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喝酒共有7筆結果

  • 不錄了不錄了!醫生喝著喝著就哭了?對醫學系後輩喊話「活下去!」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不錄了不錄了!醫生喝著喝著就哭了?對醫學系後輩喊話「活下去!」   在傳統觀念中,「醫師」普遍被認為是社會地位和薪資待遇都極高的工作,是不少人眼中的夢幻職業,但其實,醫師可能不如你想像中的光鮮亮麗!到底身為醫師要承受怎麼樣的壓力呢?   來聽聽鍾雲霓醫師分享自己是如何帶著小孩在深夜直奔醫院開刀,又是如何從暖心病患中找到從醫的意義,如果可以選擇,還會想要當醫師嗎?對於婦產科的沈思宏醫師而言,任何一個小小的問題都是攸關寶寶生命的重要抉擇,背負著這些沉重的責任,醫師的心理壓力又有誰能體諒呢?跟著我們一起來看看沈醫師是如何抒發情緒的吧!   本集可能顛覆你以往對醫師「爽賺」的印象,了解原來醫師背後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壓力,看完後對於醫師應該會有更多尊重與包容吧!如果你是正就讀於醫學系的學生,或是初出茅廬的年輕醫生,本集也有兩位醫師對各位學弟妹的留言,到底是叫你快逃呢,還是傳授什麼撐下去的撇步呢?看完你就知道!醫師節當然就要看這個啊!     各節重點: 00:08 醫師背後承受的壓力 01:38 為了工作哭過嗎? 03:35 平時怎麼抒發壓力? 04:07 工作上遇到的暖心事 05:58 給過去自己的一段話 06:35 給年輕醫生的一段話 08:32 如果不當醫生? 08:45 跟十年後的自己說一段話       諮詢醫師:沈思宏醫師    學經歷: 禾馨婦產科診所 主治醫師 禾馨民權婦幼診所 兼任醫師 幸福婦產科主治醫師 萬芳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萬芳醫院婦產科研修醫師 萬芳醫院婦產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中華民國婦產科專科醫師 醫用超音波醫學會會員       諮詢醫師:鍾雲霓醫師 學經歷: 鍾雲霓外科診所院長 如一聯合診所微創痔瘡手術專任主治醫師 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大腸直腸外科/微創痔瘡手術專任主治醫師 日本大腸肛門醫學會會員(JSCP會員番號K123) 東京辻仲病院婦女肛腸外科部進修醫師 第七屆東京大腸直腸外科會議會員 渾然天成聯合診所微創痔瘡專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術前準備知多少?手術要成功,病患的信任最重要! 影片|只要還有病人,我就無法下班!主治醫師沒有勞基法保障?逃不走的醫生怎麼辦?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11.13

  • 止痛藥種類有什麼差別?吃止痛藥有什麼副作用?止痛藥時間、用量一次告訴你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止痛藥是家庭常備藥物之一,有些人頭痛、肚子痛或牙痛時就會自行服用止痛藥緩解疼痛,但其實止痛藥並不能適用於所有情況,使用上也有不少要注意的地方喔!你知道自己服用的止痛藥是哪一種類型嗎?各種止痛藥又有哪些副作用呢?止痛藥的服用時機也有講究,你吃對了嗎?小小一顆止痛藥蘊含乾坤,應遵循藥袋標示或醫師、藥師醫囑,才能輕鬆解痛不傷身!     止痛藥可有效阻斷疼痛訊號達到止痛效果   疼痛是一種主觀的感覺,因身體遭受刺激,或疾病產生的痛覺警訊。當身體感到疼痛時,有些人習慣自行服用止痛藥緩解症狀。不同部位的疼痛也可能會服用相同的止痛藥,例如有時候像醫師針對深受頭痛或牙痛困擾的患者,可能就會開立同一種止痛藥,由於頭痛發生原因來自於血管性收縮,牙周或牙齒神經受到刺激則會導致牙痛,人體經由神經傳導至中樞神經,產生痛覺訊號,所以止痛藥可以有效阻斷疼痛訊號,達到止痛的效果,因此有時候我們可能會拿到一樣的藥品,就是這個原因。     止痛藥有哪幾種類型?又有哪些副作用呢?   由於各種疾病其實成因都有所不同,所以造成的疼痛原因也各不相盡,陳怡安藥師表示,服用止痛藥除了可以改善一時的疼痛外,其實了解疾病的根本、對症治療才是恢復健康的重要關鍵。而我們常見的止痛藥,其實不單純只是「一錠治百痛」,止痛藥其實也可以大致分為3種類型,分別有哪些差異、又有什麼該注意的地方呢?         1. 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 常見藥品為布洛芬(Ibuprofen)、甲芬那酚(Nonsteroidal),具有止痛及消炎的效果,適合疼痛伴隨發炎反應的症狀服用。副作用為過敏、胃腸不適、胃痛及胃酸等問題,所以如果胃腸經常不適者,則不建議使用此類藥品,且該藥屬於腎臟代謝藥品,腎功能不佳者,使用時也需多加留意。     