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PA共有19筆結果

  • 假心靈課程、真洗腦?揭秘4大心理操縱手法,原來這是動搖你的陷阱!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假心靈課程、真洗腦?揭秘4大心理操縱手法,原來這是動搖你的陷阱!   心靈課程、宗教信仰、直銷或理財等團體,有些或許可以幫助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但為什麼有些又會讓人徹底變了一個人,像是「洗腦」般的操縱成員呢?你身邊也有親友在參加團體後,對任務變得越來越熱衷,積極參加各種線下線上活動,還不惜投入可觀的金額?明明是希望自我提升、得到幸福,為什麼有人卻因此與周遭的人關係越來越疏遠,最後能說上話的只剩下團體裡的同儕呢?如果你擔心自己參與的團體好像也有類似的手法,或是親朋好友也身處這樣的情境,那就來看看這集的《Ariel聊心室》,讓我們深入了解洗腦課程的慣用方式,來看看有哪些應該要注意的警訊,分辨團體對自身是否有幫助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58 團體中應留意的警訊 02:26 為何無法從團體中抽身? 03:15 如何分辨團體對自身是否有幫助? 04:19 如何幫助身陷其中的親友?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進行心理諮商前一定要注意這些事!免費諮商資源怎麼找?24小時專線看這裡 影片|比較心理讓你陷入EMO?打開社群大家都過很爽,為何只有我這麼慘?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11.18

  • 吃魚油要咬破嗎?魚油功效真有這麼好?和魚肝油差別?營養保健這樣吃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吃魚油要咬破嗎?魚油功效真有這麼好?和魚肝油差別?營養保健這樣吃   現代人生活忙碌,容易引發身體的各種毛病,也因此營養保健品越來越受到歡迎,畢竟「健康不想被打趴」,你也有吃魚油的習慣嗎?雖然咬破後的味道很微妙,但魚油內富含的Omega-3對身體其實有很多幫助,是許多人保養心血管的首選,不過魚油也很常容易與魚肝油搞混,「魚油」跟「魚肝油」雖然只差了一個字,可是來源、成份、功效和用途都差很多,究竟魚油與魚肝油差在哪,還有世紀之謎——吃魚油到底要不要咬破呢?別擔心,先把你的魚油含著!讓陳怡安藥師來告訴你該不該咬!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41 Omega-3對人體的幫助? 01:08 什麼族群不適合吃魚油? 01:35 魚油與魚肝油的差異? 02:30 什麼時候適合吃魚油? 02:40 每天攝取的劑量是否有上限? 02:50 魚油咬開來吃真的會比較好嗎? 03:05 三高患者能吃魚油嗎?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抗組織胺有副作用嗎?為什麼吃完感冒藥、過敏藥後會犯睏? 影片|蝦紅素、葉黃素差在哪?護眼保健該吃哪一種?蝦紅素功效、副作用一次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10.07

  • 美黑方法懶人包!助曬劑、仿曬劑差在哪?助曬乳、助曬油該怎麼選?

    文/陳旻毓 圖/翁嘉妤      摘要  美的標準不會一成不變,隨著時代改變,「一白遮三醜」不再是主流的審美觀,擁有健康黝黑的小麥肌也是許多人的夢想,但為了愛美而整天曝曬在大太陽底下卻有很大風險,不僅曬不均勻、皮膚容易老化,更可能導致皮膚癌。想要展現拉丁美黑的性感風情就這麼困難嗎?如果說美白是一門深奧的學問,那美黑也非三言兩語能說清,如何曬得自然均勻又不傷肌膚,曬前曬後的保養又要如何進行呢?讓我們跟著專業醫師的詳細解說,一起朝著健康美前進。     美黑小麥肌成主流,健康助曬加速達標   美膚可說是一輩子的課題,美白難,美黑也很難,除了太陽公公不聽話,露臉看心情,曬太久容易曬傷,膚色也不平均,皮膚老化與皮膚癌的風險更不能不防備。   太陽曬出來的黑皮膚沒辦法控制效果,頂多穿個露背手動曬出一朵花,人們轉而求助人工助曬,人工助曬使用日曬機,日曬機有特殊比例的UVA、UVB,同時能精準控曬能掌握曝曬時間不曬傷,也曬得均勻不會有色差,同時透過助曬劑的配方來達到保養皮膚及膚色色調的變化。   均勻健康的黝黑肌膚油光亮眼,但人工助曬真的就沒有風險嗎?皮膚科醫師陳偉迪指出,除了可見的額外開支,日曬機是否合法、安全,這也需要有力的證明,各國的規定不同,許多未知的潛在風險是不易察覺的,目前美國是不建議人們使用助曬機,巴西更是嚴格禁止使用人工助曬機。         人為什麼會曬黑?助曬劑、仿曬劑差在哪?   陳偉迪醫師進一步說明,人會曬黑主要是因為陽光中的紫外光,紫外光分成UVA、UVB與UVC,UVC在穿透地球臭氧層時就已經被阻隔掉了,造成曬黑的主要是波長較長的UVA為主,UVA可以深入真皮層讓黑色素細胞分泌比較多的黑色素,所以會有曬黑的效果。而UVB則是波長較短,主要影響表皮層的細胞,過多曝曬容易造成皮膚曬紅、曬傷。   因此,想要曬得又黑又均勻,必須得到比較好的UVA與UVB比例,或者是使用助曬劑把UVB阻隔掉後,讓UVA能滲透入皮膚真皮層,達到美黑的效果。   助曬劑的效果主要是在阻隔UVB,讓我們的皮膚不要曬紅、曬傷,並加強UVA的曬黑效果,因此助曬劑並不單單只有助曬效果,反而還有防曬效果。還有一種是仿曬劑,陳偉迪醫師表示,仿曬劑裡主要成份是二羥基丙酮DHA(dihydroxyacetone),它可以與皮膚中的蛋白質胺基酸產生反應,生成類黑素,達到反黑的效果,主要還是比較像染色的暫時作用。     美黑更要注意皮膚保養,曬過頭可是大忌!   台灣夏季炎熱,酷暑下豔陽天千萬別在正中午搞自然助曬,曬傷事小,脫水熱衰竭那才是真正危險,尤其陽光紫外線正強,皮膚老化與皮膚癌的風險加倍,其實下午3點過後都是天然助曬的適當時間,但仍要注意防曬,避免傷害肌膚。陳偉迪醫師指出,美黑之所以要加防曬成份,主要是為了防止UVB造成曬傷,所以防曬產品要選擇SPF8以上的產品(延緩8倍會被曬傷的時間),使用PA+系數較低的產品,讓UVA到達皮膚的穿透效果更好,幫助曬出理想膚色。   以持久性與質地來說,助曬乳質地比較像身體乳液,能提供保濕滋潤避免脫水,助曬油則是質地較輕、較易推開,皮膚比較好吸收油份。陳偉迪醫師表示,助曬乳比較會添加保濕成份,讓我們在助曬過程中,皮膚的水份不會散失的太嚴重,而助曬油主要是用於延長防曬,除了少部分的乳油木果油、蘆薈或天然油脂,其他均不會有保濕效果。         以防曬觀點來比較,助曬乳常加有防曬成份SPF,同時具有助曬與防曬的效果;但如果是助曬油的話,大部分都沒有特別添加防曬物。少部分的助曬油有加SPF,若使用助曬油必須補充防曬乳來維持防曬效果。   若以強度來考量,助曬乳具有溫和的助曬反應,加強保濕與肌膚滋潤;而助曬油則是用以增強、延長助曬效為主。助曬乳注重過程中的肌膚保護,抗氧化、抗老化表現突出;助曬乳則是增強助曬效果,縮短助曬的時間,讓人們更快能達到理想中的膚色。     美醫小教室:曬前曬後,保養護膚這樣做!   助曬前後同樣有許多注意事項,確實做好功課,才能讓助曬過程更加有效率,皮膚顯色趨近理想。   ● 助曬前注意事項 保持皮膚乾淨,助曬前2~3天前去除身體細毛、1~2天溫和去角質 →幫助助曬劑均勻分佈在皮膚上   ● 助曬前禁止事項 不做醫美雷射、不口服A酸、不使用酸類產品、不進行果酸換膚 →以上事項都會讓皮膚變得更乾燥脆弱   ● 助曬後注意事項 1.助曬後皮膚水份散失較嚴重,需加強保濕 2.助曬後3~5天,使用定色保養品 3.助曬後需加強防曬,杜絕皮膚二次傷害   ● 助曬後禁止事項 1.泡溫泉或三溫暖 2.使用果酸類、去角質產品     美黑夢想難達成?「這類人」應盡量避免過度曝曬   部份族群因為膚況較特殊,無法進行美黑行為,像是紅斑性狼瘡、酒糟肌、白斑、肝斑、光過敏等皮膚疾病患者,都有可能因為陽光的刺激造成皮膚二次傷害。   如果要照顧美黑後的肌膚,深層保濕同樣不可少,此時使用的產品也要兼顧防曬效能,陳偉迪醫師建議,可選用助曬乳,如果要質地輕盈讓助曬效果加強的話,可用助曬油,但不管選用哪一種產品,都建議增添防曬成份,額外使用防曬產品來讓肌膚能擁有健康黑亮小麥肌。   美麗的小麥色裸肌使人感到成就滿滿,但長時間曝曬於紫外線下,也會增加肌膚老化與皮膚癌的風險,凡事終須有度,不要過頭,才能同時兼顧美黑與健康。       諮詢醫師:陳偉迪醫師 學經歷: 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林口台北長庚皮膚部 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 林口台北醫學美容中心 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 台灣實證醫學學會 副秘書長 中華皮膚科醫學雜誌社群編輯 高雄醫學大學學士後醫學系 醫學士 國立交通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 碩士     延伸閱讀 文章|冬天也會曬黑?預防皮膚癌,防曬很重要!防曬怎麼擦懶人包 影片|美黑怎麼不傷皮膚?助曬劑和仿曬劑差異?人工助曬優缺點?曬出健康小麥肌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11.21

