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科技共有5筆結果

  • 科技化的時代!3D列印用在正顎手術上會有什麼好處?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科技化的時代!3D列印用在正顎手術上會有什麼好處? 當今3D技術已先進到能輔助相當程度的醫療行為,正顎手術就是其中之一,醫師表示術前的3D影像,可以協助醫師更加了解患者的狀況,可提高避開可能造成風險的機率,而使用3D列印的咬合板與手術導板,則可降低手術時間,無論是對醫師或是患者都是一大福音!     諮詢醫師:姚全豐 現職: 長庚紀念醫院顱顏中心主治醫師 桃園長庚顱顏中心主治醫師 學經歷: 台灣大學醫學系學士 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住院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總醫師 休士頓衛理醫學研究院手術設計實驗室訪問學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2.08

  • 深耕顏面年輕化技術 醫事交流齊聚整外年會

    文/美醫誌編輯部 圖/傅暄閔圖/傅暄閔   由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主辦的第19屆整形外科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於11/29至12/1為期三天在三軍總醫院及國防醫學院舉行,本次研討會囊括了15個專題的演講、超過40間儀器及廠商的展出、數十篇的論文現場發表,當然還有優秀的國內外講師針對新知和趨勢進行座談,總共近千名醫師專家的與會,為整形外科年會創下新的里程碑。       今年的整形外科年會很不一樣,以「顏面年輕化」為主軸,整形外科醫學會陳錫根理事長說,現代人對於外觀越來越注重,老化問題是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而美容醫學產業的技術逐年不斷進步,新的觀念也不斷地被提出,因此藉由論壇內容讓更多與會的醫師會員們汲取最新的觀點。本論壇除國內醫學專家,更是邀請到國際知名臉部解剖大師王志軍醫師,針對臉部結構和拉皮手術進行探討。     本次年會也開闢拉皮手術示範專場,由吳榮醫師及馮中和醫師來進行,以前額的內視鏡拉皮、筋膜拉提和頸部為主,盼給醫師們在手術中有更深層的認識和回饋。今年邀請到的國外嘉賓中,除了美、日、韓專家外,更有中國、新加坡及遠從義大利而來的專業講者,提升了本屆整形外科年會的深度。其中Scott Levin 教授獲邀為今年的Noordhoff Lecture。 老化向來都是重要的課題,皮下脂肪與臉部肌肉是其中的關鍵, 多位講者以SMAS(Superficial Muscular Aponeurotic System「表淺肌腱膜系統」)為主題,王志軍醫師說明SMAS在人種間的差異、韓國醫師Jooheon Lee與Jennifer Kim Song以拉皮手術延長SMAS的作用期來說明,如何達到外觀年輕化的效果。       除此之外,顱顏重建技術也是不容忽視,如何以最小的傷口來做顏面重建或是美化臉型,都是本次年會探討的重點。此外在施做手術期間,可能會有傷口感染或是其它併發症的風險,如何有效降低感染,做好管控都是醫師們必須注意的課題。     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今年還特別舉辦「向良醫致敬」活動,其中魏福全醫師榮獲2018~2019年總統科技獎,陳明庭醫師、陳宏基醫師也分別獲得第28屆、第29屆中華民國醫療奉獻獎,他們的貢獻除了造福病患外,更是後輩醫師的榜樣。本次年會另外一項活動是由林靜芸醫師領軍的「理事長盃整形外科辯論賽」,三個醫學中心包括台大、馬偕、北榮的醫師齊聚一堂,針對眼皮整形進行辯論賽,透過彼此的腦力激盪能產生更多的火花。 藉由每年的年會舉辦,不僅傳遞整形醫學美容的新知,更可以了解國際趨勢與國內的差異之處;透過專家們經驗傳授和交流,加強彼此間競爭力和專業度, 對於消費者來說也是一大福音。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2.03