2. 中樞止痛藥: 常見藥品為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普拿疼(Panadol),具有止痛效果,適用於牙痛、經痛、肚子痛等各式疼痛症狀。此類藥品由肝臟代謝,須注意使用劑量。如果有肝臟疾病、肝功能不佳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後再行服用。     3. 麻醉止痛藥: 常見藥品為嗎啡(Morphine)、吩坦尼(Fentanyl),主要用於劇烈疼痛,例如癌病晚期病人、手術或重大受傷的人。副作用為便秘、噁心嘔吐等,服用此類藥品請依循醫囑療程與劑量按時使用,避免藥物成癮性的風險。     遵守每日止痛藥的安全劑量,以免危害身體健康   每一種藥品的建議使用劑量不同,以乙醯胺酚、每顆500毫克(mg)為例,成人每日最多使用8顆,上限為4,000毫克(mg)。陳怡安藥師提醒,只要按照正確的劑量服用藥品,並且多喝水幫助身體代謝,基本上一天之內藥品即能從身體排除,民眾不需過度擔心藥物殘留的問題,但任何藥品使用過量時,都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嚴重者會導致器官損壞,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務必遵循建議用量使用。特殊體質包含肝腎功能不佳或慢性疾病患者,則需先向醫師或藥師諮詢安全用藥劑量後,再遵照醫囑服用。     用藥時機有講究,疼痛初期服藥效果最好   陳怡安藥師指出,在疼痛初期使用止痛藥,能夠達到較好的止痛效果,如果要「忍」到有明顯痛感時才服藥,藥物需15~20分鐘發生效用,緩解疼痛的等待時間較長。   倘若疼痛感強烈者,需服用較高劑量的藥品。當使用藥品後達到滿意的止痛效果時,就能停止用藥。如果用藥之後仍感到疼痛,需注意藥物服用頻率,小心藥品過量的問題。     小心藥物過敏?止痛藥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   常見的藥物過敏反應包含紅腫、起疹子、呼吸困難及噁心嘔吐等症狀,如果服藥後發生一般性過敏症狀,非具立即性的危害時,可撥打藥袋標示的諮詢電話,洽詢藥師或醫師。如果發生任何急性不良症狀,請務必盡速就醫,並且攜帶服用的藥品供醫師辨別及診斷。     正確使用止痛藥,不要因為「怕成癮」而延誤病情   止痛藥的「戒斷症狀」是指停用藥品之後產生的身體不適反應,一般會伴隨焦慮、煩躁或心跳加速等問題。陳怡安藥師表示,通常止痛藥不會造成成癮問題,甚至嚴重疼痛而需使用鴉片類止痛藥的患者,造成藥品成癮性的比例亦非常低,所以只要按照正確的劑量使用,不用擔心藥物成癮而不敢吃藥。   避免疼痛是人之常情,如果有身體不適,適時地服用止痛藥,能有效提升生活品質,但不能長期依賴止痛藥,有時候疼痛的源頭是來自於疾病,所以除了止痛之外,也需要從根本去治療疾病。陳怡安藥師提醒,如果有長期身體不適問題,請務必就醫治療,避免延誤病情。     美醫小教室:服用止痛藥時的注意事項!   每一種藥品的使用劑量及用藥頻率皆不同,使用前必需看清楚藥品標示。 使用止痛藥一次使用一種藥品,不應隨意混藥。 使用藥品期間禁止飲酒,如果屬於胃腸不適者,建議於飯後服用藥品。 如果同時間正在服用感冒藥或發炎藥的患者,請向醫師或藥師諮詢,避免重複用藥的問題。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藥品保存問題多,開封後能放多久?藥水可以放冰箱?過期藥品怎麼辦?藥師教你這樣做! 影片|失眠、睡不好的元兇!安眠藥已過氣?國外超夯「睡眠軟糖」合法嗎?跟著美女藥師這樣睡,補充褪黑激素!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0.11

  • 抽脂手術前醫師沒告訴你的事!脂肪真的這麼討人厭?啤酒肚原來要這樣測?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瘦即是美」是許多人對於美的迷思,你還認為體態越瘦越好嗎?脂肪真的是這麼罪大惡極的東西嗎?你知道自己是屬於哪一種肥胖類型嗎?抽脂能不能幫助你瘦身呢?這集我們就要請醫師跟我們聊聊脂肪的重要性,以及抽脂時醫師沒告訴你的事!     肥胖不要單看體重! BMI決定你是否擁有健康的體態   在追求健康體態的社會風氣下,大部份的人都希望自己能擁有模特兒般的窈窕身材,然而只依體重評估胖瘦,其實並非正確的觀念。健康的體重是有科學根據的,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國人健康標準中「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指標,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如果超過標準者,代謝症候群罹患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的機率都會提升。