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共有193筆結果

  • 防變種病毒!第4劑新冠疫苗7/22起開放50歲以上民眾施打

    圖、文/翁嘉妤    摘要  雖然目前國內對於戶外配戴口罩的禁令開始放寬,但施打疫苗的基本防護還是不能停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20)日公佈,根據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建議,自7月22日起擴大新冠肺炎疫苗第4劑接種對象,開放50歲以上民眾施打,需與第3劑間隔5個月。     7/22起,開放50歲以上民眾施打第4劑疫苗   最近國際Omicron亞型變種病毒BA.4、BA.5再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嚴加戒備,指揮官王必勝宣佈,自7月22日起開放50歲以上民眾施打第4劑疫苗。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指揮中心在今年5月時,便已開放65 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 歲以上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接種第4劑疫苗,接種時間建議與前一劑間隔 5 個月,6月則追加開放機場港埠、居家檢疫、航空機組員及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接種。如今開放50歲以上成人施打第4劑,指揮中心也鼓勵符合資格者踴躍接種,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提醒,7月底前65歲以上民眾無論打第1劑或第4劑,都會發放500元衛生宣導費用,請民眾盡速施打疫苗。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目前累計接種疫苗人次已達5893萬8763人,新冠肺炎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第1劑為91.5%、第2劑85.6%、基礎加強劑接種率0.84%、追加劑接種率71%,若以符合追加劑接種間隔人數統計約93.78%。     可以打的第4劑疫苗有哪些?怎麼預約?   無論之前施打的是何種廠牌,第4劑皆可選擇接種:   莫德納(Moderna):半劑量0.25ml 輝瑞BNT:全劑量0.3ml 高端:全劑量0.5ml Novavax:全劑量0.5ml   若先前劑次接種有不良反應,建議以其他不同製程疫苗接種。指揮官王必勝也提醒,50歲以上成人需在完成施打第一次追加劑(意即第3劑)後間隔5個月以上,才可以施打第4劑疫苗;如果是確診者,則建議與確診時間間隔3個月再施打,以延長疫苗保護力。   想要預約施打第4劑疫苗,民眾可以到疾管署官網,查詢疫苗接種院所,除了可以依照縣市查詢外,也可以透過地圖直接瀏覽。此外各縣市衛生局也都有推出疫苗預約平台,方便民眾預約接種:   ● 基隆市衛生局最新防疫消息 ● 台北市疫苗接種預約系統 ● 新北市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桃園市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新竹市疫苗施打預約系統 ● 台中市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彰化縣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雲林縣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嘉義市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台南市疫苗接種預約系統 ● 高雄市疫苗接種預約系統 ● 屏東縣院所疫苗施打排程 ● 南投縣衛生局最新防疫消息 ● 宜蘭縣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花蓮縣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台東縣疫苗登記預約查詢 ● 金門縣衛生局最新防疫消息   ● 澎湖縣疫苗預約方式 澎湖縣民眾可至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施打疫苗,接種方式採預約制,撥打(06)921-1116轉15960查詢。   ● 連江縣疫苗預約方式 連江縣立醫院的疫苗門診為每週三上午,可逕至醫院官網預約掛號,門診日當天上午9時30分開放現場候補。各衛生所預約方式採電話登記:西莒衛生所0836-8912,東莒衛生所0836-89038,東引衛生所0836-77206,北竿衛生所0836-55592,行動不便者可於上班時間(週一至週五08:00~12:00、13:30~17:30)撥打防疫專線0963-772-160,預約新冠疫苗到宅接種服務。     中央地方共同推動,「嬰幼兒疫苗」開打   除了第4劑疫苗外,指揮官王必勝也指出,7月21日起指揮中心將和地方政府共同推動6個月~5歲的莫德納嬰幼兒疫苗接種,現已審視各縣市接種計劃,並提醒注意場地舒適度與方便性,包括動線、距離等,施打場地也應備有防曬、防雨功能,排隊等候時間不宜過長。   王必勝建議地方政府可考慮至幼兒園接種,並提醒接種作業應該考量家長上班時間,指揮中心已向地方政府提出希望夜間、假日也可以有嬰幼兒莫德納疫苗的接種時段,方便家長帶嬰幼兒前往施打,地方政府如需中央協助也可提出。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延伸閱讀 文章|口罩限制再鬆綁!「散步也免戴罩」?網友熱議 影片|BNT接種開跑!吃普拿疼導致疫苗保護力下降?美女藥師教你「藥」怎麼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7.21

  • 打呼總是鼾聲雷動又急停?每天都越睡越累?當心睡眠呼吸中止症找上門!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睡夢正甜,這時候突然傳來枕邊人如雷的鼾聲,讓人難以入眠,究竟這種擾人清夢的巨響為什麼會從我們身體裡發出來呢?放任打呼持續,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什麼影響嗎?就讓許漢忠醫師帶你認識睡眠呼吸的殺手,探討打呼與健康的關係!     鼾聲雷動彷彿立體聲!究竟人體為什麼會打呼?   簡單來說,睡覺時氣體通過呼吸道便會產生震動,所以當鼻道或喉頭部位的上呼吸道不暢通,或是過於狹窄時,就會出現鼾聲。牙科醫師許漢忠表示,呼吸道狹窄有幾個常見原因:   鼻腔肥厚或鼻塞,造成呼吸道堵塞。 由於影響打呼聲的關鍵為懸壅垂(俗稱小舌),懸壅垂懸掛於軟顎正中間的末端位置,所以如果軟顎、懸壅垂較長,也會導致呼吸道狹窄。 熟睡時因為肌肉放鬆,容易使舌根下墜,阻塞呼吸道。     哪些人是「打呼族」?肥胖者真的比較容易打呼嗎?   每個人可能或多或少都有打呼的經驗,但對某些族群來說,打呼可能是長時間累積的問題,不僅危及健康,也造成與他人之間的衝突及摩擦,許漢忠醫師指出,以下3種族群會是較容易有打呼狀況者:   脖子較粗短者,呼吸道容易堵塞。 扁桃腺較大或懸壅垂、軟顎較長者。 肥胖者,其實肥胖與睡眠中止症息息相關,BMI>30者更是高危險群,由於肥胖多來自於不良的生活習慣,因此減肥能幫助改善呼吸中止症。     可別小看睡眠呼吸中止症!哪些人是高風險族群?   曾有國際研究指出,亞洲人易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困擾,許漢忠醫師表示,由於亞洲人的生理結構,舌根位置容易往後傾堵塞呼吸道,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發生率較高,此外年齡也是影響因素之一,隨著年齡增加,肌肉變得鬆弛,便會使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狀況加劇,根據臨床顯示,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也多以40歲以上的中高年齡族群為主。     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症?可別傻傻分不清楚!   許多民眾經常將「打呼」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混為一談,其實打呼的人不一定會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但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幾乎都有打呼的困擾。當打呼狀況越來越嚴重,就是一種身體警訊,需要向專業醫師諮詢,以尋求改善途徑。   而我們應該要怎麼區分打呼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差異呢?醫學上可以用「睡眠檢測儀」來檢驗呼吸混亂指數(AHI),用來判斷是單純的打呼或睡眠呼吸中止症。而簡易的檢測方式,可以請同住親友藉由觀察打呼節奏來做簡易判斷,許漢忠醫師解釋,通常打呼者會連續發出鼾聲,但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在發出鼾聲後,會突然停止呼吸聲,停了數10秒後才有一波大喘氣,接著再持續發出鼾聲,這種呼吸頻率即是標準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打呼節奏,民眾不妨先嘗試居家檢測看看。           別小看睡眠呼吸中止症!這些生活警訊要留意   睡眠分為入睡期、淺睡期及深睡期,睡眠呼吸中止症發作的時間,則為深睡期。許漢忠醫師指出,當患者進入熟睡狀態,肌肉會放鬆容易阻塞呼吸道,如果是嗜睡型的患者,因為人體處在睡眠狀態,但是呼吸道不斷被堵住、中斷呼吸,造成心跳、血壓及血糖升高,這時心跳也就隨之飆升,甚至可達每分鐘超過100次。患者以為自己在睡覺休息,其實身體狀態像是在跑步般激烈,無形中對身體造成負擔。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通常會伴隨醒後頭痛、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或容易打嗑睡的現象,如果發現自己有這些健康警訊,需多加留意,請尋求睡眠檢測機構檢驗AHI,及早治療問題。     睡眠呼吸中止症,原來還會影響消化道?   睡眠呼吸中止症發生在患者無自覺的熟睡狀態,無形地戕害身體健康。許漢忠醫師表示,人體呼吸一旦堵塞,就會進入緊急狀態,導致腎臟腺素增加、心跳及血壓上升,腎上腺皮質醇急遽分泌,引起血糖上升,造成嚴重併發症,不可不慎。   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見的併發症:   高血壓 心臟病 二型糖尿病 腦中風 憂鬱症 消化性潰瘍 免疫力下降 加速老化   睡眠呼吸中止症在「憂鬱症」上的表現尤為特別,許漢忠醫師指出,這種類型的患者可以再細分為兩類:   ● 嗜睡型:患者易產生高血壓、心臟病、二型糖尿病或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   ● 失眠型:患者的交感及副交感神經運作混亂,進而引發憂鬱症狀。有些憂鬱症患者會因為長期失眠,感到沮喪、悲傷。   可別以為睡眠呼吸中止症不會影響到消化系統,熟睡時因為呼吸道阻塞,但身體仍會有自主的呼吸反應,因此肺部在呼吸時,會產生負壓將胃酸擠出,造成胃食道逆流。除此以外,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睡眠品質不佳,造成身體過度消耗,加速身體老化。許漢忠醫師表示,曾有專家提出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老年痴呆症有直接相關,這是由於腦細胞廢物在人體深睡期會進行排泄交換,若長期無法進入深睡期,將會對腦細胞造成極大的傷害。   由此可見,睡眠與健康密不可分,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影響我們的血壓、消化道,還與免疫力和老年癡呆息息相關,若民眾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困擾,記得切勿輕忽,盡速就醫,別讓鼾聲影響了自己與枕邊人的生活品質,更別讓睡眠呼吸中止症繼續戕害身體健康。     諮詢醫師:許漢忠醫師    學經歷: 成品牙醫診所 院長 臺灣睡眠醫學會會員 隱適美數位隱形矯正認證醫師 美國哈佛大學牙周病及人工植牙研究 瑞士伯恩大學人工植牙專科研究 中華民國口腔植體學會會員 高雄醫學大學 牙醫學士     延伸閱讀 文章|飲酒助眠不成反上癮!?失眠者必看的睡眠教學,教你睡好覺! 影片|睡覺打呼常被打?呼吸中止症纏身還會引發憂鬱症和心血管疾病?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4.12

  • 增肌減脂好難!重訓累到很灰心?醫美儀器真的能「躺著」鍛鍊深層肌肉嗎?

