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COVID-19共有44筆結果

  • 保肺大作戰!綠茶能杜絕新冠病毒入侵你的肺?營養師教你吃出免疫力

    文/羅立珊 圖/傅暄閔      摘要  隨著台灣疫情逐漸擴散,除了做好防疫措施之外,日常的肺部保養也非常重要,因為感染到新冠病毒的人,除了會出現感冒症狀外,也可能造成肺功能受損,若我們能夠從飲食方面強化肺的保護力,就能降低新冠病毒入侵的機會,但食物百百種,該怎麼吃、吃什麼,也是一大學問,還有研究指出喝綠茶可以抑制新冠病毒,但你知道要喝多少綠茶,才能達到抑制病毒的效果嗎?就讓營養師為我們解答,告訴我們如何在疫情下吃得健康同時提升自我防護力!     想要保護肺部,第一道防線要做好   陳怡錞營養師表示,增強肺部保護力的第一要點是先顧好肺的黏膜組織,黏膜組織就像是肺的屏障,是抵擋病毒的第一道防線,與黏膜組織有關的營養素包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D,這兩個關鍵營養素究竟有什麼功用?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一、維生素A──黏膜生長必需品,能維持肺部屏障完整   維生素A是黏膜生長必需的營養素,可以維持黏膜組織的完整及健康,一般來說,常見的維生素A食物來源可分為兩大類:   1.動物性食物來源 研究發現動物的「肝臟」內有豐富的維生素A,所以想要補充維生素A,可以藉由吃豬肝、魚肝、牛肝等補充其營養素。   2.植物性食物來源 植物中雖然沒有維生素A,但有維生素A的前驅物——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可以在人體中轉化成維生素A,進而發揮功用。在植物中β-胡蘿蔔素含量較多的是深綠色蔬菜,像是羽衣甘藍、芥蘭菜、地瓜葉等,再來含量也不少的是橘黃色的蔬果,例如:紅蘿蔔、木瓜、芒果等,所以素食者也可以透過這些食物補充到維生素A喔!     二、維生素D──讓黏膜組織穩定,強化肺部屏障   維生素D除了幫助人體鈣質的吸收之外,能讓上皮黏膜細胞緊密相連,幫助穩定黏膜組織,強化肺部的屏障,病毒就更不容易進入肺部。   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透過日照合成,若日照不足也可以在食物方面多攝取脂肪含量比較高的魚類(鯖魚、秋刀魚、鮭魚)、蛋黃、曬過太陽的乾香菇等。陳怡錞營養師補充說明,蕈菇類本來就含有維生素D,但有研究發現,把香菇拿去曬太陽後,會再增加維生素D的含量,若民眾不確定買回來的乾香菇、黑木耳是否曬過太陽,把它們再拿去曬太陽一樣會增加維生素D。     多攝取維生素C、Omega-3,讓免疫保護力更全面   除了穩固黏膜組織外,對抗病毒的另一個重點是增加身體抗氧化、抗發炎的能力,陳怡錞營養師說道,當身體處在慢性發炎的狀態時,免疫細胞必須一直處理發炎反應,就沒有多餘的能力去對抗病毒,容易削弱免疫系統的能力,導致免疫功能降低,所以可以多攝取維生素C、Omega-3這類營養素避免身體產生慢性發炎。   維生素C是天然的抗氧化劑,可以調節免疫防禦系統、抵抗身體的慢性發炎。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像是芭樂、柑橘類、奇異果和甜椒等,多攝取這些食物可以提升自身免疫力,減低細胞和器官組織的傷害。   另一個抗發炎的好物是Omega-3,存在於植物與魚類的不飽和脂肪酸,像是油脂豐富的魚類(鯖魚、秋刀魚、鮭魚)、魚油、亞麻仁油、印加果油等都有豐富的Omega-3。Omega-3當中對維持健康最重要的成分為EPA及DHA,EPA是血管清道夫,適量補充可以降血脂、抑制發炎反應、改善免疫系統;DHA則是促進腦部與神經發育,有助改善認知功能、提升記憶及專注力等。     辛香料和具有彩虹顏色蔬果富含植化素,也是抗發炎小尖兵   許多辛香料(大蒜、蔥、薑黃、八角等)和具有彩虹顏色的蔬果可以對抗發炎,這是因為裡面富含植化素。植化素在體內扮演許多角色,像是抗氧化、保護細胞完整性、調節免疫等,讓人體增強保護力。在烹調時加一些辛香料,也能增添風味,營養與美味兩者兼顧。     喝綠茶能抑制體內的新冠病毒?其實不容易辦到   有研究發現,綠茶中的「單寧酸」可以削弱病毒活性、減緩病毒複製的速度,進而降低病毒的傳染力,除此之外,茶葉中的「兒茶素」有抗發炎、抗氧化的作用,但陳怡錞營養師提醒,雖然綠茶有抑制病毒的功效,可是若想透過喝綠茶消除體內的病毒,是需要喝非常大量才有可能達成,所以沒辦法光靠喝綠茶來達到治療的效果,若感染新冠病毒還是建議要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   總結上述的飲食建議,陳怡錞營養師提醒大家,平時也要多攝取各種豐富顏色的食物來補足營養,並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建構好免疫系統的防護網,才能阻擋新冠病毒的侵擾!       諮詢營養師:陳怡錞營養師    現職: 錞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執行長 現職/學歷: 錞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執行長 知名保健營養講師 安民家庭醫學科診所 兼任營養師 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 兼任講師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碩士       延伸閱讀 文章|小心甜蜜陷阱!皮膚老化、記憶力衰退、抑鬱上身,都是「糖」惹的禍 影片|年後減肥看過來!用錯168減肥法易增復胖危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7

  • 賈永婕速捐數百台HFNC 帶你一次看懂「救命神器」優缺點!新冠肺炎疫情見真情

    文/羅立珊 圖/傅暄閔      摘要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者越來越多,其中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可能會造成肺功能受損、呼吸衰竭等症狀,需靠呼吸器供氧維持生命,這讓醫療院所也面臨呼吸器短缺的問題。而在近日藝人賈永婕結合企業力量火速募集到百台以上有「救命神器」之稱的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HFNC),展現出台灣人的團結,但為什麼會引起如此大的轟動呢?HFNC的特別之處在哪?跟著美醫誌一起深入了解HFNC有多救命!     HFNC有多神?設備結構先知道   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可能會因為肺部損傷,造成肺部氧合能力下降,需要氧氣治療。傳統的氧氣治療設備有氧氣鼻導管、氧氣面罩、陽壓呼吸器等,相較於前述設備,高流量鼻導管(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是一種新式的氧氣治療儀器,是由產生高流速氣體的裝置、自動加熱濕化器、以及氣體遞送管路和鼻導管所組成。           HFNC與一般鼻導管比較   一般的鼻導管能提供的氧氣流速只有1~6 L/min、氧氣濃度(FiO2)最多只能維持在40%,但是HFNC可以提供較快的氧氣流速,流速最高可達60 L/min、提供的氧氣濃度為21%~100%。此外,對需氧量較低的新冠肺炎輕症患者,採用一般鼻導管治療即可,可是對於需要較多氧氣的重症患者,HFNC才能供應大量氧氣。     HFNC優點一次通通告訴你   HFNC不僅能達到一些插管的治療效果,像是提供病患穩定的氧氣濃度、產生吐氣末呼吸道陽壓,還兼具其他呼吸器沒有的功能,如透過自動加熱濕化器保護患者的鼻腔與呼吸道黏膜、讓患者的俯臥式擺位不受影響,為重症患者帶來許多助益,一起來看HFNC是如何在人體上發揮它的功用!   一、能提供穩定的氧氣濃度   胸腔內科醫師何建輝特別說明,「高流量」(high flow)的意思並非代表氧氣流速大或小,而是取決於呼吸器是否能提供穩定的氧氣濃度而定。因為一般的呼吸器(鼻導管、氧氣面罩),供應的氧氣濃度會隨著患者呼吸頻率有所改變,所以患者可能吸到的氧氣濃度是不穩定的,HFNC之所以重要,是在於可以提供恆定的氧氣,讓患者可以吸入充足的氧氣濃度,降低插管風險。     二、產生吐氣末呼吸道陽壓(PEEP),增加肺容積,提升氧氣交換能力   新冠肺炎重症者最需要的就是增加肺部的氧氣流量,而HFNC可以產生吐氣末呼吸道陽壓(PEEP),促進肺泡打開,增加肺容積,擴大氣體交換的面積。何建輝醫師用吹氣球來解釋,氣球就像是肺泡,要把氣球從乾扁狀態吹起時需要耗費大量力氣,如果氣球裡面本來就留有一些空氣,要吹飽氣球就會變得容易許多,在氣球裡面存留的空氣,就是所謂的吐氣末呼吸道陽壓。產生PEEP的目的是讓患者在吐氣時,肺泡不至於塌陷,氣道也不會完全閉合,能保持微開的狀態,這樣患者下次吸氣時就能相對省力。     三、自動加熱濕化器可以保護鼻腔、呼吸道黏膜   一般的呼吸器提供的氧氣是乾冷的,當氧氣流速開很強時,若沒有適當的加濕及加溫,將會造成鼻腔與呼吸道黏膜的傷害,HFNC則可以提供恆溫和恆濕的高流量氧氣,更符合一般生理情況下呼吸道的氣體溫度及溼度,氧氣交換功能也會比較好。     四、HFNC能讓患者順利呈現「俯臥式擺位」,增加肺部的血氧濃度   何建輝醫師解釋,好的肺泡(沒有被發炎物質佔據的肺泡)多分布在肺部上層,所以上層的氧氣交換速率較好,患者呈現平躺時,肺部的痰液會隨著地心引力沉到肺部下層,較多的血液也會積在下方,氧氣交換效率變差之外,低血氧狀況會更加嚴重。   「俯臥式擺位」是藉由趴著的這個姿勢,讓較多血液流到好的肺泡,增加肺部的血氧濃度,也可以將痰重新分佈在肺部,提升氣體交換空間與效率,藉著地心引力,痰液也容易被排出。因為HFNC使用上比較簡便,所以患者可以順利執行「俯臥式擺位」提升治療效果。相比之下,插管患者雖然也可以執行俯臥式,但會有管路滑脫的風險,在照護上較不容易。     居家隔離的輕症患者,發現有胸悶、低血氧情形,不可進行「俯臥式擺位」   何建輝醫師提醒,執行「俯臥式擺位」的前提是在有氧氣供應以及生命徵象檢測器下進行。若民眾在家發現有胸悶,或是血氧濃度低於94%的狀況發生,第一件事是撥打「1922防疫諮詢服務專線」,並到醫療院所就醫,切勿認為透過俯臥就能讓肺部的氧氣量提升。     HFNC能讓醫療器材分流,避免醫療的浪費與消耗   在臨床上,急重症患者需要進行插管治療,而在呼吸器有限的情況下,HFNC能讓非必要進行插管的重症患者也可以獲得充足的氧氣濃度,避免病情進展到需要插管的程度,將插管治療留給需要的急重症患者,可以降低重症死亡率,若患者在這期間病情好轉,也不需要承受插管的痛苦。     HFNC也能作為拔管後的呼吸治療   插管的急重症患者恢復到可以穩定呼吸的狀態時,醫師將視情況拔管,但拔管後患者其實還沒辦法完全自主呼吸,這時就可以藉由HFNC作為一個過渡時期的呼吸支持工具,協助患者一步步恢復呼吸道功能。     HFNC鼻導管無法重複使用,造成醫療耗材開銷龐大,近日已核准健保給付   HFNC上的氣體遞送管路和鼻導管裝置是不能重複使用的,每一個患者都需要有自己的鼻導管,用完就丟棄,避免感染,但因為鼻導管費用較高,當民眾需求量提升的同時,對於醫院也增加一筆不小的負擔,為因應目前的疫情狀況,健保署已經新增「經鼻高流量濕化氧氣治療」申請代碼,自5/1起開始申報,費用由公務預算支應。         諮詢醫師:何建輝醫師    現職: 台北榮總員山分院加護病房主任 學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台北榮總胸腔部住院醫師/總醫師 世界肺癌醫學會(WCLC)會員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 常務理事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 北榮宜蘭員山分院 醫品部主任     延伸閱讀 文章|拉肚子代表得新冠肺炎?急性腸胃炎、新冠肺炎不再分不清,腹瀉就別瞎操心 影片|防疫導致口罩痘和酒精手?! 對抗病毒應該這樣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7

