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共有83筆結果

  • 戴口罩悶出酒糟皮膚炎?臉紅乾癢竟蟎蟲爬滿臉?!醫師這樣說

    文/羅立珊 圖/傅暄閔      摘要  你有酒糟肌嗎?夏天是酒糟性皮膚炎盛行的季節,尤其在新冠肺炎防疫期間,長時間戴口罩讓皮膚悶熱不透氣,酒糟發作的患者比例也跟著提升,症狀嚴重者可能還會出現疹子、膿疱,不僅不美觀,也會為患者帶來不舒服的感受。目前酒糟的致病機轉尚未完全瞭解,但已知可能與血管的異常擴張、基因、體質相關,所以難以根治。酒糟患者能做的是透過一些治療和日常保養避免誘發因子,讓肌膚降低「鬧脾氣」的機率。     什麼是酒糟性皮膚炎?帶你了解酒糟的四種類型   酒糟皮膚炎是一種皮膚慢性發炎性疾病,通常好發於鼻子、臉頰處。一般說來,常見的臉部酒糟症狀是有持久性泛紅,也可能出現如青春痘般的小疹子,隨著時間增加,皮膚會出現擴張的血管絲並有灼熱、癢或刺痛感。依照臨床的分類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其中以紅斑血管擴張型與丘疹膿疱型最為常見:   一、紅斑血管擴張型   臉部容易潮紅或出現血管絲,嚴重時泛紅難以消退。       資料來源: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     好發於臉頰兩側,會在臉部出現泛紅或血管絲,泛紅狀況來自於血管擴張,並伴隨著灼熱、刺痛感,嚴重時會出現持續性紅斑,不容易消退。     二、丘疹膿疱型   臉上除了有泛紅之外,會伴隨著小膿疱。       資料來源: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     丘疹膿疱型患者除了會因為微血管擴張造成臉部泛紅之外,血管周圍的皮脂腺也會發炎,導致類似痘痘的小疹子與膿疱產生,和青春痘的差別在於,酒糟性皮膚炎的膿疱不會產生粉刺。     三、鼻瘤型(酒糟鼻)   好發於皮脂腺旺盛的人身上。       資料來源: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     當臉部皮脂腺增厚同時血管過度生長時,就容易形成酒糟鼻,皮膚上會有一顆顆的瘤狀物,使鼻部肥大、變形,好發於皮脂腺旺盛的人身上。     四、眼睛型酒糟   眼睛出現血絲,伴隨灼熱、發癢或刺痛的異物感。       資料來源: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     會讓眼部周圍灼熱、乾澀、發癢,也可能對光線敏感與視力模糊,如果不治療,可能因為侵犯角膜而損傷視力。     酒糟皮膚炎與個人體質息息相關,受到內、外在刺激就會引起酒糟   皮膚科醫師高珮菡說道,酒糟患者大多都有潛在的酒糟體質,這些患者的血管、皮膚也比正常人來得敏感,當先天的體質加上內在、外在環境的刺激時,血管就容易過度擴張而發炎泛紅,誘發出酒糟。   1.內在的刺激因子:壓力大、熬夜使荷爾蒙紊亂、情緒起伏大,都會讓血管受到刺激而過度擴張、發炎。   2.外在的刺激因子:過度日曬、處在悶熱的環境、氣候溫度變化大、吃辛辣食物、酗酒等也容易讓血管擴張。此外,常做臉、去角質或是使用錯誤的保養方式,還會讓皮膚屏障受損,使酒糟情形惡化。     蠕形螨蟲也是導致酒糟性皮膚炎的兇手   蠕形蟎蟲是每個人臉上都會有的共生寄生蟲,會啃食皮膚的表皮細胞和油脂,平時與人是和平共存的狀態,但對某些人來說,蠕形蟎蟲卻是引起酒糟的元兇,原因如下:   一、蠕形蟎蟲過度增生,酒糟問題隨之而來   有些患者屬於油性膚質,油脂是蠕形蟎蟲的養分來源之一,當油脂分泌旺盛時,容易使蠕形螨蟲過度增長,堵塞住毛孔並過度咬食毛囊表皮,導致皮膚出現乾癢、脫皮的現象,甚至會有膿疱產生。     二、對蠕形蟎蟲極度敏感的人,也會誘發酒糟   高珮菡醫師說明,在臨床上發現,有些患者的皮膚對蠕形蟎蟲極度敏感,儘管臉上的蠕形蟎蟲數量在正常值,還是有可能讓皮膚產生泛紅、乾癢等症狀。   如果民眾發現皮膚有泛紅、乾癢與脫屑的情形或是出現小膿疱,很有可能是蠕形蟎蟲所引起的,建議到皮膚科門診由醫師進行「蠕形蟎蟲檢測」。     酒糟肌無法根治,治療的目的是穩定肌膚狀態   高珮菡醫師表示,不論哪種治療方式都只能改善酒糟症狀卻無法真正根治酒糟疾病,治療的目的是避免酒糟繼續惡化。在藥物方面,醫師會針對不同酒糟類型,給予因應的治療對策,像是臉部泛紅的酒糟患者,可以給予血管收縮的藥膏與口服藥;若是蠕形蟎蟲引起的酒糟,就要用能殺死蠕形蟎蟲的藥膏,降低蠕形蟎蟲數量後,也能進一步改善泛紅與膿疱的症狀。     雷射、光電療也是酒糟治療的一環,但在膚況穩定時才能施打   許多酒糟患者透過藥物治療後,雖然控制住肌膚的發炎狀態,但臉部的血管絲和痘印依然存在,這時就可以藉由雷射或光電療改善泛紅問題。機台選擇上有染料雷射、585黃雷射,脈衝光及彩衝光,這些儀器都能幫助改善泛紅、減少增生的血絲。差別在於,染料雷射、585黃雷射屬於雷射,專一性高,可以較快看見效果,但副作用也會比較大;脈衝光、彩衝光則是光電療,比雷射溫和但效果也較為緩慢,醫師則會視患者狀況選擇適當的療程。要特別注意的是進行療程的前提是經過醫師評估後,確認皮膚屏障穩定才能施作。     痘疤治療傳送門:治療痘疤有撇步 醫美療程對症下藥     酒糟肌日常保養,簡單、溫和最重要   除了上述的治療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從日常生活著手,避免誘發因子。像是儘量不曬到太陽,出門應擦防曬乳,並做好撐傘、戴帽子等物理性防曬。保養上使用不刺激、不含香精或酒精成份的保養品,洗臉時盡量用微涼的水、避免過度清洗肌膚,還有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日常保養加上配合醫師的完整治療,就很有機會降低酒糟發作的頻率喔!       諮詢醫師:高珮菡醫師    現職: 漫雲思境醫美診所 院長 學經歷: 中華民國皮膚科專科醫師 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長庚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台灣大學醫學系       延伸閱讀 文章|新冠肺炎來勢洶洶,防疫同時卻引起「口罩痘、酒精手」上身? 影片|四大痘疤好困擾?專業美女醫師教你擺脫痘痘人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02

  • 民眾「微解封」夢碎!三級警戒延長 全面防堵報復性出遊!

    文、圖/翁嘉妤      摘要  新冠肺炎影響遍及全球,台灣的疫情發展也在5月15日來到第三級防疫警戒,並不斷延期,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2日公佈國內的本土案例數據來看,已經連續2天確診數低於100例,因此也引發網友議論三級警戒是否能夠解除。對於民眾迫不及待出遊「解封」的心情,行政院長蘇貞昌21日在Facebook粉絲專頁提醒:「我們沒有鬆懈的本錢,還是要請大家配合防疫,出遊、群聚,都請再等等」。     合歡山松雪樓預定爆滿!報復性出遊潮再臨?   三級警戒至今長達1個多月,不少民眾已經迫不及待規劃出遊,時值夏天炎熱季節,過去相當熱門的避暑勝地合歡山由於位居高海拔地區,氣候涼爽,不僅能賞日出、雲海,夜晚還能觀星,因此22日便傳出當地人氣民宿「松雪樓」7月份的暑期訂房狀況爆滿,宜蘭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太平山莊」房間也所剩不多,讓不少民眾也擔心如此「報復性出遊」會成為防疫破口,使得好不容易降下來的本土案例再次捲土重來。   想要趁暑假出遊踏青的民眾,的確要再等等了,指揮官陳時中於今(23)日記者會中正式宣佈,全國三級警戒將延長至7月12日。陳時中指出,雖然整體疫情趨勢已經有所改善,但並沒有達到防疫的要求,因此三級警戒需要再維持2週,請民眾再多忍耐,一起努力讓疫情可以在7月12日達到平穩。   指揮中心今日發佈之新聞稿中,也總結三級警戒應落實事項:   1. 針對確診個案精準疫調   儘速匡列相關接觸者並加強追蹤管理,及早阻斷病毒傳播鏈。   2. 完成居家檢疫、隔離期滿採檢作業   針對居家檢疫及居家隔離者,無論有無症狀,均須於期滿前1日進行公費PCR檢測,以阻絕病毒進入社區。   3. 高風險族群接種疫苗   加速高風險族群疫苗接種作業,以減少其感染、或感染後產生嚴重併發症及死亡的機率。   4. 社區廣篩   推動社區廣篩,鼓勵各地方政府設置社區篩檢站並加速檢驗時效,同時推廣企業快篩與居家快篩,以擴大篩檢量能並強化主動監測機制,儘速發掘社區內可能潛藏病例,有效斷絕所有感染鏈。   5. 強化重症照顧   建立新冠肺炎重症個案處置諮詢平台,由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余忠仁院長擔任召集人,邀集多位專家諮詢委員,自6月21日起,定期於星期一~星期五18:00~20:00,召開新冠肺炎線上重症病例諮詢會議,線上提供醫院臨床重症個案處置意見,以降低個案死亡率、緩解重症醫療量能。   6. 民生供需產業健康監測專案   針對果菜、家畜(肉品)、家禽、水產、綜合及其他類市場、超市、賣場及夜市等相關職業對象,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地方政府進行人員健康監測,以及時進行各項防治措施,避免災害擴大,降低家戶傳播風險。     三級警戒限制民眾什麼?網傳「微解封」有可能嗎?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疫情警戒標準及因應事項」所示,三級警戒的2項條件是「單週出現3件以上社區群聚事件」或「1天確診10名以上感染源不明之本土病例」。雖然國內連續2天確診案例少於100人,死亡率高峰也過了,卻尚未達到解除三級疫情警戒的標準,目前正處於關鍵期,仍需繼續努力。       資料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面對三級警戒延長,防疫作業仍不可掉以輕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5月15日公佈規定,因應三級警戒民眾須配合以下事項:   1. 外出時全程佩戴口罩。   2. 避免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   3. 停止室內5人、室外10人以上家庭聚會(同住者不計)和社交聚會。   4. 民眾自我健康監測,有症狀應就醫。   5. 營業場所及洽公機關(構)落實人流管制、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6. 職場及工作處所遵守企業持續營運指引之防疫規定,落實個人及工作場所衛生管理,啟動企業持續營運因應措施。(如異地或遠距辦公、彈性時間上班)   7. 餐飲場所遵守實聯制、社交距離、設置隔板等措施,無法落實則採外帶。   8. 婚、喪禮落實實聯制、社交距離並加強清消。   9. 公共場域、大眾運輸加強清消。   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網站   先前網傳三級警戒可進行「微解封」,開放部份場域來減緩警戒強度,指揮官陳時中22日於記者會中表示,若需放寬警戒內容,需考量3大重點:   1. 放寬對社會的價值   2. 國人是否能維持戴口罩與社交距離   3. 放寬後人流及交通量是否會影響疫情   陳時中指出,疫情監測有分為低中高等不同層級,例如雙北便是高風險,基隆、桃園、新竹、苗栗屬於中高風險,台中為中風險地區,「目前方向都是全國一制,不會分別降級」。請全體國民大家一起共同忍耐、渡過這段期間。   雖然有部份網友認為自身「足不出戶」已經算是封城,但其實許多國家實施的封城,屬於四級警戒,條件是「本土病例快速增加(14天內平均確診病例100例以上),且一半以上找不到傳染鏈」,倘若疫情已達到上述狀況,警戒程度才會升到第四級的封城。指揮中心表示,台灣正處於疫情關鍵時刻,呼籲民眾持續落實、配合三級警戒管制措施,嚴守社區防線。       延伸閱讀 文章|北農爆群聚!民眾憂蔬果染疫?「這樣做」降低病毒存活率 文章|變種新冠病毒有多強?AZ、莫德納、BNT疫苗「混打」擋得住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3

  • 變種新冠病毒有多強?AZ、莫德納、BNT疫苗「混打」擋得住嗎?