  • 冬天也會曬黑?預防皮膚癌,防曬很重要!防曬怎麼擦懶人包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冬天看起來太陽不大,出門應該不用防曬吧?有這樣的觀念就錯了!紫外線其實是不分季節的,防曬也不是愛美人士的專利,應該是每人必做的日常保養。「防曬」不僅能防止曬黑、曬傷,還能夠幫助對抗皮膚老化,更是保護肌膚、預防皮膚癌的重要皮膚保健。那要如何正確的使用防曬產品呢?防曬係數PA、SPF又要怎麼看?防曬固然重要,但也不要白做工!跟著美醫誌一起來學好防曬吧!     防曬在防什麼?認識紫外線UVA、UVB、UVC   防曬可以幫助肌膚不受紫外線的傷害,但為什麼紫外線會這麼毒辣,我們擦防曬又是在防護什麼呢?陳怡安藥師指出,太陽光的紫外線可以根據波長的不同,分為UVA、UVB、UVC,其中UVC因為無法穿過臭氧層,不會對皮膚造成影響,所以防曬主要是針對UVA及UVB的防護。         ● UVA 波長為320nm~400nm,具有很強的穿透力,能穿透雲層、玻璃及真皮層,到達皮下組織,促使肌膚膠原蛋白變性,造成皮膚鬆弛、老化、曬黑、曬斑及皺紋生長。     ● UVB 波長為280nm~320nm,具有能量大、波長短的特性,能到達真皮層,造成皮膚的灼傷及紅斑。     ● UVC 波長為100nm~280nm,致癌風險高,但因為會被地球臭氧層吸收,無法到達地表,因此不會對肌膚造成傷害。     防曬標示傻傻看不清?防護係數PA、SPF的差別   市售齡瑯滿目的防曬產品會標示對UVA及UVB的防護力,通常以PA、SPF表示,陳怡安藥師表示,「PA」主要是針對UVA的防護,以「PA+」、「PA★」標示,加號或星號代表防護的時間,符號越多,代表防曬時間越長。例如「PA+」或「PA★」通常表示可以延緩曬黑2~4小時,每增加1個符號代表增加1倍的防護力,最多增加4個符號,例如「PA++++」或「PA★★★★」。   而SPF則是針對UVB的防護,SPF通常介於15~50之間,根據台灣食藥署規定,防曬的最高係數為SPF50,所以當數值超過50,就會以「SPF50+」做為標示。陳怡安藥師指出,SPF數值代表皮膚在太陽下不做任何防護的曝曬為標準,如果皮膚在太陽下曝曬10分鐘,會產生泛紅反應,SPF15是指在150分鐘之後皮膚才會曬紅,SPF即為延長皮膚曬紅時間的倍率。     物理性、化學性防曬差在哪?購買時要怎麼選?   很多人經常會被物理性和化學性防曬搞混,在購買時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類型。陳怡安藥師說明,可以先從物理性和化學性的防曬方式開始了解:   ● 物理性防曬 添加氧化鋅或二氧化鈦粉末,塗抹在皮膚上時,可以反射紫外線以達到保護皮膚的目的,但物理性防曬產品的質地較為黏膩、厚重,也有易顯白的缺點。     ● 化學性防曬 在塗抹肌膚後會先吸收紫外線,再以低能量的形態釋放熱能,但較容易引發皮膚敏感的問題。   陳怡安藥師表示,綜上所述,物理性和化學性防曬各具優缺點,所以大部份的防曬產品都是同時兼具2種成份,也就是所謂的混和性防曬,除非個人有特殊的膚況需求,一般通常並不需要特別選擇純物理性或純化學性的防曬產品。不過陳怡安藥師也提醒,如果有皮膚敏感的問題,購買產品前應該先向醫師或藥師諮詢,才能在防曬同時保護肌膚健康。     常見防曬迷思破解   防曬迷思(1):防曬係數越高越好嗎?   防曬係數高的產品通常質地較黏膩、厚重,在炎熱的天氣使用時,對於粉刺、痘痘或油性肌膚會造成較大的負擔,所以防曬係數的挑選適當就好。陳怡安藥師建議,可以依照當天的活動性質選擇適合的防曬係數,例如從事戶外活動時,可選擇高防曬係數的產品;如果是室內或低強度的活動時,可以選擇SPF20~SPF30或PA+++的產品。     防曬迷思(2):防曬品擦越多,防護力越高嗎?   市面上販售許多彩妝產品也添加防曬功能,那防曬效果是可以互相疊加的嗎?很多人會以為防曬產品擦越多種效果越好,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防曬不是累計的加法,是取決於「最高」的防曬數值,例如先擦了SPF35的飾底乳,再擦SPF50的防曬乳,那防曬效果就是50,並不是85。陳怡安藥師指出,疊擦太多層不一定會具有較高的保護力,過於厚重的產品反而會增加肌膚的負擔,恐會導致毛孔阻塞、粉刺或痘痘等皮膚問題。     防曬迷思(3):防曬有擦就好,量不用多?   防曬品並非有擦就有效,用量足夠才能達到防曬的目的。陳怡安藥師表示,一般而言,臉部防曬產品用量建議為0.5克,如果一次塗抺覺得太過厚重,建議間隔20分鐘、分次塗擦,讓產品完整的附著在肌膚上,否則用量過少也會無法達到應有的防曬效果。     防曬迷思(4):防曬擦一次,就能防護一整天?   防曬產品不是使用後就能防護一整天,陳怡安藥師指出,補擦的頻率可以考量流汗狀況作為判斷的基準,如果有流汗,約1.5~2小時就要補充一次;如果沒有流汗情形,可以約2~3小時再做補擦。如果活動量大導致大量出汗,或從事水上活動,則應該要再縮短補擦防曬品的時間。   防曬不是愛美的人或怕曬黑的人才要做的事情,是外出活動時重要的保健。陳怡安藥師提醒,使用防曬產品後應多留意,觀察膚況,如果有產生過敏或長疹子的情形,應立即停用,並攜帶防曬產品迅速就醫診治,讓醫師可以評估其成份。購買前若擔心皮膚過敏,或皮膚有開放性傷口等使用疑慮,可以詢問醫師或藥師,千萬不要貿然使用不適合自己的產品而傷害肌膚。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曬黑好難白回來!為什麼狂擦美白保養品沒用?美白雷射種類比較 影片|過了夏天就不用擦防曬?懶得補擦、擦太少?不想得皮膚癌,你一定要懂防曬!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11.07

  • 過了夏天就不用擦防曬?懶得補擦、擦太少?不想得皮膚癌,你一定要懂防曬!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過了夏天就不用擦防曬?懶得補擦、擦太少?不想得皮膚癌,你一定要懂防曬!   以往我們總認為防曬是「怕曬黑的人才要做的事」,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表示,紫外線是引起皮膚癌的危險因子,要降低皮膚癌風險,就不能忽略防曬的重要性,荷蘭政府今年也免費發放防曬乳給民眾,號召全民一同預防皮膚癌,顯示防曬應該是落實於日常生活中的習慣,但防曬產品選擇、使用的眉角何其多,這次麥德森事務所就統整一個防曬產品的超齊全懶人包,畢竟太陽的壽命比你長太多,這些知識絕對讓你終身受用啦!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55 防曬到底在防什麼? 01:43 防曬係數怎麼看? 02:58 防曬係數越高越好? 03:38 防曬擦越多,防護力越高? 04:18 防曬產品「擦不夠」也不行? 04:41 防曬產品要補擦? 05:13 什麼是物理性、化學性防曬?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雷射術後保養怎麼做?別再只會說保濕防曬!雷射後沒做到「這件事」只是浪費錢? 影片|曬黑怎麼白回來?美白雷射全比較!膚色白皙有極限?從「這部位」看你能多白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9.11

