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經閒置10分鐘了,為您推薦其他文章!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
搜尋醫師共有147筆結果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你收集無數資料,終於找到信任的診所與醫師,訂好手術時間,依約前往診所,躺上手術台並因麻醉陷入深沉的睡眠,而此時理應幫你執刀的醫師,卻在神不知鬼不覺間悄悄換了人…… ME粉還記得之前我們針對南韓幽靈醫師的報導嗎? 隨著不合格醫護人員代外科醫師執刀,以及其他不當的醫療處置事故頻傳,南韓已於2021年8月31日於國會投票通過,要求醫院手術室中需安裝監視錄影機,以保障患者於手術的安全,此項法案將於2023年8月30日正式生效。 這個修改法案的通過,也讓南韓成為第一個要求在手術室中安裝監視器的已開發國家。 然而,加裝監視攝影機,看起來讓患者的保障更上一層樓,也可以明確知道手術過程的狀況、保障雙方權益,應該是很好的事情,但這也讓韓國部分的醫師團體心生不滿、抗議連連,甚至提出聲明,將會在兩年的寬限期間內盡一切所能來撤除這項修改法案。 到底這項法案為什麼在南韓會如此被重視,又是什麼原因引起醫師們的反彈?ME粉們且待我們娓娓道來。 法案通過的過程漫長 2016年,南韓發生一起診所非法雇用幽靈醫師,使患者權大熙(Kwon Dae-hee,音譯)在下頷骨削骨手術中異常出血,導致患者在術後死亡的案例。而後權大熙的母親李娜琴(Lee Na-geum,音譯)便一直站在首爾的國會大廈前舉牌抗議,要求當局提出在手術室中需安裝監視攝影機的法案——這也就是我們所知的「權大熙法案」。 在那之後,在手術室安裝監視攝影機的呼聲便日漸高漲。 此一法案的通過耗時約三年之久,從2016開始就在19和20屆的國會上被多次提出,然而遲遲沒有被通過,一直到2021年8月31日,才正式在國會通過,並預計將於2023年8月30日正式生效,屆時醫院手術室必須安裝監視攝影機,並依患者或監護人的要求錄製成無聲音的手術過程影片,在醫護人員和患者皆同意的情況下,才可以錄製音檔。 為什麼要求在手術室中安裝監視攝影機? 其實在2014年開始,南韓人們就已意識到「幽靈手術(ghost surgery)」的存在,並在2018年修改法律加重對指導幽靈手術醫師的懲罰,但這種現象層出不窮。(延伸閱讀:韓國整形手術暗藏風險?幫你開刀的其實是「幽靈醫師」?) 幽靈手術會如此猖獗的原因,說起來也很簡單:為了賺更多錢。 韓國的美容產業規模龐大,純熟的技術以及較低廉的價格,讓韓國成為全球均整容率最高的國家,然而某些診所會為了利潤吸收大量患者,且無法同時處理新患者的諮詢與執刀,便選擇透過幽靈醫師——向外宣稱手術都是由診所的醫師操刀,卻雇用年輕且缺乏經驗的醫師來替患者手術,藉此降低成本,提升診所的手術數量,並接收更多病人。 儘管並非所有幽靈醫師施做的手術都會導致意外,但實際上患者可能並不知道自己就是幽靈醫師動刀,即使因此發生事故,患者通常也不願意提起訴訟,畢竟幽靈醫師並不會在病歷上註明姓名,手術室中也沒有監視錄影,患者要取得證據相當困難。 權大熙的母親李娜琴(Lee Na-geum,音譯)便說,「醫師知道要證明醫療事故與幽靈醫師有關其實很困難,所以他們都會叫患者直接起訴他們,我聽過很多受害者這樣說。」 除了幽靈手術頻傳外,在患者麻醉期間進行犯罪行為、虐待或性侵等,亦是民眾在意且提出此訴求的原因。 安裝手術室監視器有什麼好處? (1)提供物證 在今年6月(2021),國民權益委員會(Anti - Corruption and Civil Rights Commission)舉辦了民意調查,詢問13,959名南韓人民對於此一法案的看法,最終得到97.9%的支持。大部份支持此論點的民眾,也都抱持和李娜琴相同的看法,擔心在手術室發生的事故卻因為缺乏物證而無法釐清真相,也被認為能避免因醫療疏失死亡,卻被診所竄改病歷變成麻醉藥過敏致死的情形。 (2)改善醫病關係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醫師持相同看法。 金善雄(Kim Seon-woong,音譯)是一名整形外科醫師,他認為這項措施能夠改善醫病關係,由於許許多多腦死或醫療事故的發生,再加上例如醫美類別的手術,並非國民健康保險的範疇,因此不受厚生省監督。 他相信許多受害者多是高中生、大學生和求職者。而安裝監視攝影機,能避免那些犯罪的不當行為,保護在手術期間昏迷、無法得知手術室情況的患者的安全。 反對安裝手術室監視器 (1)侵犯患者隱私 部份醫師團體則對此持反方意見。他們認為此項法案是將絕大多數守法的醫師視為潛在的犯罪者,此外若相關影片流出,在手術期間患者是相對無防備且脆弱的,將會侵犯患者和醫療人員的隱私。 (2)醫師態度將變得消極 韓國醫學協會(Korean Medical Association)發言人朴洙賢(Park Soo-hyun,音譯)表示監視攝影機將會降低醫師為了挽救生命而冒險的意願。除了已得知有許多住院醫師將會因安裝攝影機而不願申請外科外,也會讓醫師轉而進行消極治療。 安裝監視攝影機可能會導致醫師避開高風險的手術,並讓醫師認為在可能發生醫療糾紛的情況下,選擇在拍攝期間只執行相對較為被動與保守的方式,使患者無法得到最佳的治療。 距離生效還有兩年時間—— ME粉對於這個法案有什麼好建議嗎? 是你的話,會希望手術開刀房安裝監視攝影機嗎? 在手術室安裝監視攝影機,站在患者的安全考量確實是正面的,畢竟實際拍下畫面便能利於分析或檢討,並在有醫療爭議時能提出作為證據。然而卻也同時可能導致醫師在治療時,因心生顧忌而錯失相對適合的治療方式,或是因掛心而擾亂注意力,其中該如何權衡便是一大課題。 距離法案實施還有兩年期間,相信法案的通過又會再激發不同討論,或許在各方商討與溝通下,便能找到更好的做法,讓醫病信賴關係能更順利地變得緊密哦! 資料來源: 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sia-pacific/south-korean-lawmakers-vote-cameras-operating-rooms-after-surgery-deaths-2021-08-30/ 2. https://www.koreatimes.co.kr/www/nation/2021/09/119_314915.html 延伸閱讀 文章|韓國整形手術暗藏風險?幫你開刀的其實是「幽靈醫師」? 影片|醫師心理大解密!分享醫師執刀前的身心調適!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0.07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去去雙下巴走!消脂針可以瘦哪裡?醫師提醒「這一點」一定要注意! 中秋節我家住海編吃太多月餅跟烤肉了,雙下巴快跟荒野女巫一樣了,海編還是個少女呢~才不要有這麼多下巴,根據海編多年爬文經驗,結合網友疑問,邀請了邱愛婷醫師來為我們講解消脂針的療程啦~各位ME粉們,讓我們一起變美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19 肥胖是因為脂肪過多? 01:06 消脂針是什麼? 01:50 非侵入性體雕與消脂針的差異? 02:56 消脂針可以搭配其他療程使用嗎? 03:15 用消脂針瘦下巴,下巴會復胖嗎?需要做什麼維持? 04:13 打完消脂針多久之後會有成效? 05:07 哪些人不適合做消脂針? 05:26 施打消脂針注意事項 07:07 醫師貼心小提醒 諮詢醫師:邱愛婷醫師 學經歷: 君綺診所微整美型醫師 君綺診所台中館院長 瑞絲朗True Lift講師 微晶瓷原廠認證醫師 舒顏萃原廠認證醫師 美國極限音波認證醫師 海芙音波原廠認證醫師 亞洲抗老美容醫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冰與火好難選?冷凍減脂、雷射減脂到底有什麼差別? 影片|免侵入減脂全攻略!想脫魯就先來減脂瘦一波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0.04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甲溝炎是一種發生在手指或腳指甲周圍的皮膚發炎疾病。其中又分為急性甲溝炎與慢性甲溝炎。急性甲溝炎常見的特徵有疼痛、紅、腫症狀、嚴重時甚至會有膿皰產生;慢性甲溝炎大多是因為生活習慣導致,在症狀後期會有指甲表面凹凸不平的現象發生,雖然甲溝炎看似只有指甲周圍發炎,但嚴重時不僅會影響生活品質,還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因此,甲溝炎仍是不可輕忽的病症。 甲溝炎怎麼發生?指甲結構先知道 雖然指甲看似一片,但裡面其實含有許多構造,除了一般人修剪的甲片之外,內部還包含甲床、甲基質、甲半月與甲小皮。其中,會發生甲溝炎的位置大多位在皮膚與指甲的連接處,也就是指甲兩側的甲床(指甲溝槽處)與後方甲半月區。皮膚科醫師陳瑛琪表示,只要皮膚與指甲相連的地方遭受破壞或是有傷口產生,就有可能刺激皮膚進而引發甲溝炎。 急性、慢性甲溝炎成因不同,疼痛程度也有所差異 根據甲溝炎症狀持續的時間長短,可以分為急性甲溝炎(持續時間小於6週)與慢性甲溝炎(持續時間大於6週)兩種類型,雖然都是甲溝炎,但是成因與症狀表現不太一樣,引起的疼痛程度也不同,以下分別說明: 一、急性甲溝炎 來得又急又快,通常是意外受傷或是指甲反覆碰撞造成的。 圖片來源:https://www.aafp.org/afp/2017/0701/p44.html 急性甲溝炎通常是細菌感染所引起,當指甲周圍的組織有小破損,細菌就容易侵入傷口,並出現紅腫、灼熱、劇烈疼痛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化膿,好發急性甲溝炎的原因有: 1.