另外,亦可由BMI值初步判斷肥胖指數,BMI(Body Mass Index)為身體質量指數,計算身高與體重的比例,18 歲(含)以上的成人健康BMI應介於18.5~24之間。         脂肪顯胖罪大惡極,應該要全數消滅?   很多人會認為脂肪是讓身體看起來顯胖、增重的原因,但其實你可能誤會脂肪了!整形外科謝承翰醫師解釋,脂肪有儲存能量的功能,遠古時代人類是以打獵採集為生存方式,人類需進食讓熱量轉變成脂肪,供人體使用。由於古時的生活條件困難,並非每餐皆能進食,因此儲存脂肪能夠讓人體在需要使用熱量的時候不致於匱乏。隨著時代演變,現今社會已是人人皆能飽食的時代,因物質條件變好,熱量攝取過多、運動量不足造成肥胖問題,反而希望能減少身體脂肪。   除了儲存能量外,脂肪還能夠當作身體的「緩衝墊」,因為脂肪的位置在皮下組織層與肌肉層之間,所以可以保護器官,抵抗外界壓力的碰撞,避免內臟出血如肝脾臟破裂。         謝承翰醫師提醒,適度保有脂肪對人體是重要的,脂肪會分泌女性賀爾蒙,如果體重過輕,或是長期進行激烈運動的運動員,容易因缺乏女性賀爾蒙,出現停經、經期不順或皮膚乾燥等情形,影響身體健康。所以可別以為身體要完全沒有脂肪才能有好看的體態,適度的脂肪量才是最好的。     啤酒肚可以抽脂嗎?肥胖的類型及抽脂方法   抽脂能幫助人體進行局部雕塑及幫助皮膚緊實,但無法藉由抽脂達到減重目的,謝承翰醫師將身體的肥胖型態分為4大類:   1. 第一類:稍微肥胖,特徵為均勻肥胖、皮膚彈性好、未有生產經驗,多屬於35歲以下的年輕族群。皮膚緊實彈性好,適合各種抽脂方式,包含傳統抽脂、動力抽脂、超音波抽脂(威塑VASER、Z波Ultra-Z)或水刀抽脂,皆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2. 第三類:在了解第二類前,謝承翰醫師建議先認識第三類,肚子較為肥胖、下垂的族群。這類型的人皮膚通常會出現嚴重的橘皮,常見於50歲以上的族群。由於皮膚橘皮組織及鬆弛,適合加熱效果的抽脂方式,例如超音波抽脂能幫助皮膚恢復緊實效果,或於抽脂後增加電漿程序,收緊筋膜組織也是不錯的選擇。     3. 第二類:介於第一類肥胖及第三類肥胖之間,屬於皮膚鬆弛者,這類型肥胖為主要的抽脂族群。抽脂方法應視患者肥胖狀態,搭配其他醫美療程合併治療。如果是產後肥胖導致的腹部脂肪下垂,需進行腹部拉皮或腹直肌縫合手術,幫助皮膚更加緊實。     4. 第四類:脾酒肚肥胖,當躺下時肚子呈現膨起狀態,代表內臟脂肪堆積大於外圍脂肪。此類民眾需先進行減重,待內臟脂肪消除後,再進行抽脂。     擔心傷口留疤?各種腹部及腰部抽脂的傷口位置   腹部抽脂 肚臍:傷口易於隱藏、完全遮住疤痕,但抽取範圍有限,只能抽取下腹脂肪。 腰部兩側:抽取上腹、下腹及後腰脂肪,缺點為傷口疤痕無法有效遮掩。 內褲下緣、毛髮上緣:為最常見的傷口位置,可抽取側腰及下腹脂肪。 乳房下緣:適合僅需要抽取上腹脂肪的族群,傷口疤痕能隱藏在乳房下緣的凹陷處,不易察覺。         腰部抽脂 屁股上緣:如果是側腰較肥胖者,需在屁股的上緣加二個傷口,抽脂的工作區域才能觸及後腰與側腰脂肪。 股溝中間:由股溝凹陷處抽脂,不易留下疤痕且傷口易於隱藏。 內衣下緣:適合內衣下緣較多脂肪的族群,可由內衣下緣摺痕進入抽脂。         安全的抽脂手術該注意什麼?你聽過特管法嗎?   抽脂手術雖然已經是技術相當成熟的醫美整形療程,但仍屬於侵入性的醫療行為,具有潛在風險,民眾手術前應慎選合法,且擁有專業醫師及麻醉科醫師的醫療院所。   根據衛福部「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法)」規定,削骨、中臉部與臉頸部拉皮、鼻整形、義乳植入之乳房整形、脂肪抽取量達1,500毫升或總抽出量(含脂肪、血水及組織液)達5,000毫升之抽脂、腹部整形、全身拉皮手術等8類風險性高之美容醫學手術,特管法中有明定施術醫師資格,抽脂醫師資格為整形外科、皮膚科、外科、婦產科專科醫師,並規範醫療機構施行前類手術時,若為全身麻醉或重度鎮靜之靜脈注射麻醉,應由麻醉專科醫師執行,特定手術中需有麻醉專科醫師在場,以保障手術安全。     抽脂術後照顧該注意什麼?你可能會漏掉的的潛在風險   抽脂手術後可不可以喝酒?謝承翰醫師表示是可以喝,但務必適量。此外若有以下3種日常習慣者,在進行抽脂手術前需特別注意,以免影響傷口復原能力。   1. 抽菸者:抽脂後會破壞皮下的血液循環,香菸中的尼古丁將導致微血管收縮,影響復原能力及疤痕修復狀態。如果有抽脂計劃,應即刻進行戒菸。     2. 過度服用健康食品者:健康食品多有活血功能,平日如果食用過多的人蔘、銀杏及中藥等補品,將造成術後的出血量多,瘀血褪去的時間耗時較長,影響術後復原品質。     3. 極端素食者:素食者飲食缺乏動物性蛋白質,如果因蛋白質攝取不足,將會影響傷口恢復期。   健康的體態著重於日常保養,應搭配健康飲食、運動習動,並保持愉快的心情。在年輕時進行體重控制,就能減少抽脂的機會,並且降低抽脂可能衍生的併發症。     諮詢醫師:謝承翰醫師    學經歷: 美麗人生整形醫美中心院長 新光醫院整形外科兼任主治醫師 微顏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 台灣外科醫學會外科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抽脂手術的副作用有哪些?了解抽脂可能有的風險,避免後遺症產生! 影片|啤酒肚測試原來要「躺著看」?4種肥胖類型,來看你是哪種胖!抽脂手術超詳細懶人包來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9.27