  • 75歲長者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孩童防疫補貼上路

    文/林聖錡 圖/翁嘉妤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5日宣布新增135例確定病例,其中132例為本土個案,另有3例境外移入個案,死亡8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雙北疫情雖逐步趨緩,但是雙北以外的部分縣市,仍要密切注意疫情發展,針對弱勢族群及獨居老人更應提高注意,以防疫情反彈或出現新一波流行。有關地方政府提出到宅接種疫苗,指揮中心提醒地方政府要注意疫苗的保存條件,必須保存在2~8℃、開瓶後要在6小時內施打,應避免晃動。另要預先安排10人次施打讓效率增加。     中央補助50台PCR檢驗儀器,減少接觸者染疫可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5日宣布,將補助各地方社區篩檢站50台PCR檢驗儀器,未來如果居家自採或是企業快篩出現陽性的民眾,可就近至社區進行PCR的檢驗,檢驗結果若症狀嚴重就前往醫院就醫,輕症者則到加強版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避免在家中隔離,減少接觸者染疫的可能性。總統蔡英文15日發表談話表示,近日有許多民眾朋友發揮人溺己溺的精神,尤其是醫療資源的供應,她要特別感謝民間支持共同提高醫療動能,政府也會全力動員調度設備來降低重症率與死亡率。       圖片來源:資料照片,總統府提供     首批莫德納開放,針對第一類醫事及非醫事人員尚未接種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首批莫德納(Moderna)疫苗15萬劑中,7.5萬劑已配送至全國COVID-19專責醫療院所,目前開放第一類尚未接種疫苗的第一線照顧病患醫事及非醫事人員接種,包含醫院、診所及其他醫事機構執業醫事登記人員,非醫事工作人員,以及集中檢疫所非醫事人員。     75歲以上長者疫苗接種,不限戶籍地或居住地   隨著第一類施打疫苗人員逐步完成,對於國內較高感染風險的75歲以上長者也開放疫苗接種,針對近來的假訊息流傳在長輩的訊息群組中,總統蔡英文發表談話時特別澄清,接種疫苗真的對長輩很重要,不要輕易相信不實訊息,請長輩一定要注射疫苗,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表示,75歲以上老人不需要造冊,僅用健保卡讀取就能知道是否符合資格,施打也不限戶籍地或是居住地,但各縣市預約施打的相關措施都不相同,請各位長者要多加注意時間及流程。     孩童防疫補貼正式申辦,符合條件者可領一萬元   國內疫情持續延燒,行政院針對家中有國小孩童及國中有身心障礙之學生進行紓困,開放請領「孩童家庭防疫補貼」,請領方式可選擇線上或是ATM領取,父母或監護人只需準備孩童的健保卡號,以及父母或監護人本人的身份證字號及金融卡即可,若家中孩童未滿兩歲,衛福部將會直接撥款至帳戶。父母或監護人要注意15日是線上申辦開始,18日才開放指定銀行ATM領取。總統蔡英文於發表談話時也提到,其餘紓困方案會陸續推出,請有符合資格的民眾或企業趕快去申請,來度過疫情難關。   行政院孩童家庭防疫補貼網連結如下: :: 行政院孩童家庭防疫補貼 :: (10000.gov.tw)       延伸閱讀 文章|皮膚出現大片紅疹、腳趾有凍瘡?!小心是新冠病毒找上你! 文章|拉肚子代表得新冠肺炎?急性腸胃炎、新冠肺炎不再分不清,腹瀉就別瞎操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6

  • 拉肚子代表得新冠肺炎?急性腸胃炎、新冠肺炎不再分不清,腹瀉就別瞎操心

    文、圖/翁嘉妤      摘要  隨著夏天到來,腸胃炎也跟著來勢洶洶,加以近日肺炎疫情肆虐,讓台灣的夏日似乎註定不安寧。由於新冠肺炎的通報定義臨床條件中,也含有「不明原因腹瀉」的病徵,因此也讓不少出現腹瀉情況的民眾增加了更多心理負擔,其實日常生活中會有很多可能會造成腹瀉,出現肺炎症狀,也並不一定與新冠肺炎有關。     炎熱的夏季本來就是急性腸胃炎好發的季節,加上近期國內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導致人心惶惶,許多民眾也跟著疫情發展感到焦慮不安。由於「腹瀉」是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公開的肺炎症狀之一,因此若出現類似症狀難免會與肺炎產生聯想,無法判斷是否為急性腸胃炎還是新冠肺炎,進而影響對於病症的處理,甚至延誤就醫。其實面對新冠病毒無須過於恐慌,了解腸胃炎和新冠肺炎的腹痛分辨,對於新鮮食物的保存也要有基本概念,讓自己與家人安心渡過這波疫情侵襲。     新冠病毒從呼吸道進來,怎麼會造成腹瀉?   一般我們認為新冠病毒都是透過呼吸道感染人體,症狀也多以呼吸系統為主,腸胃道感染較易被民眾忽略。內科醫師張振榕表示,新冠病毒外有一層棘蛋白(Spike Protein),會黏住人體細胞表面ACE2受體,與細胞做連結後進而開始感染。早期研究調查ACE2受體大部份都存在於呼吸道,但後來發現感染者的糞便中竟然也有病毒RNA,因而發現腸胃道也有ACE2受體,尤其胃部、十二指腸、大腸、小腸等部位特別多,所以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染方式,本來就不僅限於呼吸道,腸胃道的健康也應格外留意。           新冠病毒進入腸胃道的途徑難防,張振榕醫師指出,感染者剛開始可能是呼吸道感染,但後來因為生病時不自覺的吞嚥動作,導致將鼻子、喉嚨、口腔等分泌物中的病毒吞到腸胃道,病毒便與腸胃道中的ACE2受體結合,因而引發腹瀉症狀。其實不只新冠病毒的傳染途徑如此,常見的諾羅病毒、輪狀病毒的原理也相同,除了會有腹瀉症狀外,也有類似感冒的呼吸道病症。     炎熱環境加上食物囤積,急性腸胃炎說來就來?   腸胃平時沒事,一痛起來卻不得了,多數時間只能坐在馬桶上渡過。張振榕醫師解釋,夏天因為氣溫較高,食物保存容易變質,所以這個時期的急性腸胃炎大多都是細菌引起的,例如沙門氏桿菌、大腸桿菌、志賀菌、金黃葡萄球菌等,在高溫的狀況下,只要食物沒有及時冷藏,很容易就會產生細菌,食用後細菌便會在體內快速孳生,也會分泌一些細菌毒素,在短時間內造成腸胃發炎。   除了我們熟知的急性腸胃炎,其實也有所謂的「慢性腸胃炎」,只是慢性大多都與免疫系統的疾病有關,患者可能本身體質就有免疫系統失調,才會引起腸胃道慢性發炎,至於臨床病症還是以急性腸胃炎較常見。俗稱「病從口入」,免疫系統正常者罹患腸胃炎的原因,大部份還是與日常飲食有關,因此注意食物保鮮,保持個人與用餐環境的衛生,才不會因輕忽而得到腸胃炎。     平平都是拉肚子,腸胃炎、新冠肺炎怎麼分?   張振榕醫師表示,根據目前統計指出,新冠肺炎患者常見的腸胃道症狀,包括噁心(Nausea)、嘔吐(Vomiting)約占5%,腹瀉(Diarrhea)約占 30%,的確病症上與腸胃炎相當類似,所以很難做區分,但民眾可以觀察除了腸胃道問題外,是否還有合併新冠肺炎會產生的上呼吸道症狀,例如發燒、乾咳、呼吸急促、嗅覺/味覺喪失或改變等。至於一般噁心、嘔吐、腹瀉的情況,還是多常見於急性腸胃炎為主,不用過度擔心,不過仍須謹慎應對,若有疑似確診的患者,請撥打1922免付費傳染病諮詢專線,並注意不要自行前往醫院、搭乘交通工具,等候公衛人員通知。     腸胃炎「拉到虛脫」?非常時期到底該不該就醫?   目前國內疫情緊張,民眾也盡量減少就醫,降低接觸感染機會,但腹瀉若相當嚴重時,仍應尋求治療。張振榕醫師指出,出現腹瀉症狀時,可以從以下3點判斷是否需要就醫:   1.腹瀉次數 一般腸胃炎空腹約6~8小時,讓腸胃獲得適當休息後,便能夠稍微緩解,但如果空腹6~8小時後腹瀉情況持續,一天腹瀉超過4~6次以上,患者可能會出現脫水、電解質不平衡的情形,尤其孩童會更為明顯,這時候便可能需要就醫治療。   2.觀察糞便 若糞便帶血、有很多鼻涕般的黏液,或有合併發燒現象,代表腸胃炎可能較為嚴重、有感染,也需要就醫做進一步診斷。   3.合併上呼吸道病症 除了腹瀉、噁心、嘔吐以外,若還有發燒、乾咳、呼吸急促、嗅覺/味覺喪失或改變等新冠肺炎會有的上呼吸道症狀,則需通報1922免付費傳染病諮詢專線,安排就醫。     夏季高溫加上疫情夾擊,注重衛生習慣、留意食品保存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全台三級警戒延長,也代表民眾勢必得繼續「屯糧」、減少出門次數,以應付接下來的抗疫之路。由於現階段多數民眾相當依賴物流配送,導致物流產業相當吃緊,6月初國內物流龍頭黑貓宅急便、台灣宅配通、新竹貨運等業者紛紛釋出公告,表示將調整部份地區的低溫配送。Facebook也有粉絲專頁爆料,在宅配訂單爆滿的情況下,物流倉儲根本無法應對如此龐大的供貨量,爆料照片中可以看到許多貨物被隨意堆放,讓網友擔心如果是需要冷藏保鮮的食物,在常溫環境長期存放,難保不會變質,引發腸胃炎等消化道不適。       圖片來源:《終結血汗物流-台灣貨運倉儲產業工會》粉絲專頁     在疫情衝擊下,宅配難免大塞車,除了體恤物流人員的辛勞,注意各平台的配送時程公告以確保食物新鮮外,其實預防腸胃炎最經濟效益的方式,還是要從個人做起,張振榕醫師提醒民眾可以從日常生活著手,落實正確的衛生習慣和注重食物保存:   1.注意食物保鮮 過期和未及時冷藏、冷凍的食物,盡量不要食用。   2.食物應徹底煮熟 避免生食,食物入口前,最好都完全煮熟。   3.隔餐食用要冷藏 若食物沒有在當餐吃完,一定要立即冷藏。   4.不要吃隔夜菜 夏季氣溫高,若食物放置隔夜,細菌容易孳生,不建議繼續食用。   5.遵守用餐衛生 吃飯前、吃飯後都要洗手,用餐時使用公筷母匙,不要共食。   6.如廁前後勤洗手 由於腸胃炎是經由糞口傳染,感染源常常與排泄物、嘔吐物有關,所以廁所是重要的傳染場所,如廁前、如廁後都務必要記得洗手。   7.洗手動作確實不偷懶 洗手應盡量採「濕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乳,並謹遵洗手口訣的「內外夾弓大立腕」步驟來徹底清潔至少超過20秒。           張振榕醫師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病毒會經由糞便排出,所以腸胃道也被懷疑是傳染途徑之一,雖然尚未有足夠數據證實新冠肺炎會經由糞口傳染,但民眾仍須謹慎以對,隨時注意個人、環境及飲食上的衛生,以減少感染機會。         諮詢醫師:張振榕醫師    現職: 張振榕診所 院長 學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超音波暨內視鏡室主任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胃腸肝膽科專任主治醫師 日本國立癌症中心早期腸胃癌內視鏡手術進修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新冠病毒也會傳染給動物?家中寵物要當心?小心「這樣做」反而會傷害毛小孩 影片|疫情關在家焦慮值爆表!你我都可能是「怪胎」?心理治療強迫症原來是這樣!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6