    圖、文/翁嘉妤      摘要  距離你上一次運動,已經是多久時候的事了?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飲食習慣精緻化,又經常大吃大喝,再加上上班長時間久坐,不知不覺間就累積不少脂肪,卻抽不出時間鍛鍊,只能讓贅肉持續「掛」著,默默地增加自己的健康隱患。即使好不容易自律的訓練一段時間,跟著網路教學進行增肌減脂,卻又遇到瓶頸期,怎麼樣都無法讓自己在意的「那一塊」變成理想中的苗條曲線,這時你是想要放棄,還是另尋他法呢?     增肌原來不等於減脂?「我全都要!」訴求下誕生的肌動減脂   近年來社會價值觀已慢慢轉變,現代人不再一味追求紙片人的審美觀,健美的身材曲線儼然已成為普羅大眾所追求的目標,也讓增肌減脂的風潮在國內逐漸盛行起來,但其中也有一些錯誤觀念須留意。   很多人都會將「增肌」和「減脂」劃上等號,在嘗試醫美減脂療程後,卻看不到理想中的川字腹肌,以為只要「減脂」了,就能夠將脂肪轉換成肌肉,但其實肌肉也是需要養成的,增加肌肉質量,才能創造緊實的線條,所以光是追求「減脂」是不夠的,想達到健美的身材不能只顧著減掉脂肪,增肌也同樣重要。   增肌簡單來說,就是要達到熱量的「正平衡」才可以增加肌肉量,意即攝取的熱量必須大於熱量的消耗,而減脂則剛好相反,必須達到熱量的「負平衡」才可以減少脂肪,也就是攝取的熱量須小於熱量的消耗。周業鈞醫師指出,增肌與減脂,兩者在學理上是不太可能同時進行的,因為在鍛鍊肌肉的增肌期間,由於身體的負重增加,攝取的熱量會比平常多,反之,身體必須將熱量降低才能減脂,不過也因為有這樣的市場需求,「肌動減脂」的技術才會隨之產生,在訓練肌肉的同時,也代謝掉脂肪細胞,讓民眾可以在被動的情況下運動肌肉,「增肌」同時又「減脂」。     科技輔助更事半功倍!醫療級健身教練,懶散、忙碌不再是瘦身藉口   目前市面上推出的第二代增肌減脂儀器CMSlim,是一種非侵入性的身體塑形療程,周業鈞醫師表示,CMSlim是使用高密度的聚焦電磁場的探頭,適用於腹部、臀部、腰部、腿部、肩膀等部位,探頭會產生動態高強度聚焦,觸發肌肉密集的連續收縮,在一次療程的30分鐘內,相當於做了2萬次的仰臥起坐或深蹲,這個是一般自主運動無法達到的頻率及速度,且因為過程中不會有肌肉強烈收縮造成的疼痛感,成為近來相當受歡迎的懶人療程,幫助許多沒有時間運動,或是想挑戰更高難度訓練的民眾,更快達到理想中的目標。           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鍛鍊體態已非難事,但由於每個人鍛鍊的目標、身體負荷的程度皆有所不同,因此量身規劃適合自己的訓練模式也很重要。周業鈞醫師指出,CMSlim儀器可以根據性別、運動模式做調整,共有53種模式可以選擇,包括深獲健身族群喜愛的「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也可以透過一系列的身體訓練選項,組成適合個人的HIIT專業運動模式。每次療程進行時,儀器會先做1分鐘的肌肉伸展後,便開始做5分鐘的肌肉暖身,接下來展開4個5分鐘不同組合的運動模式,最後4分鐘再搭配冷卻放鬆階段進行舒緩,避免激烈運動後因乳酸堆積,隔天會感受到明顯「鐵腿」的痠痛感。周業鈞醫師進一步解釋,CMSlim療程每次皆為30分鐘,建議一週至少進行2次,約4~8週便可見到明顯的線條改變。     不只泡芙人,高齡長輩們也需要肌肉?「勇健」體魄原來這麼重要!   如今健身的動機不再只是單純追求纖瘦的外表,許多民眾也開始為了健康而想追求苗條、健美的身材曲線,周業鈞醫師表示,CMSlim療程沒有性別、年齡上的限制,從產後婦女到年長者,皆可在專業醫師的評估下進行療程,概括適合族群如下:   ● 沒有運動習慣者 平時沒有運動習慣,好不容易抽出時間運動,辛苦努力卻不見其成果,陷入訓練瓶頸期的人。或是無法進行自主訓練的機能障礙者,也可以利用療程來達到局部肢體運動的目標。     ● 有運動習慣者 原先已有運動習慣者,可搭配療程幫助這類族群挑戰更高難度的訓練,或鍛鍊平時較難運動到的部位,使肌肉線條更具動態美感。     ● 肌肉量少、脂肪量超標者(泡芙人) 體重可能在正常標準值內,但身體肌肉量非常少、脂肪量非常高的人,也就是俗稱的「泡芙人」。這類族群相當適合採用增肌減脂的方式來幫助自己增加肌肉量、減少脂肪所佔的比例,讓身體恢復健康的狀態。     ● 肌少症高風險族群(年長者) 年長者是屬於「肌少症」的危險族群,由於我們身體骨骼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特別是在40歲過後,肌肉量就會以每10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70歲後更是以每10年減少15%的速度加速流失,所以隨著年紀越大,肌少症發生率也就越高。   肌少症容易造成年長者的活動意願降低,出門走幾步就覺得氣喘吁吁,甚至還可能因肌肉無力,有跌倒、扭傷的風險,因此年長者的肌肉量也是很重要的,搭配療程規劃,穩定身體的核心肌群,讓老年生活的品質更健康有活力。     ● 腹直肌分離的產後婦女 產後婦女想要重新找回苗條身材,首先會面臨的大敵可能就是「腹直肌分離」,腹直肌分離意即腹部筋膜鬆弛,造成中央凹陷,使得腹壁突出、腹部肌肉無力,如果左右兩側的腹直肌長期分離,也容易堆積脂肪,變成小腹贅肉。   經醫師評估後,若腹直肌分離的症狀輕微,也可以透過CMSlim療程來鍛煉核心肌群,改善腹直肌分離的情形。但周業鈞醫師也提醒,自然產至少需1個月、剖腹產至少需3個月以上,確認傷口已完全癒合後,再進行療程較為妥當。     ● 因尿失禁問題感到困擾者 除了產後常見的腹直肌分離以外,因產後或年紀增長而出現的尿失禁問題,也可以透過鍛鍊骨盆底肌來加強並重新教育肌肉,改善尿滲的情形。     美醫小教室:記得移除金屬物品! 周業鈞醫師指出,由於CMSlim儀器原理是採用高能量聚焦電磁場,去深入皮下7公分的肌肉組織,因此療程前須留意施作部位不能有金屬物品(如肚臍環、皮帶、心臟節律器、子宮避孕器、人工血管等),以免影響電磁場對肌肉的刺激收縮。至於服裝的部份則沒有限制,穿著輕便即可,探頭也可以貼合於輕薄的衣物上進行療程。     保持運動習慣和飲食控制,讓健美身材成為你重要的健康資產   以往健身訓練總是需要不斷鞭策自己,養成長期以來的習慣,但偶爾也是有忙到沒時間、生理期不適想休息,或者只是「懶癌」發作,想喘息一下的時刻。如今在醫美科技的幫助下,透過儀器來訓練肌肉,在鍛鍊的過程,其實也不用對自己這麼嚴苛。不過周業鈞醫師仍提醒民眾,肌動減脂療程是幫助雕塑體態,並不代表能夠「減重」,療程後還是必須要有適度的運動和健康的營養攝取,這樣才可以Hold住體態,不讓健美的身材只是曇花一現。   現在市面上增肌減脂儀器眾多,民眾在療程前需仔細留意,確認診所是否使用原廠通過台灣TFDA(食品藥物管理局,Taiwan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認證的儀器,也別忘了與醫師進行詳細溝通,主動告知個人病史及身體狀況,讓醫師來規劃適合個人的訓練模式,量力而為、循序漸進的達到理想身材。     諮詢醫師:周業鈞醫師    學經歷: 名瑿醫美診所院長 陽明大學醫學系 醫美集團音波拉提、水光注射指導醫師 醫療職系公職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專科醫師 中華針灸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會會員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瘦身減肥沒找對方法?飲食、運動、醫美精華不藏私,推薦給你知! 影片|去去雙下巴走!消脂針可以瘦哪裡?醫師提醒「這一點」一定要注意!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4.05

  • 氣溫驟降恐中風?預防心血管疾病,醫曝「這時間」應特別留意!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時節,特別是氣溫變化大的時候,一不小心甚至可能會引發腦中風,究竟為什麼天氣變化會對身體健康造成這麼嚴重的影響呢?我們又該留意哪些心血管疾病的徵兆?家庭醫學科醫師林安民醫師這就來教導大家,如何小心防範,在寒流來時做好保暖工作。     寒流來健康就出狀況?天氣突然變冷為什麼要小心?   寒冷的冬天早上,「起床」這個動作總會變得特別艱難,你是否也經常捨不得離開溫暖的被窩呢?家庭醫學科醫師林安民指出,氣溫偏低時,早上起床時的「溫差」要特別注意,這是因為當氣溫寒冷時,人體為了減少散熱,會刺激交感神經作用,造成血管收縮,導致心跳加速、血壓升高,也會增加心臟負擔,提高發生心肌缺氧、心肌壞死或心律不整的可能性。   國內研究顯示,晨間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最高的時段,尤其在凌晨0:00到早上6:00之間。晨起時血壓會逐漸上升,加上身體離開溫暖的被窩後,會歷經溫差變化,因此特別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發作,所以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冬天更是需要特別注意早起時的身體狀況。   除了晨起時分外,很多人也會有早起運動的習慣,林安民醫師表示,運動前也是需要特別留意的一個時間點,即便是在白天,也需要進行充足的暖身後才能脫掉外套,避免讓身體承受過大的壓力及負擔。     注意心血管疾病的警訊,提高警覺!   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部位分別為心臟的冠狀動脈及頭部,當心血管疾病發生在心臟的冠狀動脈時,會引發胸口悶痛、喘不過氣的情況,臨床上患者形容發病時胸口部位像是有顆石頭壓著,造成悶痛不舒服,甚至會產生輻射性擴散,連帶肩膀及下巴也會感到疼痛,不過若是糖尿病或女性患者,幅射性疼痛的症狀可能就較不明顯。   至於頭部的心血管疾病,就是我們常說的「中風」,林安民醫師指出,中風的症狀主要是發病時患者會呈現眼歪嘴斜、手腳或單側無力、口齒不清的症狀,如果發現自己或親友出現心血管疾病的疑似症狀,請立即就醫,切勿輕忽,以免造成生命危險。     如何判別心血管疾病?   1. 心臟冠狀動脈的發病症狀:   ● 胸口悶痛傳導到肩膀或下巴。   ● 心臟功能折損的其他部位表現,包含意識不清、呼吸急促(呼吸淺快及喘)或手腳蒼白冒冷汗…等。     2. 頭部的發病症狀:   頭部的發病即為俗稱的腦中風,臨床上以「FAST」作為判斷中風的指標。         F=Face顏面:眼歪眼斜。   A=Aram手臂:手臂無力,左右手承受力不平衡。   S=Speech語言:說話時舌頭經由神經控制,當構音不全或說話與平常不同時,都可能是中風的徵兆。   T=Time時間:請記住發病時間!這項資訊與患者到醫院急診時,是否能使用「血栓溶解」的黃金用藥時間息息相關。     遠離心血管疾病,從控制三高及體重管理作起   心血管疾病如今早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利,林安民醫師表示,三高、肥胖者都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因此要避免產生心血管疾病,當務之急就要找到造成三高、肥胖的原因,做好健康及體重管理。平日配合健康飲食、規律作息及適當的運動訓練,都是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好習慣。   ● 健康飲食:減少體內發炎,優化血管擴張能力,減少膽固醇斑塊累積,加強腸胃道排出身體膽固醇。   ● 培養優質睡眠:最佳的睡眠時間為晚間11:00至凌晨1:00,並須確保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   ● 運動訓練:進行有氧運動、體能或肌力訓練,鍛鍊體魄,強化身體健康。     保暖有技巧,寒流來襲也不怕   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全年溫暖,平時穿著外套、夾克或針織衫就能有很好的保暖效果,但在寒流和冷氣團來臨時,可就不能穿一件外套「打天下」了。林安民醫師建議,氣溫驟降時可增添毛帽或圍巾等保暖配件,並採用洋蔥式穿搭法,會比穿著單一厚重的衣服更具有保暖的效果,特別是老年人和小朋友尤其需要注意保暖,建議年長者早上起床時,要先穿好保暖衣物後,再離開被窩,若是有晨起運動習慣,最好在床上先進行簡單的暖身,幫助身體血液循環運行順暢再起身。小朋友雖然較不會罹患心血管疾病,但仍需注意保暖,不要感冒囉!     諮詢醫師:林安民醫師    學經歷: 安民家庭醫學科診所院長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家庭醫學科兼任主治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 家庭醫學科特約主治醫師 教育部部定講師 國立陽明大學 家庭醫學科兼任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低溫來襲!溫差變化大,小心死神潛伏身邊! 影片|老人才會有的「加齡臭」?!活動力差、代謝慢都可能會引臭上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3.01

  • 瘦身減肥沒找對方法?飲食、運動、醫美精華不藏私,推薦給你知!

