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郭佳語共有85筆結果

  • 美國ASAPS整形外科學會預測2019年的醫美趨勢

    文/郭佳語 圖/翁嘉妤   美國ASAPS整形外科學會預測2019年的醫美趨勢 隨著醫美技術的日新月異,以及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在追求美的路上人們也逐漸調整心態及需求,針對現在社群網路的活躍,以及手機美妝軟體APP的發展,醫美趨勢的影響力遍及了線上與線下,在2018年關之際,美國ASAPS美容整形外科學會發布了2019年整形外科手術的趨勢預測。 美國ASAPS美容整形外科學會是由2,600名整形外科醫師組成,活躍成員皆有相關認證資格,在研究與教育上是美容產業的前線戰將,本次預測中該學會成員洞察出手術及非侵入式手術的具體趨勢,以及在未來十年的重點預測。 美國整形外科學會理事長指出,2019年將會著重皮膚表面修復、體型塑造、肌膚緊緻等美容醫學方面的技術改進,滿足消費者微創的需求,並縮短恢復期,提升手術結果並且吸引更廣泛的群眾。 根據美國美容整形外科學會的外科醫師們反應,即使他們現在仍會收到患者想依名人特徵打造的需求,如像梅根(Meghan Markle)的鼻子,或是凱莉.詹娜(Kylie Jenner)的嘴唇等等,但總體來說這類的要求已經下降,換言之,越來越多的患者更偏好選擇整形成「最好的自己(the best version of themselves)」。同時,也有更多患者會選擇使用自拍後,用濾鏡修改過的照片來反應他們的美感期待。 許多美容整形外科學會的成員亦表示,在整形手術領域,民眾也逐漸偏向精巧準確、更加細微的改變,而非太過迷人,甚至「做過頭」的外表。 而針對保守派,他們會趨向選擇較小的胸部植入物,或是以非植入物的方式隆乳。ASPAS的數據就反映了這些新趨勢,像是自體脂肪隆乳的比例增加(41.4%),而臉部脂肪移植也再提升16.7%。 隨著未來十年醫美產業的進步,促使外科手術程序有所進展,能讓患者接受侵入性更小的療程,同時縮短恢復期。手術的效果會再延長,甚至永久維持,這點會讓患者對於整形手術的接受度更加提高。 隨著越來越多人湧向社群媒體獲得手術資訊,針對千禧世代的行銷、訂閱社群為基礎的服務也將不斷發展。對於男性來說,為了追求理想體格的方式,腹部脂肪轉移的手術也可能因此而普及。 總結來說,醫美技術的進步將會逐漸提升美容外科手術的體驗,儘管預測之相關數據雖並非以亞洲為主,在醫學美容的產業相關技術仍是有很高的重疊性以及流通性,譬如皮膚修復、皮膚緊緻等,以及微創手術的改善,恢復期的縮短等,在醫美體驗上消費者也能獲得更好的服務,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資料來源: 1. https://www.smartbeautyguide.com/about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3.30

