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風險共有78筆結果

  • 老化還有分層級?精靈電波懶人包,微針電波後「這件事」要記牢

    文章/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隨著年齡增長,皮膚可能出現細紋、毛孔粗大、痘疤等問題,這些狀況與膠原蛋白流失及皮膚結構變化有關。許多人會以為皮膚只是表面老化,其實不只最外層的表皮層,一直到深層的皮下組織、骨骼,都會產生老化現象,所以臉部老化主要是臉部各層結構改變的結果。近年來各式各樣的電波療程陸續問世,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根據作用原理的差別,還可以細分為「單極電波」和「雙極電波」,治療不同深度的皮膚問題。這次我們除了要分清楚電波的差別以外,還要認識新一代「雙極微針電波」的精靈電波,究竟這一排排的超細金針有什麼神奇之處呢?     肌膚老化原來「沒那麼簡單」?不只發生在表面   隨著年齡增長,肌膚難免會出現細紋、毛孔粗大、凹陷痘疤等問題,這些狀況往往與皮膚深層的膠原蛋白流失有關。臉部的皮膚主要分為五層,包括表皮層、真皮淺層、真皮深層、皮下脂肪與骨骼。外科醫師謝綺瀅指出,隨著年齡增長,皮膚內的膠原蛋白與脂肪層會逐漸流失,導致肌膚結構改變,進而產生各種老化問題,例如約1.5㎜的表皮層和真皮淺層,老化後會出現毛孔粗大、細紋、淺層皺紋等現象,而約1.5㎜~3.0㎜的真皮深層到淺層脂肪,則容易出現鬆弛、深層痘疤、纖維化組織等問題,而針對不同層次的老化,需要不同的治療方式。           以改善毛孔細紋為例,近期熱門的精靈電波,就是針對真皮層進行加熱的注入式電波療程。謝綺瀅醫師表示,精靈電波的作用原理是使用細小的24K金絕緣微針,將特定能量精準傳達到指定深度後,再釋放正負兩極的極性分子與組織摩擦,形成「熱凝結點」達到60~80℃的高溫,幫助真皮層新生膠原蛋白、彈力蛋白和玻尿酸,搭配深度和能量控制系統,可以根據毛孔、細紋、凹疤、彈性鬆弛等各種治療目標,規劃適合的治療方案,醫師可控制不同深度、溫度、大小的熱凝結點,精準的改善多種老化困擾。     單極電波、雙極電波傻傻分不清楚?   許多人在選擇電波類的療程時,會搞不清楚「單極電波」與「雙極電波」的差異,其實兩者作用機制不同,各有其適用範圍。謝綺瀅醫師解釋,單極電波主要透過較深層的均勻加熱(約40~55℃),使皮膚從表皮到筋膜層都能獲得熱能刺激,適合大範圍的緊緻拉提,而雙極電波的機種大多都是微針電波,屬於微侵入式的電波療程,將細小的微針刺入肌膚後,透過點狀加熱(約40~80℃),能夠更精準的作用於目標區域,適合改善膚質、細紋與凹洞。           而精靈電波就是屬於雙極微針電波,謝綺瀅醫師指出,精靈電波能夠在真皮層進行加熱,加熱頻率為46萬赫茲(460kHz),能夠提供穩定且溫和的熱能,不僅能刺激膠原蛋白增生,還能透過極為細小的微針和AI智慧偵測阻抗,確保熱能均勻分佈,並減少對表皮的影響,幫助縮短術後恢復期,適合怕痛或擔心修復時間較長的族群。   隨著美容醫學的技術發展,現代女性對於改善老態的標準也越來越高,謝綺瀅醫師表示,精靈電波適合想改善毛孔粗大、細紋、頸紋明顯或有痘疤困擾者,此外精靈電波也具備身體探頭,可用於幫助消除妊娠紋、肥胖紋,改善腹部皮膚鬆弛問題。     擔心微針電波完腫成豬頭?防曬保濕很重要   很多人可能會對微針電波密密麻麻的探頭感到卻步,擔心術後臉部會有明顯的細針痕跡,或容易有紅腫難消,謝綺瀅醫師指出,術後1~2天可能會有輕微紅腫感,這是皮膚正常的修復過程,這段期間務必仔細做好防曬與保濕,一週內避免使用刺激性保養品,只要遵循醫囑適當保養,就可以幫助皮膚穩定修復,若遇到嚴重的紅、腫、癢、痛情形,也要記得立即回診請醫師確認。     選擇專業醫師與合格診所,才能安心又放心   選擇適合的醫美療程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找經驗豐富的專業醫師操作,並選擇使用原廠合格儀器的診所。謝綺瀅醫師建議,療程前應諮詢專業醫師,了解自身膚況是否適合,並與醫師討論個人需求,才能安心的享受醫美療程。       諮詢醫師:謝綺瀅醫師 學經歷: 晶翎美學診所 Pays des Fées 院長 亞東紀念醫院重建外科 兼任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部定外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手外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高壓暨海底醫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燒傷暨傷口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微針電波有傷口?會痛嗎?微針電波術後保養懶人包 影片|秒懂單極電波、雙極微針電波差別!擔心微針完變豬頭?精靈電波大揭密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5.03.25

  • 脂漏性皮膚炎保養筆記,擔心類固醇治療有風險?「這樣做」避免復發!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脂漏性皮膚炎保養筆記,擔心類固醇治療有風險?「這樣做」避免復發!   秋冬是脂漏性皮膚炎的好發時期,你知道舉凡從小嬰兒臉上出現的黃色皮屑,到成人頭皮出現細屑或是搔癢,都有可能是脂漏性皮膚炎嗎?在換季或天氣不穩定時,皮膚就會感到搔癢,並大片脫皮。如果你現在沒有脂漏性皮膚炎,那也要小心!因為人生中有兩大脂漏性皮膚炎的高峰期,一直到60歲以前都要注意!到底脂漏性皮膚炎該如何治療,日常生活中又該怎麼保養才能避免復發呢?就讓美美的吳明穎醫師來教你認識脂漏性皮膚炎,一起學習怎麼跟病症和平共處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39 什麼是脂漏性皮膚炎? 01:00 脂漏性皮膚炎的成因 01:59 脂漏性皮膚炎好發位置 02:18 脂漏性皮膚炎好發族群 02:54 脂漏性皮膚炎的治療 03:40 類固醇治療 04:08 如何預防復發? 05:01 異位性VS脂漏性皮膚炎 05:29 醫師小提醒       諮詢醫師:吳明穎醫師 學經歷: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 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 台灣醫用光電雷射學會 秘書長 廈門長庚醫院皮膚科 副主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酒糟肌禍首?臉上蠕形蟎蟲大增生,狂啃皮脂引發炎! 影片|眼周脖子小顆粒怎去除?息肉、汗管瘤、病毒疣…7大類肉芽治療方法評比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5.03.24

  • 醫美麻醉有風險?不怕痛也要看!敷麻、局麻、全麻、靜脈麻醉全解析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醫美麻醉有風險?不怕痛也要看!敷麻、局麻、全麻、靜脈麻醉全解析   如今醫美微整的選擇五花八門,但是當我們在選擇療程的時候,往往可能會忽略「麻醉安全」這個關鍵。特別是很多人會以為醫美只是小改造或日常保養,麻醉「只是一下下」的事,因而忽略了安全性,其實麻醉無分大小,過程中可能會影響患者的意識、呼吸及心血管功能,也等於攸關性命安危,所以需要麻醉專科醫師全程把關,才能確保安全性。這次的《名醫問診室》就網羅了醫美各種常見的麻醉情況,包括敷麻藥、局部麻醉、靜脈麻醉和全身麻醉等,這集內容也太豐富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32 常見麻醉類型 01:42 敷麻藥的注意事項 02:32 局部麻醉的注意事項 03:23 靜脈麻醉、全身麻醉的注意事項 04:02 醫師小提醒       諮詢醫師:程志軒醫師 學經歷: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麻醉科 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麻醉部 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麻醉部 總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麻醉部 住院醫師 嘉義長庚醫院外科部 住院醫師 欣莘時尚美學診所 麻醉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麻醉死亡風險高?專訪資深麻醫,醫美麻醉安全4大關鍵! 影片|手術室中的守護神!麻醉醫師的工作你知道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5.03.17

  • 秒懂單極電波、雙極微針電波差別!擔心微針完變豬頭?精靈電波大揭密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秒懂單極電波、雙極微針電波差別!擔心微針完變豬頭?精靈電波大揭密   隨著年齡增長加上外部環境因素,無論是魚尾紋、法令紋、頸紋等紋路,或是鬆弛的雙下巴、垂垮的嘴邊肉,都在鏡子裡或影像中,無情的向我們透露著老化跡象。提到改善鬆弛、下垂等臉部老化問題,很多人可能會想到「電波拉皮」,但市面上電波選擇實在是太多了,光是單極、雙極就讓人搞不清楚,到底哪種才適合我?現在很流行的「注入式電波」,也就是所謂的「微針電波」,那~摸多針,做完後是不是會流血、或腫得像個豬頭一樣,短時間都沒辦法見人呢?美醫誌這集《名醫問診室》就帶你跟上新潮流,了解什麼是單極電波、雙極微針電波,還有微針術後可能會遇到什麼狀況喔!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6 臉部常見的老化問題 01:16 單極與雙極電波差異 01:53 精靈電波特色 02:35 精靈電波適合族群 03:16 微針電波的術後保養 04:01 醫師小提醒       諮詢醫師:謝綺瀅醫師 學經歷: 晶翎美學診所 Pays des Fées 院長 亞東紀念醫院重建外科 兼任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部定外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手外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高壓暨海底醫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燒傷暨傷口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AI技術導入醫美?肌膚鬆弛不再靠修圖,認識時空E電波 影片|微針電波會痛嗎?細紋、痘疤、深層斑好難遮?4分鐘微針懶人包!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5.02.24

