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AR共有38筆結果

  • 跨性別選手參加東京奧運?川普:女性運動員們注意了

    文/翁嘉妤 圖/傅暄閔      摘要  2021年上半年,除了新冠肺炎疫情難纏以外,美國各州的跨性別者權益也並不平靜。包括密西西比州、田納西州等地的議會紛紛通過「禁止跨性別女性參與學校的運動賽事」法案,只差在州長簽署發佈,引發美國跨性別者的不滿。而隨著東京奧運會7月23日正式開幕,本屆多位跨性別選手參賽也讓這項爭議正式被搬上公開談面,成為全世界討論的話題。     東京奧運歷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後,終於在7月23日迎來開幕儀式,33 個比賽項目,339 場賽事,都將在這場備受關注的奧運盛會中舉行。在嚴峻疫情中舉辦的東奧,除了是歷史上第一屆延期的奧運會以外,本屆賽場上也有許多跨性別選手公開參賽,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話題。     力推賽場性別平等,最多LGBTQ選手的一場奧運盛會   早期跨性別者要參與奧運賽事,必須接受變性手術後,再接受2年的荷爾蒙療程才能參賽。然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在2015年更新了相關規定,跨性別者不用經過變性手術,就可以加入男子組的競賽;若是要參加女子組賽事,則只要在參賽前12個月,維持血清中的睪固酮含量低於10nmol/L以下,就具備參賽資格,雖然各個競賽項目分別有不同的細節規範,但比起過去已大大鬆綁了對跨性別者的限制。     ➦ 變性手術怎麼做?讓松松和智英為你揭密,來看整形外科醫師的超詳細解說! 影片連結:變性壽命會減短嗎?想達到期望術後應該這麼做     隨著世代演變,2021年的東奧,可說是歷史上最多元的一屆奧運會了,今年參與的 LGBTQ選手共超過163人,創下奧運會舉辦以來的歷史新高,相比起2016年巴西奧運會的56人,LGBTQ選手增加了將近2倍之多。除此之外,今年東奧也首度打破傳統,鼓勵各國派出1男1女的掌旗官,盼能傳遞性別平等的立意,並呼籲媒體在攝影時,避免拍攝特定的身體部位,以避免「性化」(sexualization)運動員。       東加王國的男旗手Pita Taufatofua和女旗手Malia Paseka 圖片來源:奧運官方Twitter     本屆奧運會中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就是來自紐西蘭的女子舉重選手Laurel Hubbard,現年43歲的她是奧運史上最年長的女子舉重選手,也是奧運史上第一位公開跨性別身份的參賽者。Hubbard曾在1998年參加紐西蘭男子舉重105公斤以上級青少年組的比賽,以抓舉135公斤、挺舉170公斤,共計300公斤的成績打破紐西蘭紀錄,之後她在2012年時進行了變性手術,並在2021年代表加拿大參加東奧的女子舉重87公斤以上級比賽。       代表紐西蘭參加今年東奧女子舉重比賽的Laurel Hubbard 圖片來源:BBC NEWS     自從紐西蘭奧委會宣佈她將角逐東奧起,Hubbard便遭到許多國家選手的質疑,認為跨性別運動員與女性競爭缺乏公平性。英國前競技游泳運動女將戴維斯(Sharron Davies)公開批評奧委會忽視女性運動員的權益,並預估本屆賽事將會有跨性別者奪冠。比利時舉重運動員Anna Vanbellinghen也曾表示,如果讓Laurel Hubbard參加奧運,簡直像就是一個笑話。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更是在亞利桑那州演說時發聲批評,「你看到那個舉重運動員了嗎?(指Laurel Hubbard)我不想告訴你們這件事,各位女性運動員們,但他打破了你們長久以來保持的記錄。這傢伙只要『砰砰』幾下,就打破了一項九年的記錄」,川普認為奧委會允許跨性別者參加女子組的比賽並不公平,是一種對女權的侵害。       美國前總統川普7月24日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發表談話 圖片來源:Yahoo新聞     運動場上的平權該如何規範?國際奧委會頭疼找答案   紐西蘭奧委會主席Kereyn Smith指出,跨性別運動員的確在公平性上存在很多問題,但Hubbard也已經達到了所有規定的標準。除了紐西蘭奧委會以外,LGBTQ族群也有人站出來為Hubbard發聲,美國鐵人三項運動員,自身也是跨性別者的Chris Mosier在推特表示,對整個跨性別族群而言,Laurel Hubbard能夠參與奧運,對跨性別族群有著極大的意義。同樣在今年東奧參賽的加拿大女子足球運動員Rebecca Quinn也在Instagram上發文坦言,跨性別女性經常被禁止參加體育競賽,在努力追求奧運夢想時,也常面臨歧視與偏見,但近期這項議題逐漸受到大眾重視,也開始產生了立法與規則上的改變,她為此感到樂觀。       代表加拿大參加今年東奧女子足球比賽的Rebecca Quinn 圖片來源:Sportowe Fakty     就連競爭對手中,也有人對Hubbard的參賽表示認同。代表英國參賽的舉重選手Emily Campbell在接受《獨立報》(Independent)受訪時說道「她是一個人,她和其他人一樣有資格參加這場比賽,遵守我們所有人都必須遵守的規則」,「我不是制定規則的人,我不會坐在董事會上做出這些決定,那不是我的工作。我的工作是成為一名出色的運動員,並參加比賽」,Campbell希望大眾將焦點放在賽事上,選手們也在這場盛事中力求自我突破,用運動表現為國家爭取榮耀。       代表英國參加今年東奧女子舉重比賽的Emily Campbell 圖片來源:Mirror     ➦ 跨性別者又是怎麼看待在兵役和運動賽事上的疑慮呢?看看男跨女跨性別者張可芙怎麼說! 影片連結:勇敢跨越性別的族群!何謂跨性別?能與同志劃上等號嗎?     針對Hubbard出賽引發的爭議,國際奧委會主席Thomas Bach於17日表示,「國際舉重總會在資格賽開始前,就決定了出賽資格相關的規則,因此這些規則適用本屆的奧運比賽,你不能在比賽進行中改變規則」,並表示往後會徵詢相關單位的意見,重新審視、調整這些規範。     資料來源: 1. https://tw.sports.yahoo.com/news/%E8%B7%A8%E6%80%A7%E5%88%A5%E8%80%85%E5%8F%83%E8%B3%BD%E8%A6%8F%E5%89%87-ioc%E4%B8%BB%E5%B8%AD-%E6%9C%83%E5%86%8D%E8%A8%8E%E8%AB%96-040406081.html 2. https://www.bastillepost.com/hongkong/article/4803598-%E8%B7%A8%E6%80%A7%E5%88%A5%E8%80%85%E5%B0%87%E7%8F%BE%E6%9D%B1%E4%BA%AC%E5%A5%A7%E9%81%8B%E5%A5%B3%E5%AD%90%E8%B3%BD-%E5%A5%B3%E6%80%A7%E9%81%B8%E6%89%8B%E6%86%82%E4%B8%8D%E5%85%AC 3.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a140f58b-ecf1-43c1-9219-bd36b5d806cd 4. https://www.gvm.com.tw/article/80967 5. https://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3617278 6. https://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3617534 7.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5819 8. https://equallove.tw/news/1769 9. https://www.nownews.com/news/5335028 10. https://udn.com/news/story/122349/5624331 11. https://gotv.ctitv.com.tw/2021/07/1835118.htm 12.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7-26/doc-ikqciyzk7757819.shtml     延伸閱讀 文章|石牆起義週年紀念日:同志、跨性別者齊聚,為平權發聲 影片|我的性別我決定 理解讓跨性別者勇於追尋自我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29

  • 肌少症也可能骨質疏鬆?年輕人別小看「肌肉流失」!5種肌少症檢測方式教給你!

