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經閒置10分鐘了,為您推薦其他文章!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
搜尋心理共有69筆結果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上班有害健康?離職真的治百病?8項身心指標,遇到這樣的慣老闆,快逃! 工作壓力大是許多上班族的都有的困擾,覺察到這些負面情緒的存在,是維持職場身心健康的必要關鍵,但問題在於很多人都會忽略職場壓力是否達到臨界值,特別是在「奴性文化」盛行的亞洲地區,這些負面情緒極有可能在缺乏情緒管理的情況下日積月累,進而影響到身心的健康,這次就跟著Ariel一起來認識美國《Huffpost》報導中提出的8項指標,看看你是不是該遠離有毒職場,最後還有4點建議告訴你該怎麼改善職場壓力,只要是有接觸職場的你都必看的一集!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45 第1點:想到慣老闆就會胃痛、胸悶、呼吸困難 01:11 第2點:與同事越來越疏遠,在工作中越來越孤立 02:01 第3點:經常會容易緊張、暴怒 02:41 第4點:每天醒來都害怕工作,晚上也睡不著覺 03:08 第5點:逃避面對上司和他交代的任務 03:34 第6點:變得更容易分心和健忘 04:13 第7點:對曾經的興趣失去了熱情 04:52 第8點:對工作感到精疲力竭 05:27 改善方式①:了解自我價值來源 05:51 改善方式②:找到可以傾訴的對象 06:23 改善方式③:讓自己有喘息的空間 07:08 改善方式④:離開有毒職場的終極方法——辭職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進行心理諮商前一定要注意這些事!免費諮商資源怎麼找?24小時專線看這裡 影片|夏天也有季節性憂鬱?判斷關鍵「看這點」!藝術治療超紓壓,隨意創作也能治心傷?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7.17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我就是天選之人!抽卡扭蛋一番賞,全都是「賭博」?台灣人賭性堅強? 從日常中常見的實體扭蛋、一番賞,到虛擬的手遊抽卡轉蛋機制,無不考驗我們的賭性。瘋狂的賭徒總是會相信自己是那個萬里挑一,這也是許多人因為沉迷而導致傾家蕩產的原因。難道面對誘惑,我們只能掏出魔法小卡乖乖就範嗎?到底該怎麼抑制這種「下一把就會中」的心態,戒掉這無止盡的惡習呢?讓產後回歸的Ariel來告訴你,除了剁手以外更安全的方式吧! 各節重點: 00:00 美醫小劇場:錢錢是怎麼不見的? 00:50 什麼是「賭徒心理」? 01:54 有「賭徒心理」是壞事嗎? 02:57 該怎麼戒除賭癮?–怎麼樣才算「有問題」? 03:40 該怎麼戒除賭癮?–周遭親友可以怎麼做? 04:28 該怎麼戒除賭癮?–自身可以怎麼改善? 04:45 為什麼得到後反而會覺得空虛? 05:04 給觀眾的一些建議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年終獎金、過年紅包還剩多少?為什麼意外之財總是留不住?先來認識你的「心理帳戶」! 影片|心理諮商開箱!瓶頸期超焦慮也可以去諮詢?原來這些都是免費諮商資源!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6.05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夏天也有季節性憂鬱?判斷關鍵「看這點」!藝術治療超紓壓,隨意創作也能治心傷? 每當天氣寒冷的冬季來臨,或是陰雨綿綿的梅雨季到來時,你是否就會感到特別低落?你知道「憂鬱症」也有好發季節嗎?而且這樣的「季節性憂鬱」原來並不是冬季的專利! 在治療方式上,美醫誌這次要帶各位ME粉了解有別於一般心理諮商的「藝術治療」,很多人可能會認為要有一定的美術能力才適合藝術治療,沒有自信可以創作出好看的作品,或是覺得自己不能清楚地向藝術治療師表達情緒。但其實藝術治療不只不需要任何基礎,創作媒材、目的也沒有設限,你可以不用完成作品、不用跟他人比較,即使你不擅言詞也沒有關係,治療師並不是只有在看作品而已。 透過藝術治療,你可以與自己和解,排解憂鬱的那個結,接受那樣的「不完美」,藝術治療的輕柔解方,將陪伴你共同挖掘被包裹在季節性憂鬱下的不安,擁抱內在那個受傷的小小孩。現在就泡杯熱飲,一起來看看這溫暖的一集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6 什麼是季節性憂鬱? 01:21 藝術治療和諮商的不同 01:40 藝術治療的過程 02:21 透過藝術治療與自己和解 03:05 透過創作歷程梳理自己 03:44 誰適合做藝術治療? 04:07 提供藝術治療的單位 04:32 藝術治療能做到什麼? 諮詢專家:黃暄文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美國芝加哥阿德勒大學 諮商心理與藝術治療碩士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雕塑系 李政洋身心診所 諮商心理與藝術治療師 自閉症基金會士林/北投工坊 外聘藝術治療師 臺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學院 阿德勒藝術治療課程外聘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進行心理諮商前一定要注意這些事!免費諮商資源怎麼找?24小時專線看這裡 影片|有好事不會來找我!諮商心理師該怎麼排解負面情緒?特殊技能像「廟公」能一眼看穿人心思?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3.20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當遇到生活困難、社會環境適應不良、工作學業家庭壓力或處於情緒低落狀況時,諮商心理師能幫助你探索內在焦慮、安撫不安情緒及找到自我覺察的方法,然而,諮商心理師又該怎麼排解這些長期接收的負面情緒呢?跟著美醫誌一起來深入了解諮商心理師的職涯甘苦吧! 咦!妳是心理師?該不會從一開始就在觀察我吧? 可別誤會了,諮商心理師沒有讀心術,諮商心理是透過心理科學的方式,研究人類行為背後的可能原因。諮商心理師是給予個案陪伴及人生洞察的角色,透過與個案數次對談, 推論個案行為動機,挖掘每個決定的隱藏因素,以溫暖的方式回應及支持個案,找到紓解情緒及壓力的方法,幫助個案進行自我覺察及處理人生難題。 「信任關係」是影響治療成效的關鍵因素 尋求諮商協助的個案,可以大略的分為主動型個案及被動型個案。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主動型個案一般已認知到自己正經歷情緒低落的狀態,影響正常的生活節奏或造成社會適應困難,自願積極地尋找諮商心理師協助。而被動型的個案通常是透過政府醫療單位轉介或由家人、朋友要求就醫,這類型個案多為「被他人強迫諮商」,較缺乏治療意願。 如果要求心理治療的親友不願意共同參與或支持諮商,個案在諮商過程中容易感到孤軍奮戰,缺乏親友的支援系統,個案與諮商心理師更難以建立信任關係,進而影響治療效果。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在心理治療中,「信任關係」至關重要,甚至可以影響80%的治療成效,因此被動型個案需花費較長的時間陪伴,才能與諮商心理師建立信任關係。 排解負面情緒的方式:從生活中發掘美好事物,平衡生活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解釋,諮商工作就像清澈的湖水,會映照出個案的生命經驗,諮商心理師在諮商過程中,會以專業訓練將其分析及反饋,而諮商心理師作為陪伴者及協助者的角色,在與個案結束對談工作時,諮商心理師會在心裡設定一道界線,告知自己今日任務結束,讓情緒停在此時此刻不再隨行。 然而,長期接收各種生命中不如意的事情,諮商心理師偶爾會有「人生真的這麼慘,沒有什麼好事?」的認知偏差,是職業上較大的影響,因此「從生活中發掘美好事物,幫助生活平衡」,是諮商心理師排解負面情緒的方式。 從陪伴個案一路的成長中,獲得前進的勇氣 諮商心理師的職業生涯中會有工作疲倦的時刻,但同時也有令人感動的體驗。林佳瑾諮商心理師以自身經驗舉例年輕個案及年長個案令人感動的治療反饋:諮商室的個案年齡層相當廣泛,介於4歲~84歲,諮商期間,諮商心理師會與個案進行階段性的核對及討論,得知個案在治療期間是否有獲得生命中的改變或收穫。