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經閒置10分鐘了,為您推薦其他文章!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
搜尋手共有435筆結果
文、圖/翁嘉妤 摘要 「凍甲」是甲溝炎的俗稱,又稱為嵌甲、指溝炎、甲床炎,好發族群其實很多,但錯誤處理也不少,患者經常會為了減緩不適,將指甲越剪越短,或尋求坊間美容師、美甲師來修剪,但不當處理可能讓之後新長出來的指甲更彎曲,更容易嵌進周圍的皮膚,反而造成慢性甲溝炎,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小小一片指甲雖然不起眼,一旦痛起來卻宛如「滿清十大酷刑」,讓人難以忍受。如果指甲周圍經常有疼痛、流血的情況,或是指甲已經明顯插入旁邊皮肉時,就可能是凍甲的症狀。凍甲最常出現在足部兩邊的大拇指上,但是其他指頭也有可能發生,甚至也有所謂的「手指凍甲」,不過臨床案例還是多以雙腳大拇指的凍甲最為常見。 指甲剪不好,凍甲來報到?肥胖竟然也是凍甲禍首? 凍甲的成因可大略分為先天和後天兩種,特徵如下: 先天性凍甲 甲片較寬:甲片過於寬大,所以容易插入甲肉內 甲片較薄:甲片太薄,容易受到壓迫而插入甲肉 常流腳汗:腳汗嚴重會讓腳趾經常處於潮濕環境,指甲容易變軟而插入甲肉 趾骨異常:由於趾骨過寬造成指甲易捲曲 皮膚科醫師陳逸懃指出,先天性的患者小時候可能就曾有凍甲症狀,由於這類族群穿鞋時較易壓迫到足部指甲,因此指甲容易插到皮肉裡面,自然就會造成凍甲。民眾可以將一般指甲想像成是較厚實的木片,而先天性凍甲患者的指甲則是細薄的刀片,在長期摩擦下,後者指甲就容易嵌到旁邊的皮肉,產生腫脹發炎、疼痛,更進一步還可能影響甲摺的生長,讓整個肥肉包覆住甲面,嚴重者指頭也會因此變形,不可輕忽。 後天性凍甲 受傷:長時間走路摩擦,或是跌倒受傷 肥胖:除了過重以外,包括會讓肢體腫脹的疾病、懷孕等都會壓迫到腳趾 指甲感染:灰指甲 鞋子不合腳:鞋、襪太緊造成的壓迫 不正確足部使力:走路姿勢不正確 修剪指甲方式錯誤:深挖深剪,將指甲剪太短 凍甲的後天成因,陳逸懃醫師表示,不當修剪指甲是最常見的情況,很多人在修剪指甲時,會一直往兩側「深挖」,但失去側邊的指甲保護,會讓下方的甲肉往上包覆,反而會讓之後指甲長出來時更容易嵌入,刺進周圍的皮膚,形成所謂的「捲甲」。其實正確的修剪方式,是沿著指甲長出來的地方平行修剪,不需要剪得過深,或往兩側做過多修飾,剪完後可以利用銼刀將兩側邊緣搓鈍即可。 肥胖其實也是造成凍甲的原因,陳逸懃醫師指出,行走時足部大拇指會承受身體一半的重量,所以如果體重過重者,指甲邊緣易受到壓迫,會就會形成凍甲。如果本身有一些肢體腫脹的疾病,例如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甲狀腺異常,或是因懷孕而水腫等情況,可能也會連帶有凍甲的問題。 找美甲師修剪指甲?當心陷入凍甲的惡性循環 許多凍甲患者在感到不適時,會選擇去美甲沙龍修指甲,但為了減緩疼痛而將指甲修得更短更小,只會讓凍甲陷入一個惡性循環,變得反覆發作,經常要再去店裡修剪,無法根治凍甲問題。 陳逸懃醫師指出,若是相當輕微的凍甲,利用美甲貼片的確是可以稍微改善彎曲情況,不過一般來說美甲師是無法根治凍甲的,且凍甲患者不僅會有指甲彎曲的困擾,還可能有一些前置作業要處理,例如指甲內嵌插進肉裡、發炎、腫脹等問題,需要打麻藥、做清創,此外患者除了凍甲外,可能也有合併其他如灰指甲、厚甲等狀況,需要經過醫師評估後做治療,這些都是坊間美甲沙龍無法做到的處置。雖然凍甲並不是什麼嚴重的病症,但痛起來可是會影響到生活品質,建議還是要找專業醫師治療,早日擺脫凍甲人生。 凍甲治療不用再「拔指甲」!擺脫疼痛不是夢想 凍甲也是有分「等級」的,目前普遍使用的分類方式,是以美國外科醫師Carl J Heifetz提出的Heifetz分級為主,可依嚴重程度分為三級: 第一期:輕度發炎(Stage I:Inflammatory Stage) 輕微發炎,走路久了局部開始有紅、腫、痛的症狀,但休息一下後疼痛感又消失了,許多穿高跟鞋的女性會有這種困擾,如果放任不管的話,慢慢的情況可能就會變得更嚴重。 第二期:中度發炎(Stage II:Abscess Stage) 周邊的皮膚組織受到感染,變成急性發炎,傷口紅腫,伴隨化膿感染或有組織液滲出。 第三期:重度發炎(Stage III:Granulation Stage) 長期以來變成慢性發炎,有肉芽組織增生,指甲旁的肉肥厚增生,包覆住指甲,影響走路和活動。 治療凍甲需要視情況來做評估,根據發炎程度、左右腳、內外側的不同,對應的方式其實也會有所差異,不過想要指甲不再彎曲內嵌,可不能光是盼望指甲能自行「找回」生長方向。陳逸懃醫師表示,治療凍甲就像是牙齒矯正,已經歪掉的牙齒不可能再恢復正常排列,指甲也是同理,如果想要指甲恢復正常捲度,就需要透過外力來導正。 長肉芽的指甲,經5個月的矯正治療後,肉芽已被清除,指甲也被拉寬 照片來源:陳逸懃醫師提供 許多人對凍甲治療感到卻步的原因,就是認為「指甲手術」是宛如酷刑般的疼痛,陳逸懃醫師解釋,有些外科醫師會拔除整片指甲來處理凍甲,但是這種做法的復發率非常高,拔完後仍有7成的機率指甲會彎曲,手術方式也會破壞指甲的生長母細胞,讓新生的指甲容易變形,因此目前較進步的甲床重建手術,是僅去除指甲側邊0.1~0.2公分插進肉裡的部份,並破壞指甲生長點,使得會嵌入甲肉的指甲不再生長,永久的讓甲床變窄。術後需要照顧傷口,包括定時換藥、不要讓傷口碰水,恢復期約1個月。 甲床重建手術雖然減輕了傳統方式漫長恢復期的負擔,但術前的評估相當重要。急性與慢性發炎的凍甲,在治療方式及費用上也會有所差異,醫師必須參考Heifetz分級來判斷患者凍甲的嚴重程度,在控制住發炎、穩定狀況後,再接續進行矯正療程,因此術前需要和醫師詳細溝通,並主動告知醫師自身病史、生活習慣等,讓醫師根據患者的情況來提供適當建議。 甲床重建手術治療照 照片來源:陳逸懃醫師提供 凍甲患者選擇更多元,手術、矯正器優缺點比一比! 除了甲床重建手術外,凍甲患者也可以配戴矯正器治療,目前矯正器的發展已逐漸進步,過去許多只能選擇手術的患者,現在也能夠使用矯正器來改善凍甲。陳逸懃醫師表示,矯正器的優點是沒有傷口,因此可以正常碰水、運動,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但缺點在於相比起手術,矯正的治療時間較長,療程大約需要半年,嚴重者甚至需要配戴更久才能有效果。 照片來源:原廠提供 因為指甲是活的,所以使用矯正器治療並非一次就能到位,隨著指甲的生長,矯正器的位置也會跟著往前,因此每隔約1~2個月就必須回診做調整,治療費用也會因為調整次數而有所差異,較輕微的狀況可能1~2次調整就能改善,較嚴重的就需要3~6次以上,會因為個案的情況不同而異。需要注意的是,配戴矯正器需要有耐心,千萬不可以中途放棄,否則容易讓凍甲再次復發。 嚴重凍甲的患者,矯正前指甲非常厚非常卷,經配戴矯正器治療6個月後,指甲拉平,變得也比較薄 照片來源:陳逸懃醫師提供 凍甲治療並只是單純改善指甲彎曲、控制發炎,陳逸懃醫師指出,無論是採用侵入式手術,還是非侵入式的矯正器治療,術前醫師都會與患者溝通,了解形成凍甲的成因,讓患者避免會造成凍甲的生活習慣。例如若患者凍甲是因為肥胖而造成的,就要進行體重控制,若患者修剪指甲的方式錯誤,則必須從修剪指甲的觀念來導正,如此一來才能夠降低復發機率。 別再虐待你的腳!從根除不良習慣開始,擺脫凍甲困擾 腳是支撐身體重要的根基,所以可別為了美觀而委屈了你的雙足。東方人的腳型比起西方人較為短小,腳掌寬大且略肥厚,腳趾也偏短肥,後跟弧度較平順圓滑;西方人的腳型則是較為修長,腳掌瘦扁,腳趾細長,後跟弧度較大且突出,兩者其實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差異。陳逸懃醫師表示,慎選鞋子非常重要,有些鞋款不一定適合台灣人的腳型,例如歐美時尚常見的尖頭鞋,就不適合肉肉腳的族群,皮鞋材質如果過硬,也較容易有凍甲問題,所以選購時包括鞋型、材質都要注意。 由於每個人的腳型都有些許不同,所以買鞋子的時候一定要試穿,除了鞋型要好走舒適、材質要透氣外,也要注意楦頭是否則足夠寬鬆,以免壓迫腳趾,如果脫鞋後看到皮膚泛紅,就表示鞋子太緊了,不適合長期穿著。 綜觀引發凍甲的成因,從鞋子、體型、剪指甲的生活習慣等都有影響,因此當凍甲發作時,不應單純將指甲剪短來避免疼痛,如此短暫的緩解,只會造成指甲長出後又會再次插入皮肉的反覆循環,也讓腳趾不斷的受傷,建議應及時就醫尋求專業協助,與醫師共同找出發病的原因,讓自己的雙腳能夠喘息,真正從凍甲地獄中獲得解脫。 諮詢醫師:陳逸懃醫師 現職: 辰星皮膚專科診所 皮膚專科醫師 學經歷: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總醫師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住院醫師 台大醫院病理科住院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甲肉一直往後退怎麼辦?修護指甲,指甲健康要先顧 文章|焦慮摳皮想抓癢?「皮膚搔抓症」讓你忽視了皮膚痛苦的哀鳴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13
文/郭美諺 圖/傅暄閔 摘要 結紮後就不能一展雄風了嗎?相信對大多數男性朋友而言,結紮手術的後遺症是考慮是否決定結紮的關鍵因素,泌尿專科醫師羅詩修指出,結紮是將輸精管中斷,阻絕精蟲外出,並不會動到睪丸和血管,也因此不會影響男性荷爾蒙的產生與輸送。若是與女性結紮比較,男性結紮有三大優點,安全、簡單以及快速,因為局部麻醉,所以術前也無需禁食,恢復速度也較快,對於生活影響相對較小。但結紮後也並非能馬上提槍上陣,泌尿專科醫師陳偉傑表示,因為精蟲會有「庫存」,大約需要2個月的時間讓身體分解吸收,或是15次的射精清除,建議回診找醫師確認精液內是否仍有精蟲在活動,若經由顯微鏡發現還是有精蟲,就必須再進行一次結紮手術。 結紮目的斷精蟲,三層防護避黏回 只要突破麻醉階段的疼痛,其實結紮手術真的不難,陳偉傑醫師指出,結紮手術像是探囊取物,因為結紮的目的是要中斷精蟲的通道,而睪丸製造精蟲會經由輸精管傳送,因此必須先經由觸診找到陰囊的位置,再評估是否容易找到輸精管。羅詩修醫師進一步解釋手術執行過程,先將輸精管切開一個洞,將輸精管拉出來剪斷、反折,再予以封口,以三層防護的方式,避免輸精管再自行接通黏合。 曾有研究發現,如果只是單純將輸精管剪斷,有很高的機率在日後會重新接回,陳偉傑醫師表示,這也是人體奧妙之處,因此光是剪斷不夠,必須要綁起來,再加上封口,讓被斷開的輸精管兩頭離得越遠越好。 男女結紮比一比,男性結紮快又準 和女性結紮相比,男性結紮手術過程較為簡單迅速,手術時間約15~30分鐘,術前局部麻醉即可,傷口僅在皮下,也因為傷口小,術後恢復期也較短,能夠立即恢復正常生活,手術費用大約在7千~1萬元。而女性結紮手術時間約1~2小時,會在腹部有大約1公分的傷口,手術還會進入腹腔,因此需要全身麻醉,手術費用大約在1~2萬元左右。相較於男性結紮手術,女性除了術後恢復期較長外,想要恢復生育功能,也很難進行接回,因此較無反悔空間。 陳偉傑醫師指出,男性朋友對結紮手術,心裡都有個大魔王,擔心一開始打麻醉針的時候會感到異常疼痛,但其實羅詩修醫師形容麻醉針打在陰囊時,只會有脹脹的不舒服感,民眾無須過度擔心。 而在結紮前,醫師也會評估是否適合進行結紮手術,首先要確認患者是否已婚,因為同意書上必須由配偶簽名同意。當然個人意願相對重要,陳偉傑醫師就透露很多男性非自願來結紮,是被配偶帶來,主要是為了免去日後避孕的煩惱。 術後別急著上陣,確認無蟲再開機 相信許多人都很關心,結紮後何時能重新「開機」?即使結紮手術的傷口小,還是需要時間復原以避免傷口感染,因為在性行為的過程中,會造成陰囊碰撞,也會有分泌物導致感染的風險增加,建議約一星期後,待傷口密合,即可開始性行為。不過要注意的是,結紮手術後並非立即不需避孕,陳偉傑醫師表示,因為精蟲有庫存,大約需要2個月的時間讓身體分解吸收,或是15次的射精清除,建議遵照醫囑指示「清槍」,並回診確認精液內是否仍有精蟲在活動,若經由顯微鏡發現還是有精蟲,就必須再進行一次結紮手術。 結紮不會誤雄風,大鵰仍有用武之地 對於結紮,很多男性心裡壓力不小,讓他們最擔心的莫過於能否一展雄風,尤其是否會影響性高潮。