境上相比仍會有些差距。   為什麼病毒會在蔬果上存活一段時間,這與濕度有關聯,一般室溫民眾會感受到潮濕,若蔬果拿回來直接放冰箱不洗,病毒也會存活,冷和濕的環境讓病毒有活性,最好的方式還是回家應該要把包裝袋丟掉,接著洗手然後洗菜,把病毒量降低,洗菜完後再洗一次手,飲食的部分吃熟食,這樣感染機率會降低。   現在人們防疫意識抬頭,部分人會攜帶酒精來消毒,在市場當場買的蔬果是否也可以用酒精消毒?崔醫師表示,大部分民眾拿回家都會做洗滌的動作,其實噴酒精的實質意義不大,除非民眾是生食,但是蔬菜都是煮食為多,所以不太有必要性。酒精可以噴在手上即可,當然挑選摸蔬果後手不要碰到眼、口、鼻才是重點,那才是病毒會進入人體的地方。   一般感染到肺炎的途徑是透過接觸和飛沫,尤其是在密閉且多人的空間,去任何地方最重要還是戴好口罩,可以保護到鼻子及嘴巴,現在疫情嚴峻可以再加個眼罩,做好屏蔽保障,當然還是要勤洗手,就算外在物質有病毒附著,洗手後病毒附著機率就會降到最低,全民應持續做好基本措施,等待疫情解封的到來。       諮詢醫師:崔可忠醫師    現職: 國泰綜合醫院感染科 主治醫師 學經歷: 國泰綜合醫院臨床病理科主任 國泰綜合醫院醫學研究部研究管理組主任 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輔仁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         延伸閱讀 文章|賈永婕速捐數百台HFNC 帶你一次看懂「救命神器」優缺點!新冠肺炎疫情見真情 文章|AZ疫苗猝死頻傳,郭台銘爭取BNT!AZ+BNT效果佳?一圖了解各疫苗差異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3

  • 拉肚子代表得新冠肺炎?急性腸胃炎、新冠肺炎不再分不清,腹瀉就別瞎操心

    文、圖/翁嘉妤      摘要  隨著夏天到來,腸胃炎也跟著來勢洶洶,加以近日肺炎疫情肆虐,讓台灣的夏日似乎註定不安寧。由於新冠肺炎的通報定義臨床條件中,也含有「不明原因腹瀉」的病徵,因此也讓不少出現腹瀉情況的民眾增加了更多心理負擔,其實日常生活中會有很多可能會造成腹瀉,出現肺炎症狀,也並不一定與新冠肺炎有關。     炎熱的夏季本來就是急性腸胃炎好發的季節,加上近期國內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導致人心惶惶,許多民眾也跟著疫情發展感到焦慮不安。由於「腹瀉」是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公開的肺炎症狀之一,因此若出現類似症狀難免會與肺炎產生聯想,無法判斷是否為急性腸胃炎還是新冠肺炎,進而影響對於病症的處理,甚至延誤就醫。其實面對新冠病毒無須過於恐慌,了解腸胃炎和新冠肺炎的腹痛分辨,對於新鮮食物的保存也要有基本概念,讓自己與家人安心渡過這波疫情侵襲。     新冠病毒從呼吸道進來,怎麼會造成腹瀉?   一般我們認為新冠病毒都是透過呼吸道感染人體,症狀也多以呼吸系統為主,腸胃道感染較易被民眾忽略。內科醫師張振榕表示,新冠病毒外有一層棘蛋白(Spike Protein),會黏住人體細胞表面ACE2受體,與細胞做連結後進而開始感染。早期研究調查ACE2受體大部份都存在於呼吸道,但後來發現感染者的糞便中竟然也有病毒RNA,因而發現腸胃道也有ACE2受體,尤其胃部、十二指腸、大腸、小腸等部位特別多,所以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染方式,本來就不僅限於呼吸道,腸胃道的健康也應格外留意。           新冠病毒進入腸胃道的途徑難防,張振榕醫師指出,感染者剛開始可能是呼吸道感染,但後來因為生病時不自覺的吞嚥動作,導致將鼻子、喉嚨、口腔等分泌物中的病毒吞到腸胃道,病毒便與腸胃道中的ACE2受體結合,因而引發腹瀉症狀。其實不只新冠病毒的傳染途徑如此,常見的諾羅病毒、輪狀病毒的原理也相同,除了會有腹瀉症狀外,也有類似感冒的呼吸道病症。     炎熱環境加上食物囤積,急性腸胃炎說來就來?   腸胃平時沒事,一痛起來卻不得了,多數時間只能坐在馬桶上渡過。