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發現,年輕個案起初通常追求有錢、有車及有房三大人生目標,但在過程中,年輕人的想法漸漸產生變化,開始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治療結束時得到「人生為自己的理想而活比在他人的期待中活著更為重要」,個案的回饋促使諮商心理師自我省思之外,同時感到特別溫暖。 而年長個案在諮商過程中重新回憶人生,提及單純追求「物質上的擁有」不一定會感到幸福,在生命中的每一刻都為自己的夢想努力著才是幸福的所在,年長者發現自己像是一本充滿人生閱歷的書,有些夢想在人生回顧時才會發現它的意義,曾經的努力比成果更重要。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年長者認為幸福就在身邊不遠求,更關心自己在生命的尾端是否能身體健康,像普通人一樣地睡得著、吃得下、拉得順。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提醒,對於目前擁有的一切心懷感恩,別把生活中的幸福當作是理所當然。個案的溫暖反饋通常能成為諮商心理師打氣,幫助他們持續向前,陪伴更多心苦的人生。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進行心理諮商前一定要注意這些事!免費諮商資源怎麼找?24小時專線看這裡 影片|有好事不會來找我!諮商心理師該怎麼排解負面情緒?特殊技能像「廟公」能一眼看穿人心思?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3.14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回想起自己的學生時期,你的寒暑假作業是不是總是拖到最後一刻呢?一個月後要交給主管的報告,你是不是老是拖到最後期限才開始趕工?從小到大的拖延經歷,隨著年紀越長則會反映在學業、職場,甚至影響人生的重要時刻,到底該怎麼戒掉「拖延症」呢?一起來跟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學學怎麼改善焦慮逃避現象,告別拖延症,不再趕死線,拿回人生的掌控權吧! 拖延症=懶癌?原來拖延症不等於懶惰! 以往我們可能會誤以為拖拖拉拉的習慣來自於懶惰性格,但其實拖延症並不等於懶惰。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拖延」是有明確目標,在目標制定後應產生相對應的行為,有遲遲不想行動的問題,而「懶惰」則是沒有目標、也沒有行動,就是單純「不想動」。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更進一說明拖延症形成的原因:當我們設定一個目標需要達成時,內心其實會產生焦慮感,最好的應付或逃避的方式就是拖延,長久下來拖延現象會在人生各個階段中不斷持續,簡單來說,拖延症可以概略分為爆發型及退縮型: ● 爆發型 習慣在最後一刻將事情完成的人。這種類型的人清楚自己的計劃排程及進度,因為有以往即使拖延,最後也能順利達成目標的經驗,所以長期以來就形成習慣,造成經常性的拖延。這種類型的拖延症較不具傷害性,也無需過度擔心,因為患者通常仍會在期限內達成目標。 ● 退縮型 因完美主義導致無法開始行動。退縮型拖延症常見於完美主義者,具有完美主義性格的人會把目標想像得非常完美,導致因過度憂慮成果的完美性,而遲遲無法產生行動。如果沒有改變自己對結果的要求,或沒有辦法接受事情本來就有很多不完美及不確定性,拖延的習慣將會在生命中持續不斷發生。 「去除理想化」及「目標縮小化」,降低焦慮,擺脫拖延習性 拖延行為雖然是對抗焦慮,幫助自己感到舒服的一種消極方式,但它只治標不治本,無法真正的解決問題並帶來改變。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對抗拖延可以建立兩種觀念,「去除理想化」及「目標縮小化」: ● 去除理想化 明白外在環境因素及內在情緒都會影響計劃的結果,許多事情本來無法照著安排的方向進行,應去除理想設定、保持彈性,別把計劃完成日訂在最後一天,可將預計完成的時間提前1~3天,保留變動的彈性。 ● 目標縮小化 抱著「先求有,再求好」的心態,因為當大腦在處理巨大的事情時,是會消耗能量的,所以最好將大目標分為數個小目標,一次一個完成小目標,並且在完成每一個小目標時給予小獎勵,適時鼓勵及支持自己,就可以漸漸地達成大目標。 每次都在死線前衝刺?3妙招改善拖延症! 1.給大腦3個選擇權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研究顯示當提供大腦3個選擇時,是大腦感到最快樂、最自由的,所以如果只提供大腦2個選擇,就會偏向是強迫選擇,而選擇數量太多時,又反而會過於消耗大腦能量,所以3個選擇是最適當的。先訂下微小目標,利用彈性的處理方法,幫助大腦處於舒適的狀態,進而改善拖延症狀。 2.離開舒適空間 舒適空間的定義為「物理上」馬上可以休息及睡覺的地方,例如家裡客廳、臥室等,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建議,可以動起來去咖啡廳或圖書館等遠離舒適空間,就能幫助推進行動力。 3.將計劃告知他人來監督 利用群眾來督促目標的達成,例如將計劃分享給親友,請他人做為一種監督與情感支持的力量。 美醫小教室:你也可以是他人溫暖支持的力量 面對有拖延症的親朋好友或同事,你該怎麼做?林佳瑾諮商師建議,當他們達成一個小目標,或計劃有所進展時,請你不要吝嗇給予鼓勵,提醒他們每個歷程、進度推進的重要性,這樣也能適時增進其自信心,一步一步的將目標完成。 「逃恥」心態讓你只會一直逃?別讓事情雪上加霜 新垣結衣和星野源主演的漫改日劇《月薪嬌妻》中,有一句相當知名的匈牙利諺語「逃避雖然很可恥,但很有用(Szégyen a futás, de hasznos.)」,道出不少拖延症的人的心情。面對拖延症時,我們通常會產生許多情緒,包括焦慮、無助、沮喪等,林佳瑾諮商師表示,適度的拖延雖然是緩解的方法,但是在調解自身情緒時,不應自我批評,在沒有完成預計計劃時,過於嚴格的評價自己,反而會打擊自信心,讓事情雪上加霜。 圖說:KKTV《月薪嬌妻》劇照 林佳瑾諮商師建議,我們應該學習自我憐憫及寛恕,理解發生計劃外的事情是正常現象,因為人生本來就會有很多變數。在完成微小的任務時,也可以適時放鬆一下或自我獎勵,當有適當的自我肯定時,就不需要用拖延症來逃避,計劃便也會更容易執行。往後在遇到重大任務時,不妨多肯定自己的努力,循序漸進的與拖延人生分道揚鑣吧。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年終獎金、過年紅包還剩多少?為什麼意外之財總是留不住?先來認識你的「心理帳戶」! 影片|你真的懂拖延症嗎?拖延≠懶惰!善用數字「3」幫大腦戒掉拖延症,不再擺爛暑假作業和逃避工作!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2.14
文/郭佳語 圖/翁嘉妤 摘要 對自我不認同,因而不斷進行相對應的行為,且持續感到痛苦……例如病態地進行無謂的整形療程、不管做得再好都覺得光鮮亮麗的成就不屬於你、或是只要一旦被人喜愛就會感到噁心,這種感到不足的痛苦該怎麼調適,又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 「想成為更好的自己」顯然不是件壞事。 但如果持續相信現在的自己不夠好,並進一步認為不值得被善待,或不該被珍愛,就容易在自我苛責與質疑下飽受痛苦,也會為人際關係或身體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你也時常在腦中浮現「我不值得」嗎?美醫誌本次整理了三個常見的焦慮,下次當這些聲音再度浮現時,不妨停下來想想,你是否也身陷以下三種狀況。讓我們嘗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吧! 整形成癮:我好醜,根本沒資格被喜愛 有這麼一種人,為了達到更理想的外表,不斷在臉上或身上動刀整型,卻持續覺得身體的某些部位不夠完美,甚至認為這就是造成人際跟工作辛苦的原因,當這份焦慮感嚴重影響到生活,從做這件事感到快樂,到做這件事只是為了不那麼痛苦,那就離「成癮」不遠了。 整形成癮可能與「身體臆形症」有關,通常高機率合併憂鬱症以及焦慮症,身體臆形症大致上會有以下的現象: (1)認為自己外表醜陋,害怕被人嘲笑、羞辱或厭惡 (2)常拿自己與他人比較,並尋求他人對自己外貌的認可 (3)反覆求診於皮膚科或整形外科 當對身體持續感到不滿,且需重複透過進行療程的方式緩解,這種反覆的行為若持續足夠長的時間,且嚴重影響生活作息,就有可能是強迫症。強迫症可以透過心理治療,也能搭配藥物進行緩解。 延伸閱讀: 影片|整形真的能緩解容貌焦慮嗎?用修圖軟體竟是整形成癮前兆!? 文章|停不下來的整形癮!