    文/羅立珊 圖/傅暄閔      摘要  肌少症不只是肌肉量減少,還包含肌力減退和活動表現變差,是老年失能的兇手之一,並時常伴隨著骨質疏鬆、代謝異常、認知功能障礙等症狀,除了好發於年長者身上,近年來也發現肌少症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因為現代人時常久坐不動、飲食不均衡等不良習慣,導致肥胖、肌肉量過低、肌力不足。肌肉量不足不僅會造成行走緩慢,連帶增加骨折、糖尿病、憂鬱及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你也擔心自己患有肌少症嗎?讓醫師告訴你肌少症的檢測方式,還有如何透過運動、飲食預防及改善肌少症!     肌肉量變少就是患有肌少症?肌少症定義要知道   「肌少症」從字面上理解為肌肉量變少,但單純的肌肉量變少不等於罹患肌少症,復健科醫師程朝暐表示,肌少症的診斷標準包含肌肉質量減少、肌力減弱或行動能力變差。其中,肌少症又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以下分別說明:     一、原發性肌少症   原發性肌少症是指找不到特定原因,僅因年紀老化造成肌肉流失、肌力下降。一般人的肌肉量在三十歲之後會隨著年紀增加而逐年下降,且超過60歲以後肌肉的減少速度會劇增,成為肌少症的高風險族群。     二、次發性肌少症   是由特定因子所引起的,就稱為次發性肌少症,原因包含:   1.活動力下降:像是長期臥床、久坐或是失能者,因為活動量大幅減少,能量耗損較低,容易使肌肉流失。   2. 其他疾病:包括器官衰竭、發炎性疾病、癌症、內份泌系統疾病。慢性疾病會讓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的狀態,造成體內許多促發炎激素濃度上升,這些激素會活化身體分解蛋白質的反應,導致肌肉流失。   3.營養攝取不足:有挑食、腸胃吸收不良、厭食症的患者因為體內的營養供給不足,生成肌肉的效率也會跟著降低,提高肌少症的風險。     肌少症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很多人以為「肌少症」只會出現在長者身上,確實根據研究統計,60歲以上的老人約有10%左右患有肌少症,但也發現肌少症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因為現代人長時間工作久坐、運動量不足的情況下,肌肉的使用量降低就容易流失,而且肌肉質量變少、力氣變小之後,可能走一點路就覺得累,讓人愈來愈不想動,加快肌肉流失的速度。     「肌少症」與「骨質疏鬆」息息相關,都源自於缺少運動   運動除了可以刺激骨骼肌分泌出一種「肌肉激素(myokine)」的訊息物質,幫助肌肉生成之外,也會讓骨骼為了抵抗外來的重量刺激,促使骨質生長因子變活躍,進而產生新的骨質,提升骨頭的密度。當身體的活動量下降,身體肌肉受的刺激太少,肌肉會漸漸萎縮,骨質也會變疏鬆。   另外,荷爾蒙也會影響肌肉質量與骨質的生長。隨著身體老化,體內分泌的生長激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濃度會下降,蛋白質合成的速度比不上被分解的速度,人體的造骨細胞效率也會變低,導致骨質增生的能力變差,就會增加肌少症與骨質疏鬆症的機率。     肥胖容易造成肌肉流失,也是肌少症的潛在危險群   一般人認為體形瘦弱的人比較容易產生肌肉量少的情形,其實不然,過胖和體重過重者也可能有「肌少性肥胖症」。程朝暐醫師特別強調,肌肉質量的多寡並非從體型上可以判斷出來,通常肥胖者可能看起來手臂粗,但裡面肌肉含量不高。若運動量不足或隨著年紀增長,都有可能發生肌肉量不足與肌力減弱的現象。另一方面,當腹部堆積過多的脂肪,會釋放許多發炎物質導致胰島素敏感度下降,使得身體更傾向分解蛋白質,增加肌少症發生的風險。     肌少症不只會有肌肉流失的問題,還會有骨折、糖尿病、吞嚥困難的症狀發生   肌少症患者因為下肢功能較差、平衡能力不佳而容易跌倒,若同時罹患骨質疏鬆症,更面臨骨折的高風險。另外,肌肉量下降後,體內胰島素的感受性會變低,便無法有效地降低血糖,進而引發體內代謝異常,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也會提高。也會影響口咽喉部的肌肉群,導致吞嚥障礙,在臨床上也有發現,肌少症患者還會有憂鬱與認知功能障礙等問題。     小腿圍可以測出是否患有肌少症?五種檢測方法告訴你   目前肌少症的篩檢方法有5種,這裡告訴你五種篩檢的方法分別是小腿測量法、SARC-F問卷、握力量測、體能表現與肌肉質量測量,除了肌肉質量測量需要借助醫院的儀器之外,其他的判斷方式民眾都可以在家進行,以下分別說明:   一、小腿檢測   1.手指測量法:將雙手的食指與姆指圈成一個圓,接著放在小腿最粗的地方,如果圈不起來,表示肌少症的風險較低;若圈起來還有空隙,就可能罹患肌少症。           2.皮尺測量法:將小腿部分的衣物除去,雙腳著地坐在椅子上,膝蓋彎曲使大腿與小腿呈90度,將皮尺環繞小腿最寬的部分,肌少症的標準為男生的小腿圍<34公分、女生的小腿圍<33公分。           二、SARC-F問卷   問卷如下,裡面總共有5個問題,若分數加總起來達4分以上表示可能患有肌少症。           若民眾做完上面兩項測驗(小腿檢測、SARC-F問卷)後,測驗結果不合格,則需進一步評估肌肉力量及體能表現,檢測方式如下:     三、握力量測   利用握力器測量手部握力以判別肌肉強度。肌少症的評斷標準為男生的握力<28Kg,女生的握力<18Kg。     四、體能表現   體能方面有三種測驗方式:   1.手不扶椅子的情況下,做五次起立、坐下,花費時間若≥12秒,即不合格。   2.起身行走到3公尺遠處,轉身步行回來的時間≥20秒,即不合格。   3.步行400公尺花費的時間大於6分鐘,或是無法完成者,即不合格。   上述兩種測驗方式(握力量測、體能表現)若有符合其中一種,建議從運動及飲食方面著手,改善肌肉的機能。若要做進一步的詳細檢測,可以至醫療院所檢查肌肉質量,檢測標準如下:     五、肌肉質量測量   肌肉質量檢測需要藉由醫院的精密儀器,可以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或生物電阻測量分析(BIA),評估身體的肌肉量多寡。   1.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測標準:男性<7.0 kg/m2、女性<5.4 kg/m2,即為肌肉質量不足。   2.生物電阻測量分析檢測標準:男性<7.0 kg/m2、女性<5.7 kg/m2,即為肌肉質量不足。     想要預防及對抗肌少症,抗阻力訓練搭配飲食才是根本之道   肌少症是一個有機會改善及預防的疾病,在平時可以透過抗阻力運動和營養補充做起。抗阻力運動可以改變荷爾蒙分泌,影響神經肌肉系統的活躍程度,也會促進體內蛋白質合成,讓肌肉的質量變多、肌力變大。   程朝暐醫師特別說明,抗阻力運動就是重量訓練,是利用阻力進行肌肉鍛鍊,增加肌肉收縮及延展的張力。但一般的跑步、騎腳踏車、游泳、健走與散步的外在阻力太低,屬於耐力訓練,所以雖然可以有效增加心肺耐力,但對於增生肌肉並沒有太大的幫助。想要刺激肌肉生成,除了可以到健身房做重量訓練之外,在家也可以藉由啞鈴,彈力帶或是自身的體重進行訓練,這邊提供兩種簡單的抗阻力運動,讓你在家也能輕鬆做運動:     一、坐姿抬腿   1.坐在地上腳伸直,挺胸,背打直,肩胛稍微後收。   2.雙手撐在地板上,握拳或手掌心打開朝下都可以。   3.一隻腳腳尖朝上,抬起腳,高過地版一個拳頭的高度,然後腳向側邊打開,再放下來,想像自己的腳寫一個「ㄇ」字型。接著再抬起,向內側收回,再放下到起始位置。過程中膝蓋都打直,背也打直。一組做十下,雙腳交換輪流做,做三組。   4.做的過程當中,會覺得大腿前側非常用力。可以有效訓練到我們的股四頭肌。       圖片來源:程朝暐醫師 提供 (動作示範:健身教練郭明信)     二、橋式   1.躺著,雙手置於身體兩側,掌心朝下。膝蓋彎曲腳踩地,雙腳腳跟約在膝蓋下方。腳尖稍微朝外一些些,膝蓋稍微朝外打開一點點。上半身維持好挺胸、脊柱中立的位置。   2. 吸氣,核心收緊,肚子夾緊。吐氣,屁股向上抬起,讓身體變成一直線。注意不要把下背往上推,只要做出夾臀、髖伸展的動作就好。停留三秒,再慢慢將臀部放下來。一組做十下,做三組。   3.如果覺得強度太低,我們可以改做單腳的橋式。將雙腳併攏,一隻腳先抬起在髖關節彎曲90度的位置,再做抬臀的動作。   4.做的過程中,會感受到屁股位置出力。可以有效訓練到我們的臀肌。       圖片來源:程朝暐醫師 提供 (動作示範:健身教練郭明信)       圖片來源:程朝暐醫師 提供 (動作示範:健身教練郭明信)     營養方面建議每天補充1.2g/Kg的蛋白質,以50Kg的人來說,就是每天補充60g的蛋白質,蛋白質可以從蛋、豆、魚、肉類中攝取,慢性腎臟病的患者,因為必須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量,建議與醫師討論。此外,維生素D也可以幫助肌肉的合成,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鮭魚、鯖魚、鮪魚、沙丁魚、黑木耳、乾香菇、乳製品等。還有記得攝取足夠的熱量,若身體能量不夠時,會自行分解肌肉來產生能量,使肌肉量下降。     要特別注意的是,若只補充營養卻沒有做抗阻力運動,肌肉生成的效果並不大,所以運動和飲食要雙管齊下才能留住肌肉喔!       諮詢醫師:程朝暐醫師    現職: 博勝復健科診所醫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台北醫學大學復健科住院醫師 博勝復健科診所醫師 泰元復健科診所醫師 義大醫院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滑鼠用久了也會有「媽媽手」?姿勢不正成慢性肌腱炎最大殺手 影片|你不胖,只是假胯寬!3分鐘改善久坐臃腫下半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23