  • 美黑怎麼不傷皮膚?助曬劑和仿曬劑差異?人工助曬優缺點?曬出健康小麥肌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美黑怎麼不傷皮膚?助曬劑和仿曬劑差異?人工助曬優缺點?曬出健康小麥肌   如今隨著追求健康的審美趨勢改變,「一白遮三醜」的觀念已不再是主流,越來越多人嘗試擁有古銅色的小麥肌,在夏日嶄露性感熱情,只是該如何曬得自然均勻又不傷肌膚呢?其實「美黑」也是一門深奧的學問。這集美醫誌可以說是匯集了美黑該了解的所有基礎知識、常見問題和多項比較,綜合成內容超級豐富的一集!快傳給你也想要美黑的朋友,一起把握夏天曬出古銅美肌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2 自然助曬與人工助曬的差異 01:36 人為什麼會曬黑? 02:37 助曬劑和仿曬劑的差異 03:11 怎麼美黑才不會傷到皮膚? 04:08 助曬乳和助曬油差異 05:51 助曬前要注意的事 06:28 助曬後要注意什麼? 07:03 什麼人不適合做美黑? 07:15 怎麼選擇助曬產品?       諮詢醫師:陳偉迪醫師 學經歷: 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林口台北長庚皮膚部 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 林口台北醫學美容中心 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 台灣實證醫學學會 副秘書長 中華皮膚科醫學雜誌社群編輯 高雄醫學大學學士後醫學系 醫學士 國立交通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 碩士     延伸閱讀 文章|網路瘋傳啤酒可以拿來洗頭?敷蘆薈美白不成竟可能爛臉?專業醫師破解超荒謬的皮膚保養偏方! 影片|曬黑怎麼白回來?美白雷射全比較!膚色白皙有極限?從「這部位」看你能多白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9.04

  • 止痛藥種類有什麼差別?吃止痛藥有什麼副作用?止痛藥時間、用量一次告訴你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止痛藥是家庭常備藥物之一,有些人頭痛、肚子痛或牙痛時就會自行服用止痛藥緩解疼痛,但其實止痛藥並不能適用於所有情況,使用上也有不少要注意的地方喔!你知道自己服用的止痛藥是哪一種類型嗎?各種止痛藥又有哪些副作用呢?止痛藥的服用時機也有講究,你吃對了嗎?小小一顆止痛藥蘊含乾坤,應遵循藥袋標示或醫師、藥師醫囑,才能輕鬆解痛不傷身!     止痛藥可有效阻斷疼痛訊號達到止痛效果   疼痛是一種主觀的感覺,因身體遭受刺激,或疾病產生的痛覺警訊。當身體感到疼痛時,有些人習慣自行服用止痛藥緩解症狀。不同部位的疼痛也可能會服用相同的止痛藥,例如有時候像醫師針對深受頭痛或牙痛困擾的患者,可能就會開立同一種止痛藥,由於頭痛發生原因來自於血管性收縮,牙周或牙齒神經受到刺激則會導致牙痛,人體經由神經傳導至中樞神經,產生痛覺訊號,所以止痛藥可以有效阻斷疼痛訊號,達到止痛的效果,因此有時候我們可能會拿到一樣的藥品,就是這個原因。     止痛藥有哪幾種類型?又有哪些副作用呢?   由於各種疾病其實成因都有所不同,所以造成的疼痛原因也各不相盡,陳怡安藥師表示,服用止痛藥除了可以改善一時的疼痛外,其實了解疾病的根本、對症治療才是恢復健康的重要關鍵。而我們常見的止痛藥,其實不單純只是「一錠治百痛」,止痛藥其實也可以大致分為3種類型,分別有哪些差異、又有什麼該注意的地方呢?         1. 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 常見藥品為布洛芬(Ibuprofen)、甲芬那酚(Nonsteroidal),具有止痛及消炎的效果,適合疼痛伴隨發炎反應的症狀服用。副作用為過敏、胃腸不適、胃痛及胃酸等問題,所以如果胃腸經常不適者,則不建議使用此類藥品,且該藥屬於腎臟代謝藥品,腎功能不佳者,使用時也需多加留意。     2. 中樞止痛藥: 常見藥品為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普拿疼(Panadol),具有止痛效果,適用於牙痛、經痛、肚子痛等各式疼痛症狀。此類藥品由肝臟代謝,須注意使用劑量。如果有肝臟疾病、肝功能不佳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後再行服用。     3. 麻醉止痛藥: 常見藥品為嗎啡(Morphine)、吩坦尼(Fentanyl),主要用於劇烈疼痛,例如癌病晚期病人、手術或重大受傷的人。副作用為便秘、噁心嘔吐等,服用此類藥品請依循醫囑療程與劑量按時使用,避免藥物成癮性的風險。     遵守每日止痛藥的安全劑量,以免危害身體健康   每一種藥品的建議使用劑量不同,以乙醯胺酚、每顆500毫克(mg)為例,成人每日最多使用8顆,上限為4,000毫克(mg)。陳怡安藥師提醒,只要按照正確的劑量服用藥品,並且多喝水幫助身體代謝,基本上一天之內藥品即能從身體排除,民眾不需過度擔心藥物殘留的問題,但任何藥品使用過量時,都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嚴重者會導致器官損壞,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務必遵循建議用量使用。特殊體質包含肝腎功能不佳或慢性疾病患者,則需先向醫師或藥師諮詢安全用藥劑量後,再遵照醫囑服用。     用藥時機有講究,疼痛初期服藥效果最好   陳怡安藥師指出,在疼痛初期使用止痛藥,能夠達到較好的止痛效果,如果要「忍」到有明顯痛感時才服藥,藥物需15~20分鐘發生效用,緩解疼痛的等待時間較長。   倘若疼痛感強烈者,需服用較高劑量的藥品。當使用藥品後達到滿意的止痛效果時,就能停止用藥。如果用藥之後仍感到疼痛,需注意藥物服用頻率,小心藥品過量的問題。     小心藥物過敏?止痛藥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   常見的藥物過敏反應包含紅腫、起疹子、呼吸困難及噁心嘔吐等症狀,如果服藥後發生一般性過敏症狀,非具立即性的危害時,可撥打藥袋標示的諮詢電話,洽詢藥師或醫師。如果發生任何急性不良症狀,請務必盡速就醫,並且攜帶服用的藥品供醫師辨別及診斷。     正確使用止痛藥,不要因為「怕成癮」而延誤病情   止痛藥的「戒斷症狀」是指停用藥品之後產生的身體不適反應,一般會伴隨焦慮、煩躁或心跳加速等問題。陳怡安藥師表示,通常止痛藥不會造成成癮問題,甚至嚴重疼痛而需使用鴉片類止痛藥的患者,造成藥品成癮性的比例亦非常低,所以只要按照正確的劑量使用,不用擔心藥物成癮而不敢吃藥。   避免疼痛是人之常情,如果有身體不適,適時地服用止痛藥,能有效提升生活品質,但不能長期依賴止痛藥,有時候疼痛的源頭是來自於疾病,所以除了止痛之外,也需要從根本去治療疾病。陳怡安藥師提醒,如果有長期身體不適問題,請務必就醫治療,避免延誤病情。     美醫小教室:服用止痛藥時的注意事項!   每一種藥品的使用劑量及用藥頻率皆不同,使用前必需看清楚藥品標示。 使用止痛藥一次使用一種藥品,不應隨意混藥。 使用藥品期間禁止飲酒,如果屬於胃腸不適者,建議於飯後服用藥品。 如果同時間正在服用感冒藥或發炎藥的患者,請向醫師或藥師諮詢,避免重複用藥的問題。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藥品保存問題多,開封後能放多久?藥水可以放冰箱?過期藥品怎麼辦?藥師教你這樣做! 影片|失眠、睡不好的元兇!安眠藥已過氣?國外超夯「睡眠軟糖」合法嗎?跟著美女藥師這樣睡,補充褪黑激素!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0.11