    文、圖/翁嘉妤      摘要  美國政府贈送的250萬劑莫德納(Moderna)疫苗已於20日抵台,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已陸續安排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種順序,盼能早日提升施打率,但面對國外變種病毒肆虐,也讓不少民眾擔心疫苗的效力是否能應對瞬息萬變的疫情,是否打完疫苗後就能恢復往常的生活,還是要看專業醫師怎麼說。     英國近期遭到變種病毒重創國內疫情,雖然英國已有81%的18歲以上民眾打過第1劑疫苗,59%的民眾已接種完2劑,但近日仍受到Delta(δ)變種病毒株(前稱印度變種病毒株)重創,根據英國公共衛生署(Public Health England ,PHE)發佈的數據顯示,至6月20日,英國已經連續3天單日確診數破萬,尤其在新增的確診數中,有90%都是新型的變種病毒,讓各國都對接下來的疫情變化嚴陣以待。     病毒也會不斷進化?變種病毒又更難纏了?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在全球延燒,各國也開始陸續有變種病毒傳出,外界多以「英國變種病毒」、「印度變種病毒」稱之,為了避免污名化這些首先發現變種病毒的國家,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5月31日宣佈,將使用希臘字母指稱這些變異病毒株,並鼓勵各國與媒體跟進。目前變種病毒可分為2大株群,包括「高關注變異株」(Variants of Concern,VOC)和「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s of Interest,VOI)。WHO更在6月19日宣布,新冠肺炎的Delta變種病毒株已成為全球流行主要病毒株,英國衛生大臣Matt Hancock 表示,變種病毒的傳播力更比原本的新冠病病毒高出50%,而Delta變種病毒的傳播力又比Alpha病毒更高出60%,引發各國關注。       資料來源:WHO,SARS-CoV-2 Variants of Concern and Variants of Interest(updated 15 June 2021)     變種病毒持續肆虐,讓國內也不免人心惶惶,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其實病毒本來就會不斷變化,因為病毒也在求存活,目前在英國流行的變種病毒,就是因為其傳播力大幅提升,讓它變得更加難纏。黃軒醫師解釋,仔細觀察Alpha、Delta等變種病毒,都是一旦進入社區傳播後,便難以消失的類型,這是因為病毒也是會不斷成長、學習的,病毒了解不用讓宿主致死,並以宿主做為載體,擴散病毒的傳播範圍,且讓發病症狀也變得難以辨別。     疫苗對變種病毒完全沒效?面對疫情勿過度恐慌   面對變種病毒,許多民眾都會擔心疫苗是否還具有效力,根據英國《Daily Mail》(每日郵報)報導,英國確診者中有高達90%都是感染Delta變種病毒株,且在所有感染Delta病毒的死亡案例中,有29%的人是已完成疫苗接種的,這個數據表面上看似很恐怖,但細究PHE 11日公佈的報告可以發現,雖然因為感染Delta病毒株而死亡的人數為42人,可是這段期間總個案數為33,207人,死亡率其實僅有0.1%左右,其實不用過度恐慌。   話雖如此,但一般民眾難免會擔心疫苗不夠力,無法預防變種病毒。黃軒醫師指出,根據研究顯示,變種病毒具有更高的傳播力和重症率,的確會讓疫苗效力稍微降低,但並不表示病毒會讓疫苗的防範效果完全歸零,例如疫苗的保護力原本為70%,遇到沾粘性高、傳播力高的變種病毒降低了30%,保護力還是會有40%。而英國在受到Delta變種病毒株的打擊下,死亡率能夠控制在約0.1%,也是因為疫苗覆蓋率高,才能夠為抵抗力較弱的族群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力,降低致死率與傳播率,因此對抗變種病毒,疫苗還是能夠降低感染與重症的風險。     打2劑疫苗不夠,那就打3劑?你聽過「追加針」嗎?   如何因應變種病毒,其實最實在的解方還是施打疫苗,而且是「完整施打完畢」。根據PHE 14日的新聞稿指出,研究結果顯示,施打2劑輝瑞(Pfizer-BioNTech,BNT)疫苗,對住院的防護力達96%,施打2劑AZ(Astra Zeneca)疫苗則有92%;若單打1劑的話,輝瑞對住院的防護力是94%,AZ疫苗則是71%。PHE首席執行官Jenny Harries表示:「疫苗是我們最好的防護」,鼓勵民眾仍應踴躍接種疫苗,並盡早完成2劑注射。   新冠肺炎帶來的影響甚鉅,也加速了疫苗的開發速度,一般來說,研發一支疫苗至少需要4~10年的時間,但對抗新冠肺炎的輝瑞BNT和莫德納疫苗,卻僅花費 8 個月就完成最終臨床試驗。黃軒醫師解釋,疫苗的機制類似於監視系統的影像辨識,如今新型的變種病毒改變了模樣,可能現階段難以偵測,但系統也是會不斷的研發升級,我們可以對現今的醫療科技保持信心,未來可能有新型的疫苗可以更有效的抑制變種病毒,或是也可以利用目前的疫苗來施打「追加針(booster shot)」,意指在完成第1波的2劑疫苗接種後,再施打第3針來加強抵抗力,總而言之,民眾對於疫情發展不必過度悲觀,但也不可鬆懈。     疫苗混打是未來趨勢?「不夠打」真的可以混著打嗎?   新冠肺炎疫苗需求量大,這也導致全球疫苗的供貨延遲,因此有部份國家開始研擬「混打策略」,也就是每人皆施打2劑不同廠牌的疫苗,以提升接種速度和覆蓋率。   目前已經有部份國家已經開始在推行混打疫苗,例如加拿大國家免疫諮詢委員會(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NACI)已經在6月1日更新了疫苗接種指南,提到疫苗混打的可行性,加拿大政府也在17日正式宣佈,已經接種第1劑AZ疫苗的民眾,第2劑可以施打輝瑞、莫德納疫苗,盡快完成接種。南韓政府則是因為一批原定在6月底透過COVAX取得的AZ疫苗,因為COVAX疫苗共享計劃延宕,因此17日時宣佈,7月起第1劑施打AZ疫苗的部份民眾,第2劑將改打輝瑞疫苗。   混打是否真的可行,其實部份國家還在觀望,黃軒醫師表示,英、美、西班牙等國目前還在做疫苗混打的臨床試驗,因為血液中的抗體很高,不等於保護力就高,例如日本腦炎疫苗的疫苗,最初實驗室中的數據高達90%,但實際保護力只有60%,因此「疫苗混打」的做法是可以考慮,但仍需要更多的臨床實驗結果佐證和嚴謹評估,才能夠有望實行。   針對台灣國內是否有必要開放疫苗混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於21日表示,因為新冠病毒和疫苗都很新,所以混打的不確定性較多,而且各國的施打策略皆有不同,有的著重覆蓋率,有的則是看免疫力的強度,應視需求再安排是否混打。     疫苗保護力也有期限?不是打了就能一勞永逸!   疫苗本身有一定保存期限,施打進人體後,其實也有一定時間的「效期」。黃軒醫師指出,疫苗的保護力並非永久維持,例如流感疫苗通常會在氣溫較低的秋冬時節施打,效期大約是4~6個月,隔年秋冬仍需再次施打,讓疫苗再次發揮保護效果,至於新冠疫苗具體的效期是多久,其實目前還未有定論,美國雖有研究表示為6個月,但因為各國疫苗目前還在接種階段,尚待觀察何時需要再補打,將來新冠肺炎疫苗也可能像流感疫苗一樣,必須定期接種一次,才能維持保護力。   黃軒醫師也擔心,未來若民眾出國後發現疫苗效期已過,是否可能會像護照過期一樣被遣送回國,或是在疫苗保護力消失後,不再積極補打,造成防疫破口,這是往後可能會需要面臨的問題。     打完疫苗後就可以恢復往日生活?當心再創疫情破口   新冠肺炎徹底改變全世界的日常生活,目前雖然各國都在大力推廣疫苗接種,但短期內恐怕還是難以恢復以往的生活習慣。英國雖然疫苗覆蓋率高,但變種病毒加上民眾「報復性群聚」,讓第四階段解封又再度延期。以色列全國第2劑疫苗接種率也已經來到56.9%,15日政府甚至取消了室內戴口罩的規定,近來卻也接連爆發校園群聚感染Delta變種病毒。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也在18日表示,預估1~2個月內,Delta將成為美國感染主流。各國種種抗疫經驗表示,面對狡猾的新冠病毒,民眾仍應隨時保持警惕。   台灣國內疫情其實也還處於觀察階段,民眾勿因施打完疫苗後就放鬆警戒,「報復性出遊」恐讓疫情再次捲土重來。黃軒醫師提醒,即使未來台灣已經達到群體免疫,民眾還是要習慣防疫新生活,保持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勿觸摸眼鼻口,外出口罩也是必備,對抗疫情不要鬆懈。就算是宅在家,對防疫也是一種幫助,讓我們用各自的方式為台灣的抗疫之路盡一份力,一起讓明天變得更好。         諮詢醫師:黃軒醫師    學經歷: 榮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第12屆(2012)大學傑出校友 台灣台中慈濟醫院前預防醫學部副主任 台灣台中慈濟醫院前胸腔腫瘤醫學團隊召集人 台灣台中慈濟醫院前重症醫學主任 台灣台中慈濟醫院前胸腔主任 台灣台中慈濟醫院前加護病房主任     延伸閱讀 文章|AZ疫苗猝死頻傳,郭台銘爭取BNT!AZ+BNT效果佳?一圖了解各疫苗差異 文章|AZ還是莫德納?新冠肺炎疫苗等於免死金牌?疫苗差異、副作用一圖秒懂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3