針對這點陳偉傑醫師重申,結紮是影響精蟲的通道,不會影響神經及其他反射動作,所以還是會有高潮,儲精囊、前列腺液還是會分泌,也還是會有精液的,畢竟精蟲只是占精液的一小部份,醫師形容,就像喝雙Q手搖飲,只少了其中一Q,簡言之就是「少了一味」罷了。羅詩修醫師補充,結紮前後因為少了精蟲,所以精液味道多少會有差別,也會有人覺得精液變稀,量也變少,但影響並不大,重要的是精蟲沒了,才能放心享受魚水之歡。 不過結紮後也有人後悔,或是有生育需求,想把輸精管重新接回,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僅需透過手術接回即可,但由於輸精管很細,管徑只比頭髮粗一些,因此必須透過顯微鏡來進行通道對接的縫合。羅詩修醫師指出,單邊輸精管就需耗費1個小時以上,總費用約莫3~4萬元,還有極少數男性紮了再接,接了再紮,在費用上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因此建議民眾結紮前還是慎重考慮,別讓自己的輸精管和荷包經歷如此的反覆折磨。 諮詢醫師:陳偉傑醫師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泌尿科醫師 學經歷: 長庚大學醫學士 宜蘭羅東博愛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總住院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住院醫師 諮詢醫師:羅詩修醫師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泌尿科醫師 學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總住院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住院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男女自慰不害羞,高潮自己來,健康性福非難事 影片|快進快出「包皮槍」!新式包皮手術 30秒讓包莖小弟弟重見天日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01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男性結紮雄風不再!?早洩與遲射哪個比較好? 男性結紮手術其實不可怕,也不會有劇烈的術後不適感,但有些人會說,結紮會影響「男性雄風」,所以強烈反對男性結紮,究竟傳言是真是假?若有早洩或是遲射的問題,哪個對泌尿科醫師來說是比較棘手的呢?本集邀請到陳偉傑與羅詩修醫師,來為我們解說關於男性結紮的各種知識,破除大家對結紮的迷思!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2 男性結紮影響性能力疑慮 02:11 術後是否會高潮 02:38 術後是否還有精液 03:05 術後精液的變化 03:47 術後是否會高潮 04:16 射精障礙的比較 05:30 術後是否需要避孕 06:46 結紮手術使用健保疑慮 07:35 結紮術後反悔 08:59 醫師小醫囑 10:18 幕後花絮 諮詢醫師:陳偉傑醫師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泌尿科醫師 學經歷: 長庚大學醫學士 宜蘭羅東博愛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總住院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住院醫師 諮詢醫師:羅詩修醫師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泌尿科醫師 學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總住院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住院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男網紅「追蹤人數達標」就隆乳?男性隆乳手術真有這麼單純? 影片|快進快出「包皮槍」!新式包皮手術 30秒讓包莖小弟弟重見天日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8
文/林聖錡 圖/翁嘉妤 摘要 隨著接種的疫苗到來,國人開始依政府規定的類別接受施打,近日也開始實施殘劑預約劑,讓非規定類別的人員也可以盡早打到疫苗,不過注射疫苗並不是沒有副作用,除了有全身痠痛、發燒、頭痛等全身性反應,皮膚是最常表現症狀的部位,注射後出現紅腫及癢感也是有可能,甚至有人出現所謂的「新冠手臂」,如何緩解這些可能出現的副作用,讓醫師來告訴你。 你或你的家人去接種疫苗了嗎?相信部份長者都已經接種過了,不過根據國外研究,在注射疫苗後有人卻出現了副作用,部分是全身性的反應,像是身體痠痛、發燒等症狀,有些像是局部性的,例如打的部位痠痛、皮膚產生紅疹、蕁麻疹、玫瑰糠疹及各種濕疹型的變化,會因疫苗種類和個人體質出現不同的反應。 皮膚科醫師蔡長祐表示,英國《刺胳針》報告顯示,出現比較多副作用的族群落在女性及小於55歲佔大多數,以現行AZ疫苗來說,一般來說打完疫苗隔一兩天這些紅疹和痛感就會出現,但是約一周它自動就會消腫並痊癒;若是以mRNA疫苗來看,症狀其實也是差不多,但是要注意有人在打完後一周手臂出現局部大型紅腫的遲發性反應,令民眾感到又腫又痛,它被稱做「新冠手臂」,會有人誤以為這個是蜂窩性組織炎,但其實不是,而新冠手臂大部分的人會在4天左右消退。至於腳、嘴部及臉部皮膚會不會有影響,蔡長祐醫師說,擴散至其他部位就是全身性的皮膚反應,比較常見就是蕁麻疹、少見的如玫瑰糠疹、麻疹、肢端紅腫的皮膚反應。 至於年長者會不會有這些皮膚表現,皮膚科醫師何信君表示,一般來說年長者的皮膚對疫苗反應比較溫和,多半是發燒或痠痛,反而年長者要多注意慢性病等其他疾病引起的風險。若是皮膚本身有過敏的人,也會懷疑是否在注射疫苗後引起其他的反應,何信君醫師說,這要看體質和疫苗內容物是否有相關,本身對疫苗內容物有過敏現象,當然接種後就會有。 部份民眾會因為打了第一劑疫苗產生副作用後而對第二劑接種產生卻步,認為自己是不是對疫苗過敏,蔡長祐醫師說,其實副作用都會有,就算是注射第二劑也會有可能再度出現,但症狀就會比較輕微許多,他呼籲民眾還是要去接種第二劑來抵抗病毒的入侵。 至於在臨床上來看,民眾若覺得注射後有不適,可到就近的醫療單位去確認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治療,就兩位醫師的角度來說,注射完後發生症狀前來求診的並不多,反而是沒有打疫苗的人,皮膚出現類似蕁麻疹或小水泡症狀,懷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而前來就診,不過醫師沒辦法證實,還是要透過篩檢才能知道。蔡長祐醫師表示,處理這些症狀與一般皮膚問題大同小異,給病人使用口服抗組織胺加外用的類固醇藥膏,有時可以加止痛藥,都能得到不錯的一個治療效果。 諮詢醫師:蔡長祐醫師 現職: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 主任醫師 學經歷: 前蔡仁雨皮膚科診所副院長 前王仁暉皮膚科診所主治醫師 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日本東京虎之門醫院皮膚外科進修 日本東京大塚形成外科研究員 諮詢醫師:何信君醫師 現職: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 皮膚科主治醫師 學經歷: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皮膚外科研究員 長庚大學部定講師 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前基隆長庚醫院皮膚科主任 延伸閱讀 文章|新冠疫苗面臨緩打潮?打疫苗後真的易猝死?你也「縮」了嗎? 影片|防疫導致口罩痘和酒精手?! 對抗病毒應該這樣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5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摘要 談到癌症,不論男女應該沒有一個人想要與它共存,以女性來說的話就是「乳癌」令人聞之色變,因此定期篩檢和早期治療非常重要。不管是有無隆乳的女性,若不幸罹患乳癌,就必須透過手術來進行切除全部或部分乳房,另外在整形手術協助下重建義乳,在手術過程中是否就不會再得到其他的併發症呢?在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整形外科研究下,找出了些微的差異性,而此研究也發表於國際的美容外科醫學期刊《Aesthetic Surgery Journal》,讓台灣在國際醫療上再度獲得肯定。 生病不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尤其是那些會拖垮家庭與生活經濟來源的重症,癌症就是其中之一,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及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國人十大癌症之首是大腸癌,其中女性聞之色變的就是乳癌了,衛福部統計每年約逾萬名婦女罹患乳癌,其中約2,000位死於乳癌。若以年齡層來看,每3位乳癌病人就有一位發生在45~54歲之間,甚至有5成5的乳癌發生在40~59歲的中年女性,每年高達8,835人,可見乳癌對於女性是相當有殺傷力的。因此定期乳癌篩檢,透過乳房攝影和乳房超音波的方式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但是不幸發生乳癌,就要透過手術方式做乳房部分切除或是全部切除,若是癌細胞有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就要合併標靶治療,例如電療及化療來輔助病患度過難捱的時期。 乳房重建是一個重要的議題,整形外科醫師鄭旭棠表示,因為在手術切除乳房後,女性因此失去了重要的性徵,心理上會有擔憂及煩擾,重建不只可以恢復外觀上的完整,心理的自信心也會隨之增高,站在整形外科的角度,會建議已切除乳房的女性來做重建,不過很多女性對於重建猶豫不決。第一,重建費用不便宜,必須自費10萬至20萬不等。第二,有些人會擔心乳癌會不會復發,造成要再把義乳拿出來再重做一次。對此鄭旭棠醫師說明,重建前都必須要跟病患說明各項的細節,包括原本胸部大小到底適不適合、重建金額以及癌症復發後該如何處理,當然最重要就是尊重病患的意願,才會進行重建。 另外重建手術是有其併發症,雖然機率很低,不管曾經有沒有隆乳過的女性都應該要了解,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如下: 1.乳房皮膚壞死:乳房外科醫師在手術切除乳癌過程中,可能造成皮膚切得太多導致皮膚壞死的情況。 2.傷口及義乳感染:傷口或是義乳感染經常會導致細菌附著在義乳上,嚴重的感染甚至要再接受傷口清創並且移除義乳。 3.傷口內部血腫:可能的原因是手術中或是手術後的出血,導致傷口內部血腫,嚴重的血腫可能要再次手術移除血塊。 4.積水:所謂積水是因為重建手術後通常都會放置引流管,太早移除引流管導致組織液會積在裡面。 5.最嚴重的併發症通常是嚴重的上述情況,導致必需將整個義乳移除。 由於台灣婦女乳癌全切除手術後,接受重建手術的比例跟歐美國家比較起來相對比較低;至於隆乳後,因罹患乳癌而必須接受乳房全切除並且接受立即義乳重建手術分析,相關併發症的文獻及資料更少,因此鄭旭棠醫師便決定投入研究,比較隆乳病患及沒有隆乳病患,因罹患乳癌接受乳房切除及義乳重建後併發症的情形。 鄭旭棠醫師的研究運用系統性評價及統合分析的方式,綜合全世界僅有的6篇研究,241位在義乳重建前有做過隆乳,1,441位則是沒有,對照後發現曾經有隆乳過的患者得到血腫比例為3.39%,相較沒隆乳者只有2.15%,併發症的確是稍高了一些。