  • 精神疾病是罪犯的免死金牌?汙名化思覺失調症恐造成犯罪比例增加?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精神疾病是罪犯的免死金牌?汙名化思覺失調症恐造成犯罪比例增加?   近年來每當有重大社會事件發生時,就會有罪犯聲稱有精神疾病及相關就診紀錄,並在判刑時,都被法官予以了減刑,因而引起社會輿論,今天美醫誌要帶你來了解,有精神疾病的罪犯,是不是就絕對可以減刑呢?     各節重點: 00:00 精采片段 01:04 曾看過精神科,就可以減刑? 02:30 如何判定犯罪者在犯罪當下發病? 05:45什麼是思覺失調症? 06:23精神狀況能偽裝嗎? 08:51思覺失調症的人犯罪是常態?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諮詢醫師:陳柏豪醫師    現職: 耕心療癒診所 醫師 學經歷: 台灣精神專科醫師 高雄長庚精神科總醫師 高雄長庚精神科住院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延伸閱讀 文章|我不是心理醫師!到底什麼是「臨床心理師」,一次搞懂差別,讓專業被好好看待 影片|電影中的催眠片段符合現實嗎?人的前世今生還可能會因它而改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19

  • 再有黑心整形醫Po病患隱私照!個人權益如何保障?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摘要  你有想過在看醫生的時候或是動手術時被記錄的相片被拿到公眾場合公開嗎?正常情況來說並不會發生這件事,但是人心總是難預測的,在加拿大多倫多的一間整形外科醫師,運用手術期間為病患拍下的術前術後照片,放到社群上面推廣並招攬生意,經過調查後發現這位醫師利用社群宣傳方式已經五年,他也受到當地醫學管理學院停權半年禁止做任何的手術,可說是得不償失。     網路社群上每天都有數不清的照片和影片不斷在播放,不論何種類型或主題,都會有其擁護者和支持者,但是部分的內容卻是遊走在法律的邊緣、甚至已經違法,即便你是社會上的中堅人士或是名望家族,都應該為錯誤付出代價。在加拿大的多倫多一間整形外科的醫師,多年來藉著職務之便拍攝患者隱私的照片和影片,然後將這些內容放到網路上供人觀看並藉此讓診所營利,近日這位醫師的作為被當地醫學管理學院停權半年不得執業。   這位醫師叫做Dr. Martin Jugenburg,在網路上有很高的人氣,他最常使用的名字就是「Dr.6ix」或是「Sixsurgery」,像是Youtube和Instagram都可以看到他的蹤跡,這位醫師會將拍攝過患者術前或是術後照片放上社群宣傳,而國外最常做的就是隆乳手術,因此社群上會常常看到不同類型的女生照片就這樣被擺上了平台,這位醫師多年來已經把手術前後的例行事項當作是宣傳的一部分,他也沒有詢問過患者的意願,就這樣把這些內容公開在網路世界。   而他開始這樣做是從2016年的一場新聞節目拍攝開始,醫師讓拍攝團隊進入手術室拍攝他在隆乳的過程,但拍攝前並未詢問過患者的意願,自從之後他就藉著職務之便,像是拍攝術前術後照片時,或是諮詢時的錄影片段,挑選內容並放到網路上,經過調查後發現該醫師的診間有24個鏡頭,其中也包括了閉路電視,錄製了上千位病患的影像,而且診間沒有任何提醒病患有關錄影或錄音告示,多數女性是事後在新聞發佈後才得知有這項消息。   當地醫學管理學院(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Ontario)的紀律委員會接到投訴後進行調查,發現該醫師早在過去就被裁定過違反專業操守,還有多起被病患投訴的事件,因此勒令該診所移除可能會侵害病人隱私的鏡頭,醫師本人則是停權半年,但他還有可能會面臨更嚴重的訴訟。雖然這起事件算是個案,其實病患在進到任何一間診所內或是進行各項療程手術前後,都應該確認本身的權益和隱私權,哪個部分是可以公開哪個部位又是不行,並立好雙方的法律切結書,避免權益受到損害。       資料來源: 1. Plastic surgeon, 'Dr. 6ix', has practice suspended for six months over online posts | CTV News 2. Toronto plastic surgeon ‘Dr. 6ix’ tells regulator he realizes he acted against patient’s interest - Toronto | Globalnews.ca 3. Toronto cosmetic surgeon known as 'Dr.6ix' suspended over social media posts of intimate cosmetic surgeries (msn.com) 3. CPSO - Discipline Hearings       延伸閱讀 文章|抖音大秀病患術後脂肪及血液 巴西醫誇張行徑遭停權 文章|好萊塢整形名醫開豐唇手術卻染疫身亡!疫情期間還能做醫美嗎?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9