    圖、文/郭佳語      摘要  瘦身、減肥一直是許多人的志業,市面上各種瘦身方法也五花八門,從吃的到用的,有科學根據、沒科學根據的,因為想改變身材並非一招一夕的事,才讓人趨之若鶩,如果想要有更理想的身形線條應該怎麼做?醫美、飲食、運動,要從哪下手?美醫誌本篇大補貼,歷年各大精華不藏私,全部報給你知!     一、飲食篇   俗話說禍從口出,病從口入,所以!吃是很重要的!   但到底要怎麼吃?吃什麼?什麼時候吃?才能健康瘦呢?   這篇是寫給這樣的你你你~   以茶代酒、把酒盡歡,身為手搖王國的榮譽子民,每天兩杯手搖是基本──的你。   守歲熬到12點,閒話話家常轉眼就3點,或是玩通宵看日出──的你。   鹹酥雞總是買到200塊,覺得冬天吃麻辣鍋才是生活──的你!     想要健康瘦身,你需要注意這兩點:   ● 多喝水 高糖、高油、高鹽的三高食物,容易造成水腫還讓體重快速上升,多喝水才能讓腎臟代謝掉體內多餘的鈉離子。要特別留意的是含有咖啡因的茶、咖啡、可樂等飲品,含有利尿成份完全無法代謝,果汁也因為含糖無法發揮效用。   ● 高蛋白質優先 大魚大肉如果烹調的方式正確,就是很好的高蛋白質。吸收蛋白質最好的時間就是早餐,因此只要在早餐中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就能穩定一整天的血糖。但要注意不要吃到高蛋白質又高油脂高鈉的食物,那就妥妥NG了。   ➦ 怎麼吃才健康瘦,看這裡 年假吃喝百無禁忌 四大訣竅教你年後健康瘦身     斷食法導致的挨餓,可能會讓瘦身功虧一簣,不可不慎   所謂的斷食法,也就是變相地利用限縮時間的方式,來限縮熱量攝取。   斷食法適合不會計算熱量的人,透過這種方式來降低熱量攝取。但如果你本身就會計算熱量,假設知道一天我是要吃1200卡的人,那無論是在8小時吃完,還是12小時吃完,結果都是一樣的。醫師也有提醒,若是使用5:2或是1:6:8斷食法,很可能在挨餓的那段時間,因為身體分泌了飢餓素,導致下一餐吃的食物比較容易吸收,也容易因為飢餓產生壓力賀爾蒙,進一步加速脂肪囤積。   因此醫師不太建議挨餓的方式減肥,這樣會導致腸胃的菌相的改變,原本只吸收4卡的熱量,但因為身體長久處於饑荒狀態,而就變成轉而吸收了100卡,這就是腸道菌吸收的方式改變的緣故。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挨餓過後,明明吃得和平常樣,脂肪卻上來得特別快。   針對這點,醫師有提到可以改以低卡、低碳、低脂、高蛋白質、高纖維飲食,透過這樣讓身體補足一般所需的營養,就不會有加倍吸收的問題,也能將多餘的熱量更容易主動代謝出去。     二、運動篇   除了好好的吃,「動」也是一大學問。 久坐是大忌,不動更是大大忌。但激烈的運動對有些人來說不僅痛苦,也難以持之以恆。 大家總說要瘦下來就要動,但到底該做什麼運動才有幫助呢?   (1)居家的伸展運動   你也是長長久坐又缺乏運動的人嗎?小心這可能導致肌肉容易流失,也更容易增加肥胖的機率。如果有需要使用電腦,不妨嘗試站著使用,或是30分鐘為一個週期,起身走一走,避免在位置上坐太久。   此外就算是在室內,也還是可以做做伸展筋骨的運動,或是做做居家有氧運動,並配合使用啞鈴、彈力帶等等,或使用身邊穩固、安全設備(如不會滑動的桌椅、牆壁)做伸展運動。藉此可以延緩肌肉流失,也可以緩解久坐產生的腰背痠痛。   像是蚌殼式、後抬腿、連續深蹲、青蛙橋式等,都是不錯的運動,每一次的動作都維持20~30秒,但做各種伸展運動時,除了小心運動過量外,也要做好防護工作唷!   ➦ 動起來!克服第一步就好! 餐餐吃外送、沒冷氣會死、久坐懶得動?戒掉你的居家防疫壞習慣!   (2)熱瑜珈,享受大汗淋漓的運動吧!   瑜珈,看起來是個跟燃燒脂肪沒什麼關係的運動,但如果你覺得瑜珈很PEACE,那一定就是因為你還沒試過熱瑜珈!   熱瑜珈起源自印度,可以讓體溫上升至平均40度,讓你大量排汗,跟鮪魚肚、蝴蝶袖說掰掰。 跟著老師一起做下犬式、眼鏡蛇式及船式,來運動瘦身一下! (熱瑜珈不適合心血管疾病、高低血壓或皮膚有狀況的人,請這類的朋友要注意唷!)   ● 動作一:下犬式 手伸向前,將手伸到最遠後讓手臂跟背部伸展,才抬高臀部、踩腳尖,臀部往後坐,在上半身已經伸展後才慢慢吐氣,接著在手推出去,伸展背部,脖子放鬆,可以伸展手臂、背部、臀、和腿部。     下犬式-1   下犬式-2     ● 動作二:眼鏡蛇式 眼鏡蛇式,在做的時候須讓胸打開,肩膀下沉,不能聳肩。     眼鏡蛇式-1   眼鏡蛇式-2     ● 動作三:船式 船式最開始,則是兩腳踩地,雙手抱膝後,身體直直向後,使腳尖離地,比較安全的方式可以一隻腳一隻腳來,先抬起一腳在抬另一隻,而後將腳打直後,將手放開。     船式     ➦ 瑜珈也可以很有「運動到」! 上班久坐腰酸背痛?瑜珈老師教你這三招重返青春!Namaste!     (3)大腿腫腫的,其實只是假胯寬?!   梨狀身材是你的煩惱嗎? 總是對自己的大腿不滿意,但你可能只是假.胯.寬! 假跨寬最好的分辨方式,就是確認看腳的關節。從腳踝一路到膝蓋,接著延伸至大腿,一般人會是筆直對齊的直線,而有假胯寬困擾的人,會從膝關節開始,到大腿根處有個內旋,導致大腿根部特別的粗。   假胯寬看似難纏,但其實像是日常中,透過正確的坐姿,調整站姿以及步行的姿勢,都能有效改善假胯寬的問題。最基本的像是避免翹腳,或是不要讓小朋友以W型腿坐,或是需要矯正內八,從這些小小的生活習慣,就能輔助改善髖關節內旋,也能跟假胯寬說掰掰囉!   而在運動保養上,這邊美醫誌也分享三個動作,讓大家可以更輕鬆地揮別假胯寬囉!   ● 動作一:經典橋式       ● 動作二:側臥抬腿       ● ※側抬變化式:蚌殼式※       ● 動作三:側臥抬腳     ➦ 和假胯寬說掰掰,你可以這樣做! 短腿不是真的腿短,假胯寬是完美比例的隱形殺手      三、醫美篇   飲食跟運動都著手了,但如果你想追求更直接、快速的效果,或許會想考慮醫美這個選項。 關於瘦身,醫美療程又分成許~多項目,到底哪種療程比較適合自己,每種療程又差在哪裡呢?別擔心,美醫誌都幫你整理好囉!   (1)改變體態的醫美療程:侵入式與非侵入式   市面上比較常見,能幫助改變體態的醫美療程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侵入式,一種是非侵入式。   ● 侵入式 傳統抽脂、水刀抽脂、超音波抽脂,想一次消除較多脂肪,或想利用抽脂進行自體脂肪填補,可以選擇侵入式的抽脂手術。   ● 非侵入式 冷凍減脂、電波減脂、消脂針注射。想消除局部脂肪,或本身有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則選擇非侵入式手術較為安全。   侵入式手術也可以和非侵入式療程搭配結合,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無論抽脂方式為何,術前都還是需要與醫師詳細溝通、評估後才能施行。   ➦ 想更瞭解侵入與非侵入式減脂看這裡 【雕塑療程進階說明書】抽脂手術前必看!體雕塑身要慎選   (2)做侵入式療程前你要注意的事   脂肪分成兩種:內臟脂肪、皮下脂肪。內臟脂肪也就是位於內臟周圍的脂肪,而皮下脂肪則是位於皮膚下方、肌肉上方的位置。抽脂手術適用的是皮下脂肪,如果是因為內臟脂肪太高想減肥的人,不要白白挨刀了。   此外,抽脂並不是「減肥」的手段,更偏向屬於「雕塑體態」的一種方式,用以輔助運動健身難以瘦下的位置,並「無法」幫助降低體重。 對於體重較重者,抽脂的效果反而不大,甚至需要先減輕體重後,再做抽脂較為妥當。 建議BMI小於30者,抽脂手術的效果才較為理想。抽脂手術後也不代表能夠暴飲暴食,不再忌口,仍須保持良好的飲食、運動習慣,才能夠保持完美身形,避免復胖。     瘦身方法百百種,持之以恆最重要   瘦身減重的方法很多,除了選擇適合自己的外,在開始逐漸有成果之際,持之以恆有意識地維持也是很重要的,畢竟減重是為了讓自己更健康,若是因此導致焦慮或壓力,反而可能導致減重的效果打了折扣,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最適合的減重之道唷!     延伸閱讀 文章|抽脂手術的副作用有哪些?了解抽脂可能有的風險,避免後遺症產生! 影片|打擊深度脂肪!非侵入式減脂效果如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2.15

  • 天氣冷血壓飆升釀中風?心血管疾病不是老人專利,這個時間點最可怕!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天氣冷血壓飆升釀中風?心血管疾病不是老人專利,這個時間點最可怕!   忽冷忽熱的天氣常讓你不知道該怎麼穿衣服嗎?近來氣溫常像溜滑梯一般驟降,急遽變化的溫度成了各種心血管問題發作的推力,尤其農曆年期間常有意外發生。本集邀請林安民醫師來跟大家分享,究竟哪些事項與時間點須特別注意,做好「這些準備」一起快快樂樂過新年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8 氣溫驟降對人體的影響 00:49 什麼時間點須特別注意? 01:36 心血管疾病的警訊哪些? 02:34 心血管急症的判別與急救 04:09 醫師給高風險族群的建議 05:10 寒流來襲的保暖注意事項       諮詢醫師:林安民醫師    學經歷: 安民家庭醫學科診所院長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家庭醫學科兼任主治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 家庭醫學科特約主治醫師 教育部部定講師 國立陽明大學 家庭醫學科兼任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低溫來襲!溫差變化大,小心死神潛伏身邊! 影片|老人才會有的「加齡臭」?!活動力差、代謝慢都可能會引臭上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1.31