  • 陰莖還是老的大?塑化劑是造成陰莖「世代差異」的原兇嗎?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傅暄閔      摘要  提到男性雄風,我們經常會與鄉民們常說的「30公分」、「巨根」、「奈米屌」聯想,但你知道台灣多數的「巨根族群」其實是年長者嗎?難道陰莖大小也存在世代差異?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塑化劑,竟然是造成性功能障礙的原因之一?就讓美醫誌來為你一一剖析陰莖的大小事吧!     台灣「巨根王」,原來是年長族群!   依據統計資料,男性陰莖尺寸與種族有關,所以通常黑人的陰莖較大,白人的陰莖尺寸平均也大於黃種人。從論文或是各種調查數據顯示,全球男性陰莖長度約14公分,其中台灣男性陰莖的平均長度約11公分,但是台灣男性其實也有巨根存在,泌尿科專科醫師陳偉傑指出,臨床發現男性擁有巨根現象較常見於50歲~60歲以上的長者,年輕人的陰莖尺寸反而稍微謙虛,形成一種不成文的世代差異。     陰莖怎麼量?學會正確測量法,不冤枉你的寶貝!   以往我們常有傳統迷思認為,「高個子的陰莖通常會比較大」,這是錯誤的觀念,其實身高與陰莖大小並無絕對的相關性,那麼陰莖究竟該如何測量呢?   陰莖的尺寸由長度及粗(寬)度組成,泌尿科專科醫師羅詩修表示,在測量陰莖長度時,需在勃起狀況下以軟尺量測,才能得到正確的數據,由於每個人的膨脹係數不同,測量時從陰莖根部(恥骨的上方),延著勃起的陰莖幅度測量到龜頭,即為陰莖長度。   而陰莖的寬度,則可運用「陰莖測量尺」,量尺上有7個洞,分別為圓直徑10mm、14mm、18mm、22mm、26mm、30mm及34mm,測量方式是將未勃起的陰莖,套入洞中量測即可,陰莖可放進去的圓洞,即代表陰莖的直徑。(寬度)家中若是沒有陰莖測量尺,也可以使用軟性量尺,測量陰莖最粗部位計算圓周率,即能得知陰莖粗度。   臨床統計顯示:小朋友的陰莖尺寸約為14mm~18mm;成年人的陰莖尺寸約在22mm~30mm,26mm占49.5%,30mmm占32.3%,34mm占4.8%,如果男性的陰莖直徑落在34mm,就能稱自己是「巨根」了!       圖片來源:泌密會客室 - 陳偉傑醫師 x 羅詩修醫師提供     網傳萬惡「塑化劑」,可能會造成陰莖萎縮、性功能障礙?   塑化劑的學名為鄰苯二甲酸酯類,容易受到溫度、使用時間、pH值的影響而釋放到環境中,讓物質塑膠化,形成對人體有害的荷爾蒙,可能導致心臟病、過敏、不孕、癌症、男性女乳症、女性性早熟、精蟲減少等多種身體不適現象。現代人類生活已經難以與塑化劑劃清界線,環境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塑化劑含量物品,包含人手一杯的手搖飲料、塑膠袋、化妝品、精油及人造皮革等,無處不在,但陳偉傑醫師表示,科學證實部份類型的塑化劑對人體有害,已被政府禁止使用,倘若合法使用法定數量的塑化劑,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民眾不需過度恐慌。     陰莖尺寸不重要,性愛時完美的契合才是重點   受到網路鄉民的討論及媒體報導的渲染影響,我們經常會過度放大陰莖尺寸的問題,不少男性也會為自己的陰莖尺寸感到煩惱、自卑。羅詩修醫師建議,不要過度解讀陰莖尺寸,歡愉的性行為包含心靈交流、前戲後戲、氣氛營造及性交過程,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其實每個人性敏感度不同,找到雙方性愛的契合節奏,不拘泥於陰莖長度或粗細,發掘雙方喜歡的性交持久度及力度,才是達到性高潮的正確之道。   陳偉傑醫師補充,從科學角度來看,男性陰莖約在5公分~6公分就能滿足女性陰道刺激,因此只要陰莖具有正常的功能性,都能讓雙方獲得性交快感。而且如果陰莖太長、太粗,或是加了太多入珠等「道具」,反而可能造成性交時的疼痛,帶給另一半更大的困擾,所以陰莖尺寸不求大,「剛剛好」就好囉!   如果男性對於陰莖長度、硬度、持久度有任何疑問,可千萬別隨便亂試網路偏方,請向泌尿科專科醫師諮詢及評估,畢竟「寶貝」只有一根,關注雄風之餘,也要照顧他的健康喔!       諮詢醫師:陳偉傑醫師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泌尿科醫師 學經歷: 長庚大學醫學士 宜蘭羅東博愛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總住院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住院醫師       諮詢醫師:羅詩修醫師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泌尿科醫師 學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總住院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住院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男女自慰不害羞,高潮自己來,健康性福非難事 影片|陰莖長度幾公分才夠用?找醫師小鳥變大鷹請先準備OX照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0.22

  • 餐餐吃外送、沒冷氣會死、久坐懶得動?戒掉你的居家防疫壞習慣!

    文/翁嘉妤 圖/傅暄閔      摘要  全台疫情雖然已進入微解封階段,但為了防止疫情傳播,多數民眾仍然選擇待在家中,減少出門群聚的機會,但疫情期間長期宅在家裡,不僅較難兼顧飲食均衡,生活作息混亂,甚至長期下來還忽略運動、曬太陽,養成許多不良習慣。可別讓疫情影響了你的身心健康,趁早戒除這些NG行為,讓營養師教你建立正確的日常觀念,一起安然度過疫情危機吧!     防疫期間長期宅在家,你是不是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呢?不是餐餐仰賴美食外送,就是天天窩在冷氣房中,與陽光接觸的機會也變少了,更別提體重還直線上升,就連上一次運動都不記得是什麼時候了?其實居家防疫期間正是調整飲食習慣的好時機,平常也不應忘記運動及日曬的重要性,王若昱營養師指出4項常見的居家防疫壞習慣,不妨審視自己是否該多加留意。     居家防疫壞習慣1:飲食不均衡   防疫期間民眾經常透過美食外送解決三餐,但外食通常都是以大量澱粉、高油烹調肉類為主,或是使用炸物或加工製品(如火腿、臘腸等),較少蔬菜、水果及乳品類,不僅較難顧及均衡飲食,重口味的調味方式,也讓民眾無法了解食材新鮮度。若選購外食時不注重營養、多元,攝取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會容易不足。   除了均衡飲食外,很多民眾容易忽略烹調時使用的「油」對健康造成的影響,王若昱營養師指出,油脂是屬於三大營養素之一,身體的慢性發炎跟烹調時使用的油品也是息息相關。平常身體發炎的狀態,除了傷口紅腫疼痛的急性發炎,其實也有所謂的「慢性發炎」。這是由於免疫系統在碰到如病毒、細菌等外來物入侵時,會啟動免疫發炎反應保護身體,但如果發炎反應長期持續,對身體健康反而會有危害,包括疲倦、頭痛、腰痠背痛、過敏,甚至糖尿病、心臟疾病、關節炎等,都與慢性發炎有關。   很多民眾都會選擇服用止痛藥來緩解慢性發炎造成的不適,卻只是治標不治本,建議還是要從飲食習慣上的根本改善。王若昱營養師表示,若要預防慢性發炎疾病,平時要留意攝取人體必需脂肪酸「Omega-6」和「Omega-3」的比例,建議攝取比例3~5:1,Omega-3的脂肪來源主要是深海魚類及堅果類,這些都是一般外食較為缺乏的,外食較多食物使用Omega-6的油脂烹調,例如大豆沙拉油、葵花油、玉米油等,所以常吃外食的人才會因為Omega-6攝取過多,Omega-6:Omega-3比例失衡至20:1,造成長期慢性發炎。   食物的「烹調方式」也很重要,王若昱營養師建議,盡量選擇蒸、煮、烤、燉、滷、涼拌等低油烹調方式,避免油炸、三杯、糖醋、蜜汁、勾芡羹類等高油烹調,而且後者大部分屬於重口味的料理方式,對身體健康也是一大負擔。   另外提醒民眾要少喝飽含熱量和糖份的大地雷「含糖手搖飲料」,根據國健署調查,含糖飲料是國人攝取精緻糖的最大來源,尤其夏天更是難擋手搖飲料的誘惑,不過食藥署規定自110年1月起,所有的手搖飲料都必須標示「總糖量」和「總熱量」,在選購飲料時不妨多看幾眼,控制一下自己的口腹之慾。     居家防疫壞習慣2:長時間久坐不運動   防疫期間長期久坐、缺乏運動的居家生活型態,容易造成肌肉流失,並增加肥胖、慢性病的發生機率。王若昱營養師表示,居家上班期間可以嘗試「站著」使用電腦,或是每30分鐘就起身走一走,避免久坐。即使在室內,也可以透過運動來活絡身體,例如居家有氧運動、啞鈴、彈力帶等,或利用現有的安全設備,包括桌椅、牆壁等做伸展運動,不僅幫助延緩肌肉流失,也可以緩解久坐產生的腰背痠痛。           雖然目前疫情警戒已「微解封」,政府也開放健身房和運動場館供民眾使用,但運動時仍然要記得遵守防疫準則,不想外出運動者,也可以在家搭配網路上有氧運動或肌耐力訓練的影片,讓自己跟著活動筋骨,維持身心健康,但仍要記得運動不要過量,過程也要做足防護,慎防受傷。     居家防疫壞習慣3:缺乏陽光日曬   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了許多民眾的生活型態,幾乎足不出戶的生活模式,可能讓許多民眾身體的維生素D含量不足。根據國民營養調查顯示,維生素D是國人攝取容易不足的營養素,雖然疫情前我們還是可以經由日曬來補充維生素D,但在居家防疫期間,維生素 D的重要性卻經常被忽略。由於人體有部份維生素D是透過日照獲得,因此王若昱營養師提醒,家中或工作場所中若有陽台者,白天不妨避開日正當中的時間,在早上9點~10點或下午3點~4點時走出冷氣房,出來曬一下約10~15分鐘的太陽。   維生素D也可以透過飲食補充,如富含油脂的魚類、魚肝油、肝臟、蛋黃、強化維生素D的乳製品、曬過太陽的香菇、木耳等蕈菇類。除此之外,也有人會選擇以營養品來補充維生素D,但服用前務必要注意每日劑量,建議與了解自身身體狀況的營養師或醫療人員討論建議攝取劑量,過量補充維生素D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多吃無益。     居家防疫壞習慣4:過度焦慮無法放鬆   新冠肺炎疫情未退,確診數不斷起起伏伏,變種病毒又來勢洶洶,許多人防疫期間難免會感到焦慮,或是因為工作受到影響而心情沮喪。王若昱營養師指出,疫情雖然大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我們也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不必每天長時間持續接收疫情新聞,聊天的內容也不要集中在討論疫情,這樣只會讓焦慮指數越來越高,增加無謂的恐慌,甚至影響睡眠,導致生活能力下降。   近期居家「療癒風」正盛,種植植物可以綠化環境,飼養寵物也可以為生活增加不少樂趣,都是許多民眾調劑生活的選擇。王若昱營養師建議,園藝培育或陪伴寵物,都可以舒緩心情,每一個過程都是值得期待、充滿喜悅的,透過這些活動將注意力從疫情上轉移,不再掛心疫情期間的焦躁不安,對紓解情緒也很有幫助。   台灣人首次經歷如此漫長的居家防疫,難免會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一些壞習慣,或在疫情壓力下逐漸迷失,不曉得該如何找回自己的步調,其實除了養成正確的防疫觀念外,也別忽略了注重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均衡飲食、多運動,偶爾曬曬太陽,培養園藝興趣,或找時間陪伴家中的毛小孩。疫情之下,我們應該加強的是自我的韌性,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可別太放縱自己,反倒被疫情擊垮了。       諮詢營養師:王若昱營養師    學經歷: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碩士 曾任亞東醫學中心 營養師 曾任營養品研發 顧問營養師 現職健康體重管理 營養師 現職居家長照與社區演講 營養師 現職台灣健康體重管理促進會 合作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拉肚子代表得新冠肺炎?急性腸胃炎、新冠肺炎不再分不清,腹瀉就別瞎操心 影片|你不胖,只是假胯寬!3分鐘改善久坐臃腫下半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30