張振榕醫師解釋,夏天因為氣溫較高,食物保存容易變質,所以這個時期的急性腸胃炎大多都是細菌引起的,例如沙門氏桿菌、大腸桿菌、志賀菌、金黃葡萄球菌等,在高溫的狀況下,只要食物沒有及時冷藏,很容易就會產生細菌,食用後細菌便會在體內快速孳生,也會分泌一些細菌毒素,在短時間內造成腸胃發炎。   除了我們熟知的急性腸胃炎,其實也有所謂的「慢性腸胃炎」,只是慢性大多都與免疫系統的疾病有關,患者可能本身體質就有免疫系統失調,才會引起腸胃道慢性發炎,至於臨床病症還是以急性腸胃炎較常見。俗稱「病從口入」,免疫系統正常者罹患腸胃炎的原因,大部份還是與日常飲食有關,因此注意食物保鮮,保持個人與用餐環境的衛生,才不會因輕忽而得到腸胃炎。     平平都是拉肚子,腸胃炎、新冠肺炎怎麼分?   張振榕醫師表示,根據目前統計指出,新冠肺炎患者常見的腸胃道症狀,包括噁心(Nausea)、嘔吐(Vomiting)約占5%,腹瀉(Diarrhea)約占 30%,的確病症上與腸胃炎相當類似,所以很難做區分,但民眾可以觀察除了腸胃道問題外,是否還有合併新冠肺炎會產生的上呼吸道症狀,例如發燒、乾咳、呼吸急促、嗅覺/味覺喪失或改變等。至於一般噁心、嘔吐、腹瀉的情況,還是多常見於急性腸胃炎為主,不用過度擔心,不過仍須謹慎應對,若有疑似確診的患者,請撥打1922免付費傳染病諮詢專線,並注意不要自行前往醫院、搭乘交通工具,等候公衛人員通知。     腸胃炎「拉到虛脫」?非常時期到底該不該就醫?   目前國內疫情緊張,民眾也盡量減少就醫,降低接觸感染機會,但腹瀉若相當嚴重時,仍應尋求治療。張振榕醫師指出,出現腹瀉症狀時,可以從以下3點判斷是否需要就醫:   1.腹瀉次數 一般腸胃炎空腹約6~8小時,讓腸胃獲得適當休息後,便能夠稍微緩解,但如果空腹6~8小時後腹瀉情況持續,一天腹瀉超過4~6次以上,患者可能會出現脫水、電解質不平衡的情形,尤其孩童會更為明顯,這時候便可能需要就醫治療。   2.觀察糞便 若糞便帶血、有很多鼻涕般的黏液,或有合併發燒現象,代表腸胃炎可能較為嚴重、有感染,也需要就醫做進一步診斷。   3.合併上呼吸道病症 除了腹瀉、噁心、嘔吐以外,若還有發燒、乾咳、呼吸急促、嗅覺/味覺喪失或改變等新冠肺炎會有的上呼吸道症狀,則需通報1922免付費傳染病諮詢專線,安排就醫。     夏季高溫加上疫情夾擊,注重衛生習慣、留意食品保存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全台三級警戒延長,也代表民眾勢必得繼續「屯糧」、減少出門次數,以應付接下來的抗疫之路。由於現階段多數民眾相當依賴物流配送,導致物流產業相當吃緊,6月初國內物流龍頭黑貓宅急便、台灣宅配通、新竹貨運等業者紛紛釋出公告,表示將調整部份地區的低溫配送。Facebook也有粉絲專頁爆料,在宅配訂單爆滿的情況下,物流倉儲根本無法應對如此龐大的供貨量,爆料照片中可以看到許多貨物被隨意堆放,讓網友擔心如果是需要冷藏保鮮的食物,在常溫環境長期存放,難保不會變質,引發腸胃炎等消化道不適。       圖片來源:《終結血汗物流-台灣貨運倉儲產業工會》粉絲專頁     在疫情衝擊下,宅配難免大塞車,除了體恤物流人員的辛勞,注意各平台的配送時程公告以確保食物新鮮外,其實預防腸胃炎最經濟效益的方式,還是要從個人做起,張振榕醫師提醒民眾可以從日常生活著手,落實正確的衛生習慣和注重食物保存:   1.注意食物保鮮 過期和未及時冷藏、冷凍的食物,盡量不要食用。   2.食物應徹底煮熟 避免生食,食物入口前,最好都完全煮熟。   3.隔餐食用要冷藏 若食物沒有在當餐吃完,一定要立即冷藏。   4.不要吃隔夜菜 夏季氣溫高,若食物放置隔夜,細菌容易孳生,不建議繼續食用。   5.遵守用餐衛生 吃飯前、吃飯後都要洗手,用餐時使用公筷母匙,不要共食。   6.如廁前後勤洗手 由於腸胃炎是經由糞口傳染,感染源常常與排泄物、嘔吐物有關,所以廁所是重要的傳染場所,如廁前、如廁後都務必要記得洗手。   7.洗手動作確實不偷懶 洗手應盡量採「濕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乳,並謹遵洗手口訣的「內外夾弓大立腕」步驟來徹底清潔至少超過20秒。           張振榕醫師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病毒會經由糞便排出,所以腸胃道也被懷疑是傳染途徑之一,雖然尚未有足夠數據證實新冠肺炎會經由糞口傳染,但民眾仍須謹慎以對,隨時注意個人、環境及飲食上的衛生,以減少感染機會。         