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施打共有28筆結果

  • 防變種病毒!第4劑新冠疫苗7/22起開放50歲以上民眾施打

    圖、文/翁嘉妤    摘要  雖然目前國內對於戶外配戴口罩的禁令開始放寬,但施打疫苗的基本防護還是不能停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20)日公佈,根據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建議,自7月22日起擴大新冠肺炎疫苗第4劑接種對象,開放50歲以上民眾施打,需與第3劑間隔5個月。     7/22起,開放50歲以上民眾施打第4劑疫苗   最近國際Omicron亞型變種病毒BA.4、BA.5再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嚴加戒備,指揮官王必勝宣佈,自7月22日起開放50歲以上民眾施打第4劑疫苗。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指揮中心在今年5月時,便已開放65 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 歲以上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接種第4劑疫苗,接種時間建議與前一劑間隔 5 個月,6月則追加開放機場港埠、居家檢疫、航空機組員及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接種。如今開放50歲以上成人施打第4劑,指揮中心也鼓勵符合資格者踴躍接種,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提醒,7月底前65歲以上民眾無論打第1劑或第4劑,都會發放500元衛生宣導費用,請民眾盡速施打疫苗。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目前累計接種疫苗人次已達5893萬8763人,新冠肺炎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第1劑為91.5%、第2劑85.6%、基礎加強劑接種率0.84%、追加劑接種率71%,若以符合追加劑接種間隔人數統計約93.78%。     可以打的第4劑疫苗有哪些?怎麼預約?   無論之前施打的是何種廠牌,第4劑皆可選擇接種:   莫德納(Moderna):半劑量0.25ml 輝瑞BNT:全劑量0.3ml 高端:全劑量0.5ml Novavax:全劑量0.5ml   若先前劑次接種有不良反應,建議以其他不同製程疫苗接種。指揮官王必勝也提醒,50歲以上成人需在完成施打第一次追加劑(意即第3劑)後間隔5個月以上,才可以施打第4劑疫苗;如果是確診者,則建議與確診時間間隔3個月再施打,以延長疫苗保護力。   想要預約施打第4劑疫苗,民眾可以到疾管署官網,查詢疫苗接種院所,除了可以依照縣市查詢外,也可以透過地圖直接瀏覽。此外各縣市衛生局也都有推出疫苗預約平台,方便民眾預約接種:   ● 基隆市衛生局最新防疫消息 ● 台北市疫苗接種預約系統 ● 新北市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桃園市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新竹市疫苗施打預約系統 ● 台中市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彰化縣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雲林縣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嘉義市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台南市疫苗接種預約系統 ● 高雄市疫苗接種預約系統 ● 屏東縣院所疫苗施打排程 ● 南投縣衛生局最新防疫消息 ● 宜蘭縣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花蓮縣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 台東縣疫苗登記預約查詢 ● 金門縣衛生局最新防疫消息   ● 澎湖縣疫苗預約方式 澎湖縣民眾可至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施打疫苗,接種方式採預約制,撥打(06)921-1116轉15960查詢。   ● 連江縣疫苗預約方式 連江縣立醫院的疫苗門診為每週三上午,可逕至醫院官網預約掛號,門診日當天上午9時30分開放現場候補。各衛生所預約方式採電話登記:西莒衛生所0836-8912,東莒衛生所0836-89038,東引衛生所0836-77206,北竿衛生所0836-55592,行動不便者可於上班時間(週一至週五08:00~12:00、13:30~17:30)撥打防疫專線0963-772-160,預約新冠疫苗到宅接種服務。     中央地方共同推動,「嬰幼兒疫苗」開打   除了第4劑疫苗外,指揮官王必勝也指出,7月21日起指揮中心將和地方政府共同推動6個月~5歲的莫德納嬰幼兒疫苗接種,現已審視各縣市接種計劃,並提醒注意場地舒適度與方便性,包括動線、距離等,施打場地也應備有防曬、防雨功能,排隊等候時間不宜過長。   王必勝建議地方政府可考慮至幼兒園接種,並提醒接種作業應該考量家長上班時間,指揮中心已向地方政府提出希望夜間、假日也可以有嬰幼兒莫德納疫苗的接種時段,方便家長帶嬰幼兒前往施打,地方政府如需中央協助也可提出。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延伸閱讀 文章|口罩限制再鬆綁!「散步也免戴罩」?網友熱議 影片|BNT接種開跑!吃普拿疼導致疫苗保護力下降?美女藥師教你「藥」怎麼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7.21

  • 成人版MIS-C?MIS-A症狀、預防懶人包,確診後出現「這些」徵兆應就醫!