  • 石牆起義週年紀念日:同志、跨性別者齊聚,為平權發聲

    文、圖/翁嘉妤      摘要  每年的6月28日,是LGBTQ族群難以忘懷的節日,在1969年的這一天,美國紐約的「石牆酒吧」爆發了一場足以改變往後LGBTQ族群命運的衝突。52年後的我們,在歷經新冠肺炎的肆虐後,回顧當年LGBTQ族群發起的抗爭,更加珍惜得來不易的幸福,也讓社會大眾重拾對於平權和自由的重視。     沒有營業執照、販售昂貴的稀釋酒,卻仍然大受歡迎的石牆酒吧   1960年代,LGBTQ在美國大部份地區仍然是非法的,不僅遭到社會大眾嚴重歧視,和同性有親密接觸,甚至只有牽手,或純粹在同志酒吧什麼都不做的「待著」,都有可能是遭到警方逮捕的理由。更別提亮麗顯眼的扮裝皇后(Drag Queen)也是警方上銬的對象,跨性別者會被帶到廁所進行脫衣搜身,如果有發現任何男性性徵,或是穿著不到3件警察認為「適合你性別的衣服」,就會被逮捕。       圖片來源:homosensual     位於克里斯多福街(Christopher Street)的石牆酒吧(Stonewall Inn),在當時是由黑手黨經營,雖然根本沒有營業執照,卻是許多社會邊緣者的棲身之所。由於黑手黨賄賂當地官員,所以酒吧例行臨檢前都會有「事前通知」,當然這些黑手黨並不是為了支持這些長期遭受社會壓迫的族群,而是為了販售參水的酒,再用昂貴的費用敲詐顧客一筆,但即使如此,石牆酒吧還是LGBTQ族群難得的心靈慰藉,在這裡他們可以表達自我和情感,在舞池裡狂歡而不受拘束,因此石牆酒吧在當地相當受到歡迎。       2012年的石牆酒吧,右側的建築在1969年曾是酒吧的一部份 圖片來源:Daniel Case, CC BY-SA 3.0     1969年6月28日這天凌晨,石牆酒吧發生的事情,其實有許多眾說紛紜的版本,由於早期沒有充足的攝影紀錄,因此也並無完整的官方歷史資料,不少現場人員也過於難以勾勒清楚事件真實的原貌。   2019年,《時代》(TIME)雜誌的記者Jason Baumann,採訪了《石牆》一書的作者Martin Duberman,這本著作普遍被認為是當時較為可靠的歷史記載,而Duberman也在石牆暴動的50週年後,再次講述起那段代表美國LGBTQ權利運動發跡的關鍵事件。     傳統壓抑、歧視的社會,長期以來只缺一根導火線   當天凌晨,美國紐約市的石牆酒吧遭到4名便衣警察和2名穿制服的警察臨檢,沒有人知道為什麼警察會選在這個時候來到酒吧,Duberman表示,有一說法是酒吧老闆沒有繳交行賄費用給警方,間接促成了這場臨檢;而紀錄片《Stonewall Uprising》則指出由於那時臨近市長選舉時期,現任市長向媒體承諾要肅清這些場域,所以警方突襲的頻率增加。總之這6名警察針對酒吧中的特定顧客展開侵略性搜查,直接隔離現場「疑似」LGBTQ的人士,準備將這些人全部逮捕。   警察們無禮地將酒吧顧客甩在牆上,並把他們強制拖行到巡邏車旁,甚至毆打那些試圖反抗的人。一名來自Louisiana的Stormé Delarverie在酒吧外遭警方痛毆頭部後,在要被強行推進後車廂時,向旁觀者大聲喊道「你們都不做點什麼嗎?」,這句話讓LGBTQ族群壓抑已久的情緒終於爆發。       Stormé Delarverie 圖片來源:Wikipedia維基百科     兩名年輕的跨性別者Marsha P. Johnson與Sylvia Rivera,被公認是當晚率先向警方丟擲石塊、開創反擊的起義者,接下來警民雙方引爆了激烈的肢體衝突,這是當時LGBTQ族群做夢都想不到的景象,他們高聲唱著歌曲〈Gay Power〉,像在歷經一場革命般的群起反擊,而且還佔據上風。據稱在短短3小時內,酒吧外的抗議人數已經有4百多人,最後防暴警察趕來鎮壓這場衝突,費盡心力才終於平息了這場騷亂。   當時幾名示威者用粉筆在牆上、路面上寫下了「Tomorrow night, Stonewall」的訊息,並開始製作傳單募集有志之士,從這天開始,石牆酒吧就已經回不去了。       石牆暴動後,街上的緊張局勢升級 圖片來源:NY DAILY NEWS ARCHIVE     朝警方投擲的那一塊磚,促成了反權威意識的抬頭   酒吧的示威持續了至少5個夜晚,不只有拳頭上的衝突,這起事件也激發了LGBTQ族群爭取平等權利的意識。石牆暴動雖然不是歷史上LGBTQ人士們第一次反抗,但與1960年代其他抗爭相比,它成為了LGBTQ族群團結的理由,刺激新一代的年輕人積極參與政治,更進一步的改變了美國,甚至全世界。   在這場起義之前,大多數的LGBTQ人士的態度是希望低調的融入社會,不希望惹麻煩,但自從石牆暴動後,許多人都受到了鼓舞,紛紛投身了政治運動。他們的訴求其實很簡單,美國第一個同志權益組織馬太辛協會(Mattachine Society)創始人之一Martha Shelley說:「我想告訴大家一個重要的訊息,那就是走出陰影,活在陽光下」。   被認為是首位向警方做出反擊的Marsha和Sylvia,也是至交好友,身為石牆暴動核心人物,後來也都成為了知名的LGBTQ運動者,在推動平權上不遺餘力,但兩人身為少數族裔與扮裝皇后的雙重弱勢身份,讓Marsha和Sylvia在當時多以白人主導的同志社群間更加難以立足。不過即使他們要面對的高牆比他人還要厚重,Marsha和Sylvia依然積極參與許多同志平權抗爭,就算自身財力並不優渥,甚至還到拮据的地步,這兩位無畏的鬥士還是成立了「街頭扮裝行動革命陣線」(Street Transvestite Action Revolutionaries,STAR),幫助無家可歸的LGBTQ青少年們提供庇護,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為人所知的跨性別者權利組織。       左為Marsha P. Johnson,右為Sylvia Rivera Marsha P. Johnson和Sylvia Rivera都是同志解放陣線(Gay Liberation Front)和街頭扮裝行動革命陣線(Street Transvestite Action Revolutionaries)的創始成員,畢生都在為爭取平權而努力。令人惋惜的是,Marsha在1922年被發現浮屍於哈德遜河(Hudson River)中,儘管頭部有傷口,警方仍將死因歸於自殺,但此案普遍受到大眾認為是他殺,成為沉寂數十年而未決的懸案。Marsha離世後,好友Sylvia大受打擊,在1995年5月更是試圖走進哈德遜河自殺,最後Sylvia在2002年2月19日因肝癌併發症於Saint Vincent醫院過世。 圖片來源:IMDb、TIME     2016年6月24日,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宣佈將石牆酒吧指定成為國家紀念區,這也是全美國第一個紀念LGBTQ人權演進的國家紀念區。2019年,石牆暴動迎來第50個週年紀念,知名歌手Lady Gaga、Alicia Keys、Whoopi Goldberg皆齊聚石牆酒吧外,舉辦音樂會活動紀念這歷史性的一天。       圖片來源:WorldPride     距離石牆暴動發生至今,已過了52年個年頭,如今LGBTQ族群的能見度已經遠高於以往,雖然這並非石牆一役就達成的現況,但也證明了當年那場起義造成的深遠影響。     弱勢族群的心聲獲得重視,平權、自由並非只是口號   2021年,全世界都在經歷新冠肺炎的侵襲,雖然美國已有超過50%的成人施打疫苗,許多地方開始逐漸恢復往日的常態,但是當我們重新審視這段期間會發現,每當危機產生時,影響最深的經常都是社會中最弱勢的族群,因此在危機獲得控制後,追求正義的聲浪也再次受到重視。   2020年新冠肺炎在美國引發了「反歧視亞裔(Stop Asian Hate)」運動,同年6月,非裔男子George Floyd遭白人警員跪頸致死的事件,也引發了「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示威活動,一直以來存在於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又再一次的被搬上檯面,因此美國政府目前也正為了打造平權社會而努力。       圖片來源:Associated Press美聯社     2021年6月15日,美國聯邦眾議院便以壓倒性的票數通過,將6月19日紀念奴隸制結束的「六月節」(Juneteenth)訂定為聯邦假日,這項決策代表國家有一個「公認的日子」來慶祝奴隸制度的終結,象徵美國的奴隸制度正式走入歷史,具有相當深刻的意義。   2021年6月16日,台灣歌壇天后張惠妹(阿妹)做為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的代表歌手之一,她的照片在這天登上美國紐約時代廣場(Times Square)的巨型LED螢幕,為女性平權發聲,並提醒人們在疫情中要忠於自己內心的聲音,回歸最單純的樣貌。       圖片來源:張惠妹Facebook     歷經新冠肺炎疫情後,回顧石牆暴動52週年的今日,這場起義帶給我們的啟發,不僅是鼓勵大家勇敢追求自身的權益,也引發社會大眾關注平權議題,傾聽少數族群的心聲,不忘關心那些受到更大重創的人,讓我們可以更勇敢的去做出改變,能夠更無私的伸出關懷的援手,一起來幫助世界慢慢地從創傷中復原,變得比過去更好。     資料來源: 1. 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timefortune/119588 2. 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timefortune/120613 3.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a140f58b-ecf1-43c1-9219-bd36b5d806cd 4. https://www.storm.mg/article/1434446 5. https://www.amnesty.tw/news/3217 6. https://www.giect.ntnu.edu.tw/index.php/2021/04/09/20210409-09/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F%B3%E7%89%86%E6%9A%B4%E5%8B%95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F%B3%E7%89%86%E9%85%92%E5%90%A7 9. https://ew.com/events/2019/06/05/remembering-stonewall-50th-anniversary/ 10. https://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48643756 1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ylvia_Rivera     延伸閱讀 文章|教你了解何謂性傾向!別再為同性戀貼標籤,認同、理解才是最公平的對待 影片|我的性別我決定 理解讓跨性別者勇於追尋自我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5

  • 神奇的催眠治療?解開潛意識的黑暗陰霾 探見人生曙光

    文/楊雅雲 圖/傅暄閔      摘要  「催眠」自古以來在人們心中蒙上一層神秘色彩,常被認為是打開前世記憶的一扇門,讓人想一探究竟,但其實在台灣被神化的「催眠」可能與你的想像大不同!?你知道什麼是催眠治療嗎?催眠適用於哪些病症?催眠後是否就能一勞永逸呢?美醫誌要帶領你發現催眠真相,解開生命之謎。     藉由催眠與患者產生內在連結,進入潛意識裡協助患者   「催眠」是一種協助人類改變內在狀態的治療方法,催眠師藉由催眠治療進入患者的潛意識裡進行引導與溝通,達到潛意識合作的方法,不以控制患者思想為目的,而是讓患者能藉由信任,更深入地看見,理解自己。精神科專科醫師孫柏鈞指出,廣義的催眠無所不在,像是小時候被父母教導要勇敢、堅毅、高成就,經年不倦的提醒,在潛意識裡便形成一種既定的價值觀,其實我們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被催眠,所以也會笑稱父母就是最大的催眠師。     催眠是雙面刃,就像人類用火一樣   催眠的應用非常廣泛,所有的治療或互動都可以看成是一種催眠,正當的催眠治療,是由催眠治療師與患者訂立適切的治療方向,或是促進患者認知上的轉變,目的是將患者導向到更好的身心靈狀態。而患者通常會對催眠治療產生疑慮,擔心會不會失去自我控制能力或被強迫做不想做的事情,孫柏鈞醫師解釋,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有可能的,若被催眠者處在極端的現象,例如被刑求導致精神緊繃、或是某些運用威嚇或利誘,是有可能造成不良的影響的。孫柏鈞醫師表示,因此選擇催眠治療師,選人是第一優先,技術只排第二,尊重自身意願是相當重要的,不妨問問自己的內在,是否與治療師的相處之間感到真正的舒適與自在,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催眠三模式,依患者不同需求因人施用   催眠是一種引導,教導患者如何尊重自己及重視自己的方法。每一位患者的治療需求不同,治療師會依照患者的狀況提供不同模式的催眠治療。   1.直接催眠:   患者需求是被命令式,治療師直接讓患者進到催眠情境。直接催眠是最符合大眾對催眠想像的治療形態,治療師運用道具例如懷錶,或者請患者盯著光點晃動,引導患者進入催眠情境,治療師在催眠情境中提供暗示。例如針對想戒菸者,提供香菸臭味的暗示,改變患者意識,讓患者清醒後繼續討厭香菸氣味,達到戒菸目的。   2.間接催眠:   採取間接催眠前,治療師與患者之間需達到彼此互相信任。治療師不主動告知正在進行催眠,隱藏催眠意圖,讓患者在放鬆狀態下進行催眠,在清醒後不會察覺已受過催眠治療。   3.放下催眠意圖的催眠:   不刻意進行催眠,治療師運用身教,協助患者有能力選擇改變或擴展曾經認定的主流價值觀,例如患者對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無法達成時,會覺得自己不夠好,導致缺乏自信心,這時治療師會引導患者放下自我懷疑的信念,發展患者的自信。     催眠真的能解開前世今生嗎?   大眾常常會把催眠與解密前世今生劃上等號,但是催眠不一定能看到前世今生。孫柏鈞醫師提出,在韓劇剛開始盛行的時期,有好幾個患者在前世今生為主要訴求的催眠中,同時看到自己前世是韓國人的記憶,這是否真的是患者的前世記憶?或是想像力?孫柏鈞醫師表示並無法確定是何者,也並未再深入探究下去。   前世今生的靈性層面在科學領域上的研究仍在進行中,真實性有待確認,比起知道前世今生,治療師更重視患者在知道前世後,會對這輩子帶來多大的影響,因為今生才是人生進行式。       圖片來源:戲劇《藍色生死戀》劇照     天然的自我催眠,如分裂的多重人格   電視中常有主角經過催眠後人格發生改變。在催眠治療後確實能協助患者調整對事物或自我的看 法。孫柏鈞醫師指出,有一些是天然的自我催眠狀態,例如多重人格,患者擁有多種人格,每個人格的特質跟個性能力都不同,像是電影中的綠巨人浩克,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最後結局中,靦腆的博士與浩克整合了,成為一個勇敢又有禮貌的人,不再失去理智。催眠治療便是如此,是一種能協助人們找到更好的掌握自己內在狀態與整合的方法。       圖片來源:電影《催魂頻率》劇照     催眠協助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回到當下、感知現況   面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當患者發生急性反應,處在驚恐狀態時,治療師可以用催眠的方式協助患者回到安穩的現況,減緩焦躁與不安。催眠師會用指導語:「你可以閉上你的眼睛,感覺你在這裡,作幾個舒服的深呼吸,呼吸著這裡的新鮮空氣,感受此刻的溫度,讓椅子支撐你的身體,讓地板支撐你的腳,在這裡你是安全的。」,引領患者進入平靜和諧的放鬆狀態,減輕滿腦的凌亂思緒。孫柏鈞醫師舉例,例如曾飽受戰爭侵襲的燒燙傷患者,在想起這段痛苦記憶時,身上會有灼傷的熱感反應,就可以藉由催眠的方式,協助患者認知到自身已遠離危險,達到身體自我重建。     因生理引起的身體不適,催眠也能助益   催眠治療也會運用在身體治療上,心理會影響身理功能,雖然患者自認為身體不舒服,但實際上身體功能正常,這是心理因素所導致的生理患疾,就可以透過催眠治療改善身心狀況,在臨床上也曾應用催眠治療,處理和避免癌症的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後可能產生的副作用與不適。     慎選專業良善的催眠師,獲得安心的催眠體驗   催眠治療的效果在於治療師與患者彼此的信任感,通常信任感越強,治療效果也會越好。而治療師的經歷與涵養也很重要,孫柏鈞醫師表示,治療師要能協助患者恢復到可以承受生命痛苦的狀態,而不是在患者尚未做好準備時就硬生生揭開痛苦瘡疤,造成患者反彈或難以面對,導致病情加重,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師,才能讓治療過程更舒服,獲得更好的治療成效。     美醫小教室:催眠治療費用 催眠治療費用屬於心理諮商範疇,不同的醫師及診所提供的服務均有差異,催眠治療鐘點費約在新台幣2,000~10,000元。           諮詢專家:心理諮商師林佳瑾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諮詢醫師:孫柏鈞醫師    現職: 希望心靈診所 主治醫師 學經歷: 華人艾瑞克森催眠治療學會前理事長 亞洲催眠治療與輔導協會(香港)榮譽顧問 薩提爾模式國際Satori特別小組 高雄港務警察總隊心理輔導顧問     延伸閱讀 文章|我不是心理醫師!到底什麼是「臨床心理師」,一次搞懂差別,讓專業被好好看待 影片|整形真的能緩解容貌焦慮嗎?用修圖軟體竟是整形成癮前兆!?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8

