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觀念共有11筆結果

  • 守時有這麼難嗎?分析習慣性遲到心理!什麼是「時盲症」?

    圖、文/翁嘉妤      摘要  你的朋友中是不是經常有人,明明約定10點集合,卻總是在10點5分才姍姍來遲,甚至到了10點半都還沒出現呢?又或者你才是那個經常讓朋友等待的人?這種習以為常的遲到不只會出現在日常生活中,還可能會表現在職場上,不僅耽誤了既定的行程,也會影響他人對你的信任感,對許多人而言是生活中相當困擾的問題。心理學家提出「時盲症」(Time Blindness)的概念,來描述這類難以掌握時間分際的現象。到底遲到的人為什麼明知「要守時」,卻還是會晚來呢?總是說著「下次不會了」卻還是依然故我,要怎麼改變習慣性遲到呢?就讓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協助你妥善的掌握時間吧。     當遲到已經成為習慣?什麼是「習慣性遲到」?   習慣性遲到指的是經常無法準時出現,已經對生活、工作和人際關係造成了顯著的影響。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雖然在目前的醫學診斷手冊DSM-5中,並沒有針對「習慣性遲到」給出明確的病理診斷標準,然而一些心理學家提出「時盲症」(Time Blindness)這一概念,可以幫助解釋無法準確感知時間流逝或判斷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解釋,這些人可能在感受時間的流逝上,與他人普遍的客觀認知較為不同,有時我們認為的「1分鐘」並非實際的「1分鐘」,每個人對時間的感知都略有不同,而這樣的差距放大到10分鐘、甚至1小時,往往會導致重大的誤差。     你的1分鐘不是我的1分鐘?造成「時盲症」的原因   「時盲症」並不僅限於輕微的時間感知偏差,而是當這種狀況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時,便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當遲到行為已經導致工作效率下降、人際關係緊張,甚至影響自我形象時,就不再只是單純的時間管理問題,可能是一種潛在的心理狀態。     ● 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者是很容易陷入習慣性遲到的族群,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完美主義者對於出門前的準備總是追求無瑕疵的結果,無論是穿搭、物品整理、準備雨具等,他們都力求準確無誤。然而,這種過度的準備與不確定性應對,往往讓他們在最後一刻陷入「我還可以再做得更好」的心理循環中,導致原本預計的時間完全失控。例如完美主義者可能會在最後1分鐘想到要換鞋、換個更適合的包包、再上一下廁所、再確認東西是否都帶齊,結果造成10分鐘都無法出門。     ● 享受臨界壓力的快感 另一種造成習慣性遲到的心理特質,可能是喜歡享受「壓線」的心理。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有些人習慣在最後關頭完成任務,他們享受這種臨界時間壓力下,帶來腎上腺素飆升的刺激感。在壓力的驅動下,這些人反而覺得自己能夠在短時間內達成目標,並且每當順利完成時,他們會產生一種「我成功了」的快感,這也助長了他們不斷在時間底線上挑戰的行為。     ● 挑戰權威的心理 有些人對於權威有一種內在的反抗情緒,這種反應可能源自於兒時對於規範的不滿。當他們被要求遵守時間時,內心會不自覺地產生對抗心理,導致他們故意遲到,以此來表達對於規則的不服從。這是一種被動攻擊行為的體現,表現出來的行為似乎只是無意的拖延,但背後卻隱藏著深層的心理反應。     ● 自以為能「多工處理」 有些人自認為能夠同時處理多項任務,認為可以幫助提高處理的效率。然而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提醒,多工處理其實是時間管理中的陷阱。研究表明,當大腦在同一時間試圖應對多項任務時,無法有效處理每一件事情,因為大腦只能全神貫注在單一任務上,因此多工處理反而會影響對於時間的感知,結果就是感覺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所有任務,但最終卻往往錯過預定時間,致使檔案遲交或是與他人的約定遲到。     ● ADHD與ASD的影響 在某些情況下,習慣性遲到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先天的心理或神經特質,例如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與自閉症類群障礙(ASD)的患者,這類族群對時間的掌控力較為薄弱,可能需要透過專業的心理或醫療介入,來協助患者改善他們的時間管理能力。     準時好難?被封「遲到王」反而更容易遲到?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建議,改善習慣性遲到的第一步,就是釐清遲到的根本原因。例如完美主義者需要學會降低對自我準備的要求,接受「足夠好」的標準,從而避免浪費過多時間在不必要的細節上。此外,事先制定詳細的時程表,也能夠幫助對時間掌控力較差的人了解每個步驟所需的時間,進而避免因時間感知錯誤而導致的拖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強調,這種「上帝視角」的規劃方式可以讓人跳脫當下的情境,用旁觀者的角度去評估自己每一個決定,從而更有效地管理時間。   而對於那些習慣遲到的朋友或家人,我們應該以關心的態度代替指責。標籤化反倒會強化遲到者的行為,讓他們認為「反正我就是會遲到」、「沒有人期待我準時出現」,陷入自我實現的預言中。與其不斷指責他們遲到,不如幫助他們找到遲到的原因,並且用鼓勵代替責罵,協助他們逐步達成守時的目標。   習慣性遲到並非單純的壞習慣,可能與深層的心理、行為特質甚至是神經系統的問題有關,理解這些潛在的因素並採取適當的應對方式,不僅能夠改善遲到,還能幫助提升整體的時間管理能力。你也經常遲到,或是身邊總有一兩位不守時的親朋好友嗎?不妨與專業的心理諮商師聊聊,更妥善地掌控自己的時間吧。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想躺平原來很合理?認識習得性無助心理,習慣挫折是什麼感覺? 影片|愛遲到的人常有「這特質」?什麼是時盲症?遲到心理學教你守時小訣竅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10.08