  • 久坐不動風險高!血栓嚴重到要截肢?沒坐飛機也可能有「機艙症候群」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久坐不動風險高!血栓嚴重到要截肢?沒坐飛機也可能有「機艙症候群」   你聽過「機艙症候群」嗎?它正式的名稱為「深度靜脈血栓」,主要原因是由於長時間坐在狹窄的空間,身體缺乏活動造成血液回流不順暢,這時一旦站起來,就容易引起呼吸困難、胸痛,嚴重時會陷入虛脫,甚至猝死。但是機艙症候群不一定發生在飛行途中,長途旅遊坐車或日常久坐時,如果突然起身,也可能會出現深度靜脈血栓,所以過年打麻將、打牌時要小心了,腿部開始發熱腫脹,不是鴻運要來了,是你可能坐太久了啦!讓專業醫師教你3招簡單預防機艙症候群,幫助降低血栓風險,使心血管疾病不再成為生活中的隱形殺手!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44 什麼是機艙症候群? 01:24 機艙症候群的症狀 03:06 機艙症候群的高危險群 03:51 機艙症候群會危及生命嗎? 04:48 如何預防機艙症候群? 06:04 醫師小提醒       諮詢醫師:袁于婷醫師 學經歷: 禾馨民權婦幼診所 血管外科 專任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 總醫師 振興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 主治醫師 衛福部立桃園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 主任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 專科醫師 台灣外科醫學會 專科醫師 台灣心胸外醫學會 專科醫師 台灣外科醫學會 重症專科醫師 台灣血管外科醫學會 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肌少症也可能骨質疏鬆?年輕人別小看「肌肉流失」!5種肌少症檢測方式教給你! 影片|熬夜失眠壓力大,竟「顏面神經失調」?和中風差別?有這情況快治療!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5.01.20

  • 麻醉死亡風險高?專訪資深麻醫,醫美麻醉安全4大關鍵!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舒眠麻醉(靜脈全身麻醉)竟導致喪命?常常聽麻醉就是「睡一覺」的事,但其實麻醉手術比你想得還複雜,在失去意識的期間,麻醉專科醫師也並非閒著無事,要守護患者的安全,還有好幾點不可馬虎!麻醉手術有大有小,而在有專業醫師監測的情況下,麻醉可以很安全,甚至讓預後更好……不過,你真的理解「麻醉」嗎?跟著美醫誌看看麻醉究竟有什麼大學問吧。     舒眠麻醉?全身麻醉?只差在劑量的不同嗎?   在提到麻醉的差異之前,我們要先知道其實並沒有所謂的「舒眠麻醉」,真正的專業名詞是「靜脈麻醉」,也是全身麻醉的一種。而我們廣泛熟知的全身麻醉,與靜脈麻醉的差異,主要在於傳統全身麻醉時,患者會無法自主呼吸,必須透過呼吸管與機器幫助,而靜脈麻醉則是在術中維持患者原本的自主呼吸。   坊間時常將靜脈麻醉描述為「睡一覺」,不過也不可忽視麻醉藥對呼吸與心臟造成的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麻醉專科醫師歐陽瑨霓表示,靜脈麻醉時不會有呼吸器與氣管內管輔助,如果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肥胖、舌頭後倒、下巴較短、平常有抽菸呼吸道分泌比較多的人,這些類型的族群反而在靜脈麻醉下較難維持呼吸道的穩定,睡著後較容易有缺氧的風險。     麻醉過程會無法呼吸?這些監測守護患者安全,麻醉專科醫師其實很忙!   由於較深沉的麻醉會影響呼吸,此時就需要專業且有經驗的醫師即時監控,以減少血氧降低的情況發生,歐陽瑨霓醫師說明,麻醉專科醫師需要擔任「麻醉前評估」、「術中全程監控」、「調整麻醉藥物」、「處理突發狀況」的角色。   1.麻醉前評估   麻醉專科醫師會在術前藉由抽血、了解患者病史及藥物過敏史等等,評估每個人是否適合麻醉與判斷潛在麻醉風險,並提早排除不適合的情況,例如血壓太高的病人,可以等到血壓控制較穩定後,再來接受優先度較低的治療。如果患者有使用糖尿病的藥物,也可以及早判斷是否需先停用,或是提早調整藥物再接受麻醉。     2.術中全程監控   手術過程中,麻醉專科醫師需要時刻監察著患者的生命體徵,包括心率、血壓、氧氣飽和度等,確保狀態穩定。     3.調整麻醉藥物   根據患者的反應跟當下的療程情況,麻醉專科醫師需要適時地調整麻醉藥物的劑量,讓麻醉維持在適當的程度,避免麻醉太深或是不足。     4.處理突發狀況   由於麻醉會影響呼吸道、心血管等功能,在治療過程中,即使是同一個人,對麻醉的反應也會隨時浮動,麻醉專科醫師的職責便要及早發現,適時處理麻醉過程中出現任何異常反應。     麻醉不只是「打一針」,連「這些」也是考量要點   很多人可能覺得麻醉只是將一管麻醉藥打進身體裡,就能讓患者進入進入睡眠狀態,但執行麻醉其實並不是「給予固定劑量的藥劑」就好,歐陽瑨霓醫師指出,劑量除了會根據不同人相異外,在療程過程中也會依據生理徵象,如血壓、心跳,因此麻醉專科醫師需要根據患者對應不同藥物產生的反應,調整劑量與給藥的方式。   劑量的考量,除了最基本的身高、體重、年齡、性別外,歐陽瑨霓醫師補充,還需要考量手術的時間、手術種類、療程部位、手術過程中刺激的大小、患者原本的身體狀況、甚至配合執刀醫師的需求……等等,由各種綜合因素來決定。也因此一個安全的麻醉手術到底該放多少劑量、施打什麼藥劑,除了與術前詳盡的評估與考量有關外,也必須仰賴麻醉科醫師的專業經驗,透過術中監測的數據起伏,進行靈活精細地調整。   ➦ 延伸閱讀: 手術麻醉風險高 到底是「誰」幫你做的麻醉?     保障醫療安全,麻醉科醫師這樣說   麻醉雖然有其風險,但在專業的評估下,適度的麻醉仍是必要的,能使患者免於恐懼或疼痛,也能提升療程的舒適度,例如避免做胃鏡檢查時的嘔吐反射,或是減輕醫美療程時難耐的疼痛感。對此歐陽瑨霓醫師提醒民眾,選擇安全合規的場所,確保療程中有專業麻醉科醫師陪同。而在術前,也需詳盡告知自己的身體狀況,例如病史、開刀經驗、過敏史,以及最近的作息、特殊情況,並配合檢查與藥物調整,遵照手術建議(例如應保持空腹的時間、卸除指甲油等),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自己每一次的麻醉安全喔!       諮詢醫師:歐陽瑨霓醫師    學經歷: 禾馨新生婦幼診所 麻醉科 主治醫師 台大麻醉科 兼任主治醫師 臺大醫院麻醉科住院醫師 臺大醫院麻醉科總醫師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 麻醉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麻醉醫學會 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術前準備知多少?手術要成功,病患的信任最重要! 影片|醫美前絕不能用「這個」?當心雷射過程冒火花!術前必知眉角全在這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12.10