  • 睡覺打呼常被打?呼吸中止症纏身還會引發憂鬱症和心血管疾病?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睡覺打呼常被打?呼吸中止症纏身還會引發憂鬱症和心血管疾病?   身邊的人有說過你會在睡覺時打呼嗎?明明好像睡了很久卻總是沒睡飽?小心睡夢中三高悄悄找上門!包羅萬象的併發症竟然都和這個病症有關!年紀越大越危險,呼吸中止症隱藏的危機,讓好久不見的松松一次帶你了解!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54 為什麼會打呼? 02:59 哪種人容易打呼? 05:09 是否需要就醫? 06:41 如何判斷打呼症狀? 07:59 有哪些併發症?       諮詢醫師:許漢忠醫師    學經歷: 成品牙醫診所 院長 臺灣睡眠醫學會會員 隱適美數位隱形矯正認證醫師 美國哈佛大學牙周病及人工植牙研究 瑞士伯恩大學人工植牙專科研究 中華民國口腔植體學會會員 高雄醫學大學 牙醫學士     延伸閱讀 文章|夜夜不成眠,失眠該怎麼辦?吃對食物讓你睡眠沒障礙 影片|疫情關在家焦慮值爆表!你我都可能是「怪胎」?心理治療強迫症原來是這樣!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1.10

  • 第三劑疫苗追加劑開打,前2劑打AZ需注意!符合3條件即可預約接種

    圖、文/郭佳語      摘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表示,因應國內發生Omicron變異株本土確診病例,社區感染風險提升,將縮短原第三劑追加劑疫苗時間,自5個月縮短至3個月。也就是說,第二劑滿3個月(12週)的民眾,方可施打第3劑追加劑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自1/7起, 18歲以上民眾在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後,於12週後可施打第三劑疫苗(即疫苗追加劑)。     什麼是完整接種?追加劑疫苗又該何時打?   「完整接種」,即代表你已經完成COVID-19基礎劑疫苗的注射。已完整接種的民眾,就是已經打了兩劑疫苗(莫德納、高端、BNT、AZ),或是已經打完一劑嬌生疫苗。   完整接種疫苗者:   .已打完兩劑COVID-19疫苗(無論品牌) .已打完一劑嬌生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建議,滿18歲以上民眾若已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建議須在間隔滿12週(84天)以上後,儘速接種1劑COVID-19疫苗追加劑,以提升免疫保護力。   ➦ 為什麼要打第三劑疫苗?第三劑疫苗副作用是什麼? 第三劑疫苗來了!打三劑疫苗可能有什麼副作用?「追加劑」該怎麼預約?     第三劑疫苗追加劑要怎麼打、怎麼選?   (1)如果你是已經打過兩劑疫苗(如莫德納、高端、BNT)等民眾,可接種的追加劑廠牌為——莫德納(半劑量)、高端、BNT、AZ,可以依偏好選擇即可。   (2)若你前兩劑都打AZ疫苗了,追加劑可選擇莫德納(半劑量)、高端、BNT,但此種情況並不建議第三劑追加劑再打AZ,需特別注意。   簡單來說,基礎劑(前兩劑疫苗)打完打莫德納、BNT、高端,那麼追加劑(第三劑疫苗)每種疫苗都可以打;但若原來前兩劑打AZ疫苗的民眾,追加劑就建議避免打AZ疫苗,不要出現打三劑AZ的情形。     基礎劑(前兩劑疫苗)打完打莫德納、BNT、高端,那麼追加劑(第三劑疫苗)每種疫苗都可以打;但若原來前兩劑打AZ疫苗的民眾,追加劑就建議避免打AZ疫苗。     誰可以打第三劑疫苗?   ㆍ已年滿18歲者 ㆍ已完成二劑COVID-19疫苗接種 ㆍ第二劑疫苗施打後已間隔12週   此外,指揮中心也提醒,滿18歲以上民眾均建議應接種追加劑,而其中以下對象建議優先接種:   ㆍ65歲以上年長者 ㆍ長照機構住民與工作者 ㆍ醫護人員、防疫工作人員及高風險工作人員(第一類-第三類對象) ㆍ容易感染及疾病嚴重風險者(COVID-19疫苗公費接種對象第九類)     第三劑疫苗怎麼預約?   指揮中心也指出,目前國內疫苗庫存充足,符合接種條件的民眾,可以透過COVID-19疫苗防治一網通或地方政府衛生局公告,來查詢鄰近的醫療院所,可以提供施打的疫苗廠牌和接種時間。   ➦ 想更瞭解第三劑疫苗? 第三劑疫苗今開放混打!「追加劑」、「基礎加強劑」一次看清!     延伸閱讀 文章|接種新冠疫苗前,要先吃退燒藥?多吃普拿疼可以超前部署? 影片|疫情關在家焦慮值爆表!你我都可能是「怪胎」?心理治療強迫症原來是這樣!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1.07

  • 第三劑疫苗來了!打三劑疫苗可能有什麼副作用?「追加劑」該怎麼預約?

    圖、文/翁嘉妤      摘要  第三劑疫苗自12月24日起全面開放混打,針對12歲以上免疫力低下的人,可任選BNT、莫德納或高端疫苗,而18歲以上的民眾,追加劑除了莫德納、BNT、高端3款疫苗之外,經過醫師評估也可以選擇AZ疫苗施打,但民眾對於第三劑疫苗還是有許多疑問,有必要打到第三劑嗎?副作用會不會很嚴重?其實只要了解疫苗效果以及目前各國的防疫趨勢,就不用做無謂的擔心囉!     雖然國內疫情已逐漸趨緩,但民眾仍然不可放鬆警戒,以面對Omicron變異株帶來的威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於12月2日起開放接種第二劑滿5個月者,可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並自12月24日起,全面開放第二、三劑疫苗混打,幫助繼續維持疫苗保護力。   ➦ 延伸閱讀: 第三劑疫苗今開放混打!「追加劑」、「基礎加強劑」一次看清!     為什麼還要打「第三劑」?醫:疫苗保護力會隨時間下降   面對第三劑全面開放,有許多民眾會質疑第三劑疫苗的必要性,家醫科醫師何忠祐在個人臉書上表示,即使已接種完第二劑疫苗,疫苗的保護力仍會隨著時間逐漸下降,據美國研究指出,施打完疫苗過6個月後,BNT疫苗的保護力會從86.9%下降到43.3%,莫德納(Moderna)疫苗的保護力會從89.2%下降到58.0%,AZ疫苗的下降幅度最大,會從86.4%到13.1%,這個部份也有另一篇英國研究指出,AZ的疫苗保護力過了4個月會有顯著下降。同時,疫苗對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同樣會逐漸下降,研究指出,經過4個月,BNT疫苗對Delta的保護力從93%下降到53%,可能會產生突破性感染及病毒傳播增加,因此施打第三劑疫苗,從國際研究來看是勢在必行。     何忠祐醫師更進一步指出,根據以色列、英國、美國施打第三劑BNT的研究結果顯示,接種第三劑BNT能夠提供較好的保護力,並且能夠有效預防重症(92%)、減少住院(95%)以及死亡率(81%),因此目前國際間正逐漸取得共識,建議年長者、高風險以及高接觸族群追加第三劑疫苗,讓免疫反應更持久,達到更好的保護效果。     「打完第三劑疫苗,會更不舒服?」疫苗副作用看這邊!   疫苗副作用也是民眾相當關心的議題,也有網友擔心打二劑疫苗副作用都這麼強烈了,第三劑的不是反應是否會更明顯。何忠祐醫師也整理出現有的第三劑疫苗安全性資料,並建議民眾在評估自己是否適合施打第三劑時,可以考量自身染疫風險、是否屬於重症高風險族群、對副作用耐受度、是否有不適合接種疫苗的情形、是否有疫苗禁忌症等因素,必要時可以諮詢信賴的醫師。   ● 施打三劑莫德納副作用   整體副作用發生率與第二劑雷同。將副作用細分成局部以及全身性時,發現第三劑的局部副作用較第二劑略高(84.7% vs. 83.5%),但全身性副作用較第二劑略低。(79.0% vs. 81.3%)   ● 施打三劑BNT副作用   整體副作用發生率與第二劑雷同。將副作用細分成局部以及全身性時,發現第三劑的局部副作用較第二劑略高(74.1% vs. 71.7%),但全身性副作用較第二劑略低。(69.2% vs. 71.7%)   觀察國際現行政策可以發現,施打第三劑疫苗儼然已成為未來對抗新冠病毒的趨勢,為了因應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以及陸續爆出的本土確診個案,何忠祐醫師提醒尚未接種第二劑疫苗的民眾,盡早完成疫苗施打,才能有基礎的保護力。雖然疫苗預約接種平台自第18期結束後便暫停開放,但民眾仍可透過各大醫療院所進行預約、造冊外,也能以網路、電話或是現場掛號的方式預約接種。目前開放的醫療院所包含衛生福利部所屬醫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醫院和國防部所屬醫院,民眾可利用週一至週五增設的夜間門診預約接種。     諮詢醫師:何忠祐醫師    學經歷: 台大家醫科醫師 美國運動醫學會個人教練(ACSM-CPT) 台灣運動營養學會副秘書長     延伸閱讀 文章|打完疫苗哪些事不能做?別讓你的免疫力降低!「這件事」營養師建議要持續保持 影片|BNT接種開跑!吃普拿疼導致疫苗保護力下降?美女藥師教你「藥」怎麼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2.28

  • 第三劑疫苗今開放混打!「追加劑」、「基礎加強劑」一次看清!

    圖、文/翁嘉妤    摘要  新冠肺炎疫苗自今年3月22日開始施打,直至12月22日,疫苗累計接種數量已達3423萬1426劑,但民眾以往對於新冠疫苗的認知,大多都是打完第二劑任務就算「任務完成」,如今指揮中心宣佈開放施打「第三劑」,也讓國內疫苗討論的熱潮再起。     指揮中心24日宣佈開放第三劑疫苗接種   隨著國內疫情漸趨穩定,新冠肺炎疫苗也持續擴大接種,根據指揮中心統計,直至12月22日止的第一劑覆蓋率為79.69%、第二劑覆蓋率為66.31%,不過雖然各縣市都在為提升國人的防疫力做衝刺,但Omicron變異株帶來的威脅仍不容小覷,指揮中心今(24)日宣佈,將全面開放新冠疫苗追加劑混打,可任選BNT、莫德納或高端疫苗,全力防止疫情再度擴散。     「基礎劑」、「追加劑」、「基礎加強劑」怎麼分?   隨著第三劑疫苗的開放,各項新名詞也隨之釋出,建議民眾在接種前先做好功課,對疫苗效力及預約接種也多一層認識。   ● 基礎劑 指完整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疫苗。據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建議,符合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對象與間隔之民眾,應盡速完成基礎劑接種。   ● 追加劑 指一般族群的第三劑。隨著完成接種後的時間越來越長,疫苗保護力也隨之遞減,此外新冠病毒還有不斷出現新的變種株,因此即使在完成第二劑接種後,仍有突破性感染的機率,故建議接種追加劑提升保護力。   ● 基礎加強劑 基礎加強劑是給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接種。由於該族群若只接種第二劑基礎疫苗,將無法產生足夠的免疫保護力,因此基礎加強劑接種全劑量可達到較佳的效果,完成基礎加強劑後滿5個月可再打追加劑。   基礎加強劑接種僅需與第二劑基礎劑間隔28天。目前只開放接種接種全劑量的莫德納、BNT或高端。不建議接種AZ疫苗,因研究顯示AZ疫苗可能無法達到基礎加強劑效果。     圖片來源:指揮中心提供     捲起袖子,第三劑疫苗建議接種者看過來!   衛福部ACIP委員邱政洵指出,專家建議18歲以上國人都應該接種第三劑追加劑,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與工作者、醫護人員、防疫工作人員、高風險工作人員和容易感染及疾病嚴重風險者,也就是第一、二、三、九類對象都應該施打。除此之外,邱政洵委員也補充,針對12歲以上免疫力低下的人,追加劑可任選BNT、莫德納或高端疫苗,而18歲以上的民眾除了莫德納、BNT、高端3款疫苗之外,經由醫師評估後,也可以選擇施打AZ疫苗。     圖片來源:指揮中心提供     由於目前國內 ACIP 專家一致認為,AZ疫苗作為第三劑效果相對較差,因此AZ疫苗並不在追加劑的初始考量中,但若接種莫德納、BNT或高端疫苗有嚴重不良反應者,還是可以考慮接種 AZ 疫苗,對此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近期英國牛津大學有發表第三劑AZ研究,對於變異株也產生很好的效果,因此疫苗效力的數據其實都是在持續變動中的,預計會再請專家小組展開討論,看是否要將AZ納入選項之中。     疫苗預約平台將暫時關閉!第三劑要追加該怎麼預約?   陳時中在12月23日防疫記者會上宣佈,自第18期接種截止後,疫苗預約接種平台便會暫時關閉,恢復到醫療院所接種與造冊,並且會強化疫苗地圖,協助民眾搜尋。目前民眾可以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合約醫療院所預約疫苗,也可以利用衛福部所屬醫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醫院、國防部所屬醫院於週一至週五增設的夜間門診預約接種。指揮中心預估2022年2月後,才會出現第三劑接種潮,因目前第三劑需求不多,所以未來若有大量接種情況,會再評估重啟平台。   圖片來源:翻攝自疫苗預約平台       延伸閱讀 文章|中研院女研究員確診!北市府今公佈活動史,足跡遍及雙北 影片|BNT接種開跑!吃普拿疼導致疫苗保護力下降?美女藥師教你「藥」怎麼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2.24