諮詢醫師:張振榕醫師    現職: 張振榕診所 院長 學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超音波暨內視鏡室主任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胃腸肝膽科專任主治醫師 日本國立癌症中心早期腸胃癌內視鏡手術進修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新冠病毒也會傳染給動物?家中寵物要當心?小心「這樣做」反而會傷害毛小孩 影片|疫情關在家焦慮值爆表!你我都可能是「怪胎」?心理治療強迫症原來是這樣!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6

  • 新冠肺炎速報 AZ疫苗公費開始施打 社區廣篩持續進行

    文/林聖錡 圖/翁嘉妤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1日宣布新增287例確定病例,其中286例為本土個案,另有1例境外移入個案,死亡24例。12日新增251例確定病例,其中250例為本土個案,另有1例境外移入,死亡26例。13日新增175例確定病例,其中174例為本土個案,另有1例境外移入,死亡26例。14日新增185例確定病例,全數為本土病例,其中死亡15 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波疫情從5月11日到6月12日,共累計公布了1萬1547位確診個案,其中已有5802人解除隔離,解隔離的人數已破5成,整體醫療量能壓力下降。此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採購引入單株抗體藥物1000人份,用於感染新冠病毒輕度至中度的患者,降低個案轉為重症的風險,藥物於將於6月中旬到貨,優先分配集中檢疫場所主責之醫院,經醫師評估後條件符合者始得注射。     6月15日起AZ疫苗公費開始施打,一到六類對象為優先   由日本贈送的124萬劑AZ疫苗,15日起即將提供民眾公費接種,接種對象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頒布的最新一到六類的對象,一到六類的總人數達267萬人,目前現有的疫苗數是無法滿足全部,副指揮官陳宗彥提醒地方一定要審慎做規劃處理,施打會依據健保資料將列名冊提供給各縣市,會依照居住場所、避免人員移動就近來施打。   一到六類施打對象如下:   一、醫事人員 1.具有執業登記之醫事人員 2.醫療院所之非醫事人員(含集中檢疫所之非醫事人員)   二、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含機場CIQS人員) 1.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之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官員 2.衛生單位第一線防疫人員 3.港埠執行邊境管制之海關檢查、證照查驗、人員檢疫及動植物檢疫、安全檢查及航空保安等第一線工作人員 4.執行居家檢疫與居家隔離者關懷服務工作可能接觸前開對象之第一線人員(含警察、提送餐等服務之村里長或村里幹事、垃圾清運之環保人員、心理諮商及特殊狀況親訪等人員) 5.實際執行救災、救護人員(指消防隊及民間救護車執行緊急救護技術之第一線人員) 6.第一線海巡、岸巡人員 7.實施空中救護勤務人員   三、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 1.國籍航空機組員、國際商船船員(含國籍船舶船員及權宜國籍船員) 2.防疫車隊駕駛 3.港埠CIQS以外之第一線作業人員: (1)於港埠入境旅客活動區域需接觸旅客之第一線工作人員 (2)執行港口各類船舶之碼頭裝卸倉儲、港埠設施及職安、環保管理巡查,引水等各項作業,須與 外籍船員接觸等第一線工作人員 4.防疫旅宿實際執行居家檢疫工作之第一線人員 5.