淺談整形成癮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冒牌者症候群:我其實根本沒那麼好 冒牌者症候群是當一個人即使達到良好的客觀成就或表現,卻無法認同自己如外在評價說的那麼優秀,甚至產生如「我並沒有那麼好,他們都不了解」的強烈自我質疑。 這種情況常發生在完美主義者、有過失敗嚴重創傷者、或低自尊者身上,他們認為結果才能定奪優秀與否,卻在達到成果後反過來自我質疑,並忽視過程中的努力,將之視為理所當然。舉例來說,你可能完成了一項非常艱辛的任務,在眾人給予正面評價後,卻質疑「我真的值得這些稱讚嗎?」或是忍不住地認為「我好像沒有想像中這麼好」。 外在的讚美沒辦法進到冒牌者症候群的心裡,原因或許自於冒牌者對自我的否定: ‧ 內在自我否定:沒有打從心底認為自己是很棒的人 ‧ 吝嗇給自己稱讚:不願意稱讚自己在過程中有多不容易 ‧ 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並將所有努力當作應該的 延伸閱讀: 影片|「我沒那麼好」不值得被稱讚?帶你揮別冒牌者症候群,找回自信心! 文章|「其實我沒有那麼好!」成敗論英雄,恐會掉入冒牌者症候群的空虛人生! 性單戀:被愛好可怕,你能不能不要也喜歡我 性單戀者在投入感情時往往會選擇退縮,原因可能來自於自我認同的困惑,童年受到忽視,或以往不好的戀愛經驗等,因而在面對感情時無法給出承諾,儘管分明對對方有好感,卻在想要進一步確認戀愛關係時開始逃避,甚至對對方產生厭惡的情緒。 其實「性單戀」並非心理學中會使用的名詞,通常我們會用「逃避型依附」來做解釋。逃避型依附的人在幼年時期,常常因為需求無法被滿足、無法及時得到他人的安慰,而長久處於恐懼之下,認為他人無法依靠,在情感過程中也難以給出承諾。 若有性單戀者對自己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態感到厭惡,首要之務就是找回自己,去認知到害怕受傷是人之常情,但或許我們該學會的是如何在受傷後再次站起來,而非在面對一樣的問題時選擇逃開,才能進續向前邁進。 延伸閱讀: 影片|只要暗戀者回應愛意,就會對他失去興趣?一起來了解「性單戀者」內心的矛盾拉扯! 文章|「只准我愛你,不准你愛我!」性單戀者為什麼不想被愛? 心理諮商為什麼沒有用? 儘管在面對難以消化解決的問題時,尋求專業建議協助很重要,但要令心理諮商發揮應有的效果,仍舊有許多限制與考量。例如與諮商心理師的信任關係至關重要,甚至可以影響治療成效的八成。此外,諮商心理師與自己的價值觀是否有共鳴的經驗,也是一項重要指標。 「感覺對了就對了」這話可不算是胡謅,療程開始後,諮商心理師與個案須相處好一段時間,這段奇蹟的感受也是相當主觀,因此如果在諮商初談時感覺不自在,或沒辦法敞開心胸談,就可以再評估,重新做出較適合自己的選擇。 有哪些心理諮商資源? 心理諮商費用有從每小時1,000~6,000皆有,除此之外,也可以向地方衛生局或衛生所洽詢的諮商心理服務,一些24小時免費專線例如生命線1955或張老師專線1980,也是選擇之一。 但儘管現在無論是面對面諮商、電話諮商或網路諮商,雖然諮商對談能接觸的門檻降低了,但仍需要注意單位裡是否有合格的心理師,才能在尋求幫助的同時,也讓自己受到專業的保障。 延伸閱讀: 影片|有好事不會來找我!諮商心理師該怎麼排解負面情緒?特殊技能像「廟公」能一眼看穿人心思? 文章|進行心理諮商前一定要注意這些事!免費諮商資源怎麼找?24小時專線看這裡 重視自己的感受,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一樣重要 「病由心生」這個詞並不少見,許多疾病被認為與情緒和壓力息息相關,隨著現代人講求快速與效率,更容易將注意力放在外部環境,疏於照顧自己的感受,但人畢竟身為群體動物,會在意他人的眼光以及希望找到自己的歸屬並不奇怪。 然而,當這份心理需求已影響到生活品質,就該是時候重新審視內心,尋找適合自己的步調了!讓我們重新找回生活的自主權,找出喜歡的生活模式,做自己最大也最有力的支持者吧!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1.03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心理測驗、MBTI哪個準?為什麼我們總喜歡看星座血型?先別管國師唐綺陽了,你聽過「巴南效應」嗎? 年末網路上往往都會開始流行各種心理測驗,包括透過MBTI、星座、血型、生命靈數、塔羅等各種五花八門的方式,來歸納出今年你的表現或心境,甚至預測明年的運勢,但這些測驗結果真的準確嗎?還是只是反映你內心想要的結果呢?真正專業的心理測驗又是什麼?這集我們邀請了陳柏豪醫師一起跟我們解密,話不多說,先來做個心理測驗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42 實測網路心理測驗:選擇結伴同行的動物 01:34 實測網路心理測驗:我、兔子、橋、鑰匙 02:47 大家為何喜歡做心理測驗? 03:31 心理、人格、性向測驗的不同? 05:09 MBTI準確嗎? 05:52 心理測驗多久做一次? 06:27 權威的心理測驗要去哪做? 07:01 覺得星座血型準是因為巴南效應? 07:50 關於心理測驗的小建議 諮詢醫師:陳柏豪醫師 學經歷: 中華民國精神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 高雄長庚精神科住院醫師 高雄長庚兒童心智科研究醫師 希望心靈診所兼任醫師 春暉診所專任醫師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年終獎金、過年紅包還剩多少?為什麼意外之財總是留不住?先來認識你的「心理帳戶」! 影片|逢看必輸,看球帶賽!是誰詛咒我總輸球?超衰的「失分」迷信心理學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2.26
文/陳旻毓 圖/翁嘉妤 摘要 當情緒的調節出現問題,你習慣用吃來排解嗎?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從心理因素來探討無非是想找出多一分減重成功的機率,讓長期失衡的患者走到對的減重道路上。因承接太多的心理壓力導致肥胖,並不代表你就是一個抗壓性低的人,只是每個人的宣洩辦法不同,你的身體也會因為荷爾蒙下的指令而囤積脂肪。 掌握身體的主控權,從認識自己,學習分析壓力來源,你會知道原來自己的不安,可以被轉換,進而成為減重的動力。 荷爾蒙讓人無所適從?情緒壓力被釋放,體重自然瘦 每當壓力爆棚,情緒得不到紓解,你是否很想吃鹽酥雞,抱著炸雞桶當消夜,這樣的情緒轉換最直接影響的,自然是我們的體重了。奇怪的是,大家都知曉晚上吃炸的會胖,也知道吃類固醇會變胖,卻不曾想壓力荷爾蒙其實就是類固醇,當你累積太多的壓力荷爾蒙,當然就變胖啦! 有些人心寬體胖,心情好才能吃更多,越有壓力越能吃,幸福肥就是他。有些人則是一旦面對壓力,注意力都在上面,身體受到壓力荷爾蒙的影響而越吃越多卻沒有感覺,因為注意力都集中在對抗壓力來源,沒發現飲食狀況已出現異常,回過神,才驚覺自己怎麼變成一個不認識的樣子。 掌握身體的主控權,擁抱壓力而非迫於壓力 談到情緒壓力影響體重,內科醫師馬文雅分享:「現實中總會有怎麼樣都瘦不下來的苦主,飽受溜溜球效應影響,減肥後又不斷復胖,苦苦掙扎卻總是陷入迴圈。」在這樣的情況層出不窮下,馬醫師開始改變作法,引導病患重新認識自己、審視需求,進而找回身體自主權,喚起改變的動機,這樣下來減重效果反而優於過往。 別用食物填補內心安全感,找對宣洩的方法才是減肥必勝秘笈 與其嚴格控制各項數值,不如想想壓力從何而來;肥胖大多是各種壓力造成的堆積,當壓力大軍壓境,食物成了安全感的替代品。 馬醫師認為:「我們對於減重的期盼值遠高過於正常可達成的範圍,許多病人要解決的先是他的外表焦慮,他的自我厭惡;在認同的議題上,我們帶著病人去分析肥胖的成因,當病人需要重新設立目標,至少我們能先告訴他改變自己對待身體的方式。」 外貌焦慮是現代社會通病,肥胖議題只是心靈破碎的遮羞布 透過對話與選擇,她希望能讓病患重新掌握自我認同,而不是長期處在自我厭惡的情境下,又因醫囑上的嚴格要求感到腹背受敵;有時這樣的情緒反而會讓患者產生強烈的排斥感,原本我們只是限制他的飲食,立意良善,在對方看來卻變成否定他的樣貌,這也是外貌焦慮的一個現象。 過去我們總認為是肥胖造成我們不自信、焦慮、憂鬱,進而引發多種生理疾病,但沒想到生理反應是在服務心理需求,是心靈的匱乏,才讓嘴巴不停想用吃來填補空洞。 馬醫師笑談,以前她會指著數據追著病人,每天的糖量攝取只能多少,鹽類攝取又超過多少,要運動、要喝水、數值有沒有超標;現在,她明白先解決病人在意的點,點破患者的過多期望,當患者丟棄誇張的目標設定後,反而能輕鬆面對減重,事半功倍 。 壓力來臨打或逃,不,你可以接受並重新轉化成推進力 野生動物的本能是遇到危險要麼打,要麼逃,他們沒有囤積食物的習慣,也不會把自己吃出一個肥肚子影響活動。(除了橘貓) 每一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不滿意的地方,壓力代表你對自己的期待在哪裡,但目標要求是否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就成為醫師與病人的共同議題。