  • 優質醫療機構在這裡!醫策會推品質認證,118團隊通過評定

    文/郭佳語 圖/翁嘉妤      摘要  昨(16)日,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以下簡稱醫策會),為通過認證評定的機構與團隊舉辦品質認證授證典禮暨記者會,認證項目共有5項,分別為:「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健康檢查品質認證」、「卓越機構美容醫學品質認證」、「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及「診所細胞治療品質認證」。本次共有118團隊通過認證,打破歷年授證團隊數量紀錄。     醫策會頒發品質認證,提供優質醫療機構供民眾參考   為了提升國人的醫療品質、把關民眾就醫安全,並勉勵優質醫療機構,醫策會針對個別不同醫療面向,提出了五大品質認證:卓越機構美容醫學、診所美容醫學、診所細胞治療、疾病照護、健康檢查。本次認證中,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共有80個團隊通過,健康檢查品質認證13個、卓越機構美容醫學品質認證5個、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12個、診所細胞治療品質認證8個,近300人參與本次盛會,衛福部石崇良次長、劉越萍司長也到場勉勵授證團隊。   通過認證的機構名單看這裡:   ㆍ疾病照護品質認證通過機構名單 ㆍ健康檢查品質認證通過機構名單 ㆍ卓越機構美容醫學品質認證通過機構名單 ㆍ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通過機構名單 ㆍ診所細胞治療品質認證通過機構名單     醫策會品質認證項目、標章及授證團隊數     認證項目 認證標章 本次授證團隊數 疾病照護品質認證 認證標章 本次授證團隊數80 健康檢查品質認證 認證標章 本次授證團隊數13 卓越機構美容醫學品質認證 認證標章 本次授證團隊數5 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 認證標章 本次授證團隊數12 診所細胞治療品質認證 認證標章- 本次授證團隊數8       前排左起醫策會王拔群執行長、醫策會劉秀雯監察人、醫策會翁惠瑛監察人、衛福部石崇良次長、醫策會林啓禎董事長、醫策會高靖秋副董事長、醫策會林水龍董事。後排左起醫策會許惠淑副執行長、疾病照護品質認證黃瑞仁召集人、醫策會賴文德董事、醫策會李飛鵬董事、美容醫學品質認證陳建宗召集人、健康檢查品質認證洪子仁召集人。     5大品質認證,到底在認證什麼品質?   品質認證大多環繞於「重視並確保患者安全」、「提供患者優質服務與照護」、「人員專業訓練核可」等幾大面向,例如疾病照顧品質認證,其認證基準及包括團隊設置與運作、專業臨床照護與團隊合作、品質提升與成果等評定項目;健康檢查品質認證基準,則囊括組織運作、專業能力、環境與儀器設備管理、專業服務及安全的檢查流程、品質提升與成果等。   各項認證項目內容,可見醫策會提供之各項品質認證簡介。   ㆍ疾病照護品質認證簡介 ㆍ健康檢查品質認證簡介 ㆍ卓越機構美容醫學品質認證簡介 ㆍ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簡介 ㆍ診所細胞治療品質認證簡介     卓越機構美容醫學品質認證通過機構合影,後排依左至右分別為: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鍾寬智醫師、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吳益嘉醫師、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廖文進副院長、三軍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歐冠伶醫師、雅丰麗緻診所張松源院長。   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通過機構合影,授證代表人分別為:前排左傑尼斯時尚醫美整形外科診所潘俊豪院長;後排左起煥顏牙醫診所張明智院長、維格皮膚科診所林詠喬執行長、巨蛋時尚假期整形醫美診所吳登翔董事長、敦南諾貝爾眼科診所單盈軒經理、漂亮愛爾麗整形外科診所劉怡萱執行長、美馥兒婦產科診所劉孟哲院長、大鈞診所王祝任院長、悠美診所朱芃年總院長。     美容醫學品質認證看仔細!診所認證、卓越機構認證差在哪?   有鑑於台灣醫美風氣逐漸開放,為替民眾安全把關,並減少醫病資訊不對等,醫策會針對美容醫學推動兩項品質認證,並鼓勵國內提供美容醫學服務之醫院及診所參與,其查核項目分別為:   (一)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 認證內容聚焦醫療照護、民眾權益,著重於「機構運作與管理」、「專業及安全的醫療作業」,重點說明如下:   ● 機構運作管理方面: 人員資格、服務收費公告在明顯處與網頁、提供安全且具隱私保護的動線、訂有火災或停電等緊急應變措施、設有客服專線與進行顧客滿意度調查等查核項目。   ● 醫療作業方面: 提供專業及安全的醫療行為、須使用衛福部公告的美容醫學處置同意書範本、病歷記載完整性、麻醉安全作業、藥品使用保存管理機制、突發危急病人的急救作業流程等查核項目。     (二)卓越機構美容醫學品質認證 強調「魅力品質」的展現,提供顧客超乎期待的超高品質,強調專業提升、顧客關係管理、智能化管理、創新服務展現及顧客經驗等重點:   ● 由美容醫學相關專科醫師及專業醫療團隊提供高水準的美容醫學服務。 ● 提供優質隱私且安全的美容醫學環境。 ● 展現卓越的治療成果。 ● 提供的服務超越顧客的期待。 ● 運用尖端先進的儀器設備。   看來複雜,不過兩項認證的精神簡單來說,「卓越機構美容醫學品質認證」除安全外亦強調「魅力品質」的展現,而「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則以「安全」為基礎,通過兩項認證之機構診所,皆被認證為有能力提供患者安全且良好的就醫環境。     品質認證共創醫療價值   醫策會推動多項品質認證,願攜手醫療機構共同展現卓越醫療品質,並隨著參與團隊數亦逐年增多,認為其顯示機構對於醫策會認證之認同,未來也會持續引領國內醫療機構,維護民眾就醫安全。   相信透過各項品質認證,能讓民眾在選擇醫療機構與院所時能多一份安心與保障,美醫誌也呼籲大家,在就醫前務必做好功課,檢視配合院所是否有合格資格,在求醫與求美的路上,才能少走點冤枉路,為自己的醫療安全做好把關。     延伸閱讀 文章|醫美亂象多!認明「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降低醫療風險,安全再提升 文章|通過醫美認證就安全嗎?醫:抹煞醫師資格恐讓醫美環境更惡劣!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2.16

  • 接種新冠疫苗前,要先吃退燒藥?多吃普拿疼可以超前部署?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時代,接種疫苗是增加身體防護力的重要關鍵,然而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可能會引起身體不適反應,例如注射部位疼痛、肌肉痠痛、發燒等症狀都是常見的疫苗副作用。國內在推廣疫苗接種初期,曾出現一波退燒藥搶購熱潮,藥局中的「普拿疼」竟因為疫苗造成搶購熱潮,直至今日,許多民眾還是有打疫苗前「要先吃退燒藥」的迷思,注射疫苗前執行預防性用藥(退燒、止痛藥)是正確的嗎?退燒止痛藥又該怎麼吃,才能夠緩解身體的不適症狀呢?接種疫苗不恐慌,關鍵「藥」素你不可不知!     注射疫苗前,請勿預防性服用退燒止痛藥   網路盛傳接種新冠疫苗後會有發燒反應,引起民眾恐慌,不只擔心發燒不止,也怕引起頭痛、肌肉痛或全身痛等不適症狀,所以許多民眾在接種疫苗前,都會購買退燒止痛藥備用,甚至有些人還會在注射前服用。對此陳怡安藥師表示,由於有些人會有疫苗過敏反應,因此不建議事前服用抗組織胺類(Anti-histamine)的藥物,且預防性服藥可能會掩蓋皮膚症狀,導致延誤診斷的情形,提醒民眾可別「超前部署」過頭,對身體反倒有不好的影響。     吃藥會影響疫苗效力嗎?副作用越強代表免疫力越佳嗎?   目前並沒有明確資料顯示服用退燒藥會影響疫苗效力,疫苗副作用與年齡、免疫力的強弱無直接關聯,也並非每個人在接種後都會發生。若是接種疫苗後感到輕微發燒不舒服,是疫苗的正常反應。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管署的臨床試驗數據資料指出,接種疫苗後發燒的比率介於8%~16%,發燒反應一般約 48 小時可緩解,但若連續發燒超過48小時,或發生生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請迅速就醫診斷及治療。     接種疫苗後,可適量服用解熱鎮痛藥物緩解不適症狀   若在接種疫苗後有發燒、頭痛或肌肉痠痛等症狀,可以請醫師評估後,開立處方服用止痛藥或退燒藥來緩解症狀。常見的止痛藥物包括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以及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如布洛芬(Ibuprofen)等都是常見的藥物。   成人每日服用消炎止痛藥的安全劑量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4000毫克/天   布洛芬(Ibuprofen):3200毫克/天     藥盒標示看仔細,特別注意成份及劑量   因為每一種藥品的設計不同,內容成份也會有些許差異,陳怡安藥師表示,選購藥品前需注意藥盒標示的成份及劑量,並依照藥盒上註明的說明配合服用,包括多久吃一次、一天吃幾次等都需要留意,以免造成用藥過量的問題。如果是複方型的藥品,因為內容物通常含有主成份及副成份的藥物,而副成份藥物一般為輔助或調整身體機能作用,所以並非此類藥品的必須成份,可依個人情況請醫師或藥師評估調整後服用。         ➦ 更多藥盒藥袋標示的小知識,可以看陳怡安藥師更詳細的解說喔! 影片連結:忘記吃藥能補吃嗎?吃藥配果汁正確嗎?用藥觀念懶人包,讓你不再「吃錯藥」!     如何正確服用退燒藥?注意劑量避免過量   退燒藥的服用劑量,陳怡安藥師指出,以乙醯胺酚為例,如果是500毫克的劑量,每次可以吃1~2顆,視自己不舒服的情況去做增減,每4~6小時可以吃一次,建議一天不要吃超過8顆,否則可能發生藥物過量導致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若服用藥物後,有任何不舒服的身體反應,也要記得盡快就醫。     緩解不適症狀有妙方   若接種疫苗後有出現發燒症狀,陳怡安藥師表示,除了要多休息,以及上述提到的服用退燒止痛藥緩解以外,必要時也可使用退熱貼產品輔助退燒,並且補充適量的水份與營養,有助於改善不適症狀。若注射部位發生疼痛、腫脹的情形,可使用濕毛巾冷敷,舒緩腫脹現象。   接種疫苗是預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方式,同時保護自己及親友免於曝露感染或重症的風險中。陳怡安藥師最後也要提醒大家,接種疫苗後不代表就沒有染疫風險,仍應遵循防疫指引,做好勤洗手、戴口罩、實聯制、保持社交距離及注意環境清潔等防疫基本功,才能降低感染新冠肺炎帶來的危害。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打完疫苗哪些事不能做?別讓你的免疫力降低!「這件事」營養師建議要持續保持 影片|BNT接種開跑!吃普拿疼導致疫苗保護力下降?美女藥師教你「藥」怎麼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2.16