這份研究對於國外來說非常的重要,過去沒有人做過這項研究,《Aesthetic Surgery Journal》將鄭旭棠醫師這份報告公開,希望不只其他醫師可以了解,病患也可以知道如果罹患乳癌時,接受義乳重建可能會發生的情形,醫病雙方可以更仔細的面對這些問題。 諮詢醫師:鄭旭棠醫師 現職: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 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學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整形外科研究醫師 台灣外科醫學會外科專科醫師 台灣手外科醫學會手外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重症醫學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產後婦女、乳房重建者必看!胸型自然、不位移的隆乳選擇 影片|柔滴隆乳打造「少女酥胸」?隆乳材質怎麼選,價格、優缺點一次看清!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4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摘要 資訊發達的世代裡,整形的資訊從來也沒有少過,過度美化的圖片加上價值觀的扭曲,甚至有人崇尚一些奇怪的方式讓身體改變成異樣,這就是所謂「自殘式」的整形;而這項整形近來在網路上引發關注,在中國近期報導指出,在耳朵上打玻尿酸讓它撐起來,看起來耳朵就像是精靈一般,會有招財的作用, 這也帶動了一股整形歪風討論,身為專業整形媒體的美醫誌,帶您以正確的方式看待整形這件事。 眼睛要大且雙眼皮,鼻子山根要挺,腹部脂肪要抽,以上等等的整形內容,相信不少想整形的人曾有想過就是這幾個部位不滿意,因此轉而向整形外科醫師求助,當然每個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不盡相同,但卻可以透過整形手術達到自己的目標,但是過度在意自己的外在容貌是好事嗎?近期在中國發燒的整形議題就是「精靈耳」整形手術、「細腿」肌肉神經阻斷手術的成果,人們經由整形達到如漫畫小說般窈窕完美的姿態。 這些手術後的成果一一都被網紅或是博主放到網路平台上,只要輸入「精靈耳」就可以看到滿滿的資訊,引發一窩蜂的年輕人仿效,造成了這股想整形的風潮。根據統計,1995年後出生的年輕人近8成人表示有容貌焦慮,其中重度焦慮者佔了4.5%,他們對自己的外表非常不滿意,甚至有人不顧自己的健康就是想要去整形,滿足某種的審美偏好感。而部分醫美診所也搭上這股熱潮,呈現出一種畸形的現象。 圖說:中國網紅陳佳楠改變耳型顯小臉 圖片來源:https://weibo.com/u/3832169208 精靈耳的手術是怎麼做的?其實有兩種方式,第一種需把耳尖部份的軟骨去掉,使本來圓弧的形狀變成有角度,之後從耳廓中取出一些軟骨加在耳尖上塑形,手術恢復期約一個星期左右。另外一種就是打玻尿酸,玻尿酸的注射劑量由耳朵大小、塌陷程度決定,一般來說效期約三年,時間到了再繼續補打維持。 其實這些人並沒有身體上的缺陷,只是因為不滿意而做這些類似「自殘式」的整形,精靈耳其實是招風耳的一種,是先天耳軟骨發育不全,導致耳殼過於高聳突出;而這股精靈耳整形風竟然是由網紅做了手術加以宣傳而爆紅,令人匪夷所思。另外有人為了想變成「漫畫般的細腿」而進行小腿肌肉神經阻斷手術,而真正小腿肌肉萎縮的患者是需要修復神經,如此對比實在諷刺。 這樣的手術醫師不建議去做,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整形美容燒傷科副主任醫師李正勇表示,耳朵是一個比較脆弱的器官,若是把正常的耳朵角度變大,需要取耳甲腔的軟骨組織,把整個耳朵後面支撐起來,若不小心撞擊到軟骨變形就需要重做。此外原本有些人是有穿耳洞,可能會造成手術傷口感染或組織壞死。另外一點是個人習慣,例如睡覺習慣睡同一側去壓迫到耳朵,或是不自覺大力去拉扯耳朵等情形,這些原因都有可能讓患者需要重新再施作手術。 整形這件事跟個人的醫療常識判斷能力、理性程度有關,當然身為醫療機構必須提供正確的觀念和術前術後的須知讓想整形的民眾了解,尤其是醫美受眾越來越年輕化,容易受到網路上話題性的文章或是影片所影響;診所不應該把醫療效果誇大,並詳盡告知各種手術的副作用,其實健康跟美學是可以並重的。人們也應多多肯定自己,畢竟美麗的人生是由自己來定義的。 資料來源: 1. 微博搜索 (weibo.com) 2. 網紅鼓吹“精靈耳”等自殘式整容 容貌內卷何以至此 - 香港新浪 (sina.com.hk)/span> 3. 「精靈耳」就是美 陸瘋自殘式整容 | 兩岸焦點 | 兩岸 | 經濟日報 (udn.com) 4. 內地女生流行「精靈耳」整形 20萬人仔改耳型顯小臉 網民:病態|香港01|開罐 (hk01.com) 5. 切神经、填耳朵,自残式的医美项目是怎么拉客的?新浪科技_新浪网 (sina.com.cn) 延伸閱讀 文章|陸網紅曝13歲起動刀上百次,下場現形「記憶衰退、視力下降」 影片|整形真的能緩解容貌焦慮嗎?用修圖軟體竟是整形成癮前兆!?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2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男性結紮手術大揭密!術後得尻15遍?結紮會痛嗎?結紮後還有可能懷孕?! 對不想再生育的夫妻來說,「結紮」是可以讓他們在歡愉之時,不需擔心會有「小意外」誕生,可以沒有負擔地享受性生活的方法,其中男性結紮又比女性結紮方便、安全、快速,必要時還能反悔,但大部份的人對於結紮是一知半解,所以本集邀請到陳偉傑與羅詩修醫師,帶大家了解究竟男性結紮手術該怎麼做,術後是否會對生活產生劇烈的影響,你也想要有一勞永逸的性福嗎?一起來聽聽醫師們是怎麼說的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11 醫師介紹 00:43 兩性結紮差在哪 01:57 男性結紮術前評估 03:21 男性結紮手術講解 05:15 結紮手術術後照護 06:50 術後是否能提重物 08:05 結紮後依然有精子疑慮 10:37 幕後花絮 諮詢醫師:陳偉傑醫師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泌尿科醫師 學經歷: 長庚大學醫學士 宜蘭羅東博愛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總住院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住院醫師 諮詢醫師:羅詩修醫師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泌尿科醫師 學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總住院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住院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男女自慰不害羞,高潮自己來,健康性福非難事 影片|自慰不可恥而且有用!人類可以尻到死是真的!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1
文、圖/翁嘉妤 摘要 隨著夏天到來,腸胃炎也跟著來勢洶洶,加以近日肺炎疫情肆虐,讓台灣的夏日似乎註定不安寧。由於新冠肺炎的通報定義臨床條件中,也含有「不明原因腹瀉」的病徵,因此也讓不少出現腹瀉情況的民眾增加了更多心理負擔,其實日常生活中會有很多可能會造成腹瀉,出現肺炎症狀,也並不一定與新冠肺炎有關。 炎熱的夏季本來就是急性腸胃炎好發的季節,加上近期國內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導致人心惶惶,許多民眾也跟著疫情發展感到焦慮不安。由於「腹瀉」是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公開的肺炎症狀之一,因此若出現類似症狀難免會與肺炎產生聯想,無法判斷是否為急性腸胃炎還是新冠肺炎,進而影響對於病症的處理,甚至延誤就醫。其實面對新冠病毒無須過於恐慌,了解腸胃炎和新冠肺炎的腹痛分辨,對於新鮮食物的保存也要有基本概念,讓自己與家人安心渡過這波疫情侵襲。 新冠病毒從呼吸道進來,怎麼會造成腹瀉? 一般我們認為新冠病毒都是透過呼吸道感染人體,症狀也多以呼吸系統為主,腸胃道感染較易被民眾忽略。內科醫師張振榕表示,新冠病毒外有一層棘蛋白(Spike Protein),會黏住人體細胞表面ACE2受體,與細胞做連結後進而開始感染。早期研究調查ACE2受體大部份都存在於呼吸道,但後來發現感染者的糞便中竟然也有病毒RNA,因而發現腸胃道也有ACE2受體,尤其胃部、十二指腸、大腸、小腸等部位特別多,所以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染方式,本來就不僅限於呼吸道,腸胃道的健康也應格外留意。 新冠病毒進入腸胃道的途徑難防,張振榕醫師指出,感染者剛開始可能是呼吸道感染,但後來因為生病時不自覺的吞嚥動作,導致將鼻子、喉嚨、口腔等分泌物中的病毒吞到腸胃道,病毒便與腸胃道中的ACE2受體結合,因而引發腹瀉症狀。其實不只新冠病毒的傳染途徑如此,常見的諾羅病毒、輪狀病毒的原理也相同,除了會有腹瀉症狀外,也有類似感冒的呼吸道病症。 炎熱環境加上食物囤積,急性腸胃炎說來就來? 腸胃平時沒事,一痛起來卻不得了,多數時間只能坐在馬桶上渡過。張振榕醫師解釋,夏天因為氣溫較高,食物保存容易變質,所以這個時期的急性腸胃炎大多都是細菌引起的,例如沙門氏桿菌、大腸桿菌、志賀菌、金黃葡萄球菌等,在高溫的狀況下,只要食物沒有及時冷藏,很容易就會產生細菌,食用後細菌便會在體內快速孳生,也會分泌一些細菌毒素,在短時間內造成腸胃發炎。 除了我們熟知的急性腸胃炎,其實也有所謂的「慢性腸胃炎」,只是慢性大多都與免疫系統的疾病有關,患者可能本身體質就有免疫系統失調,才會引起腸胃道慢性發炎,至於臨床病症還是以急性腸胃炎較常見。俗稱「病從口入」,免疫系統正常者罹患腸胃炎的原因,大部份還是與日常飲食有關,因此注意食物保鮮,保持個人與用餐環境的衛生,才不會因輕忽而得到腸胃炎。 平平都是拉肚子,腸胃炎、新冠肺炎怎麼分? 張振榕醫師表示,根據目前統計指出,新冠肺炎患者常見的腸胃道症狀,包括噁心(Nausea)、嘔吐(Vomiting)約占5%,腹瀉(Diarrhea)約占 30%,的確病症上與腸胃炎相當類似,所以很難做區分,但民眾可以觀察除了腸胃道問題外,是否還有合併新冠肺炎會產生的上呼吸道症狀,例如發燒、乾咳、呼吸急促、嗅覺/味覺喪失或改變等。至於一般噁心、嘔吐、腹瀉的情況,還是多常見於急性腸胃炎為主,不用過度擔心,不過仍須謹慎應對,若有疑似確診的患者,請撥打1922免付費傳染病諮詢專線,並注意不要自行前往醫院、搭乘交通工具,等候公衛人員通知。 腸胃炎「拉到虛脫」?非常時期到底該不該就醫? 目前國內疫情緊張,民眾也盡量減少就醫,降低接觸感染機會,但腹瀉若相當嚴重時,仍應尋求治療。張振榕醫師指出,出現腹瀉症狀時,可以從以下3點判斷是否需要就醫: 1.腹瀉次數 一般腸胃炎空腹約6~8小時,讓腸胃獲得適當休息後,便能夠稍微緩解,但如果空腹6~8小時後腹瀉情況持續,一天腹瀉超過4~6次以上,患者可能會出現脫水、電解質不平衡的情形,尤其孩童會更為明顯,這時候便可能需要就醫治療。 2.觀察糞便 若糞便帶血、有很多鼻涕般的黏液,或有合併發燒現象,代表腸胃炎可能較為嚴重、有感染,也需要就醫做進一步診斷。 3.合併上呼吸道病症 除了腹瀉、噁心、嘔吐以外,若還有發燒、乾咳、呼吸急促、嗅覺/味覺喪失或改變等新冠肺炎會有的上呼吸道症狀,則需通報1922免付費傳染病諮詢專線,安排就醫。 夏季高溫加上疫情夾擊,注重衛生習慣、留意食品保存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全台三級警戒延長,也代表民眾勢必得繼續「屯糧」、減少出門次數,以應付接下來的抗疫之路。由於現階段多數民眾相當依賴物流配送,導致物流產業相當吃緊,6月初國內物流龍頭黑貓宅急便、台灣宅配通、新竹貨運等業者紛紛釋出公告,表示將調整部份地區的低溫配送。