  • 大量植髮新科技 自動化機器人快速取髮

    文/記者茵茵 報導   植髮手術是將後枕部區域,不受雄性賀爾蒙影響的毛囊移植至落髮區,達到「移植頭髮」效果的一項手術。過去透過手工取髮的方式,較消耗醫師的體力與專注力,手術品質易受影響,花費時間也較長。新式植髮機器人藉由AI人工智慧應用,可自動摘取毛囊,提供欲大量植髮的患者,穩定且快速的手術方式。   改善手工取髮費時費力 機器人輔助大量植髮需求 植髮診所醫師楊名權表示,植髮手術的施作方式,主要分為FUT毛囊單位移植術、FUE毛囊單位摘取術兩種,這兩種做法的種髮方式都是由醫師手工移植,差別在於取髮方式的不同。 FUT毛囊單位移植術是從供髮區取下一塊皮瓣來移植,可以一次移植大量毛囊,但會留下線性疤痕;FUE毛囊單位摘取術則須依賴醫師的手工和眼力,由醫師人工逐一摘取毛囊再移植至落髮區,這樣的取髮方式,雖然疤痕為較小的點狀,但因為費時費力,手術品質可能因醫師技術及體力、專注力的消耗有所影響。 新式植髮機器人則針對FUE毛囊單位摘取術的人工問題加以改善,植髮機器人透過AI人工智慧分析毛囊位置,代替手工自動摘取供髮區毛囊,減輕醫師在手術過程中的體力消耗,並加速取髮的時間,同時增加取髮的準確性與組織完整度,也有助於提升植髮的存活率。   品質穩手術時間短 植髮機器人仍非萬能 楊名權醫師指出,一般FUE毛囊單位摘取術,需要把患者頭部皮膚繃緊,以易於取髮,植髮機器人雖能透過AI達到自動取髮,過程中仍需要透過外力輔助固定頭皮。而頭皮結構較為鬆散、組織較軟的地方,例如接近後頸部的區域,因為較不易施力,會提高機器人取髮的困難度,是植髮機器人比較難進行取髮的區域,在其他頭皮區域,植髮機器人均可快速完成取髮。 若患者需要植髮的範圍較大、需要的植髮量很多,通常若達到2500株以上,就會建議選擇植髮機器人施作,可縮短手術時間、提升整體的手術品質。但如果是落髮程度較嚴重,使得供髮區毛囊品質不佳,或無法充份供應頭髮的患者,這種情況植髮的存活率較低,需先進行相關的治療,不建議直接進行植髮手術。 取髮區域影響術後維持 醫病溝通很重要 關於民眾最在意的植髮術後維持,楊名權醫師說,除了設備與醫師技術外,主要與取髮的區域有關,若有精確取得不受雄性激素影響的毛囊,移植後的頭髮就可以穩固生長、使用數十年甚至一輩子;若取髮的範圍過大、移植了受雄性激素影響的毛囊,那麼可能在植髮後五到十年就有落髮的情形發生,不過也不用太過緊張,透過服用輔助藥物,也能幫助術後頭髮的維持。 此外,楊名權醫師也提醒,植髮手術使用的是局部麻醉,一般來說副作用及後遺症的風險較低,不過因為通常術後會開立止痛藥,提醒患者若本身對特定藥物過敏,一定要事先告知,以避免術後服藥產生過敏反應。而在植髮手術前,必須與醫師充份溝通,並清楚表達期望,由專業醫師評估後,找出最適合的手術方式。     諮詢醫師:楊名權 現職: 楊氏診所院長 學經歷: 台灣大學醫學士 台灣肥胖醫學會會員 921大地震災區義診醫師 ARTAS®植髮機器人亞洲區專業講師 國際植髮醫學會會員 國泰人壽全省巡迴義診醫師 前國泰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家庭醫學會會員 亞太抗老化美容醫學會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2.03