  • 電影中的催眠片段符合現實嗎?人的前世今生還可能會因它而改變!?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電影中的催眠片段符合現實嗎?人的前世今生還可能會因它而改變!?   在近年來,催眠都是影視劇愛用的題材之一,也因此大眾對催眠的了解, 僅限於影視劇上所呈現的,但影視劇中所呈現的催眠就是全貌嗎?究竟影視劇有沒有誇大催眠的效果呢?今天美醫誌帶你來揭露催眠的神秘面紗!       各節重點: 00:00 精采預告 01:04 催眠原理是什麼? 04:57 什麼情況下會使用到催眠? 05:54 催眠是否可看見前世今生? 07:05 可以透過催眠讓一個人性情大變嗎? 08:42 可以透過催眠竄改他人的記憶嗎? 10:00 催眠的費用 10:52 催眠會有後遺症嗎?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諮詢醫師:孫柏鈞醫師    現職: 希望心靈診所 學經歷: 華人艾瑞克森催眠治療學會前理事長 亞洲催眠治療與輔導協會(香港)榮譽顧問 薩提爾模式國際Satori特別小組 高雄港務警察總隊心理輔導顧問     延伸閱讀 文章|我不是心理醫師!到底什麼是「臨床心理師」,一次搞懂差別,讓專業被好好看待 影片|產後憂鬱讓媽媽們好崩潰 及早治療才能找回自我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4

  • 天天失眠好難熬,喚醒你對睡眠品質的重視,一起Regular Sleep, Healthy Future!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人人都希望能夠擁有充足睡眠,但隨著時代進步,各方壓力接踵而來,半夜睡不著的人越來越多,相信你也曾經有過睡不著、失眠的經驗。因此為了瞭解現代人的睡眠狀況,美醫誌進行了一項睡眠問卷,希望藉此解開睡不著的因素、睡不著時又是如何解決的呢?本次調查諮詢了臨床心理師曾俊傑,來為我們一起說明睡不著的原因,想要睡得香甜真有這麼難?     工時過長,人人都可能睡眠不足?   相信你我都有聽過一句話,只要睡滿8小時就能補足體力及精神,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並不然,首先我們必須先從源頭了解起,每天幾點起床,工作幾小時,幾點就寢,這些因素都會是影響睡眠時間長短的關鍵,根據勞動部規定,勞工一天工作的標準時長是8小時,但就現在上班族而言,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以上已是常態,舉例來說:小明9點上班,7、8點就得起床,表定6點下班,卻因為事情未做完,往往需要到8、9點才能打卡下班,回到家也可能要12點、1點左右才能上床睡覺。這樣看下來,小明實際的睡眠時間大約7、8小時左右,睡眠時間看似正常,但長達12小時的工作時間已超過了身體負荷,這樣真的能夠有睡好、有睡飽嗎?       圖片說明:調查顯示上班族每天上班時間超過8小時的就有將近47%的民眾,低於8小時、標準8小時的則分別占了13%及40%。     8成民眾天天沒睡飽,你也是嗎?   俗話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5、60年代之前的人在太陽出來就開始工作,當太陽落下就回家休息,生活模式正常規律,可想而知失眠問題就是少之又少。然而隨著經濟發展,數十年來的變化,人們需要面臨的狀況變得更加廣泛,生活模式大不如前,早出晚歸、日夜顛倒的人增加,熬夜晚睡的情形也已成常態,想和以往擁有充足睡眠已成天方夜譚。本次美醫誌大調查發現18歲以上的男女平均每天的睡眠時間就有8成是低於8小時,剩餘的2、3成才是有睡達標準8小時及超過8小時,由此可知普遍大眾都是處在睡不飽的狀態。睡不飽、睡不好不僅會讓你在隔日的精神狀態變差,長時間的睡不好,就可能轉變成失眠,想要好好好睡一覺更是難上加難。           到底失眠是什麼呢?   「失眠」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從學生時期開始就會面臨到考試升學的壓力、同儕之間是否能夠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出了社會成為上班族,開始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職場上需要完成上司交付的任務、與同事間的交際、經濟重擔等等都會成為壓力之一,而進入老年,身體狀況開始出現改變,機能退化讓身體健康大不如前,導致睡不好,天天都失眠。台灣睡眠醫學會於近十年的數據調查顯示,全台灣有約10分之1的人口有慢性失眠症,大約10位民眾就有1人深受慢性失眠之苦,失眠問題更是近幾年來備受討論的議題。     失眠分階段,你是哪一種?   睡眠是人體的一個重要機制,目的是藉由休息讓人體恢復精神與體力,但若是睡眠品質受到影響,不易入睡(難以入睡),或是很難維持較長時間的深度睡眠(難以維持睡眠)時,長時間下來就會變成「失眠」狀態。普遍可以分成:入睡困難、續睡困難及過早清醒三種。當以上三種狀況發生,導致你在白天出現疲憊、想睡、情緒不穩、精神不佳等影響學習或工作,而且每週至少會發生三次,就算是達到「失眠」的標準。又可以依據持續時間長短,少於一個月為急性失眠,超過一個月以上就稱慢性失眠。     個性易緊張、睡前滑手機都會讓你睡不著!   在美醫誌的調查中將近8成的民眾在一週內都有睡不好、失眠的痛苦,其中以個性容易緊張、擔憂,睡前習慣看3C產品為最多數的選項,另外像是睡覺環境太吵、太亮及愛喝含有咖啡因的飲品、身體不適(牙痛、頭痛)、時差改變等都是影響人們睡不著的原因。因應數位化時代,許多人在睡前都已習慣將FB、IG、Line的訊息讀完後,才等同於是為忙碌的一整天做個完美的句點。臨床心理師曾俊傑表示睡前滑手機,手機螢幕散發出的藍光會影響身體睡眠,促使體內的交感神經興奮,因此滑了手機反而越滑越睡不著。另一方面,生活步調變快,對於個性較容易緊張、擔憂的民眾來說,面對尚未發生的事物,都會感到不安、害怕,在如此緊繃的狀態,睡眠時大腦就會無法放鬆,此時想要入睡也是很困難的。長時間下來無法達到良好的睡眠狀況,就可能會引發更多的身心理不適。           失眠原因難道和基因有關?睡不著是天生的   根據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研究發現失眠不全然是受心理壓力影響,也可能是先天基因導致的。在113,006個人的樣本中,研究人員發現了7個失眠基因。其中鑑定出的基因之一MEIS1在以前就已被證實與週期性肢體睡眠運動(PLMS)和不寧腿綜合症候群(RLS)兩種睡眠障礙有關。研究人員也發現失眠基因與焦慮症、抑鬱症等情緒疾病都有重複的症狀,都會與失眠症狀同時出現。   而另一項研究則表示,人體內有種名為「clock」(Circadian Locomotor Output Cycles Kaput)的計時基因,它會受到其他基因的蛋白質調控,改變生理時鐘。根據該研究表示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多細胞生物都是利用類似的機制來控制晝夜節律。而我們的大部分基因也都受到生物時鐘的調節,因此,經過仔細校準的晝夜節奏可以使我們的生理機能適應一天中的不同階段,然而當控制生理時鐘的基因出現變異,內建生理時鐘就會往前或往後改變。然而實際上我們會遇到的變因很多重,基因或許是一個影響原因,但若睡眠已出現問題,首要做的就是透過外在機制去做調整。           規律睡眠,迎向健康,讓自己好好睡一覺吧!   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就現代社會而言,作息改變、不同壓力來源、疾病甚至是基因,都可能會讓人難以入睡。在長期失眠的情況下,不僅會讓精神變差、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及學習效率下降、反應變得遲鈍,情緒也會因此受到影響,讓你變得暴躁。為了解決失眠症狀,你會怎麼做呢?多數人都會藉由改變環境、調整作息、睡前喝點小酒、熱牛奶、睡前做運動、放助眠音樂以及吃安眠藥物來幫助入睡。世界睡眠醫學學會為了提醒人們對於睡眠的重視,更發起了世界睡眠日活動,今年的主題是「規律睡眠,迎向健康」(Regular Sleep, Healthy Future)的口號,強調規律睡眠才是讓身體健康的重點,也希望人們能夠建立固定的作息、定期運動,藉此改善整體睡眠和健康狀況,讓自己能夠好好睡上一覺。     附註 此次調查對象為18歲以上至65歲以上民眾,自民國 110 年2月3日至2月28日實施為期三週的睡眠調查,總計回收310份線上問卷,其中230份為有效樣本數。           諮詢心理師:曾俊傑心理師    現職: 晴風心理治療所 院長 學經歷: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士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碩士 暘基醫院 臺安醫院 南光神經精神科醫院         資料來源: 1.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06/170612115358.htm 2.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17/press-release/   延伸閱讀 影片|睡前喝牛奶助眠有科學依據?原來這些食物都可以助眠! 文章|飲酒助眠不成反上癮!?失眠者必看的睡眠教學,教你睡好覺!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4.21