  • 肺炎疫情大流行可以去公園?美研究:民眾心理的避風港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摘要  在三級警戒下,許多營業場合都禁止人們進入,避免傳染原繼續擴散,此時人們就只能待在家裡很長的時間,心理的狀態不免浮動,若是能到戶外活動筋骨,或許不失為一個好選擇,但是戶外就是擴散疫情的根源之一,如何拿捏也是叫人為難。美國賓州卓克索大學(Drexel University)做了一項研究,疫情大流行期間人們如何使用公園,結果發現公園與其周邊的社區確診案例,並沒有關聯性;聽起來是相當特別,跟著美醫誌一起來看看為什麼。     疫情期間嚮往戶外活動嗎?想必每個人都會不由自主的點頭,但是隨著確診人數不斷攀升,戶外可能遇到人們群聚,出現防疫的破口,加上政府宣導盡量待在家中避免被感染,因此在戶外活動的人口也就不常容易見到,像是住家附近鄰近的小公園,人潮比疫情前就少了許多。不過在美國賓州卓克索大學(Drexel University)針對費城及紐約共22座公園進行調查研究,在疫情當前之際是否有更多人來到公園,這些人之後都確診新冠肺炎了嗎?   這項研究從2020的5月到7月總共為期3個月的時間,全部是針對中小型的公園,其中15座公園位於費城,7座位於紐約市。由於去年美國疫情嚴重,為了避免群聚,市政當局關閉了設有盪鞦韆等高接觸度的公共遊樂設施,除此之外在整個大流行過程中公園依然開放使用。調查發現人口密度高的區域,公園的確更被頻繁地使用,但是使用率增加不等於新冠肺炎的傳播率上升,肺炎反而是與社會的脆弱度有關聯。   在疫情期間外出的人通常被視為高風險的族群,原本一般人既有的觀念認為,這些人未保持社交距離的接觸性運動、不戴口罩、或者是咳嗽沒有摀住嘴巴,一定是他們造成疫情擴大的原因之一。但是經過研究調查後,其實大多數人還是有守紀律,調查指出費城約22.7%、紐約為1.2%的公園使用者未戴口罩。另外隨地吐痰或咳嗽未摀住嘴巴在費城只有0.7%、紐約只有0.9%的人。未保持社交距離的接觸性運動者在費城約1.6%、紐約為12.9%。   卓克索大學(Drexel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博士Franco Montalto表示,在調查期間仍然不斷有人來到公園,雖然政府考量疫情關係關閉部分設施,整體研究顯示沒有足夠的證據足以證實,公園在大流行期間的使用率上升,會造成疫情的擴散,這反映了人們還是需要有適當的空間來舒緩短暫精神上的壓力。當然能夠盡量避免外出還是比較好,若是要外出採買記得戴好口罩,減少與人的接觸, 回家記得最好清潔和消毒,才有可能阻絕病毒的入侵。       資料來源: 1. Study: Parks Not Only Safe, but Essential During the Pandemic | Now | Drexel University 2. Urban Park Usag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 Journal of Extreme Events (worldscientific.com)       延伸閱讀 文章|AZ還是莫德納?新冠肺炎疫苗等於免死金牌?疫苗差異、副作用一圖秒懂 文章|台灣疫情升溫,咳嗽、發燒心驚驚!新冠肺炎、流感、感冒怎麼分?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5

  • 口臭只是因為火氣大?小心!你可能忽略了口腔問題,一次了解口臭原因,找回清新好口氣!

    文/羅立珊 圖/傅暄閔      摘要  你有口臭的困擾嗎?為什麼整天沒說話會有口臭呢?尤其在夏日容易口乾舌燥,更容易有口臭發生,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口臭,讓周遭的人避之唯恐不及。而現在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大家長期戴著口罩,才驚覺原來自己的口氣如此難聞!究竟為什麼人會有口臭呢?想要維持好口氣,首先必須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口臭從何而來?   口臭是由於口腔內的「厭氧硫磺細菌」代謝後產物所發出來的味道,這種厭氧菌生活在味蕾與喉嚨裡,主要的功能是分解嘴裡殘留的食物、唾液等的蛋白質,當它在分解蛋白質時,會產生揮發性硫化物的氣味,就是臭氣的來源。           口乾舌燥時,常常伴隨著口臭   為什麼剛睡醒的時候,嘴巴總是特別臭?唾液本身具有殺菌功能,而在睡覺時,唾液的分泌量與流動量都會大減,乾燥的口腔環境更有利細菌的繁殖,這就是為什麼早晨起來的口氣特別難聞,而在夏日容易燥熱,增加身體水份蒸散速率,促使口腔唾液量減少,口臭就會找上門。     大部份口臭源自於口腔問題   耳鼻喉科醫師林晏君表示,口臭的主要成因來自於口腔疾病,像是牙結石、蛀牙、牙周病及扁桃腺結石患者,因為沒有好好刷牙,導致口腔內食物殘渣與細菌越積越多,就會產生口臭,另外還會有牙齦紅腫發炎等症狀發生,病症越嚴重,口腔環境越有利細菌生成,口臭也就越嚴重。   不良的假牙也會傷害口腔,導致口臭產生,因為不良假牙會讓牙齦發炎、流血,細菌、黴菌也容易附著在假牙表層,引發口臭問題。另外有一些不合適、密合度不佳的假牙容易在牙肉縫隙堆積食物、細菌,引起口臭。     舌苔堆積也是口臭的原因之一   一般人刷牙只會把牙齒刷乾淨,並不會注意到其實「舌頭」也是需要清潔的,我們舌頭上的舌苔其實也是口臭的元凶之一,因為舌苔容易卡一些口水中的蛋白質、食物殘渣,若沒有適當的清潔,會有口臭、蛀牙等現象,所以當你發現怎麽天天刷牙還是有口臭,你可能要看看是不是忘記刷舌苔喔!   許多人也經常使用錯誤的方式清理舌苔,最常見的錯誤就是用牙刷的刷毛直接刷舌頭,但這樣其實會讓舌苔越長越多,因為刷毛不夠柔軟加上刷太大力的話會過於刺激舌苔與味蕾,反而會促使舌苔增生、損害舌頭表面的舌乳頭,也就是舌頭上的小小凸起物,嚴重時可能會喪失味蕾,所以盡可能使用刮舌器,或是牙刷背面乳膠狀的凸起結構,輕柔將舌苔刮起。     口臭有時候也是身體健康問題的警訊   除了唾液減少、刷牙不確實容易有口臭產生之外,當你發現牙齒沒問題,拼命刷牙、漱口或喝很多水,口臭依然存在,那可能就是身體發出來的求救訊號,以下列出幾種由其他疾病引發口臭的原因:   1.腸胃不好容易有口臭發生       許多腸胃不好的人,嘴巴常會散發一股酸臭味,像是胃食道逆流的人,胃食道逆流是人體胃酸分泌過多向上逆流至食道,而食物混和胃酸的難聞氣味就是臭味的來源,另外,當胃酸湧上口腔時會侵蝕牙齒,對喉嚨及口腔結構所造成的傷害也會令細菌於口腔內滋生而發臭。 胃部的慢性發炎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也會產生不好的氣味,幽門螺旋桿菌會透過食物或其他帶有菌液的汙染物,經由口部進入人體,導致胃潰瘍、也可能引發慢性胃炎,連帶產生口臭。而且慢性胃炎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胃部消化能力較差,食物進到胃後需要更長時間才會排掉,這時食物消化時的難聞氣味就可能湧上口腔,造成口臭。 慢性胃炎的其他症狀還有胃痛、噁心、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若長期口臭而且有上述症狀的人,可以考慮去腸胃科就診檢查,或許就能找到解決口臭的治本方法。     2.鼻竇炎會堆積鼻涕導致口臭   大部份的鼻竇炎都是細菌感染,當鼻竇受感染後,鼻竇黏膜會過度分泌,導致鼻竇、鼻腔與鼻咽間的流通受到阻礙,鼻涕就無法正常排出,鼻涕積久腐敗就會有異味,當鼻涕向下流到喉嚨後方,與呼出的空氣接觸,異味會轉移到口氣中,口臭就是這樣來的。鼻竇炎的症狀包含鼻塞、黃色濃鼻涕以及伴隨原因不明的面部腫脹、頭痛、口臭等,如果你有上述症狀發生,很有可能患有鼻竇炎,要盡快找醫生治療。     3.肝、腎功能不佳會讓代謝變差,合併造成口臭問題   進入體內腸胃道的各種外來物質,會在肝臟內經過解毒後轉變成無毒或毒性較輕的物質,再經由腎臟過濾並排出體外,當肝、腎功能不佳時,會導致毒素就會在我們的血液和體內積累下來,也會讓口腔產生異味。     林晏君醫師提醒民眾,若有口臭,光靠口香糖、口腔芳香劑等效果有限,應找出背後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找回清新好口氣!在平時也要記得多喝水讓口腔唾液量充足,能幫助清潔口腔並降低口臭發生的機率。       諮詢醫師:林晏君醫師    現職: iNose大倉美學診所院長 學經歷: 台灣鼻整形基金會董事長及創辦人 台灣顏面整形重建外科醫學會理事 台灣顏面整形重建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美國顏面整形重建外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牙齒的黑斑不是蛀牙?竟然是色素沉澱?重拾自然牙色,食在可靠 影片|被遺忘的鼻之呼吸Mewing!常用嘴巴呼吸壞處這麼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1

  • 新冠病毒也會傳染給動物?家中寵物要當心?小心「這樣做」反而會傷害毛小孩

    文/羅立珊 圖/傅暄閔      摘要  新冠肺炎在台灣連日都突破百位本土確診者,各種消息也甚囂塵上,近期有說法指出新冠病毒可能會透過人類傳給家中毛孩、再傳回人身上,讓不少飼主憂心家中毛孩感染到新冠肺炎,甚至有飼主給毛孩戴口罩、噴酒精,這些行為真的可行嗎?除此之外,俄羅斯也在近日表示國內已經陸續為動物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究竟動物會不會感染到新冠病毒呢?染疫動物還會把病毒傳染給人類嗎?讓獸醫師為你解開動物染疫之謎!     動物也會感染新冠病毒?確診動物症狀大公開   獸醫師林筱瑞表示,目前關於是否所有動物會感染新冠病毒的研究還不明朗,但在全世界確實有發現一些動物被新冠肺炎確診者感染的情況,像是狗、貓、動物園的老虎、獅子、大猩猩等,其中比較特別的是有發現較多的「水貂(Mink)」被新冠病毒感染,因此動物是有可能染疫的。       圖片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13/4925140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有針對伴侶動物的防疫措施提出說明,因為觀察到大部份狗、貓感染到新冠病毒時,症狀都較輕微,所以建議先讓寵物在家進行居家隔離,不要接觸到其他人或寵物,也不要帶出門,主人在照護時要戴手套、口罩、勤洗手與消毒。     感染新冠病毒的寵物會傳回給人?讓研究結論告訴你   林筱瑞醫師表示,到目前為止沒有直接的證據可以證明染疫寵物會將新冠病毒傳染給人類,寵物會染疫都是因為接觸到新冠病毒確診者,截至目前的研究來說,經由寵物傳播新冠病毒給人類的風險是相對低的,所以民眾不用過度緊張。     動物新冠肺炎疫苗出爐, 主要目的並非預防人類被傳染   在近日有報導指出,俄羅斯許多獸醫院已經開始幫動物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疫苗也是施打2劑,在研究結果中發現疫苗確實能在動物體內產生抗體,體內抗體可以維持6個月,顯示出疫苗對動物也能產生保護力。   林筱瑞醫師說道,研發動物的新冠疫苗主要目的,並非預防動物將新冠病毒傳染給人類,而是害怕新冠病毒經由人類傳染給動物後,病毒在動物體內產生變異,而這些變異的病毒若再傳給其他動物,甚至給人類,就有可能讓疫情變得更嚴峻。     疫情之下不能帶寵物出門散步?病毒不會經由寵物的皮毛傳染給人類   研究顯示,雖然寵物的皮膚、毛髮上可能會沾染到細菌、病毒,但病毒並不會藉由這樣的途徑傳染給人類,再加上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會從寵物的皮毛傳播給人,多為確診者傳染給寵物,所以一般情況下若飼主不是帶原者,帶寵物出門散步其實不太會讓牠們感染到新冠病毒,但還是建議民眾要讓寵物保持社交距離,做好預防措施。     飼主感染新冠肺炎,家中毛孩如何照顧?   根據農委會的說明,主人確診後毛孩也不得外出,因為病毒有可能在這期間傳染給毛孩,確診者也不要靠近毛孩,請家中的親友協助照顧,記得在照護前後用肥皂及清水勤洗手,保持衛生安全。若家中無人可以幫忙,可以致電到在地動物防疫機關,會有相關人員協助安置寵物。     寵物疑似染病立刻送獸醫院?你可以先這樣做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有針對伴侶動物的防疫措施提出說明,因為觀察到大部份狗、貓感染到新冠病毒時,症狀都較輕微,所以建議先讓寵物在家進行居家隔離,不要接觸到其他人或寵物,也不要帶出門,主人在照護時要戴手套、口罩、勤洗手與消毒。   如果發現寵物有接觸到確診者時,也要趕緊居家隔離、觀察後續狀況,因為寵物很有可能是無症狀帶原者。除此之外,若寵物出現呼吸道症狀,不要自行帶去獸醫院,可以電詢獸醫院是否提供遠距醫療諮詢,評估寵物染病的原因,如果懷疑是新冠肺炎症狀,再通報給在地動物防疫機關做後續處理。     人可以戴口罩、噴酒精,但寵物千萬不能這樣做   因為寵物的皮膚並非傳染新冠病毒的途徑之一,所以不需要在寵物身上噴酒精,林筱瑞醫師也提到,在寵物身上噴酒精、漂白水、二氧化氯等消毒用品,可能會造成寵物皮膚發炎或過敏,噴到眼睛會有角膜受傷的風險,若在噴灑中不小心讓寵物吃進消毒溶液,可能會造成酒精中毒,最好的清潔方法是用清水或寵物專用的洗毛精清洗,頻率也不宜太頻繁,大約一週洗一次即可,因為過度清潔容易把皮膚油脂洗掉,會讓寵物的皮膚更加脆弱。   有些飼主擔心寵物因為外出散步而染疫,會幫牠們戴上口罩,以為是為了毛孩好,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爲,因為狗的汗腺不發達,需要透過腳掌、嘴巴和舌頭散熱,用口罩摀住嘴巴會讓牠們難以散熱,大幅提升中暑、熱衰竭的機率,與其冒險戴口罩,避開人多的時間或地點遛狗才是好的選擇喔!   目前台灣沒有寵物確診的案例,但寵物的確有機會感染到新冠病毒,想要降低感染風險,飼主本身除了勤洗手、戴口罩之外,也應養成在接觸貓、狗前後洗手消毒,避免與寵物過度親密接觸,主人做好防護措施,就能守護好家中毛孩與自身的健康喔!     諮詢醫師:林筱瑞醫師    現職: 琪欣動物醫院主治醫師 學經歷: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系 台灣大學附設動物醫院實習醫師 台灣大學附設動物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台灣大學附設動物醫院急診醫師 美國Elwood Animal Hospital工作經驗         延伸閱讀 文章|狗狗篩檢準確率了得!防止病毒擴散新利器 影片|法鬥、巴哥整形原因大公開!貓咪私密處也需要改造?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09