習慣吸吮手指或咬指甲: 咬指甲容易讓皮膚出現傷口,口腔內又含有許多細菌,傷口被細菌感染就容易讓甲床發炎。 2.指甲修剪不當、經常做美甲療程: 當指甲剪太短,或是想修剪甲床上的死皮時,刀片容易誤傷甲片周圍的皮膚產生傷口,引發細菌感染。還有一些人喜歡做美甲,若美甲師操作不當或太用力清理指甲周圍的角質時,會增加指甲溝槽受傷的機率。此外,美甲工具如果沒有消毒完全,也有細菌感染的風險。 3.指甲受到外力擠壓: 當指甲受到外力擠壓,像是穿到不合腳的鞋子或是指甲過長時,甲片會反覆碰撞甲肉,使甲肉受到損傷發炎,就容易引發急性甲溝炎。 二、慢性甲溝炎 重複接觸刺激性物質或過敏原,導致甲床屏障薄弱。 圖片來源:https://www.aafp.org/afp/2017/0701/p44.html 當指甲剪太短,或是想修剪甲床上的死皮時,刀片容易誤傷甲片周圍的皮膚產生傷口,引發細菌感染。還有一些人喜歡做美甲,若美甲師操作不當或太用力清理指甲周圍的角質時,會增加指甲溝槽受傷的機率。此外,美甲工具如果沒有消毒完全,也有細菌感染的風險。 慢性甲溝炎不太會有劇烈的痛感,通常是在按壓時才會隱隱作痛、並伴隨著紅腫,也因為指甲的保護屏障薄弱,如果甲肉又受到外力破壞,就可能併發急性甲溝炎。陳瑛琪醫師說道,當甲床長期處在發炎狀態時,負責指甲生長的甲基質也會受損讓指甲生長不全,出現指甲變形的情形,所以慢性甲溝炎患者的指甲表面通常會凹凸不平或是指甲色澤晦暗的現象發生。 急性甲溝炎如何治療?症狀嚴重時需要拔指甲? 急性甲溝炎很難在不接受治療的情況下自行痊癒,在治療上,醫師會視發炎程度決定治療方式。症狀較輕微、指甲周圍沒有化膿情形的患者,可採局部患部照護如溫敷,必要時可以搭配抗生素藥膏予以治療。 若指甲已經嚴重到有化膿情形,醫師會根據膿皰的範圍,考慮切開膿皰引流或進行拔除甲片的手術,會需要拔除甲片的患者通常是膿皰的範圍過大,甲肉的膿液過多堵塞在甲基質裡造成劇烈疼痛,膿液也會被卡在指甲與甲肉間無法排出,只能透過拔除甲片才能將膿液順利引流出來。陳瑛琪醫師特別提到,年長者、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患者,如果未妥善處理傷口,嚴重時可能會導致蜂窩組織炎,或是造成更嚴重的細菌感染。 想擺脫慢性甲溝炎,移除病根最重要 慢性甲溝炎的治療著重於皮膚刺激的預防,最主要的做法是減少碰水和清潔劑等化學物質,若工作時必須碰水,儘量戴手套保持手部乾燥,改善皮膚的屏障,降低皮膚的過敏反應,調整好生活習慣後,慢性甲溝炎的患者是有機會可以康復的。 各位ME粉們看完後有沒有對甲溝炎有更多的了解呢?陳瑛琪醫師提醒,如果治療甲溝炎後,依然沒有改善不良習慣,包括過度修剪指甲、或是穿著窄小的鞋子、還是會讓甲溝炎再次復發。除此之外,有血糖控制不佳,免疫力較差的民眾,患有急性甲溝炎的機率也會比較大,在平時更需要注意指甲的狀況,若發現指甲出現紅腫、疼痛甚至有膿皰時,要儘速就醫,才不會耽誤到治療時機喔! 諮詢醫師:陳瑛琪醫師 採訪感謝: 柯適中皮膚科 學經歷: 萊波亞美醫診所 主治醫師 台中榮總皮膚科 專科醫師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形體美容醫學會會員 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凍甲能自己矯正嗎?肥胖竟然是凍甲原因!治療凍甲不用再酷刑拔指甲 影片|皮膚癢好想一直抓抓抓 擺脫你的過敏原兇這麼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27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台灣人愛吃藥不是新聞,中央健康保險署108年藥費申報統計,所有藥品申報金額高達2千億元。林林總總各式各樣的藥品、保健食品,你吃對了嗎?藥太苦,以茶或果汁配著服藥,是可行的嗎?保健食品又該怎麼吃,才能發揮功效呢?藥袋標示重點公開,生活中的各種服藥習慣,用藥迷思,一次告訴你! 看清楚藥袋資訊,不多吃、不少吃、不亂吃 生病就吃藥,是台灣人習以為常的保健觀念,當我們去醫療院所就診後,醫生開立處方箋,民眾到藥局領藥,當藥品領回家後,你知道該如何吃藥嗎?原來藥袋上就有用藥指引,陳怡安藥師表示,其實只要了解重點標示,就能夠避免「吃錯藥」的情況了。 診所、藥局藥袋注意事項: 1.姓名:藥袋上的姓名標示,需確定是患者本人的名字,不要誤拿他人的藥品。 2.服用時間:內容包含一天要服用幾次、服用的時間(早、中、晚)、飯前或飯後等。 飯前:空腹使用,飯前1個小時服用,或待食物消化飯後2個小時服用。 飯後:飯後1個小時內服用。 睡前:睡前30分鐘服用。 特殊使用:有症狀才使用的藥品,依藥品適應症因應需求使用。例如退燒藥,僅用在有發燒症狀時服用。 3.用法:內服或外用藥品,外用藥膏會註明塗抺的部位及次數、眼藥水註明一天點藥的次數等。 4.藥品資訊:藥品名、藥品成份。 5.藥局資訊:藥局名稱、用藥諮詢聯絡方式。 醫院藥袋注意事項: 1.姓名:藥袋上的姓名標示,需確定是患者本人的名字,不要誤拿他人的藥品。 2.年齡、體重:年齡體重會影響藥品劑量。 3.用法用量:一天用藥的次數及時間,例如每日3次。 4.藥品資訊:藥品名、藥品成份。 5.副作用:可能會發生的副作用,若發生身體不適的狀況,請立即停藥,向醫師或藥師諮詢。 6.配藥資訊:院所名稱、用藥諮詢聯絡方式。 忘記吃藥可以補吃嗎?專業藥師告訴你 在服用藥品的期間,有時因為忙碌一時忘了用藥,是否就要馬上補服藥品呢?陳怡安藥師指出,可從用藥時間是否超過1/2進行判斷,例如:服藥規定為一天2次,早晚服用,服藥時間為12小時。如果超過6小時(12小時服藥時間的1/2=6小時),就不用補吃藥品;若在6小時內發現尚未服用藥品,在時間內即可補藥。此外,像小朋友容易吐藥,如果有吐藥的情形,建議以30分鐘為判斷標準,在服藥後30分鐘內吐出大量的藥品,可採取小量多次的補藥方式,避免再次吐藥;若超過30分鐘,則不需補藥。 如果經常容易忘記吃藥,或者家中長輩用藥情形複雜的話,陳怡安藥師建議,藥盒是很好用的小幫手,透過藥盒的標示設計,能夠清楚檢視是否有按時用藥,遇到容易變質或潮解的藥品,則可以保留藥品的原始外包膜剪裁分裝,減少藥品變質的問題。 用藥迷思一一破解,白開水服藥最適當 有些人由於生活習慣,喜歡用茶或果汁服用藥品,陳怡安藥師指出,因藥品容易受到酸鹼質或咖啡因的影響,應避免使用。針對網傳葡萄柚汁千萬不能配藥的迷思,陳怡安藥師解釋,這是因為葡萄柚的成份會干擾體內的CYP3A4酵素,影響藥品的代謝功能,可能會導致副作用或增加用藥風險,因此如果無法明確分辨藥品的成份,建議還是以白開水配藥最安全。 害怕吃藥、不喜歡藥品苦味的民眾,在服用藥品後可食用少量的糖果中和口中的藥味。如果在用藥後想喝飲料,建議與服藥時間間隔1小時再飲用。 按照食用規範使用保健品,有益健康維持 除了一般藥品,民眾也常自行購買保健食品調節生理功能,陳怡安藥師表示,保健食品屬於食品級,並非藥品,如果忘記食用或是減少食用,對身體不會造成明顯危害,僅會降低保健食品的效果,但提醒民眾,服用保健食品時,還是要遵照商品包裝上的食用規範,定時、定量使用。如果同時有服用保健食品及藥品時,建議二者間隔2小時分別食用。除此之外,喝式的液態成藥經常被民眾忽略,並不會認為是「藥品」,但其實液態成藥也是具有療效的,仍需在服用保健食品後間隔2小時服用,不能同時與藥品服用。 現今藥品的選擇、形態都很多元,民眾對於藥品的界定也變得較為模糊,陳怡安藥師指出,市面上的提神藥酒像是保力達B、維士比,其實都是屬於具有療效的「指示用藥」,不能因個人喜好或方便隨意飲用,千萬不能搭配藥品或食物一起食用。 建立正確的用藥觀念,遵循用藥指示,安全又健康 許多民眾有「久病成良醫」的心態,在服用部份藥品後感覺身體復原了,就自行停藥。陳怡安藥師提醒,藥品有療程的用藥考量,尤其像抗生素藥品,如果不確定自己服用的藥品是否能提前停藥,需向原就診的醫療院所或藥局確認後,再行停藥,以免留下病根。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球患者的用藥依從率只有50%,顯示民眾確實遵循用藥指示的觀念仍然相當淡薄,不過陳怡安藥師指出,其實對於「吃藥」這件事,民眾不用給予自己太大壓力,偶爾忘記服藥不需過於擔心,但要培養正確的用藥觀念,畢竟錯用良藥也可能變毒藥,安全用藥才能吃得心安、吃得健康。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短期服用類固醇,易增心血管風險?!皮膚科、耳鼻喉科最愛用! 影片|眼藥水滴在眼球上很傷眼睛!?小心眼睛越點越紅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16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你有酒糟肌嗎?夏天是酒糟性皮膚炎盛行的季節,尤其在新冠肺炎防疫期間,長時間戴口罩讓皮膚悶熱不透氣,酒糟發作的患者比例也跟著提升,症狀嚴重者可能還會出現疹子、膿疱,不僅不美觀,也會為患者帶來不舒服的感受。目前酒糟的致病機轉尚未完全瞭解,但已知可能與血管的異常擴張、基因、體質相關,所以難以根治。酒糟患者能做的是透過一些治療和日常保養避免誘發因子,讓肌膚降低「鬧脾氣」的機率。 什麼是酒糟性皮膚炎?帶你了解酒糟的四種類型 酒糟皮膚炎是一種皮膚慢性發炎性疾病,通常好發於鼻子、臉頰處。一般說來,常見的臉部酒糟症狀是有持久性泛紅,也可能出現如青春痘般的小疹子,隨著時間增加,皮膚會出現擴張的血管絲並有灼熱、癢或刺痛感。依照臨床的分類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其中以紅斑血管擴張型與丘疹膿疱型最為常見: 一、紅斑血管擴張型 臉部容易潮紅或出現血管絲,嚴重時泛紅難以消退。 