  • 隆鼻有保存期限?鼻中膈彎曲者適合隆鼻嗎?隆鼻手術疑難雜症全解答!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鼻子位於臉部中央,是五官中最突出的部份,可以說是影響臉部視覺形象的關鍵,結構式隆鼻雖然可以改善整體的鼻形,但網友也有許多疑惑,例如有過敏性鼻炎或鼻中膈彎曲的人,能不能隆鼻呢?曾經做過醫美填充物隆鼻,這樣還可以進行手術隆鼻嗎?以及很多人想知道的,隆鼻手術到底能維持多久?這次我們就來解決結構式隆鼻的各種疑難雜症!     過敏性鼻炎的患者,還可以隆鼻嗎?   許多患有過敏性鼻炎者會擔心,隆鼻手術可能會讓鼻炎症狀加劇,或者術後會比較容易產生併發症。外科醫師葉峻昇表示,其實過敏性鼻炎者是可以進行隆鼻的,隆鼻也不會造成嚴重的鼻炎,或影響鼻腔的呼吸功能,但隆鼻術後的護理非常重要,術後可能會有分泌物增加的情形,只要遵照醫囑進行照護,通常在3個月內便會自行緩解。     鼻中膈彎曲者適合隆鼻嗎?該先矯正還是先隆鼻?   鼻中膈位置是隆鼻手術的地基,地基要穩健,術後鼻形才會挺直,如果地基不穩,房屋的結構也無法保持平衡。葉峻昇醫師指出,患者在進行隆鼻手術時,也需要同時處理鼻中膈的問題,因此在進行隆鼻手術前,應由專業醫師進行完整評估,擬定客制化的療程,讓醫師在隆鼻時同步矯正鼻中膈彎曲,確保鼻子的結構穩定,外觀才能夠呈現出預期的效果。   如果術後才發現鼻中膈彎曲問題,則無法再透過傳統鼻中膈切除手術來進行矯正,因為手術過程中的植入物會阻礙進入鼻中膈的路徑,術後想要再改善的難度較高,需要由同時擅長結構式隆鼻及鼻中膈彎曲矯正的醫師,才能確保手術品質及安全性。因此葉峻昇醫師建議,患者在手術前應該主動告知醫師有無鼻中膈彎曲困擾或疑慮,讓醫師評估後在手術中一併處理。     曾做過醫美填充物隆鼻,還能進行隆鼻手術嗎?   過去使用玻尿酸或其他填充物隆鼻者,是否還可以進行結構性隆鼻手術?葉峻昇醫師表示,這取決於所使用的填充物種類,以及填充物與皮膚組織的結合度。常見的填充物如玻尿酸,手術前通常會透過施打降解酶將玻尿酸清除。而像晶亮瓷、洢蓮絲等填充物,因為會與皮下組織進行深層的纏繞連結,若軟組織已經分佈到皮膚表淺區域,在術中醫師不會特別進行清除。因此葉峻昇醫師呼籲有隆鼻規劃者,不宜做過多的複雜微整,如果想施打醫美填充,建議以玻尿酸為主,其他填充物若無法被人體吸收,會提高將來進行隆鼻手術的難度。   其他常見的鼻部醫美固體填充物如埋線,則需要在手術過程中一併清除。葉峻昇醫師建議,若後續有想要隆鼻,應控制埋線數量,避免無限制地使用,因為過多的固體結構會對皮膚造成壓力,使皮膚變得更加薄弱,且表面可能會變得不平整,需要額外填補受損的軟組織,最終影響手術效果。     隆鼻有「保存期限」?術後美鼻可以維持多久呢?   許多人關心隆鼻手術後能維持多長時間,葉峻昇醫師表示,一個成功的結構式隆鼻手術應該能夠長久維持效果,然而術後的變化在所難免,尤其是在手術後的半年到3年間,鼻子的外觀會有些微改變,這是由於隆鼻術後一開始可能會造成黏膜腔腫脹、局部疤痕較硬的情況,待術後消腫、局部疤痕軟化後,術後突出的鼻尖位置會產生些微退縮,造成鼻頭翹度下降,降低鼻柱往前延伸的力量,使鼻尖微微向下,所以結構式隆鼻術後可能會產生些微的變化。專業醫師在術前評估時,會先預留術後鼻頭下降的空間,做好長期維持效果的考量,這些變化是每位患者在術後都可能面臨的正常過程,而非手術失敗的表現,因此患者在進行隆鼻手術前,應有合理的期望值,與醫師進行充份溝通。     老化後皮膚變薄,隆鼻術後會容易穿出嗎?   隨著年齡增長,皮膚逐漸鬆弛、變薄,這樣會增加隆鼻穿出的風險嗎?葉峻昇醫師指出,穿出風險確實存在,但這與手術中使用的材質及技術有密切關聯,隆鼻後因皮膚老化鬆弛,可能發生穿出的位置相當多,其中常見的位置有鼻頭、鼻腔上方黏膜或鼻腔黏膜側面等……,通常術前醫師會考量結構問題,盡量使用如肋軟骨一類較為柔軟、生物相容性較好的材料,而非過硬的外來物,以免增加皮膚壓力,減少鼻腔壓迫,從而降低穿出的可能性,術前應與專業醫師進行詳細溝通、評估,擬訂預防計劃,才可以降低隆鼻穿出的風險。   隆鼻手術涉及複雜的結構與技術,且每個人的鼻形、狀況皆各有不同,因此選擇經驗豐富且具備專業技術的醫師至關重要。葉峻昇醫師提醒,患者在進行隆鼻手術時,應選擇擁有合法認證的診所與專業醫師,並在術前與醫師進行充份的溝通與評估,主動告知個人的病史及生活習慣,這樣醫師才可以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案,在術後提供良好的恢復指導,並且務必好好配合醫師及診所提供的照護事項,以確保手術的安全性與效果。       諮詢醫師:葉峻昇醫師 學經歷: 名悅時尚診所院長 臺灣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 臺灣衛生部臺北醫院外科部總醫師 臺灣國泰醫院外科部訓練總醫師 韓國Shimmian診所臨床研究 韓國E1診所臨床研究 韓國iFace診所臨床研究 北京美聯臣整形醫院醫事長 臺灣亞太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隆鼻材料知多少?自體軟骨、異體軟骨、假體植入大解析 影片|隆鼻手術有「保存期限」?老了會穿出嗎?回答各種少見的鼻整形問題!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10.22

  • 近視雷射新趨勢,不掀角膜瓣!ONE-Step Trans-PRK圖解比較一秒懂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近視雷射新趨勢,不掀角膜瓣!ONE-Step Trans-PRK圖解比較一秒懂   你也是擔心近視雷射後遺症,害怕可能對眼睛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而遲遲不敢手術的族群嗎?隨著現代科技進步,近視雷射的技術越來越安全快速,近期也開始朝向回到早期PRK的手術概念去做升級,從「表層」著手處理,保留更完整的角膜結構,清晰度也更高。這次《名醫問診室》要介紹的ONE-Step Trans-PRK,就是屬於不製作角膜瓣的近視雷射手術,不僅可以避免角膜瓣位移和其他併發症,也可以留下更多的角膜基質!是不是已經聽到你的角膜喘口氣的「呼」聲了呢?到底新一代的ONE-Step Trans-PRK繼承了哪些傳統PRK的優點,又改良了什麼地方呢?適合怎麼樣的族群?還在猶豫做近視雷射的你,準備跟你的眼鏡說再見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38 近視雷射的原理 02:04 Trans-PRK的改良 03:10 適合施作的族群? 03:41 Trans-PRK的術後照顧       諮詢醫師:宋普生醫師 學經歷: 台北榮總眼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雷射醫學會會員 美國眼科醫學會會員(AAO) 美國白內障屈光手術會員(ASCRS) 歐洲白內障屈光手術會員(ESCRS) 國際屈光手術學會會員(ISRS)       延伸閱讀 文章|免切角膜瓣的近視雷射Trans-PRK,高度近視也能做?破解近視雷射乾眼、眩光後遺症 影片|用眼過度疲勞乾澀怎麼辦?眼藥水學問大,藥師教你「這樣點」才正確!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9.02

