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共有6筆結果

  • 夏日涼涼鬼故事!醫院鬧鬼怪談特別多?鬼月你敢手術嗎?醫師親身經歷分享!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夏日涼涼鬼故事!醫院鬧鬼怪談特別多?鬼月你敢手術嗎?醫師親身經歷分享!   醫師救人的理論雖然多以科學為基礎,但偶爾還是會發生無法用常理解釋的事情,你是會選擇相信,還是堅持背後一定有科學原理可以驗證呢?這樣的怪談在做為「陰陽交界」的醫院似乎特別常見,本次美醫誌邀請到鍾雲霓醫師來分享親身經歷的各種神鬼傳奇,還有各種特別的病人和鬼月奇談,快把燈關了一起來聽!     各節重點: 00:22 歡迎收看霓霓說鬼 00:31 醫院值班歷險記 02:42 醫院的神鬼都市傳說① 03:52 醫院的神鬼都市傳說② 05:18 鬼月有開刀禁忌? 05:45 神秘的玄學力量① 06:07 神秘的玄學力量② 07:20 緣份讓我們相遇在醫院裡?       諮詢醫師:鍾雲霓醫師 學經歷: 鍾雲霓外科診所院長 如一聯合診所微創痔瘡手術專任主治醫師 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大腸直腸外科/微創痔瘡手術專任主治醫師 日本大腸肛門醫學會會員(JSCP會員番號K123) 東京辻仲病院婦女肛腸外科部進修醫師 第七屆東京大腸直腸外科會議會員 渾然天成聯合診所微創痔瘡專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術前準備知多少?手術要成功,病患的信任最重要! 影片|想當醫生到底有多難?醫學系考試壓力超大?急救現場只是個礙事的路障?揭密醫師養成的血汗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8.21

  • 你聽過慢性過敏嗎?頭痛、失眠、拉肚子,身體不適可能都是過敏害的?

    文/陳旻毓 圖/翁嘉妤      摘要  你是一個過敏人嗎?常常打噴嚏、流鼻水,天氣一變化就長了一對兔眼睛;或是這裡癢、那裡癢,冬天糙,夏天也抓?我們以為的過敏,也許是食物、空氣等原因所發生的免疫反應,但其實過敏可以分成「急性」和「慢性」。其實長期讓你困擾又找不到原因的身體不舒服,頭痛焦慮、體重變化,搞不好就是慢性過敏惹的禍。     慢性過敏從久病不癒的蕁麻疹,經常性的腸胃不適,嚴重到引發氣喘都有可能,其他常見症狀包括偏頭痛、失眠、疲勞、焦慮、注意力不集中、喉嚨發炎、腸胃發炎、腸燥症、關節疼痛、泌尿道感染等,甚至是體重過重都可能與慢性過敏有關。   然而慢性過敏的觀察時間久,病人與醫師都需要花相對長的時間去觀察病程發展,如果只是像過去忍一時風平浪靜,那當然就不容易找到其過敏原,也很容易被誤診,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對這個名詞不甚熟悉,常以為過敏只是一時的症狀。     反覆失眠、頭痛焦慮、天氣一變就拉肚子、皮膚癢?也許你是過敏啦!   台灣天氣潮濕悶熱,飽受過敏之苦的民眾相當多,尤其天氣一變化,鼻子就開始作怪,皮膚就開始搔癢難耐,真的是非常擾人。常見的過敏症狀有過敏性鼻炎導致的鼻塞、流鼻水、鼻子癢;皮膚過敏會引發紅疹及搔癢;過敏性氣喘可能有咳嗽、痰多、呼吸喘等症狀;若過敏發生在胃腸道,則可能以腹瀉、腹脹等症狀來表現。   過敏是什麼?過敏是其中一種免疫反應,當人體遇到外來物質入侵,免疫系統會奮起反抗,移除外來物質。正常狀況下免疫系統會誘發沒有症狀而且是局部性的發炎反應,在身體組織受到進一步傷害前移除外來物質;但是在某些狀況下,免疫系統在移除外來物質的過程中造成身體組織受到傷害,這種不適當的免疫反應就稱為過敏。   但「慢性過敏」又是什麼呢?職業醫學科醫師鄭涵芸指出,慢性過敏可以說是過敏反應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臨床上並不會直接下一個慢性過敏的診斷,通常會針對症狀下診斷,例如有鼻子過敏的症狀診斷是過敏性鼻炎;皮膚過敏的症狀診斷是蕁麻疹,不過關於慢性蕁麻疹就有很明確的診斷標準,如果蕁麻疹反覆發生達六周,就可以診斷為慢性蕁麻疹。   