資料來源: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 好發於臉頰兩側,會在臉部出現泛紅或血管絲,泛紅狀況來自於血管擴張,並伴隨著灼熱、刺痛感,嚴重時會出現持續性紅斑,不容易消退。 二、丘疹膿疱型 臉上除了有泛紅之外,會伴隨著小膿疱。 資料來源: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 丘疹膿疱型患者除了會因為微血管擴張造成臉部泛紅之外,血管周圍的皮脂腺也會發炎,導致類似痘痘的小疹子與膿疱產生,和青春痘的差別在於,酒糟性皮膚炎的膿疱不會產生粉刺。 三、鼻瘤型(酒糟鼻) 好發於皮脂腺旺盛的人身上。 資料來源: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 當臉部皮脂腺增厚同時血管過度生長時,就容易形成酒糟鼻,皮膚上會有一顆顆的瘤狀物,使鼻部肥大、變形,好發於皮脂腺旺盛的人身上。 四、眼睛型酒糟 眼睛出現血絲,伴隨灼熱、發癢或刺痛的異物感。 資料來源: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 會讓眼部周圍灼熱、乾澀、發癢,也可能對光線敏感與視力模糊,如果不治療,可能因為侵犯角膜而損傷視力。 酒糟皮膚炎與個人體質息息相關,受到內、外在刺激就會引起酒糟 皮膚科醫師高珮菡說道,酒糟患者大多都有潛在的酒糟體質,這些患者的血管、皮膚也比正常人來得敏感,當先天的體質加上內在、外在環境的刺激時,血管就容易過度擴張而發炎泛紅,誘發出酒糟。 1.內在的刺激因子:壓力大、熬夜使荷爾蒙紊亂、情緒起伏大,都會讓血管受到刺激而過度擴張、發炎。 2.外在的刺激因子:過度日曬、處在悶熱的環境、氣候溫度變化大、吃辛辣食物、酗酒等也容易讓血管擴張。此外,常做臉、去角質或是使用錯誤的保養方式,還會讓皮膚屏障受損,使酒糟情形惡化。 蠕形螨蟲也是導致酒糟性皮膚炎的兇手 蠕形蟎蟲是每個人臉上都會有的共生寄生蟲,會啃食皮膚的表皮細胞和油脂,平時與人是和平共存的狀態,但對某些人來說,蠕形蟎蟲卻是引起酒糟的元兇,原因如下: 一、蠕形蟎蟲過度增生,酒糟問題隨之而來 有些患者屬於油性膚質,油脂是蠕形蟎蟲的養分來源之一,當油脂分泌旺盛時,容易使蠕形螨蟲過度增長,堵塞住毛孔並過度咬食毛囊表皮,導致皮膚出現乾癢、脫皮的現象,甚至會有膿疱產生。 二、對蠕形蟎蟲極度敏感的人,也會誘發酒糟 高珮菡醫師說明,在臨床上發現,有些患者的皮膚對蠕形蟎蟲極度敏感,儘管臉上的蠕形蟎蟲數量在正常值,還是有可能讓皮膚產生泛紅、乾癢等症狀。 如果民眾發現皮膚有泛紅、乾癢與脫屑的情形或是出現小膿疱,很有可能是蠕形蟎蟲所引起的,建議到皮膚科門診由醫師進行「蠕形蟎蟲檢測」。 酒糟肌無法根治,治療的目的是穩定肌膚狀態 高珮菡醫師表示,不論哪種治療方式都只能改善酒糟症狀卻無法真正根治酒糟疾病,治療的目的是避免酒糟繼續惡化。在藥物方面,醫師會針對不同酒糟類型,給予因應的治療對策,像是臉部泛紅的酒糟患者,可以給予血管收縮的藥膏與口服藥;若是蠕形蟎蟲引起的酒糟,就要用能殺死蠕形蟎蟲的藥膏,降低蠕形蟎蟲數量後,也能進一步改善泛紅與膿疱的症狀。 雷射、光電療也是酒糟治療的一環,但在膚況穩定時才能施打 許多酒糟患者透過藥物治療後,雖然控制住肌膚的發炎狀態,但臉部的血管絲和痘印依然存在,這時就可以藉由雷射或光電療改善泛紅問題。機台選擇上有染料雷射、585黃雷射,脈衝光及彩衝光,這些儀器都能幫助改善泛紅、減少增生的血絲。差別在於,染料雷射、585黃雷射屬於雷射,專一性高,可以較快看見效果,但副作用也會比較大;脈衝光、彩衝光則是光電療,比雷射溫和但效果也較為緩慢,醫師則會視患者狀況選擇適當的療程。要特別注意的是進行療程的前提是經過醫師評估後,確認皮膚屏障穩定才能施作。 痘疤治療傳送門:治療痘疤有撇步 醫美療程對症下藥 酒糟肌日常保養,簡單、溫和最重要 除了上述的治療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從日常生活著手,避免誘發因子。像是儘量不曬到太陽,出門應擦防曬乳,並做好撐傘、戴帽子等物理性防曬。保養上使用不刺激、不含香精或酒精成份的保養品,洗臉時盡量用微涼的水、避免過度清洗肌膚,還有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日常保養加上配合醫師的完整治療,就很有機會降低酒糟發作的頻率喔! 諮詢醫師:高珮菡醫師 現職: 漫雲思境醫美診所 院長 學經歷: 中華民國皮膚科專科醫師 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長庚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台灣大學醫學系 延伸閱讀 文章|新冠肺炎來勢洶洶,防疫同時卻引起「口罩痘、酒精手」上身? 影片|四大痘疤好困擾?專業美女醫師教你擺脫痘痘人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02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COVID-19新冠肺炎在全世界疫情仍然嚴峻,台灣也不例外,醫護人員也疲於奔命照顧各式各樣的病患,醫療系統似乎像塞車般難以找到順暢的道路,許多的流程及檢驗、繁瑣的管理系統導致醫護出現過勞的狀況,不只是在疫情發生的當下,這已是長久以來累積的問題。面對病患暴增、醫護人員短缺的情形,如果沒有新的變革,醫療系統就會崩盤。因此運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和資通訊科技來達成智慧醫療、精準醫療等醫學技術的發展就變得非常重要,遠距醫療(Telemedicine)就是其中之一,如何落實遠距醫療並實際應用,對於疫情當下和疫情後,仍有許多挑戰。 談到遠距醫療, 就先得回溯到100多年前心電圖的發明,這是由 William Einthoven運用當時的電話及電報線達到遠端傳輸的效果,藉此正確判讀病人心臟跳動所產生的電位微小波動,這就是遠距醫療的前身。以美國為例,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在1960年代,藉由科技監控在外太空的人體健康狀況,於必要時提供醫療建議;這也證實在遠距的情況下, 醫療服務可以於雙向溝通並進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遠距醫療是藉由資訊通訊科技,增加汲取照護和醫療資源的方式,進而提升病人病情結果。 遠距醫療仍需基礎軟硬體配合 隨著時代的進步,傳統的遠距從電話問診、電郵,或到近期如LINE等通訊軟體傳達病情,傳遞影像和檢查報告等,這已是許多醫界、醫病甚至親友之間,很普遍的諮詢或討論病情的方式。視訊的方式也是其中之一,這方面需求都一直存在,尤其這兩年遇到新冠肺炎疫情,使用遠距醫療看診比例逐漸增多,即便如此實務上仍有困難存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數位醫學暨智慧醫療推動中心主任楊智傑醫師表示,長者手機若是陽春機,或是使用智慧型手機但不一定會操作視訊APP,在軟體方便性上本身就是挑戰。另外一個問題是身分辨識和健保卡刷卡的問題,醫院端如何在無法實體刷健保卡的情況下仍能夠完成看診和健保申報,這些基礎建設的部分都需要軟硬體配合。 另外一個遠距醫療的應用就是穿戴式裝置做遠端生理量測,在疫情期間檢疫所及居家隔離都會配發血氧計,拍照血氧計數字然後上傳,醫院端就可以知道隔離者的狀況,但比較理想符合加密安全作法是用雲端監測方式,血氧計透過藍芽傳至手機再傳至雲端。現在一般家用的血壓血糖測量則是已符合數位化遠距醫療使用,搭配遠距門診就可以讓醫師看到過往監測記錄。楊智傑醫師說,穿戴式裝置已行之有年,但是在醫療上仍不普及,自然使用的人數無法提升,相關知識就不會被傳遞出去,例如現在開發中的心電式穿戴裝置,可針對睡眠障礙或心律不整監測,只要病人戴這項裝置回家就可以記錄,上傳至醫療端後,AI就會分析心電訊號並做成報告,有利於醫師運用報告來解釋病患狀況。這些軟硬體的建置是相當必要,尤其對於後疫情時代的醫療變化,不僅可降低醫護人力負擔,亦可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與品質。 遠距醫療重要性與病患需求 遠距醫療為何重要,楊智傑醫師表示這與病患需求有關,第一點是解決病患運輸交通問題,不僅僅是在偏鄉,都市也會有這種問題,病患有人從很遠地方舟車勞頓,為了要看到心目中信任的醫師門診,過程對病患很辛苦,尤其是高齡或行動不便者,住在沒有電梯大樓的地方更可以浮現這種問題。第二點是解決慢性病處方箋者與醫師的時間,在現行的門診上,很多人只是來拿藥,不是實際看診,這類民眾其實可以在家透過遠距醫療讓醫師確認狀況就可以拿處方箋,這樣也不用排擠到真正有看診需要的人。 法規窒礙遠距醫療難以持續 不過在法規上要推動遠距醫療必須要有依據,尤其是突破通訊診察治療辦法的限制,它的母法是醫事法第11條,也就是醫師必須要親自看診,除了部分族群如偏鄉、離島、山地居民、出院後需要追蹤的患者,還有國際病患。楊智傑醫師表示,因應疫情升溫至第三級警戒,這項法條已稍微鬆綁,因為很多有定期回診需求的慢性病人不敢去醫院;因此衛福部推動全國視訊診療指定院所開設「視訊診療門診」,同時開放複診病人經醫師評估病情穩定可採電話問診,還有居家隔離者及初診者都可適用,對於民眾及醫師來說都是個安心的保障。但是若在解除三級警戒以及後疫情時代,這條法規可能就會回復至原本的狀況,其實很多急性病人出院三個月內的追蹤、長照機構,以及家庭整合照護慢性病管理、居家照護、慢性病管理等都有遠距醫療的需求,通訊診察治療辦法的修改及鬆綁的確有其必要。 疫情之下8,000家醫療機構投入視訊診療門診 談到疫情下衛福部推動的「視訊診療門診」,全國已有8,000多家醫院及診所投入,但不是每個科別都有開放視訊門診,以台北榮總為例,心臟內科、神經內科、精神科都投入遠距門診的行列,不過遠距醫療只有開放給有慢性病處方箋且在榮總看過診的患者,看診地區則不限於台北市。