  • 免切角膜瓣的近視雷射Trans-PRK,高度近視也能做?破解近視雷射乾眼、眩光後遺症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台灣近視人口比例世界第一,在3C 產品盛行的時代,因為用眼過度造成近視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也有越來越多人考慮透過近視雷射手術,來擺脫近視帶來的不便。新一代技術更是造福了不少近視族群,除了提升安全性、精準度以外,術後併發副作用的機率也降低許多,手術時間也越來越快速,使得患者術後能盡快恢復日常生活。近視雷射的趨勢究竟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過去擔心術後後遺症者,終於有機會可以嘗試近視雷射了嗎?以下詳盡的近視雷射懶人包,從技術發展、療程原理到術後恢復,還有你最想知道的謠言破解,豐富內容一次告訴你。     近視雷射發展史!矯正已是基本,安全才是趨勢?   近視雷射的發展行之有年,從早期痛感明顯的PRK,到後來的ALK,傷口變得越來越小,眼科醫師宋普生指出,ALK因為是採用機器做切割,並非氣化,所以精密度較為不足,因此後來便發展出利用雷射氣化的技術,也就是大眾普遍熟知的「LASIK」,繼LASIK後又有使用雷射做切割的「無刀雷射」,以及微創小切口透鏡取出的「Smile雷射」。   綜觀近年來近視雷射的趨勢,都致力朝向降低眼部的傷害發展,宋普生醫師表示,從安全性的考量來看,近視雷射技術已回到早期PRK的手術概念去做升級,傳統PRK是先用酒精溶解上皮細胞層後再做刮除,術後痛感較為明顯,恢復期也比較長,但因為是從表層開始處理,所以留下的角膜厚度較多,術後結構也較為接近原本的角膜。而新一代ONE-Step Trans-PRK技術則是改良了傳統PRK表層手術的優勢,利用雷射磨平角膜上皮層,再打掉前彈力層及前基質層,全程只用準分子雷射治療,並採用全自動、零器械接觸角膜,減少人為疏失及感染風險,恢復速度相對較快,痛感也降低許多。宋普生醫師進一步說明,ONE-Step Trans-PRK消耗的角膜量少,且因為手術不製作角膜瓣,不僅能避免角膜瓣位移或其他併發症風險,也可以留下更多的角膜基質,保留住原來角膜的結構,清晰度也更高。     眼球能說不動就不動?追蹤速率大提升,安全性更加分   近視雷射技術發展的速度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己超乎我們的想像,雷射的速度也超越以往。宋普生醫師表示,以100度的近視為例,新一代的ONE-Step Trans-PRK療程只要1秒鐘就能完成矯正,但傳統雷射可能必須花費3秒鐘,度數更高者也就需要更多時間,因此雷射時間的大幅縮短,不只降低了手術風險,也減少過程中患者的恐懼感和心理壓力,幫助提升治療品質。   以往近視雷射術中會需要透過負壓吸環,將眼球固定住以防止位移,宋普生醫師表示,ONE-Step Trans-PRK療程則改成透過光點的方式讓患者集中視線,避免過程中的接觸,也減少眼壓增加的風險,由於追蹤速率相當快速,因此在患者眼神晃動前便可完成療程。   除了速度快外,雷射是相當精密的手術,過程中並非單純靠「意志力」保持不動就能完成,更需要精準預測眼球的動作,才能提升施打的準確度,因此追蹤速率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宋普生醫師指出,現今ONE-Step Trans-PRK療程的追蹤速率幾乎是傳統手術的7倍,速率快代表穩定性較高,減少雷射偏位的可能性。     高度近視族群也能做近視雷射嗎?術前檢查不可少   根據統計,台灣近視人口比例高居世界第一,超過5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族群更有高達22%。由於高度近視患者眼軸大幅變長,眼睛結構變化大,手術過程中需要移除較多的角膜基質層,必須確保術後角膜能維持一定厚度,因此高度近視者進行雷射矯正前,需要經過格外嚴密的檢查、評估,術後也需要定期追蹤養護。   ONE-Step Trans-PRK是屬於表層的近視雷射手術,手術方式是直接從上皮層施打,宋普生醫師指出,相較於早期傳統雷射是透過切削基質層做出角膜瓣,ONE-Step Trans-PRK可以打到更深的範圍,施作的度數也就更加廣泛,適合以往無法透過LASIK矯正的高度近視者,或是因為角膜厚度不足,無法施行近視雷射手術者,造福更多為近視所苦的族群。   高度近視族群容易罹患視網膜、青光眼、黃斑部、白內障等眼睛疾病,所以雷射術前的專業考量相當重要。每個人的眼睛條件皆有所不同,民眾應至門診請醫師實際評估,進行眼部構造的深層檢查,術前與醫師詳細溝通,避免認知差異,術後才能達到理想中的滿意成果。     宋普生醫師表示,以往高度近視者較不適合進行近視雷射,容易切削掉太多的角膜組織,手術風險也較高,因此新一代的ONE-Step Trans-PRK近視雷射,可說是提供想矯正近視的族群另一種選擇。     近視雷射恢復期短,與日常生活無縫接軌!   雷射治療使用的儀器設備越來越精密,相對地也改善許多術後復原的不便。宋普生醫師表示,傳統PRK恢復期可能長達1週,甚至1個月,如今ONE-Step Trans-PRK的疼痛感輕微,約3~4天即可消退,而以前術後視力恢復以前可能需要等待1~3個月,現在約1~4週即可恢復,減少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但手術傷口雖然小,恢復期仍需要妥善照顧。宋普生醫師提醒,術後需遵照醫囑保養,若出現眼睛乾澀或視力模糊等情形,應盡速回診,切勿採用偏方按摩、搓揉眼睛,或使用來路不明的眼藥水,避免造成眼睛的二度傷害。     近視雷射術後會有乾眼症嗎?眼睛乾澀怎保養?   很多人會擔心近視雷射術後會有後遺症,因而不敢進行雷射矯正,其中最廣為討論的就是乾眼症的問題。宋普生醫師指出,其實嚴格來說,乾眼症不是近視雷射的禁忌症,有乾眼症體質者,即使不做近視雷射還是會有乾眼症,只是近視雷射可能會有暫時性的部份神經傷害,所以會產生約半年的乾眼症現象,隨著神經慢慢恢復,敏感度增加,乾眼症的現象便會恢復到術前程度,因此並非因為施打近視雷射而產生乾眼症。   現代人久坐辦公室冷氣房,又長時間用眼,眨眼次數減少,淚水容易蒸發,更容易會有乾眼症。宋普生醫師建議,近視雷射後的前半年,可以遵照醫囑點適量使用人工淚液保養,半年後待神經恢復,則不應頻繁點人工淚液,視情況偶爾補充即可,讓眼睛自行分泌淚液就足夠保濕了。     購買人工淚液前,應注意內容成份,使用上也需要注意用量。宋普生醫師指出,多點人工淚液並不會增加效果,反而可能稀釋掉眼淚或破壞淚膜結構。     近視雷射術後會產生夜間眩光?晚上看什麼都花花?   近視雷射後晚上出門,看招牌、過馬路時,感覺眼花撩亂,這也是網友傳聞中的近視雷射副作用「夜間眩光」,意即在昏暗環境下觀看明亮物體時(例如車燈、街燈等光源),光點周圍會出現一圈光暈或射線,令人感到眩暈。對此宋普生醫師說明,其實在配戴一般隱形眼鏡的時候,也會有夜間眩光的情形,這種現象主要與瞳孔大小和水晶體的調節力有關,與近視雷射無關,近視雷射的患者隨著度數越深、散光越重、年紀越大,恢復的速度相對來說也較慢,但眼睛會慢慢地去適應夜間眩光,約半年至一年會逐漸改善。不過隨著眼睛正常老化,水晶體的調節力自然就會變差,夜間眩光的現象可能又會再次出現,若發現有夜間眩光的情形,可能是白內障的徵兆,需要就醫進一步檢查。     近視雷射完後不能睡太多?讓眼睛適應「新生活」   雖然近視雷射的恢復期短,但術後一個月應注意不要撞擊、搓揉、刺激眼睛。宋普生醫師指出,角膜復原有一定的時程,ONE-Step Trans-PRK因為沒有製造角膜瓣,所以不用擔心揉眼睛會造成角膜瓣移位的問題,但如果用力搓揉,仍可能造成眼睛破皮,因此還是應留意不要對眼睛造成傷害,包括化妝、臉部美容可能會造成眼睛感染的行為,以及運動、搬重物等可能會碰撞到眼睛的活動,都應盡量避免。   近視雷射術後角膜需要妥善照顧,因此網路謠傳術後要「多睡覺」促進角膜恢復,對此宋普生醫師呼籲,睡眠時間太少易使眼睛調節力變差,但也不建議睡得太多,睡眠時間太長會造成眼睛無法適應新狀態,畢竟一夜之間原本的近視度數消失了,若此時不讓眼睛適應正常使用情況,可能會影響視力的穩定度,建議睡眠時間保持在6~8小時即可。     避免3C產品傷害視力,落實規律用眼3010原則   當眼睛注視3C產品的螢幕時,睫狀肌會持續收縮緊繃,長時間用眼將對視力造成傷害,因此無論是否有施打近視雷射,皆須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特別是近視雷射治療後,眼睛重獲明亮視野,更應該悉心照顧,避免不良的用眼習慣影響視力。宋普生醫師建議,可以參考國教署為了減緩學童近視提出的「3010」口訣,意即用眼30分鐘,就要看遠處5~10分鐘,盡量多望遠凝視。   此外用眼時間也需要特別留意,宋普生醫師指出,用眼過度可能造成度數回退,雖然比例不高,但若回退則需要再透過雷射修補,因此建議還是多看遠,少看近,特別是38歲開始逐漸有老花現象的年齡,更需要特別注意度數回退的問題。若有老花症狀需要盡速就醫檢查,盡早配戴老花眼鏡,以延緩度數回退的速度,避免引發其他眼部病變,保護靈魂之窗的健康。       諮詢醫師:宋普生醫師 學經歷: 台北榮總眼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雷射醫學會會員 美國眼科醫學會會員(AAO) 美國白內障屈光手術會員(ASCRS) 歐洲白內障屈光手術會員(ESCRS) 國際屈光手術學會會員(ISRS)     延伸閱讀 文章|把「隱形眼鏡」植入眼睛?重度近視者必看!認識植入式微型鏡片 影片|眼睛一癢就點眼藥水?眼睛紅有血絲,可能是「眼中風」?帶你了解用眼過度後遺症!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8.20

  • 隆鼻手術有「保存期限」?老了會穿出嗎?回答各種少見的鼻整形問題!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隆鼻手術有「保存期限」?老了會穿出嗎?回答各種少見的鼻整形問題!   亞洲人的五官天生較扁平、鼻樑較低,因此隆鼻一直是相當受歡迎的整形手術,但是你可曾想過,隆完後的鼻子,可以陪你一輩子嗎?又或是以前有做過填充物隆鼻的人,還可以做隆鼻手術嗎?像這些網路上可能找不到答案的問題,不用再發文問網友、問小編,或自己胡亂猜測啦!這次美醫誌特別邀請專業醫師來解答你的疑惑!什麼!連這種問題都會回答嗎?是的!不管你是有過敏性鼻炎,還是鼻中膈彎曲,或者是擔心隆完之後鼻子會變敏感的人,只要你有鼻子,除了佛地魔以外都適合看這一集!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6 有過敏性鼻炎可以隆鼻嗎? 00:49 有鼻中膈彎曲的人可以隆鼻嗎? 01:39 曾做過填充物隆鼻,後續還可以手術嗎? 02:52 隆鼻手術可以維持多久? 03:44 老化皮膚鬆弛後,隆鼻容易穿出?       諮詢醫師:葉峻昇醫師 學經歷: 名悅時尚診所院長 臺灣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 臺灣衛生部臺北醫院外科部總醫師 臺灣國泰醫院外科部訓練總醫師 韓國Shimmian診所臨床研究 韓國E1診所臨床研究 韓國iFace診所臨床研究 北京美聯臣整形醫院醫事長 臺灣亞太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蓮霧鼻有救了?醫師一招判斷:你該縮鼻翼還是隆鼻 影片|自體肋骨隆鼻術後會影響生活嗎?我只是把媽生的骨頭換了個位置啦!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8.12

  • 你吃錯藥了嗎?止痛藥搭「這個」有出血風險?別讓交互作用影響藥效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你吃錯藥了嗎?止痛藥搭「這個」有出血風險?別讓交互作用影響藥效   你知道看完病後「吃藥」不一定就能痊癒嗎?如果搭配上不適合的其他藥品、飲料、食物或保健食品,都容易導致非預期的效果,例如降低藥效、代謝不易等,甚至可能使藥效過於強烈影響性命安危,所以「吃藥」還是好好配開水就好,不要亂吃啊!這次的《麥德森事務所》就要來告訴大家常見的藥物交互作用,由怡安藥師來教你認識幾個服藥地雷,記得牢記起來喔!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57 什麼是藥物交互作用? 01:47 藥物交互作用會對人體產生的影響? 02:20 藥物與食物產生的交互作用 03:02 藥物與藥物產生的交互作用 03:40 藥物與保健食品產生的交互作用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藥品保存問題多,開封後能放多久?藥水可以放冰箱?過期藥品怎麼辦?藥師教你這樣做! 影片|兒童吐藥該補吃嗎?用藥習慣太隨便=白吃全沒效?!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7.22