有些人經常睡不好失眠卻找不到原因,最後發現自己是鼻子過敏晚上鼻塞,影響到睡眠,還以為是身心症,搞得自己又焦慮又憂愁,可見慢性過敏雖不像急性過敏症狀來得那麼猛烈,卻足以影響日常生活。     你的身體在燃燒!慢性過敏讓你體內火燒山,疾病一直來   鄭涵芸醫師指出,過敏是慢性發炎的其中一個原因,當人體對某種物質會產生過敏反應,這個物質就是過敏原,身體反覆接觸過敏原的結果就會持續釋放過敏反應的物質,例如:組織胺、白三烯素、細胞激素、前列腺素等發炎物質,如此一來,身體就會持續處於發炎的狀態。   慢性發炎對健康會造成什麼危害呢?一些大型的研究告訴我們,慢性發炎會使血管內皮受到損傷,造成血管硬化斑塊,如果斑塊脫落就可能會導致心肌梗塞、腦中風等腦心血管疾病;慢性發炎的結果如果破壞負責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或是導致胰島素的阻抗增加,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甚至也有研究指出慢性發炎與大腦認知功能降低有相關。   不過慢性過敏只是其中一個慢性發炎的原因。很多慢性發炎導致的健康危害還是要回歸慢性發炎的原因,例如B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感染導致慢性肝臟發炎,會增加罹患肝硬化、肝癌的機率;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導致胃部慢性發炎,會增加罹患胃潰瘍及胃癌的風險;細菌或膽結石導致膽囊慢性發炎會增加膽囊癌的風險。然而也不是所有慢性發炎都與癌症風險呈現正相關,例如過敏性的鼻炎,並不會增加癌症的風險;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也是一種慢性發炎,流行病學統計起來反而會降低某些特定癌症的風險。     過敏原檢測真的有用嗎?慢性過敏能預防嗎?   也許您每天的日常生活會暴露於很多未曾察覺的過敏原,具過敏體質的人可以依據症狀至皮膚科、風濕免疫科或是健檢中心進行過敏原的檢測,然而日常生活的觀察也很重要,如果吃了蝦、蟹皮膚會起疹子發癢或腹瀉,那就千萬別再貪吃;甚至有些人的過敏原是無法透過抽血檢驗得知的,例如對溫度特別敏感,溫度冷、熱、甚至曬太陽都可能會誘發過敏,這些都必須經由自己的觀察得知。   鄭涵芸醫師提醒大家,除了食物本身可能是過敏原,不新鮮的食物所釋放的毒素、細菌抑或是烹煮時額外加入的調味料皆可能是導致過敏的兇手,因此可能會出現您的檢測報告並沒有對某一項食物過敏,但你的生活經驗告訴你曾經對它產生過敏反應。目前我們無法說過敏原檢測結果是100%的準確,但再配合日常生活的觀察,過敏原的檢測可以成為一個參考的標的。     抵抗慢性過敏,吃健康的食物與良好的生活習慣最重要   抵抗慢性過敏很重要的其中一個環節是生活習慣的改變,讓自己有充足的睡眠,不熬夜,減輕生活壓力,培養規律運動習慣,吃原形且新鮮的食物,避免食入加工食品以及不新鮮食物所產生的毒素細菌。鄭涵芸醫師也提出了得舒飲食的概念,例如攝取好的油脂例如魚油、橄欖油取代不好的油,吃適量的堅果,多吃蔬菜,肉類攝取以白肉取代紅肉,這些都可降低過敏的發生。   在如此高壓、高效率的時代,人們常常犧牲很多時間在工作、社交或是學業上,但我們如果能在生活品質上回歸到簡單規律的標準,相信在健康上也會更有助益。       諮詢醫師:鄭涵芸醫師 學經歷: 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職業醫學科 住院醫師及總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職業環境醫學科 兼任主治醫師 衛生福利部立屏東醫院 職業醫學科 兼任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止痛藥種類有什麼差別?吃止痛藥有什麼副作用?止痛藥時間、用量一次告訴你 影片|過敏症狀不只有癢!「講不出原因」的慢性過敏?頭痛、焦慮、關節痛,全是過敏惹的禍?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4.11