  • 世界首例!臉部及雙手同時移植 男子從鬼門關重回人生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摘要  當人生遇到重大變故時,你覺得你還有重來的機會嗎?在美國有一名男子車禍後,全身面積約80%三度灼傷,曾經被認為是無法再重回正常的生活,但是在醫療科技和整形手術的協助下,院方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臉部和雙手同時移植成功的手術,究竟是怎麼樣辦到的?透過國際新知報導來看看這個醫療奇蹟的成功之處。     時間回溯到2018年,Joseph DiMeo下班正在開著車準備回家,感覺到疲憊的他在方向盤上漸漸有了睏意,突然一陣火光閃現,不出幾秒他已被熊熊大火包圍,當他有意識醒來後已是2個月之後的事情了,透過醫護人員告知他才知道發生了嚴重的車禍;接下來的4個月他都待在燒燙傷救護中心,經過了20次大大小小的重建手術,但是對於臉部和雙手這兩個地方,恢復及使用上仍然有許多限制。   時序來到2019年,Joseph DiMeo被轉介到紐約大學的醫學中心(NYU Langone Health),在那裡他準備等待接受臉部和手部的移植,當然合適的醫療團隊也是必須的,這個醫療團隊有超過140名專業的醫護人員,領導專案的醫師Eduardo Rodriguez表示,我們不只是想要讓他的臉看起來好看而已,當然在功能性上一點都不能打折,手部的狀況也是如此。但是病患的傷勢是相當嚴重的,即便先前已做了部分重建,但他的身體仍有缺陷,包括部分的手指截肢、臉部嚴重的疤痕,而且他沒有嘴唇和眼皮,尤其沒有眼皮是會看不見的,手部的骨頭和肌肉活動度也非常重要,這些都會影響到他每日的生活,可見移植手術是相當必要。   等待移植的過程是辛苦的,也需特別注意每次捐贈者的血液和組織是否會與病患的身體互相排斥,而且臉部和雙手都需要來自同一個捐贈者,這是相當不容易的醫療案例,醫療團隊和醫師們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來模擬練習手術發生的狀況。在2020年的8月,期盼的捐贈者器官終於到來,經過檢驗之後符合病患的血液和皮膚組織,醫療團隊準備後立即為病患進行了移植手術,總共進行了有23小時那麼久,終於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同時臉部和雙手移植的手術,結果也是相當成功的。   在這個世界首例手術前,其實也曾經有兩次類似的移植手術,不過其中一次病患死亡,另外一次則是必須要把手部給移除,可見此種手術的困難程度。對於Joseph DiMeo來說,術後的恢復才正要開始,他現在一天做五小時的復健,並漸進式的加強肌力,醫師也表示他從來沒有看過這麼積極要恢復的病患。Joseph DiMeo說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禮物,除了感謝醫護人員外,也相當感謝捐贈者的家庭,他另外也鼓勵要進行臉部或是身體其他部位要進行移植手術的患者,「如果我做得到,那麼你也可以!」     資料來源: 1. https://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55933848 2. https://nyulangone.org/news/nyu-langone-health-performs-worlds-first-successful-face-double-hand-transplant 3.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health/2021/02/03/new-jersey-man-face-double-hand-transplant-nyu-langone/4333542001/ 4. https://www.donors1.org/nyu-langone-health-performs-worlds-first-successful-face-double-hand-transplant/ 5.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1/feb/03/first-successful-face-double-hand-transplant-completed-joe-dimeo     延伸閱讀 文章|二度變臉手術找回新人生 女子成美國首位案例  文章|八成婦女難逃產後憂鬱症 產後胯下痛、漏尿恐是憂鬱原因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3.23

  • 新冠肺炎後遺症只要呼吸就會痛!英國聲樂家教你重新學習「如何深呼吸」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各國齊心抗疫至今一年多,許多曾染上新冠肺炎的確診者,在醫護人員的照護下皆已康復出院,但出院後的生活或許才是真正的考驗。出院後除了需要面對他人不友善的眼光,對於身體是否完全康復,其心理都要一段時間去調適,另外,還可能會有其他後遺症使身體出現不適感。在英國就有聲樂家針對新冠肺炎後遺症導致的呼吸道受損問題,規劃了呼吸練習課程,希望藉此可以改善確診者在染疫後造成的呼吸問題,讓康復者能夠重新學習呼吸,恢復正常的呼吸功能。     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至今,各國皆費盡苦心研究出解藥,希望能夠終止這場全球戰役。疫情一年多以來,全世界將近1億1824萬7918人確診,死亡人數為262萬4168人,康復人數約6680萬人,在台灣也有977人確診,10人死亡。康復者們雖已脫離病毒的威脅,卻有調查顯示,約有9成的康復者身上都出現了後遺症,輕則頭痛,嚴重則是呼吸困難、記憶衰退,不僅回不去以往的健康狀況,更大大影響了日常作息。在英國倫敦就有聲樂家發現這個現象,計畫了一項為期六週的「ENO Breathe」,這是由英國國家歌劇院與倫敦一家醫院共同合作開發,為疫情康復的患者提供定制的聲樂課程,由專業的歌唱導師指導,經過臨床驗證已有效改善多位患者的呼吸狀況。   這個計畫是由一位在英國歌劇院工作的Jenny Mollica(音譯詹妮.莫利卡)於一次採訪中表示,在確診者陸續康復後,仍有感受到胸痛、疲勞、頭痛和呼吸困難等症狀。身為歌劇工作者的她,認為若能利用聲樂家特殊的呼吸及發聲專長,或許能為康復卻有呼吸困難的患者提供協助,並偕同NHS Trust的呼吸系統專家Sarah Elkin(音譯沙拉.埃爾金)博士一同設計課程。而Elkin博士也表示,目前治療新冠肺炎(Covid-19)的方法只能以藥物去改善症狀,然而在康復後藥物會留下多少後遺症,尚不明確,因此若能使用基本的聲樂練習,去改善呼吸困難問題,為何不呢?   呼吸這件事對於一般人來說或許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對於新冠肺炎的康復者來說,當疾病康復後,呼吸時帶來的痛苦卻是一般人不能體會的,而英國這項ENO Breathe課程,就能為他們改善呼吸狀況,也大大降低了康復後出現的焦慮感,相信這項治療也能陸續為各國帶來幫助,讓更多人能夠受惠。     資料來源: 1.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16/arts/music/opera-singers-covid-19-treatment-eno-breathe.html 2. https://www.seattletimes.com/seattle-news/health/opera-singers-help-covid-19-patients-learn-to-breathe-again/ 3. https://eno.org/eno-breathe/     延伸閱讀 文章|我不喜歡鏡頭前的自己! 疫情下的醫美整形熱潮  文章|好萊塢整形名醫開豐唇手術卻染疫身亡!疫情期間還能做醫美嗎?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3.17