  • 更自然的隆乳選擇 劃時代新科技Motiva魔滴波力媚登台

    文/劉惠瑀 圖/游捷安   愛美民眾引頸期盼的Motiva魔滴(波力媚),目前已經通過衛福部審核,在今年3月正式登台上市。現今許多民眾對其突破性技術還在認識階段,想要了解並評估魔滴與其他隆乳材質的差異,尤其該假體主打的「人因工學流動感」,更是在追求自然隆乳的民眾間產生高度討論。   波力媚使用奈米絲綢外層膜+流動膠體=革命性材質升級 Motiva魔滴與過去其他假體最大的不同在於內容物材質,它在表面應用新式的奈米絲綢絨毛外層膜,觸感介於過去光滑面及絨毛面之間,能提升矽膠表面生物相容性,使莢膜攣縮率降至更低,魔滴隆乳術後不需按摩及引流管;內層為進階的矽膠技術,其流動膠體的特性,能隨著重力的不同改變形狀,如站立時為水滴型、躺下時則變化成圓盤型,側躺時也會依據姿勢變為橢圓型。 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莊家榮指出,傳統的果凍矽膠製作方式,是將矽膠注入外袋後密封,因矽膠與外袋的密度不同,假體的觸感可能會有落差,外觀也較易產生波紋。新一代科技隆乳假體則採用一體成形的製程,除了改善過去的觸感及波紋問題外,經測試其延展性較傳統果凍矽膠高出4.5倍,破裂機率則降低至0.1%,其中加入的視覺辨識設計,讓假體在破裂時顏色會由藍轉白,幫助醫師在手術中快速判斷假體狀況。而民眾最在意的手術切口大小,因材質的高彈性縮短至極小的2.5至3公分,可降低疼痛並縮短恢復期。     魔滴首創假體科技化──晶片身分證+十年保固 在科技應用發達的現今社會,隆乳手術也提供民眾更好的售後服務。Motiva魔滴隆乳假體內建微型晶片,可視為假體的身分證,記載每個假體獨一無二的型號、出廠日期、體積、大小等數據,醫師只要使用特殊的晶片辨識器靠近假體,就可以了解假體的相關資訊,方便醫師術後的檢測與追蹤,術後安全更有保障。 執行手術的診所,會在術後透過掃描及上網登錄,取得原廠提供的假體十年保固,並記錄使用假體的診所、醫師及國家,在術後十年內若有非人為因素造成的破損,可以免費取得新假體做為更換;對於莢膜攣縮也有相關保固,在術後五年內若發生貝克氏等級三至四的莢膜攣縮,民眾也可得到重修手術的補助費用。莊家榮醫師向民眾提醒,除了晶片的登錄外,手術後診所也會提供民眾一張出廠證明的保固卡作為憑證,患者應妥善保存以保障自身權益。       融合人體生成保護膜,魔滴隆乳醫師技術門檻高 新一代科技隆乳假體的絲綢外層膜,在植入人體約一個月後會與人體逐漸融合,並生成一層帶有黏液潤滑的保護膜。因此手術時需要依照不同的假體尺寸,剝離適當的植入空間,否則會造成假體移位或影響保護膜的形成,在醫師的技術上有較高的門檻需求。 儘管假體材質隨著技術進步有許多突破,莊家榮醫師表示,手術的成功與否,仍取決於醫師的經驗與技術,如剝離的空間、患者皮膚厚度的判定,以及植入假體的大小等層面,都會左右到手術效果。建議民眾在手術前多諮詢,了解手術詳細資訊,做好檢測與衡量需求,與醫師共同找出適合的手術方式,並選擇設備優良的診所和經驗豐富的整形外科醫師進行手術,才能兼具安全與美觀,達到理想的隆乳成果。     諮詢醫師:莊家榮 現職: 知美整形外科院長 學經歷: 高雄中學畢業 國防醫學院 醫學系畢業 三軍總醫院 外科與整形外科住院醫師訓練 三軍總醫院 整形外科總醫師 三軍總醫院 外科部總醫師 三軍總醫院 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國防醫學院 醫學系臨床講師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整形外科專科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9.15

  • 重建破碎臉部骨架靠肋骨! 或許未來有這個可能

    文/林聖錡 圖/游捷安   隨著醫學技術不斷的進步,科技不僅僅運用在藥物的研發上,針對各項手術的精進和新原理的發現,都有助於整個醫療產業發展,並協助患者和家屬得到更妥善的治療。在這個科技時代,3D模型似乎就是引領風騷的一項技術,從工業的使用,到食品應用以及醫學,3D模型協助人們達成許多原本不太可能做到的創舉;近期在生物科技醫學上又有新的突破,至於是哪方面的創舉?跟著國際新知看下去! 這項研究是由Rice大學生物工程學團隊所研究出來,由Antonios Mikos博士所發起,測試對象在羊身上,首先他們打造一個模型骨安置在羊的下顎缺陷處,並且用3D模型列印下顎的模型出來,研究團隊稱之為生物反應裝置,期望之後可以相容羊體的骨頭或組織。接著將這模型嫁接在羊的肋骨骨膜處,經過9週的時間觀察,發現原有骨頭的幹細胞與血液會流向嫁接的模型之中,並且新生長的骨頭會依照模型的外觀漸漸填滿模型。研究人員覺得相當不可思議,這代表動物體內組織其他部位是可以與人工生物裝置結合的,這對於生物工程學和組織工程學來說是一項新的突破。 這項研究也為顱面受到損害的患者來來新的希望,根據報導,這項研究是美軍重建醫療部門長期關注的項目,因為在戰爭之中或是任務當中,不少士兵因外力或是當地環境受到顏面上的損壞,若有這項新技術的協助,將可以加速受傷患者的外在恢復與心理重建。 研究團隊也指出,之所以選擇肋骨,是因為肋骨是最容易接收到幹細胞以及來自血液的挹注,不過目前尚屬於只是動物性實驗的成功,還未進行到人體實驗的部份,雖然在動物體中能讓其他模型骨順利生長,但人體的部分就是另外一個層面的討論。 當然除了在前線作戰的士兵外,另外如因外力撞擊如車禍造成的顏面損傷,也有可能靠肋骨重建原本已經失去的臉形,不管如何,醫療技術的進步可以造福越來越多人,雖然目前尚未完全可以運用,但對醫療界及患者都是值得期待的。 資料來源: 1. https://www.newswise.com/articles/researchers-grow-bone-at-rib-to-restore-facial-bone 2. https://www.usnews.com/news/health-news/articles/2019-03-18/new-facial-bone-might-someday-be-grown-from-the-patients-rib 3. https://www.upi.com/Health_News/2019/03/19/New-facial-bone-may-someday-be-grown-from-patients-rib/9351553031788/ 4. https://www.todaysmedicaldevelopments.com/article/3d-implants-design-craniofacial-rice-university-032719/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9.05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