  • 牙齒抽神經過程詳解!什麼是顯微根管治療?抽完別做「這件事」!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牙齒疼痛令人困擾,嚴重者甚至會伴隨著頭痛、耳朵痛、肩頸痛或發燒等症狀,讓人痛不欲生!然而很多人膽怯看牙醫,如果被醫師告知需要「抽神經」,大部份的患者就會感到緊張、擔心、超級焦慮,覺得好像喪失了身體的重要部位一樣難受。到底牙齒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抽神經呢?抽完神經後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這次我們就來解析根管治療的大小疑問,幫助大家破除迷思,不再聞牙痛色變。     我可以不要做根管治療嗎?「這時候」才要做根管   許多原因會造成牙痛,這時候就需找到牙痛的根源,才能對症治療。牙齒構造由上至下分別為牙髓腔、牙根管(神經管),牙根周圍由齒槽骨環繞,當牙髓發炎造成神經壞死時,則必須盡快進行根管治療。林晏如醫師說明,常見牙髓壞死的原因包含深度蛀牙、嚴重牙周病及牙齒外傷或磨耗造成的牙受損,如果任由牙髓發炎壞死,將引發牙齒各種病症,當牙齒急性發炎時,會有自發性疼痛、敲痛、咬痛或一碰就痛的症狀,牙齒對冷或熱也會感到敏感,而當牙齒神經嚴重壞死時,將會造成牙齦腫脹或牙周圍膿包生成,甚至發生蜂窩性組織炎,導致臉腫脹的現象,所以必須盡早處理。         美醫小教室:根管治療過程   「根管治療」是俗稱的抽神經,當牙齒神經壞死,就需要將壞死的神經及血管組織移除。林晏如醫師進一步說明根管治療的流程: (1)在牙齒的冠部咬合面開一個小洞。 (2)再從這個洞往深層處找到牙齒裡的神經管,一一清潔乾淨。 (3)當清潔過程完成後,填充牙科藥物,打造無菌環境,避免細菌滋生感染。     「這些人」不適合根管治療!哪些牙齒不能做   根管治療是成熟的療程技術,但是並非每顆牙齒都適合進行根管治療,林晏如醫師提醒,如果牙齒有下列情形,切勿進行根管治療。   1.牙齒或牙根已經明顯裂開。 2.牙周病導致牙齒嚴重搖晃。 3.牙齒因蛀牙或外傷導致牙齒缺損過大。 4. 病患張口度太小,無法承受器械放入口內的時間及壓力。     精密工程需要精密技術!什麼是顯微根管治療?   牙齒神經管微小,早期醫師只能透過肉眼及牙科的座椅燈輔助,容易造成視角盲點,可能發生無法完善根管治療的清潔工作。林晏如醫師表示,現今牙科技術進步,牙醫師藉由顯微鏡、顯微設備及各種超音波的器械操作,擁有更廣大及精細的視野,幫助根管治療操作更細緻,達到最小的牙修磨量,最大程度保留牙齒的結構。     不是人人都能做!適合顯微根管治療的牙齒   當患者牙齒的型態複雜、牙齒內有多條神經管或牙齒神經鈣化時,醫師會診斷患者需要進行顯微根管治療。林晏如醫師指出,神經管鈣化的原因眾多,包含長期發炎、飲食習慣、藥物或老化等因素,醫師會藉由顯微設備逐一檢視牙神經狀況,小心且耐心地移除感染源,完成顯微根管治療。     馬上就能好?根管治療的療程次數   根管治療的療程次數會因應治療的難易程度不同而有差異,一般的根管治療療程為一次50~60分鐘,回診1~2次。然而,若發生神經管鈣化或重新再治療等難症,就需要進行多次回診治療。林晏如醫師提醒,根管治療後牙齒內部可能會因發炎或內部壓力,造成患者感到不舒服,建議患者在完成根管治療的2~4週後回診追蹤觀察。     根管治療後的口腔保健注意事項   在療程與療程之間,應避免食用硬性或黏性的食物,以免造成牙齒暫時性填充物脫落。 治療後仍會有些微的疼痛感,醫師會開立止痛藥緩解不適。 根管治療不是一次就能完成,根管治療的療程時間較長,建議患者在療程開始前先去洗手間,以免治療進行間發生尿急的窘況。 根管治療後的牙齒會變得脆弱,如有高咀嚼需求的牙齒,建議做牙套保護。 注重定期回診及牙齒清潔工作,維護口腔衛生。       諮詢醫師:林晏如醫師 學經歷: 中華民國部定牙髓病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牙髓病學會顯微操作認證 台大臨床牙醫學研究所牙髓病組碩士 台大癌醫牙髓病科主治醫師 前台大醫院牙髓病科醫師 前天主教耕莘醫院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牙醫系學士 中華民國牙髓病學會會員 美國牙髓病學會AAE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拔牙後要補膠原蛋白嗎?牙科醫師提醒「這種人」千萬要注意! 影片|抽神經好可怕,不做會怎樣?該選顯微根管嗎?5分鐘了解根管治療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7.09

  • 抽神經好可怕,不做會怎樣?該選顯微根管嗎?5分鐘了解根管治療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抽神經好可怕,不做會怎樣?該選顯微根管嗎?5分鐘了解根管治療   許多人一聽到牙齒要抽神經,就感覺天崩地裂難以接受,有些人甚至認為根管治療是年長者才需要考慮的療程,因此就算牙髓嚴重感染也堅持不肯醫治,根管治療真的這麼可怕嗎?不做的話會怎樣?這集《名醫問診室》就帶各位ME粉們來認識根管治療囉!不要覺得你現在牙齒好好的就不用看這集,牙齒畢竟是我們每天都會使用到的部位,因此有許多未來可能會導致它需要做根管治療的原因,例如深度蛀牙、嚴重牙周病、牙齒受損等等,所以現在看這集絕對不虧!就算你的牙齒非常健康,學起來也可以在往後親朋好友面對根管治療前的迷茫、不安時,給予他一些溫暖的幫助,助人利己這麼讚,就咬緊牙關看起來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35 牙齒的構造 00:47 為什麼要做根管治療? 01:05 牙髓壞死會怎樣? 01:29 什麼是根管治療? 01:58 什麼是顯微根管治療? 02:25 誰適合做顯微根管治療? 02:55 根管治療的療程次數? 03:20 根管治療後牙齒會不舒服嗎? 03:32 誰不適合做根管治療? 03:58 根管治療要注意什麼?       諮詢醫師:林晏如醫師 學經歷: 中華民國部定牙髓病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牙髓病學會顯微操作認證 台大臨床牙醫學研究所牙髓病組碩士 台大癌醫牙髓病科主治醫師 前台大醫院牙髓病科醫師 前天主教耕莘醫院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牙醫系學士 中華民國牙髓病學會會員 美國牙髓病學會AAE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牙齒美白貼片有效嗎?原來美白牙齒要「看人」?美白牙貼有副作用嗎? 影片|拔智齒補膠原蛋白有用嗎?跟骨粉差在哪?這5種人要注意!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5.06

  • 魔滴2.0手感實拍!軟彈水嫩看了都想摸!魔滴二代、女王波適合族群老實說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魔滴2.0手感實拍!軟彈水嫩看了都想摸!魔滴二代、女王波適合族群老實說   魔滴2.0升級版來了!到底魔滴二代有哪些新的突破呢?一二代該怎麼選?這集不只有詳細為大家介紹兩代魔滴的特色,還有做手感上的超特寫比較,讓你看了也想實際到診所摸一摸!除此之外還加碼分析魔滴二代與女王波分別適合哪些族群,隆乳前必看各種面向都包含在裡面了,從特色說明、假體比較、特寫實拍、傷口大小、醫師資格、術前模擬、術中過程到術後照顧,真的看一支就夠!ME粉們還有什麼想了解的,也歡迎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喔!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19 魔滴二代延續哪些一代優點? 01:37 魔滴二代有做哪些改良? 02:02 兩代柔軟度比較畫面 02:14 兩代延展性比較畫面 02:29 微創隆乳手術切口大小 03:02 兩代魔滴各自適合的族群 03:44 魔滴與女王波各自適合的族群 04:46 魔滴二代對醫師的要求 05:21 隆乳前中後注意事項 06:44 醫師貼心小建議       諮詢醫師:莊家榮醫師 學經歷: 高雄中學畢業 國防醫學院 醫學系畢業 三軍總醫院 外科與整形外科住院醫師訓練 三軍總醫院 整形外科總醫師 三軍總醫院 外科部總醫師 三軍總醫院 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國防醫學院 醫學系臨床講師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乳頭凹陷怎麼辦?乳頭手術後敏感度降低?3種凹陷等級簡單自評 影片|自體脂肪填充好命臉?把大腿脂肪拿來補臉!自體脂肪、玻尿酸填補優缺點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1.22