    圖、文/翁嘉妤    摘要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平息,又有MIS-C、MIS-A恐慌相繼來襲。感染新冠肺炎後,有少數人會併發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簡稱MIS,發生在兒童身上的稱為MIS-C,成人則稱為MIS-A。而昨(2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公佈,目前國內2例疑似成人MIS-A個案,初步判定皆未完全符合美國CDC對MIS-A的定義,將由專家進行後續分析討論。     國內疑似出現MIS-A首例個案?   昨日國內新冠肺炎新增5萬6,339例本土案例、115例病故、209例中重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各區看來已經脫離,或正在脫離高原期,因此本週個案數較穩定,在排除假日效應後,預計從本週三(22日)起就很有機會單日降至5萬例以下。   而日前因為新冠肺炎確診兒童重症康復後,再度發高燒,引發諸多討論的「MIS-C」,如今國內又疑似出現2例「成人版」,這2例疑似MIS-A的個案,分別為6月初公佈過的50多歲男性確診死亡個案,以及新光醫院 20 多歲染疫康復後的男性。   其中50多歲男子,在染疫後11天出現了多器官發炎、衰竭的狀況,當時診斷有心肌炎、肺炎,後續死亡後經初步判斷,並沒有臨床標準提到的發燒 38 度症狀,所以初判並沒有符合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 MIS-A 病例定義。而另一位20多歲男性的案例,染疫復原後出現肝臟、腎臟器官系統發炎病變,也有休克情況,但目前沒有發現有嚴重心臟疾病的條件,因此仍不符合定義。後續會再經由專家討論後,再判定是否為台灣的MIS-A首例。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     MIS-A、MIS-C 到底是什麼?   根據CDC報告指出,感染新冠肺炎後,有少數人會併發嚴重的「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身體各器官嚴重發炎,包括心臟、肺部、腎臟、消化道、大腦或皮膚等都有可能受到影響,其中分為成人(Adults)和兒童(Children),MIS-A便是「成人多系統炎性症候群」,而MIS-C則是「兒童多系統炎性症候群」。   台大醫學院急診醫學科臨床教授李建璋於臉書中指出 ,目前確診人數逐日下降是好消息,但確診後的2~12週可能引發MIS-A,預估國內將陸續出現相關案例,若發現確診後突然發高燒,但呼吸症狀不明顯,務必就醫檢查,以免耽誤到病情。   羅一鈞表示,MIS-A比MIS-C少見很多,國際上通用的病例定義也只有美國CDC有訂定,符合臨床和實驗室標準的患者,才會被列入是MIS-A。目前確實有研究看來MIS-A致死率比MIS-C高,但因為成年人較容易有慢性疾病、年齡等干擾因子,要全部排除才能確認,比兒童MIS-C判斷更複雜,將請專家討論應如何定義做分類。     MIS-A會有哪些症狀?   羅一鈞說明,確診到MIS-A發病間距平均28天,範圍則是從20~36天,一般而言確診後3週以上才有可能會出現MIS-A症狀。   MIS-A主要常見症狀有5大項,分別是發燒(96%)、低血壓相關症狀(60%)、心臟功能低下(54%)、呼吸困難(52%)、腹瀉(52%)。   根據美國CDC指出,MIS-A病例定義為年齡大於等於21歲,並在住院或住院前3天內有主觀發燒或客觀發燒紀錄,大於38度,更要在住院前或住院前3天內至少符合臨床標準中3項。主要臨床標準包括心肌炎、心包炎、冠狀動脈擴張、冠狀動脈瘤、新發左右心室功能障礙,以及2或3度房室傳導阻滯、室性心動過速、皮疹合併非化膿性結膜炎,但心臟驟停不符合此標準。   國健署前署長邱淑媞也在個人臉書中提醒民眾,若有持續發燒情況,並有胃痛、腹瀉、頭暈、眼睛紅、皮膚有疹子、嘔吐等任2項症狀,就要懷疑是否為MIS-A。一旦出現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意識不清、無法保持清醒,或是皮膚、嘴唇或指甲蒼白泛藍……等任何嚴重不適,都應立即就醫。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MIS-C會有哪些症狀?   國內陸續新增MIS-C個案,截至21日記者會公佈數據,目前累計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65例,包含21例腦炎、15例肺炎、3例敗血症、7例哮吼,2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MIS-C 12例、5例家中死亡。   指揮中心於本月初邀請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進行MIS-C的衛教說明,黃瑽寧醫師指出,MIS-C的發生族群從0歲到19歲都有可能,其中以6~12歲佔最多。兒童及青少年確診新冠肺炎後6週內,若有出現持續發燒,並且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皮膚出疹、眼睛充血、頭暈,以上任一症狀,須立刻就醫評估。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如何預防MIS-A和MIS-C?   美國CDC表示,目前仍在了解MIS-A及其對成年人的影響,對於部份成年人的感染原因尚未調查清楚,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預防感染新冠肺炎。   黃瑽寧醫師指出,根據國外研究發現,只要打過1劑新冠疫苗,便有助降低97%得到MIS-C的風險,因此「打疫苗」就是最好的防護方式,留心相關症狀,及早治療,就可以降低死亡率。指揮中心也提醒,家長發現孩童有出現相關症狀,應儘速帶孩童就醫,並跟醫師詳細說明情況。       延伸閱讀 文章|藥品保存問題多,開封後能放多久?藥水可以放冰箱?過期藥品怎麼辦?藥師教你這樣做! 影片|BNT接種開跑!吃普拿疼導致疫苗保護力下降?美女藥師教你「藥」怎麼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6.22