  • 無痛變臉術!只需2萬就可用3D技術換張臉,你願意嘗試嗎?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以往在電影、電視劇中出現的變臉橋段,大多是用特殊妝容或是由另一個人扮演同樣的角色,達到變臉效果。然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變臉術大概就是倚賴醫美療程修修臉,經由醫美技術小幅度微調,也能讓你宛如換了一張臉。日前,日本就推出了一款擬真3D面具,號稱只要2萬元就可以買到別人的臉,堪稱比醫美更便宜,且不會有傷口的變臉方法,就能擁有一張全新的容貌。     走在路上,看到一個跟你長得一模一樣的臉,你是怎樣的心情呢?一名在東京街頭開設面具、戲劇服飾專賣店的日本設計師Shuhei Okawara日前公布了一項驚人的計畫「That Face」,使用3D列印技術來製作,藉由掃描臉部數據將人臉印製出來做成的超逼真面罩,就連皮膚紋路細節都做的和真人皮膚那般真實,而面罩的尺寸更做成實際臉部的105%,不分年紀,適合想要嘗試的所有人。聽起來讓人感到驚悚的製作,卻也因此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Shuhei Okawara表示他本身就是一位戲劇面具老師,對於面罩的基本結構非常了解,因此在製作上對他來說並非難事,唯一需要注意的部分就是,戴上面罩容易讓視野變狹窄還有呼吸困難的問題。       圖片來源:IG_@shuheiookawara 圖說:Shuhei Okawara第一個3D擬真面罩,就是以自己的臉型去製作的。     Shuhei Okawara從今(2020)年十月開始徵求面罩的人臉模特,至今已徵得一百多張照片,有當選的人也會給於40,000日幣(約20,000台幣)的報酬,也可以說是買走了當選者的臉部肖像權。而會來購買面具的顧客大多是將其當作藝術品收藏,並未用在其他用途。他也計畫在未來可以徵求海外的模特兒,來製作更多國家臉孔的面罩。       圖片來源:https://twitter.com/sputnik_jp/status/1339534450871427072?s=29     以現今的技術,人們若想要擁有最佳的臉孔,大多只能靠醫美技術來完成,但在改變的過程中大多都需要經歷一段漫長的恢復期,以及內心種種的不安感,術後若處理不當還會衍生出許多問題。然而這項面罩技術,卻能讓人輕易達到變臉需求,還能減少手術動刀的痛苦,但就長久之計來看,Shuhei Okawara或許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去研究出更加符合人體需求的面罩,才能達到真正的變臉。     資料來源: 1. https://www.vice.com/amp/en/article/epdv3a/face-mask-shop-in-japan-tokyo-3d-printing-realistic-facemasks 2. https://www.instagram.com/shuheiookawara/     延伸閱讀 文章|二度變臉手術找回新人生 女子成美國首位案例  文章|只靠肌肉運動也能改變臉型?傳說中的mewing有什麼效果?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01

  • 豬脂肪可治療下頜關節功能障礙?你,想讓掉落的下巴輕鬆回原位嗎?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台灣有句諺語「笑到落下頦」,指一個人笑到連下巴都鬆掉了,看似誇張的說法,現實生活中卻有許多人有掉下巴的問題!掉下巴其實就是指顳下頜關節出現障礙,也就是當上頜與下頜的樞紐無法正常活動的情形,常見像是咬合不正、磨牙、咀嚼習慣、打哈欠張口過大等等。近期,國外研究研究指出可以用豬脂肪幹細胞製造替代頜骨,這項研究無非又能為醫學上帶來一個全新的治療方針,並為有下頜關節困擾的人帶來新希望。     根據《紐約時報》報告指出,由於豬隻的頜骨和關節,與人類的頜骨結構相似,因此研究人員即利用豬骨頭來塑造頜骨,從豬隻脂肪中提取乾細胞,將幹細胞放入牛骨製成的模具中,五週內就可以長成頜骨,再移植到已去除下頜骨的豬隻中,植入後六個月,發現替代的頜骨已完全癒合,並且幾乎與原始頜骨完全相同。目前也已用於臨床試驗中,修復六名先天缺陷患者的頜骨結構。研究人員表示:「希望有一天可以使用相同的技術來生長其他替代的骨骼和關節,包括膝蓋」。     對於先天性下頜關節缺陷或下頜關節意外受傷的患者,幾乎不可能去更換下頜關節,這是因為下頜關節是人體中負載最重的骨頭之一,且下頜關節較彎曲復雜,骨頭末端還覆蓋著一層軟骨,所以當人們咀嚼時,這兩個部分都必須承受巨大的壓力。在美國有約一千萬人因先天缺陷,外傷或疾病而患有下頜關節功能障礙(TMJ,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目前的治療方法僅能給於暫時性疼痛緩解的類固醇注射或是到外科手術植入假體重建下頜關節,尚未有完善的修復方式。     幹細胞具有再生的能力,能夠修護組織器官、治療疾病。近幾年來,也被廣泛應用於膝關節、血癌、腦中風等等。如今更研究出幹細胞可以拿來製造出頜骨關節,相信在未來除了能夠幫助更多有下頜關節需求的人之餘,對於想要變美的人來說,改善面部比例、線條,也多了一項新選擇。     資料來源: 1. https://www.nytimes.com/2020/10/14/health/jawbone-stem-cells-pigs.html 2. https://www.euroweeklynews.com/2020/10/15/breaking-news-pig-fat-used-to-grow-jawbones-in-just-five-weeks/ 3. 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8844887/Pig-fat-used-grow-jawbones-FIVE-weeks-help-millions-suffering-joint-dysfunction.html     延伸閱讀 文章|正顎好還是削骨好?改造臉部線條大哉問  影片|正顎手術是怎麼做的?醫師詳盡介紹給你聽!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12.04

  • 「Carry mask口罩」成防疫破口?3大要點教你如何購買MIT口罩!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台灣推出實名制口罩制度,並組織口罩國家隊生產印有Made In Taiwan的口罩,然而就在近日爆出新北藥局販售的口罩是「大陸製」,讓民眾人心惶惶,擔憂所購買、所使用的是陸製口罩,安心防疫是否白做工了呢?而總統蔡英文得知消息後,更在臉書發文怒斥「中國製口罩冒充MIT,政府絕對查辦到底,確保防疫沒有破口!」     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稱食藥署)於109年9月2日接獲新北市三重區藥師發現收到來自加利科技有限公司八里廠(以下稱加利八里廠)出貨之實名制口罩一箱共36包,其中1包附有安徽製等簡體字樣標籤,經新北市藥師公會通報食藥署。食藥署隨即透過政風處,會同台北市調查處及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漏夜赴加利八里廠查核,發現加利八里廠於109年8月間,輸入數批約337萬餘片非醫療用口罩,於廠內分裝改標以醫療用名義混充醫療用銷售。   現場查獲有標示「平面型非醫用一次性防護口罩」(已印有該公司Carry mask鋼印)之大陸進口產品及相關進口報單,部分已分裝改標為該公司實名制醫用口罩成品(皆印有該公司Carry mask鋼印)。食藥署已依據藥事法命廠商即刻停工,相關庫存品停止出貨,食藥署將持續清查該公司口罩產品流向,另相關內容檢調已介入偵辦。   經查,加利八里廠供配銷予實名制1.0之藥局與衛生所,主要分配在新北市10行政區(三重、新莊、蘆洲、五股、林口、泰山、八里、淡水、三芝、石門)與宜蘭縣及少數分配於台北市。倘民眾買到口罩本體標示「Carry mask」之口罩,可於9月4日起至9月11日至有販售口罩實名制1.0之藥局或衛生所進行換貨。           食藥署證實假口罩販賣已嚴重違反藥事法,可開罰業者3萬~200萬。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也於今(4)日也針對口罩事件表示:「業者做出這種魚目混珠的行為,讓台灣一直以來做出的努力就在一夕之間被打破,實在不應該。」這次爆發的假口罩事件,讓人對於台灣政府防疫安全的把關,不免會出現些許疑慮,但不可否認的是,台灣防疫工作做得優異,在政府的帶領下,防疫有成,也希望這次的口罩事件,不會成為防疫破口,讓民眾又再度陷入疫情恐慌危機。     購買口罩3要點   第1要 要有口罩外盒:確認口罩外盒是否印有廠商名稱、住址、醫療器材字號、電話號碼、製作日期及批號,若沒有外盒包裝的口罩,購買時可以詢問藥局或該店家通路口罩來源。   第2要 認明「CNS 14774」:CNS是「國家標準」,即代表口罩有通過國家認證。而CNS 14774則是醫療級口罩代表字號。   第3要 注意購買通路:假口罩也會印有Made In Taiwan,不可以MIT即認可是真口罩,購買時可於政府公告的各大電商、藥局等通路,不要在不明通路購買,就可避免買到假貨。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9.04