  • 隆乳術後柔軟度與「這」有關?醫師曝魔滴隆乳5大特色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一個成功的隆乳手術需要具備什麼條件?乳房植入物從古至今,一路從鹽水袋到魔滴又經歷多少改良?在手術前,你對於這些乳房植入物的特色都清楚了嗎?從外層紋理、外膜延展性,到填充的凝膠、保險與保固,現在我們每個項目逐步講給你聽,看看蕭奕君醫師分別介紹魔滴、女王波、絨毛面義乳、光滑面圓盤等乳房植入物的差別是什麼,如果你還在觀望不知道該從何挑選,本篇文字報導肯定能給你一點方向囉!     乳房植入物:光滑面、絨毛面、奈米絲綢面差異?   乳房植入物的表面有什麼不同差異,乳房植入物的表面,從最開始的光滑面、絨毛面,到目前新科技奈米絲綢面,經歷了不同的改良,也各有優缺,但究竟這之間有什麼差異?又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改良呢?又是依據什麼來分類的呢?整形外科醫師蕭奕君指出,根據國際期刊將乳房植入物的表面,依照其表面粗糙的程度分成三個等級,以表面顆粒的大小來做區別,分別為:第一級Smooth(0~10)、第二級Microtexture(10~50)、第三級Macrotexture(50+)。   乳房植入物的外殼紋理從光滑表面、絨毛面,到奈米絲綢面,除了賦予乳房植入物不同的特性,也給民眾更多的選擇,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幾款乳房植入物,蕭奕君醫師提到分類如下:   第一級Smooth(0~10) 魔滴奈米絲綢面、曼陀光滑面(女王波)、柔滴類光滑面,皆屬於乳房植入物表面材質粗糙度分類的第一級。而魔滴材質經特殊加工,紋理更細緻,故同樣被歸類在此,皆有觸感更為柔軟的優點。   第二級Microtexture(10~50) 曼陀美人魚霧面生物絲綢外膜、Silimend Textured(台灣無引進)、Allergan Textured(台灣無引進)表面粗糙度相較於第一級來得大。   第三級Macrotexture(50+) 表面顆粒最大,Allergan BIOCELL就是屬於這個分類。     資料來源: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Nature》2021.6月期刊     莢膜攣縮率高低與哪些因素有關?   在講莢膜攣縮前,我們要先知道什麼是「莢膜」。所謂莢膜,是異物在跑進身體後導致發炎反應,身體無法把異物排除,就會形成一個膜把它包起來,蕭奕君醫師說明隆乳手術也是如此,術後每個人都會出現莢膜,厚度也受到許多條件影響,例如個人體質、乳房植入物的選擇、醫師手法……等,因此隆乳術後每個人都會有莢膜,適當的莢膜能幫助乳房植入物待在正確的位置,然而當莢膜變得過厚,就會導致莢膜攣縮,使得乳房的觸感變硬。   表面材質影響: 如果乳房植入物的外膜表面光滑無顆粒,莢膜就會從各個方向把乳房植入物包起來,因此需要比較勤快按摩,避免莢膜變厚,也因此促成絨毛面乳房植入物的誕生,絨毛面可以緊密的連結乳房組織,不僅不易滑動,也可以減少術後形成莢膜。   隨著時代改變以及對於細節的追求提升,相較傳統絨毛面更細緻輕薄的奈米絲綢表面便應運而生,蕭奕君醫師指出,根據衛福部仿單上的數值表示,魔滴的莢膜攣縮率小於1%,是安全性相當高的乳房植入物。魔滴由於奈米絲綢表面的紋理細緻加工,對組織刺激較小(生物相容性高),故較不容易在置入身體後形成厚重莢膜,能降低過敏和副作用的機率,按摩需求相對較小,因此是許多注重隆乳安全者的選擇。         手術傷口、剝離手法影響: 蕭奕君醫師也補充說明,除了表面材質外,身體出現異物,免疫機制便會自然啟動,拚命想將異物排除,若傷口裡細菌、發炎物質、血水很多等等,也就更容易使莢膜越來越厚,進而提升莢膜攣縮率,因此醫師的手術技巧也很重要。     隆乳術後的照顧跟柔軟度,與表面材質和外膜延展性有關?   隆乳術後的按摩以及傷口照顧,肯定是大家必做的功課。但你真的知道「按摩」是為了什麼嗎?   身體放入異物便會自然產生莢膜,而一般光滑面乳房植入物讓組織裡沒有可抓附的地方,莢膜就容易增厚,必須透過持續地按摩來維持胸部柔軟。當光滑面進展到絨毛或霧面、奈米絲綢面的乳房植入物,莢膜能夠依附在植入物表面,像是更新式的魔滴奈米絲綢面,極細緻的紋理表面能提高與身體的相容性,可以免去費時的術後按摩,也能維持術後良好觸感與柔軟度。   這是由於,術後胸部的柔軟度也與莢膜的厚度有關,如果植入物與身體相容性不佳,莢膜就會不斷增厚,並影響柔軟度,因此除了術前需考慮材質本身的觸感外,手術後莢膜增厚的幅度,以及是否能好好照顧維持柔軟,也是在挑選乳房植入物與手術醫師的重點。   蕭奕君醫師也提到,隨著科技的進步,隆乳術後的傷口也越來越便於照顧,小的隆乳傷口除了美觀,術後的不方便與疼痛度也會降低,在照顧上會相對輕鬆。而乳房植入物能透過多小的切口放進體內,取決於外膜的彈性,這也是現在的乳房植入物追求延展性的原因。     圖說:乳房植入物外膜的延展性越高,能允許醫師以較小的切口進行隆乳手術。     乳房植入物的填充物,打造安全性與自然度的關鍵   除了乳房植入物的外膜會影響柔軟度外,膠體特性也與安全性和自然度有關。最早期的鹽水袋雖然柔軟,破裂滲漏也不會有危險性,但畢竟是水袋,在晃動時沒有人體組織該有的緩衝感,也會在劇烈移動下發出水聲。蕭奕君醫師說明,因此後期開始出現矽膠膠體,甚至如魔滴極致4D流動膠體改良,都是為了觸感和安全性都更理想。   蕭奕君醫師進一步解釋,例如具有內聚力較好膠體的魔滴,即使外膜破裂,膠體也不會因此隨便流淌,或是碎裂分離並沾黏在身體組織中,除了打造術後豐滿柔軟的胸型,安全性也大大提升。而膠體的流動性,指的是在人體移動時,膠體是否會隨身體姿勢變化與律動,達到站著水滴躺著圓盤的流動外型,是晃動感與自然度的關鍵。     選擇的乳房植入物,有適合你的尺寸嗎?   蕭奕君醫師提醒,現在市面上乳房植入物的尺寸選擇,以魔滴和圓形光滑面相對較多且齊全,魔滴就有80種以及4種高度,能依據不同的身形寬度挑選合適的植入物尺寸。然而每個人的身形不同,像是亞洲人的皮膚較薄,若脂肪含量較少,選擇非100%填充的乳房植入物,便容易產生水波紋。因此在挑選尺寸時,務必得與醫師全面地溝通與討論,做好評估以達理想成果。         隆乳前,你有確認過自己的保固權益嗎?   最後,即使是同樣的手術,同位醫師,使用相同尺寸的乳房植入物,還是會因每個人的體質與條件不同,而發生非預期的情況,因此如果乳房植入物原廠能提供保固與保險,無疑對患者來說是另一層保障。   蕭奕君醫師認為,現在國內乳房植入物廠商也逐漸重視術後保障的重要性,自魔滴開始提供10年的保固服務後,當患者手術後若出現意外,如莢膜攣縮、義乳破裂等,廠商就會提供患者一顆新的乳房植入物來做置換,而比較特別的是,除了保固服務,魔滴也提供安心手術保險,也就是在患者術後發生莢膜攣縮及破裂狀況,5年內還可以另外享有手術費用補助。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隆乳手術的安全性已大幅提升,消費者除了依以上幾點,與專業醫師諮詢評估符合理想的乳房植入物外,也需注意原廠或代理商提供的權益,以確保隆乳手術後的保障,才能有滿意的手術成果。     參考資料: 衛服部仿單 魔滴——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衛部醫器輸字第032220號 柔滴——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衛部醫器輸字第034106號 女王波——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衛署醫器輸字第019462號。型號SMPX/SHPX。     諮詢醫師:蕭奕君醫師 學經歷: 如一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台大醫學系畢 台大醫院整形外科總醫師 基隆市立醫院美容外科主治醫師 晶華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台北新聖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乳頭激凸好困擾!乳頭手術會影響敏感度嗎?乳頭黑原來是「這原因」? 影片|如何打造優秀的魔滴?魔滴隆乳的保固保險原來是這樣!魔滴、女王波與各種乳房植入物超完整比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10.31

  • 如何打造優秀的魔滴?魔滴隆乳的保固保險原來是這樣!魔滴、女王波與各種乳房植入物超完整比較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如何打造優秀的魔滴?魔滴隆乳的保固保險原來是這樣!魔滴、女王波與各種乳房植入物超完整比較   隨著科技進步,隆乳植入物的發展也已經有了許多突破,然而你知道逐漸「升級」的乳房植入物,到底改良了哪些地方?讓它看起來更自然更像真奶?這集我們將告訴大家,乳房植入物的演進,以及魔滴跟這些乳房植入物到底差在哪?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33 義乳改良後有哪些優點? 01:40 義乳填充度是越高越好? 02:51 義乳填充物的進化史 03:45 什麼是義乳內聚力? 04:42 義乳一體成形的優點 05:06 義乳外膜的改良 05:54 隆乳術前要考慮的事 06:56 醫師最後的小叮嚀       諮詢醫師:蕭奕君醫師 學經歷: 如一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台大醫學系畢 台大醫院整形外科總醫師 基隆市立醫院美容外科主治醫師 晶華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台北新聖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乳頭凹陷怎麼辦?乳頭手術後敏感度降低?3種凹陷等級簡單自評 影片|乳頭激凸有原因?黑乳頭有可能變粉嫩嗎?「自己就能測」評估乳頭大小!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10.30