  • 保肺大作戰!綠茶能杜絕新冠病毒入侵你的肺?營養師教你吃出免疫力

    文/羅立珊 圖/傅暄閔      摘要  隨著台灣疫情逐漸擴散,除了做好防疫措施之外,日常的肺部保養也非常重要,因為感染到新冠病毒的人,除了會出現感冒症狀外,也可能造成肺功能受損,若我們能夠從飲食方面強化肺的保護力,就能降低新冠病毒入侵的機會,但食物百百種,該怎麼吃、吃什麼,也是一大學問,還有研究指出喝綠茶可以抑制新冠病毒,但你知道要喝多少綠茶,才能達到抑制病毒的效果嗎?就讓營養師為我們解答,告訴我們如何在疫情下吃得健康同時提升自我防護力!     想要保護肺部,第一道防線要做好   陳怡錞營養師表示,增強肺部保護力的第一要點是先顧好肺的黏膜組織,黏膜組織就像是肺的屏障,是抵擋病毒的第一道防線,與黏膜組織有關的營養素包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D,這兩個關鍵營養素究竟有什麼功用?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一、維生素A──黏膜生長必需品,能維持肺部屏障完整   維生素A是黏膜生長必需的營養素,可以維持黏膜組織的完整及健康,一般來說,常見的維生素A食物來源可分為兩大類:   1.動物性食物來源 研究發現動物的「肝臟」內有豐富的維生素A,所以想要補充維生素A,可以藉由吃豬肝、魚肝、牛肝等補充其營養素。   2.植物性食物來源 植物中雖然沒有維生素A,但有維生素A的前驅物——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可以在人體中轉化成維生素A,進而發揮功用。在植物中β-胡蘿蔔素含量較多的是深綠色蔬菜,像是羽衣甘藍、芥蘭菜、地瓜葉等,再來含量也不少的是橘黃色的蔬果,例如:紅蘿蔔、木瓜、芒果等,所以素食者也可以透過這些食物補充到維生素A喔!     二、維生素D──讓黏膜組織穩定,強化肺部屏障   維生素D除了幫助人體鈣質的吸收之外,能讓上皮黏膜細胞緊密相連,幫助穩定黏膜組織,強化肺部的屏障,病毒就更不容易進入肺部。   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透過日照合成,若日照不足也可以在食物方面多攝取脂肪含量比較高的魚類(鯖魚、秋刀魚、鮭魚)、蛋黃、曬過太陽的乾香菇等。陳怡錞營養師補充說明,蕈菇類本來就含有維生素D,但有研究發現,把香菇拿去曬太陽後,會再增加維生素D的含量,若民眾不確定買回來的乾香菇、黑木耳是否曬過太陽,把它們再拿去曬太陽一樣會增加維生素D。     多攝取維生素C、Omega-3,讓免疫保護力更全面   除了穩固黏膜組織外,對抗病毒的另一個重點是增加身體抗氧化、抗發炎的能力,陳怡錞營養師說道,當身體處在慢性發炎的狀態時,免疫細胞必須一直處理發炎反應,就沒有多餘的能力去對抗病毒,容易削弱免疫系統的能力,導致免疫功能降低,所以可以多攝取維生素C、Omega-3這類營養素避免身體產生慢性發炎。   維生素C是天然的抗氧化劑,可以調節免疫防禦系統、抵抗身體的慢性發炎。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像是芭樂、柑橘類、奇異果和甜椒等,多攝取這些食物可以提升自身免疫力,減低細胞和器官組織的傷害。   另一個抗發炎的好物是Omega-3,存在於植物與魚類的不飽和脂肪酸,像是油脂豐富的魚類(鯖魚、秋刀魚、鮭魚)、魚油、亞麻仁油、印加果油等都有豐富的Omega-3。Omega-3當中對維持健康最重要的成分為EPA及DHA,EPA是血管清道夫,適量補充可以降血脂、抑制發炎反應、改善免疫系統;DHA則是促進腦部與神經發育,有助改善認知功能、提升記憶及專注力等。     辛香料和具有彩虹顏色蔬果富含植化素,也是抗發炎小尖兵   許多辛香料(大蒜、蔥、薑黃、八角等)和具有彩虹顏色的蔬果可以對抗發炎,這是因為裡面富含植化素。植化素在體內扮演許多角色,像是抗氧化、保護細胞完整性、調節免疫等,讓人體增強保護力。在烹調時加一些辛香料,也能增添風味,營養與美味兩者兼顧。     喝綠茶能抑制體內的新冠病毒?其實不容易辦到   有研究發現,綠茶中的「單寧酸」可以削弱病毒活性、減緩病毒複製的速度,進而降低病毒的傳染力,除此之外,茶葉中的「兒茶素」有抗發炎、抗氧化的作用,但陳怡錞營養師提醒,雖然綠茶有抑制病毒的功效,可是若想透過喝綠茶消除體內的病毒,是需要喝非常大量才有可能達成,所以沒辦法光靠喝綠茶來達到治療的效果,若感染新冠病毒還是建議要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   總結上述的飲食建議,陳怡錞營養師提醒大家,平時也要多攝取各種豐富顏色的食物來補足營養,並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建構好免疫系統的防護網,才能阻擋新冠病毒的侵擾!       諮詢營養師:陳怡錞營養師    現職: 錞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執行長 現職/學歷: 錞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執行長 知名保健營養講師 安民家庭醫學科診所 兼任營養師 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 兼任講師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碩士       延伸閱讀 文章|小心甜蜜陷阱!皮膚老化、記憶力衰退、抑鬱上身,都是「糖」惹的禍 影片|年後減肥看過來!用錯168減肥法易增復胖危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7