  • 出門記得帶小黃卡!今起進入12場所須持「疫苗接種紀錄」

    圖、文/翁嘉妤    摘要  因應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嚴峻,指揮中心宣佈21日上午8時起,開放民眾申請「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並規定民眾若要前往歌廳、舞廳、三溫暖等休閒娛樂場所,須出示小黃卡或數位證明,確認已接種2劑新冠肺炎疫苗才可進入。     21日開始上路!民眾須持「疫苗接種卡」才能進入12場所   今(21)日新課綱首屆大學學測今天開考,適逢本土疫情逐漸升溫,考場防疫也不敢輕忽。除了學測登場外,今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有新規定上路,民眾如果要前往12種指定休閒娛樂場所,應配合出示完整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紀錄才能進入,接種紀錄除了出示紙本疫苗接種卡,也就是俗稱的「小黃卡」以外,亦可使用「健保快易通」或「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等數位方式提供檢視。   民國111年1月21日起,進入以下12種休閒娛樂場所需出示疫苗接種證明: 歌廳 舞廳 夜總會 俱樂部 酒家 酒吧 酒店(廊) 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 特種咖啡茶室 夜店 舞場 三溫暖   除了上述休閒娛樂場所外,指揮中心也提醒,先前已有針對新冠肺炎疫苗接種情形進行規範之場域,包括醫院、住宿式長照機構等,民眾也要依規定配合出示疫苗接種紀錄,始得入內活動。不過這些場域需檢視的疫苗接種證明,同樣不僅限於紙本「小黃卡」,包括民眾熟悉的「健保快易通」APP,以及21日上午開放申請的「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皆可通用,讓民眾出示證明時更加便利,不必再擔心搞丟紙本記錄。     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俗稱「小黃卡」 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忘記帶小黃卡怎麼辦?數位證明嘛欸通!   ● 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   開啟健保快易通APP(IOS|Android),於首頁點選下方的「健康存摺」,即可找到「COVID-19 疫苗接種/病毒檢測結果」,會列出接種疫苗或PCR報告結果。     圖片來源:翻攝自健保快易通APP     ● 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   自1月21日上午 8 點起,可於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網站申請,按照網站步驟指示入輸入資料,最後會得到一個有 QR Code的 PDF 檔案,外出時便可讓相關單位進行查驗。     圖片來源:翻攝自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網站     第一步:確認身份   (一)國人:①身份證號+健保卡號+戶口名簿戶號、②FIDO、③自然人憑證,三種方式擇一。   (二)外來人口:①統一證號+健保卡號、②統一證號+入出境證號、③統一證號+護照號碼,三種方式擇一。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第二步:選擇項目   選擇「疫苗接種數位證明」或「檢驗結果數位證明」。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第三步:取得證明   在申請成功畫面點選「下載/列印數位證明」即可完成申請,會得到一個QR Code。由於下載後的檔案格式為PDF,因此除了可以將QR Code存放在手機中,也可以將 PDF 列印出來,轉換為紙本證明。如果家中沒有列印設備,但又有列印需求的民眾,可以在申請成功畫面下方「若需列印者也可使用」選項中,選擇「便利商店」並點選「取得超商列印碼」,系統將產生超商列印條碼或編號,便可自行攜碼至超商付費列印。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延伸閱讀 文章|新冠病毒也會傳染給動物?家中寵物要當心?小心「這樣做」反而會傷害毛小孩 影片|防疫導致口罩痘和酒精手?! 對抗病毒應該這樣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1.21