  • 確診新冠GG會變小?醫曝影響陰莖長度4大關鍵!原來「停機」太久大鵰也會變小雞?

    圖、文/翁嘉妤      摘要  自古以來,陰莖長度往往都與男性雄風脫不了關係,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間,網路上甚至出現「新冠康復後陰莖會變短4公分」的傳聞,讓許多男性不免擔心確診後會對陰莖留下難以復原的傷害,但其實影響陰莖長度的因素,可能比你想像中還多!到底日常生活有哪些習慣會造成陰莖變短呢?一起來看看吧!     新冠病毒讓我雞雞變短!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根據英國《太陽報》報導,一名30多歲的美國男子在《How to Do It》Podcast節目中表示,去年他確診新冠肺炎後痊癒出院時,發現自己竟然有勃起功能障礙,「我確診前陰莖尺寸是在平均值以上,現在約短了一吋多(約4公分),醫師說很明顯是血管損傷造成,應該是不可逆的永久症狀」。除了這名匿名爆料的男性以外,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也曾對長新冠症狀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約有5%男性確診後陰莖縮水,另有15%的男性確診後出現勃起功能障礙。   然而新冠肺炎真的如此強大,能夠讓陰莖長度萎縮嗎?波特蘭泌尿科醫師Ashley Winter表示,部份男性患者在確診後,會因為陰莖血管損傷,導致無法完整充血,就會導致陰莖縮小,不過男性只有在身體健康出了狀況(例如癌症)所引發的勃起性功能障礙時,才可能會有陰莖縮小的情況。   國外醫療網站《今日醫學新聞》(Medical News Today)指出,男性感覺陰莖有「變短」,通常是因為海綿體充血量不足,勃起時不夠堅硬造成的。由於勃起時硬度相較於以往有所差距,所以看起來才會比過去勃起時的長度短,但其實陰莖在未勃起時的狀態下,長度還是一樣的,一般來說陰莖海綿體外側有白膜包覆,不太可能因為新冠病毒入侵,而直接讓陰莖「縮水」。   雖然說現在全球疫情已逐漸趨緩,但過去在面對疫情的高壓環境下,確診後要面臨的生活型態改變和心理建設,確實會讓身心常處於疲倦、注意力不集中、鬱鬱寡歡的狀態之下,因此也有可能造成勃起功能障礙,進而影響測量陰莖長度時的數據。     陰莖變小4大原因!小弟弟竟然也會「退化」?   雖然新冠病毒通常並不會直接讓陰莖「變短」,但日常生活中還是有其他原因會影響陰莖長度,泌尿科醫師莊豐賓指出,常見的原因可概略分為以下4大類:   ● 退化   ● 肥胖   ● 不良的生活習慣   ● 太少用   莊豐賓醫師進一步說明男性陰莖「退化」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年紀增長,男性荷爾蒙分泌量變少,影響男性的勃起反應,尤其是夜間、晨間勃起的機會變少了,這也就讓陰莖無法經常維持膨脹、充血的動作,久而久之陰莖就會慢慢萎縮變小。     肥胖讓陰莖變短?原來是脂肪「淹沒」了陰莖!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21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統計,台灣31 歲以上的男性,平均每2人就有1 人過重或肥胖,肥胖不只會造成體能衰退,導致各種慢性病產生外,你可能沒想到肥胖也是影響陰莖長度的常見原因之一。莊豐賓醫師表示,當男性身材較為肥胖,尤其到了更年期的時候,不只有肚子會變大一圈,這時骨盆腔前面的脂肪也會變得肥厚,當肥厚堆積出來的時候,就會讓外露的陰莖被隱藏起來,然而事實上陰莖本身的長度並沒有改變,只是被多出來的脂肪蓋住了,因此這種情況便稱為「隱藏性的陰莖」。     為了「小兄弟」的性福著想,戒菸戒酒好理由!   莊豐賓醫師指出,例如抽菸、喝酒、飲食不均衡、常熬夜、長期應酬等不良的生活習慣,不只容易讓身材走樣、肥胖,還會影響身體的血液循環,造成勃起功能障礙。   為什麼這些習慣會造成勃起功能障礙?這就要從勃起的原理開始說起,簡單來說,男性在有性刺激的情況下,大腦會經由神經將訊息傳送到陰莖,這時海綿體和小動脈的平滑肌就會鬆弛,陰莖動脈會大量充血,同時壓迫住陰莖靜脈系統,就會造成陰莖勃起的效果了。   然而不良的生活習慣會產生動脈硬化,讓血管擴張困難,進而影響勃起。