雖然只開放部分的科別,但民眾踴躍的程度讓院方也嚇了一跳,透過遠距民眾看診時間也拉長,相對於面對面看診,遠距門診民眾也多花了更多時間詢問健康相關的問題,顯見遠距門診的影響力是逐漸擴大。 遠距醫療如何落實健保、藥品、配送、隱私及安全 整體而言,遠距醫療的推動仍然有諸多障礙,除了軟硬體的建置,人員的配置訓練,還有以下幾點尚待克服 障礙一:如何透過雲端查詢病患用藥紀錄 現行做法是透過病人健保卡查詢雲端藥例,因為許多病患都會有重複看診的情況,特別是管制藥品都會有重複拿的情形,而醫師現場看診透過健保卡才看的到紀錄;但遠距醫療不可能刷健保卡,目前健保署已經適度開放可以用遠端查詢病患用藥的紀錄。 障礙二:藥品如何領取 遠距醫療醫師開的藥方要如何讓病患拿到,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以台北榮總為例,做法是將處方箋寄送到病患家中,病患可以去醫院或是附近藥局領藥,不考慮藥物配送的方式是因為藥物配送成本很高,至於是否由藥師親送藥品至病患住所,在肺炎疫情的風險下也不太適合。 障礙三:健保給付 在遠距醫療的方式下進行醫療行為,如何計價和給付目前還沒有真正的辦法出來,繳費仍要家屬或代理人去醫療機構繳費。不過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減少民眾進入醫院,不少醫院外面都設立領藥窗口,只要刷健保卡、領藥,就可以離開,儘量減少在醫院停留的時間。健保署有協助在積極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目前為止尚未有完整的方案。 障礙四:隱私及安全 這次因應疫情許多政策是匆忙上路,像是遠距門診,多半是使用市面上的視訊軟體,例如LINE、ZOOM等等,這些影音檔並沒有妥善管理,而是各自儲存在醫院的儲存裝置,所有病歷資料、影像傳輸、用藥處方等資料的隱私權,以及相關的網路安全都必須要訂定 準則及法規來依循,避免衍生出日後的糾紛。 針對後疫情時代遠距醫療該如何發展,楊智傑醫師表示,除法規能儘速鬆綁外,當務之急就是以簡單方便的方式來解決需求,目前不論是醫院端或民眾端,遠距醫療和網路環境尚無法跟上科技的進展,再來就是醫療分配,如果開放遠距醫療,民眾都可以自由選擇醫師,醫療生態會改變,在規劃上必須要小心。所有的疾病若能提前預防,治療成效會較好、成本也會比較低,政府應加緊部署遠距醫療,透過業界與醫界的整合,用更安全的數位環境,面對未來的醫療挑戰。 諮詢醫師:楊智傑醫師 現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數位醫學暨智慧醫療推動中心主任 學經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副主任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腦科學研究所專任教授 臺北榮總精神部教授特約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AZ疫苗猝死頻傳,郭台銘爭取BNT!AZ+BNT效果佳?一圖了解各疫苗差異 文章|賈永婕速捐數百台HFNC 帶你一次看懂「救命神器」優缺點!新冠肺炎疫情見真情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30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你有想過在看醫生的時候或是動手術時被記錄的相片被拿到公眾場合公開嗎?正常情況來說並不會發生這件事,但是人心總是難預測的,在加拿大多倫多的一間整形外科醫師,運用手術期間為病患拍下的術前術後照片,放到社群上面推廣並招攬生意,經過調查後發現這位醫師利用社群宣傳方式已經五年,他也受到當地醫學管理學院停權半年禁止做任何的手術,可說是得不償失。 網路社群上每天都有數不清的照片和影片不斷在播放,不論何種類型或主題,都會有其擁護者和支持者,但是部分的內容卻是遊走在法律的邊緣、甚至已經違法,即便你是社會上的中堅人士或是名望家族,都應該為錯誤付出代價。在加拿大的多倫多一間整形外科的醫師,多年來藉著職務之便拍攝患者隱私的照片和影片,然後將這些內容放到網路上供人觀看並藉此讓診所營利,近日這位醫師的作為被當地醫學管理學院停權半年不得執業。 這位醫師叫做Dr. Martin Jugenburg,在網路上有很高的人氣,他最常使用的名字就是「Dr.6ix」或是「Sixsurgery」,像是Youtube和Instagram都可以看到他的蹤跡,這位醫師會將拍攝過患者術前或是術後照片放上社群宣傳,而國外最常做的就是隆乳手術,因此社群上會常常看到不同類型的女生照片就這樣被擺上了平台,這位醫師多年來已經把手術前後的例行事項當作是宣傳的一部分,他也沒有詢問過患者的意願,就這樣把這些內容公開在網路世界。 而他開始這樣做是從2016年的一場新聞節目拍攝開始,醫師讓拍攝團隊進入手術室拍攝他在隆乳的過程,但拍攝前並未詢問過患者的意願,自從之後他就藉著職務之便,像是拍攝術前術後照片時,或是諮詢時的錄影片段,挑選內容並放到網路上,經過調查後發現該醫師的診間有24個鏡頭,其中也包括了閉路電視,錄製了上千位病患的影像,而且診間沒有任何提醒病患有關錄影或錄音告示,多數女性是事後在新聞發佈後才得知有這項消息。 當地醫學管理學院(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Ontario)的紀律委員會接到投訴後進行調查,發現該醫師早在過去就被裁定過違反專業操守,還有多起被病患投訴的事件,因此勒令該診所移除可能會侵害病人隱私的鏡頭,醫師本人則是停權半年,但他還有可能會面臨更嚴重的訴訟。雖然這起事件算是個案,其實病患在進到任何一間診所內或是進行各項療程手術前後,都應該確認本身的權益和隱私權,哪個部分是可以公開哪個部位又是不行,並立好雙方的法律切結書,避免權益受到損害。 資料來源: 1. Plastic surgeon, 'Dr. 6ix', has practice suspended for six months over online posts | CTV News 2. Toronto plastic surgeon ‘Dr. 6ix’ tells regulator he realizes he acted against patient’s interest - Toronto | Globalnews.ca 3. Toronto cosmetic surgeon known as 'Dr.6ix' suspended over social media posts of intimate cosmetic surgeries (msn.com) 3. CPSO - Discipline Hearings 延伸閱讀 文章|抖音大秀病患術後脂肪及血液 巴西醫誇張行徑遭停權 文章|好萊塢整形名醫開豐唇手術卻染疫身亡!疫情期間還能做醫美嗎?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9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說到展現自己的最佳方式,不外乎就是透過社群軟體的散播,近來在年輕族群上很夯的抖音TikTok 就是其中之一,不論你想展現什麼才藝,搭配音樂動滋動滋,在網路上就有可能瞬間爆紅;不過近來有位在巴西執業的整形外科醫師,透過TikTok發布了一段影片,卻是落得被當地醫學會停權的下場,這位醫師到底發佈了什麼內容,國際新知帶您深入了解! 身處在資訊便捷人手一機的時代,想要拓展人際關係擴大生活圈,透過影片是一個絕佳的方式,而短影片更是能攫取眾人的目光;談到短影片就不能不提到抖音TikTok,一推出就風靡了全球的年輕族群,甚至是2020年全球下載次數最多的行動程式,每個人都可任意選擇個人才藝、生活紀錄、表演、舞蹈、劇情演繹等主題來推銷自己,創造了無數的影音及話題。 不過在創造力的背後卻也有人拿來做一些違法及不道德的事情,例如今年1月,義大利一名10歲女童的死亡,被歸咎於抖音上的一種窒息挑戰遊戲,這顯示抖音對於兒童及青少年這方面的管理並不周全。另外在巴西一名整形外科醫師,竟然在為病患做完手術後,拿著裝好脂肪及血液的塑膠袋,打開抖音並招搖的隨著音樂在鏡頭前面擺動,顯示出當天手術成果很滿意的表情,此舉實在是人感到吃驚且匪夷所思,而這名醫師也立即遭到當地政府及醫療單位停權。 這名整外醫師名叫Caren Trisoglio Garcia,在抖音上擁有65萬多名的粉絲,她平常不吝展現她搞笑和親和的一面,不過發佈這段影片實在是非常不妥,不僅僅是對於醫療行為的漠視,也無視病患的權益,對於整體社會也有不良的觀感。抖音一接獲通知也緊急刪除下架,巴西整形外科醫學會也做出對Garcia處置,那就是讓她停權六個月無法再為任何病患做出任何的醫療行為,當然還不僅於此,目前政府單位還在調查中是否有觸及醫療犯罪的法條,最嚴重的就是會吊銷她的醫師執照。 社交工具只是一個媒介,重點是人們要如何去運用,好好使用當然沒有這方面的顧慮,甚至可以打開自我的世界觀,但若是做到違法或是不道德的事情,依照網路傳播的特性,很快地就會被發現,不僅可能要吃上牢飯,對於金錢上和自我前途都有可能毀於一旦,所以社交軟體愛用者,在發出訊息和內容前不妨好好想過和檢視,避免造成他人和自己的遺憾。 