當你正視這個問題,不帶情緒的眼光去面對減重,別把身材與人生成敗掛勾,這條路也就沒那麼難了。 諮詢醫師:馬文雅醫師 學經歷: 新陳代謝內分泌科主任兼健康衛教諮詢中心主任、教育部部定講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醫師 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特約主治醫師 桃園榮民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內科醫學會會員 糖尿病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看不見的壓力荷爾蒙,自我厭惡合併飲食失衡,小心讓你一路肥到掛 影片|瘋狂運動健身就是鍛鍊不出川字腹肌?醫美儀器助你「躺著」增肌減脂!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1.22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逢看必輸,看球帶賽!是誰詛咒我總輸球?超衰的「失分」迷信心理學 2022年世界盃足球賽開踢啦!在你看轉播的時候是不是常發生這種情況,比賽時你緊盯著支持的球隊,但總是一直失分,恰巧你沒盯著的時候,他們卻又贏回了一點優勢,不禁讓人覺得自己是不是「帶賽」,甚至賽到連視線都帶有詛咒嗎? 其實我們都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可能影響到比賽輸贏,但又會忍不住的質疑自己,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就讓Ariel從行為主義大師史金納(B. F. Skinner)的著名實驗「迷信的鴿子」,帶你認識什麼是控制錯覺理論,究竟我們跟迷信的鴿子有何相似之處,又該怎麼將這種錯覺運用得宜,讓自己的生活因為「錯覺」過得更好呢?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9 看支持的球隊比賽就會輸? 01:18 所謂鴿子實驗是什麼? 02:16 什麼是控制錯覺理論? 02:38 控制錯覺何時會發生? 03:28 如何利用控制錯覺讓生活更好?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常喝可樂會殺精?手機電磁波會影響「造精」?精液迷思大破解! 影片|塑化劑影響GG發育?老一輩都是驚人巨根?台灣男性陰莖平均長度大公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1.21
文/陳旻毓 圖/翁嘉妤 摘要 韓國首爾上週末10月29日晚間,著名景點梨泰院湧入超過10萬人,歡慶萬聖節活動。誰都沒想到這麼一個熱鬧的節日,位於梨泰院漢密爾頓酒店外,竟有一處巷弄,發生推擠致死意外,人擠人、擠死人,成為超過156位死者的斷腸路。 群聚效應埋下意外導火線,死亡巷道湧進上千人流,推擠意外瞬時發生 梨泰院鄰近美軍基地,常有外國人士出沒,形成了此地特殊文化,吸引每年眾多遊客前往萬聖節活動,又是著名約會地點,經常許多民眾前往慶祝;今年萬聖節更是南韓第一次口罩解封後的節慶,自然湧入大量人潮,從地鐵出站後就開始壅塞。 意外發生在晚間10點多,現場派出超過400名以上警力與消防救護隊伍前往救援並疏散人群,但仍因死傷者多半為推擠導致胸腹腔窒息乃至出血的緊急狀況,現場沒有救援設備,且幾乎無法從人群中運送出窒息患者。人群都擠在一起毫無空隙,即便有許多路人勇敢捲起袖子做CPR協助救援,但仍多半回天乏術。 照片來源:TANJUNG/AP 攝影師:LEE JIN MAN 急性創傷壓力影響現場民眾,令恐懼放大數倍,罪惡感纏身 從網路社群眾多網友提供的現場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滿地的死者與正在接受CPR的傷者。在推擠過程中,旁邊的人尖叫吶喊,窒息者可能就在身邊死去,哀戚的畫面令人恐懼。集體面對死亡恐懼的情況下,倖存者很有可能患上PTSD壓力創傷症侯群,也是創傷後壓力疾患。(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同時,目睹悲劇發生的人們,包含現場救難人員與受難者身邊的朋友、家人等,以及因媒體傳遞,透過新聞媒體觀看相關事件的民眾也可能受到創傷,這樣類似感染受害者感受的創傷,統稱為替代性創傷(vicarious traumatization)或次級創傷(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 替代性創傷不是指單一事件的創傷,它是對於一個過程,包括我們如何被影響,以及對這些影響所產生的反應與防衛機制,例如感同身受的悲痛、憤怒、麻木與失落感,影響助人者的自我認同、價值觀、心理需求、信仰、以及個人記憶等。若發生這樣的狀態卻持續不察覺與適當因應,可能進一步導致憂鬱、焦慮以及身心耗竭。 照片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攝影師:CHANG W. LEE 替代性創傷陰影壟罩生還者,自我厭棄與懷疑 替代性創傷的影響包含注意力低落、精神萎靡、頭痛、胃痛、食慾不振、易受驚嚇、失眠、做惡夢等類似高度壓力的反應。在心理方面出現強烈的負向情緒,例如憂鬱、無助、愧疚、罪惡、憤怒,質疑社會公義等。 同時也會出現罪惡感、自我懷疑、對社會悲觀、不信任、或是喪失同理心;這段時間可能出現易哭、易怒、難以忍受強烈的情緒、焦慮不平靜的狀況;一旦超越負荷可能轉變成焦慮症、憂鬱症、躁鬱症等。 其實,若能透過心理急救的介入方式,能緩解創傷初期的症狀;可請求親密家人、好友陪伴;傾聽當事人需求給予適當協助、不過度詢問事件細節、盡量避免接觸刺激新聞畫面等等。 照片來源:新華社 災難後的心理重建的,陪伴與放鬆,幫助初期創傷釋懷 出現替代性創傷的民眾,由於比較創傷當事人所顯現出的症狀較微弱,容易被忽略,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大量陪伴,讓傷者走出這次關卡,若是在溝通時感到不安,也可求助醫師或心理諮商協助。 在面對心緒不寧時,可練習腹式呼吸來幫助放鬆,也使得自己更容易入眠保持睡眠品質,持續維持生活平衡,珍惜當下;也可藉由這次的意外衝擊重新排序人生價值,同時不要放棄接觸社會,建立互相支持的社會網絡,彼此陪伴,走出創傷枷鎖。 延伸閱讀 文章|強震後經常有「地震幻覺」?看到災情報導就難掩焦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心理調適 影片|心理諮商開箱!瓶頸期超焦慮也可以去諮詢?原來這些都是免費諮商資源!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1.01
圖、文/翁嘉妤 摘要 台灣本月地震不斷,除了18日台東縣池上的6.8強震,19日花蓮縣卓溪鄉也發生5.9的有感地震,許多餘震和災情也讓民眾感到惶恐不安,甚至產生「晃動幻覺」,感覺隨時都有地震在發生,提心吊膽下一次強震的來臨,這種災難後常見的情緒反應究竟該如何緩解?如果你身旁有親友的心理健康出現狀況,我們又該怎麼幫助他們呢? 地震後常有「天搖地動」的幻覺?認識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根據衛福部公佈的資料指出,在面臨天災人禍等重大事件後,可能會產生急性壓力症候群(Acute Stress Disorder,簡稱ASD),若超過一個月則可能演變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包括易怒、過度警覺、失憶、易受驚嚇、惡夢、失眠、性格大變、情感解離、麻木感等情緒,或者是想逃避引發創傷回憶的事物。患者會不受控制地持續回想過去的創傷畫面,讓創傷事件時的想法與情緒不斷出現,因而陷入不斷的循環中。 美國精神醫學會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SM-IV TR),對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標準如下: 此人曾目擊、經驗、或被迫面對一或多種事件,牽涉實際發生或未發生,但構成威脅至死亡或身體傷害等。 此人之反應包括:強烈之害怕、無助感、或恐怖感受。兒童可能以混亂或激動之行為表達。 此創傷事件,可以下列方式,被再度體驗:反覆之痛苦回憶或夢境,類似情境引發之強烈心理痛苦或生理反應。 持續逃避與此創傷有關之刺激,並有麻木的反應。如避開話題、創傷地點,無法記起事件重要部份,減少重要活動與興趣,對前途悲觀,無法再愛,不期待再能有事業、婚姻、小孩、或正常壽命。 持續過度警醒。