  • 狐臭、多汗好難擺脫?往後夏天別再為異味苦惱!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一般人在炎熱氣候或劇烈運動後會發生大量流汗的現象,而多汗症族群,即使不在夏天,日常生活中只是稍作活動,在手掌、腳掌或腋下立馬就會冒出涔涔汗水,影響社交生活,甚至傳出令人聞之色變的「狐臭」。傳統治療止汗除臭的手術,可能會造成代償性出汗的風險,那麼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有沒有什麼好方法能改善這種多汗和異味困擾,對日常生活的負擔也可以更小呢?     為什麼會有多汗症及狐臭?   其實我們俗稱的「狐臭」和「多汗症」是不同的病症,但傳統印象往往會容易將兩者搞混,皮膚專科醫師陳眉穎指出,人體的皮膚腺體分成大汗腺、小汗腺及皮脂腺,多汗症與小汗腺有關,小汗腺分佈在全身,分泌出含有水份及鹽份的汗水,並且受到神經、情緒及溫度的影響。   而我們常說的狐臭,是與大汗腺有關,大汗腺會分泌出由蛋白質及脂肪酸組成的濃稠液體,經由皮膚表面的細菌作用後產生異味,也就是「狐臭」這種獨特的味道。大汗腺分佈在腋下、胯下、外陰部、乳暈及耳朵旁,而大部份的異味多來自腋下兩側。陳眉穎醫師表示,狐臭會因為大汗腺受到荷爾蒙影響,而在進入青春期後開始顯現,經常會造成患者求學時期社交上的諸多困擾。     男女氣味大不同,「臭男生」原來有科學根據?   每個人的飲食、生活習慣各有不同,汗味自然也各異,其實光從性別上來看,男女的汗味也會有分別。陳眉穎醫師解釋,女性腋下大汗腺分泌的液體,因為含有較高濃度的含硫化合物,經過皮膚上的細菌分解後,會產生類似洋蔥醇的氣味。而男性的大汗腺分泌物具有較高含量的脂肪酸,經過皮膚上的細菌分解,產生類似起司的濃郁味道。   然而,「狐臭」並不是僅限於女性才會有的困擾,男性也可能會有狐臭問題喔!     情緒激動,也會導致狐臭味道濃厚?   原來盛怒的「九尾狐」還真的其來有自,由於大汗腺的分泌不止與荷爾蒙有關,也同時受到神經的影響,因此當我們情緒激動時,大汗腺分泌旺盛,小汗腺也分泌出大量汗水,汗水蒸發的過程中,就會將汗水氣味散發出來,所以在情緒激動時,汗水的味道會更加明顯。     如何自我檢測狐臭?   我們長期與自己相處,比較不容易察覺身上的味道,也因此許多狐臭案例通常都是經由親友、同儕、同事告知而發現的。陳眉穎醫師表示,其實也有初步的簡易檢測可以參考,做法是用一隻手摸自己容易流汗的位置(例如額頭、臉頰等部位),再用另一隻手觸摸腋下,如果發現觸摸腋下的手沾附到較濃厚的異味,可能就有狐臭的問題。           多汗症及狐臭治療方法有哪些?   陳眉穎醫師建議,若要採取傳統手術,最好在秋冬時節進行,因為穿著長袖衣服較能遮蔽術後傷口的腫脹修復期,也減少出汗造成傷口感染的機率。不過傳統的手術治療雖然能達到永久的功效,但副作用的風險較高,現今已較少使用,目前非侵入式的治療方法,因為具有術後恢復期短、四季皆宜等優點,已逐漸蔚為主流。     (1)內視鏡交感神經節阻斷術   容易產生代償性出汗的副作用,因為在手術過程中可能切掉部分的神經節,造成其他的神經節過度刺激,一般手術前醫師無法預知患者是否會有代償性出汗的情況,代償性出汗的位置常發生在大腿及背部。     (2)旋轉刀手術   狐臭使用旋轉刀手術去除汗腺,傳統手術治療都可能造成副作用,不僅開刀時需全身麻醉,術後傷口也會產生疤痕。     (3)微波熱能除汗術   透過微波加熱原理,破壞皮膚的大汗腺、小汗腺及毛囊,達到去除多汗症及狐臭的效果。一次療程約一個小時,即能獲得80%的效果,不用擔心代償性出汗的問題。     (4)肉毒桿菌注射治療   透過注射肉毒桿菌來抑制神經過度刺激汗腺分泌,對於多汗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狐臭因受到荷爾蒙影響,因此使用肉毒桿菌治療效果較不明顯。肉毒桿菌治療無需手術開刀,藉由打針注射的方式即可進行,治療時間僅約5分鐘,術後也無修復期。