Facebook也有粉絲專頁爆料,在宅配訂單爆滿的情況下,物流倉儲根本無法應對如此龐大的供貨量,爆料照片中可以看到許多貨物被隨意堆放,讓網友擔心如果是需要冷藏保鮮的食物,在常溫環境長期存放,難保不會變質,引發腸胃炎等消化道不適。 圖片來源:《終結血汗物流-台灣貨運倉儲產業工會》粉絲專頁 在疫情衝擊下,宅配難免大塞車,除了體恤物流人員的辛勞,注意各平台的配送時程公告以確保食物新鮮外,其實預防腸胃炎最經濟效益的方式,還是要從個人做起,張振榕醫師提醒民眾可以從日常生活著手,落實正確的衛生習慣和注重食物保存: 1.注意食物保鮮 過期和未及時冷藏、冷凍的食物,盡量不要食用。 2.食物應徹底煮熟 避免生食,食物入口前,最好都完全煮熟。 3.隔餐食用要冷藏 若食物沒有在當餐吃完,一定要立即冷藏。 4.不要吃隔夜菜 夏季氣溫高,若食物放置隔夜,細菌容易孳生,不建議繼續食用。 5.遵守用餐衛生 吃飯前、吃飯後都要洗手,用餐時使用公筷母匙,不要共食。 6.如廁前後勤洗手 由於腸胃炎是經由糞口傳染,感染源常常與排泄物、嘔吐物有關,所以廁所是重要的傳染場所,如廁前、如廁後都務必要記得洗手。 7.洗手動作確實不偷懶 洗手應盡量採「濕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乳,並謹遵洗手口訣的「內外夾弓大立腕」步驟來徹底清潔至少超過20秒。 張振榕醫師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病毒會經由糞便排出,所以腸胃道也被懷疑是傳染途徑之一,雖然尚未有足夠數據證實新冠肺炎會經由糞口傳染,但民眾仍須謹慎以對,隨時注意個人、環境及飲食上的衛生,以減少感染機會。 諮詢醫師:張振榕醫師 現職: 張振榕診所 院長 學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超音波暨內視鏡室主任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胃腸肝膽科專任主治醫師 日本國立癌症中心早期腸胃癌內視鏡手術進修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新冠病毒也會傳染給動物?家中寵物要當心?小心「這樣做」反而會傷害毛小孩 影片|疫情關在家焦慮值爆表!你我都可能是「怪胎」?心理治療強迫症原來是這樣!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6
文/楊雅雲 圖/傅暄閔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爆發,近2年來國際確診人數及死亡人數居高不下,台灣目前正面臨全國3級警戒,為了防範疫情自我保護,每天戴口罩、洗手、消毒的次數頻繁,對於環境細菌及病毒的恐懼,不斷進行著重複清潔動作,有些人開始懷疑自己會不會患上了「強迫症」,開始變得神經質、每天都充滿恐慌感。 對於強迫症,我們普遍的印象都認為強迫症是有點龜毛、重複進行某種行為的人,在旁人眼裡怪誕且難以理解,但其實你也可能有強迫症?強迫症的症狀該如何分辨呢?強迫症帶來的痛苦及生活不便,又有哪些醫療協助呢?美醫誌邀請專業臨床心理師,帶你認識強迫症的各種面貌,解開禁錮的焦慮靈魂。 規律或儀式性的行為並非就是強迫症,察覺行為背後的焦慮模式 每個人可能都會出現重複性或是儀式性的行為,就像早上一定要喝咖啡、或過斑馬線時要走在黑格裡、或杯子一定要放在手的右側,或出門時要多次檢查門窗……等,這些像是儀式般的行為每天都在發生,是否就是強迫症呢?曾俊傑心理師表示,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儀式性或規律性行為,但大多無傷大雅,也不會對生活造成影響,然而,對強迫症患者而言,這些行為則會造成強烈的壓力及焦慮。所以在評斷強迫症的標準時,會考量儀式化的行為背後是否含有特定的焦慮感,或是行為是否具有彈性,以及個案對於這些行為是否會有主觀上的痛苦卻無法抵抗。 強迫症患者的行為表現來自於症狀,非人格特質 有些人認為強迫症是一種人格特質,或是意志力薄弱的展現,這是常見的錯誤迷思。曾俊傑心理師指出,一般人會認為強迫症患者都有龜毛的特質,但強迫症患者表現出來的行為並非是個性問題,而是強迫症無法控制的症狀表現,他們也正受這些症狀所苦。如果能理解強迫症背後的焦慮想法,就能同理患者的痛苦與悲傷。初期強迫症患者對於強迫思考或行為並不感到困擾,但症狀嚴重到一定的程度後,可能會開始覺得自己行為怪異,因而在大庭廣眾下隱藏自己的行為,甚至自我感覺羞愧。 認識強迫症(OCD),剖析「強迫思考」及「強迫行為」 曾俊傑心理師表示,強迫症的症狀可分為「強迫思考」及「強迫行為」。 圖片來源:https://movies.yahoo.com.tw/movieinfo_photos.html/id=10733 強迫思考 突然出現的、持續、無法中斷及無法抵抗的念頭及想法,產生極度不舒服的焦慮思維,例如擔心瓦斯沒關或環境中充滿病菌等。強迫思考最常表現在對於環境污染或生活細菌的焦慮感,或是執著於某些事情需有某種秩序或條理,或是忍不住觸摸東西的衝動,或是道德相關的想法。 道德相關的想法民眾可能較難理解,曾俊傑心理師解釋,這些想法包含性、暴力、攻擊等,例如遇到某些人很想罵髒話,或是對某些人產生猥瑣想法或性衝動等,即使強迫症患者意識到這些思維不合理或不正確,卻無法克制念頭。當患者越想壓抑這些想法時,相同的想法反而會不斷跑出來,也無法藉由其他事物轉移注意力。 圖片來源:https://movies.yahoo.com.tw/movieinfo_photos.html/id=10733 強迫行為 儀式性或規則性的重複行為,大部份的強迫行為是為了減輕強迫思考帶來的焦慮感,例如強迫思考認為環境髒污,應該要洗手,就是一種常見的案例。 曾俊傑心理師指出,強迫行為的特點,除了外顯性的行為之外,也可能產生心理的心智活動。例如有些患者的強制行為,是帶著保護家人安全的目的才衍伸出來的,曾有患者看到數字7後,會產生「要數數字」的反應,必須從數字1一直數到數字24才停止,這些行為在一般人眼裡會感到怪異,但患者卻認為若未進行數數字的行為,就會發生危險的事情,對親朋好友或自己的安全造成威脅,儘管數數與家人安全之間並無關聯,他們仍無法克制。 強迫思考可能與遺傳、個性、原生家庭或大腦結構有關 強迫症患者擔心家人可能會有苦難或是憂慮自己生病,這類型「保護某人的安危」的強迫行為,臨床發現這些強迫思考不一定會有原因,有時是患者突然冒出的念頭,有一些強迫思考的產生可能來自於過去的事件或是不舒服的經驗影響。 曾俊傑心理師表示,目前研究發現強迫思考可能與遺傳、個性或原生家庭有關,又或者受大腦神經傳導物質(例如血清素濃度),或大腦結構基底核、前額葉缺損有關。家族裡若有較多強迫型人格時,罹患強迫症的機率較高;天生性格完美主義、容易焦慮者,也較與強迫思考產生連結。 從儀式行為中經驗到愉悅及快樂,不構成強迫症 強迫行為由於內在焦慮引起,需要透過重複的某種行為,達到降低焦慮。曾俊傑心理師解釋,強迫思考與強迫行為的目的在於降低患者的內在焦慮,並非患者喜歡做這些事,只是不做不安心,所以大多會有主觀意識的痛苦,因為他們也覺得這些是徒勞無功的,且每天花費很多時間重複強迫行為,使得他們在生活、學業、工作、人際關係等領域功能失常,嚴重擾亂他們的人生,所以強迫症患者並無法從強迫行為中獲得愉悅感,感受到地反而是無盡的痛苦。 一般我們容易將生活中為了紓解壓力或是犒賞自己的儀式性行為,認為是一種強迫症,例如追星族或是蒐集癖好者這種大量投入時間及金錢的沈迷表現,但因為這些行為能從中經驗到愉悅及快樂,其實並不構成強迫症狀,曾俊傑心理師表示,除非在進行儀式行為時未感受到愉悅,未進行儀式行為時卻又感到不自在或焦慮,才需擔心是否具有強迫症特質。 除此之外,宗教禱告的儀式行為,若不會對個案產生困擾或無法抵抗的焦慮感,也不是強迫症的表現,民眾不需過於擔心儀式行為對生活產生不良的影響,有些人透過儀式行為也可能獲得正面的協助,對於許多完美主義者,例如生活中常發生強迫檢查、強迫細心的行為,著重在規則層面的生活表現,也可能會利於升遷、學業成績優異,當這些行為帶來正向結果,本身又無主觀上的痛苦時,就不會稱為強迫症。 強迫症評估三標準:主觀痛苦、長時間重複行為、社會功能障礙 日常生活中小小的強迫症狀無傷大雅,強迫思考或強迫行為已經嚴重影響生活功能時就需就醫。曾俊傑心理師指出,強迫症的評估,可以依照以下3個標準來判斷,評估是否需要向醫院精神科或身心科,或一般身心科診所或心理治療所尋求協助。 1.需造成主觀上的痛苦及排斥。 2.每天花費長時間在強迫行為上。 3.造成生活各個領域功能障礙,影響學業、工作、社交功能。 強迫症治療採取藥物結合認知行為心理治療,雙管齊下 台灣治療強迫症的方式,主要採取藥物治療結合心理治療。曾俊傑心理師指出,服用抗憂鬱劑可減緩強迫症狀,搭配認知行為治療法的心理治療,以「曝露與不反應法」為原則讓患者暴露在會使他感到焦慮的情境下,並限制他利用強迫行為來減緩這些焦慮,搭配放鬆練習,讓患者能與強迫思考共存。例如強迫洗手的患者,讓他接觸髒污而不洗手,讓患者察覺自我對焦慮的感覺,正常情況下,身體保護機制不會一直處在焦慮狀況,自律神經會自然而然的放鬆下來,個案也因此學到即使「不反應」焦慮感也能漸漸下降。 治療師也會教導患者自我放鬆的技巧,學習不需透過強迫行為達成降低焦慮的方法。曾俊傑心理師表示,國外曾研究只使用認知行為治療,以每天60分鐘,每週5天的頻率,持續進行一個月的療程,發現患者的強迫思考及強迫行為都有顯著降低,但台灣受到制度及難以投入大量治療人力的限制,多是採用藥物治療搭配一週一次的心理治療。 下定決心走完長期的治療療程,以免功虧一簣造成反彈 強迫症的治療期長,依患者個別狀況不同會有差異,約需半年至2年,甚至更久。曾俊傑心理師提醒,患者接受強迫症治療時,需下定決心與治療師走完治療療程。強迫行為是為了緩解焦慮感,在治療時焦慮感在不斷上升的過程中,一旦中斷治療,可能會造成焦慮感反彈,使得強迫症狀被增強,更難被消除。臨床統計約有7成的強迫症患者會有復發的風險,即便治癒後,還是可能因生活壓力變大,反倒焦慮增加。復發後症狀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有些患者已有復發自覺,能快速找到排除焦慮的方式,症狀程度輕微,但有些可能復發後症狀卻會更嚴重。 國片《怪胎》中男主要因一次偶然機會讓強迫症痊癒的劇情,這種狀況在現實發生的機率,其實是非常少見的。強迫症是屬於慢性的心理疾病,因某種強迫念頭造成強迫行為,日益加深的漫長疾病過程。強迫症患者長期被自己的思考及行為困住,陷入而無法自拔,需透過專業協助,逐漸改變心理的認知才可能痊癒。 親友真誠的支持與陪伴,協助患者安心治療 強迫症是一種症狀,非人格特質造成的心理疾病,患者需要被理解及關懷,並且同理強迫症造成的痛苦。親朋好友的支持,也能提供患者安心的治療環境,有助於減緩症狀,是治療過程中相當重要的協助。 親朋好友陪伴守則: 1.真誠支持非責備。 2.互動時以簡短的重點式話句,切勿長篇大論加重患者焦慮感。 3.鼓勵患者就醫或尋求專業協助,陪同患者遵循醫囑及治療計劃。 美醫小教室 若懷疑或擔心自己可能有強迫症的症狀時,可藉由「強迫症檢測評估表」先行進行自我初步評估,檢測這些思考或行為,是否有帶給自己生活上的影響。若發現4題分數合計,超過8分以上(含8分)者,有可能就有強迫症的狀況,建議尋求專業心理師評估及診斷。 諮詢心理師:曾俊傑心理師 現職: 晴風心理治療所 院長 學經歷: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士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碩士 暘基醫院 臺安醫院 南光神經精神科醫院 延伸閱讀 文章|我不是心理醫師!到底什麼是「臨床心理師」,一次搞懂差別,讓專業被好好看待 影片|整形真的能緩解容貌焦慮嗎?用修圖軟體竟是整形成癮前兆!?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04