例如難以入睡或難以維持睡眠,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易受驚嚇等。 此障礙總期間超過1個月。 造成重大痛苦,或功能損害。若壓力事件後6個月才出現上述症狀,則屬於延遲發作型。 發病的原因:一般是遭逢極度的創傷事件,加上個人本身體質的雙重影響所致。可能與先天遺傳基因、個性特質、後天環境、過去創傷的經驗都有關係。 一般人在遭受具有威脅性的事件後,就可能會有悲傷、失眠、長期處於生氣狀態的徵兆。衛福部表示,通常人們對創傷事件的反應會在數月後自然改善,不至於留下嚴重的後遺症,影響到工作和生活,但如果持續過長、已經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便應尋求醫師或心理專業人員幫助,並做進一步檢查,確認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總是擔心地震再臨?如何排解自己的不安情緒? 歷經地震災害或深受恐怖景象影響的民眾,往往會因為擔心地震再次來臨,所以對晃動和聲響特別敏感,也容易過度焦慮、緊張,無法集中注意力。根據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公佈的「災難心理重建Q&A」建議,可參考下列的因應方式,幫助自己渡過災難造成的影響: 與信任的他人交談或花時間相處以獲得支持。 從事正面的活動(如運動、嗜好、閱讀)轉移注意力。 足夠且適當的休息、攝取健康的飲食。 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 追憶已去世的所愛者。 專注於你現在實際上可以做且有助於改善狀況的事。 使用放鬆技巧。(呼吸練習、冥想、安定自我的話語、放鬆肌肉) 參與支持團體。 持續數次長時間(至少20分鐘)書寫災難相關的想法與感受。 寫日記。 尋求諮商。 除了上述方法外,衛福部也有免付費的專業心理諮商服務「1925安心專線」,接線人員提供心理諮詢、自殺危機處理等24小時全年無休的服務工作,取其「依舊愛我」的諧音,可使用市話或手機直接撥打。想要了解更多心理諮商資源,也可以透過「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查詢各地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聯絡方式。 用尊重、同理的態度面對PTSD,讓這個世界更加溫柔 近來全台地震、餘震不斷,中研院地球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表示,照觀察台灣確實可能進入強烈地震的高風險期,呼籲民眾做好防震的準備。在心理方面,民眾內心的不安與焦慮,恐怕也將持續一段時間,在未能排除壓力來源的情況下,我們又該如何幫助他人度過災難造成的影響呢? 對此衛福部建議,可以與當事人討論,並鼓勵他主動從事上述列舉的因應方式,這些活動都有助於改善適應與身心狀態,也可以提醒他不要逃避社交、過度投入工作、長期接觸過量的菸酒等這些可能妨礙適應的方式。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主動陪伴與傾聽當事人的內心想法,若對方想述說災難創傷時,記得要保持尊重、同理的態度聆聽,不要強加自己的價值觀在他人身上。當然,鼓勵當事人持續述說與災難相關的情緒感受雖然也有幫助,但述說過程中可能增加情緒不適,首要條件仍應尊重對方的意願與身心狀態。如果發現對方有就醫的需求,也可以鼓勵、陪伴他就醫。 熟記心理安定五字訣,擺脫焦慮的內心陰影 自今年9月中旬以來,全台有感強震不斷,民眾心裡難免產生恐懼不安的情緒,這時不妨參考美國心理學家史蒂芬霍布福爾(Steven Hobfoll)的心理安定五字訣「安、靜、能、繫、望」來舒緩情緒,做好自我心理調適。 1. 安:促進安全感(safety) 面對突發且未知的事件,我們往往會有不安、失控的感覺,這是很正常的。這時候應著重提升身體與心理的安全感及舒適感,留意並確保所在環境的安全性,避免過度接觸會引發不適的資訊,例如新聞報導或相關社群等,降低因災害帶來的創傷壓力反應。 2. 靜:促進穩定與平靜(calming) 為了平衡我們的身心狀態,應該盡量從事一些能讓自己感到平靜或安定的活動,降低強烈的身體反應與情緒波動,例如靜坐、聽音樂、做瑜珈、泡熱水澡等,減少創傷對睡眠、飲食等日常生活的影響。 3. 能:提升自我與集體效能感(personal-& collective efficacy) 從事讓自己感覺有價值和能力的事情,產生「我有能力做到」的自我效能感,增進抗壓的能力,並改善災後的無助感及挫敗感。例如設定一個可以實際達成的目標,將大目標切成小目標,在逐步達成的過程中累積成就感和重建控制感。 4. 繫:促進聯繫(connectedness) 透過網路、電話等方式與親友保持聯繫,尋求他人的陪伴及支持,分享內心感受與想法,使自己的情緒能夠被他人理解、接納,從中了解自己的經驗可能並不罕見。此外,也可以參加需要貢獻心力的社福活動,例如重建鄰里社區、學校與任何促進他人安適或福祉的行動。 5. 望:灌注希望(instilling hope) 保持樂觀、希望,避免不必要的自責,專注在可以達成目標的資源與力量,有助於災後的正向適應。 資料來源: 1. 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osts/pfbid02NUzeUNqE6BUJ9BQJBr2puDrUKQahidWSmRSnTTVjtLTgajAAYiJEEHf5RZTJFDBFl 2. https://dep.mohw.gov.tw/domhaoh/cp-334-618-107.html?fbclid=IwAR3Uk1Wgvcj4lz85A9E6WRUjT6Hxau04z1JD5SA3giQ4NhagqR-uzRabycg 3. https://www.typc.mohw.gov.tw/?aid=512&pid=0&page_name=detail&type=0&iid=137 4. https://tw.news.yahoo.com/%E9%80%A3%E7%BA%8C%E6%9C%89%E6%84%9F%E5%9C%B0%E9%9C%87-%E5%B0%88%E5%AE%B6-%E5%B7%B2%E9%80%B2%E5%85%A5%E5%BC%B7%E7%83%88%E5%9C%B0%E9%9C%87%E9%AB%98%E9%A2%A8%E9%9A%AA%E6%9C%9F-003740783.html 5.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731/post/201802080005/ 6. https://www.facebook.com/1645481325674458/photos/a.1649506165271974/1649506265271964/?type=3 6. https://tw.news.yahoo.com/%E5%8F%B0%E6%9D%B1%E9%A4%98%E9%9C%87%E9%80%BE-50-%E8%B5%B7%E5%85%A8%E5%8F%B0%E6%9C%89%E6%84%9F-%E5%BC%B7%E9%9C%87%E9%87%80%E7%81%BD%E5%AE%B3%E9%A0%BB%E5%82%B3-5%E5%AD%97%E8%A8%A3-075316383.html 延伸閱讀 文章|《火神的眼淚》醫護專業用語特輯!張志遠有PTSD?徐子伶是EMT-P?別再只聽得懂CPR和AED! 影片|心理諮商開箱!瓶頸期超焦慮也可以去諮詢?原來這些都是免費諮商資源!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9.20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困難,也許會感到悲傷、心情低落或情緒不穩,嚴重者可能會有憂鬱症、躁鬱症、恐慌症等情緒疾病,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有些人透過與親朋好友的傾訴溝通,心情即能獲得緩解,然而有些人卻無法得到內在壓力的釋放,負面的信念在身體裡日積月累的沉積壯大。如果你有相關的情緒困擾,不妨可以試試尋求諮商心理師的協助,或許能夠找到一個適當的陪伴,與你一起走到安定心靈的出口。 「諮商心理師」是什麼?誰需要諮商? 即使是在現今資訊發達的年代,到院所看精神科或身心醫學科門診,仍會讓有些人難以啟齒或覺得羞愧,但是在充滿壓力、步調快速的社會模式下,你是否也感覺很難找到一個喘息的機會?隨著近來社會大眾對於身心健康的重視提升,「諮商心理」也越來越普及化了,但究竟什麼才算是「諮商心理」呢? 如果認為諮商心理師只是與個案聊聊天,和親友聊天一樣,那就錯囉!諮商心理師林佳瑾表示,聊天較屬於雙向互相傾訴、傾聽的過程,雖然可以緩解鬱悶的心情,但不一定會得到有建設性的幫助及自我覺察,而諮商心理師會以個案為主角,洞察個案行為背後可能的因素,提供專業性的建議及方向,協助個案找到方法,與聊天單純的宣洩情緒是不同的。 