然而,肉毒桿菌治療的效期僅可維持4~6個月,需重複注射才能持續發揮作用。     比較簡單的方法可使用止汗劑或服用口服藥,來改善狐臭多汗的困擾,但以下幾點須特別注意:     (1)止汗劑   止汗劑是一種鋁鹽化合物,須於睡前塗抹在容易流汗或產生味道的部位,讓鋁鹽慢慢滲透進入汗腺,達到止汗的效果,並非出門前才使用。此外,陳眉穎醫師也提醒,止汗劑需每天使用,無法一勞永逸。長期使用止汗劑會讓塗抹的部位不透氣,需注意可能產生的過敏反應。     (2)抗乙酼膽鹼口服藥物   主要作用於抑制交感神經過度亢奮,有些人容易緊張或激動,導致交感神經過於興奮,可藉由口服藥物治療多汗問題,但可能會有口乾及視力模糊的副作用。     建立日常好習慣,改善腋下異味   異味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和社交生活,雖然現今已有許多治療方式可供選擇,但其實我們也可以從日常生活著手,減少異味產生。如果有多汗的困擾,陳眉穎醫師提醒應多注重身體清潔、勤換衣物,清淡飲食、作息正常,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幫助減少過重的汗水味,讓身體清爽舒適。   跟著醫師這樣做,揮別汗臭體味:     (1)皮膚清潔做得好   大汗腺分泌出來的液體原本是沒有味道的,經過與體表細菌作用之後,才會產生異味,所以做好皮膚清潔,減少皮膚細菌的沾附,就能減少異味的發生。     (2)清淡飲食、多喝水   狐臭與大汗腺分泌出來的成份有關,飲食也是影響汗水味道的因素之一,喜歡肉食或油炸食物的人,汗水含有較高的脂肪酸及蛋白質,形成濃厚的汗水味。建議清淡飲食、多喝水,多喝水會幫助汗水不黏稠,較不會黏著在皮膚上,造成長時間引發的異味產生。     (3)雷射除毛   除毛可減少汗水黏附在毛髮上的機會,去除毛髮上滋長的汗水味。     (4)勤換衣物   可透過勤換衣服或使用溼紙巾擦拭,減少汗味散發。     (5)止汗劑、體香膏   使用止汗劑、體香膏來淡化汗水味。     雖然多汗狐臭讓人倍感困擾,但陳眉穎醫師仍建議民眾不要輕易嘗試網路偏方,應該要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的評估來治療。此外,多汗狐臭的改善方式,需視個人症狀輕重及需求而定,因此建議應實際門診,與醫師當面溝通,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讓往後的炎炎夏日都能擺脫異味困擾。     諮詢醫師:陳眉穎醫師    學經歷: 光澤診所 皮膚科主治醫師 台安醫院美容皮膚科主治醫師 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會理事 古亭光澤診所院長 臺安醫院 皮膚科主任 臺大醫院皮膚部臨床研究醫師 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日本東京虎之門病院皮膚外科研究員     延伸閱讀 文章|皮蛇是什麼?治療三原則斬斷帶狀皰疹復發魔咒 影片|濕疹可能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醫師教你如何正確對抗濕疹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6.28

  • 消脂針真能拯救雙下巴、嘴邊肉?想瘦小臉前先搞清楚!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近期當紅的「消脂針」療程可說是局部脂肪的剋星,做為少見的非手術型減脂方式,消脂針又與超音波聚焦減脂、RF體雕有什麼不同呢?注射消脂針又有哪些禁忌?美醫誌這就帶你一起來了解什麼是「消脂針」!     你知道嗎?肉肉原來還有分類?   大家口中所謂的「肉肉」(嘴邊肉或雙下巴)型態可概分為4種類型,分別為脂肪型、皮鬆型、凹陷型及混合型,其中最常見的是混合型,約有八成以上有肉肉困擾的民眾,都具有混合型的特徵,常見有皮鬆型加凹陷型,或是脂肪型的人在處理脂肪堆積問題後,皮膚由於脂肪擴張呈現鬆弛狀態,演變成皮鬆型肉肉的情況。     