因應疫情防治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認定有接種亟需之對象   四、因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 1.因外交或公務奉派出國人員、以互惠原則提供我國外交人員接種之該國駐臺員眷等 2.代表國家出國之運動員或選手   五、機構及社福照顧系統之人員及其受照顧者與洗腎患者 1.住宿型長照機構住民及其照顧者 2.居家式和社區式長照機構及身障照顧服務員及服務對象 3.矯正機關工作人員(戒護人員等) 4.洗腎患者   六、75歲以上長者     社區四大廣篩策略,盼有效阻擋新冠肺炎病毒擴散   1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社區廣篩四大策略,希望能盡快找出社區中的潛藏病例。其四大策略如下:   第一、廣設社區篩檢站 之前國內一開始多採被動篩檢方式,因此無法有效的主動找出無症狀的病患,透過廣設篩檢站,希望能進一步切斷病毒傳播鏈,截至目前已經有111站,有需要的民眾可盡速前往。   第二、協助企業自主快篩 另外近日多個企業已爆發員工確診的消息,為避免公司群聚感染,指揮中心呼籲企業盡快幫員工篩檢,避免疫情擴大。   第三、導入診所自費快篩 至於診所自費快篩部分,惟動線規劃與相關通風設備尚未齊全,目前正在討論中。   第四、鼓勵廠商引進在家快篩 現在已有兩家廠商提出申請,中央目前正盡速審核中。     18家民間救護車業者加入後送,消化救災量能   國內疫情然然嚴峻,醫護人員已經忙得焦頭爛額,當然對於運送確診患者及一般病人的救護車來說,似乎量能不足,而相關人員勤務壓力非常繁重。副指揮官陳宗彥說明最新防疫方針,有18家民間單位至少108部民間救護車上路,相關人員已經完成教育訓練,可以減輕原本119救災救護的龐大量能,舒緩相關人員的壓力。     172家旅宿推優惠,體諒醫事人員辛勞   醫護人員工作後,返家有可能把病毒帶回家,造成同住家人感染,但是想住外面的旅館又怕被拒絕,交通部長王國材11日宣布13縣市、172家旅宿業者共同推出醫護優惠方案,以分層分流的方式讓醫護人員入住,確保特定區域只有醫護人員住宿,在台灣旅宿網防疫專區可以查詢訂房,未來將持續擴增配合業者,體諒醫護人員的辛勞。   台灣旅宿網防疫醫護人員專區連結如下: :: 醫護人員入住優惠方案 :: (taiwanstay.net.tw)       延伸閱讀 文章|AZ還是莫德納?新冠肺炎疫苗等於免死金牌?疫苗差異、副作用一圖秒懂 影片|疫情關在家焦慮值爆表!你我都可能是「怪胎」?心理治療強迫症原來是這樣!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5

  • 新冠病毒也會傳染給動物?家中寵物要當心?小心「這樣做」反而會傷害毛小孩

    文/羅立珊 圖/傅暄閔      摘要  新冠肺炎在台灣連日都突破百位本土確診者,各種消息也甚囂塵上,近期有說法指出新冠病毒可能會透過人類傳給家中毛孩、再傳回人身上,讓不少飼主憂心家中毛孩感染到新冠肺炎,甚至有飼主給毛孩戴口罩、噴酒精,這些行為真的可行嗎?除此之外,俄羅斯也在近日表示國內已經陸續為動物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究竟動物會不會感染到新冠病毒呢?染疫動物還會把病毒傳染給人類嗎?讓獸醫師為你解開動物染疫之謎!     動物也會感染新冠病毒?確診動物症狀大公開   獸醫師林筱瑞表示,目前關於是否所有動物會感染新冠病毒的研究還不明朗,但在全世界確實有發現一些動物被新冠肺炎確診者感染的情況,像是狗、貓、動物園的老虎、獅子、大猩猩等,其中比較特別的是有發現較多的「水貂(Mink)」被新冠病毒感染,因此動物是有可能染疫的。       圖片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13/4925140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有針對伴侶動物的防疫措施提出說明,因為觀察到大部份狗、貓感染到新冠病毒時,症狀都較輕微,所以建議先讓寵物在家進行居家隔離,不要接觸到其他人或寵物,也不要帶出門,主人在照護時要戴手套、口罩、勤洗手與消毒。     感染新冠病毒的寵物會傳回給人?