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經閒置10分鐘了,為您推薦其他文章!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
搜尋顏面神經失調後遺症共有2筆結果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顏面神經失調,也就是所謂的「顏面神經麻痺」,是許多人可能聽過卻不太瞭解的疾病,除了會使患者臉部表情受限,也會導致眼睛閉合困難、嘴巴歪斜等症狀。顏面神經麻痺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病毒感染之外,免疫力下降、環境等也可能是隱藏的元凶。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認識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治療方式,也會告訴你保養照顧的小建議,有這類症狀別大意,快跟著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顏面神經麻痺是什麼?和中風有什麼不同? 顏面神經麻痺是指支配臉部運動及感覺的第7對腦神經受到影響,導致面部的肌肉無法正常運作及感覺異常。郭博元醫師說明,當這條神經出現問題時,就會影響到我們的表情與基本功能。例如患者可能無法微笑、閉緊嘴巴,導致進食時食物容易流出;眼周額頭的肌肉無力,會影響到眼睛的張開或閉合、患者的抬頭紋與眼部表情可能逐漸消失;甚至會合併聽力異常,或耳朵附近疼痛的問題。嚴重時眼睛乾澀可能引發角膜潰瘍等更為嚴重的問題,這些症狀不僅影響日常生活,還可能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顏面神經麻痺與中風有很多相似的症狀,那我們應該如何區分呢?郭博元醫師提醒,顏面神經麻痺通常只影響到面部,而中風則常常會有其他身體的症狀,如半邊手腳無力、語言不清或是突如其來的頭暈與噁心,若有這類症狀,患者應及早就醫檢查,避免錯過中風的黃金治療時間。 顏面神經麻痺常見3大原因 顏面神經麻痺的原因複雜,郭博元醫師指出,主要可分為「中樞性顏面神經麻痺」以及「週邊性顏面神經麻痺」。 ㆍ中樞性顏面神經麻痺:腦部受到影響導致,例如常見的中風、腦部出血、腦腫瘤等。 ㆍ週邊性的顏面神經麻痺:也是最發生的顏面神經麻痺,常見的原因如下: 1.病毒感染:例如帶狀皰疹病毒或上呼吸道感染,好發於免疫力或抵抗力低下的族群,例如過度疲勞、睡眠不足或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的患者。 2.環境因素:如季節變換、溫差變化較大,容易讓人感染病毒,進而影響顏面神經的健康。 3.顏面神經損傷:車禍、臉部受傷或手術也都可能造成顏面神經的損傷,導致顏面神經麻痺。 中樞性顏面神經麻痺只影響到眼睛以下的地方,而週邊性顏面神經麻痺則是整個半張臉,所以中樞性顏面神經麻痺者的抬頭紋通常是正常的。 圖片來源:郭博元醫師提供 中醫、西醫,顏面神經麻痺治療方式 治療顏面神經麻痺的方式有許多種,郭博元醫師說明如有類似症狀,建議盡快到神經科評估,醫師會根據病情,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症狀發生的一週內,西醫師通常會使用類固醇來減少神經的發炎與腫脹,而中醫則是常用針灸的方式,針對臉部的地倉、頰車、迎香、顴髎、攢竹、瞳子髎跟陽白等穴位施加刺激,用以行行氣活血、改善顏面部循環。郭博元醫師解釋,對於不喜歡針灸或體質太過虛弱的病人,也可以在顏面神經麻痺急性期發作時,使用中藥如牽正散、銀翹散、桂枝湯、葛根湯等祛風解痙的藥物來輔助治療,或配合補陽還五湯、補中益氣湯等改善體質狀況,幫助緩解症狀並加速恢復。 治療過程,這三件事別忘!提升血液循環,加速神經修復 在顏面神經麻痺的治療過程中,郭博元醫師提醒,日常的臉部按摩對與熱敷於促進神經恢復也有幫助,大家可以根據臉部肌肉的走向,使用大拇指對穴位進行適當按壓,藉此能夠幫助臉部血液循環。 此外,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眼睛的保健,因為顏面神經麻痺可能會影響眨眼功能,導致眼睛乾澀,甚至引發角膜潰瘍,可以選擇適當的保濕潤滑措施。 最後保持良好作息,充足的睡眠,也能增加身體免疫力,輔助神經肌肉恢復。 治療很久卻預後差?顏面神經麻痺常見困擾 大多數顏面神經麻痺的患者,會在接受治療後的三個月內逐漸恢復,但郭博元醫師指出,年齡較大、顏面完全麻痺、或是有慢性病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壓的患者,恢復速度通常會較常人慢。而在恢復過程中,「連帶運動」常常讓人感到困擾,連帶運動指的是在神經恢復過程中「接錯線」,例如咀嚼時,眼睛會不自覺地眨動,或是眨眼時,臉頰卻不由自主抽動,這種情況通常會隨著治療逐漸改善,但有些患者也可能需要進一步透過肉毒桿菌注射來治療。 預防顏面神經麻痺,中醫建議這麼做! 郭博元醫師強調,顏面神經麻痺的預防需要從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做起。首先,要避免溫差過大,尤其是天氣比較寒冷,或是頻繁進出冷氣房,都容易造成感冒及病毒傳染。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避免過度勞累,這些都有助於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從而減少顏面神經麻痺的風險。 郭博元醫師也提醒,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應選擇專業的醫療機構與有經驗的醫師進行評估與治療,尤其是針對類固醇用藥、針灸等療程的選擇,必須在專業指導下進行,才能確保療程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諮詢醫師:郭博元醫師 學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畢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住院醫師、總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熬夜其實不一定會爆肝?勉強肝臟當心得肝炎!醫曝5大原因教你小心肝! 影片|熬夜失眠壓力大,竟「顏面神經失調」?和中風差別?有這情況快治療!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5.01.07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熬夜失眠壓力大,竟「顏面神經失調」?和中風差別?有這情況快治療! 「顏面神經失調」可不是個有趣的名詞,一般所說的顏面神經失調,其實就是「顏面神經麻痺」,發作時臉歪嘴斜的症狀與中風類似,也會讓很多人感到擔心、焦慮不安,而且發作的年齡層正逐漸下降。這是因為顏面神經麻痺的成因,可能與免疫力、病毒感染、環境因素有關,所以像年輕族群容易失眠,經常熬夜,或是工作壓力大、過勞等,都有可能導致顏面神經受到損傷,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喔!這次《名醫問診室》就來帶大家了解顏面神經麻痺,讓更多人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提防免疫力下降,避免顏面神經麻痺找上門。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4 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 01:22 顏面神經麻痺的原因 02:27 顏面神經麻痺和中風分辨方式 02:56 顏面神經麻痺的治療方式 04:10 顏面神經的保健動作 04:57 治療時可能遇到的困難 05:31 顏面神經麻痺的連帶困擾 06:19 如何預防顏面神經麻痺? 諮詢醫師:郭博元醫師 學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畢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住院醫師、總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氣溫驟降恐中風?預防心血管疾病,醫曝「這時間」應特別留意! 影片|天氣冷血壓飆升釀中風?心血管疾病不是老人專利,這個時間點最可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