  • 消除蘿蔔腿靠這招!肉毒桿菌瘦小腿後會「腿軟」?解密肉毒抗藥性!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炎炎夏日已經來臨,大家紛紛換上俏麗的短裙和輕便的短褲,但是美中不足的蘿蔔腿,不僅有礙曲線美觀,更讓人感到氣餒!為什麼按摩、拉筋或運動都無法改善蘿蔔腿呢?認識脂肪型、肌肉型或水腫型蘿蔔腿,找到適合的改善方式,一起來告別粗壯小腿肌吧!     你的蘿蔔腿屬於哪一型呢?認識蘿蔔腿的成因   想瘦蘿蔔腿,要先知道蘿蔔腿屬於哪一型!家庭醫學科醫師林秋賢指出,蘿蔔腿可以分成以下4種:   肌肉型蘿蔔腿:小腿肌肉發達形成球狀或結狀,常見於小腿內側的腓腸肌腫大。 脂肪型蘿蔔腿:小腿脂肪囤積,造成小腿腿圍粗大。 水腫型蘿蔔腿:下肢循環不良,造成小腿腫脹。 綜合型蘿蔔腿:小腿肌過度發達並摻合脂肪組織囤積,導致小腿粗壯。     按摩、伸展或運動拉筋,幫助減少脂肪型蘿蔔腿的脂肪囤積   想要改善脂肪型蘿蔔腿,林秋賢醫師表示可經由按摩、拉筋或局部運動,增加代謝消除小腿脂肪,但是肌肉型蘿蔔腿因為小腿肌肉呈球狀或結狀,所以拉筋只能擴張肌肉生長範圍,達到肌肉線條的微調修飾,僅用按摩、拉筋或運動訓練無法改善蘿蔔腿的形狀,因此針對肌肉型蘿蔔腿,可以採用醫美肉毒小腿療程來做改善。     肉毒小腿療程的原理?「這職業」要注意!   肉毒小腿療程能阻斷神經與肌肉的連結,當肌肉無法接收神經指揮時,就無法發揮作用,促使肌肉萎縮變小,進而改善肌肉型的蘿蔔腿。由於肉毒治療無法有效改善脂肪型蘿蔔腿,治療前需由專業醫師進行診斷,判別蘿蔔腿的組成是由肌肉或脂肪囤積造成。   需要持續、大量活動的職業(例如運動員、搬運工等)或日常活動有頻繁運動鍛鍊者,會因為肉毒治療而使得被放鬆的小腿腓腸肌變得缺乏力氣,林秋賢醫師表示,有些人會為了達成訓練目的,可能造成其他肌群的代償作用,因而影響動作的正確性,或導致運動傷害,需要特別留意。   林秋賢醫師指出,肉毒治療成效需1 個月後才會漸漸顯現,最理想的效果在1.5~2個月之間,由於肉毒在體內會隨著時間被身體代謝,因此建議間隔3~6個月,連續2~3次療程才能達到穩定的效果。如果治療後仍持續鍛練腓腸肌或增加運動量,蘿蔔腿還是可能會再長出來喔!     肉毒小腿後遺症?短暫瘀青及痠軟感   施打肉毒後會有短暫的瘀青,通常約1週後瘀青就會慢慢消退。有些人在小腿施打肉毒後會感到小腿無力,林秋賢醫師指出,臨床顯示通常患者的痠軟感並非施打肉毒造成,而是在治療過程中因緊張而形成的「腿軟」現象,如果有嚴重小腿痠軟反應的患者,待1 ~3個月肉毒代謝完成後,痠軟感就會消除了。     我竟然對肉毒產生「抗藥性」了?肉毒效果變差的原因?   有時候我們會遇到「感覺這次打完肉毒沒有以前治療的效果好」的狀況,林秋賢醫師分享,肉毒效果不佳的影響因素,可以大致分為肉毒劑量減少,導致效果不明顯,或是因為年紀影響肉毒效果,所以各年齡層劑量需求不同。至於網友熱議的肉毒抗藥性,林秋賢醫師也指出一項評估指標,也就是「肉毒治療後1~2週完全沒有發生任何作用」。   林秋賢醫師表示,產生肉毒抗藥性的機率並不高,但如果發現產生肉毒抗藥性時,仍應與醫師討論調整療程或暫停治療,待6~12個月後觀察身體恢復狀態,再繼續安排療程。另外,須注意單一肉毒品牌的抗藥性,有時更換品牌使用,也能夠改善肉毒抗藥性的問題,需要請專業醫師做評估。     遠離蘿蔔腿,預防勝於治療   不想小腿肌過度發達,就應該注重日常小腿保健。林秋賢醫師建議,運動後可適度伸展、按摩小腿,避免單一肌肉過度肥大。如果蘿蔔腿的肌肉已成型,可加強按摩及伸展運動。平時應避免進行刺激小腿肌肉的行為,例如過度跑跳或穿著高跟鞋等。如果自行保健的效果不彰,請諮詢專業醫師,尋求解決蘿蔔腿困擾的方法。     美醫小教室:   Q:肉毒小腿後就不能穿高跟鞋,甚至無法跑跳了嗎? A:林秋賢醫師指出,常見的肌肉型蘿蔔腿為內側腓腸肌肥大,施打肉毒僅會放鬆腓腸肌這塊肌肉,跑跳動作需結合其他肌群的共同作用,所以小腿肉毒後不會影響跑跳、穿高跟鞋……等行動功能。       諮詢醫師:林秋賢醫師 學經歷: 長庚大學醫學士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專科醫師 安泰醫院健檢部主任     延伸閱讀 文章|減重筆真的是懶人瘦身法嗎?想減肥除了運動,靠「筆」能做什麼? 影片|肥厚小腿肌讓我不敢穿短褲!原來蘿蔔腿做運動消不掉?肉毒瘦小腿真有後遺症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6.06

  • 肥厚小腿肌讓我不敢穿短褲!原來蘿蔔腿做運動消不掉?肉毒瘦小腿真有後遺症嗎?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肥厚小腿肌讓我不敢穿短褲!原來蘿蔔腿做運動消不掉?肉毒瘦小腿真有後遺症嗎?   疫情解封連假到,想要穿得美美的出去旅遊,肥厚小腿肌卻搶先出來見人?拉筋、按摩也沒救,小腿就是不聽話好難瘦!想做醫美卻又怕肉毒會有風險,好糾結啊~來來來各位小蘿蔔出列,本集名醫問診室就是獻給想要肉毒瘦小腿,又擔心會有後遺症的女孩們,別錯過這次的蘿蔔腿特輯啦!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2 蘿蔔腿有不同的類型? 00:59 運動拉筋能消除蘿蔔腿? 01:50 肉毒小腿的優勢 02:13 肉毒小腿有後遺症? 03:08 誰適合肉毒小腿療程? 03:41 痠軟感覺多久會不見? 04:28 做幾次能改善蘿蔔腿? 04:58 什麼是肉毒抗藥性? 06:12 給蘿蔔腿族群的建議       諮詢醫師:林秋賢醫師 學經歷: 長庚大學醫學士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專科醫師 安泰醫院健檢部主任     延伸閱讀 文章|肉毒能除皺?基本原理大公開!肉毒常見副作用,必看防面癱! 影片|瘋狂運動健身就是鍛鍊不出川字腹肌?醫美儀器助你「躺著」增肌減脂!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2.20

  • 除皺拉皮懶人包!拉皮手術後遺症、風險一次收錄,魚尾紋、法令紋也難逃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老是擔心臉上皺紋藏不住嗎?隨著年歲增長,臉上的皺紋難免越來越明顯,狂抹保養品卻不見成效,想做拉皮卻又擔心會有風險,這時到底該怎麼辦呢?其實醫美整形只要深入了解原理,做好功課,也可以很安全!就讓我們從認識皺紋的類型開始認識拉皮手術,讓拉皮助你恢復青春緊緻吧!     「動態紋」和「靜態紋」的差異,你是屬於哪種紋?   雖然說都是惱人的皺紋,但其實臉部皺紋可以簡單分為「動態紋」和「靜態紋」兩大類。整形外科醫師錢逸群表示,由於我們的表情肌肉會影響臉部表情,當大笑或擠眉弄眼時,臉部表情在明顯變化時產生的紋路,就稱為「動態紋」;而在臉上面無表情時仍能看到的皺紋,稱為「靜態紋」。     臉部皺紋的分類還需要觀察肌肉收縮的方向及牽動的範圍而定 圖片來源:錢逸群醫師提供     ● 動態紋 臉部表情肌肉收縮時產生的紋路,常見動態紋為抬頭紋、川字紋及魚尾紋等。   抬頭紋:額肌產生橫向的紋路。 川字紋:皺眉時產生的紋路,又稱為皺眉紋。 魚尾紋:眼睛周圍的眼輪匝肌因大笑或眨眼產生的紋路。     ● 靜態紋 臉部肌肉在沒有特別收縮的情況下,仍然清楚可見的紋路。   隨著肌膚老化、鬆弛或下垂造成的廣泛性紋路,例如眼下細紋、頸紋等。 動態紋歷經肌膚老化或彈性鬆弛,日經月累演變成靜態紋,例如抬頭紋、法令紋等。     了解皺紋屬性,選擇適當的除皺方式   皺紋固然難除,但想要除皺也並非只是一昧的塗抹保養品或做醫美,除皺也是需要「對症下藥」的。錢逸群醫師指出,除皺前要先考量皺紋的屬性,動態紋、靜態紋都有其不同的除皺方法,此外還有兩者兼具的「綜合紋」,需要由醫師進行專業評估,規劃適合的改善方針。   ● 動態紋 可以透過注射肉毒桿菌素,治療肌肉過度收縮造成的皺紋,以達到適度放鬆肌肉、減少皺紋產生的目的。     ● 靜態紋 若是要治療肌膚老化造成的皺紋,應加強肌膚保濕、防曬,或使用雷射增加真皮層厚度。 針對皮下脂肪、軟組織萎縮或下垂的皺紋,可藉由自體脂肪或人工合成物填充(例如玻尿酸),增加軟組織的體積,減少皺紋產生。 深層皺紋及廣泛型的皺紋,可透過電波或音波緊緻皮下組織。針對嚴重皺紋者,則可採用拉皮手術改善。     拉皮手術很可怕?別再讓傳統觀念侷限你的印象   錢逸群醫師指出,傳統的拉皮手術僅拉提皮膚,所以容易導致術後臉部發生緊繃或不自然的現象,且有效果不持久的缺點,但如今隨著醫學進步,新式的拉皮手術重點為SMAS層(筋膜層,位於皮下脂肪與肌肉層之間),透過拉緊筋膜層維持拉提效果,筋膜層承受最大的張力作用,皮膚僅是作為重新舖平的角色,改良後的拉皮手術能大幅減低傳統手術後臉部的緊繃感,也能達到自然持久的目的,且拉皮手術不會影響表情肌肉,術後的表情功能也不受影響。   民眾常擔心拉皮手術後,臉部會產生緊繃感或僵硬等不自然狀況,錢逸群醫師指出,其實造成臉部僵硬不自然的兩大因素,通常都是注射過多的肉毒桿菌素或人工填充物,因此無論選擇的是醫美還是整形除皺,術前的實際評估和醫師經驗、技術都相當重要。     拉皮手術施作位置   施作拉皮手術時,會將臉部份為上臉部、中臉部及下臉部。         ● 上臉部(臉上緣至眉下區塊) 前額拉皮是常見的上臉部手術,可減輕額頭鬆弛的皮膚,改善下垂的眉毛。臨床上治療眼皮下垂或雙眼皮,需考量是否為前額或眉毛的下垂情形導致雙眼皮消失,如果此時僅施作不適當的雙眼皮手術,成效將大打折扣。   ● 中臉部(眉下至鼻下區塊) 通常與上臉部或下臉部一同施作拉皮手術。傷口位置位於眼睛下緣或耳前或顳部(太陽穴)進行中臉部拉皮。   ● 下臉部(鼻下至下巴區塊,可延伸至頸部) 通常和中臉部一起施作拉皮手術,也可併同頸部拉皮。傷口位置位於耳前、耳垂下部,視病人情況延伸到耳後施作。   拉皮手術是減少皺紋外觀的美容手術,傳統拉皮手術的傷口大、恢復期長,然而隨著醫學內視鏡技術進步及輔助器材改良(例如五爪勾、八爪勾等固定器材優化),拉皮手術已走向微創、隱痕及恢復期短的方向。錢逸群醫師解釋,以前額拉皮手術為例,採用內視鏡施作時傷口會埋藏在髮際線裡, 4個傷口大小約1.5~2公分,術後恢復期短,外觀上也不容易察覺傷口,同時擁有良好的拉提效果,因此民眾施作拉皮手術時已不需擔心傷口太大或恢復期長的問題。   除了恢復期外,許多民眾關心的也就是拉皮手術的維持時間,錢逸群醫師表示,拉皮手術不會減少生命老化進程,皮膚拉提的維持效果與選擇的術式有關,通常若是全臉的、徹底的拉皮手術,可以維持達10年以上,若是微創手術或剝離範圍小的手術,則可維持約5~10年。不過拉皮手術的維持度與術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因此需留意術後不應日夜顛倒常熬夜、吸菸、不防曬或疏於保養皮膚。     避免皺紋產生,可別光只是「想」!   想要減少臉部皺紋,除了平日要做好保養、保持作息正常外,也要時刻留意動態紋的產生,做好「預防勝於治療」的準備。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熬夜。 注重皮膚保養,做好保濕、防曬。 避免吸菸,以免造成身體各部位組織加速老化。 發現臉部產生動態紋時,建議適當注射肉毒桿菌素放鬆肌肉,減緩動態紋演變成靜態紋的速度。   錢逸群醫師提醒,如果發現有皮膚老化或皺紋困擾問題,請諮詢專業醫師,找到適合自己的皮膚療程,才能重拾年輕緊緻。       諮詢醫師:錢逸群醫師    學經歷: 貝拉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衛福部部定整形外科專科醫師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整形外科住院醫師及臨床研究員     延伸閱讀 文章|埋線拉提有風險!拯救鬆弛肌,合法線材如何選? 影片|打肉毒會讓臉變僵硬?拉皮手術後遺症、風險全解析!跟魚尾紋、法令紋說拜拜,讓你不再顯老!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1.10