讓研究結論告訴你   林筱瑞醫師表示,到目前為止沒有直接的證據可以證明染疫寵物會將新冠病毒傳染給人類,寵物會染疫都是因為接觸到新冠病毒確診者,截至目前的研究來說,經由寵物傳播新冠病毒給人類的風險是相對低的,所以民眾不用過度緊張。     動物新冠肺炎疫苗出爐, 主要目的並非預防人類被傳染   在近日有報導指出,俄羅斯許多獸醫院已經開始幫動物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疫苗也是施打2劑,在研究結果中發現疫苗確實能在動物體內產生抗體,體內抗體可以維持6個月,顯示出疫苗對動物也能產生保護力。   林筱瑞醫師說道,研發動物的新冠疫苗主要目的,並非預防動物將新冠病毒傳染給人類,而是害怕新冠病毒經由人類傳染給動物後,病毒在動物體內產生變異,而這些變異的病毒若再傳給其他動物,甚至給人類,就有可能讓疫情變得更嚴峻。     疫情之下不能帶寵物出門散步?病毒不會經由寵物的皮毛傳染給人類   研究顯示,雖然寵物的皮膚、毛髮上可能會沾染到細菌、病毒,但病毒並不會藉由這樣的途徑傳染給人類,再加上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會從寵物的皮毛傳播給人,多為確診者傳染給寵物,所以一般情況下若飼主不是帶原者,帶寵物出門散步其實不太會讓牠們感染到新冠病毒,但還是建議民眾要讓寵物保持社交距離,做好預防措施。     飼主感染新冠肺炎,家中毛孩如何照顧?   根據農委會的說明,主人確診後毛孩也不得外出,因為病毒有可能在這期間傳染給毛孩,確診者也不要靠近毛孩,請家中的親友協助照顧,記得在照護前後用肥皂及清水勤洗手,保持衛生安全。若家中無人可以幫忙,可以致電到在地動物防疫機關,會有相關人員協助安置寵物。     寵物疑似染病立刻送獸醫院?你可以先這樣做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有針對伴侶動物的防疫措施提出說明,因為觀察到大部份狗、貓感染到新冠病毒時,症狀都較輕微,所以建議先讓寵物在家進行居家隔離,不要接觸到其他人或寵物,也不要帶出門,主人在照護時要戴手套、口罩、勤洗手與消毒。   如果發現寵物有接觸到確診者時,也要趕緊居家隔離、觀察後續狀況,因為寵物很有可能是無症狀帶原者。除此之外,若寵物出現呼吸道症狀,不要自行帶去獸醫院,可以電詢獸醫院是否提供遠距醫療諮詢,評估寵物染病的原因,如果懷疑是新冠肺炎症狀,再通報給在地動物防疫機關做後續處理。     人可以戴口罩、噴酒精,但寵物千萬不能這樣做   因為寵物的皮膚並非傳染新冠病毒的途徑之一,所以不需要在寵物身上噴酒精,林筱瑞醫師也提到,在寵物身上噴酒精、漂白水、二氧化氯等消毒用品,可能會造成寵物皮膚發炎或過敏,噴到眼睛會有角膜受傷的風險,若在噴灑中不小心讓寵物吃進消毒溶液,可能會造成酒精中毒,最好的清潔方法是用清水或寵物專用的洗毛精清洗,頻率也不宜太頻繁,大約一週洗一次即可,因為過度清潔容易把皮膚油脂洗掉,會讓寵物的皮膚更加脆弱。   有些飼主擔心寵物因為外出散步而染疫,會幫牠們戴上口罩,以為是為了毛孩好,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爲,因為狗的汗腺不發達,需要透過腳掌、嘴巴和舌頭散熱,用口罩摀住嘴巴會讓牠們難以散熱,大幅提升中暑、熱衰竭的機率,與其冒險戴口罩,避開人多的時間或地點遛狗才是好的選擇喔!   目前台灣沒有寵物確診的案例,但寵物的確有機會感染到新冠病毒,想要降低感染風險,飼主本身除了勤洗手、戴口罩之外,也應養成在接觸貓、狗前後洗手消毒,避免與寵物過度親密接觸,主人做好防護措施,就能守護好家中毛孩與自身的健康喔!     諮詢醫師:林筱瑞醫師    現職: 琪欣動物醫院主治醫師 學經歷: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系 台灣大學附設動物醫院實習醫師 台灣大學附設動物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台灣大學附設動物醫院急診醫師 美國Elwood Animal Hospital工作經驗         延伸閱讀 文章|狗狗篩檢準確率了得!防止病毒擴散新利器 影片|法鬥、巴哥整形原因大公開!貓咪私密處也需要改造?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09