圖解:嘴邊肉會影響臉部輪廓     利用非手術性療程,來剷除特定部位的局部脂肪   雕塑體型除了可藉由傳統抽脂手術剷除大面積的脂肪,也能透過非手術方式來雕塑曲線,市面上常見的非手術性療程如下:   1.消脂針:   目前衛福部核可的消脂針為「倍克脂」,成分為去氧膽酸。(由腸道菌群代謝產生的次級膽汁液)邱愛婷醫師指出,消脂針的原理是利用去氧膽酸去破壞細胞膜,造成脂肪裸露,再經由身體代謝消除脂肪,在破壞細胞膜的過程中,會產生腫脹、泛紅等發炎反應,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配合醫囑保養,患者不需太擔心。       在施打消脂針後,脂肪代謝過程大約需要2週的時間,剛施打完的腫脹會漸漸消失,約1月後脂肪就會代謝完成,即能達到幫助剷除脂肪的目的。消脂針的療程通常都至少需要2次,第1次會取溶一個大範圍的脂肪,第2次療程會針對細微部位再做精雕治療,建議療程前要先與醫師進行詳細溝通,才能得到理想中的效果。   若想在結婚、宴客等特殊場合展現良好的體態或下巴曲線,邱愛婷醫師提醒,至少需要於1個半月~2個月前進行消脂針療程,才能避免在重要場合遇到臉部腫脹的窘境。   2.超音波聚焦減脂:   在皮下組織特定深度精準加熱,達成脂肪及組織緊縮的效果。   3.RF體雕:   以RF技術,透過電流從皮膚表面開始加熱,達到一定深度的加熱,而非單一深度進行點狀加熱,可有效改善皮膚鬆弛問題,常用於治療皮鬆型肥胖。       複合式體雕療程,再造完美曲線   臨床上治療肥胖或體型雕塑,需經過專業醫師精確評估肥胖治療部位的的組成結構,採用適當的療程,以確保達到良好的減脂及雕塑成果。邱愛婷醫師表示,消脂針的作用機轉是利用溶解細胞膜消除特定的(某塊)脂肪,針對局部堆積的脂肪,會有較佳的表現,建議使用消脂針消除特定脂肪後,接續需著手治療皮膚鬆弛的問題,結合超音波聚焦儀器或RF儀器,改善皮膚鬆弛,以達到緊緻肌膚的效果。     消脂針治療應控制體重、按摩下巴,加速脂肪代謝   很多人會將減肥和體態雕塑劃上等號,認為消除脂肪就等同於瘦身,其實減肥和體雕是不同的概念,雕塑身體曲線並不等於體重下降。邱愛婷醫師指出,消脂針的作用是在代謝特定的脂肪,若患者因為進行消脂針體雕治療,反而大吃大喝無所節制,瘦身效果也就會大打折扣,建議進行消脂針治療後,千萬別在短時間內讓體重快速上升。除了體重的控制之外,術後也可以配合按摩下巴,讓消脂針藥劑與下巴脂肪更加融合,強化代謝效率。     消脂針療程禁忌,不可不知   消脂針是安全且低風險的局部體雕療程,但並非人人都適用,使用消脂針注意事項:   1.特定族群不宜注射消脂針:如果患有肝功能異常、免疫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惡性腫瘤、重大疾病或孕婦,請避免使用消脂針,以免發生嚴重後遺症,危及身體健康。   2.肝功能檢查:消脂針會經由體內肝臟代謝脂肪,若肝功能不佳,施打消脂針容易發生肝功能異常現象。事前檢查個人肝功能狀態,避免意外事件或後遺症產生的不良影響。   3.消脂針注射部位不宜有傷口或痘痘,注射皮膚需完整,不宜在受損或是感染的皮膚上施打。   4.注射消脂針之後,注射處會發生腫脹現象,或是產生結塊、硬塊的感覺,需按摩推開脂肪硬結處,幫助脂肪順利代謝。   5.消脂針療程恢復期間,倘若發生吞嚥困難、臉頰兩側不對稱或不協調,導致表情怪異,又或者未發生正常的腫脹現象,請立即就醫。   隨著醫美科技的進步,以往難以雕塑的下巴線條,如今也可以透過消脂針的幫助來打造迷人曲線,不過邱愛婷醫師仍不忘提醒民眾,醫美療程從諮詢、診斷、規劃,到使用的針劑及醫師的技術都環環相扣,所以療程前務必做好功課,選擇合格診所、專業醫師、認明原廠正貨,才得美得更有保障。       諮詢醫師:邱愛婷醫師    學經歷: 君綺診所微整美型醫師 君綺診所台中館院長 瑞絲朗True Lift講師 微晶瓷原廠認證醫師 舒顏萃原廠認證醫師 美國極限音波認證醫師 海芙音波原廠認證醫師 亞洲抗老美容醫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抽脂手術的副作用有哪些?了解抽脂可能有的風險,避免後遺症產生! 影片|去去雙下巴走!消脂針可以瘦哪裡?醫師提醒「這一點」一定要注意!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1.18