  • 好萊塢整形名醫開豐唇手術卻染疫身亡!疫情期間還能做醫美嗎?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秋冬時節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升溫,台灣更是出現醫護人員染疫事件,民眾開始提高防疫警戒,只為避免染疫上身。然而一名好萊塢整形名醫為患者做了豐唇手術時,被口水噴滿臉而染疫身亡,也讓人們對於疫情期間是否要做整形手術,引發熱烈討論。     根據外媒報導著名的比佛利山莊整形外科醫師Payman Simoni(音譯:佩曼西蒙尼)死於新冠肺炎(COVID-19),報導中表示Payman Simoni在進行豐唇手術時被一名患者傳染。   當時Payman Simoni正在為患者進行豐唇手術,進行的部位是嘴唇是無法將口罩戴上的,而患者在手術中朝著Payman Simoni咳嗽,儘管當時醫師有配戴口罩,但還是不能避免新冠肺炎的傳染。手術前該名女子也有確實填寫新冠肺炎調查表,然而在術後醫師卻被通知女子確診新冠肺炎,深入了解後才知道原來女子在術前並未通過新冠肺炎檢測。   當Payman Simoni得知接觸確診患者後,即刻進行自我隔離,依舊躲不過新冠肺炎的攻擊,在短時間內出現發燒、呼吸急促等現象,肺部開始衰竭甚至昏迷,最後於上週五死亡,享年50歲。     圖片來源:IG_@simoniplastic 圖說:圖中為Payman Simoni與美國演員Melissa Riso合照,非報導中確診女子   新聞報導一出,令眾人感到震驚,另一方面,疫情期間任何近距離接觸都有可能染上新冠肺炎,臉部整型手術又是一項醫師與病患需要近距離接觸的療程,「在療程中會發生哪些不明風險,無人能知,因此這段期間是否該停止進行任何手術,尚需要審慎評估」比佛利山莊整形外科醫師這樣表示。   疫情期間人人都會戴上口罩,減少染疫上身的機率,在這期間也有不少人會利用戴著口罩的時候進行臉部微整形療程,藉此遮住術後恢復期的紅腫症狀,然而好萊塢卻發生豐唇染疫的憾事,這是否會降低民眾求美的意願還有待觀察,就現階段還是遵守防疫守則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群聚,才是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延伸閱讀 文章|新冠肺炎罩得住,選擇醫用口罩三要素,你買對口罩了嗎?  文章|戴口罩引發肌膚災難?!口罩防痘Q&A!就算天天戴口罩臉也不會爛!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14

  •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年會不畏肺炎疫情 線上串流打造國際交流盛會

    文/美醫誌編輯部 圖/傅暄閔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年會不畏肺炎疫情 線上串流打造國際交流盛會   由臺灣皮膚科醫學會主辦的第46屆皮膚科年會,於11/13至11/15為期三天在高雄展覽館舉行,今年適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原訂要來台演講的醫師專家們,改採用線上串流的方式與台灣的醫師進行對談和交流。總計約有46位國外專家醫師採用線上錄影,約100位在世界各地的醫師同時在線上觀看,創下皮膚科年會新的創舉。三天的議程中約有900名國內專業的醫師及講者與會,許多專業的藥品及儀器製造商也投入,共同打造國際級的皮膚科年會。     延伸閱讀 文章|三大皮膚醫學會齊聚高雄 線上串流會議成交流焦點 影片|2020美容外科醫學會「整合和互補治療」再創醫美新高峰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11.23

  • 三大皮膚醫學會齊聚高雄 線上串流會議成交流焦點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摘要  由臺灣皮膚科醫學會主辦的第46屆皮膚科年會,於11/13至11/15為期三天在高雄展覽館舉行,今年適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原訂要來台演講的醫師專家們,改採用線上串流的方式與台灣的醫師進行對談和交流。總計約有46位國外專家醫師採用線上錄影,約100位在世界各地的醫師同時在線上觀看,創下皮膚科年會新的創舉。三天的議程中約有900名國內專業的醫師及講者與會,許多專業的藥品及儀器製造商也投入,共同打造國際級的皮膚科年會。   由臺灣皮膚科醫學會主辦的第46屆皮膚科年會,於11/13至11/15為期三天在高雄展覽館舉行,三天的議程中約有900名國內專業的醫師及講者與會,本次大會同時邀請到亞洲皮膚病理學會(Asian Society of Dermatopathology)以及東亞白斑醫學會(East Asia Vitiligo)共同參與;展覽館現場也有許多專業的藥品及儀器製造商,展示最新的科技和實用性,共同打造國際級的皮膚科年會。   今年適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世界各國無不傳出災情,截至目前都未恢復到過去的狀態,本屆皮膚科年會的會長藍政哲醫師表示,很可惜全世界都處在疫情籠罩之下,原訂要來台演講的醫師專家們,紛紛不克前來並改採用線上串流的方式與台灣的醫師進行對談和交流。總計約有46位國外專家醫師採用線上錄影,約100位在世界各地的醫師同時在線上觀看,創下了皮膚科年會新的創舉。相較於國外疫情,國內則是相對不那麼嚴重,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下,本次大會也依照相關準則來進行會議,包括量體溫、實名制、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會議也順利舉辦成功。       圖說:皮膚科醫學會會長藍政哲     三天的議程中內容相當豐富,包括組織感染與腫瘤癌症的關聯,皮膚發炎和免疫系統的作用,更有幹細胞和自體細胞療法的運用;透過專業醫師的交流和科學上的驗證,對於醫師們在日後執業上有長足的幫助。另外會議也針對兒童及青少年的皮膚狀況、化妝品的人體測試、填充物和如何用藥反應等等都有深入的探討。而在東亞白斑醫學會的議程中,詳盡針對白斑的成因和病例治療方案做出討論。相信醫師可以造福更多需要的患者,這也是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舉辦年會的意義所在。   藉由皮膚科醫師們於年會互相交流,可以了解到其他國家常見的病症與台灣的不同之處,不僅厚實醫師的國際學習經驗,也鼓勵年輕醫師致力於學術研究,醫學技術和產品不斷快速進步之餘,相信醫師可以造福更多需要的患者,這也是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舉辦年會的意義所在。   延伸閱讀 文章|美容外科醫學年會「整合和互補治療」 讓美麗境界再升級 文章|移工無照行醫觸法 施打非法醫材獲利數百萬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11.20