  • 第三劑疫苗追加劑開打,前2劑打AZ需注意!符合3條件即可預約接種

    圖、文/郭佳語      摘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表示,因應國內發生Omicron變異株本土確診病例,社區感染風險提升,將縮短原第三劑追加劑疫苗時間,自5個月縮短至3個月。也就是說,第二劑滿3個月(12週)的民眾,方可施打第3劑追加劑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自1/7起, 18歲以上民眾在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後,於12週後可施打第三劑疫苗(即疫苗追加劑)。     什麼是完整接種?追加劑疫苗又該何時打?   「完整接種」,即代表你已經完成COVID-19基礎劑疫苗的注射。已完整接種的民眾,就是已經打了兩劑疫苗(莫德納、高端、BNT、AZ),或是已經打完一劑嬌生疫苗。   完整接種疫苗者:   .已打完兩劑COVID-19疫苗(無論品牌) .已打完一劑嬌生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建議,滿18歲以上民眾若已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建議須在間隔滿12週(84天)以上後,儘速接種1劑COVID-19疫苗追加劑,以提升免疫保護力。   ➦ 為什麼要打第三劑疫苗?第三劑疫苗副作用是什麼? 第三劑疫苗來了!打三劑疫苗可能有什麼副作用?「追加劑」該怎麼預約?     第三劑疫苗追加劑要怎麼打、怎麼選?   (1)如果你是已經打過兩劑疫苗(如莫德納、高端、BNT)等民眾,可接種的追加劑廠牌為——莫德納(半劑量)、高端、BNT、AZ,可以依偏好選擇即可。   (2)若你前兩劑都打AZ疫苗了,追加劑可選擇莫德納(半劑量)、高端、BNT,但此種情況並不建議第三劑追加劑再打AZ,需特別注意。   簡單來說,基礎劑(前兩劑疫苗)打完打莫德納、BNT、高端,那麼追加劑(第三劑疫苗)每種疫苗都可以打;但若原來前兩劑打AZ疫苗的民眾,追加劑就建議避免打AZ疫苗,不要出現打三劑AZ的情形。     基礎劑(前兩劑疫苗)打完打莫德納、BNT、高端,那麼追加劑(第三劑疫苗)每種疫苗都可以打;但若原來前兩劑打AZ疫苗的民眾,追加劑就建議避免打AZ疫苗。     誰可以打第三劑疫苗?   ㆍ已年滿18歲者 ㆍ已完成二劑COVID-19疫苗接種 ㆍ第二劑疫苗施打後已間隔12週   此外,指揮中心也提醒,滿18歲以上民眾均建議應接種追加劑,而其中以下對象建議優先接種:   ㆍ65歲以上年長者 ㆍ長照機構住民與工作者 ㆍ醫護人員、防疫工作人員及高風險工作人員(第一類-第三類對象) ㆍ容易感染及疾病嚴重風險者(COVID-19疫苗公費接種對象第九類)     第三劑疫苗怎麼預約?   指揮中心也指出,目前國內疫苗庫存充足,符合接種條件的民眾,可以透過COVID-19疫苗防治一網通或地方政府衛生局公告,來查詢鄰近的醫療院所,可以提供施打的疫苗廠牌和接種時間。   ➦ 想更瞭解第三劑疫苗? 第三劑疫苗今開放混打!「追加劑」、「基礎加強劑」一次看清!     延伸閱讀 文章|接種新冠疫苗前,要先吃退燒藥?多吃普拿疼可以超前部署? 影片|疫情關在家焦慮值爆表!你我都可能是「怪胎」?心理治療強迫症原來是這樣!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1.07