  • 小心癌症「早」上身?癌症並非高齡專利,年輕人不可掉以輕心!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突然體重變輕,沒有節食、沒有運動就瘦了,以為是幸運突然降臨?放射科醫師沈彥君提醒不要高興得太早,這也許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有可能是罹患疾病或是癌症的前兆!韓國演員金宇彬曾被診斷罹患鼻咽癌,說明癌症也可能發生在年輕人的身上,癌症年輕化已是無法忽略的事實,如何自我察覺健康狀況,提早發現癌症前兆呢?跟著本期專題報導一起看下去!     非減重帶來的體重減輕,可能是疾病的警訊   減重的過程需透過飲食控制及適量運動,幫助身體代謝,以達成瘦身的目的。若在沒有進行減重行為時,突然發現體重變輕,這可能是身體的警訊。沈彥君醫師指出,發現自己有食慾不振或消化不良的情形時,應該多注意食道、胃或胰臟可能引發的身體病症,也有可能是代謝性疾病,例如糖尿病(Diabetes)、甲狀腺功能亢進(Hyperthyroidism,又稱為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或甚至可能是惡性腫瘤。(Malignant tumors)如果有吞咽困難、慢性疼痛或胸部常有異物堵塞感,要小心可能是食道癌(Esophageal cancer)的症狀。     聞癌色變,切勿忽略身體任何一個微小的徵兆   衛福部公佈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為惡性腫瘤(又稱癌症),當聽到自己或親友罹患癌症,人生仿若走入了無盡黑夜,深陷世界末日的痛苦之中。在疾病來臨前,身體會反應疼痛或不適等警訊,有些症狀非常細微,甚至很難讓人察覺,如果長期忽略造成太晚發現疾病、延遲治療,就可能變成難以治癒的晚期癌症,危害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調查報告,癌症的發病率正逐漸上升,沈彥君醫師提醒民眾,從日常生活中關心身體變化,檢視健康狀況,才能盡早發現身體異常。   1. 體重不正常減輕   如果在沒有進行運動、飲食等體重控制行為下,一個月內體重減輕超過5%,或是六個月內體重減輕10%以上,也可能是癌症的徵兆之一,例如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胰臟癌(Pancreatic Cancer)或轉移性腫瘤等,建議立即就醫評估。   2. 腫塊出現   體內有明顯的腫塊出現,是最容易發現的腫瘤徵兆。腫瘤可能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如果在乳房區域的腫塊可能是乳癌(Breast cancer)的徵兆。脖子部位發現硬塊,可能是甲狀腺癌(Thyroid Cancer)、淋巴癌(Lymphoma)或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ncer)的轉移性淋巴結病變,一旦發現身體有不正常的腫塊或硬塊,建議盡速就醫檢查診斷。     圖片來源:翻攝自金宇彬Instagram 韓國知名藝人金宇彬2017年證實罹患鼻咽癌,透過經紀公司宣布將專心住院治療,暫時中斷演藝事業,如今他在2020年抗癌成功,回歸演藝圈受訪時表示:「吃飯、睡覺、運動、跟朋友見面……」這些以前認為理所當然的日常,因為生病的關係都變得遙不可及,金宇彬更坦言「面對死亡,深刻體悟到失去健康的生命一切都沒有了意義」,呼籲大家重視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臨床上並非有上述相關的症狀就一定是確診癌症,沈彥君醫師表示,民眾可以不用過度恐慌,但平常仍應多注意身體變化,如果發現異常需趕緊就醫,接受專業的醫療檢查及診斷。     每年定期健康檢查,即早發現疾病與治療   若只依靠自我日常留意,會因個人感知差異或資訊不明、混淆,難以察覺癌症早期徵兆,所以預防性的定期健康檢查(Health screening)就顯得更重要了,健康檢查能夠透過先進的技術及專業的儀器設備,檢驗身體健康狀況,經由醫師評估診斷,幫助即早發現身體異常訊號。   若為維護中老年人健康,早期發現慢性病、早期介入及治療,國內衛福部提供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每3年1次、55歲以上原住民、罹患小兒麻痺且年在35歲以上者、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成人健康檢查。然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青少年和年輕人癌症(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AYAs:15~39歲之間確診的癌症)統計顯示,年輕人的癌症發病率於1973年至2015年間增加了 20%,加上相關疾病的家族史,包含糖尿病和心臟病(Heart disease)等因素影響,罹患癌症和慢性病的族群有年輕化的趨勢。醫學專家建議,30歲以上的民眾,除了基礎的驗血檢驗項目、X光或超音波檢查,尤其建議有肺癌家族史的女性,可考慮安排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ow-Dose CT)。   健康檢查能在症狀出現時,及早發現疾病,提醒民眾切勿輕忽自我的健康管理,應提高警覺,定期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病徵,把握治療黃金期。         諮詢醫師:沈彥君醫師    學經歷: 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醫師 陽明大學醫學系 台北榮民總醫院 放射線部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聞「痣」色變?5大要點自我察覺皮膚癌徵兆 影片|私密處整形怎麼做?更年期服用荷爾蒙會致癌?專業破解錯誤迷思!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1.25

  • 低溫來襲!溫差變化大,小心死神潛伏身邊!

    圖、文/郭佳語      摘要  隨著寒流與暴雪來襲,民眾也總算開始搬出冬衣,要為寒流做足準備。日夜溫差大也提高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許多人也因搞不清楚該如何預防與保養,導致憾事發生。本次美醫誌想要透過訪問醫師建議,讓民眾知道氣溫驟降時保暖的重要性,度過健健康康的冬天。     為什麼氣溫驟降很危險?   隨著氣溫下降,走在路上冷颼颼的風便直接颳入領口,即使不是機車族的朋友,應該也能感受到顯而易見的寒意,打起哆嗦的同時,恨不得把冷冰冰的手藏進溫暖的口袋。   但為什麼每每氣溫驟降,就會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等憾事頻傳呢?   心臟科醫師劉中平表示,人體為了對抗寒冷會收縮血管、犧牲四肢血液供應,使溫熱的血液停留在內臟或肚子,保持身體重要器官的溫度,簡而言之就是讓手腳血流少一點,減少熱量散失。然而也是因為這個身體機制,會讓血管收縮、阻力增加,讓人體在冬天血壓上升、血小板活性提高、血液濃稠度增加的情況下,血管更容易產生血栓,使得冬天中風的患者會比夏天來得多。     低溫特報來襲!哪些人是高危險族群?   溫差大最令人擔心的就是因血管收縮、血栓凝結產生的「血管阻塞」,也就是腦中風和心肌梗塞。   其中像是:   (1)高血壓患者   (2)老年人   (3)心血管疾病患者   這三種類型的人,便是天氣變化時相對比較危險的族群。   劉中平醫師解釋,這是因為血壓本來就比較高的人,在天冷時會因為血管熱漲冷縮,導致血壓變得更高,增加危險;而年紀大的民眾,本身身體溫度調節的能力就比較弱,更容易受到環境溫度的影響;至於本來就有心血管疾病,例如血管狹窄、血管病變、心臟病、腦中風病史的患者,因本身血管變比較弱,在溫度驟降時,也會較常人來得危險。   這些都會因為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血液濃稠度變高,使血管更容易塞住,當腦袋的血管塞住便是「腦中風」,心臟的血管塞住就成了「心肌梗塞」,不得不注意。     「睡醒」、「澡後」這兩個時候最關鍵!忽冷忽熱要人命   冬日早上掀開被子的瞬間,灌入的冷風就讓人超級痛苦…… 這看似平凡地掀開被子的動作,可得小心了,劉中平醫師分享,人在睡夢中很溫暖,若匆匆忙忙地離開被窩,溫差過大的冷意就會導致血管急遽收縮,容易產生危險。   同理來說,冬天洗完熱水澡後,趁著身體還暖呼呼的時候穿上衣服、做好保暖很重要,如果沒特別注意,光著身體從很溫暖的地方踏入涼颼颼的浴室外,接觸到冷空氣,也容易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面對溫差過大的環境,有意識地去保暖身體是很重要的。     什麼症狀是身體的危險警訊?   一、自己的身體,可以怎麼注意健康狀況?   劉中平醫師提供了三個方法:(1)量血壓、(2)身體末端是否比平常冰冷、(3)身體是否不適。   這三種方法,可以讓民眾可以自己簡單評估是否因為天冷,導致血管阻塞、重要器官缺血受到不良影響,三者只要出現一種狀況,建議都要到醫院檢查以保安全。   舉例來說,血壓若突然比平常上升20 mmHg,危險狀況就會提高,例如本來血壓都是140 mmHg,最近卻突然變成160 mmHg,那就需要多注意。若是血壓沒變,但近期很容易頭暈、心臟悶痛,或是清晨外出突然感到心臟很緊、胸口很悶,建議都要多留一份心,穿暖並做好保暖,到醫院請醫師診斷。     二、若是身邊的人,觀察到什麼狀況要特別小心?   由於老人家或是孩童對於溫度變化相對不敏感,身為照顧者的我們,一樣可以透過幾個簡單的方式,判斷心臟功能是否在冬天受影響:   (1)量血壓、(2)摸手的溫度是否與以往相比過於冰涼、(3)觀察對象走路是否比以前容易喘、(4)行走速度是否比平常慢很多   量血壓一樣是需確認,是否對象的血壓突然比平常高出到20 mmHg,也可以用我們的手摸摸老人家是不是手有比平常來得冰涼。此外像是突然發生心臟的痛悶、頭暈、手腳無力,建議就要到急診室就醫。           舌下錠真的有用嗎?   冬天的三大症狀便是發生在心臟、腦部,與四肢。   劉中平醫師解釋,舌下錠需經過醫師評估有需要再開立,如果感受到心臟不適,含舌下錠確實有用,但仍要盡快就醫讓醫師診斷。但如果是針對腦部或四肢的狀況,是沒有療效的,因此當身體感到不適,最重要的還是先至急診診斷。     平常可以怎麼做避免溫差造成的負面影響?   (1)外在環境的加溫   台灣本來就比較潮濕,氣溫下降感受也會更加明顯,如果是居家環境變冷,可以適時開個暖氣調節溫度,不過也如同劉中平醫師所提醒,若是從「溫暖的地方走進比較冷的空間」,要做好保暖,避免溫度劇烈變化,反而導致血管急遽收縮。   (2)身體的保暖   劉中平醫師更進一步補充,腳的保暖是最重要的,最好就是要穿可以覆蓋到小腿肚的襪子,讓腳部保持暖和。除此之外也要記得帽子和口罩,這三種是低溫或寒流來襲時,須特別留心的保暖配備。而針對腹部的保暖,劉醫師也建議可以多喝溫開水、熱開水,少吃冰的食物。   (3)持之以恆的運動   冬日氣溫降低,也容易讓人產生惰性,活動力也會下降。劉中平醫師提醒,持續運動才能讓血液循環變好,使血壓下降。有些人可能會習慣飯後再吃血壓藥,因此會沒吃血壓藥就去運動,這可能導致運動時血壓突然飆高,是非常危險的。   此外,在還沒運動熱身前,劉醫師也鼓勵大家一定要先穿外套,運動後感到熱了可以再慢慢脫掉,回家半路如果又感到涼了就可以在穿上,避免讓身體忽冷忽熱,才是健康的不二法門。     冬令進補有竅門,火鍋暖胃卻也傷身?   冷風颼颼吹,喝一口麻辣湯底或是燉一鍋暖洋洋的養生鍋,可是冬日的一大享受。然而在享受美味湯頭,讓身體和胃袋都暖和起來的同時,劉中平醫師也提醒,別忘記避免太油太鹹的食物,尤其火鍋高湯、火鍋料都相對比較鹹,也富含油脂與膽固醇,在讓身體溫暖的同時也會使血壓和血液濃度提高。   「冬天雖然要吃溫熱,但要清淡。」劉中平醫師認為,現在與早期食物缺乏相比,已是相對富裕的年代。雖然冬令進補已成為常態,但在飲食上仍需多留心,才能在顧及保暖的同時,健康享受美味而不對身體產生負擔。         諮詢醫師:劉中平醫師    資歷: 宇平診所 院長 阮綜合醫院 心臟內科 主治醫師 阮綜合醫院 心臟加護病房 主任 阮綜合醫院 心導管室 主任 台灣內科醫學會 專科指導醫師 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 專科指導醫師 中華民國心臟醫學會 專科指導醫師 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 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寒流來襲,穿發熱衣才禦寒?新陳代謝快、痘痘肌族群可能愈穿愈癢! 影片|皮膚紅腫越抓越癢不會好?一張圖帶你分清楚蕁麻疹和濕疹!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1.19