  • 新冠肺炎速報 AZ疫苗公費開始施打 社區廣篩持續進行

    文/林聖錡 圖/翁嘉妤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1日宣布新增287例確定病例,其中286例為本土個案,另有1例境外移入個案,死亡24例。12日新增251例確定病例,其中250例為本土個案,另有1例境外移入,死亡26例。13日新增175例確定病例,其中174例為本土個案,另有1例境外移入,死亡26例。14日新增185例確定病例,全數為本土病例,其中死亡15 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波疫情從5月11日到6月12日,共累計公布了1萬1547位確診個案,其中已有5802人解除隔離,解隔離的人數已破5成,整體醫療量能壓力下降。此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採購引入單株抗體藥物1000人份,用於感染新冠病毒輕度至中度的患者,降低個案轉為重症的風險,藥物於將於6月中旬到貨,優先分配集中檢疫場所主責之醫院,經醫師評估後條件符合者始得注射。     6月15日起AZ疫苗公費開始施打,一到六類對象為優先   由日本贈送的124萬劑AZ疫苗,15日起即將提供民眾公費接種,接種對象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頒布的最新一到六類的對象,一到六類的總人數達267萬人,目前現有的疫苗數是無法滿足全部,副指揮官陳宗彥提醒地方一定要審慎做規劃處理,施打會依據健保資料將列名冊提供給各縣市,會依照居住場所、避免人員移動就近來施打。   一到六類施打對象如下:   一、醫事人員 1.具有執業登記之醫事人員 2.醫療院所之非醫事人員(含集中檢疫所之非醫事人員)   二、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含機場CIQS人員) 1.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之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官員 2.衛生單位第一線防疫人員 3.港埠執行邊境管制之海關檢查、證照查驗、人員檢疫及動植物檢疫、安全檢查及航空保安等第一線工作人員 4.執行居家檢疫與居家隔離者關懷服務工作可能接觸前開對象之第一線人員(含警察、提送餐等服務之村里長或村里幹事、垃圾清運之環保人員、心理諮商及特殊狀況親訪等人員) 5.實際執行救災、救護人員(指消防隊及民間救護車執行緊急救護技術之第一線人員) 6.第一線海巡、岸巡人員 7.實施空中救護勤務人員   三、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 1.國籍航空機組員、國際商船船員(含國籍船舶船員及權宜國籍船員) 2.防疫車隊駕駛 3.港埠CIQS以外之第一線作業人員: (1)於港埠入境旅客活動區域需接觸旅客之第一線工作人員 (2)執行港口各類船舶之碼頭裝卸倉儲、港埠設施及職安、環保管理巡查,引水等各項作業,須與 外籍船員接觸等第一線工作人員 4.防疫旅宿實際執行居家檢疫工作之第一線人員 5.因應疫情防治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認定有接種亟需之對象   四、因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 1.因外交或公務奉派出國人員、以互惠原則提供我國外交人員接種之該國駐臺員眷等 2.代表國家出國之運動員或選手   五、機構及社福照顧系統之人員及其受照顧者與洗腎患者 1.住宿型長照機構住民及其照顧者 2.居家式和社區式長照機構及身障照顧服務員及服務對象 3.矯正機關工作人員(戒護人員等) 4.洗腎患者   六、75歲以上長者     社區四大廣篩策略,盼有效阻擋新冠肺炎病毒擴散   1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社區廣篩四大策略,希望能盡快找出社區中的潛藏病例。其四大策略如下:   第一、廣設社區篩檢站 之前國內一開始多採被動篩檢方式,因此無法有效的主動找出無症狀的病患,透過廣設篩檢站,希望能進一步切斷病毒傳播鏈,截至目前已經有111站,有需要的民眾可盡速前往。   第二、協助企業自主快篩 另外近日多個企業已爆發員工確診的消息,為避免公司群聚感染,指揮中心呼籲企業盡快幫員工篩檢,避免疫情擴大。   第三、導入診所自費快篩 至於診所自費快篩部分,惟動線規劃與相關通風設備尚未齊全,目前正在討論中。   第四、鼓勵廠商引進在家快篩 現在已有兩家廠商提出申請,中央目前正盡速審核中。     18家民間救護車業者加入後送,消化救災量能   國內疫情然然嚴峻,醫護人員已經忙得焦頭爛額,當然對於運送確診患者及一般病人的救護車來說,似乎量能不足,而相關人員勤務壓力非常繁重。副指揮官陳宗彥說明最新防疫方針,有18家民間單位至少108部民間救護車上路,相關人員已經完成教育訓練,可以減輕原本119救災救護的龐大量能,舒緩相關人員的壓力。     172家旅宿推優惠,體諒醫事人員辛勞   醫護人員工作後,返家有可能把病毒帶回家,造成同住家人感染,但是想住外面的旅館又怕被拒絕,交通部長王國材11日宣布13縣市、172家旅宿業者共同推出醫護優惠方案,以分層分流的方式讓醫護人員入住,確保特定區域只有醫護人員住宿,在台灣旅宿網防疫專區可以查詢訂房,未來將持續擴增配合業者,體諒醫護人員的辛勞。   台灣旅宿網防疫醫護人員專區連結如下: :: 醫護人員入住優惠方案 :: (taiwanstay.net.tw)       延伸閱讀 文章|AZ還是莫德納?新冠肺炎疫苗等於免死金牌?疫苗差異、副作用一圖秒懂 影片|疫情關在家焦慮值爆表!你我都可能是「怪胎」?心理治療強迫症原來是這樣!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5

  • 肺炎疫情大流行可以去公園?美研究:民眾心理的避風港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摘要  在三級警戒下,許多營業場合都禁止人們進入,避免傳染原繼續擴散,此時人們就只能待在家裡很長的時間,心理的狀態不免浮動,若是能到戶外活動筋骨,或許不失為一個好選擇,但是戶外就是擴散疫情的根源之一,如何拿捏也是叫人為難。美國賓州卓克索大學(Drexel University)做了一項研究,疫情大流行期間人們如何使用公園,結果發現公園與其周邊的社區確診案例,並沒有關聯性;聽起來是相當特別,跟著美醫誌一起來看看為什麼。     疫情期間嚮往戶外活動嗎?想必每個人都會不由自主的點頭,但是隨著確診人數不斷攀升,戶外可能遇到人們群聚,出現防疫的破口,加上政府宣導盡量待在家中避免被感染,因此在戶外活動的人口也就不常容易見到,像是住家附近鄰近的小公園,人潮比疫情前就少了許多。不過在美國賓州卓克索大學(Drexel University)針對費城及紐約共22座公園進行調查研究,在疫情當前之際是否有更多人來到公園,這些人之後都確診新冠肺炎了嗎?   這項研究從2020的5月到7月總共為期3個月的時間,全部是針對中小型的公園,其中15座公園位於費城,7座位於紐約市。由於去年美國疫情嚴重,為了避免群聚,市政當局關閉了設有盪鞦韆等高接觸度的公共遊樂設施,除此之外在整個大流行過程中公園依然開放使用。調查發現人口密度高的區域,公園的確更被頻繁地使用,但是使用率增加不等於新冠肺炎的傳播率上升,肺炎反而是與社會的脆弱度有關聯。   在疫情期間外出的人通常被視為高風險的族群,原本一般人既有的觀念認為,這些人未保持社交距離的接觸性運動、不戴口罩、或者是咳嗽沒有摀住嘴巴,一定是他們造成疫情擴大的原因之一。但是經過研究調查後,其實大多數人還是有守紀律,調查指出費城約22.7%、紐約為1.2%的公園使用者未戴口罩。另外隨地吐痰或咳嗽未摀住嘴巴在費城只有0.7%、紐約只有0.9%的人。未保持社交距離的接觸性運動者在費城約1.6%、紐約為12.9%。   卓克索大學(Drexel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博士Franco Montalto表示,在調查期間仍然不斷有人來到公園,雖然政府考量疫情關係關閉部分設施,整體研究顯示沒有足夠的證據足以證實,公園在大流行期間的使用率上升,會造成疫情的擴散,這反映了人們還是需要有適當的空間來舒緩短暫精神上的壓力。當然能夠盡量避免外出還是比較好,若是要外出採買記得戴好口罩,減少與人的接觸, 回家記得最好清潔和消毒,才有可能阻絕病毒的入侵。       資料來源: 1. Study: Parks Not Only Safe, but Essential During the Pandemic | Now | Drexel University 2. Urban Park Usag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 Journal of Extreme Events (worldscientific.com)       延伸閱讀 文章|AZ還是莫德納?新冠肺炎疫苗等於免死金牌?疫苗差異、副作用一圖秒懂 文章|台灣疫情升溫,咳嗽、發燒心驚驚!新冠肺炎、流感、感冒怎麼分?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5