  • 愛遲到的人常有「這特質」?什麼是時盲症?遲到心理學教你守時小訣竅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愛遲到的人常有「這特質」?什麼是時盲症?遲到心理學教你守時小訣竅   約好的時間到了,就是遲遲不見對方人影,這種情況相信大家都有可能遇過,一般我們對「不守時」的印象都是負面的,覺得經常不重視約定時間的人,一定都比較自私、懶散、沒禮貌,但是為什麼明知道遲到的影響這麼糟,卻還是會有無法遵守約定時間的情況發生呢?其實遲到可能沒有你想得那麼簡單,它不只與個人的時間觀念有關,還有可能是因為人格特質作祟!原來遲到並不只是睡過頭那麼單純,這集《Ariel聊心室》就帶你來認識「習慣性遲到」的心理,一起來找回你的時間管理能力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50 什麼程度符合「習慣性遲到」? 01:27 什麼原因造成了「習慣性遲到」? 03:05 如何改善習慣性遲到?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逃避可恥但有用!解析拖延症心理,想解決拖延症該怎麼「治療」? 影片|不愛整理就是囤積症?情境測驗看你家亂到哪一級!斷捨離擺脫垃圾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8.05

  • 嘴破=火氣大?退火就要喝青草茶?你可能一直以來都搞錯了!中醫食補觀念大解析!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嘴破=火氣大?退火就要喝青草茶?你可能一直以來都搞錯了!中醫食補觀念大解析!   冬天體寒得人生不如死,夏天體熱得人痛不欲生,而什麼樣的身體素質適合吃哪些食物呢?但到底冷熱體質要怎麼分辨?一直以來你吃補品的方式是對的嗎,還是越吃越虛呢?本次美醫誌請醫師針對寒性與熱性體質該怎麼吃大解析!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4 什麼是寒性、熱性體質? 00:43 為什麼會誤判體質呢? 01:22 容易造成誤判體質的症狀 03:18 醫師遇過的相關體質 04:50 熱性體質的飲食注意 06:55 寒性體質的飲食注意 07:45 送禮補品須知       諮詢醫師:張哲銘醫師    學經歷: 仲人中醫診所 主治醫師 緻和中醫診所 主治醫師 東門中醫診所 主治醫師 世宏中醫診所 主治醫師 童綜合醫院 中醫科主任 頤禾中醫診所 院長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中西醫雙主修)學士     延伸閱讀 文章|除腋毛、抹檸檬就能止汗?除汗觀念大破解 影片|孕婦養胎迷思大破解!古裝劇中醫真能測出娘娘喜脈?最美孕婦松松參與蒙眼實測!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4.18