  • 【雕塑療程進階說明書】抽脂手術前必看!體雕塑身要慎選

    文/翁嘉妤 圖/傅暄閔      摘要  疫情期間民眾除了待在家中防疫,身材也難免在缺少運動走跳的情況下開始走樣,既然不能出國玩,那就把錢省下來投資在自己身上囉!抽脂體雕自然成為了雕塑身材線條的救星,但是抽脂可不單單只是把脂肪抽出體外這麼簡單,還可以分為侵入式的手術和非侵入式的療程,針對不同的部位和需求,也都有適合的抽脂方式。你還認為抽脂等於減肥嗎?跟著進階版的雕塑療程說明書一起,了解怎麼瘦得漂亮吧!     不想讓皮下脂肪在不受歡迎的地方群聚!抽脂手術成救星   人體的脂肪可以分為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內臟脂肪顧名思義就是指位於內臟周圍的脂肪,而皮下脂肪則是位於皮膚下方、肌肉上方的位置,抽脂手術適用的就是皮下脂肪。皮下脂肪比起內臟脂肪更容易囤積,一般來說可以簡單的用「手感」來測試,也就是捏膚測試(Pinch Test),例如腹部脂肪外觀像游泳圈一樣疊了很多圈,可以輕易的捏起來,厚度達到2公分以上,那麼就是適合做抽脂手術的部位了。           很多人會誤以為抽脂就是減肥的捷徑,其實更貼切的來說,抽脂應屬於「雕塑體態」的一種方式,抽脂雖然是抽出脂肪細胞,但目的是在於讓脂肪變得更加緊實,雕塑光靠飲食控制、運動健身難以瘦下來部位,所以對於體重過重者而言,抽脂的效果反而不大,甚至需要先減輕體重後,再做抽脂較為妥當,建議BMI小於30者,抽脂手術的效果才較為理想。此外,抽脂手術後不代表能夠暴飲暴食,不再忌口,仍須保持良好的飲食、運動習慣,才能夠保持完美身形,避免復胖。     抽脂手術到底差在哪?進階說明書一次教給你   抽脂可以從施作方式概分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若民眾想一次消除較多脂肪,或想利用抽脂進行自體脂肪填補,可以選擇侵入式的抽脂手術;若民眾想消除局部脂肪,或本身有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則選擇非侵入式手術較為安全,但無論抽脂方式為何,術前都還是需要與醫師詳細溝通、評估後才能施行。   侵入式抽脂手術大致可分為傳統抽脂、水刀抽脂、超音波抽脂,不過侵入式手術和非侵入式療程也可以搭配結合,來達到更好的效果。     ● 傳統抽脂   將抽脂管深入皮下脂肪層,儀器會提供負壓將脂肪抽吸出來,達到消除脂肪的效果,但缺點是在抽取淺層脂肪時,容易破壞腹壁血管、神經和結締組織,所以較適合抽取深層脂肪。市面上也有結合傳統抽脂和其他抽脂方式的複合式抽脂,也就是利用傳統抽脂的優點,在抽取深層脂肪後,搭配超音波抽脂或雷射溶脂,把剩餘的脂肪和細微的部位再抽乾淨,雕塑出更精緻的線條。     ● 水刀抽脂   水刀抽脂是利用水的作用力來清除脂肪,透過打水內管前端的扇形霧狀水柱,可以切換多段水力變化,溫和的沖刷、剝離脂肪,並用負壓將脂肪抽吸出來。因為是利用水力去擊碎脂肪組織,所以比起傳統抽脂的刮除方式和強力負壓,水刀抽脂可以降低對組織、血管和神經的傷害,術後的疼痛感較低、瘀青較少,消腫也較快。     ● 超音波抽脂   提到抽脂會常聽到的「威塑」,便是運用超音波方式抽脂的技術。超音波抽脂是利用超音波的高頻共振,徹底破壞固態的脂肪組織,乳化成液態脂肪後再抽吸出來,手術過程可以降低對身體的傷害,相比起傳統抽脂,適合用來處理結締纖維組織較多的淺層脂肪,達到雕塑線條的效果。除此之外,超音波抽脂抽取出來的脂肪,因為脂肪細胞本身受到的破壞不多,所以也很適合用來做自體脂肪填補,移植後存活率較高。     ➦ 想看更詳細的介紹嗎?侵入式減脂影片,還有包含抽脂手術過程全都錄!看完秒變抽脂達人! 影片連結:剖析抽脂原理 醫師帶你了解抽脂手術過程     脂肪細胞怕冷又怕熱?