文、圖/翁嘉妤 摘要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針對戶外未戴口罩抽菸的行為,地方政府也開始開罰,癮君子若勸導不聽者,將可能遭罰新台幣3,000~15,000元,在目前肺炎疫情格外受到關注的時期,網傳有抽菸習慣者,因為肺部功能較差,是較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的族群,這是真的嗎?抽菸還會對肺部產生哪些不好的影響呢?美醫誌藉著5月31日的「世界無菸日」,要來教大家如何顧好自己的肺,提升自身的抵抗力! 隨著全台防疫進入三級警戒,政府對於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擴散,也開始加重執法力度。不少地方政府紛紛表態,戶外抽菸是「非民生生活的必需行為」,因此抽菸沒戴口罩,經勸導不聽者一律開罰,讓癮君子們大嘆室內無法抽菸,到戶外又會被規勸、罰款,真的只剩戒菸一途了。 隨著全台其實戒菸不只為了荷包著想,也與健康息息相關,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已將2021年訂為「戒菸承諾年」,並公開表示吸菸者罹患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的風險,比非吸菸者還高。以往我們普遍認知抽菸對健康有害無利,但事實上菸癮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可能遠比我們想像中的還更加嚴重。 抽菸會怎麼影響身體健康?老痰變多、走路易喘,你感覺到了嗎? 人體肺部的主要功能是交換氣體,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呼吸」,呼吸這一動作其實可分為外呼吸及內呼吸。正常的外呼吸流程是在肺泡中進行,肺泡裡的空氣會和肺泡壁微血管中的血液進行交換,而內呼吸則是指身體內微血管中的血液,與組織細胞間氣體交換的過程。 家庭醫學科醫師洪暐傑表示,吸菸者與二手菸者的肺部是一直在產生發炎反應的,在不斷受到刺激、發炎的環境下,肺部會形成大小不一的空泡(肺氣腫),並失去交換氣體的功能,隨著健康的肺泡越來越少,長期以來便會造成慢性支氣管發炎,開始有各種不適症狀,例如喉嚨積痰變多、容易咳嗽,感冒也經常久咳不癒,甚至走幾步路就容易喘、呼吸困難,對身體影響甚鉅。 雖然隨著時代變化,電子煙與加熱煙的上市,讓吸菸者有更多元化的選擇,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聲明指出,所有形式的菸品和新型菸品,都會對人體產生危害。目前已知電子煙油裡含有約7,000種化學成份,經歐盟檢測發現,其中有超過41種有害物質易造成肺部發炎、過敏、氣喘等症狀,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也比非吸菸者增加2倍,因此無論是吸傳統紙菸還是新型菸品,其實都難逃菸害帶來的影響。 有些吸菸者可能認為「少量抽」就可以降低抽菸對身體造成的傷害,但其實抽菸並沒有所謂的安全標準值,即使吸菸量不多,菸中的有害物質也會破壞肺部。洪暐傑醫師指出,過去曾有數據顯示,1天抽10支菸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約增加50%,而1天只抽1支菸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約增加40%。也就是說,大量抽和偶爾抽,其實都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趁早戒菸才是最佳的選擇。 抽菸易罹患新冠肺炎?WHO建議吸菸者速速戒菸,遠離肺炎病毒 國內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吸菸者不僅因為政府規範而限縮了抽菸的場域,其實自身也是新冠肺炎重症的高危險族群。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20年指出,吸菸者若是感染新冠肺炎,會更有可能導致重症及死亡的風險。據國際研究表示,吸菸者感染新冠肺炎引發重症的機率,是非吸菸者的2倍;住院治療後持續惡化的風險,則會比非吸菸者增加14倍;若是使用電子菸等新型菸品者,感染機率將會增加7倍。 洪暐傑醫師進一步表示,由於新冠肺炎主要是影響肺部機能的病症,而抽菸則會損害肺部的正常功能,因此會讓身體難以抵抗冠狀病毒等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更將新冠肺炎風險列為「戒菸的一百種理由」中的第一名,呼籲全球的癮君子儘早戒菸。 癮君子成「另類散播者」?別讓三手菸危害你的家人! 目前呼吸道飛沫傳染被視為新冠肺炎病毒主要的傳播方式,但洪暐傑醫師提醒,若吸菸者罹患新冠肺炎,在抽菸呼氣時,便可能將受感染的飛沫呼出到空氣中,增加周遭人們感染的風險。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指出,研究顯示即使在二手菸的菸味消散後,病毒仍會附著在衣服、灰塵、傢俱、牆壁上,換句話說我們俗稱的「三手菸」也有可能沾染病毒,冠狀病毒在物體表面可存活7天,但是三手菸可殘留在屋內長達6個月甚至數年,癮君子們不可不慎。 目前全台防疫進入三級警戒期,民眾長時間待在屋內,與家人接觸的時間更多,提醒吸菸者千萬別在家中吸菸,即使在戶外吸菸,身上殘留的三手菸還是會被「帶回家」,危害屋內其他人員的健康。面臨新冠肺炎疫情侵襲,保護家人的最佳方式,還是要從戒除「一手菸」開始,也讓自己遠離肺炎重症及死亡的威脅。 戒菸沒那麼簡單,要戒,就讓專業的來!全台戒菸門診輕鬆查 戒菸並非說戒就戒,要徹底除去菸癮其實相當困難,現在全台已有多家院所提供戒菸門診服務,民眾可以利用衛福部國健署戒菸治療與管理網站的查詢系統,依照所在的地區,查詢各縣市合約戒菸機構。 戒菸門診能提供戒菸輔助療法,減少吸菸者生理和心理對菸的依賴,也讓戒斷症候群不會過於明顯,讓吸菸者在這段期間不會承受獨自戒菸時的痛苦。除此之外,戒菸門診也會協助與吸菸者的家人溝通,畢竟在戒菸的過程中,家人的支持也是相當重要的,並非旁人的一昧苛責、逼迫就能成功,因此洪暐傑醫師鼓勵吸菸者,想要戒菸就勇敢說出來,千萬不要暗自決定,否則很容易放棄,不妨透過戒菸門診的幫助,與醫師一同制定適合個人的戒菸計劃,使自身及家人遠離菸害,重拾健康。 資料來源: 1.Vardavas CI, Nikitara K. COVID-19 and smok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 Tob Induc Dis. 2020;18:20. Published 2020 Mar 20. doi:10.18332/tid/119324. 諮詢醫師:洪暐傑醫師 現職: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 學經歷: 義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義守大學醫學院學士後醫學系外國學生專班講師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 延伸閱讀 文章|肺炎疫苗導致腫痛發炎副作用 醫美填充物惹的禍? 影片|聲音啞啞無法飆高音!聲帶整形手術讓你成為「聲林之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5.28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世界各地仍無停歇的跡象,就連台灣本地也出現了大幅人數確診的消息,全台更是進入第三級的防疫警戒狀態,除了個人本身做好防疫措施外,就必須仰賴COVID-19疫苗來達到防堵病毒的功效。但疫苗對於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狀態的呈現,對於曾經在臉上注射過填充劑或是玻尿酸的人,有可能會因為疫苗讓身體感到不適,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跟著國際新知一起來看看! 你曾經在臉上做過微整嗎?是否有注射過填充物呢?在新冠肺炎期間想注射COVID-19疫苗可得先想一想,根據American Society for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ASAPS)美國美容整形外科學會指出,曾經在臉上有注射填充物的民眾,在接受疫苗接種後,身體出現了紅腫以及發炎的副作用,還有人出現嘴唇腫大的情形;不過這僅僅是個位數的個案,而身體出現狀況的患者在接受類固醇及抗組織胺的治療後,症狀已得到緩解。 其實這是很罕見的狀況,尤其是此類報導一出,不少曾經注射過填充物的民眾紛紛打電話詢問醫師是否可以接受COVID-19疫苗接種,皮膚科醫師Dr. Brooke Jackson指出,副作用出現的案例雖少,但是隨著疫苗接種人數越來越多,就數學統計上這些案例仍有可能會發生。而上述案例的患者,其實他們注射填充物至少有半年至一年的時間,會產生這種情形不一定是跟疫苗有關,人體內的免疫系統作用也是因素之一。 在COVID-19疫苗上市前都會經過美國FDA的測試及實驗,舉某牌疫苗為例,15,184名的受試者中有3名受試者之後出現不適的狀況,但是測試時並不會知道受試者過去曾經服用過或施打過的藥物,這並不代表疫苗就是有問題或是出現瑕疵,大部分受試者身體仍然是出現正常的反應。注射填充物出現紅腫或發炎情況也不是施打疫苗後獨有的,原本個人的體質也是有可能會引發一些不良反應,所以把施打疫苗和不適症狀劃上等號其實是不太正確的。 當然在疫情嚴峻狀況下,接受疫苗接種還是必須的,美國皮膚科手術學會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Dermatologic Surgery(ASDS)建議民眾不要因為你注射過相關填充物就害怕去接受疫苗的施打,畢竟病毒是相當可怕的,傳播速度又快,疫苗才能有效地隔絕病毒,幫助人體免於危害。當然如果有個人病史或是其他的藥物使用歷史,最好在施打前告知相關單位或醫師,請他們詳細評估後再進行,保持正確的認知來面對疫苗施打後的狀況也非常重要,不要因為恐慌或是一些消息來源就錯失了疫苗的施打時機,畢竟沒有人希望成為疫情下的受害者。 資料來源: 1. FDA: Moderna Vaccine May Cause Reaction in People With Facial Fillers | Health.com 2. Are the Covid-19 Vaccines Safe for Facial Fillers? (vogue.me) 3. Q&A: Reaction to facial fillers may be seen with Moderna COVID-19 vaccine (healio.com) 4. COVID-19 Vaccine and Facial Fillers: The Interactions and Side Effects to Know About (goodhousekeeping.com) 5. About Us | Skin Wellness Dermatology Associates 6. Oral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for treatment of delayed inflammatory reaction to dermal hyaluronic acid fillers following COVID-19 vaccination-a model for inhibition of angiotensin II-induced cutaneous inflammation (jaadcasereports.org) 7. COVID-19 - Facial Fillers and COVID-19 Vaccine (surgery.org) 延伸閱讀 文章|我不喜歡鏡頭前的自己!疫情下的醫美整形熱潮 影片|新冠肺炎病毒從「眼」入?防疫期間戴隱形眼鏡要小心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5.27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自慰不可恥而且有用!人類可以尻到死是真的! 近年來網路發達,社會風氣也逐漸開放,但多數民眾還是羞於談論「自慰」這件事情,其實自慰並非難以啟齒,美醫誌本期除了要推翻網友們對於「自慰」的錯誤觀念外,也要以衛教角度,教導大家正確的自慰方式,讓你不僅可以獲得性高潮的歡愉,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私密處感染,讓大家快樂、健康的看待「自慰」這檔事!看完影片一起來尻十遍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1:04 人為什麼會有「自慰」這個念頭? 03:07 「賢者時間」是什麼? 03:52 自慰對身體會有什麼好處嗎? 04:28 多久自慰一次才算健康? 05:15 性慾低落是否會影響健康? 06:06 兩性正確自慰的方式和注意事項 08:47 自慰後,私密處及道具應如何清潔? 10:14 有伴侶,對其他異性還是有性幻想是正常的嗎? 10:49 自慰通常會持續到幾歲? 11:13 該如何看待自慰這件事呢? 諮詢醫師:顧芳瑜醫師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醫師 學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最佳教學總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總住院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住院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男女自慰不害羞,高潮自己來,健康性福非難事 影片|帶狀皰疹蔓延全身好可怕?跟著仙女醫師一同來斬皮蛇!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5.24