  • 這次不衛教!分享那些年醫師念念不忘的案例們!陰莖大到竟獲頒醫師證書?蕁麻疹起因是心愛毛孩?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這次不衛教!分享那些年醫師念念不忘的案例們!陰莖大到竟獲頒醫師證書?蕁麻疹起因是心愛毛孩?   從小到大,醫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像是水一樣,不可或缺,我們的大病小病都是藉由醫師來治療,醫師在我們心中也是一個權威的形象,而在醫師的職業生涯中,遇過的病例千奇百怪,又有哪些時刻是讓他們印象深刻的呢?今天美醫誌就帶大家了解,醫師會對對哪些人事物有深刻印象,攻略醫師從此刻開始~ME粉們衝啊!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45 毛孩與過敏肌的選擇 01:45 注重止鼾,睡飽飽沒煩惱 03:19 全家盯著爸爸戒菸 05:00 醫師也能桃李滿天下 05:40 男性女乳不自卑 07:05「最大槍」雙醫師認證       延伸閱讀 文章|如何選擇適合你的醫美整形診所? 影片|外科手術大直擊!詳細開刀房知識醫師講給你聽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1.01

  • BNT接種開跑!吃普拿疼導致疫苗保護力下降?美女藥師教你「藥」怎麼吃!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BNT接種開跑!吃普拿疼導致疫苗保護力下降?美女藥師教你「藥」怎麼吃!   隨著接種疫苗人數逐漸增加,針對發燒、頭痛、肌肉痛等副作用的討論也趨熱烈。究竟什麼時候該吃退燒止痛藥?遇到什麼情況應盡速就醫?吃退燒藥會不會讓疫苗效力降低呢?這集就讓專業藥師告訴你,退燒藥怎麼挑、怎麼吃,才最安全有效!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55 是否可以在打疫苗前就先吃藥? 01:11 何時可以吃藥?藥品選擇的注意事項 01:43 藥盒標示怎麼看? 02:33 退燒藥怎麼吃?服藥劑量與注意事項 03:04 其他緩解不適的方法 03:26 吃藥會影響疫苗效力?副作用越強代表免疫越佳?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打完疫苗哪些事不能做?別讓你的免疫力降低!「這件事」營養師建議要持續保持 影片|兒童吐藥該補吃嗎?用藥習慣太隨便=白吃全沒效?!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0.25

  • 新冠肺炎疫情讓你心驚驚?別讓壓力型毛髮殺手「休止期落髮」找上你!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頭髮會有新陳代謝,平均每天會掉100~150根頭髮,這是「正常落髮」現象。倘若突然發生大量掉髮的狀況,就要小心了,你可能正在經歷「休止期落髮」!你知道壓力及營養不均衡都是不正常掉髮的天敵嗎?美醫誌邀請皮膚科專科醫師朱冠州,帶領你認識壓力型毛髮殺手,找到應對良方。     重大事件的刺激,是休止期落髮發生的原因之一   「休止期落髮」常發生在重大事件之後,例如發燒、ICU(加護病房)重症治療、內分泌問題、營養不均衡或懷孕生產引起的荷爾蒙劇烈變化,造成頭髮毛囊在正常生長軌道上受到外力刺激,瞬間來到休止期,致使毛髮漸漸脫落,這種突發的大量掉髮現象稱為「休止期落髮」。   休止期落髮在事件發生後的3到6個月會產生大量的掉髮,甚至用手輕輕撥頭髮都會有一把一把的頭髮掉落,休止期落髮又分為急性及慢性休止期落髮:   (1)急性休止期落髮   短期的大量掉髮,落髮延續時間在6個月以內。   (2)慢性休止期落髮   反覆性及斷斷續續的掉髮,落髮延續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   休止期落髮的症狀,在排除病症治療後的3個月到6個月,就能完全恢復。           新冠肺炎會導致休止期落髮現象?原來是壓力造成的!   國際文獻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於民眾必須短時間內面對工作、家庭、學業及社交帶來的巨大變化,心理壓力及生存恐慌瞬間攀升,新冠肺炎確診者休止期落髮發生比例高達30%~50%, 即使是無症狀的感染者,也有10%的機會可能會產生休止期落髮。   新冠肺炎引發休止期落髮的原因:   1. 社會心理的壓力誘發因素,社會心理壓力包括隔離壓力、住院壓力以及生命威脅壓力,在這個壓力下神經傳導的神經酼胺、多胜肽等,都會影響毛囊的生長期,導致毛囊快速進入到休止期。   2. 當得到新冠肺炎時,人體體內會產生巨大的激素風暴,造成促炎細胞激素大量增加,是休止期落髮最主要的原因。   3. 新冠肺炎患者會大量消耗體內的抗凝血物質,造成血管裡產生微小的血栓,這些微小的血栓會阻塞末稍或毛囊周圍血管,造成不正常落髮。   4. 治療期間使用的藥物影響。     雄性禿是歲月累積、無法挽留的落髮現象   雄性禿的掉髮則屬於經年累月且緩慢的進行,而且雄性禿影響的毛囊會逐漸萎縮,所以掉落的頭髮會越來越細,細到某一種程度後,頭髮就不會再生長。男性及女性的每日正常掉髮情形並無分別,然而女性罹患雄性禿的機率約1/10,而男性隨著年紀越長,約有60%~70%的男性會有雄性禿的問題。     找到休止期落髮的病因,連根拔除做治療   皮膚科專科醫師朱冠州指出,休止期落髮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是找到症狀引發的原因,連根拔除對症治療。如果患者因藥物或營養不均衡引起的落髮,只要改變用藥及飲食習慣,掉髮症狀就會慢慢緩解。倘若患者的落髮是因其他疾病引起,例如貧血或甲狀腺問題,如果無法找到疾病的治療方法,變成反反覆覆、斷斷續續的落髮現象,就會成為長期的慢性休止期落髮。   朱冠州醫師表示,仰賴藥物治療休止期落髮只能達到短期的改善,無法根除落髮現象。傳統治療落髮藥物包含柔沛、適尿通及新髮靈等口服藥,但這類藥物是針對雄性禿治療,藥物機轉和休止期落髮狀況不同。雄性禿是體內荷爾蒙轉換成DHT(雙氫睪酮,會導致毛囊分化進而落髮)攻擊毛囊,運用藥物阻斷DHT,可以延緩毛囊受攻擊後的萎縮現象,另外,2%~5%的患者在服用治療雄性禿藥物後,可能會發生性功能低下或男性女乳症的副作用,不過這些後遺症在臨床上發生機率極低且停藥後都能恢復,患者無需過度擔心。通常單純的休止期落髮,醫師不會以口服藥作為治療方法,如果患者需要快速恢復,建議搭配生髮水使用。     切勿把Google大神當醫師,有落髮問題請向專業醫師諮詢   掉髮原因具有多種可能性,當發現掉髮情況超過正常生理性掉髮的髮量,不能以網路資訊自我評斷,建議儘早向專業醫師諮詢。醫師診斷落髮的指標包含病史、掉髮數量、掉髮頻率及掉髮的粗細等多項細微檢查綜合評估,並運用數位放大鏡觀察頭皮現象加以診斷,找到落髮原因,才能對症治療。   想要遠離壓力型掉髮或休止期的落髮,朱冠州醫師建議,平日要適度放鬆心情、保持作息規律,避免處於長期緊繃壓力的狀態。缺血性貧血也是引起休止期落髮的原因之一,注重健康飲食,維持營養均衡,對於毛髮保健具有舉足輕重的助益。     諮詢醫師:朱冠州醫師    學經歷: DCDC生髮診所 醫師 DCDC生髮診所院長 台灣植髮學會理事長 台大醫學系畢 馬偕醫院皮膚科住院醫師 台北市立仁愛醫院皮膚科總醫師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亞洲植髮醫學會會員(AAHRS)     延伸閱讀 文章|愛曬太陽讓雄性禿機率大增!不分男女,人人都有落髮危機?! 影片|一直掉頭髮也是新冠肺炎後遺症?放置不管當心「落髮禿頭」!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0.21

  • 雷射、隆鼻、玻尿酸!微整形百百款,最高CP值攻略指南一網打盡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雷射、隆鼻、玻尿酸!微整形百百款,最高CP值攻略指南一網打盡   隨著醫學及科技的進步,微整形療程愈趨多元且精細,人們的選擇也越來越多。不過面對五花八門的微整形項目,難免感到迷茫無助,不知該從何選起。不慌張,本期美醫誌就帶您了解微整形常見的類型和問題,提供初次接觸微整形者入門懶人包,學習知識之餘,還能學英文喔!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ine and technology, cosmetic surgeries have become more diversified. However, faced with so many kinds of aesthetic treatments, it is hard to decide which to choose and where to start. This episode of MEnglish will let you understand the common types and problems of cosmetic surgery. Apart from learning medical knowledge, you can also learn English!     各節重點: 00:00 Preview 精彩片段 00:18 Opening 開場 00:50 Introduce 內容介紹 03:08 Conversation 會話 04:23 Topic 今日重點 07:19 Keywords 單字教學 07:57 Idiom 俗語教室       諮詢醫師:唐豪悅醫師    現職: 新光醫院皮膚科醫學美容中心主任 學經歷: 現任聖宜診所皮膚醫美顧問 唐豪悦皮膚科診所院長 台大醫院皮膚部總醫師 台大醫院皮膚部住院醫師 台大醫院皮膚部兼任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戴口罩悶出酒糟皮膚炎?臉紅乾癢竟蟎蟲爬滿臉?!醫師這樣說 影片|趁春節偷偷變美吧!十個你必須知道的假期微整形!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9.06

  • 抽脂術後72小時一定要穿塑身衣?OO類型的人做抽脂手術風險高!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抽脂術後72小時一定要穿塑身衣?OO類型的人做抽脂手術風險高!   疫情期間,大部份民眾都在家居家工作,窩在家連健身房都不能去,至少胖了5公斤,一身肉肉無處甩!疫情趨緩後,美醫誌帶你了解抽脂,讓你輕鬆甩肉零負擔。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4 適合抽脂的人及部位 01:18 抽完皮膚凹凸不平、皮膚鬆弛,是為什麼? 02:03 抽完脂會水腫,這是正常現象嗎?(水腫過多久才會消腫?) 02:50 穿塑身衣的作用是什麼?不穿會怎樣?(要穿一整天?持續多久…?) 03:59 抽脂的價格? 04:27 怎麼樣算大量抽脂? 05:32 大量抽脂會有後遺症嗎? 06:12 抽脂可能會有的風險 07:32 醫師的抽脂小叮囑       諮詢醫師:劉志信醫師    現職: 雅典娜整形外科診所 院長 學經歷: 高雄榮總美容醫學中心執行長 Clinica Fundadores, Armenia, Quindio, Colombia美容手術醫師 義大整形外科病房主任 桃園長庚顱顏中心臨床研究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雕塑療程進階說明書】抽脂手術前必看!體雕塑身要慎選 影片|年後減肥看過來!用錯168減肥法易增復胖危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23

  • 肌少症也可能骨質疏鬆?年輕人別小看「肌肉流失」!5種肌少症檢測方式教給你!