  • 新冠病毒也會傳染給動物?家中寵物要當心?小心「這樣做」反而會傷害毛小孩

    文/羅立珊 圖/傅暄閔      摘要  新冠肺炎在台灣連日都突破百位本土確診者,各種消息也甚囂塵上,近期有說法指出新冠病毒可能會透過人類傳給家中毛孩、再傳回人身上,讓不少飼主憂心家中毛孩感染到新冠肺炎,甚至有飼主給毛孩戴口罩、噴酒精,這些行為真的可行嗎?除此之外,俄羅斯也在近日表示國內已經陸續為動物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究竟動物會不會感染到新冠病毒呢?染疫動物還會把病毒傳染給人類嗎?讓獸醫師為你解開動物染疫之謎!     動物也會感染新冠病毒?確診動物症狀大公開   獸醫師林筱瑞表示,目前關於是否所有動物會感染新冠病毒的研究還不明朗,但在全世界確實有發現一些動物被新冠肺炎確診者感染的情況,像是狗、貓、動物園的老虎、獅子、大猩猩等,其中比較特別的是有發現較多的「水貂(Mink)」被新冠病毒感染,因此動物是有可能染疫的。       圖片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13/4925140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有針對伴侶動物的防疫措施提出說明,因為觀察到大部份狗、貓感染到新冠病毒時,症狀都較輕微,所以建議先讓寵物在家進行居家隔離,不要接觸到其他人或寵物,也不要帶出門,主人在照護時要戴手套、口罩、勤洗手與消毒。     感染新冠病毒的寵物會傳回給人?讓研究結論告訴你   林筱瑞醫師表示,到目前為止沒有直接的證據可以證明染疫寵物會將新冠病毒傳染給人類,寵物會染疫都是因為接觸到新冠病毒確診者,截至目前的研究來說,經由寵物傳播新冠病毒給人類的風險是相對低的,所以民眾不用過度緊張。     動物新冠肺炎疫苗出爐, 主要目的並非預防人類被傳染   在近日有報導指出,俄羅斯許多獸醫院已經開始幫動物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疫苗也是施打2劑,在研究結果中發現疫苗確實能在動物體內產生抗體,體內抗體可以維持6個月,顯示出疫苗對動物也能產生保護力。   林筱瑞醫師說道,研發動物的新冠疫苗主要目的,並非預防動物將新冠病毒傳染給人類,而是害怕新冠病毒經由人類傳染給動物後,病毒在動物體內產生變異,而這些變異的病毒若再傳給其他動物,甚至給人類,就有可能讓疫情變得更嚴峻。     疫情之下不能帶寵物出門散步?病毒不會經由寵物的皮毛傳染給人類   研究顯示,雖然寵物的皮膚、毛髮上可能會沾染到細菌、病毒,但病毒並不會藉由這樣的途徑傳染給人類,再加上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會從寵物的皮毛傳播給人,多為確診者傳染給寵物,所以一般情況下若飼主不是帶原者,帶寵物出門散步其實不太會讓牠們感染到新冠病毒,但還是建議民眾要讓寵物保持社交距離,做好預防措施。     飼主感染新冠肺炎,家中毛孩如何照顧?   根據農委會的說明,主人確診後毛孩也不得外出,因為病毒有可能在這期間傳染給毛孩,確診者也不要靠近毛孩,請家中的親友協助照顧,記得在照護前後用肥皂及清水勤洗手,保持衛生安全。若家中無人可以幫忙,可以致電到在地動物防疫機關,會有相關人員協助安置寵物。     寵物疑似染病立刻送獸醫院?你可以先這樣做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有針對伴侶動物的防疫措施提出說明,因為觀察到大部份狗、貓感染到新冠病毒時,症狀都較輕微,所以建議先讓寵物在家進行居家隔離,不要接觸到其他人或寵物,也不要帶出門,主人在照護時要戴手套、口罩、勤洗手與消毒。   如果發現寵物有接觸到確診者時,也要趕緊居家隔離、觀察後續狀況,因為寵物很有可能是無症狀帶原者。除此之外,若寵物出現呼吸道症狀,不要自行帶去獸醫院,可以電詢獸醫院是否提供遠距醫療諮詢,評估寵物染病的原因,如果懷疑是新冠肺炎症狀,再通報給在地動物防疫機關做後續處理。     人可以戴口罩、噴酒精,但寵物千萬不能這樣做   因為寵物的皮膚並非傳染新冠病毒的途徑之一,所以不需要在寵物身上噴酒精,林筱瑞醫師也提到,在寵物身上噴酒精、漂白水、二氧化氯等消毒用品,可能會造成寵物皮膚發炎或過敏,噴到眼睛會有角膜受傷的風險,若在噴灑中不小心讓寵物吃進消毒溶液,可能會造成酒精中毒,最好的清潔方法是用清水或寵物專用的洗毛精清洗,頻率也不宜太頻繁,大約一週洗一次即可,因為過度清潔容易把皮膚油脂洗掉,會讓寵物的皮膚更加脆弱。   有些飼主擔心寵物因為外出散步而染疫,會幫牠們戴上口罩,以為是為了毛孩好,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爲,因為狗的汗腺不發達,需要透過腳掌、嘴巴和舌頭散熱,用口罩摀住嘴巴會讓牠們難以散熱,大幅提升中暑、熱衰竭的機率,與其冒險戴口罩,避開人多的時間或地點遛狗才是好的選擇喔!   目前台灣沒有寵物確診的案例,但寵物的確有機會感染到新冠病毒,想要降低感染風險,飼主本身除了勤洗手、戴口罩之外,也應養成在接觸貓、狗前後洗手消毒,避免與寵物過度親密接觸,主人做好防護措施,就能守護好家中毛孩與自身的健康喔!     諮詢醫師:林筱瑞醫師    現職: 琪欣動物醫院主治醫師 學經歷: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系 台灣大學附設動物醫院實習醫師 台灣大學附設動物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台灣大學附設動物醫院急診醫師 美國Elwood Animal Hospital工作經驗         延伸閱讀 文章|狗狗篩檢準確率了得!防止病毒擴散新利器 影片|法鬥、巴哥整形原因大公開!貓咪私密處也需要改造?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09

  • 新冠病毒女神現身印度,疫情絕望只剩下求神?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摘要  談到新冠肺炎最嚴重的地方,印度絕對是災區之一,截至目前為止每天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仍不斷攀升,病毒也不斷的變異,醫療動能已逐漸崩潰,要看到疫情趨緩的一天似乎還要很久。對於敬愛神明的印度人來說,祈求神明已成為他們的慰藉之一,而在印度南部竟出現了所謂的「新冠病毒女神」(Goddess Corona Devi)神像,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跟著美醫誌來看看!     在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是處在第三級的警戒下,公共集會場所及及宗教廟宇等活動都是暫停的, 不過每日仍有百位數的確診案例,民眾必須待在家中減少外出被感染的機率,不過遠在亞洲的另一個國家印度可就不是這樣的光景,全世界都了解到新冠病毒在印度已經變異,持續在印度肆虐創下新高的確診案例和死亡人數,當地的醫療機制已經瀕臨崩潰,這種景象對於其他國家的人來說是非常可怕。   由於印度幅員廣大,各地醫療的資源也不一,常常會出現肺炎爆發就難以挽回的狀態,在南部的一座城市Coimbatore就是如此,這裡已遭受到二次疫情的襲擊,奪去了不少人命;原本印度人對於神明都非常的敬畏,不過因為不能群聚,所以寺廟也關閉,同時禁止活動,但是一座名為Kamatchipuri Adhinam的寺廟內,立了兩尊「新冠病毒女神」(Goddess Corona Devi)神像,由祭司代替民眾來祈求,希望疫情能早日結束。   至於為什麼要立新冠病毒女神像來祭拜,寺廟負責人說,每位神祇都有其作用,在之前印度曾經歷過天花、水痘和鼠疫等現象,透過宗教設立神像可以讓疫情不要擴散,所以他們將這次的新冠病毒當作神來膜拜,除膜拜外還用薑黃水和牛奶為神像沐浴,希望病毒可以減緩,不要再呈現不可控制的情況,醫生們已經無法應對嚴峻的形勢,神明和信仰將是最後的手段。   宗教的確是印度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設立病毒神像是有一點不太合乎一般人的看法,畢竟病毒侵入是不會管男女老少的,根據印度衛生部資料,境內目前累計感染病例超過2,750萬人,死亡人數超過31萬人,印度政府應該思考如何更有效地防堵人們傳播的方式,以及環境衛生的條件,醫院和醫護人員只是固定的,如果連他們都累倒了,誰來照顧染上肺炎的人們呢?       資料來源: 1. Hindus in South India Erect 'Corona Goddess' Temple (breitbart.com) 2. Devastating state of affairs - Priests in India pray for mercy from coronavirus 'Goddess' | The Economic Times (indiatimes.com)span> 3. 印度寺廟供奉「新冠病毒女神」 祈求疫情儘快結束 | 全球疫情大流行 | 全球 | 聯合新聞網 (udn.com)       延伸閱讀 文章|AZ還是莫德納?新冠肺炎疫苗等於免死金牌?疫苗差異、副作用一圖秒懂 文章|台灣疫情升溫,咳嗽、發燒心驚驚!新冠肺炎、流感、感冒怎麼分?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08

  • 皮膚出現大片紅疹、腳趾有凍瘡?!小心是新冠病毒找上你!