  • 孕婦針灸會流產?古裝劇把脈真能驗出龍子?孕期迷思大破解來了!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懷孕是充滿希望且幸福的喜事,但孕婦在懷孕期間需面臨許多挑戰,從初期的害喜、懷孕期間的水腫及身型變化、生產時的疼痛與擔憂、產後哺乳及肥胖的各種問題,加上傳統迷思帶來許多關於懷孕的禁忌與疑慮,都會影響孕媽咪身體及心理的負擔。這次美醫誌與王心眉醫師攜手,一同帶領各位準媽咪們來破解孕期迷思,並且從飲食及運動著手,指導新手媽咪如何戰勝產後肥胖,找回自信!     中醫問診要點「望、聞、問、切」,細心觀察不馬虎   近年來溫和的中醫養生方式逐漸蔚為風潮,也影響了孕婦在養胎、懷孕期間的調理及觀念,中醫師王心眉表示,中醫把脈與治療的原理可分為「望、聞、問、切」,民眾不妨先從診斷方式開始了解起,便不會覺得中醫看似深澀難懂了。   ● 望:從外觀的型態、神氣、表情、臉色……等來判斷一個人的體質。   ● 聞:觀察對方的氣味及聲音。   ● 問:從對談中觀察其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及身體狀況,做為診斷的依據。   ● 切:也就是俗稱的「把脈」,醫師把三根手指放在患者的手腕的橈動脈上,分別放置在寸、關、尺三個代表不同臟腑意義的位置,從脈象表現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       圖片來源:王心眉醫師提供     美醫小教室:中醫師都是怎麼判定脈象的?   王心眉醫師指出,脈象辨識通常會從「位、數、形、勢」的綜合表現,來分析患者的健康情形。   ● 脈位:脈搏跳動部位及長度。   ● 脈數:脈搏跳動的頻率次數及節律。   ● 脈形:脈搏跳動的寬度、粗、細、形狀等形態。   ● 脈勢:脈搏跳動的強弱。   中醫認為脈象與臟腑的循環有關,而且會表現在脈象上,所以醫師會藉由問診及望診的資料收集、推論、演繹之後,來歸納出患者的身體狀況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古裝劇看太多?「一摸就知有喜」傳聞到底是真是假?   懷孕的脈象稱為喜脈,喜脈呈現滑、數感,把脈時能感受到關、尺的位置脈象形態旺盛,觸感如珠、圓潤滑動,而且脈搏跳動快。懷孕6週後,由於胎兒已順利著床,在脈象中會呈現細微的胎兒心跳或頻率,脈象也會隨之越來越明顯,不過現今科學儀器已可準確的判斷是否成功受孕,王心眉醫師指出,當中醫把脈到喜脈的時候,並不會妄下定論,醫師還是會觀察對方是否具備懷孕的相關症狀,例如容易疲累、頭暈、胸部漲、下腹部腫漲或下腹部具有垂墜感等,才會診斷為懷孕。     孕期迷思說明白,孕婦飲食要注意,別再大吃大喝啦!   傳統文化中留存著許多孕期禁忌,或者老一輩多年傳承下來的說法,但這些迷思對於現代人來說,可能多少還是有一些疑慮和擔憂,就讓王心眉醫師來為ME粉們解答吧!   迷思1:網路傳聞說孕婦需要常喝雞湯「補身體」,或多喝酪梨牛奶讓寶寶「白嫩嫩」,這是正確的嗎? 解答:孕婦需要適當的補充營養,所以不宜偏食或過量飲食,而且酪梨牛奶喝了會容易發胖喔!王心眉醫師建議,養胎的過程中,孕婦體重最好不要增加太多,特別是原本身就比較屬於棉花糖的準媽媽們,在懷孕期間更要注意控制體重,體重上升幅度應控制在8~12公斤,並根據個人BMI指數調整。     迷思2:老一輩總說「一人吃等於二人補」,所以孕婦可以大吃大喝? 解答:王心眉醫師提醒,孕期時切勿瘋狂進食,造成體重及體脂升高,體重過重的孕婦不易生產,也容易得到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體重過輕的孕婦也要特別留意,可能會缺乏必需營養素,容易導致胎兒流產或早產,或影響嬰兒的身體體質,孕婦的產後復原情況也會不理想。