資料來源: 1. Plastic Surgeon Suspended for TikTok Dances With Bags of Human Flesh (insider.com) 2. Brazilian plastic surgeon suspended after posting TikTok dances featuring bags of human flesh, fat (businessinsider.co.za) 3. Plastic surgeon suspended for TikTok dances with bags of human flesh | Dazed Beauty (dazeddigital.com) 4. Minha Cirurgiã Oficial/plástic (@minhacirurgiaoficial) TikTok | Watch Minha Cirurgiã Oficial/plástic's Newest TikTok Videos 5. Brazilian plastic surgeon is suspended over TikTok dance videos where she flaunted bags of flesh | Daily Mail Online 延伸閱讀 文章|韓國整形手術暗藏風險?幫你開刀的其實是「幽靈醫師」? 影片|外科手術大直擊!詳細開刀房知識醫師講給你聽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0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你知道5月15日是臨床心理師節嗎?你是否對「臨床心理師」一詞感到陌生?在1953年,台灣出現了第一位臨床心理師,而1986年5月15日在考試院的會議紀錄上,第一次將臨床心理科專業人員登載於官方文件上,即正式確立「臨床心理師」職業稱呼。但臨床心理師總被冠上許多不同的稱呼,像是「諮商心理師」、「精神科醫師」,但其實這三者都是不同的職位,提供的服務項目也有所差異,但相同的是,他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下,協助患者一步一步重整生活,走出困境,創造人生新的意義。 心理師等於醫師嗎? 心理師和醫師是不一樣的!心理師(包含諮商心理師與臨床心理師)和醫師的不同之處在於,心理師雖具備精神科相關藥物的知識,但沒有開藥或下診斷的權限,只有精神科醫師才有資格開立藥物與診斷書,而心理師的專長是為患者做心理評估、諮商與治療,但精神科醫師則是以藥物為主要的治療方式,幫助患者穩定基本生活,談話為輔。另外,其實在台灣沒有所謂的「心理醫師」,只有「心理師」或是「精神科/身心科醫師」喔! 臨床/諮商心理師有各自的專業 「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心理師」又是不同的職位,雖然都是從事心理諮商的工作,但「臨床心理師」在培訓養成的過程中,比「諮商心理師」多一些精神醫學的學習和臨床經驗,「臨床心理師」在面對精神病或心智功能障礙的患者時,能協助醫療評估並安排深層的治療計畫,例如為腦部受傷患者的神經心理功能進行治療,通常面對的患者都是有持續性問題,而且偏離生活常態的人。 諮商心理師則是提供暫時適應不良的患者尋求支持、宣洩情緒、傾聽心裡話的一個管道,患者還保有一定的生活水平,主要是運用不同的理論和諮商的對談模式,協助當事人了解自己、調適情緒,提升他們對生活的適應力,找出生命的方向與意義。 尊重專業,別再傻傻叫錯了! 不論是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或是精神科醫師,都是具備專業證照,並在各自的領域中為患者提供最好的協助,共同的目標都是希望在患者患病的過程中能出現轉捩點,為患者的人生帶來一絲微光,在他們心裡肯定也承受著許多我們看不見的的負擔與壓力,所以更需要尊重他們的專業,好好的稱呼他們,談到這邊,ME粉們是否對「臨床心理師」有更多瞭解了呢?在今天臨床心理師節,讓我們好好對臨床心理師們說:「謝謝您們,因為您們的存在,讓世界多了更多溫暖與期待!」。 資料來源: 1. http://www.tch.org.tw/tchweb/ArticleContent.aspx?UniqueID=1915&Category_D_ID=39 2. https://www.lijen.net/post/10qa-about-counseling 3. http://www.tncp.org/p/tncpa01.html 4.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7430 延伸閱讀 文章|護士、護理師傻傻分不清楚?尊重護理人員,是改善護病關係的第一步 影片|醫師心理大解密!分享醫師執刀前的身心調適!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5.15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帶狀皰疹蔓延全身好可怕?跟著仙女醫師一同來斬皮蛇! 你知道皮蛇是什麼嗎?其實皮蛇就是俗稱的帶狀皰疹,會產生水泡及神經痛的症狀。而網路流傳皮蛇長一圈就會死究竟是真是假,本集邀請到皮膚專科王芳穎醫師,來為ME粉們解說皮蛇相關的問題,你也有帶狀皰疹的疑慮嗎?一起來聽聽醫師是怎麼說的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采預告 00:24 皮蛇是什麼 00:58 帶狀皰疹生長部位 01:38 帶狀皰疹好發年紀 02:12 帶狀皰疹治療方式 02:50 帶狀皰疹後遺症 03:50 帶狀皰疹民俗療法 04:20 皮蛇的謠言 05:04 帶狀皰疹遺傳疑慮 05:46 如何預防帶狀皰疹 06:30 特殊案例分享 諮詢醫師:王芳穎醫師 現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醫院皮膚科 主治醫師 學經歷: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桃園長庚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長庚診所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總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住院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皮蛇是什麼?治療三原則斬斷帶狀皰疹復發魔咒 影片|四大痘疤好困擾?專業美女醫師教你擺脫痘痘人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5.13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法鬥、巴哥整形原因大公開!貓咪私密處也需要改造? 整形在人類社會是我們習以為常的事,那寵物是否能整形呢?幫狗狗做雙眼皮手術、貓咪做去甲手術,只是為了滿足個人的虛榮心,讓寵物受這些不必要的痛苦,似乎是多餘的事,但原來寵物還有「非做不可」的整形?本集為配合4/29日的世界獸醫師節,要來揭開寵物整形的秘密,究竟寵物整形到底有沒有必要?寵物整形真的是因為跟美醜有關嗎?你的毛孩是否也有整形需求呢?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1 寵物整形是因爲愛美嗎? 01:20 寵物眼瞼內翻是什麼?如何改善? 02:34 什麼動物需要做皺皮手術? 04:10 短吻犬症候群有哪些症狀? 06:12 短吻犬症候群手術怎麼做? 07:23 術後照護會很麻煩嗎? 08:52 貓咪的去甲手術是什麼?可以做嗎? 10:33 寵物染色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嗎? 11:32 寵物有抽脂手術嗎? 諮詢醫師:吳明軒醫師 現職: 上群動物醫院 副院長 學經歷: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系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獸醫學院-小動物腹腔鏡手術認證 秀傳亞洲微創手術中心腹腔鏡認證 亞洲小動物醫學會貓內視鏡認證 延伸閱讀 文章|寵物整形能跟瘋嗎? 健康安全大過於你以為的美 影片|你以為的頭皮屑其實是頭皮癬!梳子竟是頭皮癬的傳染途徑!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4.29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身為整形大國的韓國,是許多愛美人士嚮往的聖地,韓國政府也為了推動整形觀光不遺餘力,但看似光鮮亮麗的外表下,一直以來竟然都暗藏了令人震驚的「幽靈醫師」秘辛,這個韓國整形業界不能說的秘密,近來隨著CNN的報導,再次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也讓人不禁感嘆醫德的重要性。 「幽靈醫師」真實案例 揭發韓國整形手術內幕 根據11日CNN針對幽靈醫師的詳細報導,讓這起2016年的醫療糾紛再度被提起。一名24歲男性患者權大熙(Kwon Dae-hee,音譯),因為在江南某間診所接受下頷骨角的削骨手術而死亡,他的家屬指控這是診所非法雇用的「幽靈醫師」才導致了這場憾事,透過手術室的監視器畫面,他們找出了這場手術失敗的關鍵證據。 權大熙的母親李娜琴(Lee Na Geum,音譯)表示,這場手術過程她看了不下500次,手術剛開始時,是由主治醫師負責執刀切下頷骨,手術室裡也有3名護理人員,但主治醫師在1小時後就離開了,接著便換成另一位醫師接手手術,然後這位醫師在手術完成前,竟也離開了現場,最後長達30分鐘的時間裡,手術室裡根本沒有醫師,只剩護理人員在場。 由監視器畫面所見,在幽靈醫師手術的過程中,旁邊的護理人員一直在清除權大熙流出的血,由於出血量太大,護理人員終於向主治醫師和麻醉醫師報告了這一情況,卻並未得到即時的回應,因為他們正在進行其他手術。