根據美國流行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2005年的研究表明,抽菸者罹患勃起功能障礙的機率,比不抽菸者高上許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2013年的一項研究也顯示,研究人員在過程中,使用陰莖阻抗血流圖儀(Penile Plethysmography),在受試者觀看色情片時測量陰莖的變化,結果發現,有31% 成功戒菸的受試者比以前更充份地勃起。         別讓陰莖「無用武之地」!我的用途可不只用來上廁所啊!   影響陰莖長短的因素,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少用」。莊豐賓醫師表示,男性到了一定年齡後,可能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性福」的問題,例如性功能不如以往,或是與伴侶間的配合上出現一些狀況,造成性生活的頻率降低,而根據馬克思主義提到的「用進廢退說」理論,當我們越不使用這項功能,身體就越會覺得不重要,陰莖自然就會逐漸變小,只剩下排尿的作用了。因此莊豐賓醫師提醒民眾,當我們覺得自己的陰莖開始沒有以往那般雄壯威武時,就代表應該要針對性福做一個重要的體檢,分析出問題的源頭,進而去做改善、治療,不管是規劃體重管理,還是改變生活型態,或是增加性生活的頻率,從中找出適合的方式,讓陰莖常保健康活力,氣色自然也就年輕有神囉。     美醫小教室:陰莖的正確量法   在測量陰莖長度時,需在勃起的狀態下用軟尺量測,才能得到正確的數據,也比較不會傷到陰莖。測量時用手將陰莖旁的脂肪撥開,往陰莖的底部往下推,從陰莖根部硬硬的部份(恥骨上方),延著勃起的陰莖幅度測量到龜頭,即為陰莖長度。     資料來源: 1.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LGCBELo58sEiaLskWMJDvb4QLZqbacwZePFLFocRo9xuWWgUN1SbpywqkqeS473al&id=100063656811856 2. https://youtu.be/AZRVk2AGocE 3. https://www.stat.gov.tw/public/Data/169152483HCL2D3O.pdf 4. https://www.vice.com/en/article/wjyx34/8-ways-to-keep-your-boner-healthy 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624065/ 6. 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3277941/ 5. https://academic.oup.com/aje/article/161/4/346/92680?login=false         諮詢醫師:莊豐賓醫師    學經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學士 東吳大學法律碩士 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國防醫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三軍總醫院外科部泌尿外科資深主治醫師 美國克里夫蘭醫院床研究員 美國自然醫學醫師 外科、泌尿外科專科醫師、腎臟移植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常喝可樂會殺精?手機電磁波會影響「造精」?精液迷思大破解! 影片|塑化劑影響GG發育?老一輩都是驚人巨根?台灣男性陰莖平均長度大公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7.19

  • 吃火鍋又喝酒,又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了解原因後再治療,才能快快好!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吃太飽的時候,你會感到食道、咽喉逆酸(溢赤酸)或胸口灼熱(火燒心)嗎?這些都可能是因為「不良飲食習慣」引發的胃食道逆流!你是不是經常吃飯配汽水、愛吃炸雞甜點、宵夜派對、吃飽後就躺著睡呢?美醫誌教你正確吃、改變作息,從此改善胃食道逆流!     什麼是胃食道逆流?原來胃食道逆流還有分類?   胃食道逆流簡單來說胃裡的食物、胃酸或水「逆流而上」,進入食道甚至衝上咽喉時產生不適症狀,就可以稱為胃食道逆流。內科醫師吳文傑指出,胃食道逆流可以分為「生理性胃食道逆流」及「病態性胃食道逆流」,生理性胃食道逆流通常症狀輕微,但如果逆流次數每天超過80次、胃酸停留在食道的時間每天大於4%,顯示具有嚴重症狀,則屬於病態性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的症狀特性,可以分為典型及非典型症狀,其中非典型症狀因為與感冒相似,初期容易會延誤就醫,若忽視症狀不及時治療,也有可能會引發慢性咽喉炎。   ● 典型症狀 包含火燒心(胸口感到熱熱、悶悶的)、逆流(食物反芻到食道或喉嚨)。   ● 非典型症狀 喉嚨卡卡的,感覺緊繃不舒服、慢性咳嗽、胸口微微刺痛或全身緊繃,少數患者可能會有耳鳴情形。     胃食道逆流形成的原因 :門太鬆、壓力大、太敏感   胃食道逆流的治療,跟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有相當密切的因果關係,若只是緩解當下的不適,而沒有改變生活習慣的話,很有可能讓胃食道逆流再次復發,甚至使得症狀越來越嚴重。   關於胃食道逆流的成因,除了以往常見的賁門口鬆弛以外,其實與現代人不當的飲食習慣、食道神經敏感也有關聯,吳文傑醫師提出3種臨床較多的胃食道逆流原因:   ● 門太鬆 顧名思義就是食道與胃之間的「賁門口」鬆弛,因為人體的橫隔膜的外括約肌及內側的下食道括約肌,都具有夾緊的功能,所以如果二者之一呈現軟弱、無力或變形,就會造成賁門口太鬆,導致胃裡的食物往上逆流。   ● 壓力大 雖然賁門口處於正常的狀態,但胃裡的壓力過度膨脹,胃酸會因壓力的擠壓,反而向上衝到食道,造成胃食道逆流。年輕人常見的胃食逆流原因就是吃太多、暴飲暴食,或是經常穿著緊身的衣服,壓迫到胃部,也是導致胃食道逆流的因素之一。   ● 太敏感 常發生在生理性胃食道逆流的患者身上,發病時通常症狀輕微,然而食道的神經非常敏感,讓患者感到十分不舒服。這類型的患者頗多,即使透過胃鏡檢查也可能無法檢驗出原因,但是患者仍會有疼痛感,常會被誤認為是裝病。經醫學證實,臨床上有許多食道神經過於敏感的胃食道逆流患者的案例。     真假逆流分不清?就讓「胃食道逆流檢測」來查出真相!   很多人會誤以為只有照胃鏡才能檢測出是否有胃食道逆流,但絕大部份的胃食道逆流患者,是無法透過胃鏡檢查來檢測出胃食道逆流的,為了更進一步正確的了解胃食道逆流症狀產生的原因,對症下藥的去做治療,吳文傑醫師表示,常見的檢測方式可分為「24小時酸鹼道管檢測」及「無線酸鹼膠囊檢測」兩種:   ● 24小時酸鹼監測器 將一條直徑約0.2公分的細長管子放進鼻子裡、穿過食道,連接管接著檢測機器,需隨身配戴以監測24小時。檢測時可居家檢測,不影響日常生活,受測者能正常吃飯、睡覺。此檢測法享有健保給付,但全天候需背著帶管機器不僅影響美觀,工作及外出行動也會不方便。如果檢驗當日受測者的身體狀況並無異常,也有可能會影響檢查結果。   ● 無線酸鹼膠囊檢測 透過胃鏡將含有酸鹼監測儀的膠囊放進食道裡,背著像手機大小的機器隨身攜帶4天,檢測期間若有發生胃食道逆流的情形,將會被膠囊紀錄。本檢測法需自費,但檢測儀器設計有助於便利行動,並且採用連續監控的方式,測試結果更能反應實際病情。     調整飲食、運動、睡眠習慣,改善胃食道逆流!   近年來由於飲食精緻化、生活型態改變,讓胃食道逆流幾乎成了國民病,根據國健署統計,每4人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換句話說就是台灣胃食道逆流人口約佔總人口數1/4,但有些患者長年仰賴吃成藥來抑制症狀,卻反而讓胃食道逆流的狀況遲遲沒有改善,吳文傑醫師表示,其實還是要從根本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才能降低胃食道逆流的發生率,以下提供幾點提醒,讓長期飽受胃食道逆流困擾的人避開地雷,改善不良的壞習慣。           1.少吃甜食、油炸類等高油脂食物   高油脂的食物會減少下食道括約肌壓力,延緩胃的排空速度,讓食物消化變慢,增加胃食道逆流的風險。     2.飯、水分離   吃飯同時避免食用湯湯水水的食物或汽水,吃火鍋時少油、少湯水,以吃料為主,盡量不搭配甜食、汽水。     3.少量慢食,不求快、不求多   放慢速度飲食,大腦會自然反應飽食,當有飽足感時人就會自動停下飲食。     4.不吃宵夜,在用餐後3~4小時後再就寢   因為食物在胃裡尚未被充分消化,若剛吃飽就躺平,會讓胃內的壓力變大,如果又吃的很油膩,賁門更顯無力鬆弛,更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     5.不抽菸   長期抽菸對胃食道神經肌肉蠕動,甚至胃酸分泌都會有影響,因為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影響腸胃蠕動,降低胃食道交界處括約肌的鬆緊度,括約肌太鬆弛,就容易造成胃酸逆流。     6.改變睡姿   左側躺時,因為胃在下方,所以食物或胃酸較不易往上逆流,但如果向右側躺,胃在相對較高的位置,食物容易逆流至食道或咽喉。輕微逆流的患者,建議睡覺時以左側躺方式入睡,避免右側躺。嚴重逆流的患者,睡覺時可將枕頭墊高約2個枕頭高,可避免胃酸逆流。     7.維持良好體態,注意體重控制   肥胖會導致腹壓過大,造成胃食道逆流,須減肥才能改善症狀。     8.