  •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 維他命C成為抗毒主角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新冠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肆虐全球,自爆發以來人心惶惶,更有人因此而失去生命,各國也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目前疫情仍在進行式,除了備妥個人的防護口罩之外,盡量減少到群聚的場合是減少病毒入侵人體的一種方式。在各國醫學和科學研究的努力下,疫苗似乎仍需等待一段時間才有可能問世,不過近期有報導指出,民眾平時所服用的維他命C,可以抵抗新冠肺炎的病毒,究竟這項療法有沒有效?有沒有科學根據?鎖定本期的國際新知就可明瞭。   維他命C療法成救世主?高劑量可減緩病情?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接近半年,世界各國的災情和死亡人數不斷增加,不少國家選擇封國或是封城來作為防堵病毒的手段,與此同時,研發疫苗的腳步也不曾停下,在不斷嘗試各種療法之際,傳統用來保養的藥品「維他命C」躍上版面。 根據報導指出,在美國紐約長島的醫療機構中,胸腔外科醫師Dr. Andrew Weber表示,他透過靜脈注射方式,給予罹患肺炎的重症患者一天3至4次、1,500毫克的維他命C;這對於成年人來說,是相當高的劑量,一般成年男性約攝取90毫克,而女性約為75毫克,但是接受維他命C注射的患者,比起那些尚未注射維他命C的患者來說,病情相對的減低許多。數據顯示,在美國已經至少有700多位病患使用來對抗肺炎病毒。    多國試驗投入維他命C療法 似乎可見部分成效 Dr. Andrew Weber另外說明,感染肺炎的患者可能會出現敗血症、或是身體發炎反應,維他命C的使用會使肺炎症狀的情況減輕許多,但在美國官方是准許給予奎寧、阿奇黴素等藥物混合的「雞尾酒療法」來減輕患者的痛苦,維他命C的療法則是尚未有任何直接證據被認可。在芬蘭與澳洲總共1,766名的患者試驗中,有12名接受維他命C療法者,則是減低了7.8%在重症病房待的時間。除此之外,上海市醫學會在網路發表了《上海市2019冠狀病毒病綜合救治專家共識》,當中也提及每日使用100-200毫克的維生素C,有助於患者減輕肺炎症狀。   肥胖過重者免疫系統低落 成為病毒攻擊的最佳缺口 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個人免疫系統尤為重要,對於患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症狀的人,和年紀漸長的族群來說,更有可能受到病毒的侵襲而轉化成更嚴重的病症。英國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指出,確診得到新冠肺炎的住院民眾當中,63%有過重和肥胖的現象,其中的40%是在60歲以下,只有9%的人是因為心臟或是肺部疾病所引起的併發症。這些患者平常飲食缺乏了纖維素和抗氧化劑,而部分水果和蔬菜中就富含了這些成分,攝取這些食物就是增強免疫系統的方式之一。 維他命C隨手可得 源自兩屆諾貝爾獎得主 維他命C各式藥丸和膠囊常見在我們隨手可得的環境中,對於一般人得到感冒或身體有些微的不是,多會透過服用這些錠狀藥品,期望病情的恢復,事實上,如此方便的取得方式其來有自。 蘇格蘭亞伯丁大學的生物科學教授Peter McCaffery表示,維他命的發現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期,在1932年維他命C首次被記錄為可用來治療壞血病的藥品;而將維他命C拿來治療感冒的這項點子,則是由兩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Linus Pauling在1970年所提出的,他提出每人每天應該要服用3,000毫克的維他命C,然後在數十年裡就可以完全根除感冒,他的著作因此大賣,而相關藥廠也連帶獲利,但是後來各國研究機構紛紛投入研究和實驗,並沒有相關證據能夠證明維他命C能夠治癒感冒,後來再也沒有人支持Linus Pauling的相關說詞和各項研究。 各式各類的流感仍然存在於現今,由此可見維他命C療法並不是治療新冠肺炎的解決方式,但是維他命C的確可以幫助你身體變得比較健康,想要對抗肺炎還是需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良好生活作息及維持社交距離,才是讓自己在這一波新冠肺炎疫情中安然度過的最佳之道。 資料來源: 1. https://www.nutraingredients.com/Article/2020/03/25/Hospital-turns-to-high-dose-vitamin-C-to-fight-coronavirus 2. https://nypost.com/2020/03/24/new-york-hospitals-treating-coronavirus-patients-with-vitamin-c/ 3. https://theconversation.com/coronavirus-its-time-to-debunk-claims-that-vitamin-c-could-cure-it-132803 4. https://www.bmj.com/content/361/bmj.k2392 5. https://www.theatlantic.com/health/archive/2013/07/the-vitamin-myth-why-we-think-we-need-supplements/277947/ 6. https://www.sciencehistory.org/distillations/vitamins-come-to-dinner 7. https://mp.weixin.qq.com/s/bF2YhJKiOfe1yimBc4XwOA 8. https://www.ccn.com/the-unlikely-coronavirus-treatment-no-one-talks-about/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4.22

  • 泡湯前先讀這篇 膚質與溫泉水質關係大揭密

    文/紀璇、翁嘉妤 圖/林子涓   在寒冷的冬季裡,能夠跟三五好友相約泡溫泉,真是人生一大樂事!中國古代地理名著《水經注》中,提到溫泉可治病:「魯山皇女湯,可以熟米,飲之愈百病,道士清身沐浴,一日三次,四十日後,身中百病癒」;唐太宗晚年寫《湯泉賦》也表示:「每濯患於斯源,不移時而獲損」,都在在說明了溫泉對於人體的益處。但是要小心,每年都有民眾因為泡溫泉泡出問題而求助醫師,究竟如何泡得舒適、泡得健康?讓專業醫師為我們說分明。   泡溫泉真的對身體好?溫泉究竟有沒有療效? 過去,在醫學較不發達的年代,溫泉往往會被用來治療某些疾病,例如疥蟲、香港腳、乾癬等,不過隨著醫療科技愈趨發達,針對不同的疾病,都有特定的藥物能夠對症下藥,不再像從前一般仰賴溫泉療法,「泡溫泉」也就逐漸轉變為休閒娛樂的一種方式。 常見到報章雜誌倡導泡溫泉的好處,如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風濕性關節炎疼痛、舒緩感冒症狀、消除疲勞、改善手腳冰冷等,此外,有些溫泉飯店及SPA養生會館,甚至出現主打「溫泉水療」等字眼,強調溫泉有其療效。 對此,皮膚科專科醫師鄭嵐心表示,由於溫泉水溫的關係,的確仍夠讓人體血管達到擴張、放鬆的功效,同時促進四肢的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的問題。至於針對特定的身體不適或疾病,如異位性皮膚炎、乾癬,或是要達到緩解關節疼痛等症狀,都需要專業醫師團隊搭配物理治療師規劃專業的療程,才能獲得有效改善。 而我們到溫泉飯店旅遊時,常見飯店配有SPA水柱供民眾使用,究竟是否有其療效?鄭嵐心醫師指出,溫泉SPA水柱通常僅有按摩的功效,但要注意,如果泡的溫泉是硫磺泉、青磺泉這類偏強酸的的水質,就要留意沖打的部位可能會產生溫泉皮膚炎。       泡溫泉是治病還是致病?了解自身膚況最優先! 唐代詩人白居易一句「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將楊貴妃的美肌開到最大,而這一切彷彿都應該歸功於唐太宗御賜的溫泉。我們在泡洗溫泉後,皮膚會感覺更加細緻、滑嫩,因此多有倡導溫泉可提高皮膚保濕度,更有將酸鹼值偏向弱鹼的溫泉稱為「美人湯」,甚至建議大家在泡湯後不必沖洗,讓溫泉中的礦物質長時間停留在皮膚上,可達到更好的效果。 對此,鄭嵐心醫師說明,台灣溫泉可分成陽明山、北投一帶的硫磺泉,以及宜蘭礁溪、台東知本的碳酸氫鈉泉,還有谷關、泰安、大屯山、廬山等地的碳酸泉。硫磺泉的PH值偏酸性,不適合長時間停留在皮膚上,否則皮膚表面一些晶體的濃度會偏高,可能會對皮膚產生刺激,泡湯後建議還是要做一次沖洗。碳酸氫鈉泉PH值較偏弱鹼性,而碳酸泉的PH則偏中性,這兩種溫泉停留在皮膚上,都對膚況較無太大影響。 冬天泡溫泉是一大享受,不過泡溫泉其實有不少該注意的眉角,想要安全享受泡湯樂趣,建議先了解自己的膚質。鄭嵐心醫師指出,乾性或敏感性的膚質者,由於保護屏障較差一點,因此在泡湯前需要特別注意泉質和水溫。泉質部份除了要避開偏酸性的青磺泉、硫磺泉外,水溫則是要選擇比皮膚溫度再稍高一點的溫度,大約38~42度間,泡湯時切記水溫不能太高,否則泡完湯後,皮膚的油脂也被徹底清洗掉了。   泡溫泉前愛注意 亂泡當心皮膚炎 溫泉可不是一泡治百病,常見的溫泉相關皮膚病有缺脂性皮膚炎、溫泉皮膚炎、溫泉毛囊炎等。鄭嵐心醫師解釋,造成缺脂性皮膚炎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皮膚太乾,這類情況較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通常患者四肢皮膚在冬天的時候就會偏乾,容易有細碎的皮屑,所以如果泡的水太燙,或太頻繁泡湯的話,皮膚乾到一定程度時便會出現許多裂開的紅色紋路,並且伴隨著發癢的情況,建議要立即就醫診治。     溫泉皮膚炎主要是因為酸性泉質過度刺激皮膚所致,鄭嵐心醫師表示,這類症狀通常都是在泡完隔天後皮膚紅腫、出現像化學腐蝕般的一個一個小洞,甚至會痛,代表皮膚被強酸灼傷。要避免溫泉皮膚炎,建議泡湯時間不要超過15分鐘,或是在泡湯時混和自來水,以降低泉質的酸性。泡完時記得要用清水再沖洗一次身體,並擦上保濕乳液來保護皮膚。此外,鄭嵐心醫師提醒,如果泡的泉質是青磺泉的話,記得不要用溫泉水柱做強力搓洗,以避免皮膚受到過度刺激。 溫泉毛囊炎是較少見的皮膚病,主要是來自水質不流通或衛生控管條件比較差的環境,因為綠膿桿菌刺激而細碎小傷口引起的,所以剛去過角質、除過毛或皮膚有傷口者,想要泡溫泉、游泳的話,要特別注意環境的衛生。鄭嵐心醫師指出,溫泉毛囊炎會有很多以毛囊為中心的紅色丘疹,造成刺、癢、痛的症狀,雖然正常免疫的患者可能一週後便會自行痊癒,但中間過程仍然會感到相當不適,症狀也可能因為不當護理而惡化,因此建議還是盡速就醫較為妥當。   皮膚癢就抓、亂買成藥擦?盤點你可能做錯的NG行為 泡完溫泉後若出現皮膚炎,民眾通常會自行購買成藥塗抹,鄭嵐心醫師提醒,常見的成藥大多都是複方藥物,成份包含弱效的類固醇、抗生素等,擦起來的效果可能會有點舒緩,但不一定真的是針對性治療,無法根治皮膚炎。而且即使是藥膏,也有藥效強弱的差別,像是最常使用的皮膚科類固醇藥物,就有分1~7級的強度,在不同部位適合擦的藥膏也不一樣,例如常見的可利舒、可洛貝他,便屬於1~2級強效的類固醇,不適合拿來擦在孩童身上,或是臉皮、皺褶處皮膚比較嫩的部位,因為皮膚太嫩的地方吸收效果非常好,所以較容易出現不當使用的併發症。因此鄭嵐心醫師建議,皮膚不適時,應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診斷,對症下藥才是上策。 若是皮膚不適卻仍過度搔抓,會引發皮膚防衛機制而讓患部變厚,皮膚變厚後,局部神經會變得較為敏感,也就較容易會癢。因此癢而抓,抓而癢,皮膚越抓越厚的循環,便會造成其他併發症,例如較常出現在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孩童身上的慢性單純性苔癬,或是因為常摳頭皮形成的結節性癢疹(Prurigo Nodularis)都屬於此類過度搔抓引發的病症。治療方式可以考慮採用局部冷凍,或是施打低劑量的類固醇改善,透過抑制患部的搔癢感,讓患者不去過度刺激患部,更進一步戒除搔抓的習慣,幫助皮膚恢復健康。   謹記泡溫泉眉角 才能泡出幼咪咪肌膚 愛好溫泉者,平時洗澡時可能也會習慣調高水溫,但鄭嵐心醫師表示不鼓勵這樣的行為,沖熱水時雖然當下有舒緩和止癢的效果,但這個行為其實會將皮膚屏障的油脂洗得更徹底,也就讓皮膚變得更加乾癢敏感,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此外醫師還有一些皮膚養護的提醒,洗澡時應避開用肥皂、沐浴乳,去塗抹出狀況的皮膚。皮膚乾癢者一天只擦一次身體乳液可能是不太夠的,例如小腿部位可以直接用凡士林薄擦一天3~4次,但由於外用的保濕品都只是提供暫時性的潤澤,所以一短時間後乾了還是要補,讓保濕效果長時間持續。 溫泉泡起來療癒,卻並非人人都適合,鄭嵐心醫師指出,皮膚本身保護屏障較差,例如有異位性皮膚炎、慢性濕疹、膚質較乾者,或是身上有開放性傷口、進行性感染者,皆不適合泡溫泉,建議先進行適當治療,待皮膚狀況穩定後,經醫師評估再下水,否則只會得不償失。由此可見泡湯學問大,事先做好功課,才能安全享受自在、紓壓的放鬆時光。         諮詢醫師:鄭嵐心醫師    現職: 黃禎憲皮膚科診所 主治醫師 學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皮膚科總醫師 中華民國皮膚科專科醫師 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2.20