孕婦體重應控制在合理的範圍,過胖或過瘦都會影響健康。     迷思3:孕婦應該要多食用蛋白質? 解答:懷孕期間胎兒生長需要蛋白質作為原料,母體胎盤、血液與子宮擴增也都需要足夠蛋白質。根據DRIs建議孕婦每天增加蛋白質攝取以10g為基準,但更重要的是應攝取均衡的營養素,不需特別吃過量蛋白質食物或是特定營養補充品。     迷思4:懷孕時當歸、羊肉、薏仁、蝦、蟹、生魚片都要忌口嗎? 解答:懷孕期間適當攝取食物,是不會對造成身體負擔的,但建議還是要遵照醫師、營養師的建議來控制飲食。王心眉醫師建議孕婦以熟食為主,盡量不要食用生魚片等生冷海鮮,以免生鮮處理過程不當,造成細菌或寄生蟲殘留的潛在危險。     迷思5:懷孕期間適合針灸或吃中藥嗎? 解答:傳統民間禁忌認為孕婦拿針、拿剪刀會導致流產,但其實懷孕3個月以上孕婦的身體狀況已漸趨穩定,經專業醫師評估後還是可以針灸的,只是需要避開危險穴位,所以看診前務必要先告知醫師自己懷孕的月份。此外,中藥還能適當幫助孕婦調理身體,服用中藥還有助於改善失眠、便秘、害喜嘔吐等不適症狀,幫助各位準媽媽們更舒適的渡過孕期。     迷思6:懷孕期間適不適合進補呢? 解答:孕婦不要隨意亂吃補,在沒有其他身體問題的狀況下,請正常飲食,倘若隨意進補,容易導致臉上痘痘生長、嘴巴破或失眠症狀加重。如果孕婦想要調養身體的話,王心眉醫師建議可以向專業醫師諮詢,再請醫師根據孕婦體質去調配適合的補品。     迷思7:孕婦可以運動嗎? 解答:適當運動能幫助身體循環,有益妊娠順利,也能改善孕婦下肢循環不佳的水腫問題,王心眉醫師表示,孕婦可選擇瑜珈、快走、游泳、皮拉提斯等,這些運動對孕婦都是有幫助的,但提醒各位準媽媽們在進行運動前,務必要先與專業醫師溝通,以免動作不當,反而傷害到了身體。     產後想瘦身,早日恢復苗條身材?中醫師教妳這樣做   許多媽媽在產後都會積極尋求各種方式,想要盡快恢復到以往纖瘦的身材,王心眉醫師指出,其實「哺乳」就會消耗媽媽們的熱量,稍微幫助控制體重了,至於在飲食方面,大部份的媽媽可能都會有吃月子餐的這個習慣,也會有一些營養的湯湯水水,建議在喝這些湯之前,先把湯上的油脂撈出來再食用,此外飯量也要減少,建議食用1/3的飯量即可,搭配少鹽、少油的料理,並且節制食用精緻甜食,別太放縱自己的口腹之慾了。   產後婦女經常會有腹部鬆弛的問題,這是因為子宮、韌帶及周邊器官在懷孕過程中會被撐開,但各位媽媽們切莫過於心急,一下子就拿生產前的運動模式套用到現在的產後復原,恐怕只會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王心眉醫師建議,如果是自然產的媽媽,最好產後2週之後再開始做運動,而剖腹生產的媽媽則最好要在產後4週,復原到一定程度再做運動較佳,運動模式主要以腰、臀部位的訓練為主,初期運動從伸展、拉筋等緩和型的動作開始,以漸進式加重運動量的強度執行,產後1~2個月後再加強核心肌群訓練,才有助於腰腹韌帶恢復及強化,並做好自律性的運動習慣,每天進行30分鐘的有效運動,才能夠幫助自己盡找回往日風華。     諮詢醫師:王心眉醫師    學經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部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 台中慈濟醫院西醫部醫師 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擁有「一字鮑」妹妹才是最美?「私密處美學3要素」形狀、氣味、鬆弛度才是性福關鍵 影片|產後憂鬱讓媽媽們好崩潰 及早治療才能找回自我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3.15