  • 第三劑疫苗來了!打三劑疫苗可能有什麼副作用?「追加劑」該怎麼預約?

    圖、文/翁嘉妤      摘要  第三劑疫苗自12月24日起全面開放混打,針對12歲以上免疫力低下的人,可任選BNT、莫德納或高端疫苗,而18歲以上的民眾,追加劑除了莫德納、BNT、高端3款疫苗之外,經過醫師評估也可以選擇AZ疫苗施打,但民眾對於第三劑疫苗還是有許多疑問,有必要打到第三劑嗎?副作用會不會很嚴重?其實只要了解疫苗效果以及目前各國的防疫趨勢,就不用做無謂的擔心囉!     雖然國內疫情已逐漸趨緩,但民眾仍然不可放鬆警戒,以面對Omicron變異株帶來的威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於12月2日起開放接種第二劑滿5個月者,可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並自12月24日起,全面開放第二、三劑疫苗混打,幫助繼續維持疫苗保護力。   ➦ 延伸閱讀: 第三劑疫苗今開放混打!「追加劑」、「基礎加強劑」一次看清!     為什麼還要打「第三劑」?醫:疫苗保護力會隨時間下降   面對第三劑全面開放,有許多民眾會質疑第三劑疫苗的必要性,家醫科醫師何忠祐在個人臉書上表示,即使已接種完第二劑疫苗,疫苗的保護力仍會隨著時間逐漸下降,據美國研究指出,施打完疫苗過6個月後,BNT疫苗的保護力會從86.9%下降到43.3%,莫德納(Moderna)疫苗的保護力會從89.2%下降到58.0%,AZ疫苗的下降幅度最大,會從86.4%到13.1%,這個部份也有另一篇英國研究指出,AZ的疫苗保護力過了4個月會有顯著下降。同時,疫苗對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同樣會逐漸下降,研究指出,經過4個月,BNT疫苗對Delta的保護力從93%下降到53%,可能會產生突破性感染及病毒傳播增加,因此施打第三劑疫苗,從國際研究來看是勢在必行。     何忠祐醫師更進一步指出,根據以色列、英國、美國施打第三劑BNT的研究結果顯示,接種第三劑BNT能夠提供較好的保護力,並且能夠有效預防重症(92%)、減少住院(95%)以及死亡率(81%),因此目前國際間正逐漸取得共識,建議年長者、高風險以及高接觸族群追加第三劑疫苗,讓免疫反應更持久,達到更好的保護效果。     「打完第三劑疫苗,會更不舒服?」疫苗副作用看這邊!   疫苗副作用也是民眾相當關心的議題,也有網友擔心打二劑疫苗副作用都這麼強烈了,第三劑的不是反應是否會更明顯。何忠祐醫師也整理出現有的第三劑疫苗安全性資料,並建議民眾在評估自己是否適合施打第三劑時,可以考量自身染疫風險、是否屬於重症高風險族群、對副作用耐受度、是否有不適合接種疫苗的情形、是否有疫苗禁忌症等因素,必要時可以諮詢信賴的醫師。   ● 施打三劑莫德納副作用   整體副作用發生率與第二劑雷同。將副作用細分成局部以及全身性時,發現第三劑的局部副作用較第二劑略高(84.7% vs. 83.5%),但全身性副作用較第二劑略低。(79.0% vs. 81.3%)   ● 施打三劑BNT副作用   整體副作用發生率與第二劑雷同。將副作用細分成局部以及全身性時,發現第三劑的局部副作用較第二劑略高(74.1% vs. 71.7%),但全身性副作用較第二劑略低。(69.2% vs. 71.7%)   觀察國際現行政策可以發現,施打第三劑疫苗儼然已成為未來對抗新冠病毒的趨勢,為了因應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以及陸續爆出的本土確診個案,何忠祐醫師提醒尚未接種第二劑疫苗的民眾,盡早完成疫苗施打,才能有基礎的保護力。雖然疫苗預約接種平台自第18期結束後便暫停開放,但民眾仍可透過各大醫療院所進行預約、造冊外,也能以網路、電話或是現場掛號的方式預約接種。目前開放的醫療院所包含衛生福利部所屬醫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醫院和國防部所屬醫院,民眾可利用週一至週五增設的夜間門診預約接種。     諮詢醫師:何忠祐醫師    學經歷: 台大家醫科醫師 美國運動醫學會個人教練(ACSM-CPT) 台灣運動營養學會副秘書長     延伸閱讀 文章|打完疫苗哪些事不能做?別讓你的免疫力降低!「這件事」營養師建議要持續保持 影片|BNT接種開跑!吃普拿疼導致疫苗保護力下降?美女藥師教你「藥」怎麼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2.28