  • 全台肺炎疫情延燒,癮君子脫口罩抽菸要開罰!吸菸真的容易得新冠肺炎嗎?

    文、圖/翁嘉妤      摘要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針對戶外未戴口罩抽菸的行為,地方政府也開始開罰,癮君子若勸導不聽者,將可能遭罰新台幣3,000~15,000元,在目前肺炎疫情格外受到關注的時期,網傳有抽菸習慣者,因為肺部功能較差,是較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的族群,這是真的嗎?抽菸還會對肺部產生哪些不好的影響呢?美醫誌藉著5月31日的「世界無菸日」,要來教大家如何顧好自己的肺,提升自身的抵抗力!     隨著全台防疫進入三級警戒,政府對於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擴散,也開始加重執法力度。不少地方政府紛紛表態,戶外抽菸是「非民生生活的必需行為」,因此抽菸沒戴口罩,經勸導不聽者一律開罰,讓癮君子們大嘆室內無法抽菸,到戶外又會被規勸、罰款,真的只剩戒菸一途了。   隨著全台其實戒菸不只為了荷包著想,也與健康息息相關,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已將2021年訂為「戒菸承諾年」,並公開表示吸菸者罹患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的風險,比非吸菸者還高。以往我們普遍認知抽菸對健康有害無利,但事實上菸癮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可能遠比我們想像中的還更加嚴重。     抽菸會怎麼影響身體健康?老痰變多、走路易喘,你感覺到了嗎?   人體肺部的主要功能是交換氣體,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呼吸」,呼吸這一動作其實可分為外呼吸及內呼吸。正常的外呼吸流程是在肺泡中進行,肺泡裡的空氣會和肺泡壁微血管中的血液進行交換,而內呼吸則是指身體內微血管中的血液,與組織細胞間氣體交換的過程。           家庭醫學科醫師洪暐傑表示,吸菸者與二手菸者的肺部是一直在產生發炎反應的,在不斷受到刺激、發炎的環境下,肺部會形成大小不一的空泡(肺氣腫),並失去交換氣體的功能,隨著健康的肺泡越來越少,長期以來便會造成慢性支氣管發炎,開始有各種不適症狀,例如喉嚨積痰變多、容易咳嗽,感冒也經常久咳不癒,甚至走幾步路就容易喘、呼吸困難,對身體影響甚鉅。   雖然隨著時代變化,電子煙與加熱煙的上市,讓吸菸者有更多元化的選擇,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聲明指出,所有形式的菸品和新型菸品,都會對人體產生危害。目前已知電子煙油裡含有約7,000種化學成份,經歐盟檢測發現,其中有超過41種有害物質易造成肺部發炎、過敏、氣喘等症狀,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也比非吸菸者增加2倍,因此無論是吸傳統紙菸還是新型菸品,其實都難逃菸害帶來的影響。   有些吸菸者可能認為「少量抽」就可以降低抽菸對身體造成的傷害,但其實抽菸並沒有所謂的安全標準值,即使吸菸量不多,菸中的有害物質也會破壞肺部。洪暐傑醫師指出,過去曾有數據顯示,1天抽10支菸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約增加50%,而1天只抽1支菸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約增加40%。也就是說,大量抽和偶爾抽,其實都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趁早戒菸才是最佳的選擇。     抽菸易罹患新冠肺炎?WHO建議吸菸者速速戒菸,遠離肺炎病毒   國內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吸菸者不僅因為政府規範而限縮了抽菸的場域,其實自身也是新冠肺炎重症的高危險族群。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20年指出,吸菸者若是感染新冠肺炎,會更有可能導致重症及死亡的風險。據國際研究表示,吸菸者感染新冠肺炎引發重症的機率,是非吸菸者的2倍;住院治療後持續惡化的風險,則會比非吸菸者增加14倍;若是使用電子菸等新型菸品者,感染機率將會增加7倍。   洪暐傑醫師進一步表示,由於新冠肺炎主要是影響肺部機能的病症,而抽菸則會損害肺部的正常功能,因此會讓身體難以抵抗冠狀病毒等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更將新冠肺炎風險列為「戒菸的一百種理由」中的第一名,呼籲全球的癮君子儘早戒菸。     癮君子成「另類散播者」?別讓三手菸危害你的家人!   目前呼吸道飛沫傳染被視為新冠肺炎病毒主要的傳播方式,但洪暐傑醫師提醒,若吸菸者罹患新冠肺炎,在抽菸呼氣時,便可能將受感染的飛沫呼出到空氣中,增加周遭人們感染的風險。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指出,研究顯示即使在二手菸的菸味消散後,病毒仍會附著在衣服、灰塵、傢俱、牆壁上,換句話說我們俗稱的「三手菸」也有可能沾染病毒,冠狀病毒在物體表面可存活7天,但是三手菸可殘留在屋內長達6個月甚至數年,癮君子們不可不慎。   目前全台防疫進入三級警戒期,民眾長時間待在屋內,與家人接觸的時間更多,提醒吸菸者千萬別在家中吸菸,即使在戶外吸菸,身上殘留的三手菸還是會被「帶回家」,危害屋內其他人員的健康。面臨新冠肺炎疫情侵襲,保護家人的最佳方式,還是要從戒除「一手菸」開始,也讓自己遠離肺炎重症及死亡的威脅。     戒菸沒那麼簡單,要戒,就讓專業的來!全台戒菸門診輕鬆查   戒菸並非說戒就戒,要徹底除去菸癮其實相當困難,現在全台已有多家院所提供戒菸門診服務,民眾可以利用衛福部國健署戒菸治療與管理網站的查詢系統,依照所在的地區,查詢各縣市合約戒菸機構。   戒菸門診能提供戒菸輔助療法,減少吸菸者生理和心理對菸的依賴,也讓戒斷症候群不會過於明顯,讓吸菸者在這段期間不會承受獨自戒菸時的痛苦。除此之外,戒菸門診也會協助與吸菸者的家人溝通,畢竟在戒菸的過程中,家人的支持也是相當重要的,並非旁人的一昧苛責、逼迫就能成功,因此洪暐傑醫師鼓勵吸菸者,想要戒菸就勇敢說出來,千萬不要暗自決定,否則很容易放棄,不妨透過戒菸門診的幫助,與醫師一同制定適合個人的戒菸計劃,使自身及家人遠離菸害,重拾健康。     資料來源: 1.Vardavas CI, Nikitara K. COVID-19 and smok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 Tob Induc Dis. 2020;18:20. Published 2020 Mar 20. doi:10.18332/tid/119324.         諮詢醫師:洪暐傑醫師    現職: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 學經歷: 義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義守大學醫學院學士後醫學系外國學生專班講師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     延伸閱讀 文章|肺炎疫苗導致腫痛發炎副作用 醫美填充物惹的禍? 影片|聲音啞啞無法飆高音!聲帶整形手術讓你成為「聲林之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5.28

  • 藍心湄:自駕開車也要戴口罩? 疫情中心:兩人以上就要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圖片來源:藍心湄Facbook粉絲專頁    摘要  新冠肺炎在台灣連日都突破百位本土確診者,各種消息也甚囂塵上,日前藝人藍心湄在臉書就發文詢問「開車自駕是否也要戴口罩?」不少網友也貼出資訊「開車不戴口罩要罰1.5萬」資訊,原本疾管署回應的確是有這項規定,不過後來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做出宣布,自行開車,若是兩人以上同車,就應該戴口罩,若為獨自駕車,在密閉空間內,不影響、不接觸他人可以不用佩戴。     你是不是感到這波疫情時間長又久呢?因為本土疫情連續幾天爆發的原因,使得我們生活必須繼續和口罩為伍,目前這波疫情仍沒有看到終點的跡象,除了為國人付出的醫護外,許多人上班和生活的狀態也與從前大不相同。升級為第三級警戒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外出必須戴著口罩,只有在吃飯喝水的時候才能夠拿下來,不過戴口罩的時機與場合有人就提出了疑問,藝人藍心湄就在Facebook上發問「開車自駕是否也要戴口罩?」尋求最正確的解答方式。   的確蠻多人與藍心湄有相同的疑問,網友也很熱心的尋找正確方式,貼出相關罰則資訊「開車不戴口罩要罰1.5萬」,疾管署表示進入三級警戒狀態之後,外出需全程佩戴口罩,否則將會依照《傳染病防治法》開罰,將處以3千元至1.5萬元不等罰鍰。證實了有這項規定的存在,只要是外出就是要戴口罩,全台各地都是如此。   不過根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後續作出的修正,若是自駕開車門窗緊閉可脫下口罩,兩人以上同車需強制配戴口罩,但罰則的部分並未統一,仍是由各地政府機關訂定罰則;不過這項規定對於台北市長柯文哲來說,他覺得有些東西過猶不及,做得太過頭的話沒有那麼大的意義。車內兩人以上戴口罩要查核是有一定難度,掌握傳染源和管控的作法跟居家隔離也會不太一樣。   對於民眾來說,現階段的確就是做好自我防護,盡量減少外出頻率和接觸人群,就可以降低被病毒傳染的可能性,不管是不是有開車,保護自己和他人最好還是戴好口罩及清潔,期盼有一天這場風暴能快點度過,重回正常的生活。       延伸閱讀 文章|新冠肺炎罩得住,選擇醫用口罩三要素,你買對口罩了嗎? 影片|防疫導致口罩痘和酒精手?! 對抗病毒應該這樣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5.25