非侵入式療程抓準弱點來減脂   非侵入式療程的類型多元,技術也日新月異,大略可分為冷凍減脂、雷射溶脂、電波減脂、消脂針注射:     ● 冷凍減脂   因為人體脂肪組織中的三酸甘油酯,容易被低溫破壞,所以這項原理被應用在消除脂肪上,就能夠進行局部減脂療程。冷凍減脂適合負壓能夠吸起的脂肪層,也就是較厚實、面積大的脂肪,例如大腿、腹部等處。過程儀器會透過探頭,將腹部施作處的熱量吸出來降溫,脂肪降溫後便會形成微結晶,自然的凋亡後就會隨著新陳代謝排出體外,也就完成讓細胞自然死亡的排除方式了。     ● 雷射溶脂   雷射溶脂是利用雷射的熱能去破壞脂肪,由於脂肪細胞沒有辦法忍受高溫,在細胞壞死凋亡後,同冷凍減脂一樣會隨新陳代謝排出體外,使其自然死亡。但雷射溶脂與冷凍減脂最大的差異在於,冷凍減脂要改善的部位,需要能夠用負壓抽吸才有辦法作用,所以較適合大面積的範圍,而雷射溶脂則適合修飾一些如手臂、後腰、下腹部等細節處。除此之外,雷射溶脂的另一特點在於,雷射能量可以刺激皮膚的膠原蛋白增生,改善抽脂後皮膚鬆弛的情況,使施作部位更加緊緻。     ● 電波減脂   電波減脂又稱為隔空減脂,是運用高頻電磁場的方式,針對缺乏水份的脂肪組織來提高溫度,隔空加熱深層組織,用高溫來破壞脂肪細胞,讓細胞壞死凋亡,並透過新陳代謝排出體外。電波減脂因為是採用電磁場加熱,所以也可以運用在較大的治療範圍上,例如腹部、大腿、後臀、後腰等部位。     ● 消脂針注射   目前台灣通過消脂針合法的適應症,是其他非侵入式療程難以改善的下巴部位。消脂針的內容物主要是細胞溶解藥物「去氧膽酸」(Deoxycholic acid),去氧膽酸可以破壞細胞膜,使脂肪細胞溶解後再代謝掉。注射完消脂針會有幾天的腫脹感,大約需要1~2週的代謝時間。     非侵入式抽脂大多都無法一次改善,需要多次漸進式的療程,才能有顯著效果,民眾需要先對療程有基本認知,才能避免期望落差。此外需要留意的是,因為非侵入式療程都是透過新陳代謝,將凋亡的脂肪細胞排出體外,所以不適合糖尿病、血脂異常等代謝困難者,以免壞死的脂肪長期堆積在體內,術前需要與醫師詳細溝通,並主動向醫師告知自身病史,以利醫師評估。     ➦ 想看更詳細的介紹嗎?非侵入減脂專題影片,3位醫師詳細介紹給你聽! 影片連結:免侵入減脂全攻略!想脫魯就先來減脂瘦一波     現今抽脂方式多元,抽脂的安全性已大幅提升,但醫師的專業技術仍然是成功的關鍵,民眾術前須慎選專業醫師,衛福部醫策會也有公佈通過「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的院所名單,可以先上網查詢,才能保障自身權益。     延伸閱讀 影片|抽脂是否等於變瘦?身材雕塑與減肥大有不同! 影片|非侵入式抽脂VS侵入式抽脂 到底哪種方式好?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12

  • 頸部脂肪和雙下巴你都有嗎? 注意心血管疾病找上門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摘要  肥胖已成為現代生活的疾病之一,過於精緻的飲食及少量運動就是元兇,整體來說脂肪多會堆積在腰側及臀部、大腿等地方,而且總脂肪和內臟脂肪含量與心臟代謝風險密切相關,但近期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堆積在頸部的脂肪以及雙下巴,也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參考之一,而且風險不亞於堆積在腹部的脂肪,你有雙下巴嗎?那就要好好看看這則報導了!     健康的生活和身體誰都想要,不過會因為個人的壓力和惰性放縱自己,導致身形漸漸地走樣,對於一般人來說,會造成肥胖就是飲食過量及少量運動所導致的,因此常常可見到有些人為了口腹之慾放縱了自己,這些肥胖的脂肪多半都堆積在腹部、腰側、大腿以及臀部的地方,時間累積一久就越難消除了。其實脂肪不只堆積在這些地方,民眾最常忽略的就是下巴和頸部這兩處,這兩處也有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要預防心血管疾病就得先了解脂肪,人體內飽和脂肪來源有二:一是由食物攝取,二是自己合成。