  • 隆乳後遺症爭議多?莢膜攣縮、乳癌風險高?帶你一次破除隆乳手術的風險迷思!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現代女性自主意識抬頭,不畏他人眼光勇敢追求自信、美麗的體態已經蔚為潮流,隨著隆乳技術的演進及植入假體材質的改良,隆乳手術也逐漸變得更加成熟、安全。然而即使醫療技術再怎麼進步,許多人在進行隆乳手術前,不免還是會擔心有潛在的後遺症問題,包括常見的外觀自然度、莢膜攣縮、位移風險等狀況,現代隆乳技術是不是已經克服了呢?其實,手術前誰不擔心會有後遺症呢?所以說「做好功課」很重要!這次跟著美醫誌一起深入了解隆乳手術,別再自己嚇自己了!     如何打造性感、勻稱的體態,是許多女性關心的話題,其中胸型的塑造更是重要的關鍵之一。整形外科醫師王君瑜指出,隆乳的年齡層多以25~45歲居多,其中最多的族群為產後婦女,根據醫學文獻報導,產後憂鬱與媽媽身材是否能夠恢復到產前的最佳狀態有很大的關係,王君瑜醫師補充,由於產後哺乳容易會有上半部乳房扁塌的問題,所以許多媽媽才會在產後透過隆乳手術找回以往的豐滿。   想要豐滿的胸型是人之常情,但越大就會越性感嗎?王君瑜醫師說明隆乳手術的罩杯升級指引,其實可以簡單以產前和產後的不同階段來劃分:   無生產經驗:由於皮膚彈性尚未完全地展開,建議升級罩杯為2~2.5個罩杯。   有生產經驗:產後婦女因漲奶及哺乳的關係,乳房在每天漲縮之間,皮膚彈性增大,建議升級罩杯為3~3.5個罩杯。   王君瑜醫師更解釋罩杯的測量方法,並建議想要隆乳的婦女親自到門診評估,在專業醫師精準測量胸型後,可以進一步與醫師溝通理想尺寸,再共同選擇適當的罩杯及手術方式。     黃金正三角評測   1. 測量鎖骨到PP點(乳頭)的距離:產後婦女常有鎖骨到PP點的距離過長問題,由於上胸的懸韌帶鬆弛,導致PP點往下。     圖片來源:王君瑜醫師提供     2. 測量由喉嚨正中心到左右二側PP點形成的黃金正三角距離:如果3點距離長度非為正三角形,可透過隆乳手術幫助胸部回到原先的位置,讓胸型看起來沒有下垂、鬆垮感。     圖片來源:王君瑜醫師提供     3. 乳溝測量:醫師會透過擠乳溝的方式測量胸部是否能自然形成一條線的乳溝,以此評估手術方法。如果婦女有漏斗胸或雞胸的問題,即使升級罩杯仍會發生無乳溝的情形,需採取「複合式隆乳」手術,執行隆乳手術時,另行加入自體脂肪於胸脯或第3、第4節肋間的位置,改善罩杯變大卻存有骨感的問題,打造自然乳溝。     隆乳手術後遇到「這狀況」應回診!   隆乳手術的術後2週為恢復黃金期,王君瑜醫師指出,如果在術後發生不正常的疼痛,或有兩邊胸部一大一小的情形,應積極回診治療,以下列舉常見的幾種隆乳術後狀況:   1. 疼痛:通常會服用止痛藥緩解,但若有嚴重、劇烈的疼痛頻發時,仍應盡速就醫診治。   2. 疤痕:手術切口部份有色素暗沈時,可以搭配雷射治療幫助色素淡化。如果切口的疤痕肥厚,使用消疤針軟化疤痕。   3. 莢膜攣縮:莢膜攣縮可依照症狀分成不同等級,處理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莢膜攣縮1~2級:不容易被發現,外觀沒有變化,患者只會感到胸部變硬。治療方式以口服藥(抗莢膜藥、類固醇等)搭配按摩,約2~3個月可讓症狀慢慢消退。 莢膜攣縮3~4級:通常假體會有明顯的位移及變形,患者身體會感到嚴重疼痛,須就醫治療,清除莢膜、移除假體。   莢膜攣縮是身體免疫系統為了抵禦外來物過度纖維化的反應,是對於外來物正常的包覆過程。王君瑜醫師表示,由於莢膜攣縮與植入物的表面具有關聯性,所以假體表面一直以來才會不斷地改良,目標降低莢膜攣縮的發生率。此外王君瑜醫師也建議可以多補充維他命E的食物,例如堅果類、深綠色蔬菜等,因為維他命E具有抗氧化功能,可以幫助降低莢膜攣縮的發生率。     怎麼避免隆乳後遺症?慎選適合自己的假體   王君瑜醫師列舉幾項常見的隆乳假體優缺點供民眾參考,但仍要提醒不能忽略與醫師的溝通及評估,因為這才是降低隆乳風險的關鍵。例如術前醫師須審慎評估植入假體的C.C.數,才能減低術後胸部邊緣感及水波紋的發生率,而術後患者也必須遵循醫囑,穿著無鋼圈內衣或集中型內衣,才能達到最佳的定型效果,所以這些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即使是術後還是不能鬆懈。   光滑面假體 優點:柔軟,觸感佳 缺點:莢膜攣縮發生率較高,須長時間按摩使其軟化     柔滴假體 優點:手感柔軟,莢膜攣縮發生率較低 缺點:胸部上緣會呈現些微的水波紋,因此建議胸部有肉、B或C罩杯以上的婦女選擇     魔滴假體 優點:延展性佳,可從微小的切口植入,且奈米科技表面有助於莢膜攣縮的發生機率小於1%,是較安全的假體 缺點:價格較高     聞癌色變!隆乳跟乳癌有沒有關係?   很多人會擔心隆乳是否會引發乳癌,王君瑜醫師指出,目前沒有醫學文獻記載乳癌與義乳具有相關性,反而是自體脂肪隆乳手術會因為脂肪沒有存活於體內形成鈣化點,在X光攝影下會與乳癌初期症狀相仿,因此高風險的乳癌女性不宜施作自體脂肪隆乳手術。   許多年輕女性往往會疏於關注乳房健康,因此隆乳手術有時也是引導女性朋友重視自身乳房健康的一個契機,王君瑜醫師提醒有施做過隆乳手術後的女性,應每年定期進行超音波檢查,並且切記不宜進行X光檢查,由於乳房攝影會使用機器夾壓式的檢查方法,造成胸部外力壓力太大,所以術後建議採超音波或乳房動態磁振造影檢查。(MRI)除了專業的乳房檢查外,居家也能進行胸部自我檢測,觸摸胸部檢查四周是否有硬塊或腋下淋巴結腫大的情形,近年來乳癌逐漸有年輕化的趨勢,所以無論年齡大小都應重視乳房健康。       諮詢醫師:王君瑜醫師    學經歷: 現任王君瑜整形外科院長 曾任米蘭時尚診所板橋館院長 中華民國整形外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國泰綜合醫院外科部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曼陀女王波在台灣上市了!隆乳手術前必做的新課題!女王波手術價格?光滑面隆乳還要按摩嗎? 影片|曼陀女王波必知的超重要關鍵!亞洲人適合什麼隆乳?光滑面隆乳會莢膜攣縮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2.20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