  • OK繃貼關節很不方便?美女藥師教你一招恢復手指自由!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OK蹦貼關節很不方便?美女藥師教你一招恢復手指自由!   OK繃是相當生活化的醫療器材,但許多人卻並不了解OK繃的「使用方式」,不是OK繃不好用,是因為你不夠了解OK繃!因此由陳怡安藥師來打破網友對於OK繃的既定觀念,用輕鬆、無壓力的方式來增進實用知識。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42 OK繃多久需要更換? 01:12 防水OK繃就是最好的嗎?會不會讓傷口無法透氣? 01:43 OK繃要怎麼貼關節的位置? 03:13 哪種傷口不適合用OK繃? 04:34 該怎麼判斷該用什麼尺寸的OK繃? 06:04 受傷後以直接貼OK繃嗎?正確處理傷口的步驟是?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植皮不當竟會長出不正常毛髮?選對植皮皮膚美麗不留疤 影片|醫師告訴我!平胸手術可能有哪些後遺症?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5.17

  • 帶狀皰疹蔓延全身好可怕?跟著仙女醫師一同來斬皮蛇!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帶狀皰疹蔓延全身好可怕?跟著仙女醫師一同來斬皮蛇!   你知道皮蛇是什麼嗎?其實皮蛇就是俗稱的帶狀皰疹,會產生水泡及神經痛的症狀。而網路流傳皮蛇長一圈就會死究竟是真是假,本集邀請到皮膚專科王芳穎醫師,來為ME粉們解說皮蛇相關的問題,你也有帶狀皰疹的疑慮嗎?一起來聽聽醫師是怎麼說的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采預告 00:24 皮蛇是什麼 00:58 帶狀皰疹生長部位 01:38 帶狀皰疹好發年紀 02:12 帶狀皰疹治療方式 02:50 帶狀皰疹後遺症 03:50 帶狀皰疹民俗療法 04:20 皮蛇的謠言 05:04 帶狀皰疹遺傳疑慮 05:46 如何預防帶狀皰疹 06:30 特殊案例分享       諮詢醫師:王芳穎醫師    現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醫院皮膚科 主治醫師 學經歷: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桃園長庚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長庚診所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總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住院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皮蛇是什麼?治療三原則斬斷帶狀皰疹復發魔咒 影片|四大痘疤好困擾?專業美女醫師教你擺脫痘痘人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5.13

  • 牙齒的黑斑不是蛀牙?竟然是色素沉澱?重拾自然牙色,食在可靠

    文/楊雅雲 圖/傅暄閔      摘要  牙齒上發現一顆顆的黑點,是蛀牙嗎?臨床上常常會發生患者求診,敘述自己從鏡子上看到牙齒有黑斑,但不會疼痛,以為是蛀牙了,這樣的案例經過醫生診斷卻是牙齒的染色(色素沉澱)?為什麼蛀牙及牙齒色素沉澱常讓人搞不清楚呢?什麼是蛀牙?牙齒色素沉澱又是如何產生的?現今人手一杯咖啡,你知道咖啡族竟然也是牙齒色素沉澱的高風險群嗎?牙齒一旦染色是不是就沒救了?蛀牙及牙齒色素沉澱傻傻分不清!美醫誌帶你一探究竟!     分辨蛀牙、牙齒色素沉澱,透過治療儀光線照射、X光深度診斷   牙齒上長出黑斑,都是讓人困擾的事,即使是俊男美女,只要裂嘴一笑露出牙上的黑點,不僅影響美觀,也讓人大驚失色!牙齒上的黑斑形成原因可能性有很多種,包含蛀牙、牙結石、色素沉澱、四環黴素牙、抽過神經的牙齒、或曾經使用樹脂或牙粉填補過的牙齒導致邊緣變色的牙齒等,其中又以蛀牙及牙色素沉澱最容易被混淆。牙科專科醫師李家君表示,臨床上蛀牙與色素沉澱的判別方式,牙醫會透過治療儀的光線照射,診斷牙齒病灶的顏色及質地,同時拍攝X光片確認深度,蛀牙是屬於深度層,色素沉澱多在表層。     常食用深色食物咖啡、中藥、鐵劑等,小心色素沉澱黏上牙   牙齒色素沉澱多與飲食習慣有關,常食用深色顏色的食物,例如:茶、咖啡、中藥、長期補充鐵劑者,都容易造成牙色素沉澱。目前研究發現,口腔的放線菌量太多時,也會有色素沉澱的問題。放腺菌是口腔內的壞菌,此菌不會造成蛀牙、牙結石,而是會造成牙齒染色的細菌。           噴砂美白清除色素沉澱、喚回自然原色   【色素沉澱—治療方法】:以「噴砂美白」的方式去除,「噴砂美白」是使用水、空氣、細小的碳酸納粉末,利用空氣氣動的原理形成水柱噴發,除去牙齒上的染色。臨床操作上,牙醫需先進行洗牙清除牙結石,再用噴砂方式去除牙齒表面的染色,噴砂的粉末非常微細,連同牙縫的染色都能一併去除。需注意的是,牙齒的色素沉澱除去並非永久性,若未調整飲食及清潔習慣,過一陣子後牙齒的色素沉澱斑點可能又會再現。   「噴砂美白」的特性僅能去除牙齒表面的顏色,恢復成牙齒自然的色澤,但無法改變原始的牙齒基本底色。若是患者對本身的牙齒自然顏色不滿意,期望得到喚然一新潔白的牙齒,可搭配居家美白、冷光美白或陶瓷貼片等治療。     不良口腔清潔、食物殘渣殘留,小心養出一口蛀牙   蛀牙形成的原因常見於飲食後食物殘渣殘留,口腔細菌噬食殘渣變成酸性物質,酸性物質堆積在牙齒表面就會形成蛀牙,且蛀牙一旦形成則不可逆,提醒讀者要好好愛護牙齒,不然牙齒沒了就回不去了。   【蛀牙—治療方法】:使用特殊的儀器將蛀牙清除,蛀牙清潔乾淨後會視牙齒缺損的程度進行重建。牙齒輕微缺損可用補牙或齒雕方法重建;若是深度缺損而影響神經的牙齒,需抽神經進行根管治療;若是嚴重蛀牙者,導致牙冠或牙根蛀空,需採拔牙治療。發現蛀牙問題,一定要即時處理, 蛀牙若置放不理,可能會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嚴重者會導致全身性的急性發炎,甚至引發敗血症或敗血性休克,若腫脹太大壓迫呼吸道,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建立良好的飲食及口腔清潔習慣,重拾健康牙齒   預防蛀牙及牙色素沉澱,建立良好的口腔護理習慣,從飲食及清潔習慣著手,能有效改善口腔健康:   ●飲食調整:預防蛀牙需避免食用高糖分及太黏牙的食物;預防牙色素沉澱需減少補充鐵劑及服用中藥的習慣,並且避免食用包含茶、咖啡等深色食物。   ●口腔清潔:養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包含頻繁及正確的刷牙、使用貝式刷牙法及使用軟毛小頭牙刷輕刷牙齒,並合併使用牙線、牙尖刷等輔助工具清潔牙齒。     醫美破謠言,網路傳說不可信   ●網路流傳「深層的蛀牙可能會引起牙周病或牙齦炎?」李家君醫師表示這是錯誤的觀念。曾有研究指出,嚴重蛀牙引發的神經痛會有強烈的疼痛感,這種疼痛是僅次於生產的疼痛。「牙周病」的形成是堆積在牙齒周圍的細菌產生牙結石,造成牙齒周圍的軟組織、硬組織及骨頭被吸收,嚴重者會導致牙齒動搖,需以拔牙治療。   ●蛀牙是否與天生體質有關呢?口腔健康與後天的口腔環境更有關係,口腔內有許多細菌,包含好菌及壞菌,壞菌通常是造成蛀牙、牙結石及牙染色的細菌,口腔的不潔環境能供給壞菌滋長。養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就能提供適合好菌生存的口腔環境,減少壞菌生長,維護口腔健康。     諮詢醫師:李家君醫師    現職: 明仁牙醫診所 醫師 學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牙醫系 前北醫附設醫院牙科部醫師 前新店耕莘醫院牙科部醫師 台灣植牙聯盟醫學會專科醫師 亞太植牙美容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北市牙科植體學會專業醫師     延伸閱讀 影片|還我漂漂齒!牙上黑斑竟不是蛀牙!噴砂美白給你美麗笑容 文章|嚇!香蕉當牙齒美白貼片?!專業牙醫師教你3重點擺脫黃牙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3.31

  • 焦慮摳皮想抓癢?「皮膚搔抓症」讓你忽視了皮膚痛苦的哀鳴嗎?

    文/翁嘉妤 圖/傅暄閔      摘要  你經常會不自覺的搔、抓、摳皮膚嗎?即使沒有不適感,但這樣的行為,對於有「皮膚搔抓症」的人而言,就是難以停止,甚至反倒讓健康的皮膚,因為不斷的摳抓動作增加傷口,甚至留下傷疤。究竟為什麼我們會有「皮膚癢」的感覺,又要怎麼分辨自己是否有「皮膚搔抓症」呢?     英國一名患有皮膚搔抓症的婦人,每天幾乎都要花上3小時搔抓皮膚,她表示自己在搔抓皮膚當下的感覺很好,但事後卻覺得羞恥不已,而這一習慣也導致她身上多處傷痕累累,更讓她女兒開始模仿,這也使得她開始尋求治療,為求改善這個惡習。     「癢」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癢」?   在正常情況下,我們會覺得「癢」,是因為連接皮膚的神經細胞受到刺激所導致的。人體感受癢覺的神經末梢「癢覺受器」(pruriceptor)在受到某些介質的刺激後,負責傳遞癢覺的「C纖維」(Histamine-sensitive C nerve fibers)會把訊息沿著神經帶到脊髓,再上傳至大腦。   C 纖維是傳遞「癢」這個訊息的重要介質,屬於無髓纖維,傳導速度很慢,是一種特化的神經末稍,也是神經纖維中最細、末端分支非常廣的神經。因此「癢」這一感覺更深入來說,就是因為神經介體刺激C 纖維後,傳入脊髓的背根,再經由脊髓丘腦束、網狀結構傳入丘腦以及下視丘,最後到達多處的大腦皮層,於是大腦皮質把此感覺判定為「癢」。       癢的傳遞路徑(資料來源:Itching for Insight)     有趣的是,我們的身體並沒有專門在處理「癢」這個訊號的腦區,所以癢其實跟許多心理因素有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存在。     你認為的癢其實不是真的癢,認識皮膚搔抓症   皮膚搔抓症(excoriation(skin picking)disorder,SPD)通常發生在青春期,根據美國的社區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皮膚搔抓症的發病率為1.4%~5.4%,約有75% 的患者為女性。多數的患者也會有反覆的拔頭髮、咬指甲、咀嚼臉頰,或做其他重複性的身體動作。   美國皮膚科醫師 Joshua Zeichner 表示,皮膚搔抓症在有痘痘困擾的人身上是很常見的,患者會搔抓膿皰,或是還處於恢復期的皮膚。就像我們總會不自覺的摳抓結痂,直到痂皮不小心脫落、傷口滲血時,才感到內疚不安,這種現象通常與精神失調有關,例如需要靠摳抓來讓心理獲得暫時性舒緩的焦慮症。   有時候甚至在「沒有傷口的時候」,我們也會不自覺的抓癢,即使沒有結痂、沒有疤痕,眼睛明擺著說「別傻了,你的皮膚好得很」,但腦子裡卻迸出個想法告訴你「聽話,現在抓一抓這塊皮膚,你心裡會舒坦很多」,下一秒手就是會難以控制的去抓個兩三下。Zeichner醫師指出,患者會抓自己感到搔癢的部位,或感覺皮膚上有蟲在蠕動。   簡單來說,皮膚搔抓症的核心症狀是會反覆性的、強迫的搔抓皮膚,導致組織損傷,皮膚疾病可能是造成搔抓的誘因,但這種不必要的過度搔抓,更可以歸類成是一種強迫性的儀式動作。     過度搔抓負面影響多,適時求援幫助重建正常生活   過度的搔抓會影響患者的工作、學業,並開始迴避出入公共場合,避免進行社交、娛樂活動。大部份的皮膚搔抓症患者會羞於暴露患部,且會利用化妝或用衣著來試圖隱藏這些傷口。更嚴重的情況是,搔抓行為可能引起組織損傷和其他疾病,例如局部感染、敗血症,嚴重的可能會引發癱瘓或硬腦膜外膿腫。   一般而言,皮膚搔抓症的症狀可約略分為:   1 .反覆搔抓皮膚,導致皮膚受損、病變。   2. 反覆的試圖抑制、減少搔抓皮膚的動作。   3. 對搔抓行為感到極大的痛苦,或導致社交、職業的損害。   如果你也有皮膚搔抓症的症狀,且原因並非來自於其他物質的生理反應(例如可卡因)或身體疾病(例如疥瘡)所導致,請主動接受專業的心理治療。目前較為主流的治療方式是「認知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包括刺激控制法(Stimulus Control)和習慣反向治療(Habit Reversal Training),也有患者在戒除皮膚搔抓症後,進而透過醫美雷射療程來消除身上的傷疤,幫助皮膚恢復健康。   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壓力總是伴隨著焦慮油然而生,卻也經常忽略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進而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自己身體。其實對於心理的病症,我們並不需要感到羞恥,有時候不妨多給自己一點改變的機會,尋求專業治療,相信你的身體也會覺得如釋重負的。   延伸閱讀 影片|異位性皮膚炎癢起來要人命! 4大生活方式教你避免它  文章|曬太陽皮膚就癢到不行?當心光敏感皮膚在作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3.30