當我們攝取的熱量多過消耗的熱量時,多餘熱量會被人體轉換為脂肪的型態儲存起來,當儲存的脂肪過多時,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就會上升至異常值,在這時候肥胖狀態會跟著產生,並誘發體內的發炎現象,使心血管更容易受損。血液與脂肪混合之後就會變成高血脂,高血脂症會導致心臟疾病之外,也與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疾病息息相關。   在傳統上認為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多半是跟腹部脂肪、內臟脂肪的堆積相關,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對其他部位脂肪累積及其在臨床上相關性的研究;不過根據西班牙的格拉納達大學(University of Granada)的最近研究,脂肪若是堆積在下巴或是更深層一點的頸部組織,例如肌肉和頸椎之間,會與個人體重的增長或肥胖成正比。也就是說如果你有雙下巴的話,你還有可能再變胖,而且有導致心臟疾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María José Arias Téllez表示,他們找來了139位的年輕健康成人接受斷層掃描並量化脂肪的分布,其中68%為女性,研究發現,不管身體總脂肪、內臟脂肪多寡,頸部脂肪累積較多者,較容易出現更高的心臟疾病風險。另外研究人員也觀察到,若是要預測心血管疾病和發炎狀態,頸部脂肪被視為和內臟脂肪同樣重要的因素,若是比較男女之間的心血管及發炎狀態,男性更可以看得出來是比較危險的,因為他們的頸部脂肪相對於女性來得多。   而這項研究不僅止於此,專家們更想找出脂肪組織在頸部更深層的地方,病原體是如何運作的,目前只能得知這些頸部脂肪細胞的型態和分子,尚未找到如何運作的關鍵,方法之一可能是透過每天攝取或是消耗的卡路里加以計算和分析,或許未來可以應用在臨床上減少脂肪的堆積,幫助人們有效地避開疾病的糾纏。   想預防疾病上身,就要多關心自己的身體,除了常見的腹部和臀部這些地方,是時候看看一下自己有沒有雙下巴或是頸部肥大的問題,因為脂肪也是會聚集在這裡,一步步侵蝕你的健康狀態。有這方面困擾的人,應該想想自己是否過胖、需要減重,控制好飲食及生活習慣,加強運動鍛鍊體態,才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資料來源: 1. Having too much fatty tissue accumulated in the neck increases the chances of suffering heart problems, according to a new study – Canal UGR 2. Neck adipose tissue accumul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overall and central adiposity, a higher cardiometabolic risk, and a pro-inflammatory profile in young adults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nature.com) 3. Excess fatty tissue accumulated in the neck increases the chances of suffering heart problems, according to a new study (medicalxpress.com)       延伸閱讀 文章|短期服用類固醇,易增心血管風險?!皮膚科、耳鼻喉科最愛用! 影片|你的臉該做正顎還是削骨?臉部整形手術的大改造!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07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