養成良好的運動及睡眠習慣   維持自律神經正常,就可以幫助腸道蠕動,減少食物在胃裡囤積,較不會成為太敏感的胃食道逆流患者,心情就會愉快!   如果是因生理結構改變造成的胃食道逆流,例如賁門鬆弛、胃變形或胃從腹腔上移至胸腔,這類型的患者無法單從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改善症狀,需藉由外科手術治療,或採用內視鏡微創手術修補才能改善。   當胃食道逆流發作時,可先小口喝水、讓身體充份休息以舒緩症狀,並盡快至醫療院所尋求醫師的協助。吳文傑醫師提醒,如果沒有控制好胃食道逆流,放任不管的話,可能會演變成逆流性食道炎、巴瑞特氏食道病變,甚至造成食道癌,因此胃食道逆流有時候並不是單純的吃成藥就能治癒,還是需要給專業醫師診斷、檢測,從生活習慣中找出病因,才能徹底根治這個惱人的病症喔!     諮詢醫師:吳文傑醫師    學經歷: 員榮醫院員生院區 胃食道逆流中心 主任 台北中山醫院 膠囊內視鏡中心 主任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前台北榮民總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專任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瘦身減肥沒找對方法?飲食、運動、醫美精華不藏私,推薦給你知! 影片|這樣吃火鍋,又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從用餐順序舒緩胃食道逆流,聚餐不再「火燒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5.10

  • 這樣吃火鍋,又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從用餐順序舒緩胃食道逆流,聚餐不再「火燒心」!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這樣吃火鍋,又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從用餐順序舒緩胃食道逆流,聚餐不再「火燒心」!   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步調,常常忽略正餐的重要性,家人朋友聚餐時,又容易大吃大喝,種種因素造成「胃食道逆流」成為不容忽視的文明病,隨著飲食、生活習慣、心情的改變,更可能使胃食道逆流加劇。本集邀請胃食道逆流專家吳文傑醫師,來分享逆流成因、症狀及改善方法!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14 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有哪些 01:25 胃食道逆流的成因 03:19 睡覺容易逆流怎麼辦 04:29 如何改善胃食道逆流 05:30 胃食道逆流的檢查 06:48 改善逆流的小撇步       諮詢醫師:吳文傑醫師    學經歷: 員榮醫院員生院區 胃食道逆流中心 主任 台北中山醫院 膠囊內視鏡中心 主任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前台北榮民總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專任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餐餐吃外送、沒冷氣會死、久坐懶得動?戒掉你的居家防疫壞習慣! 影片|年後減肥看過來!用錯168減肥法易增復胖危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2.14

  • 打完疫苗哪些事不能做?別讓你的免疫力降低!「這件事」營養師建議要持續保持

    文/翁嘉妤 圖/傅暄閔      摘要  台灣疫情終於開始漸趨穩定,政府也陸續開放民眾接種疫苗,面對棘手的新冠肺炎,除了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和防疫意識外,提升保護力也是相當重要的關鍵,究竟接種完疫苗後,有哪些事情「不能做」呢?既然要提升保護力對抗病毒,那是不是免疫系統越強越好?一起來看看專業營養師的建議!     免疫力不是越強越好,長期不平衡甚至會造成腦霧?   人體在受到病毒攻擊時,免疫系統是首當其衝的第一線,所以強化免疫力,是對抗病毒的重要關鍵。而免疫系統中的首要重地,就是人體的消化道,範圍可以從口腔、食道、胃部、小腸大腸直腸,一路延伸到肛門,這片「戰場」非常廣大,尤其消化道黏膜的表面積,約有260~300平方公尺,所以身體中有70%的免疫細胞都是集中在消化道。在這裡免疫細胞必須抵禦想要入侵人體的許多病毒、細菌與有害物質,在前線戰場中奮勇作戰,不讓它們進入循環系統,擴散到各處細胞,所以如果我們有將基礎打好,保持腸內菌叢的健康穩定,就可以幫助防止病原體入侵,不讓這層重要的防線輕易被擊潰。   