心理諮商條件: 依據科學理論 建立方向及目標 實施具體改變 不少人可能也會認為沒有心理疾病就不能進行心理諮商,因而放棄尋求專業幫助,但其實如果你有感受到任何不自在,即使沒有心理疾病,也可以嘗試獲得諮商心理師的協助。 精神科醫師與諮商心理師的差異 當有情緒困擾時,應該找精神科醫師或諮商心理師呢?這兩者的確是不同的,諮商心理師林佳瑾指出,精神科醫師的專業為開藥及診斷,而諮商心理師的專業為心理衡建及心理晤談。如果個案採用二種專業協助,也能達到相輔相成、並進前行的效果,並不一定要擇一進行。例如有些人可以在服用精神科醫師開立的藥物後,在諮商期間便能平穩情緒,更自在地談論問題,處理渾沌的狀態。 我們可以從哪裡找到心理諮商的資源? 心理諮商的費用會因為場所、類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從政府醫療單位、社區機構、諮商所或診所等,諮商費用也會有所落差,從每小時1,000至5、6,000元皆有,建議評估個人的經濟能力,選擇讓自己感到自在的諮商師。 諮商心理師林佳瑾表示,除了付費的諮商管道外,也有一些免費諮商資源可以尋求幫助,例如一般大學都會設有諮商心理師,提供學生免費諮詢,社區也會有諮商心理服務,可上網查詢預約,此外也可以向各縣市政府的地方衛生局或衛生所洽詢。若是在非上班時段感到情緒相當低落,想要尋求幫助時,也有24小時免費專線可以選擇,包括生命線1955或張老師專線1980,但記得在接受專線協助,暫時緩解情緒後,還是要去做詳細的心理諮商,去徹底改善問題的核心關鍵,避免再次陷入難以掙脫的泥沼喔。 隨著科技進步,心理諮商的溝通方式也變得相當多元,包括常見的面對面諮商、電話諮商及網路諮商,只是雖然諮商的談話門檻降低了,卻仍要留意諮商單位的合法性,以及該單位是否擁有合格的心理師,才能受到專業的保障。諮商心理師林佳瑾提醒,心理諮商屬於保密行為,除非個案違反保密條款的例外約定,包含強烈且明確想要結束自己生命的意念,或想要結束他人生命的意念,個案是都會受到保密條款保護的。 如何選擇諮商心理師呢?「感覺對了」最重要 找到適合的心理師是決定諮商過程是否順利的關鍵,諮商心理師林佳瑾建議,可由心理師的價值觀著手,透過網路搜尋心理師的文章或部落格,了解雙方價值觀是否有共鳴的經驗。此外提醒民眾不要輕易相信網路評價,因為諮商是一種主觀的認定,其實並無好壞之分,重點是要個案感覺自在即可,網路評價僅作為參考。諮商關係屬於緊密、隱私且保密的狀態,心理師需陪伴個案一段時間,個案認為雙方價值觀合適時可先預約初談,如果初談後仍覺得陌生、距離感或不自在,可再進行評估並重新做選擇。 心理諮商大揭密!諮商室的設計巧思 ● 空間設計 諮商室的空間設計會採用溫暖並具有安全隱私的內在色彩呈現,例如下圖中的諮商室是採用淺灰色及霧感的設計,代表內在的隱私。當個案走進諮商室,將感受到一定程度的留白感,屏除過多的干擾物影響思緒,幫助個案安靜思考及自我覺察。這樣的空間也適合進行催眠治療,協助個案調整及改變內在自我價值觀深層的信念。 照片來源: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提供 ● 沙遊治療 沙遊治療(Sandplay Therapy)是以榮格理論為基礎的治療方法,心理治療包含會談的語言互動,非語言治療包含夢的解析或沙遊物件,目的是讓當事者進到諮商室後,透過三度空間的方式,在自由安全的狀況下,從上百或上千的沙遊物件中選取自己內心世界想像的東西,並將物件放進沙箱裡,創作成內在感知的世界。 諮商心理師林佳瑾指出,沙遊治療是具有創造力、介於語言及非語言之間的溝通橋樑,幫助我們在認知情緒行為上進行推演及改變。透過治療中使用沙遊物件呈現的過程,可以協助內在及外在達到一致的目的。當治療推進且有進展時,沙箱裡的沙遊就會產生不同的互動方式。當沙箱中的物件隨著治療過程改變,同時也會反應在個案行為上的調整及變化。 照片來源: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提供 勇敢面對心理困擾,探索不安的內在心靈 人們為了促進身體健康,會服用保健食品或進行休閒運動,可是心理健康因為看不見、摸不到,所以容易受到忽視,但這並不代表心理問題不重要。諮商心理師林佳瑾表示,心理健康會反應日常的情緒狀態,而心理師猶如一個建立心房的角色。 在華人社會,通常對於心理諮商的印象,都是和「生病就醫」的心態有點類似,因此在無法控制情緒、心理狀態不穩定的時候,往往會先想要「自行解決」,不管是靠分散注意力,或是單憑自己的意志力撐過去,都不會想要尋求外界的援助。然而當這些心理狀況已經影響到自身的日常生活時,其實就可以尋求心理師的幫助,即使沒有生活上的困擾,想要進行自我探索,或是對某些議題感到焦慮、敏感,甚至恐慌時,都可以找心理師談談。 諮商心理師林佳瑾最後引用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的話,「不經反省人生是沒有意義的」,這也反映了我們惟有不斷地覺察及反思,調整自己喜歡的樣子,才能成就有意義的人生。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年終獎金、過年紅包還剩多少?為什麼意外之財總是留不住?先來認識你的「心理帳戶」! 影片|有好事不會來找我!諮商心理師該怎麼排解負面情緒?特殊技能像「廟公」能一眼看穿人心思?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8.30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你真的懂拖延症嗎?拖延≠懶惰!善用數字「3」幫大腦戒掉拖延症,不再擺爛暑假作業和逃避工作! 你也常常在暑假最後趕作業,或總是壓著死線趕報告嗎?為什麼我們明明知道這些事遲早都要做,但還是不想面對?到底該怎麼改善這種死到臨頭才在臨時抱佛腳的狀況呢?如果身邊有親朋好友是「拖延症患者」,又要怎麼幫助他們擺脫這種無限的拖延輪迴?不管你是學生還是社會人士,都不能錯過這期的《Ariel聊心室》,因為我們要來帶你認識何謂拖延症,並提供你許多改善拖延症的小技巧!還不快收藏起來並分享出去,不要再拖啦!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9 從學生時期社會到職場都可見的拖延症 01:28 拖延症等於懶惰嗎? 01:44 為什麼我們會想要拖延? 02:46 要如何擺脫拖延症? 07:35 如何幫助拖延症患者? 08:29 如何調解自身情緒?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年終獎金、過年紅包還剩多少?為什麼意外之財總是留不住?先來認識你的「心理帳戶」! 影片|有好事不會來找我!諮商心理師該怎麼排解負面情緒?特殊技能像「廟公」能一眼看穿人心思?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8.29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醫師袍推薦「這樣穿」才帥?原來醫師手術都不穿內褲?揭密白袍和刷手服的各種都市傳說! 一般民眾對醫護人員的印象都是「白衣天使」,彷彿有一種神秘、神聖的形象,本期《Ariel聊心室》就要從色彩心理學的視角,帶領觀眾了解醫護服裝的設計秘密,認識醫護人員工作的艱辛,也讓醫護人員知道工作裝並非只有頻繁汰換、質感不親膚的拋棄式服裝,其實也有耐用、舒適、美觀兼具的品牌可以選擇。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53 醫師日常物品開箱 05:15 為什麼醫師袍都不是長袖? 06:53 醫師袍會需要經常清洗? 07:48 刷手服為什麼不是白的? 09:09 你可能不知道的刷手服小秘辛 10:35 刷手服都市傳說 諮詢醫師:黃昱豪醫師 學經歷: 頤森美學診所院長 義大大昌醫院國際美容醫學中心特約主治醫師 亞緻整形外科診所特約主治醫師 依心唯美整形外科診所特約主治醫師 義大大昌醫院國際美容醫學中心創科科主任 林才⺠整形外科診所副院長 諮詢醫師:賴雅薇醫師 學經歷: 頤森美學診所執行長 大同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總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術前準備知多少?手術要成功,病患的信任最重要! 影片|外科手術大直擊!詳細開刀房知識醫師講給你聽!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8.08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有好事不會來找我!心理諮商師該怎麼排解負面情緒?特殊技能像「廟公」能一眼看穿人心思? 我們會和諮商心理師分享自己在職場、生活中不開心的人事物,但是你曾想過每天不斷接受各方面負面情緒的諮商師,會不會覺得很厭世,又該怎麼排解這些不好的心情呢?