    文/羅立珊 圖/傅暄閔      摘要  你知道皮膚出現「紅疹」有可能是新冠肺炎引起的嗎?隨著疫情持續升溫,有越來越多特殊的症狀被發現,現在有研究指出,新冠病毒除了造成肺部受損、味覺、嗅覺的喪失之外,甚至有可能引起皮膚疹,像是紅疹、凍瘡樣病灶、小水泡以及蕁麻疹等,但並非有紅疹就一定是感染到新冠病毒,而是可以作為大家自主觀察、提高警覺的小方法,多一分了解,才能少一分恐慌。     皮膚科醫師蔡逸姍表示,根據《英國皮膚病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指出,英國有17%的患者感染到新冠肺炎後,出現的第一個症狀是皮膚有紅疹,而有21%的患者除了紅疹之外,沒有其他症狀產生,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在近期也針對新冠紅疹提出說明,表示目前台灣新冠紅疹的統計比較不明朗,但整體看起來紅疹的發生率比較低一點。雖然台灣的患者出現相關皮膚症狀的案例並不多,但我們還是有必要好好了解新冠病毒可能會引發哪些皮膚疹,並多加留意身旁的人與自己的皮膚狀況。     新冠紅疹症狀多樣, 特殊皮膚表現要注意   「新冠紅疹」有很多不同的樣子,嚴重性也不同,以下有6種新冠肺炎症狀常見的皮膚表現:   一、凍瘡樣的病灶(chilblain-like lesions) 凍瘡樣病灶的患者,趕快居家隔離,不要去擠快篩站       圖片引用自美國皮膚醫學會網頁(AAD)     蔡逸姍醫師指出,凍瘡樣病灶會出現在手指或腳趾(比較常在腳趾),又稱為「新冠腳趾」(COVID Toes),症狀區會呈現紅色或紫色的狀態,伴隨疼痛與腫脹,凍瘡樣病灶有一點很特別的是,大部份發生在免疫力較好的年輕人或小孩子身上,研究發現,這些患者因為免疫防禦系統抵抗病毒的能力較好,最後只留下凍瘡樣病灶的症狀,也因為體內病毒量少,所以進行快篩時幾乎都是陰性,所以有凍瘡樣病灶的患者不要去擠快篩站,因為較難透過快篩或抽血檢驗出是否患有新冠肺炎。   凍瘡樣病灶屬於較晚期會發生的症狀,可能在潛伏期14天過了才會發生,但病毒在潛伏期時就有一定的傳染力,若發現有此症狀的民眾要趕快居家隔離,並聯絡14~21天內接觸過的人,請他們注意是否有乾咳、發燒等症狀,而凍瘡樣病灶患者本身因為免疫力較好,若沒有其他併發症,先好好待在家靜養,因為這種病灶自行康復的機率較大。     二、麻疹樣紅疹(morbilliforme) 沒有特異性的紅疹,同時有新冠肺炎接觸史須留意       圖片引用自英國covidskinsign網頁     麻疹樣的紅疹形態細碎大片,大部份分佈在軀幹,平常人若發燒或是被不同種病毒感染時,也可能有類似的麻疹樣紅疹,因此無法單看紅疹判斷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如果民眾有新冠病毒接觸史,同時身體出現麻疹樣紅疹時,才有可能是新冠病毒所引起的,此時要提高警覺,趕快就醫確認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     三、小水泡狀紅疹(vesicular) 小水泡偏單一形態,不同於水痘具有多種時期的樣子       圖片引用自Pediatric dermatology期刊     有些民眾感染到新冠病毒後,會有形態細小的水泡產生,水泡沒有特定分佈的位置,蔡逸姍醫師說道,水痘病毒也會長出水泡,不一樣的是,水痘病毒引起的小水泡在肌膚上可能會有好幾個時期的樣子,像是剛長出來的、結痂的、乾掉的、破掉的,如果是新冠病毒誘發的水泡,研究發現水泡偏單一形態,看起來在同一時期,這是民眾可以稍微注意的特徵之一,只是沒辦法透過水泡判定是否感染到新冠病毒,醫師還是需要搭配其他資訊才能給予正確的治療。     四、網狀青斑(retiform purpura) 網狀青斑伴有凝血功能異常或血管病變,病情較嚴重       圖片引用自ABC News網站     患有「網狀青斑」的患者在新冠紅疹佔的比例不多,大約5%~6%左右,通常是晚期會出現的症狀,也就是病人已經有發燒、咳嗽、肌肉痠痛等症狀發生後,網狀青斑才會漸漸浮現出來,形態上呈現暗紅色或青紫色網狀樣,並發生在四肢。這類患者通常「病情比較嚴重」,大部份會在老人或患有重症的患者身上看見,因為他們的免疫防禦機制較弱,沒辦法有效趕走病毒,反而破壞了自身的血管壁, 造成栓塞、發炎等,合併有一些凝血功能異常或血液方面的問題,所以患有網狀青斑的患者,預後是比較不好的,蔡逸姍醫師補充,有些人肌膚接觸到冷空氣時,皮膚會呈現生理性的大理石紅斑,這個是體質關係引起,並不是所謂的網狀青斑症狀。     五、蕁麻疹(urticaria) 過去不曾有蕁麻疹,最近有新冠肺炎接觸史並長出蕁麻疹,感染新冠肺炎機率較高       圖片引用自英國covidskinsign網頁     蔡逸姍醫師表示,蕁麻疹的症狀表現和一般常見的蕁麻疹幾乎一樣,因此很難辨別,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是,如果民眾過去不曾發生蕁麻疹,可是最近有新冠病毒接觸史,同時又長出蕁麻疹,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會高一些。相反的,以前常常長蕁麻疹,現在剛好又蕁麻疹發作的民眾,第一步先確認自己有無接觸史,有疑似接觸史時,先居家隔離觀察狀況,無接觸史的話,可以到皮膚科尋求醫師協助。     六、小出血點(petechiae) 呈深紅色細碎一片,用力壓出血點不會消退       圖片引用自英國covidskinsign網頁     呈現小小紅紫色的點點,用力壓出血點也不會退掉,通常發生在四肢。     疑似出現新冠紅疹,先確認有無其他症狀、接觸史   如果發現自己身上出現「不明紅疹」,同時有發燒、腹瀉、乾咳等症狀;或是只有「不明紅疹」,但有新冠肺炎接觸史,都建議前往急診並主動告知可能為高風險患者,除了上述的情況,皮膚有紅疹的民眾,先不必擔心是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觀察後續有無其他症狀,再做進一步的處理。   台灣疫情仍在延燒,目前政府也呼籲大家,無接觸史、無症狀者先不要去篩檢站,以免增加篩檢醫療負擔,還會讓自己暴露在感染風險之中,最重要的是把口罩戴好、勤洗手並保持社交距離,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喔!         諮詢醫師:蔡逸姍醫師    現職: 京硯皮膚科診所 皮膚專科醫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馬偕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皮膚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雷射光電醫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皮蛇是什麼?治療三原則斬斷帶狀皰疹復發魔咒 影片|濕疹可能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醫師教你如何正確對抗濕疹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03

  • 澳洲沙龍店拒絕接種疫苗民眾消費 醫學專家斥無根據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摘要  這兩年全世界在疫情籠罩下,多個國家近期已開始為民眾施打疫苗,期望能阻絕病毒的傳播,不過在有人的地方總是會出現怪力亂神、道聽塗說的事情,在澳洲就有一間沙龍店,經營者宣稱接種疫苗將對身體帶來數千種副作用,甚至做出極端的行為將接種者拒絕在店面外,不讓他們消費。如此行徑也讓醫學專家跳出來反駁,民眾應該透過官方的資訊來正確了解接種疫苗的知識。     你接種疫苗了嗎?在台灣的各位可能還需要再等等,在國外如美、英、德、法及以色列等國幾乎超過一半的民眾都已接種疫苗,面對疫情持續兇猛的肆虐,疫苗接種成為防堵病毒的一道良藥。當然遠如澳洲及紐西蘭兩國,接種疫苗者更可以在兩國之間展開旅遊泡泡,達到探親及觀光的目的。不過在接種疫苗的政策下仍有光怪陸離的情形發生,在澳洲昆士蘭州的一間沙龍店就是如此。   沙龍店經營者Yazmina Jade Adler在Instagram上發佈了一條消息:有接種過Covid-19疫苗者不得入店消費,此訊息一出立即引起正反兩方面的交戰,有人表示「這老闆是空固力壞去?」、「很有錢嗎?不想做多的生意」、「是瘋了嗎?」,當然持正面意見的則說「很高興老闆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我會成為你們的新客戶!」,而老闆本身並沒有要將這則消息撤出的意願,這是為什麼?   Yazmina Jade Adler表示她看過有人分享施打疫苗後的後遺症,覺得疫苗的「內容物mRNA」會經過施打過的人體,然後人體透過唾液傳播出去,而且覺得疫苗會對身體帶來上千種的副作用,例如造成女性經期大亂、會造成員工及員工家屬因此而染上肺炎等等。但是此訊息很快就被當地公衛專家給打臉,並說這位經營者「缺乏正確認知」「這樣的行徑是相當危險」,因為該老闆並沒有任何證據及資料顯示接種疫苗後會造成女性經期大亂,疫苗內容物產生的副作用也沒有那麼像老闆說的一樣,的確有部分民眾會因為疫苗而產生些許的不適,像是肌肉痠痛或是發燒等,但可以透過其他的方式來配合緩解;另外疫苗的內容物mRNA並不具有傳染性。   不過該老闆表示仍然堅守她的開店政策,並且隨著疫情狀況評估至2023年,她不是反對疫苗,也沒有歧視任何人,她只是做出對她事業有幫助的選擇。看來這名老闆仍會持續堅守她的立場,但是就民眾來說,要知道疫苗正確資訊仍需透過專業醫療單位及醫師的說明,加上詳細的評估身體狀況和風險,才是對自己最有保障的。       資料來源: 1. https://www.news.com.au/lifestyle/health/health-problems/khemia-salon-owner-posts-proof-to-support-her-ban-on-aussies-vaccinated-against-coronavirus/news-story/a94241ec03aef40600175a9c28ece369 2. https://www.9news.com.au/national/gold-coast-hair-salon-owner-slammed-by-top-gp-after-covid-vaccine-stance/c4240f39-2d26-4415-bc5f-665f89aabc67 3. https://www.dailymercury.com.au/news/qld-hairdresser-refuses-vaccinated-customers/4261711/     延伸閱讀 文章|醫美注射恐與新冠疫苗排斥?爆首例過敏反應 嚴重者引起臉部腫脹 影片|新冠肺炎病毒從「眼」入?防疫期間戴隱形眼鏡要小心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02

  • 狗狗篩檢準確率了得!防止病毒擴散新利器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摘要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染上新冠肺炎,或許不用靠快篩的核酸檢測(PCR),人類身邊的好朋友就可助你一臂之力,根據國外研究指出,狗狗在經過訓練之後可以嗅出病毒,無論陽性或是陰性偵測準確率都幾乎可達90%。可以運用在邊境檢查、機場,火車站和音樂會等場所進行大規模檢測,藉此可以防止傳播帶原者擴散出去的風險,搭配核酸檢測可正確地檢測出感染者,聽起來是相當令人振奮,究竟研究是如何?跟著國際新知來一探究竟!     說狗狗是人類的好朋友的確不為過,除了可以緩解個人情緒之外,許多重要的任務如查緝走私、導盲或是機場安全等都需要狗狗來協助,而近期狗狗又被賦予了一項工作,那就是偵測人類是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根據倫敦與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最新研究,經過訓練的醫療偵測犬,可以在30分鐘內檢測300名搭機乘客是否感染新冠病毒,而這樣的實驗方式約有88%的準確率,但是誤差也大約會在12~16%之間。   狗狗的嗅覺是比人類高出一萬倍之多,試驗者將染上肺炎病患的衣物、襪子和口罩當作實驗給狗狗當作訓練,再搭配實驗室的核酸檢測後,整體的準確率可以達到91%,有狗狗的協助檢測速率會快上許多。另外法國國家獸醫學院( France’s national veterinary school)無獨有偶也是做了相關的實驗,研究人員找來335位有做過核酸檢測的志願者,年齡介於6~76歲之間,並採集腋下的汗水範本作為檢測之用, 狗狗全部檢測後結果新冠肺炎陽性偵測準確率達97%,對陰性的準確率也有91%,可說是正面的好消息。   當然也有許多國家是開始使用狗狗開始實驗,例如澳洲、德國、芬蘭紛紛都有投入狗狗檢測的實驗,在這波肺炎尚未停歇之際,研究人員也馬不停蹄的找尋更有效率的方式對對抗病毒,狗狗雖然無法取代正規的檢測方式,但仍可以加速快篩的作業流程,期望這項實驗能夠再多經驗證,期盼有一天狗狗能正式上場一起和我們共同打擊病毒。       資料來源: 1. Covid: Sniffer dogs could bolster screening at airports - BBC News 2. Dogs can better detect Covid in humans than lateral flow tests, finds study | Dogs | The Guardian 3. 泰國推「狗狗篩檢」!拉拉出馬嗅病毒 成功率高達95%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ltn.com.tw)       延伸閱讀 文章|新冠肺炎後遺症只要呼吸就會痛!英國聲樂家教你重新學習「如何深呼吸」 影片|法鬥、巴哥整形原因大公開!貓咪私密處也需要改造?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01