  • 凸疤、凹疤、色素沈澱,疤痕淡化雷射大解密

    文/林子靖 圖/郭佳語   凸疤、凹疤、色素沈澱,疤痕雷射大解密 無論是受傷留下的疤痕、女生懷孕產生的妊娠紋,還是青春痘在臉上一點一點紅紅黑黑的痘疤,都是女生或愛美人士最不喜歡看到自己身上的印記。簡單來說,日常生活中比較可能會產生的疤痕種類可以分為幾種:凸疤、凹疤、色素沉澱。     疤痕的種類有哪些? 凸疤 屬於凸疤的像是:蟹足腫、傷口處理不當造成凸起的疤痕、肥厚性疤痕,這種疤痕面積可大可小,但因為形狀凸起,不只視覺上的不美觀,還有可能因為和衣物摩擦產生疤痕痛癢感,而造成身心理都不舒服的狀況。凸疤的嚴重程度不一,有時可能除了除疤膏之外,還要用類固醇才能比較有效治療。 凹疤 凹疤的部分最常見的應屬於青春痘發炎,不當的擠壓造成真皮層嚴重受損後留下的疤痕,常被形容成「月球表面」,嚴重程度不一,輕微一點可能近距離才看得出來,也有可能嚴重到遮瑕膏都救不了。如果想避免凹疤的產生,「預防勝於治療」,還是盡量不要用手或器具用不當的方式擠痘痘,才不容易留下嚴重的傷口和疤痕。 色素沉澱 色素沉澱的疤痕,雖然沒有凸起或下凹,但是有紅色會棕黑色的疤痕留在臉上,還是非常令人困擾。 紅色的色素沉澱,通常發生在青春痘發炎時造成微血管擴張造成的紅腫;而棕黑色的色素沉澱則是在傷口癒合後黑色素沉澱,不只痘疤,燙傷、割傷等都有可能留下沉澱的痕跡,但這種疤痕就算不治療,時間久了也會自然淡化,但還是要注意飲食不要吃太過刺激的食物如咖啡,也要注意防曬工作,才能盡快淡化疤痕。   疤痕淡化雷射手術 上述的疤痕問題,大部分可以經過長時間的自然癒合而淡化,有些時候也需要藥物治療,但這些方式都要花比較多的時間才能讓這些討人厭的疤痕消失在肌膚上,如果希望可以比較快的方式除去這些印記,許多人也會選擇雷射手術。 常見的雷射手術如染料雷射、淨膚雷射、飛梭雷射、皮秒雷射,那麼這幾種雷射手術又有什麼不同呢? 染料雷射 染料雷射通常運用在泛紅的肌膚,如酒槽肌,或是因青春痘發炎而造成泛紅色素沉澱,都可以透過染料雷射改善。 淨膚雷射 淨膚雷射適用於去斑、改善皮膚暗沉,青春痘留下的棕黑色素沉澱疤痕也可以透過淨膚雷射獲得改善。 皮秒雷射 皮秒雷射同樣適用於去斑和嚴重的色素沉澱及疤痕,比起淨膚雷射,皮秒雷射更能夠有效地去除疤痕,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可以透過皮秒雷射去除刺青,效果遠比淨膚雷射來得更好,因此也是現今比較流行的雷射手術之一,但每個人症狀及適應程度不同,還是必須交由專業的皮膚科醫師或整外醫師評估。 飛梭雷射 臉上有如月球表面凹凸不平的患者,飛梭雷射就是各位的救星。飛梭雷射以深入真皮層、刺激膠原蛋白增生的治療方式,改善嚴重痘疤,以及縮小毛孔的功效。   雷射療程結束後的保養方式 呂佩璇醫師建議:「雷射療程之前,不要過度日曬、做日光浴,或是自行在家去角質或去美容院做臉,如果過度日曬,造成黑色素細胞活化,或是有一些物理性的摩擦造成皮脂障壁有毀損的時候,這在進行雷射治療時比較容易產生敏感甚至受傷的狀況。」 針對肌膚不同問題以及每個人體質適應療程不同,建議想要做雷射手術前都要經過專業皮膚科醫師或整形外科醫師諮詢評估,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諮詢醫師:呂佩璇 採訪感謝: 台北亞緻整形外科診所 學經歷: 長庚大學醫學系第一名畢業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整形外科研究員 美國加州聖地牙哥FACESPLUS整形外科診所研究員 美國紐約市Body Sculpt整形外科診所研究員 東京虎之門醫院皮膚外科研究員 東京資生堂美容皮膚科Skin Navi Clinic研究員 韓國首爾延世大學皮膚外科訪問學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3.29