  • 美女牙醫劉芷伊x快問快答!揭密完美三圍、宅在家看OO?!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美女牙醫劉芷伊x快問快答!揭密完美三圍、宅在家看OO?! 美女醫師百秒快問快答!面對100秒12道題目,劉芷伊醫師能成功完成快問快答的挑戰嗎?!各項勁爆內容,想知道劉芷伊醫師讓人流鼻血的三圍嗎?原來醫師私底下最愛做這些事?劉醫師居然只為她融化!?想知道更多劉醫師的小祕密嗎?快來看美醫誌最新影片,揭開PTT最正牙醫師劉芷伊的神秘面紗!如果對於本集內容有任何問題,都歡迎在底下留言給我們喔~         諮詢醫師:劉芷伊醫師    現職: 麗星牙醫診所執業牙醫師 學經歷: 台中女中 台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系 畢業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和平院區 訓練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 訓練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6.28

  • 【皮秒雷射入門說明書】刺青、除斑超有感!將你的黑色素一網打盡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皮秒雷射不管你有黑斑、雀斑還是老人斑就連難以消除的刺青通通都可以去除。年少輕狂所留下的印記,你是否後悔擁有它了呢?別擔心,就讓皮秒雷射幫你找回肌膚最原始的樣貌。 【皮秒雷射自我介紹】     皮秒是一種時間的單位,可以在極短的脈衝時間內輸出強大的光震波,將能量穿透到人體的真皮層,藉此打碎黑色素使其消失,還能刺激膠原蛋白增生。對皮膚的熱傷害較小,治療後不反黑、不會紅腫,恢復期也很短。針對不同皮膚狀況(如斑點、胎記、刺青)使用不同波長來做到最佳的改善。 【皮秒雷射家族介紹】 ●明星御用級───Picosure〈蜂巢皮秒雷射〉 波長755nm,使用蜂巢式聚焦陣列透鏡,透過極短脈衝創造的光機械震波,將黑色素在短時間內震碎為粉塵,在最少的治療次數,就能達到改善斑點、膚色不均的效果。 ●專為亞洲人設計─── PicoQ〈Q皮秒雷射〉、Picoway〈全像超皮秒雷射〉、Picocare〈皮秒雷射〉、DISCOVERY PICO〈探索皮秒〉 波長皆為1064nm/532nm,雙波長的設計可針對深淺層斑點、多色刺青達到改善之外還能刺激膠原蛋白增生,治療的過程中,能夠依據不同的肌膚症狀,彈性調整適合的治療波長,一次解決更多肌膚問題,大幅提高了治療效率。 ●唯一擁有四種波長─── PicoPlus〈4D皮秒雷射〉 波長1064nm、532nm、590nm、660nm,擁有800mJ的高能量,能夠有效的發揮出強大光震波能量,有效降低熱傷害,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4.28

  • 保養重要的是要保對!使用對羥基苯甲酸酯類正確的觀念!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保養重要的是要保對!使用對羥基苯甲酸酯類正確的觀念! 對羥基苯甲酸酯類在使用觀念上有哪些是需要了解的?許哲豪醫師解釋,基本上它是衛生單位核可的安全防腐劑,只要確實在規定的劑量以下,皆可出現在化妝品與保養品中,使用上很安全,甚至連一些食物中都有。而有些廠商會以含paraben可能導致癌症造成恐慌當成行銷手法,這並無實際的證據可以證明,有太多的環境荷爾蒙的因素影響,所以基本上是可以放心使用!   諮詢醫師:許哲豪 現職: 許哲豪皮膚科診所院長 學經歷: 台灣皮膚科專科醫師 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會理事 台灣形體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 台灣美容醫學會副秘書長 國際期刊審稿醫師(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美國皮膚外科(A.S.D.S)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1.05

  • 我的保養品裡有對羥基苯甲酸酯?到底什麼是對羥基苯甲酸酯?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我的保養品裡有對羥基苯甲酸酯?到底什麼是羥基苯甲酸酯? 對羥基苯甲酸酯是什麼?它是一種防腐劑,而且它在保養品中的使用已經長達80年,不論是洗髮精、沐浴乳或是多數的保養品,都有它的存在。使用它的原因是這種物質本身無味無臭成本低,有了這種防腐劑的保護,能使保養產品遠離被細菌與微生物的侵害。   諮詢醫師:許哲豪 現職: 許哲豪皮膚科診所院長 學經歷: 台灣皮膚科專科醫師 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會理事 台灣形體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 台灣美容醫學會副秘書長 國際期刊審稿醫師(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美國皮膚外科(A.S.D.S)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2.27

  • 韓風式雙眼皮整形 戰爭醫師竟是第一人?

    文/林聖錡 圖/游捷安   美容醫學的進步,讓現今對於美的標準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不論是因為遭受到外力而造成的組織破損,或是個人想要提升社交和自信,美容醫學都能協助達成心中的期望。在世界上許多國家中,韓國以美容整形產業聞名全球,不少鄰近亞洲國家都有民眾願意到韓國接受整形;以整形部位來說,雙眼皮整形絕對是亞洲人種的首選,談到雙眼皮整形,一般人絕對不會知道雙眼皮整形是從哪裡發跡的,不妨跟著我們搭著時光機,來探究雙眼皮整形的發展。 根據統計,在韓國約有5分之1的女性至少都接受過美容醫學的療程,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雙眼皮手術,這也是亞洲人最常做的手術;因為亞洲人五官並不像歐美人種那樣深邃,尤其在鼻子和眼睛的部分,而為了在社交上有更多拓展,以及工作上的需求,抑或是不想讓自己看起來無神,影響到自己自信心,便以西方人視為樣板進行雙眼皮手術,達到一勞永逸的目的。雙眼皮手術時間短,恢復的時間和花費也比較少,重點是患者能達到心中的期望和改造後全新的自我。 那麼雙眼皮手術究竟是從甚麼時候開始發跡的呢?這就要從韓戰說起,韓戰持續期間從1950年至1953年,起因是由北韓進犯南韓,聯合國決議派兵馳援南韓,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調遣聯合軍隊至南韓,展開長達4年的兩韓戰爭。 在此同時Dr. Ralph Millard隨著美國的軍隊來到南韓,來協助在戰爭中受傷的傷兵,Dr. Ralph Millard在美國同時擁有耶魯和哈佛醫學雙學位,師承 Harold Gillies,Harold Gillies被視為現代整形醫學之父,曾經在一次大戰治療許多受傷的士兵,尤其是臉部重建和鼻部的連結;Dr. Ralph Millard從他的老師身上學習到了許多有關臉部重建及置換的技術,因此跟隨美軍到南韓協助治療戰爭期間受傷的士兵。 在韓戰結束後,Dr. Ralph Millard仍隨著美軍在南韓駐軍服務,雖然戰爭停止了,但仍然有許多受傷的士兵需要時間復原,另外還有先天性疾病困擾的孩童,而在這些病患中,唇顎裂是最常見的例子,在當時並沒有南韓的整形或外科醫師能夠進行唇顎裂手術,Dr. Ralph Millard成功的將不對稱的唇顎移至正確的位置,並用臉部其他組織填充不足的部分,也造福了後來許多因先天性疾病困擾的家庭。Dr. Ralph Millard也被報導是第一位在南韓能夠做出成功手術的醫師。 至於雙眼皮手術的起因,源起是當時有一位韓國的翻譯官前來向Dr. Ralph Millard求助,他不滿意自己的眼型,看起來不是對稱的,甚至有點斜斜的,希望Dr. Ralph Millard能幫他把眼形做得比較圓並對稱,經過研究之後,Dr. Ralph Millard決定提寬眼距,接著將軟骨移植到鼻子上;撕開眼瞼的內褶皺、去除脂肪停留在眼睛上方,並縫合皮膚褶皺在一起,最後形成雙眼皮。手術後翻譯官相當的滿意,據報導翻譯官還被誤認為義大利或墨西哥人。 這個雙眼皮手術再度讓Dr. Ralph Millard聲名大噪,許多人更加肯定他的整形功力,慕名而來要做雙眼皮手術,尤其是戰後的女性,有些因為想吸引當時還仍在南韓駐軍的士兵,有些人是因為想要看起來更好看些。在離開南韓之前,Dr. Ralph Millard也訓練當地醫師接續他的工作,他也發表兩份期刊,針對亞洲人眼形的手術探討研究。這項成功的手術對於之後韓國的整型發展,也是當時美軍和Dr. Ralph Millard所沒有預期到的,儘管後來有學者和整形醫師指出,Dr. Ralph Millard不是第一位完成雙眼皮手術的醫師,甚至曾經早在1895年日本就有類似案例,但是Dr. Ralph Millard的貢獻及成就,對於近代化美容醫學,以及韓國整型如此蓬勃發展的現況,都具有無法抹滅的重要性。 資料來源: 1.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the-most-popular-plastic-surgery-in-korea-2015-10 2. https://www.ajo.com/article/0002-9394(64)92512-7/abstract 3. https://wilsonquarterly.com/quarterly/transitions/eyes-wide-cut-the-american-origins-of-koreas-plastic-surgery-craze/ 4. https://humsci.stanford.edu/feature/stanford-scholar-traces-roots-south-koreas-cosmetic-surgery-surge 5.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acialplasticsurgery/fullarticle/1150982 6. 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101/word-of-the-day-slit-eyes/zh-hant/ 7. https://www.npr.org/sections/codeswitch/2014/11/17/363841262/is-beauty-in-the-eye-lid-of-the-beholder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6.01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