文/郭美諺 圖/傅暄閔 摘要 「媽媽手」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詞,女性是好發族群,也常見於長期使用滑鼠的上班族,醫學名稱是「狹窄性肌腱滑膜炎」,是一種慢性肌腱炎。自我檢測方法很簡單,以握拳的姿勢並用四指包住大拇指,拳心向上手肘伸直後,大拇指往下拉開,如果此時出現劇烈疼痛,很可能就是肌腱或滑膜發炎,也就是罹患了媽媽手,可以透過局部熱敷的方式來舒緩,但還是要請教專業的物理治癒師或復健科,揪出真正的病因,以進行最正確的治療方式。 手腕慢性發炎不輕忽 不是媽媽也有媽媽手 家中有新生兒,新手媽媽每天無微不至的照顧,抱著寶貝享受幸福的每個時刻,但若姿勢不正確,施力重心放在手腕上,過度使用手腕肌肉與韌帶而產生沾黏跟發炎,惱人的媽媽手也就隨之而來。 不過俗稱的「媽媽手」其實並不是媽媽們的專利,各個年齡層都可能因為使用習慣而導致肌腱發炎,像是拿剪刀的髮型設計師、使用滑鼠的上班族等等都是危險因子,物理治療師胡逸惟更碰過外交官的案例,因為往來的公文文件都需要外交官親手簽名,但寫字角度的習慣與媽媽抱嬰兒的角度雷同,以致於他簽名簽到手發炎還紅腫熱痛,幾乎無法拿筆寫字,胡逸惟治療師強調,日積月累的錯誤姿勢,是可怕的現代文明病。 一招簡易自我測試 小心代償現象引發其他疾病 如何自我測試有沒有媽媽手呢?胡逸惟治療師解釋,首先將大拇指包在四指內,手肘伸長拉動手腕,將大姆指往下拉的同時,可以看到兩條肌腱因為受到伸展,而出現痠痠緊緊的感覺,如果腱鞘滑膜有發炎或是沾黏,也就是大拇指根部出現劇烈疼痛時,罹患媽媽手的機率就很高了。 「媽媽手」是一種慢性肌腱炎,醫學上稱之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胡逸惟治療師指出,疼痛的位罝在大拇指下面根部接近手腕的地方,用力翹起來可以看到有兩條肌腱,上面叫「伸拇短肌肌腱」,下面稱之為「外展拇長肌肌腱」,最主要是因為這兩條肌腱通過手腕時,會經過一條叫做「腱鞘」的小通道,當重覆被使用過多,通道會變狹窄,以致於在旋轉或外展扭轉時而引發疼痛,也讓大拇指和手腕的活動範圍受到了限制。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得到媽媽手後,因為手腕無法使力或持續疼痛,出現代償現象,意即以其他肌肉或關節取代本身的角度,胡逸惟治療師以與手腕連結在一起的手肘為例,很多人在翻轉時會過度使用手肘,反而相對在有媽媽手的症狀時,容易引發網球肘或高爾夫球肘,又或者是其他關節過度使用的情況,包括關節炎、板機指等等都是常見的接續疾病。 坊間傳說不可信 專業醫學逐步治療媽媽手 因為有發炎、疼痛等病理性症狀,被診斷出患有媽媽手時,胡逸惟治療師不建議患者去坊間的國術館或以按摩方式來舒緩,因為沒有醫學知識背景的「改善方式」,很有可能會加重讓媽媽手的症狀。 胡逸惟治療師指出,急性發炎時第一步注重先消炎鎮靜,利用冰敷和電療降低患者本身的疼痛感,等到急性發炎過後進行第二階段,就是讓肌腱回復長度和彈性,以利肌肉生長癒合。不過,肌肉要練更強壯,肌腱長的更好並非一次就能達成,這個過程是階段性的,想要讓手腕不容易發炎,改變習慣是最根本的基礎,之後可以戴上護具輔佐改變使用習慣,以徹底根除媽媽手的來源。 電療、貼布、針灸都是暫時止痛 完整治療才是王道 不少網友也相當好奇,常見的電療或是針灸是否也能減緩媽媽手的症狀?胡逸惟治療師解釋,針灸在醫學上面是最有效的部分是止痛,像擦藥膏或貼貼布又或者是電療,都是止痛和消炎,但不適合過量使用。若是出現發炎、紅、腫、熱、痛時,記得要先休息並進行冰敷消炎,等到消炎止痛後才能進一步處理,而且在止痛消炎過後的處理,才是完整的治療。 胡逸惟治療師還提醒,最近流行的「筋膜槍」千萬不要用在舒緩媽媽手上,因為筋膜槍的原理是利用震動按摩肌肉止痛,但不適合用在骨頭關節處,這些地方有豐沛的神經和血管和韌帶,物理機械的止痛會讓使用者經常受傷了卻還不自知,倘若韌帶一旦鬆掉,便很難再回復了。因此想要利用筋膜槍舒緩的地方,只限於大腿、小腿或是屁股等肉多處。 四招伸展保養能預防 教你輕鬆遠離媽媽手 預防媽媽手,平時做好伸展運動的保養很重要,動作類似自我檢測的方法,以四指包住大拇指,持續10秒鐘重覆3到5次,接著所有手指一起伸展,五指往下以另外一隻手扳住,手肘打直讓內側收縮肌完整得到伸展,同樣持續10秒鐘重覆3到5次,再來握住拳頭後用手扳住手腕,將前面的手往下拉,拉動整個背側的肌肉跟肌腱,也是持續10秒鐘重覆3到5次。 伸展後還要訓練周邊的肌肉,因為要有足夠的肌肉,才不易媽媽手。胡逸惟治療師教大家肌肉加強的運動方法,首先拿著一瓶水或小啞鈴,同時手勢比個讚,往上往下晃動後再左右旋轉,此時可以看到手部的肌腱此明顯立起來。由於周邊的肌肉力量能幫助穩定手肘、手指還有手腕的關節,強化這些肌肉和肌腱,就能夠越有耐力,重覆使用這些關節時,也就不容易受傷了。 肌肉加強運動最後一招,以食指跟大拇指撐開髮圈或橡皮筋,重覆7到10次重訓肌腱,每天做1到3個回合,以上動作適合長時間使用大拇指或抓握動作的人,想要免於媽媽手之苦,平時就要勤於保養。 諮詢物理治療師:胡逸惟 現職: 奇癒物理治療所院長 學經歷: 成大物理治療學系 美國南加大臨床進修 亞東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 萬芳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 新光骨科運動醫學中心物理治療師 延伸閱讀 文章|雙手過瘦、青筋外露彷如「雞爪手」?!醫師教你如何守住年輕肌密 影片|母親節送禮撇步一次告訴你!處女座竟然不是最難搞?星座老師一招收服OO座媽媽!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5.20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OK蹦貼關節很不方便?美女藥師教你一招恢復手指自由! OK繃是相當生活化的醫療器材,但許多人卻並不了解OK繃的「使用方式」,不是OK繃不好用,是因為你不夠了解OK繃!因此由陳怡安藥師來打破網友對於OK繃的既定觀念,用輕鬆、無壓力的方式來增進實用知識。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42 OK繃多久需要更換? 01:12 防水OK繃就是最好的嗎?會不會讓傷口無法透氣? 01:43 OK繃要怎麼貼關節的位置? 03:13 哪種傷口不適合用OK繃? 04:34 該怎麼判斷該用什麼尺寸的OK繃? 06:04 受傷後以直接貼OK繃嗎?正確處理傷口的步驟是?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植皮不當竟會長出不正常毛髮?選對植皮皮膚美麗不留疤 影片|醫師告訴我!平胸手術可能有哪些後遺症?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5.17
文/楊雅雲 圖/傅暄閔 摘要 時代大不同,性觀念也要與時俱進,以往普遍認為「自慰」是男性的專屬性需求,這已經是過時的觀念了,女性也能自己創造高潮體驗,擁有自慰歡愉。你知道人類為什麼會有「自慰」行為呢?傳聞自慰太多會腎虧、或不舉、或性冷感,是真的嗎?一週自慰幾次才不傷身呢?美醫誌邀請泌尿科專科醫師,打破自慰迷思,告訴你自慰一點都不污穢,更不可恥,透過適當的自慰不僅能達到高潮,同時兼具身心健康喔! 「自慰」是男女自然的性需求,不假他人自己作主 不論是男性或女性都會有性衝動,因性衝動產生的性行為是生物繁衍需求,也是自然的人體機制。當人類產生性衝動卻無法經由性伴侶獲得滿足時,透過自己幫自己刺激私密處滿足性衝動的行為,稱為「自慰」。因國情及文化影響,台灣性觀念較西方國家保守,以往自慰通常多與男性產生連結,男性談論性事的機會高,常常會聽到男性間比「次數、長短、長久」的性事,女性反倒較趨於保守,拿性事話家常的機會相對少。但實際性上,男性與女性都有自慰的需求,根據性研究雜誌(Journal of Sex Research)2019年的調查指出,西方大多數女性每週至少會自慰一次,所以女性自慰需求,其實也不低。 適度自慰不上癮,求多求快易受傷 西方醫學並未明確定義男性或女性一天要自慰的次數,或是多久自慰一次才算健康,自慰次數說法是從中醫觀點提出,例如少年以5日一洩,中年15日一洩等,在西醫觀點上人類只要有性需求,在合法且合宜的狀態下都能進行自慰或是性行為。臨床上男性在結紮後仍有殘存精液在輸精管,需要把輸精管內的精子排光後才能避孕,泌尿科顧芳瑜醫師指出,一般會建議結紮的患者必須在2個月內自慰15次,來排光殘存精液,但曾經有一位太心急的患者竟然在2天內完成15次自慰,反而造成出血(血精)現象。血精顧名思義就是射精含有血液,常發生在年輕族群,其成因是由於射精時導致攝護腺的黏膜破皮,通常只要停機2週以上,待黏膜復原即能治癒。因此醫學上雖無論述健康自慰的次數,但醫師建議不宜多次,私密處仍可能會過度刺激而受傷。 男女都有「賢者時間」,男性外顯女性不易察覺 性高潮後,神經在高度刺激下會呈現一段不反應期的時間,也稱為「賢者時間」或「聖人模式」,神經會因為放電後處於平靜的狀態,除非有更強的刺激才能再度放電,高潮過後大腦內分泌激素會讓相關神經元保持在冷靜狀況,男性需有性衝動才能勃起,所以賢者時間容易顯現,女性的賢者時間則不容易外顯。 自慰有益身心健康,還能緩解憂鬱現象 自慰除了能短暫宣洩性衝動,也會增加腦內激素的分泌,影響深層潛意識喜悅的感覺。除此之外,還會讓腦中的腦內啡分泌增加,提高外在壓力及抗壓力的承受力,也能緩解憂鬱現象。生理上自慰時,會讓心跳加速,增加血液循環,也能幫助自律神經協調。女性自慰時,骨盆腔會肌肉收縮,加強自律神經活性,提升性行為的和協度及愉悅感,甚至還有舒緩婦女產後漏尿的症狀。 察覺性慾低落的原因,對症治療才能享受性福 性慾低落是需要重視的問題,性慾低落通常受到生理功能失調、外在環境或壓力的影響。若發現患者自慰或性行為次數很少,需先找到性慾低下的原因,才能對症治療。 顧芳瑜醫師表示,曾有男性患者有「看A片或打手槍時能自然勃起,卻在進行性行為時發生無法正常勃起」的困擾,醫師會從患者自慰反應診斷性行為時衍生的問題,是由於心理或器官因素引起性行為能力失調,辨別性功能障礙成因。 造成年輕男性性慾低落的原因,多是由藥物、壓力、外在環境因素引起。青壯年時期之後男性荷爾蒙會日愈減少,45歲以上男性或老年人長期性慾低下,常伴隨情緒爆躁或情緒不穩定,出現勃起功能異常,其中男性更年期是影響因素之一,男性更年期不似女性更年期會發生停經現象,容易被忽略,因此更應該主動就醫治療。 