  • 第三劑疫苗今開放混打!「追加劑」、「基礎加強劑」一次看清!

    圖、文/翁嘉妤    摘要  新冠肺炎疫苗自今年3月22日開始施打,直至12月22日,疫苗累計接種數量已達3423萬1426劑,但民眾以往對於新冠疫苗的認知,大多都是打完第二劑任務就算「任務完成」,如今指揮中心宣佈開放施打「第三劑」,也讓國內疫苗討論的熱潮再起。     指揮中心24日宣佈開放第三劑疫苗接種   隨著國內疫情漸趨穩定,新冠肺炎疫苗也持續擴大接種,根據指揮中心統計,直至12月22日止的第一劑覆蓋率為79.69%、第二劑覆蓋率為66.31%,不過雖然各縣市都在為提升國人的防疫力做衝刺,但Omicron變異株帶來的威脅仍不容小覷,指揮中心今(24)日宣佈,將全面開放新冠疫苗追加劑混打,可任選BNT、莫德納或高端疫苗,全力防止疫情再度擴散。     「基礎劑」、「追加劑」、「基礎加強劑」怎麼分?   隨著第三劑疫苗的開放,各項新名詞也隨之釋出,建議民眾在接種前先做好功課,對疫苗效力及預約接種也多一層認識。   ● 基礎劑 指完整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疫苗。據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建議,符合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對象與間隔之民眾,應盡速完成基礎劑接種。   ● 追加劑 指一般族群的第三劑。隨著完成接種後的時間越來越長,疫苗保護力也隨之遞減,此外新冠病毒還有不斷出現新的變種株,因此即使在完成第二劑接種後,仍有突破性感染的機率,故建議接種追加劑提升保護力。   ● 基礎加強劑 基礎加強劑是給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接種。由於該族群若只接種第二劑基礎疫苗,將無法產生足夠的免疫保護力,因此基礎加強劑接種全劑量可達到較佳的效果,完成基礎加強劑後滿5個月可再打追加劑。   基礎加強劑接種僅需與第二劑基礎劑間隔28天。目前只開放接種接種全劑量的莫德納、BNT或高端。不建議接種AZ疫苗,因研究顯示AZ疫苗可能無法達到基礎加強劑效果。     圖片來源:指揮中心提供     捲起袖子,第三劑疫苗建議接種者看過來!   衛福部ACIP委員邱政洵指出,專家建議18歲以上國人都應該接種第三劑追加劑,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與工作者、醫護人員、防疫工作人員、高風險工作人員和容易感染及疾病嚴重風險者,也就是第一、二、三、九類對象都應該施打。除此之外,邱政洵委員也補充,針對12歲以上免疫力低下的人,追加劑可任選BNT、莫德納或高端疫苗,而18歲以上的民眾除了莫德納、BNT、高端3款疫苗之外,經由醫師評估後,也可以選擇施打AZ疫苗。     圖片來源:指揮中心提供     由於目前國內 ACIP 專家一致認為,AZ疫苗作為第三劑效果相對較差,因此AZ疫苗並不在追加劑的初始考量中,但若接種莫德納、BNT或高端疫苗有嚴重不良反應者,還是可以考慮接種 AZ 疫苗,對此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近期英國牛津大學有發表第三劑AZ研究,對於變異株也產生很好的效果,因此疫苗效力的數據其實都是在持續變動中的,預計會再請專家小組展開討論,看是否要將AZ納入選項之中。     疫苗預約平台將暫時關閉!第三劑要追加該怎麼預約?   陳時中在12月23日防疫記者會上宣佈,自第18期接種截止後,疫苗預約接種平台便會暫時關閉,恢復到醫療院所接種與造冊,並且會強化疫苗地圖,協助民眾搜尋。目前民眾可以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合約醫療院所預約疫苗,也可以利用衛福部所屬醫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醫院、國防部所屬醫院於週一至週五增設的夜間門診預約接種。指揮中心預估2022年2月後,才會出現第三劑接種潮,因目前第三劑需求不多,所以未來若有大量接種情況,會再評估重啟平台。   圖片來源:翻攝自疫苗預約平台       延伸閱讀 文章|中研院女研究員確診!北市府今公佈活動史,足跡遍及雙北 影片|BNT接種開跑!吃普拿疼導致疫苗保護力下降?美女藥師教你「藥」怎麼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2.24