  • 秋冬疫情升溫,全民提高警覺!別忘記勤洗手、戴口罩、保持1.5公尺喔!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根據指揮中心監測資料顯示,截至昨日全球已累計9千萬例確診新冠肺炎(COVID-19),分布於193個國家/地區,病例數以美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及英國為多。台灣近日則是於桃園地區爆發群聚感染,累計至今也有10多人確診染疫。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散,澎湖、苗栗、雲林、南投等四縣宣佈了「避桃禁令」,希望所屬機關同仁若非必要,不可至桃園地區出差、洽公。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爆發疫情,將近10多人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公布了確診者的活動範圍(桃園廣德海鮮、桃園南門市場、桃捷摩斯漢堡、桃源三民麥當勞等地),提醒民眾若有前往上述地區,應採自主健康管理,若有發燒、嗅味覺異常症狀應盡速至社區採檢院所就醫,有相關疑問也可撥打1922尋求協助。臨近農曆年節,因應疫情影響,台灣各地區紛紛取消相關新春活動,如北市年貨大街、台灣燈會、台東元宵遶境活動等,多家公司也都宣布取消了尾牙活動,希望能夠避免員工群聚,減少感染風險。       指揮中心也再次提醒,民眾出入醫療照護、公共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及洽公機構等八大類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因不易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且會近距離接觸不特定對象,請務必佩戴口罩,並應落實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習慣。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及港口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返國後應落實居家檢疫,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請主動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醫時請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這樣才是降低新冠肺炎感染風險的首要條件。     延伸閱讀 影片|濕洗手V.S 乾洗手V.S 次氯酸水V.S次氯酸鈉 一次教你如何正確使用  文章|新冠肺炎肆虐全球 維他命C成為抗毒主角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21

  • 好萊塢整形名醫開豐唇手術卻染疫身亡!疫情期間還能做醫美嗎?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秋冬時節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升溫,台灣更是出現醫護人員染疫事件,民眾開始提高防疫警戒,只為避免染疫上身。然而一名好萊塢整形名醫為患者做了豐唇手術時,被口水噴滿臉而染疫身亡,也讓人們對於疫情期間是否要做整形手術,引發熱烈討論。     根據外媒報導著名的比佛利山莊整形外科醫師Payman Simoni(音譯:佩曼西蒙尼)死於新冠肺炎(COVID-19),報導中表示Payman Simoni在進行豐唇手術時被一名患者傳染。   當時Payman Simoni正在為患者進行豐唇手術,進行的部位是嘴唇是無法將口罩戴上的,而患者在手術中朝著Payman Simoni咳嗽,儘管當時醫師有配戴口罩,但還是不能避免新冠肺炎的傳染。