顧芳瑜醫師指出,女性更年期間仍會有自慰需求,但這段期間可能常伴隨私密處乾癢、搔癢等問題,可以使用潤滑液,或補充女性荷爾蒙,讓陰道黏膜回復彈性,讓私密處在自慰時較不會受傷。 兩性自慰大不同,迎接快感安全達陣 男女身體構造不同,自慰時有哪些該注意的地方呢?正確且安全的自慰行為才能無後顧之憂。 ● 男性: 龜頭是私密處最敏感的地帶,睪丸、陰囊、肛門周邊是次敏感帶。自慰時以手握上下滑動方式刺激龜頭,不宜速度太快及過於用力,以免導致包皮繫帶受傷出血。若是使用飛機杯、自慰套等情趣道具,道具設計的包覆力好,能讓龜頭感受不同的刺激感,但飛機杯是塑膠材質,建議塗抹潤滑液在飛機杯上或是陰莖上,避免道具與陰莖摩擦時造成龜頭或包皮繫帶受傷。若是有嚴重包莖的男性,或是包皮推下時會卡在龜頭上的情形,自慰時要特別小心因窄環現象導致包皮受傷。 ● 女性: 陰蒂頭是私密處最敏感的地帶,自慰時可透過按摩刺激陰蒂頭達到快感;也可運用情趣道具同步刺激陰蒂及陰道,讓感官受到極大化的刺激。 顧芳瑜醫師提醒,市面上的情趣道具種類眾多,購買時請選擇合法廠商,使用前需用沐浴乳或中性清潔液清洗道具確保衛生安全。 自慰及性行為後清潔不馬虎,快樂不留後患 雖然自慰或性行為都能帶來歡愉,但結束後男女都應進行私密處清潔,維持良好衛生習慣,避免感染問題。特別是女性在性行為後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顧芳瑜醫師建議,性行為後要記得清洗私密處或洗澡,並排空膀胱尿液,可降低性行為過後泌尿道感染的機會。男性清潔私密處時,則需翻開包皮清除殘留的分泌物,以免造成包皮垢或發炎情形。 選用適當的私密處清潔產品也很重要,市售沐浴乳的洗淨力太強,易造成男性龜頭或包皮發炎症狀,顧芳瑜醫師建議,可以使用中性肥皂或洗臉皂溫和成份來洗淨,若龜頭可完全向下推,便以清水沖洗即可。女性私密處的清潔,顧芳瑜醫師指出,若需使用清潔產品,則購買時需慎選合格、不刺激的成份,避免使用洗淨力過強的清潔劑,導致陰道發炎感染。 自慰沒有年齡限制,從8至80歲,甚至臨終前都可能會有自慰行為。即使有固定性伴侶的人,卻仍喜愛看A片或對其他人產生性幻想,導致性衝動而形成的自慰行為,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不用過度擔心。自慰是有益身心健康的行為,在合法且不傷身的前題之下,擁有正確的性觀念,人人都能享受自慰帶來的欣喜,讓生活多彩多姿,身心更健康! 諮詢醫師:顧芳瑜醫師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醫師 學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最佳教學總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總住院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住院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一般科住院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還在用「臭鮑魚」形容女性私密處?別再汙名化陰部分泌物! 影片|快進快出「包皮槍」!新式包皮手術 30秒讓包莖小弟弟重見天日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5.14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滑3C也會「媽媽手」?!手腕痠痛竟引發變形!治療師親授復健訓練3大招! 你知道什麼是媽媽手嗎?你也有媽媽手嗎?當你手腕一轉動就劇烈疼痛,可能就是媽媽手的病徵!現代人常滑手機,長時間使用滑鼠,或新手媽媽長時間抱嬰兒,都有可能使媽媽手的症狀加劇,究竟如何預防媽媽手,平時可以如何訓練手部的肌肉?本集邀請到物理治療師胡逸惟,傳授給你手部運動的方式,一起來看看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2 來賓介紹 00:50 媽媽手是什麼 01:50 媽媽手如何檢測 02:37 哪些族群會得到媽媽手 03:38 媽媽手的併發症 05:07 媽媽手復發疑慮 06:15 手部伸展操展示 09:35 結語 09:47 幕後花絮 諮詢物理治療師:胡逸惟 現職: 奇癒物理治療所院長 學經歷: 成大物理治療學系 美國南加大臨床進修 亞東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 萬芳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 新光骨科運動醫學中心物理治療師 延伸閱讀 文章|消除發達斜方肌、修飾完美肩線,妳也可以擁有韓星Lisa般的性感直角肩! 影片|虎背熊腰全是「斜方肌」害的?肉毒瘦肩助你養成女神直角肩!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5.10
文/楊雅雲 圖/傅暄閔 摘要 常聽到燒燙傷、事故創傷的患者需要透過植皮手術治療傷口,你知道什麼是植皮手術嗎?日前〈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一名美國女網友在TikTok上透露2歲時被門夾傷中指,當場皮開肉綻,經過醫院植皮治療,傷口快速痊癒,但卻在進入青春期後,曾經被夾傷的中指竟不斷長出陰毛,原來是當時醫生取用私密處附近的皮膚進行皮膚移植,才會發生現在的窘境。選錯移植皮膚日後恐會困擾重重,到底身體上哪些部位的皮膚適合取用移植?植皮使用的材質有哪些?傷口癒合的疤痕又該如何護理呢?醫學上普遍認為植皮手術是一種「挖東牆補西牆」的治療概念,在皮膚傷口創傷癒合及疤痕美觀上有很好的效果,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植皮手術。 植皮手術有效促進傷口癒合、治療皮膚缺陷 人體皮膚的最外層為表皮細胞,能保護外在不良的環境接觸,人遭遇受傷、腫瘤切除、先天性缺陷、手術前後或創傷治療前後,當局部皮膚缺損,甚至缺損面積過大,導致「正常傷口癒合」的功能失調,這時就會從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取用一部分皮膚覆蓋在患處上,促進傷口癒合,這就是「植皮手術」。醫學記載植皮手術首見於1817年,一位醫生嘗試用斷掉的骨頭補在身體上,在19世紀末才大量應用此類手術用以治療皮膚缺陷問題。 植皮手術常用於治療燒燙傷、皮膚創傷、腫瘤切除後幫助皮膚癒合 「正常傷口癒合」是指不進行治療的大面積傷口無法自行癒合,或者傷口癒合後有許多不正常的疤痕,如果發生這些情形,就會需要進行植皮手術治療。 每個人身體部位能正常癒合的面積有限,皮膚表皮細胞生長需2週,若2週之內無法正常癒合的傷口就會需要考慮進行植皮手術。每個部位的皮膚缺損的癒合情況也不同,例如手掌等活動部位傷口缺損的範圍小,超過1.5公分,就視為不正常的傷口癒合,而皮膚鬆弛部位例如肚子,能夠允許的傷口缺損面積也就較大。 植皮手術常用於治療燒燙傷、皮膚創傷、腫瘤切除後皮膚缺損等狀況,最常見的植皮手術治療為燒燙傷,由於燒燙傷導致傷口面積過大,傷口難以快速癒合。因車禍或事故造成的大面積創傷,若無法透過手術縫合的方法幫助傷口癒合,也會採用植皮手術。皮膚發生缺損狀況,導致皮膚下的重要組織或韌帶外露時,或靠近眼周、臉面、脖子、手腳等表層皮膚的腫瘤切除後,其傷口無法直接進行縫合時,也會採用植皮手術進行癒合皮膚的治療。 自體移植達成永久性的移植效果,異體移植為暫時性覆蓋功能 植皮手術的材料分為自體移植及異體移植,自體移植是指使用自己的皮膚(組織)用於植皮手術,異體移植使用豬的真皮組織,或捐贈大體的皮膚,主要用於暫時性的傷口覆蓋,若有大面積的傷口,會暫時使用異體皮膚作生物性敷料覆蓋,促進覆蓋下方的自體組織生長。移植皮膚到傷口上想達到永久性移植,只能使用自體皮膚組織。 自體移植又分為半層皮膚移植及全層皮膚移植: ● 半層皮膚移植: 1.取用皮膚分為三種深度,深度分別為0.15毫米以下、0.15~0.3毫米、0.45毫米。 2.半層皮膚可取用全身皮膚部位,常取用於大腿外側、大腿前側、屁股、腹部、背部等。若遇全身燒燙傷大面積患部,也會取用頭皮、腳底、股溝等部位。 3.半層皮膚的優點為覆蓋的面積大、可多次數取用,但對於傷口癒合後的美觀維護功能較差。 ● 全層皮膚移植: 1.取用皮膚深度為0.6毫米以上。 2.全層皮膚能取用的部位有很,小面積取皮常見於耳朵背面到頭皮之間的皮膚、副股溝、或後腰及腹部等鬆弛皮膚。 3.全層皮膚的優點是傷口癒合後的疤痕較美觀,缺點為當使用深層皮膚時,取到毛囊的機率高,容易導致被植皮處毛髮不正常生長的後遺症。 不會產生排斥反應的自體移植 自體移植通常不會有排斥問題,卻常併發過敏或是皮膚乾癢的現象。植皮後皮下免疫細胞改變,易產生過敏反應;且由植皮的皮膚不含蓋毛囊,容易有皮膚乾癢狀況。異體植皮為暫時性的覆蓋,理論上異體材料擺久了,就會有排斥性的反應。 厚薄皮膚不亂挑選,正確植皮取用,傷口癒合、疤痕美化雙效併進 人體部位能取的皮膚位置很多,如何選擇適合的植皮皮膚部位是治療成效的關鍵因素。通常身體部位的皮膚平均厚度較厚,臉部皮膚較薄,取皮的厚薄深度需視皮膚缺損部位加以評估。例如在軀幹部位的皮膚缺損,皮膚需求較薄,可取用大腿外層皮膚覆蓋。臉上植皮因有術後美觀因素的考量,需要使用厚的皮膚覆蓋,可選用副股溝或是耳朵後面的皮膚。 醫師除了傷口癒合的功能性考量,也會參照患者術後外觀表現的需求進行統合評估,包含患者復原後取皮位置是否會影響穿著短褲或是露背裝的美觀,及取皮過深可能會產生的疤痕增生問題等。例如大腿外側、屁股上方的皮膚厚度較厚,允許取用深度皮膚,但大腿內側及肚子正面能取用的皮膚較薄、厚度淺。取皮之前需考量每位病患各個皮膚部位的皮膚厚度差異,才能取到適當的皮膚,不會造成取皮處的疤痕。 適當深度取用頭皮皮膚,小嬰兒不怕禿頭 族群也是選擇皮膚位置的影響因素之一,若遇到小嬰兒皮膚創傷的植皮需求,由於小嬰兒最早發展的部位為頭皮,頭皮的生長速度快,適合採用頭皮半層皮膚移植,需注意取皮不宜太深而讓小嬰兒長不出頭髮,造成禿頭的風險。若取在軀幹部位,嬰兒長大後造成疤痕攣縮的機率較高,所以取頭皮位置反而是最安全的作法。 慎選取用皮膚部位,以免發生臉部長毛的尷尬窘境 美國曾有一名女子在兒時被狗咬傷臉頰,醫師取用「腹股溝」部位的皮膚進行植皮手術,長大後臉部植皮部位竟然長出陰毛的案例。整形外科醫師陳振坤表示,由於外國人腹股溝部位的毛髮旺盛,採用全層皮膚取用腹股溝皮膚時,取的時候可能涵蓋了毛囊,若移植到臉上,毛囊又存活下來,就容易在被移植部位長出毛髮。 圖片來源:YouTube_E! Entertainment 通常東方人在取皮時會避開毛髮位置,但在顧及減少疤痕外顯的情況,可能會在靠近陰毛部位取皮,就容易發生毛髮增生的風險。若是不幸發生不正常毛髮增生現象,現今醫美技術發達,可通過除毛雷射萎縮毛囊,就能輕易解決毛髮問題。 術後復原注意傷口過敏反應 不論是半層皮膚或全層皮膚,小面積的植皮手術多採用局部麻醉,若是大面積的植皮手術,例如燒燙傷或創傷患者,會以全身麻醉方式進行手術。完成植皮手術後,7天後需檢測移植上去的皮膚完整性及存活率,補上去的皮膚不見得全部都能安全的活在臉皮上。 術後須注意傷口癒合期間的過敏反應,例如皮膚乾癢、局部邊緣疤痕增生的問題,長期照顧直至皮膚完全穩定,約需3~6個月。不論是取全層皮膚或半層皮膚的被取皮部位,小面積傷口癒合約需2週,大面積傷口則需2~4週的癒合期。 有些人會覺得植皮完後取皮位置會比植皮位置更難照顧,但目前已有許多先進的敷料,能夠精簡換藥方式,雖然傷口仍會疼痛,不過若傷口好好照顧,取皮位置的傷口照顧是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太多不便的。 疤痕照護不留疤、醫美雷射淡化不均勻膚色 植皮手術的最大目的,除了促進傷口癒合之外,還能讓疤痕更美觀,尤其臉部、脖子植皮處的疤痕最受關注,取皮處因為藏在股溝、大腿位置,疤痕問題較為次要。 植皮處的疤痕照顧,在傷口癒合的2週期間需細心護理,之後可運用疤痕凝膠、美容膠、矽膠貼片,或在局部疤痕增生部位使用類固醇,使疤痕萎縮,若有皮膚顏色不均勻的現象,也能透過醫美雷射淡化疤痕。 植皮醫療是為了讓皮膚創傷及缺損癒合,必須經由醫療專業評估,取用適當的部位皮膚,減少取皮處的傷口負擔,達到植皮處傷口及疤痕癒合狀況呈現最好的狀態! 諮詢醫師:陳振坤醫師 現職: 君綺整形外科診所 學經歷: 前臺大醫院整形外科住院醫師 玻尿酸認證專業醫師 微晶瓷認證專業醫師 國際美容外科協會會員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皮蛇是什麼?治療三原則斬斷帶狀皰疹復發魔咒 影片|不可不知的異位性皮膚炎 醫師QA一次解答疑難雜症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5.05