如果你有一個諮商心理師朋友,除了擔心他的身心狀況外,是不是也會暗自覺得,他會一眼看穿你真實的心理?這次Ariel聊心室就真的要和大家聊聊Ariel的「心事」,一起來了解諮商心理師的心路歷程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8 諮商心理師是否有「讀心術」? 01:49 諮商心理師如何排解負面情緒? 04:06 諮商最怕遇到哪種狀況? 05:15 諮商有沒有成就及幸福感? 07:25 給對諮商師工作感興趣的觀眾的小建議 諮詢專家:林佳瑾心理諮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只准我愛你,不准你愛我!」性單戀者為什麼不想被愛? 影片|心理諮商開箱!瓶頸期超焦慮也可以去諮詢?原來這些都是免費諮商資源!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7.18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心理諮商開箱!瓶頸期超焦慮也可以去諮詢?原來這些都是免費諮商資源!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有大大小小的煩惱,有時候我們會選擇向朋友訴苦,達到情緒宣洩的效果,但長期下來給予對方負面情緒,對於人際交往上,也是一大困境,抑或是有些經歷難以向身邊的親朋好友訴說,長期的壓抑反而會讓身心生病,因此很多人會選擇去諮商,讓諮商心理師梳理自己的想法及情緒,那我們要如何找到諮商資源?又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諮商師呢?今天美醫誌邀請了心理治療師來為我們解答。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53 所謂的諮商是什麼?什麼樣的人需要來諮商? 01:51 諮商心理師跟精神科醫師的差異是? 02:33 我們該如何找諮商資源? 04:18 要如何選擇諮商心理師? 05:27 心理價格是如何計價的? 05:53 諮商室的沙盤、沙遊作用 07:13 諮商室的設計與巧思 07:56 給想要諮商的觀眾一些建議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思覺失調症」不是罪犯的溫床!精神疾病不是罪,歧視與孤立才是社會變態的導火線 影片|整形真的能緩解容貌焦慮嗎?用修圖軟體竟是整形成癮前兆!?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5.02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農曆春節結束了,年終、紅包是否已經花光光了呢?根據美國研究機構的統計數字顯示,70%的樂透得主在5年之內會破產,所以回想一下你的財務管理,究竟獎金被花到哪裡去了呢?其實,人類的消費行為與「心理帳戶」密不可分,每個人對於金錢來源帶來的價值觀差異,將會影響財務分配的結果,究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跟著諮商心理師林佳瑾一起來了解如何謹慎理財吧! 我們在心裡總是會把錢默默分類?什麼是「心理帳戶」? 「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又稱為心理會計學,是由美國行為經濟學家理察塞勒(Richard H. Thaler)提出的概念,人們會經由錢財的來源分門別類,設定項目進行各式各樣的消費。諮商心理師林佳瑾指出,心理帳戶也能解釋人類「不理性」的消費行為,簡單來說,一般人會認為「薪資」是辛勤工作獲得,應該要小心花費、用於儲蓄,但如果有不是透過勞動力取得的紅包或中獎奬金,這種「意外的額外收入」通常會被用於犒賞性質的消費行為,例如統一發票中獎獎金200元,可能會用於購買平時想吃又不敢買的點心,或是高價的冰淇淋等非常態的消費。 心理帳戶與消費行為的關係,你也常巧立名目嗎? 每個人對於商品的價值感不同,願意付出的金額也不同,有些人只要啃一塊雞排就能感到開心,而有些人需要一桌滿漢全席才能獲得滿足。諮商心理師林佳瑾表示,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心理帳戶」,依據個人的需求及喜好程度等價值觀來開立各種帳戶名稱,例如娛樂費、消遣費、治裝費、伙食費或快樂費等。當人處在不理性的狀態時,心理帳戶將顯現相同的金額,卻用於不同的消費方式,例如平時花200元買便當,這時就會以200元買個精緻的蛋糕。倘若巧立各種名目,未加以控制消費,那金錢便會在無形之中耗竭,錢就會存不下來。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意外之財須納入平常的儲蓄,這些收入將會快速地被花光,獲得金錢的愉悅感也會加速消失,還可能會引起焦慮和恐慌。 錢不知不覺就花光了!月光族是心理帳戶失控的表現? 消費行為受到成長背景及工作經驗的影響,如果非因家庭因素造成的月光族,常與工作辛勞、自我憐憫度低下有關。諮商心理師林佳瑾指出,自我憐憫度高的人,會體恤自己的辛勞與付出,避免對自我做出過於苛刻的批判,因此倘若我們能意識到自己工作努力的辛苦,並且感恩自己的辛勤付出,就能撫慰內在的需求,相反的如果無法從內在關懷自己,就會向外尋求慰藉,經常表現在外在的消費行為,以獲得滿足感,像是開立各種名目的心理帳戶,那花費自然就會越來越多。 定位花費、定額使用,消除不理性的心理帳戶! 想存下意外之財其實不難,諮商心理師林佳瑾建議,可以改變自己對於金錢來源的概念,做到定位花費、定額使用,去理性的規劃心理帳戶,如此一來,聰明消費不僅會增加儲蓄,還能讓快樂維持更長更久。 轉換金錢來源:將意外獲得或是犒賞之財放進信任的存款帳戶裡,用於生活開銷,內心產生認知這是屬於生活費及未來積蓄,就會做出理性的消費行為。 定位花費:依個人的經濟能力將花費設定項目。 定額使用:每個項目設定固定金額, 一旦項目金額用罄,就停止消費。 諮商心理師林佳瑾提醒,當我們內在的幸福感無法與自我照顧連結,就會造成心理帳戶失控,所以在感到疲憊時,不妨感恩、體恤一下自己,好好擁抱自我,才能為過度消費設立停損點,不讓自己的消費慾望支配了金錢的流向喔!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不要跟我開視訊,我好討厭自己的臉!淺談視訊畸形恐懼症 影片|尾牙抽獎、過年紅包總是留不住?一招破解害你亂花錢的「心理帳戶」,聰明消費!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4.26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尾牙抽獎、過年紅包總是留不住?一招破解害你亂花錢的「心理帳戶」,聰明消費! 年節已至,年終獎金、尾牙抽到的大獎,還有過年領的紅包壓歲錢,無不讓人期待萬分。但每每過完年沒多久,這些「意外之財」一不小心就花光了,到底為什麼總逃不開散財的魔咒呢?今天美醫誌邀請到諮商心理師林佳瑾,帶我們了解亂花錢的原因及破解方法。今年的紅包、年終,你們跑不掉啦,都給我乖乖留在帳戶裡面!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32 為何紅包、獎金總是留不住? 01:03 什麼是「心理帳戶」? 02:10 心理帳戶如何影響消費行為? 03:07 花費失控可能的原因為何? 04:25 如何破解心理帳戶?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其實我沒有那麼好!」成敗論英雄,恐會掉入冒牌者症候群的空虛人生! 影片|只要暗戀者回應愛意,就會對他失去興趣?一起來了解「性單戀者」內心的矛盾拉扯!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2.07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在愛上一個人,或雙方曖昧發展後,想不到在對方想要確認戀愛關係時,另一方居然逃跑了,這樣的結局讓你感到錯愕嗎?你可能是遇到「愛情逃兵」性單戀者!那難道性單戀者就不能談一場兩情相悅的戀愛嗎? 如果愛上了性單戀者,又該如何與他們相處呢?愛人與被愛都不簡單,諮商心理師林佳瑾教你如何自我檢視,別被害怕受傷的恐懼綁架,在情感關係中勇敢地站起來! 什麼是性單戀?先來了解「逃避型依附」吧! 心理學中的「依附理論」包含安全感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焦慮型依附(Anxious Attachment)、逃避型依附(Avoidant Attachment)及難以分類的混亂型依附(Disorganized-disoriented Attachment)。