手術前該名女子也有確實填寫新冠肺炎調查表,然而在術後醫師卻被通知女子確診新冠肺炎,深入了解後才知道原來女子在術前並未通過新冠肺炎檢測。   當Payman Simoni得知接觸確診患者後,即刻進行自我隔離,依舊躲不過新冠肺炎的攻擊,在短時間內出現發燒、呼吸急促等現象,肺部開始衰竭甚至昏迷,最後於上週五死亡,享年50歲。     圖片來源:IG_@simoniplastic 圖說:圖中為Payman Simoni與美國演員Melissa Riso合照,非報導中確診女子   新聞報導一出,令眾人感到震驚,另一方面,疫情期間任何近距離接觸都有可能染上新冠肺炎,臉部整型手術又是一項醫師與病患需要近距離接觸的療程,「在療程中會發生哪些不明風險,無人能知,因此這段期間是否該停止進行任何手術,尚需要審慎評估」比佛利山莊整形外科醫師這樣表示。   疫情期間人人都會戴上口罩,減少染疫上身的機率,在這期間也有不少人會利用戴著口罩的時候進行臉部微整形療程,藉此遮住術後恢復期的紅腫症狀,然而好萊塢卻發生豐唇染疫的憾事,這是否會降低民眾求美的意願還有待觀察,就現階段還是遵守防疫守則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群聚,才是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延伸閱讀 文章|新冠肺炎罩得住,選擇醫用口罩三要素,你買對口罩了嗎?  文章|戴口罩引發肌膚災難?!口罩防痘Q&A!就算天天戴口罩臉也不會爛!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14

  • 單日新增24例肺炎確診!12/4起暫停印尼籍移工來台工作2週

    文/林子涓 圖/傅暄閔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已長達十多月,全球染疫情形不見好轉,台灣確診人數也持續增加,三天內境外移入確診人數印尼籍佔最高比例,也因此指揮中心提出因應政策,今年12月4日起至12月17日將暫時停止引進印尼籍移工入境。此政策也對部分家庭、產業帶來影響。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今日新增24例境外移入病例,創下今年以來單日確診數第三高。其中20例為印尼移工確診,分別為17女3男,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另有美國2例,英國、菲律賓各1例。國內累計病例數達675例。連續三天印尼籍移工確診人數暴增,其陰性報告也遭到外界質疑,指揮中心也坦承,確實難以辨識報告的真假,但也不排除因為潛伏期或是感染時間長,呈現陰陰陽陽的時候檢驗才會有這些狀況,目前能做的就是歸納分析這些證明,也特別指出若有造假最高可開罰15萬元。   為減少印尼籍移工境外移入病例及維護國內防疫安全,指揮中心也提出因應政策。自今年12月4日起至12月17日為期兩週,將暫時停止引進印尼籍移工入境。待確診人數趨緩後,12/18日起將視當地疫情狀況評估是否減半入境人數。受疫情影響印尼籍移工無法入境,不少仲介公司也表示,全台移工約70多萬人,以社福類人數來看,印尼籍佔最大宗,約有19.3萬人,佔了總人數的7成,若暫緩印尼籍來台可能對許多家庭造成影響,雇主如有需求需透過就業服務機構另外媒合本國、他國勞工。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仍會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除了減少群聚,民眾平時搭乘交通工具時也應配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如有類似症狀應依照指示盡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延伸閱讀 文章|「Carry mask口罩」成防疫破口?3大要點教你如何購買MIT口罩!  文章|疫情後,變美之路不能少!男孩女孩都適用的醫美大全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11.30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