  • 忘記吃藥能補吃嗎?吃藥配果汁正確嗎?用藥觀念懶人包,讓你不再「吃錯藥」!

    文/楊雅雲 圖/傅暄閔      摘要  台灣人愛吃藥不是新聞,中央健康保險署108年藥費申報統計,所有藥品申報金額高達2千億元。林林總總各式各樣的藥品、保健食品,你吃對了嗎?藥太苦,以茶或果汁配著服藥,是可行的嗎?保健食品又該怎麼吃,才能發揮功效呢?藥袋標示重點公開,生活中的各種服藥習慣,用藥迷思,一次告訴你!     看清楚藥袋資訊,不多吃、不少吃、不亂吃   生病就吃藥,是台灣人習以為常的保健觀念,當我們去醫療院所就診後,醫生開立處方箋,民眾到藥局領藥,當藥品領回家後,你知道該如何吃藥嗎?原來藥袋上就有用藥指引,陳怡安藥師表示,其實只要了解重點標示,就能夠避免「吃錯藥」的情況了。   診所、藥局藥袋注意事項:           1.姓名:藥袋上的姓名標示,需確定是患者本人的名字,不要誤拿他人的藥品。 2.服用時間:內容包含一天要服用幾次、服用的時間(早、中、晚)、飯前或飯後等。 飯前:空腹使用,飯前1個小時服用,或待食物消化飯後2個小時服用。 飯後:飯後1個小時內服用。 睡前:睡前30分鐘服用。 特殊使用:有症狀才使用的藥品,依藥品適應症因應需求使用。例如退燒藥,僅用在有發燒症狀時服用。 3.用法:內服或外用藥品,外用藥膏會註明塗抺的部位及次數、眼藥水註明一天點藥的次數等。 4.藥品資訊:藥品名、藥品成份。 5.藥局資訊:藥局名稱、用藥諮詢聯絡方式。     醫院藥袋注意事項:           1.姓名:藥袋上的姓名標示,需確定是患者本人的名字,不要誤拿他人的藥品。 2.年齡、體重:年齡體重會影響藥品劑量。 3.用法用量:一天用藥的次數及時間,例如每日3次。 4.藥品資訊:藥品名、藥品成份。 5.副作用:可能會發生的副作用,若發生身體不適的狀況,請立即停藥,向醫師或藥師諮詢。 6.配藥資訊:院所名稱、用藥諮詢聯絡方式。     忘記吃藥可以補吃嗎?專業藥師告訴你   在服用藥品的期間,有時因為忙碌一時忘了用藥,是否就要馬上補服藥品呢?陳怡安藥師指出,可從用藥時間是否超過1/2進行判斷,例如:服藥規定為一天2次,早晚服用,服藥時間為12小時。如果超過6小時(12小時服藥時間的1/2=6小時),就不用補吃藥品;若在6小時內發現尚未服用藥品,在時間內即可補藥。此外,像小朋友容易吐藥,如果有吐藥的情形,建議以30分鐘為判斷標準,在服藥後30分鐘內吐出大量的藥品,可採取小量多次的補藥方式,避免再次吐藥;若超過30分鐘,則不需補藥。           如果經常容易忘記吃藥,或者家中長輩用藥情形複雜的話,陳怡安藥師建議,藥盒是很好用的小幫手,透過藥盒的標示設計,能夠清楚檢視是否有按時用藥,遇到容易變質或潮解的藥品,則可以保留藥品的原始外包膜剪裁分裝,減少藥品變質的問題。     用藥迷思一一破解,白開水服藥最適當   有些人由於生活習慣,喜歡用茶或果汁服用藥品,陳怡安藥師指出,因藥品容易受到酸鹼質或咖啡因的影響,應避免使用。針對網傳葡萄柚汁千萬不能配藥的迷思,陳怡安藥師解釋,這是因為葡萄柚的成份會干擾體內的CYP3A4酵素,影響藥品的代謝功能,可能會導致副作用或增加用藥風險,因此如果無法明確分辨藥品的成份,建議還是以白開水配藥最安全。   害怕吃藥、不喜歡藥品苦味的民眾,在服用藥品後可食用少量的糖果中和口中的藥味。如果在用藥後想喝飲料,建議與服藥時間間隔1小時再飲用。     按照食用規範使用保健品,有益健康維持   除了一般藥品,民眾也常自行購買保健食品調節生理功能,陳怡安藥師表示,保健食品屬於食品級,並非藥品,如果忘記食用或是減少食用,對身體不會造成明顯危害,僅會降低保健食品的效果,但提醒民眾,服用保健食品時,還是要遵照商品包裝上的食用規範,定時、定量使用。如果同時有服用保健食品及藥品時,建議二者間隔2小時分別食用。除此之外,喝式的液態成藥經常被民眾忽略,並不會認為是「藥品」,但其實液態成藥也是具有療效的,仍需在服用保健食品後間隔2小時服用,不能同時與藥品服用。   現今藥品的選擇、形態都很多元,民眾對於藥品的界定也變得較為模糊,陳怡安藥師指出,市面上的提神藥酒像是保力達B、維士比,其實都是屬於具有療效的「指示用藥」,不能因個人喜好或方便隨意飲用,千萬不能搭配藥品或食物一起食用。     建立正確的用藥觀念,遵循用藥指示,安全又健康   許多民眾有「久病成良醫」的心態,在服用部份藥品後感覺身體復原了,就自行停藥。陳怡安藥師提醒,藥品有療程的用藥考量,尤其像抗生素藥品,如果不確定自己服用的藥品是否能提前停藥,需向原就診的醫療院所或藥局確認後,再行停藥,以免留下病根。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球患者的用藥依從率只有50%,顯示民眾確實遵循用藥指示的觀念仍然相當淡薄,不過陳怡安藥師指出,其實對於「吃藥」這件事,民眾不用給予自己太大壓力,偶爾忘記服藥不需過於擔心,但要培養正確的用藥觀念,畢竟錯用良藥也可能變毒藥,安全用藥才能吃得心安、吃得健康。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短期服用類固醇,易增心血管風險?!皮膚科、耳鼻喉科最愛用! 影片|眼藥水滴在眼球上很傷眼睛!?小心眼睛越點越紅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16