人體消化道的免疫系統,影響層面相當廣泛,也與大腦息息相關。王若昱營養師指出,由於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和腸道神經系統之間是可以透過腸腦軸(gut-brain axis)來進行雙向溝通,所以日常生活中做好腸道保健,也同時照顧好大腦健康。另外,雖然提升人體免疫力很重要,但免疫力並非是「越強越好」,否則腸道健康和免疫力長期不平衡,可能會產生腦霧(brain fog),也就是會讓我們的大腦某些功能突然「當機」,可能影響記憶力、專注力或邏輯思考的能力。           理想中的免疫力應該是平衡的狀態,若免疫力過低,身體就會容易受到感染、反覆感冒、生病等,開始產生各種不良的病症,但免疫力太強,也會因為反應過度,出現過敏、自體免疫疾病等異常反應,所以維持良好平衡的免疫力不應利用偏方,按部就班的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穩固人體免疫系統的禦敵能力,才是踏實、穩定的健康之道。     接種日期越近越緊張?營養師建議要注意這3點   許多人在施打疫苗前後,都會相當擔心自己的行為會影響疫苗效力,甚至引發不良反應,其實不必過度恐慌,施打前應請醫師評估自身的疫苗過敏、慢性病史,並以輕鬆、日常的狀態接種,避免因緊張造成暈針,施打後也要保持充足休息,勿抽菸酗酒,並持續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況。除此之外,王若昱營養師也提供了以下3點建議,幫助建立民眾施打疫苗前後的正確認知。   一、睡眠充足   施打疫苗前不要讓自己過於勞累、好好休息,充足的睡眠對提升免疫力相當重要,王若昱營養師建議,接種前一週可開始調整自身的睡眠時鐘,每天睡足7~8小時,接種後也可以持續保持這樣的生活習慣,讓身體提升防禦能力,維持良好的機能,幫助抗體在體內生成順利。     二、避免酗酒   雖然目前沒有研究顯示飲酒會影響疫苗效果,因此也沒有明文禁止,但從醫學角度來看,施打疫苗前後都要盡量避免酗酒,因為長期大量飲酒可能影響免疫系統並干擾疫苗反應,一次攝取過多酒精則可能會導致身體脫水,進而造成頭痛、肌肉或關節疼痛等症狀,容易干擾疫苗副作用的判斷,且接種疫苗後身體可能較虛弱,會影響肝臟代謝酒精的速度,建議還是先避免為佳。   其實無論是否有安排施打疫苗,平日也該留意自身的酒精攝取量,不建議過量攝取。根據國健署《國民飲食指標手冊》建議,男性每日不超過2罐330c.c.的啤酒(相當於兩個酒精當量),女性不超過1罐330c.c.的啤酒。(相當於一個酒精當量)     三、避免抽菸   菸癮和酒精一樣都會削弱免疫系統,因此施打疫苗前後都不建議抽菸。國健署也一再呼籲民眾趁著疫情期間戒菸,根據國際研究表示,抽菸是新冠肺炎重症危險因子,吸菸者罹患新冠肺炎出現嚴重症狀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 1.4 倍,引發重症風險高達2倍,因此抽菸會讓提高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遠離肺炎威脅,就是最好的戒菸理由。   王若昱營養師提醒,接種疫苗後必須充份休息,減少抽菸、酗酒、熬夜,面對防疫多一份謹慎,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風險。以上原則其實不僅適用於接種疫苗後的不適期,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繼續維持睡眠充足的好習慣、控制飲酒量並戒菸,保持身體健康,才可以徹底發揮疫苗的保護力。     參考資料: 1. 國健署《國民飲食指標手冊》 2.Vardavas CI, Nikitara K. COVID-19 and smok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 Tob Induc Dis. 2020;18:20. Published 2020 Mar 20. doi:10.18332/tid/119324.       諮詢營養師:王若昱營養師    學經歷: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碩士 曾任亞東醫學中心 營養師 曾任營養品研發 顧問營養師 現職健康體重管理 營養師 現職居家長照與社區演講 營養師 現職台灣健康體重管理促進會 合作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線上就能看醫生!迎接視訊看診的遠距醫療時代 文章|疫苗引發「新冠手臂」副作用?接種處又紅又腫還痛爆!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06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