  • 蟹足腫—時間餵養的疤痕,立即治療不留痕跡

    文/楊雅雲 圖/傅暄閔      摘要  身體的傷口很容易留下疤痕,疤痕類型好多種,有些疤痕在傷口痊癒後就會淡化,有些疤痕隨著時間反而愈來愈大,而且又癢又痛,這就是蟹足腫嗎?手術切除是否就能讓蟹足腫一勞永逸?網路傳言打耳洞也要小心,不然蟹足腫也會纏上身?疤痕治癒有醫可循,美醫誌帶你認識必須知道關於疤痕的那些事,教你分辨肥厚性疤痕與蟹足腫,告別疤痕的煩惱。     纖維母細胞過度活化,生成肥厚性疤痕、蟹足腫   受傷的傷口都會產生疤痕,疤痕的外觀有深、淺、明顯、不明顯的分別,舉凡跌倒、騎車犁田、燒燙傷、手術,甚至是發炎青春痘都易產生疤痕,若發生傷口太深、傷口感染、傷口照護不當等情況,也會造成明顯的疤痕。   人體會自體修復局部受傷的傷口,主要由皮膚中的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製造膠原蛋白進行傷口修復,淺層的傷口只觸及皮膚表層,通常疤痕淡而不明顯;若是深層傷口傷及真皮組織,就會產生明顯的疤痕。膠原母細胞的活化是傷口修復的必要條件,若發生膠原母細胞過度活化產生過量的膠原蛋白增生,外觀就會形成肥厚性疤痕或蟹足腫。     疤痕分為表淺性疤痕及深層性疤痕,外觀及痊癒的狀況皆有不同   根據皮膚病理學,疤痕可分成二種:   1.表淺性疤痕:傷口只傷及皮膚表層,傷口痊癒後僅會影響皮膚色度問題,例如發炎後的色素沈積或是發炎後的色素脫失等,經過約半年色素不均勻的現象,疤痕都能消失不見。   2.深層性疤痕:傷口易產生癒後問題,依照嚴重程度不同又分為三種類型: (1).萎縮性疤痕:因皮膚發炎嚴重,深層膠原蛋白受到破壞,造成表皮層塌陷,常見於水痘患者、囊腫型青春痘患者,癒後常會有凹陷型萎縮性疤痕。 (2).肥厚性疤痕:纖維母細胞過度活化產生過多的膠原蛋白,造成凸狀、紅色、硬感的發炎組織,常見於青春痘患者臉上產生紅色的突起物。 (3).蟹足腫:成因及外觀與肥厚性疤痕相似,又稱為嚴重型的肥厚性疤痕。蟹足腫會隨著時間在外觀上愈長愈大、凸出、硬感,像螃蟹的腳往外漫延、慢慢擴大而得名。           蟹足腫及肥厚性疤痕傻傻分不清,蟹足腫會隨著時間愈來愈大   肥厚性疤痕及蟹足腫是非常類似的,都屬於深層的疤痕組織,通常肥厚性疤痕的凸起形狀會在傷口的面積裡,只會侷限在傷口的大小,並會隨著時間慢慢萎縮、縮小治癒;蟹足腫通常比傷口大且會往外擴散,隨著時間不僅不會縮小,甚至會愈來愈大,在臨床症狀上常併發癢感及疼痛感。     肥厚性疤痕及蟹足腫的生成與天生體質、基因及後天傷口護理有關   肥厚性疤痕及蟹足腫發生的機轉在醫學上尚未有明確的定論,依臨床經驗顯示與天生的體質、基因,及後天傷口條件有關,例如皮膚色深的人,膠原蛋白較活化,就容易產生蟹足腫。一般而言黑人得到蟹足腫的機率高、黃種人次之、白種人最低。另外,傷口照護不當,也容易造成蟹足腫。   疤痕是很難完全避免的,通常受傷的部位就容易產生疤痕,尤其以手、腳等外露部位最容易發生。皮膚專科醫師魏嘉宏提醒蟹足腫常見於胸口、後背、關節、手肘、膝蓋等部位,而且也會發生在耳朵這個特殊位置,所以打耳洞也可能會得到蟹足腫喔!     不以手術治療蟹足腫,以免造成再度刺激纖維母細胞復發風險   肥厚性疤痕及蟹足腫常見的治療方式分為二種:   1.保守治療—物理性壓迫治療:常用於肥厚性疤痕患者,因疤痕會隨著時間淡化消失,採用物理性壓迫治療為主,運用彈性繃帶、壓力衣、除疤凝膠、矽膠貼片等,透過壓迫方式減少血液循環,讓疤痕慢慢萎縮,進而淡化而痊癒。   2. 積極性治療:常用於蟹足腫的治療方式,考量疤痕會持續擴大,又分為三種治療類型: (1).局部性類固醇注射:通常注射數週後就能看到疤痕萎縮效果,甚至癢感及疼痛感也能痊癒。 (2).冷凍治療:運用低溫讓微血管萎縮、壞死,疤痕就會漸漸減少。 (3).手術治療:民眾最常詢問蟹足腫是否能經由手術切除,魏嘉宏醫師表示蟹足腫不建議以手術治療切除!受傷的皮膚膠原蛋白過度增生造成的蟹足腫,若是採用手術切除,可能會再度刺激皮膚纖維母細胞再次長出蟹足腫,甚至比原來的蟹足腫更大,反而得不償失!建議患者,除非曾採用其他治療方式效果不彰,再考慮採用手術切除,而且需合併其他治療方法,減少風險。特別的是,臨床上耳朵蟹足腫的復發機率較低,所以適合採用手術切除治療。     保濕、防曬、美白保養淡化黑色素,告別疤痕不留身   疤痕留下的色素沈澱護理,患者平日應作好基礎保濕及防曬保養,讓黑色素隨時間漸漸淡化。使用含有對苯二酚、熊果素、杜鵑花酸、麴酸、傳明酸等美白成分的保養品,能有效淡化黑色素及疤痕。若黑色素淡化效果不佳,可採用雷射治療,例如淨膚雷射、皮秒雷射等,可有效擊碎黑色素,加速色素代謝及淡化。若是由肥厚性疤痕或蟹足腫造成的偏紅色疤痕,可採用血管型雷射能有效退紅。   時間是治癒疤痕重要的因素,除了專業醫師治療之外,患者也需有耐心及細心配合醫囑。若想完全遠離疤痕,需把握預防勝於治療的原則,平日除了避免傷口的發生,一旦受傷不可忽視,立即尋求皮膚科醫師評估傷口狀態,才能即時治療對症處置,讓疤痕美觀不明顯,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諮詢醫師:魏嘉宏醫師    現職: 魏嘉宏皮膚科診所 學經歷: 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 台北、林口、基隆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台北、桃園、廈門長庚醫院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雅偲皮膚科診所院長     延伸閱讀 影片|蟹足腫可以手術切除和雷射嗎?!別讓肥厚性疤痕「疤」著你  文章|好想要有驚人秀髮,瞭解頭皮是關鍵!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2.03

  • 被遺忘的鼻之呼吸Mewing!常用嘴巴呼吸壞處這麼多?!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被遺忘的鼻之呼吸Mewing!常用嘴巴呼吸壞處這麼多?!   現代人常使用嘴巴代替鼻子呼吸,但這樣的呼吸法其實會讓你的臉形改變。國外蔚為風潮的運動Mewing,就是來改正用嘴巴呼吸的人,使用正確的方法呼吸,這項運動究竟該如何做?疫情時期戴口罩,口罩下的你是否也是嘴巴開開呢?一起來聽聽黃榆鈞牙醫師的介紹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3 Mewing運動介紹 01:33 常使用口呼吸原因 02:15 腺樣體面容介紹 03:13 Mewing帶來的改善 04:49 養成鼻子呼吸的習慣 06:25 常戴口罩導致口呼吸       諮詢醫師:黃榆鈞醫師    現職: 安曼牙醫診所 院長 學經歷: 台大牙醫系學士 台大臨床牙醫研究所齒顎矯正組碩士 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專科醫師 隱適美認證台灣區講師 隱適美Teenage program Mentor 澳洲MRC肌功能矯正治療原廠受訓     延伸閱讀 文章|2021新春大踢館 「鼻呼吸」讓你免靠醫美就「有型」 影片|發呆會嘴巴開開?秒殺閉合問題絕招您值得擁有!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25