  • 皮膚敏感發炎大NG 別再被商業話術騙去打雷射

    文、圖/郭佳語   哪種皮膚狀況適合/不適合打雷射? 打雷射除斑除疤是找回皮膚平整光滑的美醫項目之一,然而和其他美醫療程一樣,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雷射,若未進行適當的雷射療程,不僅無法達到臉部白淨緊實的效果,還可能讓臉部狀況更加惡化,變成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大花臉」。錯誤的雷射時機與方式,除了對皮膚是種傷害之外,還得慢慢保養等待痊癒,成為了惱人又耗力的過程。究竟雷射該怎麼打才好?跟著我們一步步看下去。   想打雷射?皮膚敏感發炎大NG 專業整形外科醫師賴釗毅建議,療程前應做好基本的保濕防曬工作,以減少外來刺激,降低斑點的形成與皮膚敏感的機率。若患者經常使用含有A酸的保養品,甚至可能需要停用半年後才能進行雷射治療,以免過度刺激皮膚。 皮膚是相對脆弱且敏感的組織,作為避免水份流失和防止外物侵擾的第一層守門員,若皮膚開始發炎出現過度敏感的症狀,就該停止進一步刺激行為,即使是一般被認為是「保養」的雷射護膚亦同,這些療程動作都可能使肌膚變得更敏感易傷。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首先要了解不適合打雷射的肌膚狀態,大致歸類可以分成以下幾種:   受傷肌膚——過度曝曬、近期接受雷射磨皮、換膚治療者 發炎肌膚——起水泡、疹子 敏感肌膚——有光敏感史者,或是因藥物而肌膚光敏感者     受傷肌膚 過度曝曬,言下之意便是因長時間照射陽光,使皮膚吸收過多紫外線而使的肌膚發生發紅疼痛的燒傷症狀,會促使肌膚組織死亡。由於過度曝曬已導致肌膚灼傷,便不適合再進行「雷射破壞」的療法,譬如除斑雷射、或是破壞肌膚表層以促進膠原蛋白增生的雷射療程,以免造成皮膚過度傷害,反而留下更加嚴重的疤痕。   發炎肌膚 由於光療是屬於刺激性的療程,過敏肌膚、起水泡或疹子的患者,需要待肌膚狀況穩定之後,才得以進行相關療程,避免敏感肌膚持續受損。   敏感肌膚 光敏感肌膚意指在照射到陽光之後,引起身體免疫系統的反應,使肌膚產生搔癢感,並長出濕疹與水泡,形似過敏。可能引發光敏感的原因有許多種,例如所服藥物、藥膏,或者是食用了光敏感食物(如芹菜、橘子、檸檬等)加強皮膚吸收紫外線的能力,自然而然對於照射光後的肌膚反應較為劇烈。因此在進行雷射療程前,須盡量避免容易產生肌膚光敏感的藥物(例如美白產品),以免雷射過後肌膚留下疤痕。   誰適合肌膚雷射? 雷射百百種,同一種雷射坊間又有好多名字,錯縱複雜、眼花撩亂,究竟怎麼樣的肌膚才適合雷射?又該怎麼選擇適合的雷射療程呢? 進行雷射療程前,首先得依醫師評估膚質狀況是否穩定,並依照雷射種類不同,針對膚況問題安排適當的機種及能量。賴釗毅醫師指出,每個人的皮膚情況都不一樣,所以即使採用的是相同的雷射方式或能量,皮膚都可能會有不同的反應。因此醫師在操作上必須格外謹慎,在每打完一至兩發的時候就必須關注患者膚況的改變,例如患者的皮膚不正常發紅,或患者對疼痛的反應不如預期等,以便及時調整雷射能量,確保療程的安全性及效果。 目前雷射已知的功效有除皺、去痘、去疤、美白、縮毛孔、除毛……等等,但雷射畢竟是屬於破壞性療程,唯有在膚況確認穩定無虞的情況下,進行肌膚雷射才能得到較好的效果。再者,肌膚雷射療程結束後並非立即見效,一般來說需要等待肌膚將黑色素代謝吸收,肌膚才會逐漸填補或轉變為淨白。而在恢復期間患者施打的部位很有可能會發紅或發黑,若無法接受此種恢復期狀態者,或是皮膚仍處於過度敏感的狀態,建議還是選擇其他較為溫和的療程,才不會因此賠了夫人又折兵,花錢後仍得不償失。 賴釗毅醫師表示,雷射療程不宜過於密集,應根據雷射功效及治療目標而定,觀察期約一個月為佳,可評估皮膚在期間內的變化,以判斷是否適合下一階段的療程。此外術後需謹遵醫囑做好保濕、防曬,才能讓惱人的膚況問題不再找上門。     諮詢醫師:賴釗毅 現職: 台北亞緻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學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台北長庚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燒燙傷中心主治醫師 長庚醫院慢性傷口糖尿病照護團隊主治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3.29