這場荒謬的手術最後,是護理人員單獨為患者進行30多分鐘的止血處理,而這名24歲的青年,也就這樣命喪了手術台。 顯然與權大熙術前溝通的主治醫師,並沒有全程完成手術,大部份的手術皆由另一名「幽靈醫師」執刀。後來李娜琴才知道,這位幽靈醫師並沒有整形外科執照,而且才剛從醫學院畢業半年。 不肖業者為賺黑心錢罔顧人命 竟無法可管 其實幽靈醫師在韓國早已不是罕見的情形,而是整形外科「公開」的秘密,也就是指診所在患者手術時,全身麻醉、沒有意識的情況下,擅自以非主治醫師的「幽靈醫師」代為執刀,而主治醫師則是在多場手術、甚至宣傳活動中奔波,為診所謀取更大的利益。 為什麼有這樣的情況產生呢?澳洲西澳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副教授黃蕎娜(Jo Elfving-Hwang,音譯)分析,由於韓國的整形需求相當高,備受矚目的整形外科醫師經常利用藝人、社群等各種方式來幫助曝光診所,因此在繁忙時期,主治醫師除了要宣傳診所外,還需要與新患者進行諮詢,也就沒有時間滿足大量的手術需求。 這種幽靈手術會盛行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其中的利益驚人。以一場2246萬韓元(約新台幣57萬元)的手術為例,診所只要支付幽靈醫師67萬韓元(約新台幣1.7萬元)就可以執行手術。根據一名曾在南韓最大整形診所擔任幽靈醫師的匿名者向CNN透露,多數幽靈醫師的本職是牙醫,檯面上有很多手術其實都是幽靈醫師執刀的,診所在手術前會要這些醫師在地下室準備,等待主治醫師通知後再進入手術室代為開刀。這名爆料者還指出,幽靈醫師不會做為診所的醫師陣容曝光,診所在介紹時,都會宣稱他們的手術皆由知名的整形外科名醫進行。 韓國整形外科協會的前法律主任金善雄(Kim Seon-woong,音譯)表示,由「幽靈醫師」執刀的手術,等於完全把手術重要的核心內容委任給其他醫師,這樣的手術方式讓患者在面對醫療糾紛時,根本無法找到負責人,也沒有人為患者的生命負責,在2016年~2020年這段期間,已經有226人在幽靈醫師手中受傷甚至死亡,但因為法律沒有明文規範,因此很難杜絕不肖業者,不夠嚴格的法律監管,實則是這些亂象的根源。 以權大熙的例子而言,為他執刀的診所在去年以前仍然是正常營業,廣告標語甚至需宣稱,14年間沒有患者在此發生任何事故。 國會擬修法保障患者權益 民眾積極爭取完善就醫環境 儘管現實是如此令人灰心,權大熙的家屬們還是不放棄尋求正義的決心。他們對診所提起民事訴訟,指控該診所沒有解釋手術的危險性,也沒有採取適當措施挽救權大熙。最終,在2019年5月,他們終於盼到了勝訴的消息,法院判決他們獲賠4.3億韓元(約新台幣1100萬元)的賠償金,3名涉案醫師被控過失殺人罪,其中2名醫師和1名外科助理涉嫌無照醫療行為,主治醫師因廣告不實,被控涉嫌違反醫療法。 韓國衛生局官員朴在佑(Park Jae-woo,音譯)對CNN表示,國會正準備修法,不過因為幽靈醫師的手術過程大多都是保密的,因此很難找到統計數字或掌握當前情況。為此,了解手術室裡「到底在幹麼」是很重要的。 權大熙的母親李娜琴經常站在韓國首爾的議會大樓外,要求政府設立「權大熙法案」,當中最重要的訴求便是在手術室中加裝攝影機,監控每一場手術過程,她認為這不只可以防止幽靈醫師事件重演,也能夠避免性侵害的情況發生。 李娜琴向政府抗議,訴求加強對整形手術的法律規範,翻攝自CNN 雖然韓國醫學協會認為在手術室中設置攝影機,是侵犯隱私權的行為,也有可能讓醫師在手術過程中失去注意力,但「權大熙法案」顯然已經是民意所向。 2020年5月,青瓦台一則聯署揭露了幽靈醫師的問題,獲得了5萬4千人的響應,也開始督促了政府對於整形安全的改革,並透過網路吸引更多社會大眾的關注。 有一些年輕人參加了權大熙案的聽證會,以表示他們對改革的支持,其中一名20多歲的年輕人崔在勳(Choi Jae-hoon,音譯)說他是從YouTube了解權大熙身上發生的事,並表示「這可能是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這就是為什麼我如此關心這個案件」,他也道出了我們普遍的擔憂,「我更擔心這種情況不僅僅是發生在整形外科手術上,而是在其他手術中也會有這樣的醫療事故」。 在韓國整形產業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其實暗藏許多危機,提醒民眾赴往韓國整形時,要選擇政府頒發的醫療許可證的醫院,手術前後的溝通也一定要詳盡,並記得留下書面紀錄,倘若日後有醫療糾紛,才有舉證資料。除此之外,千萬不要因為折扣優惠而決定手術,選擇醫師、診所前一定要睜大眼睛,查證專業背景、合格標章和手術評價,勿輕信廣告內容,以免造成終身遺憾。 資料來源: 1. https://edition.cnn.com/2021/04/10/asia/south-korea-ghost-doctors-plastic-surgery-intl-hnk-dst/index.html 2. https://www1.president.go.kr/petitions/588662 延伸閱讀 文章|美容外科醫學年會「整合和互補治療」 讓美麗境界再升級 文章|Bossini創辦人孫女南韓抽脂隆乳死亡 揭密整形手術風險及後遺症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4.19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愛美是人的天性,醫學發達也讓愛美的人多了一個「調整」自己外貌的管道,掀起了「顏值經濟」,但只要是手術就存在風險,不少人以為自己已經投保了意外險,在醫美手術不慎出現後遺症或死亡等醫療意外時,就可以獲得保險理賠,因而引發不少爭議,保險經紀人徐筱媛明確指出,意外險必須要符合三大定義「外來」、「突發」、「非疾病」。以醫美手術而言,屬於「故意行為」,因此無法獲得意外險的保險理賠,若想要為自己獲得保障,可以在術前諮詢時,多問一句「有沒有保醫師責任險」,將顛覆你對醫美理賠的想像。 意外險非萬靈丹 醫美屬「故意行為」非意外 「保險」顧名思義就是管理風險以獲得保障,在選擇投保項目時,大家普遍都會購買意外險,以備不時之需,不過,在醫美風行之際,若是醫美手術的過程中出現意外,或是手術後出現後遺症,可是無法申請意外險的理賠,因為意外險的條款裡有一項「除外責任」。徐筱媛提到「除外責任」的第一項是「故意行為」,而醫美就符合故意行為,明知道存在風險還要進行,像是割雙眼皮、隆鼻等等,都不是屬於必要性的治療,而且術前會簽署一份手術同意書,意即代表在進行手術前,病患已明白得知手術存在風險,因此個人意外險並無法獲得理賠,除非身故,因為有壽險理賠。 在手術中若發生意外,難道不符合意外的定義嗎?徐筱媛進一步解釋,符合意外險要有三大前提,一是「外來」,二是「突發」,三是「非疾病」。美、醜是個人對於自己外觀的判定,想要藉由醫美手術,達到自己的期待,也是個人選擇,並非疾病,更不是突發或外來的意外造成,因此無法達到意外險的理賠範疇。保險基於一個公平性原則,進行選擇性的醫療行為無法獲得理賠,在醫療保險裡,要是醫師認為一定要進行的手術,才會涵蓋在個人保險裡可理賠的範圍,而除了醫美,近視雷射手術,也算是一個非必要的醫療,因為可以透過戴眼鏡來矯正,不像白內障、青光眼等,有必要性進行的眼睛手術。 醫師專責險保障醫病 術前多問一句不吃虧 想要愛美又要有保障,並非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走進醫美院所諮詢讓自己變漂亮的秘訣時,除了關心價錢、手術項目或療程等注意事項時,順便多問一句「院所是否有保醫師責任險」,絕對讓你不吃虧。徐筱媛強調,現在醫療糾紛多,在為病患做手術時,醫師也想獲得保障,因此高達九成的醫美院所都會替醫師投保醫責險,保障醫病雙方,也能避免憾事發生時,進入冗長的訴訟程序,徒增不必要的麻煩。 雖然從醫責險的名字看起來,意在保障醫師,但在醫療行為中常見的手術疏失,以眼睛醫美手術為例,若在手術過程裡,醫師不小心碰觸到脆弱的眼睛,導致眼睛受傷,很明顯看出是醫師的失誤,若此時醫師沒有投保醫責險,病患想要求償又和解未果,可能就要透過複雜且漫長的法律訴訟,對醫病雙方而言都是麻煩,如果一開始病患選擇的是有醫責險的院所就相對有保障。在理賠方面,徐筱媛指出分為兩種,一種是單純受傷,另一種則是嚴重造成身故。每個理賠都是以個案來判斷處理,很難通案認定,以割雙眼皮為例,術後呈現不良情形,或是出現後遺症等情形,必須休假調養無法上班工作,從往返就醫的交通費到中斷工作的減少收入,甚至是看護費的產生,基本上屬於合理的發生費用,可以從醫責險申請理賠,但最好出示單據,以降低爭議。 醫責險有專業第三方 縮短醫病認知差距 徐筱媛強調,求償金額包含精神賠償,但要視情況認定並且經過協調,還要有病患受傷的事實,而理賠的前提在於醫師承認有錯,保險公司才會出面處理,因為手術的每項流程,都會有記錄可查詢,還有護理記錄,都要提供保險公司出險參考,由專業的理賠人員判斷是否符合理賠的範圍,如果說是病患執意搗亂,醫師不認為有出現疏失,也無需保險公司出面處理。 醫責險的好處在於提供醫病協調過程的專業第三方,縮小醫病認知的差距,讓事件快速圓滿解決,當然,在醫美手術後出現不適的情形,第一時間一定要立即通知為你進行手術的醫療院所,趕緊就醫治療,愛美的同時,千萬也要把自己的權益弄清楚,多問一句「有沒有醫責險」,多為自己留一份保障。 延伸閱讀 影片|半夜睡不著覺?當心安眠藥讓你夢遊大吃!醫師告訴你這樣才叫失眠! 文章|整形真的能緩解容貌焦慮嗎?用修圖軟體竟是整形成癮前兆!?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3.16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醫美糾紛保險賠不賠? 靠「OO險」挑診所不讓保單變廢紙! 人人都知道當不幸出了意外、受傷都有理賠,但若醫美出事似乎就跟保險理賠無關了,究竟醫美是否也有相對的醫療賠償呢?