  • 防疫口罩戴不上,是隆鼻惹的禍!?耳軟骨取之有道,自然塑鼻

    文/楊雅雲 圖/傅暄閔      摘要  日前中國大陸女子進行鼻頭美形手術,術後發現醫師不當取用耳屏軟骨填充,耳朵不僅少了一塊肉,連耳機都戴不上,整個耳窿顯露,風都能吹進耳洞!韓國藝人也發生取耳軟骨隆鼻手術,造成防疫期間不離身的口罩也戴不上,是真的嗎?如此驚恐的案例讓愛美的隆鼻消費者心生膽心卻。台灣鼻整形手術蔚為風潮,各種手術術式及人工假體琳瑯滿目,取用自體軟骨減少身體排斥性也受到醫界的肯定,適用於鼻形手術的自體軟骨有哪些呢?哪裡才是隆鼻使用的耳軟骨的正確取用位置呢?又會造成哪些風險呢?     耳軟骨為隆鼻手術最常見的自體軟骨,源於自身、相容性好   鼻整形手術取用自體軟骨部位主要分為鼻中隔軟骨、耳朵軟骨、胸廓自體肋軟骨等三個部位。鼻中隔軟骨的特性為骨直、量少約只有一個指甲大小,適用於鼻微調整形,例如歪鼻。耳軟骨位於左右兩邊的耳朵上,骨量適中,是鼻整形手術最常見的取用位置,常用於耳軟骨搭配人工鼻骨等矯正美形。自體胸廓肋軟骨具有量多、塑型立體及延長效果佳的特性,可達到完美的鼻頭、鼻樑比例,適用於朝天鼻、短鼻、多次鼻整型失敗、人工假體發炎、鼻中隔穿孔、或需大量的軟骨支撐的患者,因自體肋軟骨材料充足且骨質堅硬,對抗攣縮發炎效果比鼻中隔軟骨及耳軟骨好。           耳軟骨取用不當,耳機易脫落,口罩也戴不上   鼻整形手術最常見的取用位置耳軟骨,首選部位為耳甲腔及耳甲艇,報導中大陸女子的鼻整形醫師取用耳屏軟骨填充,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許英哲表示,一般在鼻整形手術時,醫師不會一開始就選擇取用耳屏軟骨,除非是已作過多次鼻整形手術的患者,其耳甲腔、耳甲艇兩個部位的軟骨無法取用,才會另行選擇耳屏軟骨。取用耳屏軟骨的使用量不宜太多,否則會造成耳屏軟弱塌陷、變形的風險。日常聽耳機時,耳屏也具有耳機輔助固定的作用,如果耳屏變形,耳機容易脫出掉落,造成生活上的不便。   近期也發生韓國藝人蔡麗娜(音譯)取用耳軟骨隆鼻造成口罩戴不上的事件,這是由於對耳輪的腳的位置在耳朵的根部,如果執刀醫師一次取過多的耳軟骨,導致耳軟骨支撐力下降造成輕微變形,影響耳朵的阻抗作用,戴口罩就容易掉落。       圖片來源:IG_@rina_sister 圖說:Roo'ra成員蔡麗娜因取用耳軟骨隆鼻造成口罩容易脫落     取耳軟骨隆鼻後遺症少,選擇專業醫師有保障   醫學上適當取用耳軟骨進行隆鼻手術,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後遺症。一般發生的後遺症為耳朵變形,耳朵呈現凹陷、皺摺的樣貌;取耳軟骨過程中傷口過大,也會產生貫穿性的廔管及耳洞風險。如果發生因取骨不當而導致患者失去耳屏,則會造成不自然的耳朵外觀,患者也會因為無法配戴耳道式耳機,造成生活困擾。   若在術後發現因取過量的耳軟骨造成耳朵塌陷變形,需重建耳廓形狀,可使用自體肋軟骨雕成軟骨骨架重新植入塑造耳廓形狀,許英哲醫師表示在臨床醫學上需要執行重見手術的狀況是極少發生的,民眾不需過度擔心,建議患者選擇有經驗的專業合格醫生,取用適當的軟骨,以確保手術的安全性,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術前停用活血功能的食品及藥品,術後傷口無菌護理,遠離感染風險   隆鼻是常見的整形手術,但手術一定有風險,作好術前術後健康管理,減少感染風險,才能打造期待中自然且完美的鼻形。     術前保養:   ●糖尿病、高血壓、心臟血管等疾病患者,觀察身體變化,注意保健。   ●手術前一週停止攝取活血類的食品及藥品,例如維他命K、人蔘等。   ●與醫師完整的術前溝通,醫師根據患者期待調整的部位及身體情況,評估適合的自體軟骨、人工假體及術式。     術後護理:   遵循醫囑按時服藥,並以無菌用品(例如:無菌棉棒、生理食鹽水等)觸碰鼻子,切勿用手或未消毒的器具觸碰傷口,以免造成感染或發炎風險。     諮詢醫師:許英哲醫師    現職: 萊佳形象美學診所 醫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中和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高雄財團法人阮綜合醫院特約醫師 萊佳形象美學診所醫師 台灣形體整合美容醫學會理事     延伸閱讀 影片|隆鼻術後會失去嗅覺?用嘴巴呼吸好痛苦!拉山根真的可以隆鼻嗎?  文章|隆鼻後注意7事項!!鼻子變得很脆弱?玻尿酸隆鼻會後悔?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22

  • 秋冬疫情升溫,全民提高警覺!別忘記勤洗手、戴口罩、保持1.5公尺喔!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根據指揮中心監測資料顯示,截至昨日全球已累計9千萬例確診新冠肺炎(COVID-19),分布於193個國家/地區,病例數以美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及英國為多。台灣近日則是於桃園地區爆發群聚感染,累計至今也有10多人確診染疫。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散,澎湖、苗栗、雲林、南投等四縣宣佈了「避桃禁令」,希望所屬機關同仁若非必要,不可至桃園地區出差、洽公。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爆發疫情,將近10多人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公布了確診者的活動範圍(桃園廣德海鮮、桃園南門市場、桃捷摩斯漢堡、桃源三民麥當勞等地),提醒民眾若有前往上述地區,應採自主健康管理,若有發燒、嗅味覺異常症狀應盡速至社區採檢院所就醫,有相關疑問也可撥打1922尋求協助。臨近農曆年節,因應疫情影響,台灣各地區紛紛取消相關新春活動,如北市年貨大街、台灣燈會、台東元宵遶境活動等,多家公司也都宣布取消了尾牙活動,希望能夠避免員工群聚,減少感染風險。       指揮中心也再次提醒,民眾出入醫療照護、公共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及洽公機構等八大類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因不易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且會近距離接觸不特定對象,請務必佩戴口罩,並應落實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習慣。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及港口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返國後應落實居家檢疫,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請主動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醫時請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這樣才是降低新冠肺炎感染風險的首要條件。     延伸閱讀 影片|濕洗手V.S 乾洗手V.S 次氯酸水V.S次氯酸鈉 一次教你如何正確使用  文章|新冠肺炎肆虐全球 維他命C成為抗毒主角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21

  • 2021新春大踢館 「鼻呼吸」讓你免靠醫美就「有型」

    文/郭美諺 圖/傅暄閔      摘要  想有要張立體的臉型,不用倚賴醫美,只要靠自己把舌頭放對位置,持之以恆,真有這麼神奇嗎?絕對不是開玩笑,訣竅就是「用鼻子呼吸」,而這也被是一項稱為「Mewing」的運動,在國外許多網紅趨之若鶩,利用Mewing運動訓練,透過口腔肌肉,讓肌肉強度重新連結,改變下顎線條,擁有立體臉型,改善雙下巴,不用開刀,也不用戴牙套,自己訓練就很型。           把舌頭放對位置 Mewing訓練自我整型   先來了解什麼叫做「Mewing」?這是由英國牙醫師Dr. Mew提出,倡導大家以鼻子呼吸,取代口呼吸的習慣,因為他認為維持鼻呼吸的觀念很重要,但要怎麼進行「Mewing」呢?平時沒開口說話時,嘴巴呈現閉合狀態,舌頭頂住上顎天花板,擁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黃榆鈞醫師提醒,舌頭往上頂時,舌背也要跟著上提,讓舌頭像是進行伏地挺身的感覺,這個動作用意,不但擺正了舌頭的位置,更能讓舌頭肌力增加,維持口腔肌肉正常的張力,促進上顎骨的生長,進而改變下顎線條。           用口呼吸易成「腺樣體面容 」 臉型體態都走鐘   由於現代人過敏情況常見,習慣就會用嘴巴呼吸或是喜愛食用加工食品或是較柔軟的食物,咀嚼次數變少,導致咬肌力量弱化,讓舌頭在放鬆時就會不自覺擺放在口腔下側,影響了口腔周肌肉與牙齒發展,長久時間就會出現下巴後縮,小下巴或是雙下巴,牙齒也會有排列不整齊的狀況。黃榆鈞醫師強調Mewing是透過口腔肌肉讓肌肉強度重新連結,因此進行Mewing的人,舌頭往上抬嘴巴閉起來時,能改善下顎線條。   黃榆鈞醫師進一步指出,口呼吸問題不只小孩,成年人也有,口呼吸的人在醫學上有個名稱,稱之為「腺樣體面容」,因為口呼吸族群常因過敏而鼻塞,嘴巴開開,用嘴巴呼吸,空氣沒有過濾就直接從口腔進入,刺激到口腔內部的扁桃腺與腺樣體,不但讓過敏情況更加嚴重,腺樣體更會變得腫大,眼眶下方凹陷,臉型看起來比較窄比較長,側面看下巴,顯得後縮,也可能有雙下巴。黃榆鈞醫師形容這些人常看起來彎腰駝背,而眼眶下的肌肉支撐度不夠,容易看起來像是眼角下垂,眼睛呆滯無神,嘴巴又開開,再加上雙下巴,帶有濃烈疲倦,都是因為口呼吸習慣演變而來的特徵。     鼻呼吸取代口呼吸 不是模特兒也有高級臉   利用每天四小時練習Mewing,戒除口呼吸,國外許多網紅認真練習後,下巴出現了明顯的線條,但並非方正國字臉,因為Mewing強調訓練咀嚼肌的中段,臉型整片肌肉發展周全,臉部輪廓線條就會對稱,類似外國模特兒常被說的「高級臉」,黃榆鈞醫師認為成年人改掉口呼吸的習慣,對臉型有幫助,但就兒童而言則比較像治療,想要以Mewing訓練,青少年時期或在此之前開始進行,效果會更容易顯現。     矯正臉型首重自主訓練 想要有型靠自己就行   不過自主訓練除了意志力,還是意志力,不少人還是會想要藉由輔助工具來幫忙矯正,對此黃榆鈞醫師表示,站在醫生立場,還是希望改掉口呼吸的習慣,直言從醫學方面介入其實幫助不大,若想避免在睡覺時不自覺嘴巴開開的狀況,可以用貼布來幫忙,但平時白天最好還是刻意練習鼻呼吸,因為貼布不會完全取代白天的努力,但努力愈多效果就能愈快顯著,若只單純倚賴貼布,想要看到效果,可能時間就會拉長。   防範口呼吸,從自我意識覺察開始,舌頭位置放不對,不只臉型,還會彎腰駝背,影響體態,隨時提醒自己用鼻呼吸,真的不用到醫美動刀,只要自我訓練就能很有「型」。     諮詢醫師:黃榆鈞醫師    現職: 安曼牙醫診所 醫師 學經歷: 安曼牙醫診所院長 台大牙醫系學士 台大臨床牙醫研究所齒顎矯正組碩士 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專科醫師 隱適美認證台灣區講師 隱適美Teenage program Mentor     延伸閱讀 影片|V臉型惹人愛 削骨手術帶你擺脫國字臉疹  文章|只靠肌肉運動也能改變臉型?傳說中的mewing有什麼效果?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20