  • 接種新冠疫苗前,要先吃退燒藥?多吃普拿疼可以超前部署?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時代,接種疫苗是增加身體防護力的重要關鍵,然而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可能會引起身體不適反應,例如注射部位疼痛、肌肉痠痛、發燒等症狀都是常見的疫苗副作用。國內在推廣疫苗接種初期,曾出現一波退燒藥搶購熱潮,藥局中的「普拿疼」竟因為疫苗造成搶購熱潮,直至今日,許多民眾還是有打疫苗前「要先吃退燒藥」的迷思,注射疫苗前執行預防性用藥(退燒、止痛藥)是正確的嗎?退燒止痛藥又該怎麼吃,才能夠緩解身體的不適症狀呢?接種疫苗不恐慌,關鍵「藥」素你不可不知!     注射疫苗前,請勿預防性服用退燒止痛藥   網路盛傳接種新冠疫苗後會有發燒反應,引起民眾恐慌,不只擔心發燒不止,也怕引起頭痛、肌肉痛或全身痛等不適症狀,所以許多民眾在接種疫苗前,都會購買退燒止痛藥備用,甚至有些人還會在注射前服用。對此陳怡安藥師表示,由於有些人會有疫苗過敏反應,因此不建議事前服用抗組織胺類(Anti-histamine)的藥物,且預防性服藥可能會掩蓋皮膚症狀,導致延誤診斷的情形,提醒民眾可別「超前部署」過頭,對身體反倒有不好的影響。     吃藥會影響疫苗效力嗎?副作用越強代表免疫力越佳嗎?   目前並沒有明確資料顯示服用退燒藥會影響疫苗效力,疫苗副作用與年齡、免疫力的強弱無直接關聯,也並非每個人在接種後都會發生。若是接種疫苗後感到輕微發燒不舒服,是疫苗的正常反應。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管署的臨床試驗數據資料指出,接種疫苗後發燒的比率介於8%~16%,發燒反應一般約 48 小時可緩解,但若連續發燒超過48小時,或發生生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請迅速就醫診斷及治療。     接種疫苗後,可適量服用解熱鎮痛藥物緩解不適症狀   若在接種疫苗後有發燒、頭痛或肌肉痠痛等症狀,可以請醫師評估後,開立處方服用止痛藥或退燒藥來緩解症狀。常見的止痛藥物包括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以及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如布洛芬(Ibuprofen)等都是常見的藥物。   成人每日服用消炎止痛藥的安全劑量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4000毫克/天   布洛芬(Ibuprofen):3200毫克/天     藥盒標示看仔細,特別注意成份及劑量   因為每一種藥品的設計不同,內容成份也會有些許差異,陳怡安藥師表示,選購藥品前需注意藥盒標示的成份及劑量,並依照藥盒上註明的說明配合服用,包括多久吃一次、一天吃幾次等都需要留意,以免造成用藥過量的問題。如果是複方型的藥品,因為內容物通常含有主成份及副成份的藥物,而副成份藥物一般為輔助或調整身體機能作用,所以並非此類藥品的必須成份,可依個人情況請醫師或藥師評估調整後服用。         ➦ 更多藥盒藥袋標示的小知識,可以看陳怡安藥師更詳細的解說喔! 影片連結:忘記吃藥能補吃嗎?吃藥配果汁正確嗎?用藥觀念懶人包,讓你不再「吃錯藥」!     如何正確服用退燒藥?注意劑量避免過量   退燒藥的服用劑量,陳怡安藥師指出,以乙醯胺酚為例,如果是500毫克的劑量,每次可以吃1~2顆,視自己不舒服的情況去做增減,每4~6小時可以吃一次,建議一天不要吃超過8顆,否則可能發生藥物過量導致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若服用藥物後,有任何不舒服的身體反應,也要記得盡快就醫。     緩解不適症狀有妙方   若接種疫苗後有出現發燒症狀,陳怡安藥師表示,除了要多休息,以及上述提到的服用退燒止痛藥緩解以外,必要時也可使用退熱貼產品輔助退燒,並且補充適量的水份與營養,有助於改善不適症狀。若注射部位發生疼痛、腫脹的情形,可使用濕毛巾冷敷,舒緩腫脹現象。   接種疫苗是預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方式,同時保護自己及親友免於曝露感染或重症的風險中。陳怡安藥師最後也要提醒大家,接種疫苗後不代表就沒有染疫風險,仍應遵循防疫指引,做好勤洗手、戴口罩、實聯制、保持社交距離及注意環境清潔等防疫基本功,才能降低感染新冠肺炎帶來的危害。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打完疫苗哪些事不能做?別讓你的免疫力降低!「這件事」營養師建議要持續保持 影片|BNT接種開跑!吃普拿疼導致疫苗保護力下降?美女藥師教你「藥」怎麼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2.16