  • 你需要更神準的數據評估!皮膚狀況「美容掃描儀一手掌握」

    文/郭佳語 圖/游捷安   2019年2月,Cherry Imaging於美國皮膚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簡稱AAD)年會上公佈他們的最新技術——掃描儀以及數據紀錄平台。 Cherry Imaging是間開發商,專注於開發臉部美容及身體美容的高分辨率掃描儀。此項公布的最新技術可將科學檢測數據更準確、客觀地送到醫師手中。該平台結合了易於使用的掃描儀以及數據追蹤軟體,可以檢測皮膚的客觀變化,例如疤痕、填充物、肉毒桿菌、身材塑型、橘皮治療、皮膚再生以及色素沉澱。 手持式美容掃描儀可以幹麼? Cherry輕薄型手持式掃描儀僅需透過單次掃描,便能從多個角度與視角取得數千張3D圖像,醫師能在患者任何部位取得圖像,不需要特殊照明或是角度調整,軟體會分析數據並提供醫師準確的比較分析,每次掃描皆能捕捉到細小的改變,像是皺紋、皮膚紋理、妊娠紋、橘皮組織、疤痕變化等等。 掃描儀未來的應用範圍? 該公司計畫將其技術的應用範圍擴大到其他皮膚病的領域,包含皮膚病的臨床治療上。Cherry Imaging也表示,現階段使用的Trace技術能使醫師與患者在治療和評估上的溝通更加有效,而在不久的將來,該公司將會發布新版本的Trace,能允許從任何位置或平台上訪問,例如像是iPad或是智慧型手機。相信未來隨著掃描儀的技術進步,搭配醫美療程的使用,人們在皮膚改善的領域能達到更完善的醫美效果。 資料來源: 1. http://www.plasticsurgerypractice.com/2019/02/cherry-imaging-launch-handheld-aesthetic-scanner-aad-2019/ 2. https://www.prnewswire.com/il/news-releases/cherry-imaging-to-launch-its-novel-aesthetic-imaging-technology-at-the-aad-300801120.html 3. https://www.yooying.com/cherryimaging 4. https://www.medicaldesignandoutsourcing.com/cherry-imaging-to-debut-aesthetic-scanner-at-dermatology-conference/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3.05

  • 神奇的分子手術,無傷口塑形是怎麼做到的

    文/郭佳語 圖/游捷安   分子手術是什麼? 研究分子手術的學術團隊近期在美國化學協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全國會議及博覽會上,提出最新的實驗成果。分子手術(molecular surgery)是透過通過電流的細針,以及3D打印模型快速地讓組織重塑形狀,不會有傳統手術的傷口、疤痕和恢復期。 傳統手術做組織(例如鼻子或耳朵)塑形,不外乎需要切開皮膚及軟骨,接著再將其縫合,無可避免地會產生疤痕組織,有時候還得透過後續的手術將之彌平。而這種機械在軟骨上造成的疤痕,研究團隊表示是可以透過分子手術避免的,歷時也只需要五分鐘。 將軟骨加熱就能輕易塑形了嗎? Brian Wong是研究團隊成員中另一個替代性技術的專家,該技術能透過紅外線加熱軟骨,讓其軟化到足以塑型。然而此種技術的問題在於費用較為昂貴,且難以在軟骨被加熱到一定程度時,不傷害到組織。因此Brian Wong的團隊開始透過將軟骨通電加熱。有趣的是,這確實讓軟骨更容易塑形了,但並不是因為熱度的關係。 電流該怎麼讓組織塑形? 究竟電流跟軟骨有什麼關係?這就要牽扯到軟骨的組成了。 軟骨本身是由許多微小堅硬的纖維軟骨、凝膠狀的骨膠原(fibers of collagen)構成,同時具有負電荷蛋白質,以及正電的鈉離子。軟骨中的電荷密度越高,軟骨就會比較堅硬。 為了找出電流對軟骨造成的影響,研究團隊邀請希爾(Hill)加入這個研究企劃,以查明這個新方法是如何運作,並希望能改進此技術以降低對組織的傷害。 接著他們發現,透過將軟骨通電,讓電解組織中的水分轉換成氧氣、氫原子和質子,質子的正電會與蛋白質的負電相互抵銷,藉此能夠減少電荷密度,讓軟骨變得更加容易塑形。 分子手術的實際運用 目前來說,研究團隊將這個方法在兔子耳朵上做測試,將直立的兔耳彎曲,接著在彎曲處插入微針電極,裝上固定用的模型後通電,簡單地讓彎曲處的軟骨以不受傷害的方式軟化,接著關掉電流,讓軟骨以新的形狀定型。 這個技術未來也可望施用於美容整形手術上,諸如鼻形的美觀度調整、矯正鼻中膈彎曲,或是現在仍未有較好的治療方式的病症,例如因中風或腦性癱瘓造成的關節攣縮。 目前來說,雖然此種技術仍有待觀察,且須再執行進一步的實驗,但對相關領域而言,仍是一個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在未來也可望成為非侵入式手術的一大助力之一。 資料來源: 1.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4/190402081524.htm 2.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8/3735814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8.06.21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