    文/羅立珊 圖/傅暄閔      摘要  肌少症不只是肌肉量減少,還包含肌力減退和活動表現變差,是老年失能的兇手之一,並時常伴隨著骨質疏鬆、代謝異常、認知功能障礙等症狀,除了好發於年長者身上,近年來也發現肌少症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因為現代人時常久坐不動、飲食不均衡等不良習慣,導致肥胖、肌肉量過低、肌力不足。肌肉量不足不僅會造成行走緩慢,連帶增加骨折、糖尿病、憂鬱及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你也擔心自己患有肌少症嗎?讓醫師告訴你肌少症的檢測方式,還有如何透過運動、飲食預防及改善肌少症!     肌肉量變少就是患有肌少症?肌少症定義要知道   「肌少症」從字面上理解為肌肉量變少,但單純的肌肉量變少不等於罹患肌少症,復健科醫師程朝暐表示,肌少症的診斷標準包含肌肉質量減少、肌力減弱或行動能力變差。其中,肌少症又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以下分別說明:     一、原發性肌少症   原發性肌少症是指找不到特定原因,僅因年紀老化造成肌肉流失、肌力下降。一般人的肌肉量在三十歲之後會隨著年紀增加而逐年下降,且超過60歲以後肌肉的減少速度會劇增,成為肌少症的高風險族群。     二、次發性肌少症   是由特定因子所引起的,就稱為次發性肌少症,原因包含:   1.活動力下降:像是長期臥床、久坐或是失能者,因為活動量大幅減少,能量耗損較低,容易使肌肉流失。   2. 其他疾病:包括器官衰竭、發炎性疾病、癌症、內份泌系統疾病。慢性疾病會讓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的狀態,造成體內許多促發炎激素濃度上升,這些激素會活化身體分解蛋白質的反應,導致肌肉流失。   3.營養攝取不足:有挑食、腸胃吸收不良、厭食症的患者因為體內的營養供給不足,生成肌肉的效率也會跟著降低,提高肌少症的風險。     肌少症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很多人以為「肌少症」只會出現在長者身上,確實根據研究統計,60歲以上的老人約有10%左右患有肌少症,但也發現肌少症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因為現代人長時間工作久坐、運動量不足的情況下,肌肉的使用量降低就容易流失,而且肌肉質量變少、力氣變小之後,可能走一點路就覺得累,讓人愈來愈不想動,加快肌肉流失的速度。     「肌少症」與「骨質疏鬆」息息相關,都源自於缺少運動   運動除了可以刺激骨骼肌分泌出一種「肌肉激素(myokine)」的訊息物質,幫助肌肉生成之外,也會讓骨骼為了抵抗外來的重量刺激,促使骨質生長因子變活躍,進而產生新的骨質,提升骨頭的密度。當身體的活動量下降,身體肌肉受的刺激太少,肌肉會漸漸萎縮,骨質也會變疏鬆。   另外,荷爾蒙也會影響肌肉質量與骨質的生長。隨著身體老化,體內分泌的生長激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濃度會下降,蛋白質合成的速度比不上被分解的速度,人體的造骨細胞效率也會變低,導致骨質增生的能力變差,就會增加肌少症與骨質疏鬆症的機率。     肥胖容易造成肌肉流失,也是肌少症的潛在危險群   一般人認為體形瘦弱的人比較容易產生肌肉量少的情形,其實不然,過胖和體重過重者也可能有「肌少性肥胖症」。程朝暐醫師特別強調,肌肉質量的多寡並非從體型上可以判斷出來,通常肥胖者可能看起來手臂粗,但裡面肌肉含量不高。若運動量不足或隨著年紀增長,都有可能發生肌肉量不足與肌力減弱的現象。另一方面,當腹部堆積過多的脂肪,會釋放許多發炎物質導致胰島素敏感度下降,使得身體更傾向分解蛋白質,增加肌少症發生的風險。     肌少症不只會有肌肉流失的問題,還會有骨折、糖尿病、吞嚥困難的症狀發生   肌少症患者因為下肢功能較差、平衡能力不佳而容易跌倒,若同時罹患骨質疏鬆症,更面臨骨折的高風險。另外,肌肉量下降後,體內胰島素的感受性會變低,便無法有效地降低血糖,進而引發體內代謝異常,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也會提高。也會影響口咽喉部的肌肉群,導致吞嚥障礙,在臨床上也有發現,肌少症患者還會有憂鬱與認知功能障礙等問題。     小腿圍可以測出是否患有肌少症?五種檢測方法告訴你   目前肌少症的篩檢方法有5種,這裡告訴你五種篩檢的方法分別是小腿測量法、SARC-F問卷、握力量測、體能表現與肌肉質量測量,除了肌肉質量測量需要借助醫院的儀器之外,其他的判斷方式民眾都可以在家進行,以下分別說明:   一、小腿檢測   1.手指測量法:將雙手的食指與姆指圈成一個圓,接著放在小腿最粗的地方,如果圈不起來,表示肌少症的風險較低;若圈起來還有空隙,就可能罹患肌少症。           2.皮尺測量法:將小腿部分的衣物除去,雙腳著地坐在椅子上,膝蓋彎曲使大腿與小腿呈90度,將皮尺環繞小腿最寬的部分,肌少症的標準為男生的小腿圍<34公分、女生的小腿圍<33公分。           二、SARC-F問卷   問卷如下,裡面總共有5個問題,若分數加總起來達4分以上表示可能患有肌少症。           若民眾做完上面兩項測驗(小腿檢測、SARC-F問卷)後,測驗結果不合格,則需進一步評估肌肉力量及體能表現,檢測方式如下:     三、握力量測   利用握力器測量手部握力以判別肌肉強度。肌少症的評斷標準為男生的握力<28Kg,女生的握力<18Kg。     四、體能表現   體能方面有三種測驗方式:   1.手不扶椅子的情況下,做五次起立、坐下,花費時間若≥12秒,即不合格。   2.起身行走到3公尺遠處,轉身步行回來的時間≥20秒,即不合格。   3.步行400公尺花費的時間大於6分鐘,或是無法完成者,即不合格。   上述兩種測驗方式(握力量測、體能表現)若有符合其中一種,建議從運動及飲食方面著手,改善肌肉的機能。若要做進一步的詳細檢測,可以至醫療院所檢查肌肉質量,檢測標準如下:     五、肌肉質量測量   肌肉質量檢測需要藉由醫院的精密儀器,可以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或生物電阻測量分析(BIA),評估身體的肌肉量多寡。   1.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測標準:男性<7.0 kg/m2、女性<5.4 kg/m2,即為肌肉質量不足。   2.生物電阻測量分析檢測標準:男性<7.0 kg/m2、女性<5.7 kg/m2,即為肌肉質量不足。     想要預防及對抗肌少症,抗阻力訓練搭配飲食才是根本之道   肌少症是一個有機會改善及預防的疾病,在平時可以透過抗阻力運動和營養補充做起。抗阻力運動可以改變荷爾蒙分泌,影響神經肌肉系統的活躍程度,也會促進體內蛋白質合成,讓肌肉的質量變多、肌力變大。   程朝暐醫師特別說明,抗阻力運動就是重量訓練,是利用阻力進行肌肉鍛鍊,增加肌肉收縮及延展的張力。但一般的跑步、騎腳踏車、游泳、健走與散步的外在阻力太低,屬於耐力訓練,所以雖然可以有效增加心肺耐力,但對於增生肌肉並沒有太大的幫助。想要刺激肌肉生成,除了可以到健身房做重量訓練之外,在家也可以藉由啞鈴,彈力帶或是自身的體重進行訓練,這邊提供兩種簡單的抗阻力運動,讓你在家也能輕鬆做運動:     一、坐姿抬腿   1.坐在地上腳伸直,挺胸,背打直,肩胛稍微後收。   2.雙手撐在地板上,握拳或手掌心打開朝下都可以。   3.一隻腳腳尖朝上,抬起腳,高過地版一個拳頭的高度,然後腳向側邊打開,再放下來,想像自己的腳寫一個「ㄇ」字型。接著再抬起,向內側收回,再放下到起始位置。過程中膝蓋都打直,背也打直。一組做十下,雙腳交換輪流做,做三組。   4.做的過程當中,會覺得大腿前側非常用力。可以有效訓練到我們的股四頭肌。       圖片來源:程朝暐醫師 提供 (動作示範:健身教練郭明信)     二、橋式   1.躺著,雙手置於身體兩側,掌心朝下。膝蓋彎曲腳踩地,雙腳腳跟約在膝蓋下方。腳尖稍微朝外一些些,膝蓋稍微朝外打開一點點。上半身維持好挺胸、脊柱中立的位置。   2. 吸氣,核心收緊,肚子夾緊。吐氣,屁股向上抬起,讓身體變成一直線。注意不要把下背往上推,只要做出夾臀、髖伸展的動作就好。停留三秒,再慢慢將臀部放下來。一組做十下,做三組。   3.如果覺得強度太低,我們可以改做單腳的橋式。將雙腳併攏,一隻腳先抬起在髖關節彎曲90度的位置,再做抬臀的動作。   4.做的過程中,會感受到屁股位置出力。可以有效訓練到我們的臀肌。       圖片來源:程朝暐醫師 提供 (動作示範:健身教練郭明信)       圖片來源:程朝暐醫師 提供 (動作示範:健身教練郭明信)     營養方面建議每天補充1.2g/Kg的蛋白質,以50Kg的人來說,就是每天補充60g的蛋白質,蛋白質可以從蛋、豆、魚、肉類中攝取,慢性腎臟病的患者,因為必須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量,建議與醫師討論。此外,維生素D也可以幫助肌肉的合成,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鮭魚、鯖魚、鮪魚、沙丁魚、黑木耳、乾香菇、乳製品等。還有記得攝取足夠的熱量,若身體能量不夠時,會自行分解肌肉來產生能量,使肌肉量下降。     要特別注意的是,若只補充營養卻沒有做抗阻力運動,肌肉生成的效果並不大,所以運動和飲食要雙管齊下才能留住肌肉喔!       諮詢醫師:程朝暐醫師    現職: 博勝復健科診所醫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台北醫學大學復健科住院醫師 博勝復健科診所醫師 泰元復健科診所醫師 義大醫院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滑鼠用久了也會有「媽媽手」?姿勢不正成慢性肌腱炎最大殺手 影片|你不胖,只是假胯寬!3分鐘改善久坐臃腫下半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23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