而性單戀在學術上的名稱為「逃避型依附」,逃避型人格類型是你追我跑的愛情遊戲佼佼者,情感對象越積極的追求,逃避型人格的人反而跑得越快,在情感過程中難以給出承諾,常讓人誤以為是渣男或渣女。 為什麼會有性單戀的情形呢?分析造成性單戀的2大原因! 性單戀者由於自我認同困惑、或曾經在戀愛經驗中受傷,才會造成難以投入感情關係,或無法給出承諾的性格,大部份的原因會來自於原生家庭的失常,或失敗的感情經驗。 ● 原生家庭失常 意指成長期間情感未受到妥善的照顧。原生家庭不單指父母,包含重要他人,就像親戚、外傭、保母等生活中作為支柱或陪伴的重要角色。小時候有情感需求時,卻無法從原生家庭中即時獲得安慰或同理,成長後可能會形成一種靠山山倒、靠人人倒、靠自己最好的價值觀,導致難以信任他人。 ● 失敗的感情經驗 曾有被劈腿、被欺騙、被詐騙或被拋棄等不好的感情經驗,生成一種「感情是不能信任的」價值觀,形成逃避型依附的性格。因為感情經歷會帶來自我保護機制,所以曾經投入感情卻被傷害,也就印證了「擁有即為失去的開始」。在感情上如果遇到反被追求的情況,內心就會產生抗拒,渴望逃離。 給「焦慮型依附」類型的安心建議:檢視自己的焦慮來源 「焦慮型依附」的天敵可謂是「逃避型依附」,焦慮型常見的人格特性為渴望得到承諾,期望付出就能得到回應。若是情感對象不給回應、傳訊息時已讀不回,焦慮型人格就會開始猜測對方的想法,層層堆疊的焦慮及憂心,造成極大的不安全感。 諮商心理師林佳瑾提醒,焦慮型類型在情感關係中,需從自我檢視做起,找到焦慮來源,幫助自己緩解不安情緒。通常焦慮型的人在感情中容易緊張不安,也會過度猜測或解讀對象的心意,如果發生這樣的現象,請焦慮型類型的人問問自己,為何會如此焦慮呢?為何會產生這樣莫大的不安全感呢?因為他不理你嗎?他不說我愛你嗎?他不給承諾嗎?透過抽絲剝繭察覺內心的想法,來找到焦慮的原因,或藉由專業心理諮商,讓專家協助你尋找焦慮的來源。 給「性單戀者」擁抱愛情的建議:仔細剖析找回自己 性單戀者帶著逃避型依附類型的人格狀態,使得他們無法好好享受愛情,即使經歷幾段情感關係,但因自身無法投入感情,所以也難以稱為愛情。除此之外,性單戀者的心理因素不僅會影響情感關係,有時在專業領域上也會受到限制。諮商心理師林佳瑾提醒,性單戀者的關鍵問題是「害怕受傷」,因此該怎麼從受過傷的經歷之中,再次振作起來,也就顯得相當重要了,如果執意用逃避的方式因應人生中的所有選擇,在午夜夢迴時就會感到孤單又淒涼,所以建議還是要直面問題的根源,才能妥善處理過往的傷痛,繼續向前邁進。 每個人都是值得被愛的,每個人都擁有幸福的權利! 性單戀者請正視找回自己的重要性,即使面臨無法如其所願的情感關係,也不代你是不值得被愛的。打開自己的視野,接納情感無法順遂的各種可能原因,例如對方還沒準備好、雙方個性不適合,或是其他的影響因素,此外也要理解情感間的不融洽,其實不全然是因為自己的緣故,不要將過錯都放在自己身上。記住每個人都是值得被愛的,每個人都擁有幸福的權利。諮商心理師林佳瑾建議大家,不妨想像在心中埋下愛的種子,當發生不愉快的感情經驗時,心裡就能長出力量,讓自己再次站起來,繼續追尋下一段感情,也讓往後回首這段尋找的過程時,不再是感傷、痛苦的心情,而是可以充滿笑容的回憶。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其實我沒有那麼好!」成敗論英雄,恐會掉入冒牌者症候群的空虛人生! 影片|「我沒那麼好」不值得被稱讚?帶你揮別冒牌者症候群,找回自信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1.20
圖、文/郭佳語 摘要 2019年5月,婚姻平權法案通過,台灣成為了第一個亞洲同婚合法的國家。在那之後,已經渡過2年的歲月囉!今年的驕傲月,美醫誌將過往相關專訪整理起來,讓我們對彼此更加瞭解,落實友善日常吧! 性別認同(心理性別) 指的是個人對於「自己性別」的自我認知,我們相信自己是「男生」還是「女生」,即是你的性別認同。舉例說明:當出生性別是男生,但自己定義為女生,那你的性別認同就是女生。 ➦ 延伸閱讀: 【跨性別特別企劃】打破性別框架,教你了解什麼是性別認同?共同尊重多元性別文化 跨性別者 跨性別者(T,Transgender),指的是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不同的情況,即稱作跨性別。性別認同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例如生理性別女性,對自己的性別認同為男性,即是跨性別者。 ➦ 延伸閱讀: 【跨性別特別企劃】是他還是她?靈魂不自由的心情誰能懂?看跨性別者如何擁抱全新的人生! 美醫誌跨性別專訪 我的性別我決定 理解讓跨性別者勇於追尋自我 延伸閱讀|美醫誌人物專訪 女跨男者親自分享變性手術心得!人造「老二」超威猛長度大公開! 大叔曾經是女人?!女跨男變性真實案例 做最真實的自己! 變性手術有多恐怖?生活還能照常嗎? 勇敢跨越性別的族群!何謂跨性別? 性別不安 對於天生的性別特徵能夠清楚的了解,但卻不能接受和認同,便是所謂的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 普遍來說無法用心理學的方式或精神的方式來治療,患有性別不安的通常是跨性別者,最終必須靠手術來達到內外一致的情況。根據國外的統計,有性別不安的人有著40%極高的自殺率。 什麼是變性手術 變性手術(Sexual reassignment surgery),亦即透過手術的方式改變生理性別。由男性變成女性,必須摘除原有的陰莖與睪丸,重建女性所需要的器官如陰道、陰核和陰唇等;而女性變成男性則須去除胸部、卵巢及子宮等細節,重建陰莖和男性所需要的部分。 根據精神科統計,在台灣約2,000人之間會有1個人想要變性。 (一)變性手術前的評估 根據中華民國法律規定,變性手術者須年滿20歲才可進行手術。 變性手術前,須由精神科醫師做評估與診斷,期間至少長達兩年,以確定患者適合以另外一個性別來生活,初期精神科醫師也會使用荷爾蒙治療,幫助患者先適應另一種性別的生活,確認後醫師才會開立診斷書,後續則由整形外科醫師進行進一步評估的動作。 在台灣需要兩張精神科醫師診斷的證照方可執行。部份整形外科醫師也會需要家長同意書,才能開始規劃手術。 ➦ 延伸閱讀: (1)變性手術不是說變就變?原來術前需要經過這麼多道手續! (2)跨性別者的選擇 不如先從變性手術認識起 變性手術前 變性手術(Sexual reassignment surgery),亦即透過手術的方式改變生理性別。由男性變成女性,必須摘除原有的陰莖與睪丸,重建女性所需要的器官如陰道、陰核和陰唇等;而女性變成男性則須去除胸部、卵巢及子宮等細節,重建陰莖和男性所需要的部分。 變性手術前的心理建設!醫師會有什麼建議? 做變性手術前為什麼要簽同意書?!醫師出來講清楚! (二)變性手術的執行與術後照顧 a.男變女 通常一次就可以完成,手術時間約5個多小時,必須摘除原有的陰莖與睪丸,重建女性所需要的器官如陰道、陰核和陰唇等。 術後需依指示清洗傷口、擴張陰道、定時回診。 b.女變男 則需要3~4次階段性,除了要埋尿管外,須去除胸部、摘除子宮及卵巢,待尿管長好之後還須做陰莖重建的顯微手術,以及最後龜頭的雕刻手術,整個時程大約需要花半年的時間。 美醫誌變性手術專訪 變性手術實際操作會是怎麼做?男變女篇解析! 變性手術實際操作會是怎麼做?女變男篇解析! 變性手術大揭密!做變性手術會因為性別而有很大的差別嗎? 變性壽命會減短嗎?想達到期望術後應該這麼做 腿骨竟能變OO!?變性手術顛覆你的想像! 性傾向 與性別認同不同,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也稱作性取向,是指一個人被異性、同性吸引所產生的情感,當你喜歡的性別是什麼,你的性傾向就是什麼。 性傾向無關乎生理性別,而是與性別認同息息相關。 舉例說明:當我性別認同是男性,喜歡的是男性,那我的性傾向就是同性戀;當我性別認同是男性,喜歡的是女性,那性傾向就會是異性戀。 因此性傾向又有分為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等等的表現。 ➦ 延伸閱讀: 【同志驕傲月特別企劃】教你了解何謂性傾向!別再為同性戀貼標籤,認同、理解才是最公平的對待 表示天生的解剖構造在生物學上屬於男性或女性。 個體主觀上認為自己是男性或女性的心理認知。 指喜歡什麼樣(心理)性別的對象。 美醫誌同性戀專訪 別再標籤化同志 溫柔推翻世界的異樣眼光 我們常常聽見女生需要有什麼樣的特質,或男生又應該要展現什麼樣的模樣,並因此更加鞏固性別框架。然而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特質,不該被性別所限制,當我們認識更多特質與模樣,就對彼此「應該」要是如何有更多包容。 讓我們一起建立一個更友善溫柔的世界吧。 延伸閱讀 文章|石牆起義週年紀念日:同志、跨性別者齊聚,為平權發聲 文章|跨性別選手參加東京奧運?川普:女性運動員們注意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