求美者的權益又該如何維護呢?醫美療程出意外是否有專門的保險理賠?看美醫誌讓你的保單不再是張廢紙! 各節重點: 00:00 精采預告 01:12 醫美手術意外部分可獲理賠? 04:07 何謂醫責險? 04:58 醫責險對消費者有保障嗎? 07:59 醫患責任歸屬不明 09:14 醫師承認手術失誤,但保險不予理賠情況 09:31 該如何申辦保險 延伸閱讀 文章|顏值經濟大行其道 「專業責任險」顛覆醫美理賠的想像 文章|女打抗皺填充物致失明!醫療糾紛頻出如何預防?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3.15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愛美是人的天性,不分男女透過微整或整形手術改善外觀美貌,已是一件普遍的事。然而,有人願意砸大錢,一整再整,國際上就曾發生過度整形或重複整形,導致毀容或死亡的案例。中國年僅十六歲的網紅自十三歲起經歷整形手術上百次,即使整形手術會有風險,卻欲罷不能、停不下來!成癮與心理因素息息相關,美醫誌帶你認識難以抗拒的癮,別讓成癮整形誤了美麗,也傷害了身心健康。 「美」該由誰來定義? 由大陸女星趙薇所監製的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首集《魔鏡》內容即講述現代女性患有「容貌焦慮症」的故事,在這個看重顏值的年代,容貌美醜已然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標準,當被他人認定你長得美,你的自信心就會上升,反之,若被判定你長得醜,他人的言語會讓你變得痛苦、自卑,因而對容貌產生焦慮感。但並非人人都有著能夠與美麗自信劃上等號的姣好容貌,因此為了讓容貌看起來更符合時代的審美觀,就會採用化妝手法或是選擇醫美整形手術去做調整。 圖片來源:微博@騰訊視頻聽見她說 但使用化妝或是醫美整形就可以減輕容貌為你帶來的焦慮症嗎?在韓劇《我的ID是江南美人》中女主角就是因年幼肥胖遭到霸凌,做了整形手術,成為人人稱羨的校園女神,卻也因為整形讓她擁有人工美女、整形怪物的稱號,變美的同時,其內心更需要去承受外界的言語霸凌,究竟愛美有沒有錯呢? 整形成癮多與「身體臆形症」有關,屬強迫症,合併憂鬱症或焦慮症 愛美不是錯,適度的愛美都能達到心滿意足的效果。因為沒有完美無暇外貌,所以美顏相機、濾鏡功能大放異彩,基本上已成為大家手機裡的標配。透過微整或整形手術,也能有效改善自己身體不滿意的地方,有些多次整形者,一次又一次的歷經整形手術,還是無法達到自我滿意,只能無限循環的進行整形。精神科醫師陳柏豪表示,期待自己變得完美,而採用整形手術的人,有些人是為了解決現實事物,但透過多次整形仍無法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也可能是受到心理層面的影響,例如焦慮症、社交恐懼…等。 整形成癮多與「身體臆形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簡稱BDD)有關,患者過於放大或執著於自我察覺身體某些特定缺陷,出現強迫性的重複行為,而造成日常功能障礙。「身體臆形症」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是屬於強迫症的類別,通常會合併憂鬱症或焦慮症,高達九成的人患有憂鬱症,七成的人患有焦慮症,也會造成強迫的行為。現在精神醫學並未將它劃分成先天或是後天原因,需從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共同評估。有些患者可能是先天基因造成容易焦慮的狀況,而影響社會適應能力,加上後天抗壓力較低,先天生物脆弱性強烈,就容易導致類似症狀出現。 心理壓力及心理受創,易造成情緒焦慮,誘發成癮行為 在心理影響層面,有各種不同的狀況,有些事物容易成為上癮的原由,例如酒精成癮、購物成癮、性成癮或整形成癮…等,大多是心理壓力或是心理受傷而產生的情緒事件,投射在某種物品或行為上,以減緩心理上的痛苦,減少情緒焦慮。成癮的患者會透過某種行為來緩解當下焦慮,利用重複的行為降低內在的焦慮感受。甚至有些人會在重複某種行為後而忘卻原始原因,而成為儀式化的行為。 從心理學上,一個人喜歡整形的上癮程度並沒有程度之分,雖然網路上有分成單純想美容變漂亮類型、外貌缺陷型、敏感多疑型、或是要求過高型…等,但精神醫學手冊(DSM)未對上癮行為的程度進行分類。一般可透過自我檢示方式察覺是否有上癮狀況—檢測接受整形行為後生活或情緒上是否有受到主觀性的改善,例如,在整形之後,主觀上是否覺得生活變得美滿又幸福?若整形手術後,自我愉悅感在短期內即消失,且焦慮感愈來愈高,急切的需要再進行整形手術,還會伴隨胸悶等生理反應,就可能是整形成癮了。 並非人人都有強迫症,緊張時也易產生類似的重複動作 每個人在緊張狀況下,可能會出現特定的反覆動作或行為,但並不構成強迫症。強迫症定義需包含持續足夠的時間,及造成重大功能的損失。嚴重者會影響生活作習,例如無法正常就學、正常上班。日本就曾出現案例,患者認為自己身上有某種難聞的味道,導致患者離群索居,閉不出戶。 強迫症主要由「意念」及「行為」構成,有某種意念時就會產生相對應的行為來緩解焦慮。臨床上強迫症表現出來的類型眾多,例如:勤洗手、反覆確認門鎖是否關好、瓦斯是否關好…等,性行為後的不潔感,需重複洗好幾次澡,而造成皮膚受傷,都是強迫症的行為表現。 雙管齊下—心理及藥物治療強迫症 強迫症患者可透過心理治療進行探索,但若症狀嚴重影響個人角色或是生活功能,也能搭配藥物進行緩解。成癮者或是符合身體臆形症診斷的患者,常合併憂鬱症及焦慮症,使用抗憂鬱症藥,能有效減緩症狀。若患者造成人際關係困難或社會功能受損時,需提早就醫治療。 繁忙的生活步調,容易讓現代人產生情緒壓力,心理學家林佳瑾建議深層探尋內在的需求及議題,若僅用外在行為緩解焦慮只會擴大症狀。學習覺察自我情緒,提供自己一個安全的時間及空間與情緒共處,調整自己的生活模式,能夠有效緩解外在的壓力。成癮行為是為緩解自我焦慮的一部分,出現成癮行為的患者較難察覺自我狀態,身為家人及朋友請保持溫柔的態度,並陪伴患者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專業協助,遠離成癮糾纏。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諮詢醫師:陳柏豪醫師 現職: 耕心療癒診所 醫師 學經歷: 台灣精神專科醫師 高雄長庚精神科總醫師 高雄長庚精神科住院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延伸閱讀 影片|整形真的能緩解容貌焦慮嗎?用修圖軟體竟是整形成癮前兆!? 影片|半夜睡不著覺?當心安眠藥讓你夢遊大吃!醫師告訴你這樣才叫失眠!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3.09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不可不知的異位性皮膚炎 醫師QA一次解答疑難雜症 你知道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嗎?很多人會和皮膚其他疾病搞混,其實異位性皮膚炎跟我們所處的環境、飲食及過敏刺激來源有關,有的人從小就有異位性皮膚炎至今,有些則已經順利擺脫這個惱人的症狀,相信還是有不少人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有不正確的認知,就讓皮膚科陳昱璁醫師一一為你解答!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08 異位性皮膚炎成因 01:44 異位性皮膚炎分布部位 02:53 如何治療異位性皮膚炎? 05:13 異位性皮膚炎會不會傳染? 05:29 異位性皮膚炎如何攝取食物? 05:49 異位性皮膚炎能夠泡湯? 06:39 異位性皮膚炎可以使用漂白水改善皮膚狀態? 07:18 服用保健食品可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08:00 異位性皮膚炎沖熱水可以止癢? 08:40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可以做醫美療程? 諮詢醫師:陳昱璁醫師 現職: ARS雅偲皮膚科診所院長 學經歷: 東妍診所副院長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皮膚科兼任主治醫師 Mdmmd.明洞美學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皮膚科光電醫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告別癢氣人生!打破異位性皮膚炎難纏宿命 文章|寒流來襲,穿發熱衣才禦寒?新陳代謝快、痘痘肌族群可能愈穿愈癢!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28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不過,在高雄的醫護人員除了抗疫外,還需要面對衛生局頻頻祭出的處分。本月份於高雄舉辦的公聽會,集結數個醫學會,針對醫療衛教文章是否違規,以及近期網路抹黑的風氣為主題,邀請醫界相關人士、民意代表,以及高雄市衛生局與會,希望能夠打造讓醫病雙方安心且安全的醫美環境。 中央與地方作法不同調,醫界紛表不滿 為了減少醫病之間的知識不對等,並保障病人知的權益,醫師多會針對醫療專業知識撰寫衛教資料,同時輔以治療前後照片加以說明,讓民眾更加清楚明白,但此舉被高雄市衛生局認定違規並祭出罰則,同時要求醫師將網路上的相關資訊下架。