  • 冬天「約泡」請小心!醫師教你泡湯不踩雷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冬天「約泡」請小心!醫師教你泡湯不踩雷 寒冷的天氣會想泡湯來紓解生活的壓力,不少人以此為樂,然而泡湯是長時間讓溫泉水接觸皮膚,不免讓人擔心是否會引起皮膚不適,又或者泡湯能解決皮膚上的問題?鄭嵐心醫師表示,若有一些皮膚炎或乾性肌膚,選擇上就必須排除偏酸性與溫度較高的溫泉,有皮膚上的疾病,也應尋求專業醫師並對症下藥,莫忽視並隨手買成藥應付,皮膚狀況可能無法根治且有惡化的風險!       諮詢醫師:鄭嵐心醫師    現職: 黃禎憲皮膚科診所 主治醫師 學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皮膚科總醫師 中華民國皮膚科專科醫師 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2.12

  • 保養重要的是要保對!使用對羥基苯甲酸酯類正確的觀念!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保養重要的是要保對!使用對羥基苯甲酸酯類正確的觀念! 對羥基苯甲酸酯類在使用觀念上有哪些是需要了解的?許哲豪醫師解釋,基本上它是衛生單位核可的安全防腐劑,只要確實在規定的劑量以下,皆可出現在化妝品與保養品中,使用上很安全,甚至連一些食物中都有。而有些廠商會以含paraben可能導致癌症造成恐慌當成行銷手法,這並無實際的證據可以證明,有太多的環境荷爾蒙的因素影響,所以基本上是可以放心使用!   諮詢醫師:許哲豪 現職: 許哲豪皮膚科診所院長 學經歷: 台灣皮膚科專科醫師 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會理事 台灣形體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 台灣美容醫學會副秘書長 國際期刊審稿醫師(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美國皮膚外科(A.S.D.S)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1.05

  • 我的保養品裡有對羥基苯甲酸酯?到底什麼是對羥基苯甲酸酯?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我的保養品裡有對羥基苯甲酸酯?到底什麼是羥基苯甲酸酯? 對羥基苯甲酸酯是什麼?它是一種防腐劑,而且它在保養品中的使用已經長達80年,不論是洗髮精、沐浴乳或是多數的保養品,都有它的存在。使用它的原因是這種物質本身無味無臭成本低,有了這種防腐劑的保護,能使保養產品遠離被細菌與微生物的侵害。   諮詢醫師:許哲豪 現職: 許哲豪皮膚科診所院長 學經歷: 台灣皮膚科專科醫師 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會理事 台灣形體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 台灣美容醫學會副秘書長 國際期刊審稿醫師(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美國皮膚外科(A.S.D.S)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2.27

  • 防曬的重要性,你選對防曬產品了嗎?防曬係數大解析

    文/黃俊翔 圖/翁嘉妤   防曬的重要性,你選對防曬產品了嗎?防曬係數大解析 防曬的重要性大家應該知道,無論是防止曬黑還是防止紫外線造成身體的危害,防曬其實不只是為了愛美,也是為了身體健康著想。 那麼,你知道如何挑選防曬品嗎?除了質地舒不舒服之外,防曬乳最重要的還是防曬係數,那攸關到他的防曬功效如何,才是重點,防曬係數如何解讀,以下將一一說明。 首先,要先解讀防曬係數前,必須先了解紫外線。   紫外線UVA、UVB、UVC UVA:95%的UVA可以到達地表,會造成曬紅曬黑,也會穿過窗戶、玻璃,只要陽光照射得到的地方,就會有UVA,也是造成皮膚老化的主要紫外線,是需要特別防備的紫外線。 UVB:5%的UVB會到達地表,但能量比UVA強,是造成曬紅的主要紫外線,由於能量強,所以也需特別防備。 UVC:大部分的UVC會被臭氧層阻擋,所以比較不需要擔心UVC對人體造成的傷害。   防曬係數SPF、PA代表什麼意思? SPF(Sun Protection Factor) SPF是代表對UVB的防曬指標。假設在完全不防曬的情況下,被紫外線照射到皮膚開始泛紅需要10分鐘,那麼塗抹SPF10的防曬乳,就可以延長10倍被曬紅的時間,也就是100分鐘才會開始皮膚泛紅,SPF50的意思就是可以延長50倍被曬紅的時間。 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 PA則是代表對UVA防黑及防老的指標。PA後面通常都會有1-4個「+」的符號,當「+」號越多,就表示防曬效果越好。「PA+」代表延長二倍曬黑時間,「PA++」代表延長4倍曬黑時間,「PA+++」代表延長8倍曬黑時間,而目前市售防曬乳也有標示到「PA++++」的產品。 除了防曬係數外,防曬乳的抗水性也是很重要的,夏天總是會流汗、出去玩水或是遇到其他狀況,如果碰到水防曬就掉了,那也失去了防曬的意義。但通常這些防曬產品都只「抗水」,並沒有辦法完全地碰到水都不會掉,不可能,最多就是碰到水之後還剩下部分的保護力。 防曬不是只有晴天時需要做,就算是陰雨天,也會有紫外線穿過大氣層到地表,只要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就有可能造成皮膚的傷害,因此基礎的防曬是每天出門都應該要做的工作,才能夠有效抵禦紫外線。 小編總結: 如果還是看不懂應該怎麼挑選的話……請把文章重讀10遍!或是牢牢記住這個大原則:防曬產品的防曬係數不是數字越高就越厲害,也不是越多+就越棒!(不要再給我打分數了~!)而是要根據適合自己使用習慣做挑選,讓防曬品可以發揮最大的效用才是正途啊~!這樣不僅可以節省荷包,也可以讓自己的皮膚不會被過度影響,才可以有更健康的夏天呦!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5.13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