  • 彩色口罩恐含致癌染劑?食藥署:市售112件全數過關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疫情時期口罩已成外出時的必備單品,人人都需要戴上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另一方面,商人們也嗅到口罩商機,將口罩染上繽紛色系,並搭配節慶推出時節口罩以及印有人氣品牌logo的口罩等等,造成民眾的搶購,將其穿戴上身成為人群中的焦點,儼然成為現下最時尚的配件之一。然而在日前,彩色口罩卻被指出含有致癌染劑,讓人驚呼連口罩是否又不安全了呢?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及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下稱標準局)為瞭解市售醫用口罩及非醫用一般口罩產品之危害風險與品質,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安全,立即進行購(取)樣,共針對市售30件(29家廠商)之有色醫用口罩及82件(71家廠商)之有色非醫用一般口罩進行檢驗「禁用之偶氮色料」及「游離甲醛」2項目,結果全數符合國家標準規定。   檢測標準是依據國家標準CNS 15290「紡織品安全規範(一般要求)」檢測「游離甲醛」及「禁用之偶氮色料」去做抽樣檢測,檢測標準游離甲醛與皮膚直接接觸紡織品限量為75 mg/kg以下,禁用之偶氮色料的含量則不得超過30 mg/kg。抽樣種類分成醫用口罩及非醫用一般口罩,而種類則依製造產地、購得通路及適用配戴對象來做區分,總共抽檢112件口罩,皆全數通過檢核標準,民眾可以安心購買使用。       圖片來源: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圖說: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及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之合格口罩     食藥署與標準局共同呼籲廠商應落實產品之安全性與標示正確性,以維護消費者權益,並提醒消費者選購及使用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一、 請選購標示清楚、詳細的產品,標示內容需包含:   (一) 醫用口罩   1.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二等級外科口罩為衛部(署)醫器製(輸、陸輸)字第○○○○○○號;一等級一般醫用口罩為衛部(署)醫器製(輸、陸輸)壹字第○○○○○○號。 2.品名。 3.藥商名稱及地址。 4.製造廠名稱及地址。 5.批號。 6.製造日期、有效期間。   (二) 非醫用一般口罩   1. 商品名稱。 2. 生產、製造商名稱、電話及地址。屬進口商品者,並應標示進口商名稱、電話及地址。 3. 原產地。 4. 製造日期。 5. 主要成分。 6. 數量。   二、可以嗅覺檢查,如有刺鼻異味請勿購買。   三、應詳細閱讀產品使用說明及注意事項,注意使用條件與限制,正確配戴以有效防護。   食藥署及標準局表示,鑑於流行趨勢或廠商為市場區隔,市面上有色口罩之款式及銷售管道趨向多元,為維護消費者安全,將持續辦理口罩標示、流向及品質管理,必要時進行市場購(取)樣檢測,若有檢出「禁用之偶氮色料」或「游離甲醛」等有害物質不符合國家標準時,將依消費者保護法相關規定處理,最高可處以150萬元罰鍰,以確保消費者健康及權益。     食藥署及標準局提醒,消費者對於所購買之產品多一些瞭解,使用時就有多一分安全保障,相關查閱方式如下:   ● 醫用口罩:如有發現不良品或使用時/後發生不良反應,請至食藥署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http://qms.fda.gov.tw)通報,或撥打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進行通報。   ●非醫用一般口罩:至標準局網站「商品安全資訊網(https://safety.bsmi.gov.tw/wSite/mp?mp=65)」項下查閱或撥打免付費電話0800-007-123洽詢。     延伸閱讀 文章|好萊塢整形名醫開豐唇手術卻染疫身亡!疫情期間還能做醫美嗎?  影片|市面口罩真真假假分不清?口罩續命術!藥師獨門口罩保存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18

  • 好萊塢整形名醫開豐唇手術卻染疫身亡!疫情期間還能做醫美嗎?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秋冬時節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升溫,台灣更是出現醫護人員染疫事件,民眾開始提高防疫警戒,只為避免染疫上身。然而一名好萊塢整形名醫為患者做了豐唇手術時,被口水噴滿臉而染疫身亡,也讓人們對於疫情期間是否要做整形手術,引發熱烈討論。     根據外媒報導著名的比佛利山莊整形外科醫師Payman Simoni(音譯:佩曼西蒙尼)死於新冠肺炎(COVID-19),報導中表示Payman Simoni在進行豐唇手術時被一名患者傳染。   當時Payman Simoni正在為患者進行豐唇手術,進行的部位是嘴唇是無法將口罩戴上的,而患者在手術中朝著Payman Simoni咳嗽,儘管當時醫師有配戴口罩,但還是不能避免新冠肺炎的傳染。手術前該名女子也有確實填寫新冠肺炎調查表,然而在術後醫師卻被通知女子確診新冠肺炎,深入了解後才知道原來女子在術前並未通過新冠肺炎檢測。   當Payman Simoni得知接觸確診患者後,即刻進行自我隔離,依舊躲不過新冠肺炎的攻擊,在短時間內出現發燒、呼吸急促等現象,肺部開始衰竭甚至昏迷,最後於上週五死亡,享年50歲。     圖片來源:IG_@simoniplastic 圖說:圖中為Payman Simoni與美國演員Melissa Riso合照,非報導中確診女子   新聞報導一出,令眾人感到震驚,另一方面,疫情期間任何近距離接觸都有可能染上新冠肺炎,臉部整型手術又是一項醫師與病患需要近距離接觸的療程,「在療程中會發生哪些不明風險,無人能知,因此這段期間是否該停止進行任何手術,尚需要審慎評估」比佛利山莊整形外科醫師這樣表示。   疫情期間人人都會戴上口罩,減少染疫上身的機率,在這期間也有不少人會利用戴著口罩的時候進行臉部微整形療程,藉此遮住術後恢復期的紅腫症狀,然而好萊塢卻發生豐唇染疫的憾事,這是否會降低民眾求美的意願還有待觀察,就現階段還是遵守防疫守則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群聚,才是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延伸閱讀 文章|新冠肺炎罩得住,選擇醫用口罩三要素,你買對口罩了嗎?  文章|戴口罩引發肌膚災難?!口罩防痘Q&A!就算天天戴口罩臉也不會爛!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14

  • 誰說雙眼皮最迷人?破解眼皮迷思!單眼皮也能擁有超凡高級眼!

    文/楊雅雲 圖/傅暄閔      摘要  炯炯有神的雙眼,幾乎是大部份民眾對美麗眼睛的印象,雙眼皮整形手術數十年來人氣不減,然而經過時代潮流的變遷,審美觀念改變,台灣市場從過往喜愛自然深邃的雙眼皮,現今也逐漸出現了單眼皮的擁戴者。你知道哪些眼皮手術適合自己嗎?縫、割雙眼皮手術有什麼差異呢?想要韓系迷人單眼又可以如何達成呢?     迷人的電眼與雙眼皮息息相關嗎?   雙眼皮能夠修飾眼型,讓眼睛呈現放大的效果,主要是和眼睛表皮到深層之間的沾黏層有關,雙眼皮因具有這層天生的沾黏層(此指眼皮摺痕),眼皮張開時沾黏層會形成凹陷,並隨著眼皮的張閉、滑動動作形成雙眼皮的形狀,讓眼睛看起來有放大效果。而坊間多認為眼睛無神與單眼皮有關,這是因為天生單眼皮的人缺乏這層沾黏層,使眼皮張開時呈平順狀態,看起來就會比較無神。另一方面,眼皮與瞳孔的位置也會有影響,瞳孔露出愈多,眼睛看起來就會更有精神。     東西方眼型各有所好,你喜歡哪一種呢?   每個人對於雙眼皮、單眼皮喜好各有不同,受到國情及流行趨勢的影響,韓國女性偏好窄型的雙眼皮,台灣女性則喜歡寬型雙眼皮,由此可知,追求電眼魅力仍是台灣的主流市場!       圖片來源:左:IG_@ lalalalisa_m、右:IG_@twicetagram 圖說:人氣女團BLACKPINK成員Lisa的眼皮就屬於較寬的雙眼皮,而TWICE成員周子瑜雙眼皮就比較窄一點,各有各的特色。     雙眼皮手術恢復期短、傷口小,輕鬆擁有自然魅眼   目前,雙眼皮手術方式可以分為三種:割雙眼皮手術、縫雙眼皮手術及釘書針式縫雙眼皮手術。   ● 釘書針式縫雙眼皮手術: 始於韓國,發明似釘書機可供標註針洞記號的輔助器械,利用器械在眼皮上咔嚓一下,讓眼睛表皮和結膜層出現針孔位置,再依照針孔位置進行雙眼皮縫合。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醫師不一定會使用釘書針器械進行手術,只是仍延用此術式名稱。   ●縫雙眼皮手術: 現今已成熟發展成多種術式,例如「單點同進同出法」及「多點平面縫式」,前者破壞性少、出血少、消腫快;後者為連續性縫合,緊密牢靠、效果好,恢復期較長,但持久度較好。根據臨床經驗縫雙眼皮手術的方式都能輕易達到貼雙眼皮貼的自然效果。 *縫雙眼皮手術的恢復期短、傷口小,約一週可消腫70%,二週約可消腫80%,眼皮恢復到自然狀況約需一個月至六個月。   ●割雙眼皮手術: 適用於眼皮有多餘贅皮或是皮膚狀況無法以縫雙眼皮手術達到患者期待的術式,可經由割雙眼皮手術切除多餘的皮膚、移除多餘脂肪。割雙眼皮除了縫線固定外,割開的傷口對深層皮膚會產生部份沾黏效果,所以割雙眼皮手術會比縫雙眼皮手術效果維持更久。 *割雙眼皮手術的恢復期較長,傷口約二週可消腫70%,眼皮恢復到自然狀況約需三至六個月。     韓系單眼皮帶有酷勁、可愛感,擁有獨一無二的魅力   近幾年來韓風盛行,單眼皮魅力開始改變人們的審美觀念,雙眼皮的深邃感已不再是美麗首選,反之,單眼皮更能夠詮釋出雙眼皮無法有的霸氣眼神!       圖片來源:左:IG_@ggonekim、右:IG_@sodam_park_0908@ 圖說:韓國女星金高銀的眼睛雖沒有雙眼皮的放大感,但看起來也相當的有神,另一方面,朴素丹的單眼皮幅度較小,卻也不到無神的狀態,看起來反而帶有可愛、撒嬌感。     擁有內斂迷人的單眼皮不是夢,審慎評估避免重複手術風險   目前市場上以雙眼皮手術為主要療程,單眼皮手術對於患者的需求條件較嚴刻,客群較少。單眼皮整形手術是將雙眼皮手術反向操作,將眼皮表皮到深層的沾黏層剝離,平撫眼皮凹陷,手術過程需剝離沾黏,再利用眼皮組織將原本移除部位進行填補,避免原本的沾黏層再度沾黏,才能成功讓雙眼皮變成單眼皮。單眼皮手術的切口會運用皮膚組織作隔絕讓傷口不明顯,術後恢復期約二週至四週。     雙眼皮變單眼皮是可以的,那麼想要再變成雙眼皮,可行嗎?   若曾進行過單眼皮手術的患者又想變回雙眼皮,在醫學技術上雖可透過雙眼皮手術再次整形,但倪宗聖醫師提醒,重複眼皮手術會有傷口及疤痕生成的風險,也會影響眼皮外觀自然度,患者需審慎評估,多一次手術就會多一份疤痕!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割雙眼皮,眼型、臉型、皮膚狀況都是評估因素   患者希望透過雙眼皮手術達到擁有年輕又漂亮的雙眼,倪宗聖醫師表示,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割雙眼皮!眼型、臉型、皮膚狀況及患者喜好都是評估因素。眼皮與眉毛、眼睛的距離及皮膚厚度都會影響眼睛外觀及手術方式。若是原本已是雙眼皮的患者,因皮膚下垂或眉毛下垂導致雙眼皮不明顯,可透過其他醫美療程將下垂部位作拉提而得到自然效果,所以適不適合割雙眼皮因人而異。   民眾時常會拿著喜愛的明星或模特兒的眼型照片求診,因每個人的臉型不同,照片和實際效果會有差異,建議患者於術前與醫師作好完善的溝通,醫師進行術前評估時,會先在患者臉上進行眼型模擬以貼近真實的狀況,並與患者確認喜好,提供風險評估後決定術式及療程,術後配合醫師指示,傷口不碰水、定時上藥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為照護原則,達到良好的成效。     諮詢醫師:倪宗聖醫師    現職: 聖宜診所 醫師 學經歷: 現任聖宜診所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馬偕醫學院臨床講師 中華民國整形外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     延伸閱讀 影片|雙眼皮竟可以變單眼皮?魅力電眼不是雙眼皮特權 !  文章|不知道是眼皮鬆還是眼瞼垂?醫師教你簡單判斷什麼叫「眼瞼下垂」!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08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