  • AZ還是莫德納?新冠肺炎疫苗等於免死金牌?疫苗差異、副作用一圖秒懂

    文/羅立珊 圖/傅暄閔      摘要  截至目前,台灣陸續取得莫德納疫苗與AZ疫苗,但國外時常傳出副作用的案例,更有傳言指出孕婦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會流產,讓不少備孕的媽媽心生恐懼,害怕接種疫苗後會對孩子產生副作用,但究竟接種後可能有哪些不良反應?哪些族群可以暫緩施打?在這篇美醫誌要將新冠肺炎疫苗的重點一次通通告訴你!     一次搞懂莫德納疫苗與AZ疫苗的研發方式與保存差異   莫德納疫苗(Moderna)   莫德納疫苗的正式名稱為「mRNA-1273」,是由美國製藥生技公司藉由mRNA技術開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其原理是mRNA不進入細胞核與人體DNA,直接在細胞質生產新冠病毒的抗體。   婦產科醫師郭信宏解釋,可以想像人體細胞核是一個工廠,工廠裡面有許多產線(DNA),而mRNA不需要進入工廠,而是可以在工廠外自行生產東西,也就是抗體,用來抵抗新冠病毒入侵,也因為不進入人體細胞核,所以普遍安全性會來得高一點,但mRNA不會進入細胞核,所以比較容易被人體代謝掉,官方建議在四週內施打完兩劑才能有較高保護力,保護力大約有94%,但因為莫德納疫苗需要超低溫保存(攝氏零下20度),過於嚴苛的運送環境,讓莫德納疫苗較難被廣泛施打。     AZ疫苗(Oxford–AstraZeneca)   AZ疫苗又稱牛津疫苗,是由阿斯特捷利康藥廠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利用腺病毒的DNA嵌入工廠內做出抗體對抗病毒(但不會在人體內複製,對人不會有致病性),因為會進入人體細胞核,所以較不容易被代謝掉,兩劑施打的間隔可以比較久,大約8~12週。郭信宏醫師建議在疫苗有限的情況下,比較適合打的就是AZ疫苗,因為儘管只施打一劑,也有不錯的保護力,大約70%,第二劑打完保護力大約有80%。除此之外,AZ疫苗只需冷藏於攝氏2~8度,運送上較方便,所以能被廣泛施打。           新生兒、孩童、孕婦不能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疫苗接種副作用看這裡   郭信宏醫師表示,目前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究,還沒有針對新生兒、孩童、孕婦等做出實驗結論,所以不確定新冠肺炎疫苗對這些族群會不會有療效及安全上的疑慮,目前藥廠也陸續為這些族群進行實驗,若以上族群希望有疫苗保護,可以等官方宣布,或考慮施打mRNA疫苗(莫德納疫苗、輝瑞疫苗),因為mRNA不會進入人體,是較安全的疫苗,可經醫師評估後進行施打。   此外,有在服用賀爾蒙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的民眾,應避免施打AZ疫苗。因為根據AZ疫苗的報導,有可能導致罕見且嚴重的副作用「血栓」,而賀爾蒙藥物本身的副作用就是血栓,若又施打AZ疫苗可能會增加血栓的風險。   除了上述提到的族群,其他民眾不需要太過擔心注射AZ疫苗後會有血栓發生,以郭醫師在臨床上的經驗,台灣人會產生血栓的機率非常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在記者會上也強調,台灣的肺部血栓事件,發生率只有萬分之1.59,相對白種人千分之1~2低許多,也就是說,歐美等國的血栓發病率是黃種人的5~10倍。   除了上述提到「血栓」這個嚴重副作用之外,兩種疫苗施打完後都有可能產生其他較輕微的副作用,像是疲憊、頭痛、肌肉痛、發燒、身體不適等,這些副作用通常會在接種疫苗1~2天後出現,但預計幾天內副作用就會消失,民眾不需要太過恐慌。     新冠肺炎疫苗保護力不夠高?其實疫苗對重症死亡保護力接近100%   現階段國際上認證的疫苗,不論在第一劑或第二劑,接種完後的保護力皆約落在60%到90%左右。基本上所有疫苗的保護力很難達到100%,但郭信宏醫師強調,所有疫苗的「重症死亡保護力」都是接近100%,也就是說幾乎100%能預防民眾患有重症、住院甚至死亡,所以打疫苗最大的目的,就是有效避免民眾進入最嚴重的狀況,與其執著在疫苗的綜合保護力不夠高,大家更需要關心的是現有的「重症死亡保護力」已經非常好了,因此郭醫師鼓勵民眾有疫苗就可以施打,先建立重症死亡保護力的屏障。     莫德納疫苗與AZ疫苗雞尾酒混合接種是趨勢   郭信宏醫師也提出他的看法,在未來疫苗充裕且不衝突的情況下,注射兩種不同型態的疫苗(例如先AZ兩劑再莫德納兩劑),理論上可以更增加保護力,所以新冠肺炎疫苗混合接種可能會是一個趨勢,民眾不需要執著在第一個疫苗是打哪一種。     新冠肺炎疫苗打完後保護力有空窗期,戴口罩、勤洗手不可少   大部份的疫苗要等到接種1~3週之後才會建立起免疫力,新冠肺炎疫苗也不例外,在這之前若暴露在病毒下,還是有可能會被感染,且會傳染其他人,所以戴口罩、勤洗手消毒、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還是非常重要。   看完這篇,ME粉們對新冠肺炎疫苗有更多的了解嗎?疫情當前,施打疫苗也是非常重要的唷!       諮詢醫師:郭信宏醫師    現職: 長庚紀念醫院 婦產部內視鏡科 主治醫師 學經歷: 台灣婦產科內視鏡醫學會 副秘書長 亞太婦產科內視鏡醫學會 國際教學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林口長庚婦產科住院醫師 林口長庚婦產部內視鏡科       延伸閱讀 文章|全台肺炎疫情延燒,癮君子脫口罩抽菸要開罰!吸菸真的容易得新冠肺炎嗎? 文章|肺炎疫苗導致腫痛發炎副作用 醫美填充物惹的禍?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5.28

  • 全台肺炎疫情延燒,癮君子脫口罩抽菸要開罰!吸菸真的容易得新冠肺炎嗎?

    文、圖/翁嘉妤      摘要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針對戶外未戴口罩抽菸的行為,地方政府也開始開罰,癮君子若勸導不聽者,將可能遭罰新台幣3,000~15,000元,在目前肺炎疫情格外受到關注的時期,網傳有抽菸習慣者,因為肺部功能較差,是較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的族群,這是真的嗎?抽菸還會對肺部產生哪些不好的影響呢?美醫誌藉著5月31日的「世界無菸日」,要來教大家如何顧好自己的肺,提升自身的抵抗力!     隨著全台防疫進入三級警戒,政府對於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擴散,也開始加重執法力度。不少地方政府紛紛表態,戶外抽菸是「非民生生活的必需行為」,因此抽菸沒戴口罩,經勸導不聽者一律開罰,讓癮君子們大嘆室內無法抽菸,到戶外又會被規勸、罰款,真的只剩戒菸一途了。   隨著全台其實戒菸不只為了荷包著想,也與健康息息相關,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已將2021年訂為「戒菸承諾年」,並公開表示吸菸者罹患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的風險,比非吸菸者還高。以往我們普遍認知抽菸對健康有害無利,但事實上菸癮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可能遠比我們想像中的還更加嚴重。     抽菸會怎麼影響身體健康?老痰變多、走路易喘,你感覺到了嗎?   人體肺部的主要功能是交換氣體,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呼吸」,呼吸這一動作其實可分為外呼吸及內呼吸。正常的外呼吸流程是在肺泡中進行,肺泡裡的空氣會和肺泡壁微血管中的血液進行交換,而內呼吸則是指身體內微血管中的血液,與組織細胞間氣體交換的過程。           家庭醫學科醫師洪暐傑表示,吸菸者與二手菸者的肺部是一直在產生發炎反應的,在不斷受到刺激、發炎的環境下,肺部會形成大小不一的空泡(肺氣腫),並失去交換氣體的功能,隨著健康的肺泡越來越少,長期以來便會造成慢性支氣管發炎,開始有各種不適症狀,例如喉嚨積痰變多、容易咳嗽,感冒也經常久咳不癒,甚至走幾步路就容易喘、呼吸困難,對身體影響甚鉅。   雖然隨著時代變化,電子煙與加熱煙的上市,讓吸菸者有更多元化的選擇,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聲明指出,所有形式的菸品和新型菸品,都會對人體產生危害。目前已知電子煙油裡含有約7,000種化學成份,經歐盟檢測發現,其中有超過41種有害物質易造成肺部發炎、過敏、氣喘等症狀,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也比非吸菸者增加2倍,因此無論是吸傳統紙菸還是新型菸品,其實都難逃菸害帶來的影響。   有些吸菸者可能認為「少量抽」就可以降低抽菸對身體造成的傷害,但其實抽菸並沒有所謂的安全標準值,即使吸菸量不多,菸中的有害物質也會破壞肺部。洪暐傑醫師指出,過去曾有數據顯示,1天抽10支菸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約增加50%,而1天只抽1支菸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約增加40%。也就是說,大量抽和偶爾抽,其實都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趁早戒菸才是最佳的選擇。     抽菸易罹患新冠肺炎?WHO建議吸菸者速速戒菸,遠離肺炎病毒   國內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吸菸者不僅因為政府規範而限縮了抽菸的場域,其實自身也是新冠肺炎重症的高危險族群。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20年指出,吸菸者若是感染新冠肺炎,會更有可能導致重症及死亡的風險。據國際研究表示,吸菸者感染新冠肺炎引發重症的機率,是非吸菸者的2倍;住院治療後持續惡化的風險,則會比非吸菸者增加14倍;若是使用電子菸等新型菸品者,感染機率將會增加7倍。   洪暐傑醫師進一步表示,由於新冠肺炎主要是影響肺部機能的病症,而抽菸則會損害肺部的正常功能,因此會讓身體難以抵抗冠狀病毒等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更將新冠肺炎風險列為「戒菸的一百種理由」中的第一名,呼籲全球的癮君子儘早戒菸。     癮君子成「另類散播者」?別讓三手菸危害你的家人!   目前呼吸道飛沫傳染被視為新冠肺炎病毒主要的傳播方式,但洪暐傑醫師提醒,若吸菸者罹患新冠肺炎,在抽菸呼氣時,便可能將受感染的飛沫呼出到空氣中,增加周遭人們感染的風險。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指出,研究顯示即使在二手菸的菸味消散後,病毒仍會附著在衣服、灰塵、傢俱、牆壁上,換句話說我們俗稱的「三手菸」也有可能沾染病毒,冠狀病毒在物體表面可存活7天,但是三手菸可殘留在屋內長達6個月甚至數年,癮君子們不可不慎。   目前全台防疫進入三級警戒期,民眾長時間待在屋內,與家人接觸的時間更多,提醒吸菸者千萬別在家中吸菸,即使在戶外吸菸,身上殘留的三手菸還是會被「帶回家」,危害屋內其他人員的健康。面臨新冠肺炎疫情侵襲,保護家人的最佳方式,還是要從戒除「一手菸」開始,也讓自己遠離肺炎重症及死亡的威脅。     戒菸沒那麼簡單,要戒,就讓專業的來!全台戒菸門診輕鬆查   戒菸並非說戒就戒,要徹底除去菸癮其實相當困難,現在全台已有多家院所提供戒菸門診服務,民眾可以利用衛福部國健署戒菸治療與管理網站的查詢系統,依照所在的地區,查詢各縣市合約戒菸機構。   戒菸門診能提供戒菸輔助療法,減少吸菸者生理和心理對菸的依賴,也讓戒斷症候群不會過於明顯,讓吸菸者在這段期間不會承受獨自戒菸時的痛苦。除此之外,戒菸門診也會協助與吸菸者的家人溝通,畢竟在戒菸的過程中,家人的支持也是相當重要的,並非旁人的一昧苛責、逼迫就能成功,因此洪暐傑醫師鼓勵吸菸者,想要戒菸就勇敢說出來,千萬不要暗自決定,否則很容易放棄,不妨透過戒菸門診的幫助,與醫師一同制定適合個人的戒菸計劃,使自身及家人遠離菸害,重拾健康。     資料來源: 1.Vardavas CI, Nikitara K. COVID-19 and smok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 Tob Induc Dis. 2020;18:20. Published 2020 Mar 20. doi:10.18332/tid/119324.         諮詢醫師:洪暐傑醫師    現職: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 學經歷: 義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義守大學醫學院學士後醫學系外國學生專班講師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     延伸閱讀 文章|肺炎疫苗導致腫痛發炎副作用 醫美填充物惹的禍? 影片|聲音啞啞無法飆高音!聲帶整形手術讓你成為「聲林之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5.28