據了解,醫事司針對醫療衛教文章和醫療廣告的區別,已於去(2020)年底通過函釋,表示醫療人員基於衛教可撰寫文章、談衛教,然而高雄市衛生局依舊約談裁罰,地方與中央不同調的做法,讓醫師紛表不滿。 圖說: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蔡豐州表示政府應該聆聽民意 對此,高雄醫師公會張榮州副理事長和蔡昌學常務監事表示,同樣在網站上放照片,寫文章,高雄市似乎有雙重標準。另一位不願具名的醫師透露,這樣的情況大多發生在高雄市,且似乎只針對特定科別的醫師,若按照正常管道申訴也無濟於事,徒具形式,照樣開罰,實在令人難以信服。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曹賜斌顧問也強調,醫療衛教文章及醫療廣告應該鬆綁,更廣義化,讓台灣更有競爭力,帶動高雄醫療觀光之發展。 圖說:與會來賓大合照,聯合呼籲政府「打擊網路抹黑平台」 臨時取消出席公聽會 衛生局:忙防疫 有鑑於此,各大醫學會受基層醫療院所委託,1月24日在高雄市召開了公聽會,希望蒐集資訊、聽取建言、交換意見,能讓高雄市府和民意代表能重視民意,給站在第一線的醫師一個生存空間。原訂出席的高雄市衛生局卻在公聽會前日取消出席,令在場醫師認為地方政府不願聆聽基層的心聲。為此,美醫誌記者也去電衛生局詢問,衛生局僅表示「因近日忙於防疫醫療整備工作,且法令規定涉及中央權責,因此沒有派員出席」。 圖說:黃文益議員允諾,會協助醫界找出解決辦法,避免惡法擾民 多位議員從中協調 政府不應放大檢視、惡法擾民 到場聲援的陳若翠議員、黃文益議員及郭建盟議員認為,政府主管機關應體察民意、民情,輔導合法專業醫療人員。黃文益議員更現場允諾,將邀約高雄市衛生局與醫界共商解決方法,希望保障基層醫師的權益,政府也不該對合法醫療從業人員用放大鏡檢視執法,甚至錯誤解讀法條,使醫療人員權益受損。 延伸閱讀 文章|彩色口罩恐含致癌染劑?食藥署:市售112件全數過關 文章|醫美醫師遭威脅恐嚇?6大醫學會發表聯合聲明 望制止有心人士不實操控!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25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微笑唇男神許光漢竟然被他打敗!完美唇形連整外醫師都羨慕 手控、腿控,自從微笑男神許光漢用他那似笑非笑的嘴唇攻陷一群許太太後,唇控勢力大漲,你要的唇形男神這裡都有,讓醫師帶我們了解那些令女孩子著迷的唇形,掌握唇形黃金比例,你也可以擁有電死人微笑唇~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16 男星唇形大亂鬥! 03:15 唇形黃金比例 04:51 改變唇形方法 07:20 注射玻尿酸及自體脂肪效果 09:01 唇形相關問題 諮詢醫師:謝東穎醫師 現職: 依心唯美診所 院長 學經歷: 高醫附設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高醫附設醫院整形外科總醫師 高醫附設醫院外科部總醫師 高醫附設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韓國美容手術學院KCCS認證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醫師透露4要點,教你辨別什麼是微笑美唇! 影片|驚!女明星的雞爪手我竟然也有?!一次教你如何變貴婦奶油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07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社群媒體文化風行,訊息的真實性無人知,許多「靠北」、「爆料」社團中,總是有人刻意散布假新聞,讓民眾信以為真,近日更有多名醫師身受其害,因此,台灣6大醫學會包括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等於本月4日在Facebook上緊急發表共同聲明,希望能夠還醫師清白,並呼籲民眾能夠擦亮雙眼,不要被有心人士亂帶風向、被假新聞欺騙。 近日在Facebook粉絲專頁《靠北醫美2.0》社群及YouTube平台中陸續有針對特定醫師的不實指控的貼文及影片出現,亂帶風向,誹謗醫師名聲,有的醫師為了找回名譽會在留言處為自己澄清,然而卻有醫師收到勒索信件,信中聲稱「只要付費,就可以保證讓文章及影片消失,協助醫師清除負面假新聞、影片」。為了不讓事件繼續延燒,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台灣顏面整形外科醫學會、台灣眼整形美容重建手術醫學會、形體美容外科醫學會等6大醫學會不再靜默,共同發出聯合聲明,希望可以制止網路不實謠言。 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前理事長陳錫根表示現在是一個網路媒體爆發的年代,多數人會透過網路平台去抒發自己的看法及經歷,在一傳十、十傳百後,事實大多會被扭曲,很難去求證,並造成負面影響。近期網路也出現千面人的手法去向醫師恐嚇,勒索費用,若醫師妥協就容易讓更多人去效法這樣的方式,因此從學會的角度是希望,若顧客對於整形結果有不滿意的想法,無論如何都應直接向負責開刀的醫師溝通,才能夠確實解決問題,並非藉由網路平台去抒發、抱怨,對實際情形幫助也不大。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秘書長葉麗靖表示此次聯合6大醫學會發表聲明,是因為各大醫學會醫師大量在YouTube及Facebook遭受到以假圖及不實訊息做不明的抹黑,甚至有醫師因此接到協助付費消負評的信函。目前雖已報警,警方也已介入偵辦,看到網路平台消息、貼文、留言和報導,真假事實未釐清前,請勿先下評論或轉傳。 陳錫根前理事長也提醒民眾,由於網路媒體訊息量過多,很難直接去判斷事件的正確性,只能看民眾對於醫師的信任度,理性對待事情發生,不應於網上發表單方面言論、模糊事件、帶亂風向,切勿淪為有心人網路輿論審判操弄。當事人應尋求法律途徑公平正義處理,而非在網路上發表單方面說法,謾罵誹謗、恐嚇霸凌,屆時害人也害己。 《醫學會聯合聲明》內容:「呼籲網友和民眾,看到網路平台消息,貼文,留言和報導,真假事實未釐清前,請勿先下評論,請等待事實釐清;需秉持客觀公正的態度,切勿淪為有心人網路輿論審判操弄,製造假貼文(偽造人時地物),勒索醫療人員,收取假消息保護費,助長謾罵威脅歪風之工具。當事人應尋求法律途徑公平正義處理,而非在網路上發表單方面說法,謾罵誹謗、恐嚇霸凌。違法行為,牽涉刑法,請大家理性冷靜以對。」 圖片來源: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臉書專頁 諮詢醫師:陳錫根醫師 現職: 三軍總醫院整形外科主任 學經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 台大醫管所碩士 三軍總醫院整形外科主任 三軍總醫院副院長 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常務理事 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 延伸閱讀 文章|醫美注射恐與新冠疫苗排斥?爆首例過敏反應 嚴重者引起臉部腫脹 文章|三大皮膚醫學會齊聚高雄 線上串流會議成交流焦點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06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濕疹可能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醫師教你如何正確對抗濕疹 春秋時期,季節冷熱交替,往往是濕疹的好發期,少部分人到了這個時候,皮膚總是癢到不行,嚴重還會脫皮、起紅疹、長水泡,讓人好生困擾。到底濕疹是怎麼引起的嗎?你知道其實大部分人都是濕疹好發的潛在族群嗎?美醫誌這次請來了皮膚科周哲毅醫師來替大家解答,如何預防、治療及保養濕疹。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13 濕疹是一項什麼皮膚疾病呢? 00:42 濕疹是先天基因還是後天影響的? 01:00 若是先天性濕疹,是否會遺傳呢? 01:09 什麼樣的體質容易得到濕疹? 01:39 濕疹普遍好發的年紀是幾歲? 02:08 濕疹包含了哪些皮膚疾病? 02:51 濕疹輕微症狀跟嚴重症狀 03:35 濕疹會出現的肌膚部位? 04:06 濕疹的治療方式? 04:40 出現濕疹症狀需要避免做哪些事呢? 05:18 濕疹可以使用哪些成分的保養品? 05:55 非濕疹患者,能夠提前避免及預防嗎? 06:32 濕疹的症狀是乾乾的? 07:21 是否會藥物上癮,有依賴性呢? 07:43 長期使用會有抗藥性嗎? 08:04 藥膏是否有副作用? 08:58 富貴手指紋都消失,請問消失的指紋還會回來嗎? 09:30 適合解決色素沉澱的療程? 09:56 濕疹能打雷射嗎? 10:09 濕疹可以繼續做換膚療程嗎? 10:29 常見濕疹其實並不可怕! 諮詢醫師:周哲毅醫師 採訪感謝: 維格醫美診所 學經歷: 南西維格皮膚科診所醫師 靚顏維格診所醫師 國立台南成功大學系 成大醫院醫學士 中華民國皮膚科專科醫師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戴口罩引發肌膚災難?!口罩防痘Q&A!就算天天戴口罩臉也不會爛! 影片|我是不是得濕疹了?汗皰疹=濕疹?汗皰疹是一種過敏的現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