文/郭美諺 圖/傅暄閔 摘要 18歲的男生轉大人,若是小弟弟沒有出頭天,就是所謂的包莖,實在是一大苦惱,這時就得求助泌尿科醫師,進行割包皮手術,而隨著科技進步,以及有些人不想走進醫院、或是想省錢,選擇在網路上購買「包皮槍」,自己在家DIY,王祚軒醫師警告這是相當危險的行為,因為在沒有施行麻醉的情形下,直接從身上切下皮膚,不但疼痛指數非常高,若因而出血不止或造成感染,仍然需要就醫縫合,反而得不償失。 包莖不處理麻煩跟著來 剪刀剪寶貝萬萬不可 割包皮聽起來很簡單,卻讓不少男性卻步但又不得不面對,因為18歲的成人,若有包莖不處理,可能會散發異味也可能引發尿道、包皮周邊反覆發炎等問題,醫生基本上都會建議割包皮,但千萬別以為自己拿剪刀剪一剪就能搞定,想像從身上割一道傷口都會痛了,更何況是對敏感又脆弱的陰莖下手,那可不是光有勇氣就能辦到的事。 在割包皮前,先弄清楚包皮和繫帶的差異,王祚軒醫師指出,繫帶是一條在陰莖下方緊緊的筋,有些學者認為繫帶與男性的性高潮有關,也是男性敏感帶之一,如果繫帶太緊太短,性愛過程可能因為過度磨擦而不舒服,但如果因為包皮過長造成包莖,可能會看不到繫帶,通常要在包皮退掉後才能判斷,進行割包皮手術時,也要避免影響繫帶的長短,進而影響性生活。 包皮回收再利用 陰莖加大展雄風 目前割包皮的方式大致分為三種,分為傳統方式、雷射以及包皮槍,有些患者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想要把切下來的包皮留下來當作紀念,醫師基本上不會反對,不過如果利用「包皮回收術」,把多餘的包皮放回陰莖,讓陰莖增大增粗,對不少男性而言想必是更實際的作法。王祚軒醫師指出「包皮回收術」類似入皮,但並非把皮整塊切下來重新塞回去陰莖,而是只切除非常薄的表皮,留下皮下組織進行整理再反折放回陰莖內,就能適當增加陰莖的粗度。 術後傷口避敏感 龜頭處理有妙招 在割包皮後的一周內,有些人會感到不舒服甚至是易敏感,王祚軒醫師也做出解釋,他表示常見敏感性有兩個原因,就是傷口疼痛和龜頭敏感,因為有些患者的龜頭從小到大沒有見過天日,才會在手術後相當敏感,因此在包紥傷口時,醫師也會稍微覆蓋龜頭免於磨擦,有些人需要3到6個月的時間才會恢復,因為敏感需要時間習慣。也由於水往低處流的特性,陰莖會自然下垂造成繫帶傷口腫脹,讓患者誤以為龜頭前方有顆突起物,王祚軒醫師建議,手術後可以穿著合身的內褲,將陰莖往上的方式固定,避免亂動造成磨擦。 包皮槍瞬間咔擦 30秒鳥兒重見天日 最新的割包皮技術莫過於包皮槍,也就是一性次的包皮環切器,目前在台灣的合法廠商有兩家,最大特性在於手術時間大幅縮短,切割與傷口固定同時進行,王祚軒醫師解釋,將包皮槍穿過包皮套入,保護好龜頭,抓準位置固定後即可切斷,在此同時也將整圈的傷口以釘書機縫合方式完成, 30秒的時間就能搞定,即便看似簡單仍然存在出血風險,因此還是需要由醫生來執行才是不二法門。 也因為傷口由釘子固定,雖然不用拆線,但釘子也無法被人體吸收,可以待傷口恢復後,利用洗澡時輕輕搓就能讓釘子脫落,但仍然有部分患者過於害怕不敢碰,就要找醫師協助處理,因此釘子不會自行脫落,這也是目前包皮槍會遇到比較麻煩的問題。與傳統或雷射割包皮的手術相比,包皮槍的傷口癒合期都是一個星期左右,不過術後的腫脹程度卻有明顯差別,王祚軒醫師點名原因在於熱能,因為包皮槍沒有熱能,不會讓組織腫脹,所以癒合過程的傷口痛度會降低很多,也因為一體成型,包皮槍切割後的環形傷口較為工整美觀。 男人鳥事需謹慎 步步為營有春天 有人好奇是否注射玻尿酸或膠原蛋白,能減緩割包皮時的疼痛也能同時加大陰莖,王祚軒醫師特別利用機會澄清,他指出玻尿酸或膠原蛋白不含任何麻醉成分,所以靠玻尿酸或膠原蛋白止痛是不對的觀念,而將玻尿酸或膠原蛋白注射在龜頭確實能有增大的效果,不過玻尿酸或膠原蛋白最終會被人體吸收而消失,長久之計還是建議進行包皮回收術。 雖然科技日益進步,包皮槍成為男性脫鳥皮的最佳利器之一,唯一的限制就在無法同時進行包皮回收術,因為包皮槍會直接切斷包皮,患者想要利用割包皮的同時進行陰莖增厚,恐怕就要選擇其他手術方式,割包皮一生也就這麼一次,男性朋友要為自己的春天著想,著實要謹慎評估。 諮詢醫師:王祚軒醫師 現職: 尼斯診所 院長 學經歷: 陽明大學醫學系 台大EMBA 97級 長庚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 天主教聖保祿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 美國USC、UCLA臨床進修 延伸閱讀 文章|男性最想改造的3大部位看這裡!弟弟好雄猛讓另一半直呼不要不要 影片|弟弟『站』起來好除毛?下體無毛男人更感性!男性除毛經驗分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4.30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法鬥、巴哥整形原因大公開!貓咪私密處也需要改造? 整形在人類社會是我們習以為常的事,那寵物是否能整形呢?幫狗狗做雙眼皮手術、貓咪做去甲手術,只是為了滿足個人的虛榮心,讓寵物受這些不必要的痛苦,似乎是多餘的事,但原來寵物還有「非做不可」的整形?本集為配合4/29日的世界獸醫師節,要來揭開寵物整形的秘密,究竟寵物整形到底有沒有必要?寵物整形真的是因為跟美醜有關嗎?你的毛孩是否也有整形需求呢?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1 寵物整形是因爲愛美嗎? 01:20 寵物眼瞼內翻是什麼?如何改善? 02:34 什麼動物需要做皺皮手術? 04:10 短吻犬症候群有哪些症狀? 06:12 短吻犬症候群手術怎麼做? 07:23 術後照護會很麻煩嗎? 08:52 貓咪的去甲手術是什麼?可以做嗎? 10:33 寵物染色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嗎? 11:32 寵物有抽脂手術嗎? 諮詢醫師:吳明軒醫師 現職: 上群動物醫院 副院長 學經歷: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系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獸醫學院-小動物腹腔鏡手術認證 秀傳亞洲微創手術中心腹腔鏡認證 亞洲小動物醫學會貓內視鏡認證 延伸閱讀 文章|寵物整形能跟瘋嗎? 健康安全大過於你以為的美 影片|你以為的頭皮屑其實是頭皮癬!梳子竟是頭皮癬的傳染途徑!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4.29
文/郭美諺 圖/傅暄閔 摘要 無論男女,追求想要的美麗外型,就要求助整形醫師,但現在整形的不只是人類,還有動物,難道動物也愛美嗎?獸醫師吳明軒指出,牠們整形的目的,與人不一樣,主要在於因為危害到健康與生命,像是短鼻吻犬類,容易有軟顎過長,鼻孔狹窄等問題,導致可能出現運動不耐、睡眠呼吸中止症、吸入性肺炎、熱衰竭……等問題,因此必須進行軟顎手術;有的則是因為睫毛倒插、眼瞼內翻,甚至是皺摺性皮膚炎,必須藉由手術改善。 短鼻吻犬易見呼吸中止 軟顎過長是關鍵 過長的軟顎,是短鼻吻犬類常見的呼吸問題,導致牠們夏天容易休克,散熱不易,更有呼吸中止的症狀,比如法國鬥牛犬、英國鬥牛犬、巴哥等,都是好發族群,飼主可以從平時帶牠們外出散步時觀察,走個五或十分鐘就顯露出疲倦的樣態,有過度換氣或舌頭發乾的情形,正常的狗在發熱時會嘴巴張開哈氣,而此時的舌頭顏色很紅潤,但若你手邊的狗的舌頭,常呈現淡紫色、慘白或是深紫色,就要特別留意,再者也能觀察牠們的睡眠習慣,吳明軒醫師指出,有些症狀嚴重的短鼻吻犬種無法熟睡,常會睡到一半驚醒,呼吸會急促慌張,則很有可能因為軟顎過長而容易造成跟人一樣的呼吸中止症。 從睡眠情況也有助於觀察,牠們平時無法熟睡,因為一睡著,就無法吸到氣,因此可以發現,牠們會靠在桌上睡覺,或是咬著玩具,讓自己能順利呼吸,不會被軟顎塞住,類似人類使用的止鼾器,接著,嘔吐也是常見的,因為牠們常因為吸不到氣,而必須以肚子用力,若在吃飽後就會發現,牠們吃什麼吐什麼,這些明顯的症狀若有出現,最好趕緊請獸醫師評估是否需進手術治療。 圖片說明:軟顎過長術前術後照 軟顎整型手術有助呼吸順暢 寶貝寵物活得長久 這種手術叫做短鼻吻犬軟顎整型手術,因為鼻孔狹窄,導致牠們用嘴巴呼吸,而軟顎太長,長到塞在會厭軟骨和氣管的入口處,擋住了散熱與換氣,吳明軒醫師說明,手術主要將鼻孔擴張之外,也要適當切除軟顎,否則會因為軟顎過長而擋住了氣流進入。有時如果利用手術將鼻孔做大或軟顎修短,並沒有讓讓喉頭小囊縮回或症狀改善不明顯,有時還是必須將喉頭小囊切除。 圖片說明:鼻孔狹窄術前術後照 皺摺性皮膚炎眼瞼內翻都是問題 犬貓整形護健康 還有一種皺摺性皮膚炎,也是常見的犬貓整形問題,好發在較肥胖的犬貓,還有皮膚多皺褶之品種犬隻,以鬥牛犬而言,需矯正的部位像是兩條黑黑的法令紋,吳明軒醫師說這種情況通常會合併眼瞼內翻,造成眼睛的慢性刺激而導致角膜潰瘍,再加上皺摺悶住皮膚,若常常清潔或吃藥無法改善的話,就要進行手術修平皮膚設法讓皺褶消失,而較肥胖的母狗或母貓,也會因為肥胖問題造成陰唇深陷,周圍不只藏污納垢又容易發出惡臭,也因為鄰近尿道口容易誘發膀胱炎,這些都是飼主要留意當心之處。 圖片說明:法國鬥牛犬尾巴肛門及陰唇皺摺 另外眼瞼內翻也會造成睫毛倒插,刺激眼球角膜,以點眼藥水的方式也無法完全改善,動物感受到不舒服的表達能力不同於人類,因此飼主若沒有細心觀察發現的話,很容易變成反覆感染結膜炎,最後角膜潰瘍甚至黑色素沉澱有失明的風險。吳明軒醫師強調,可以手術將內翻的眼瞼下方劃開,取出多餘脂肪組織,再向外縫合,類似人類的雙邊眼皮手術。 圖片說明:沙皮狗嚴重眼瞼內翻案例 術後照顧不複雜 24小時內喝冰水勿進食 至於術後照顧其實不難,以軟顎切除來說傷口在內部,術後 24小時內不能進食,可以在水裡加冰塊讓寶貝寵物們喝,有助於消腫,術後 24~96小時也就是三天內,食物泡軟後再讓牠們吃,而鼻孔的傷口在外部,用很細的細線縫合,容易不小心被磨擦或抓掉,吳明軒醫師建議讓寵物戴伊麗莎白頸圈避免碰觸即可,皮膚皺摺手術的術後照護也不太需要費心,主要防止寵物出現因為傷口疼痛或搔癢去舔拭或把傷口咬開的行為,也能幫牠們穿上防舔的衣服或包紮來因應。 圖片說明:貓咪因嚴重的眼瞼內翻眼睛過度刺激而睜不開眼 去甲手術要不得 貓的心理狀態要顧及 有些飼主為了不讓貓抓壞傢俱,而送貓進行「去甲手術」。不同於人類的美甲或修指甲,去甲手術會讓貓爪子無法生長,吳明軒醫師呼籲這是沒有必要而且很殘忍的行為,會對貓造成極大的痛苦,因為沒有爪子的貓無法攀爬,無法自我防衛,更可能因此變得自卑,也有可能攻擊性變強,因為牠沒有爪子就會以咬來替代,對人類也不再信任,為了健全動物的心理狀態,多數歐洲國家已經以法律明定禁止替動物去爪。 寶貝寵物首重健康 你的美不是牠的美 不過最常見飼主在寵物身上動手腳的,莫過於剪耳朵、剪尾巴,以及幫牠們在毛髮上染色,這些行為看在長期研究動物醫學的吳明軒醫師的眼裡,他沒有很建議,只勉強接受局部染色,因為即使店家強調染劑無毒無害,但大面積染色就是將外來的商品加諸在寵物身上,難免會有過敏或造成器官負擔的情形,飼主愛美,但對給寵物的美真的是美嗎?!恐怕需要站在寵物們角度,多替牠們著想,才是寶貝寵物的不二法門。 諮詢醫師:吳明軒醫師 現職: 上群動物醫院 副院長 學經歷: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系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獸醫學院-小動物腹腔鏡手術認證 秀傳亞洲微創手術中心腹腔鏡認證 亞洲小動物醫學會貓內視鏡認證 延伸閱讀 影片|你以為的頭皮屑其實是頭皮癬!梳子竟是頭皮癬的傳染途徑! 文章|禿髮、頭皮痛、頭皮屑掉不停要小心,可能是頭癬找上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