  • 肺炎疫苗導致腫痛發炎副作用 醫美填充物惹的禍?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世界各地仍無停歇的跡象,就連台灣本地也出現了大幅人數確診的消息,全台更是進入第三級的防疫警戒狀態,除了個人本身做好防疫措施外,就必須仰賴COVID-19疫苗來達到防堵病毒的功效。但疫苗對於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狀態的呈現,對於曾經在臉上注射過填充劑或是玻尿酸的人,有可能會因為疫苗讓身體感到不適,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跟著國際新知一起來看看!     你曾經在臉上做過微整嗎?是否有注射過填充物呢?在新冠肺炎期間想注射COVID-19疫苗可得先想一想,根據American Society for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ASAPS)美國美容整形外科學會指出,曾經在臉上有注射填充物的民眾,在接受疫苗接種後,身體出現了紅腫以及發炎的副作用,還有人出現嘴唇腫大的情形;不過這僅僅是個位數的個案,而身體出現狀況的患者在接受類固醇及抗組織胺的治療後,症狀已得到緩解。   其實這是很罕見的狀況,尤其是此類報導一出,不少曾經注射過填充物的民眾紛紛打電話詢問醫師是否可以接受COVID-19疫苗接種,皮膚科醫師Dr. Brooke Jackson指出,副作用出現的案例雖少,但是隨著疫苗接種人數越來越多,就數學統計上這些案例仍有可能會發生。而上述案例的患者,其實他們注射填充物至少有半年至一年的時間,會產生這種情形不一定是跟疫苗有關,人體內的免疫系統作用也是因素之一。   在COVID-19疫苗上市前都會經過美國FDA的測試及實驗,舉某牌疫苗為例,15,184名的受試者中有3名受試者之後出現不適的狀況,但是測試時並不會知道受試者過去曾經服用過或施打過的藥物,這並不代表疫苗就是有問題或是出現瑕疵,大部分受試者身體仍然是出現正常的反應。注射填充物出現紅腫或發炎情況也不是施打疫苗後獨有的,原本個人的體質也是有可能會引發一些不良反應,所以把施打疫苗和不適症狀劃上等號其實是不太正確的。   當然在疫情嚴峻狀況下,接受疫苗接種還是必須的,美國皮膚科手術學會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Dermatologic Surgery(ASDS)建議民眾不要因為你注射過相關填充物就害怕去接受疫苗的施打,畢竟病毒是相當可怕的,傳播速度又快,疫苗才能有效地隔絕病毒,幫助人體免於危害。當然如果有個人病史或是其他的藥物使用歷史,最好在施打前告知相關單位或醫師,請他們詳細評估後再進行,保持正確的認知來面對疫苗施打後的狀況也非常重要,不要因為恐慌或是一些消息來源就錯失了疫苗的施打時機,畢竟沒有人希望成為疫情下的受害者。     資料來源: 1. FDA: Moderna Vaccine May Cause Reaction in People With Facial Fillers | Health.com 2. Are the Covid-19 Vaccines Safe for Facial Fillers? (vogue.me) 3. Q&A: Reaction to facial fillers may be seen with Moderna COVID-19 vaccine (healio.com) 4. COVID-19 Vaccine and Facial Fillers: The Interactions and Side Effects to Know About (goodhousekeeping.com) 5. About Us | Skin Wellness Dermatology Associates 6. Oral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for treatment of delayed inflammatory reaction to dermal hyaluronic acid fillers following COVID-19 vaccination-a model for inhibition of angiotensin II-induced cutaneous inflammation (jaadcasereports.org) 7. COVID-19 - Facial Fillers and COVID-19 Vaccine (surgery.org)     延伸閱讀 文章|我不喜歡鏡頭前的自己!疫情下的醫美整形熱潮 影片|新冠肺炎病毒從「眼」入?防疫期間戴隱形眼鏡要小心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5.27

  • 新冠肺炎後遺症只要呼吸就會痛!英國聲樂家教你重新學習「如何深呼吸」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各國齊心抗疫至今一年多,許多曾染上新冠肺炎的確診者,在醫護人員的照護下皆已康復出院,但出院後的生活或許才是真正的考驗。出院後除了需要面對他人不友善的眼光,對於身體是否完全康復,其心理都要一段時間去調適,另外,還可能會有其他後遺症使身體出現不適感。在英國就有聲樂家針對新冠肺炎後遺症導致的呼吸道受損問題,規劃了呼吸練習課程,希望藉此可以改善確診者在染疫後造成的呼吸問題,讓康復者能夠重新學習呼吸,恢復正常的呼吸功能。     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至今,各國皆費盡苦心研究出解藥,希望能夠終止這場全球戰役。疫情一年多以來,全世界將近1億1824萬7918人確診,死亡人數為262萬4168人,康復人數約6680萬人,在台灣也有977人確診,10人死亡。康復者們雖已脫離病毒的威脅,卻有調查顯示,約有9成的康復者身上都出現了後遺症,輕則頭痛,嚴重則是呼吸困難、記憶衰退,不僅回不去以往的健康狀況,更大大影響了日常作息。在英國倫敦就有聲樂家發現這個現象,計畫了一項為期六週的「ENO Breathe」,這是由英國國家歌劇院與倫敦一家醫院共同合作開發,為疫情康復的患者提供定制的聲樂課程,由專業的歌唱導師指導,經過臨床驗證已有效改善多位患者的呼吸狀況。   這個計畫是由一位在英國歌劇院工作的Jenny Mollica(音譯詹妮.莫利卡)於一次採訪中表示,在確診者陸續康復後,仍有感受到胸痛、疲勞、頭痛和呼吸困難等症狀。身為歌劇工作者的她,認為若能利用聲樂家特殊的呼吸及發聲專長,或許能為康復卻有呼吸困難的患者提供協助,並偕同NHS Trust的呼吸系統專家Sarah Elkin(音譯沙拉.埃爾金)博士一同設計課程。而Elkin博士也表示,目前治療新冠肺炎(Covid-19)的方法只能以藥物去改善症狀,然而在康復後藥物會留下多少後遺症,尚不明確,因此若能使用基本的聲樂練習,去改善呼吸困難問題,為何不呢?   呼吸這件事對於一般人來說或許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對於新冠肺炎的康復者來說,當疾病康復後,呼吸時帶來的痛苦卻是一般人不能體會的,而英國這項ENO Breathe課程,就能為他們改善呼吸狀況,也大大降低了康復後出現的焦慮感,相信這項治療也能陸續為各國帶來幫助,讓更多人能夠受惠。     資料來源: 1.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16/arts/music/opera-singers-covid-19-treatment-eno-breathe.html 2. https://www.seattletimes.com/seattle-news/health/opera-singers-help-covid-19-patients-learn-to-breathe-again/ 3. https://eno.org/eno-breathe/     延伸閱讀 文章|我不喜歡鏡頭前的自己! 疫情下的醫美整形熱潮  文章|好萊塢整形名醫開豐唇手術卻染疫身亡!疫情期間還能做醫美嗎?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3.17

  • 4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人人皆可打!1/30起開始施打至疫苗用罄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還記得去年流感疫苗開打時,排隊搶打的盛況嗎?不用再擔心輪不到你,現在人人都可打囉!自1月30日起,全台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的人,可至各地方轄區合約院所及衛生所作施打。秋冬氣溫變化大,人人都擔心病毒找上身,接種流感疫苗就能為身體提供抵抗力,也多了一層保護力,讓你平安過好年。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表示,截至今(110)年1月25日,公費流感疫苗總接種數約600多萬劑,為使疫苗發揮最大效益,自今年1月30日起,公費流感疫苗擴大提供全國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之民眾接種,至疫苗用罄為止,呼籲尚未接種的計劃對象,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等重點族群儘快接種,以保障自身及周遭人員的健康。     指揮中心指出,因應109年度公費流感疫苗開打初期,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民眾接種踴躍,共增購41萬劑疫苗,其中35萬劑為限18歲(含)以上使用之自美國專案進口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該增購疫苗均已配送至地方政府衛生局轉發轄區合約院所及衛生所,提供民眾接種。另考量接種疫苗後,少數人會有發燒、肌肉酸痛等全身性反應,不易與其他感染分辨,所以建議自主健康管理者,於自主健康管理期滿後,再接種流感疫苗。     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為節省等候及排隊時間,建議民眾接種前可先至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站或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查詢,並電洽有提供接種服務的院所進行預約,確認有疫苗後再前往接種。此外,民眾前往醫療院所或接種站接種時,應落實佩戴口罩、適度保持安全距離及手部衛生等措施。     指揮中心提醒,天氣預報資料指出,本週有另一波冷空氣南下,各地氣溫將明顯下降,請民眾留意自身健康狀況,並落實勤洗手及咳嗽禮節等衛生防護措施,有呼吸道症狀時應佩戴口罩;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或用衣袖代替;與他人交談時,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民眾如有類流感症狀,應就近就醫並充份休息,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延伸閱讀 文章|公費流感疫苗你打了嗎?一次搞懂流感疫苗接種事項,現在打還來得及! 影片|市面口罩真真假假分不清?口罩續命術!藥師獨門口罩保存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26