  • 居家照護頭皮的方式?應該要有的頭皮養護正確觀念!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居家照護頭皮的方式?應該要有的頭皮養護正確觀念! 居家照護頭皮的方式,是否有什麼撇步?醫師表示坊間有許多按摩、梳頭、使用某成分洗髮精,或是塗生薑水等沒有醫學實證的做法,標榜可以生髮,但是卻沒有科學根據性!正確的護髮觀念是在症狀初期及早發現,循序漸進的使用生髮水、口服藥物,到中期使用雷射最後再到植髮,盡早尋求醫師的協助,才能在黃金時期守護住掉髮的症狀!     諮詢醫師:蔡宗樺 現職: 髮拉儷美學植髮診所 學經歷: 陽明大學醫學系 醫學士(Doctor of Medicine, MD)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碩士(Master of Science, MSc) 加拿大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皮膚部 研究員 馬偕醫院皮膚科 住院醫師/總醫師 馬偕醫院皮膚科 主治醫師 清華大學特約門診 皮膚科 主治醫師 國泰綜合醫院 台北總院 皮膚科 主治醫師 亞東醫學中心 醫學美容中心 主任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1.18

  • 保養重要的是要保對!使用對羥基苯甲酸酯類正確的觀念!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保養重要的是要保對!使用對羥基苯甲酸酯類正確的觀念! 對羥基苯甲酸酯類在使用觀念上有哪些是需要了解的?許哲豪醫師解釋,基本上它是衛生單位核可的安全防腐劑,只要確實在規定的劑量以下,皆可出現在化妝品與保養品中,使用上很安全,甚至連一些食物中都有。而有些廠商會以含paraben可能導致癌症造成恐慌當成行銷手法,這並無實際的證據可以證明,有太多的環境荷爾蒙的因素影響,所以基本上是可以放心使用!   諮詢醫師:許哲豪 現職: 許哲豪皮膚科診所院長 學經歷: 台灣皮膚科專科醫師 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會理事 台灣形體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 台灣美容醫學會副秘書長 國際期刊審稿醫師(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美國皮膚外科(A.S.D.S)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1.05

  • 打破雙眼皮手術的傳統觀念!縫雙眼皮真的容易鬆脫?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打破雙眼皮手術的傳統觀念!縫雙眼皮真的容易鬆脫? 傳統觀念認為縫的雙眼皮容易脫落,是不是真的縫式雙眼皮容易鬆脫呢?整形外科蕭奕君醫師說這就要從雙眼皮縫合法談起,傳統是用單點縫合法,但是每個人眼睛每天開合數萬次,所以久了雙眼皮縫線就會掉了,雙眼皮就會不見,這就是單點縫合法的缺失所在。   諮詢醫師:蕭奕君 現職: 台北新聖整形外科院長 學經歷: 台大醫學系畢 台大醫院整形外科總醫師 基隆市立醫院美容外科主治醫師 晶華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台北新聖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ASPS)國際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0.06