  • 秋冬疫情升溫,全民提高警覺!別忘記勤洗手、戴口罩、保持1.5公尺喔!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根據指揮中心監測資料顯示,截至昨日全球已累計9千萬例確診新冠肺炎(COVID-19),分布於193個國家/地區,病例數以美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及英國為多。台灣近日則是於桃園地區爆發群聚感染,累計至今也有10多人確診染疫。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散,澎湖、苗栗、雲林、南投等四縣宣佈了「避桃禁令」,希望所屬機關同仁若非必要,不可至桃園地區出差、洽公。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爆發疫情,將近10多人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公布了確診者的活動範圍(桃園廣德海鮮、桃園南門市場、桃捷摩斯漢堡、桃源三民麥當勞等地),提醒民眾若有前往上述地區,應採自主健康管理,若有發燒、嗅味覺異常症狀應盡速至社區採檢院所就醫,有相關疑問也可撥打1922尋求協助。臨近農曆年節,因應疫情影響,台灣各地區紛紛取消相關新春活動,如北市年貨大街、台灣燈會、台東元宵遶境活動等,多家公司也都宣布取消了尾牙活動,希望能夠避免員工群聚,減少感染風險。       指揮中心也再次提醒,民眾出入醫療照護、公共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及洽公機構等八大類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因不易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且會近距離接觸不特定對象,請務必佩戴口罩,並應落實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習慣。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及港口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返國後應落實居家檢疫,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請主動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醫時請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這樣才是降低新冠肺炎感染風險的首要條件。     延伸閱讀 影片|濕洗手V.S 乾洗手V.S 次氯酸水V.S次氯酸鈉 一次教你如何正確使用  文章|新冠肺炎肆虐全球 維他命C成為抗毒主角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21

  • 好萊塢整形名醫開豐唇手術卻染疫身亡!疫情期間還能做醫美嗎?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秋冬時節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升溫,台灣更是出現醫護人員染疫事件,民眾開始提高防疫警戒,只為避免染疫上身。然而一名好萊塢整形名醫為患者做了豐唇手術時,被口水噴滿臉而染疫身亡,也讓人們對於疫情期間是否要做整形手術,引發熱烈討論。     根據外媒報導著名的比佛利山莊整形外科醫師Payman Simoni(音譯:佩曼西蒙尼)死於新冠肺炎(COVID-19),報導中表示Payman Simoni在進行豐唇手術時被一名患者傳染。   當時Payman Simoni正在為患者進行豐唇手術,進行的部位是嘴唇是無法將口罩戴上的,而患者在手術中朝著Payman Simoni咳嗽,儘管當時醫師有配戴口罩,但還是不能避免新冠肺炎的傳染。手術前該名女子也有確實填寫新冠肺炎調查表,然而在術後醫師卻被通知女子確診新冠肺炎,深入了解後才知道原來女子在術前並未通過新冠肺炎檢測。   當Payman Simoni得知接觸確診患者後,即刻進行自我隔離,依舊躲不過新冠肺炎的攻擊,在短時間內出現發燒、呼吸急促等現象,肺部開始衰竭甚至昏迷,最後於上週五死亡,享年50歲。     圖片來源:IG_@simoniplastic 圖說:圖中為Payman Simoni與美國演員Melissa Riso合照,非報導中確診女子   新聞報導一出,令眾人感到震驚,另一方面,疫情期間任何近距離接觸都有可能染上新冠肺炎,臉部整型手術又是一項醫師與病患需要近距離接觸的療程,「在療程中會發生哪些不明風險,無人能知,因此這段期間是否該停止進行任何手術,尚需要審慎評估」比佛利山莊整形外科醫師這樣表示。   疫情期間人人都會戴上口罩,減少染疫上身的機率,在這期間也有不少人會利用戴著口罩的時候進行臉部微整形療程,藉此遮住術後恢復期的紅腫症狀,然而好萊塢卻發生豐唇染疫的憾事,這是否會降低民眾求美的意願還有待觀察,就現階段還是遵守防疫守則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群聚,才是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延伸閱讀 文章|新冠肺炎罩得住,選擇醫用口罩三要素,你買對口罩了嗎?  文章|戴口罩引發肌膚災難?!口罩防痘Q&A!就算天天戴口罩臉也不會爛!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14

  • 醫美注射恐與新冠疫苗排斥?爆首例過敏反應 嚴重者引起臉部腫脹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至今,各國專家都在為全民健康安全努力,積極研發可以抵禦病毒的疫苗。如今隨著疫苗研發核准上市,許多人也紛紛接種疫苗防疫,但在日前,美國卻傳出首起施打Moderna Covid-19疫苗(莫德納疫苗)的過敏案例,曾在臉部注射過填充物的患者,施打疫苗後出現了臉部腫脹、過敏的情形。     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讓全世界淪陷,在這一年中,各國皆致力研發可以抵禦病毒的疫苗,美國在12月18日核准了莫德納(Moderna)和輝瑞(Pfizer)疫苗的施打。然而,日前一名波士頓醫師在施打莫德納疫苗後,卻傳出過敏反應。根據美國食藥局(FDA)的說法,莫德納疫苗可能導致使用臉部填充劑的人出現腫脹反應,有患者在接種疫苗前六個月進行了臉頰填充劑的治療,另一名患者則是在接種疫苗後兩天做了唇部填充,都出現了相同的過敏反應。   那名出現過敏反應的美國波士頓醫生Hossein Sadrzadeh指出,自己對貝殼類過敏,屬敏感體質,在施打疫苗後短短幾分鐘內就出現頭暈、心跳加速、舌頭麻木、冒冷汗等嚴重過敏反應,緊急使用速效注射型腎上腺素(EpiPen)才得以緩解。而美國疾控中心(CDC)也建議有嚴重過敏史的人不適合接種莫德納(Moderna)和輝瑞(Pfizer)疫苗。   另一方面,加州皮膚科Shirley Chi博士表示:「當注射疫苗後,造成發炎反應的免疫系統會加速運轉,此時某些體內非自然存在的物質就會產生免疫反應,這是很正常的運作原理,只要使用類固醇或抗組織胺藥物就能治療這些副作用。」FDA生物學評估與研究中心負責人Peter Marks指出,新冠疫苗中含有「聚乙二醇(PEG)」,是可能導致過敏反應的一種成分。目前疫苗製造廠與美國衛生研究院正在考慮是否要將產生嚴重過敏反應的接種者進行臨床試驗,以釐清引發過敏的原因。   疫情遲遲不退,進入秋冬時節,更是讓民眾人心惶惶,深怕成為下一個確診者,在有效且安全的疫苗上市前,建議還是要依照各個國家規範執行防疫措施,保持安全距離,戴上口罩,才能保護自己及他人。     資料來源: 1.  https://www.thesun.ie/news/6333625/doctor-allergic-shellfish-suffers-severe-reaction-moderna-vaccine-epipen/ 2. https://meaww.com/is-moderna-covid-19-vaccine-allergic-reactions-side-effects-cosmetic-facial-fillers?fbclid=IwAR2m67woYEFd0iZ98gKZRZtvPprwu4ntXLesnSdKWVKdDnLuex6LfgczAO4     延伸閱讀 文章|公費流感疫苗你打了嗎?一次搞懂流感疫苗接種事項,現在打還來得及!  文章|女打抗皺填充物致失明!醫療糾紛頻出如何預防?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12.29

  • 公費流感疫苗你打了嗎?一次搞懂流感疫苗接種事項,現在打還來得及!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今(109)年公費流感疫苗已於本(10)月開打,有鑑於去(108)年全球傳染病新冠肺炎的爆發,民眾對於健康預防更加重視,截至今日,施打流感疫苗全台人數已破兩百萬,可見疫苗接種相當踴躍。根據疾病管制署表示,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與去年一致,採購流感疫苗數量亦與往年相同約600萬劑,疫苗量可涵蓋25.5%全人口數,不須擔心疫苗數量過少,出現施打不到的問題。     進入秋冬,除了要防範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大爆發之外,冬季流感問題也是讓人最為擔心的,因此本月開始實施流感疫苗開打後,相較於以往的接種比例,今年的接種意願較過去踴躍,但是,哪些人有符合疫苗接種的條件?疫苗的成分到底是什麼?你都了解嗎?別擔心,以下就為你細說分明。     一秒就懂「流感疫苗比較表」   疫苗品名 Vaxigrip Tetra 巴斯德 AdimFlu-S(QIS) 「安定伏」裂解型 Flucelvax Quad 輔流威適流感疫苗 Fluarix Tetra 伏適流 廠牌 賽諾菲股份有限公司 國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東洋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葛蘭素GSK 產地 法國 台灣 德國 荷蘭 價數 為四價流感疫苗 公費/自費 公費、自費 公費、自費 公費、自費 自費 培養方式 雞蛋培養 雞蛋培養 細胞培養 雞蛋培養 接種資格 1. 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 2. 國小、國中、高中、高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 3. 50歲以上成人。 4. 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 5. 孕婦及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 6. 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含社區公共托育家園)。 7. 安養、養護、長期照顧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其所屬工作人員。 8. 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 9. 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 副作用 接種後,施打處會有紅腫、疼痛現象,少數人會出現發燒、頭痛、疲倦感、蕁麻疹等現象,約1~2天會恢復。       施打的疫苗有安全嗎?   依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其施打的流感疫苗皆符合相關單位查驗登記規定,得以核准使用,同時每一批疫苗均經食藥署檢驗合格,在品質上有保障且安全,若於接種時尚有疑慮,也可至疾管署網站查詢。另一方面,因新冠肺炎的影響,近日也開放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少部分人會擔心,若同時接種不同疫苗是否會影響人體?因此疾管署表示由於流感疫苗屬不活化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於不同部位,或是隔段時間再去接種都是沒有問題的,若於接種後有出現任何不適反應也要盡速告知醫護人員協同處理。     美醫小教室   不活化疫苗是什麼? 不活化疫苗的原理是將病原殺死,取其抗原製造而成,需要固定注射才能維持免疫力,像是A型肝炎疫苗、B型肝炎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都屬此類。     劑量充足,不需擔心打不到   根據疾管署表示,今年已採購600多萬的公費流感疫苗劑量提供施打,同時也會要求各區衛生局將疫苗優先供應給醫療院所,但因部分醫療院所的冷儲空間有限,可能出現一時疫苗銜接不上之情形,呼籲民眾如要接種公費流感疫苗,可先向接種院所詢問、預約,即可避免人潮擁擠、排隊久候的狀況,維護接種品質。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明朗化,轉眼間也即將進入流感好發季節,因流感與新冠肺炎部分症狀相似,且難以排除同時感染流感及新冠肺炎的可能性,若流感造成大流行,將可能增加醫療體系負擔,接種流感疫苗將可降低感染流感風險,減少非必要就診。     美醫小教室   咳嗽、頭痛就是感冒了嗎?     流感病毒 新冠肺炎 感冒 症狀 流感病毒發燒、頭痛、喉嚨痛、咳嗽、全身痠痛、倦怠 新冠肺炎咳嗽、呼吸急促、發燒高於38°C 感冒流鼻水、鼻塞、咳嗽、喉嚨痛 潛伏期 流感病毒1~4天 新冠肺炎7~14天 感冒1天 感染途徑 三者皆為飛沫或接觸傳染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10.16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