  • 狐臭手術是永久性治療?正確觀念不可少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狐臭手術是永久性治療?正確觀念不可少 狐臭患者在接受手術前,都是希望自己能夠達到百分之百的效果,但其實人的身體很複雜,頂漿腺分布不只是在腋下,甚至會連結到胸部,所以醫師必須將各種狀況跟患者說明,有些人需要再做一次或是多次的狐臭手術治療,有些人不需要,這些都是身體差異而造成的結果。     諮詢醫師:賴釗毅 現職: 台北亞緻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學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台北長庚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燒燙傷中心主治醫師 長庚醫院慢性傷口糖尿病照護團隊主治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8.09

  • 除腋毛、抹檸檬就能止汗?除汗觀念大破解

    文/林聖錡 圖/郭佳語   天氣悶熱讓人心煩氣躁,許多人也被汗液困擾,因為濕黏的感覺讓人感覺不自在,因此各種除汗、止汗的方式因應而生,除了基本做到個人清潔外,不少人因不了解自身體質,害怕接受手術,因而聽信一些來路不明的處理方式,有可能會傷害到自己的皮膚,所以我們要來告訴各位正確除汗的觀念。   對於汗腺的認識 首先要先有正確認識,廣義的汗腺,包括外分泌汗腺(eccrine sweat glands,又稱為小汗腺)和頂漿腺(apocrine sweat glands,又稱為大汗腺),一般人所說的汗腺,也就是具有排汗散熱功能的汗腺,是指外分泌汗腺,具有分泌汗液、排除身體代謝後不需要的物質,以及藉由汗液的蒸發來調節體溫的功能。當然天氣熱的情況下排出的水分會越多,天氣冷則反之。另外根據個人體質有人汗腺發達出汗多,汗腺少自然分泌的汗液也少。   少汗者是不是生活比較輕鬆 不少人認為少汗者應該沒有那麼多像多和患者的困擾,但是其實少汗者也要注意,皮膚科專科醫師陳怡如指出,少汗者因為不能有效散熱,可能會產生中暑和熱衰竭等現象,除了要適時補充水分外,流汗時也要用濕毛巾來緩和身體的溫度。     聽說抹檸檬也能止汗? 民間都會有一些偏方,謠傳可以止汗,例如曾經有新聞報導民眾聽信民間偏方,拿辣椒、生薑泥來塗抹腋下止汗,還有人使用檸檬,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用檸檬會造成植物日光性皮膚炎,辣椒及生薑則會產生接觸性皮膚炎,皮膚會紅腫癢痛,因此民眾不要亂聽信偏方或是謠言,應去諮詢相關專科醫師才是正確的做法。   接受手術 讓汗液問題不再產生? 陳怡如醫師表示,一般民眾流汗都可以適度清潔,適時使用止汗劑來減少汗液,以及更換衣物來達到身體乾爽的目的。另外施打肉毒桿菌素注射,主要是抑制小汗腺,減少汗液分泌,能治療多汗而非狐臭,效果大約維持三到九個月,屬於暫時性治療效果,需視情況做補打。手術的話則有微波熱能治療,可以破壞大小汗腺,術後沒有傷口,但有瘀青紅腫的修復期,一般視嚴重程度做2~3次,幾乎可以達到一勞永逸的結果。   諮詢醫師:陳怡如 現職: 佳醫美人診所(仁愛、大直)主治醫師 學經歷: 台大醫學系畢業 台大醫院皮膚科兼任主治醫師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 台灣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班 媒體品牌指定御用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7.24

  • 流越多汗 越能排毒?傳統觀念到底對不對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流越多汗 越能排毒?傳統觀念到底對不對 許多人對於身體保健都有一些觀念,認為汗流的多就代表毒素排的越快,身體就越健康,這項說法到底對不對?皮膚科醫師說明代謝毒素其實有多種方式,並不限於流汗,人體產生的味道其實也是排毒的一種,至於汗多汗少,或是氣溫高低的影響,讓朱芃年醫師一一為你說明箇中差異。   諮詢醫師:朱芃年 現職: 悠美診所院長 學經歷: 長庚醫學中心實習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中華民國醫用雷射光電醫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皮膚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北市立萬芳醫學中心皮膚科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醫師 台北土城觀護所義診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持續教育講師 Lancome防曬諮詢合作醫師 落健生髮希望工程合作醫師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諮詢醫師 台灣吸脂外科醫學會理事 MindCare Medical Spa醫學美容中心創辦人 BEAUTY美人大賞國內外保養品評比 專業評審 BODY金纖大賞國內外保養品評比 專業評審 學學文創 美力講堂 主講人 亞洲首爾鼻整形研討會結業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4.11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