  • 肉毒能除皺?基本原理大公開!肉毒常見副作用,必看防面癱!

    圖、文/翁嘉妤      摘要  提到醫美微整,許多人第一印象都會聯想到肉毒桿菌素,因為肉毒療程不用手術動刀、不須漫長恢復期,只需注射施打,就能幫助改善惱人的抬頭紋、魚尾紋、肌膚鬆弛等問題,也難怪肉毒桿菌素一直以來都是熱門的醫美微整項目之一,但你知道肉毒桿菌素如果「過量施打」的話,可能會造成臉部表情僵硬,甚至肌肉無力嗎?你知道肉毒桿菌素原來是從「臘腸」中被發現的嗎?美醫誌肉毒桿菌素懶人包,要你打前必看,打完更要看!     肉毒桿菌素「真的毒」!從臘腸中發跡的世紀毒素?   追溯肉毒桿菌素的歷史,其實它年紀已經不小了!人類最早是在1822年於臘腸中發現這個世紀毒素,肉毒桿菌原本是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臨床的表現會讓人視力模糊、口乾舌燥、頭昏,甚至會引發全身無力、呼吸衰竭,最後導致死亡,影響力不容小覷,所以如果直接施打肉毒桿菌素在臉上,那後果可不是開玩笑的,醫美微整使用的肉毒桿菌素,都已經經過純化萃取,確保安全無虞。   肉毒桿菌所產生的神經毒素,一共有7種血清型,包括A、B、C(C1和C2)、D、E、F和G型,其中又以A型的神經毒素作用最強,也是目前較廣泛被應用於醫美微整的血清型。肉毒桿菌毒素進入人體後,會跟神經末梢結合,抑制神經末梢分泌「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乙醯膽鹼是一種能幫助肌肉收縮的激素,因此若配合肉毒桿菌素來抑制乙醯膽鹼的正常釋放,便能夠減少肌肉的收縮運動,來達到放鬆的效果。         早期肉毒桿菌素多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斜視、上牙齦外露、膀胱過動症等疾病,隨著肉毒桿菌素應用的範圍越來越廣泛,人類也巧妙的利用其特性在改善臉部的「動態皺紋」上,幫助達到除皺的效果。什麼是動態皺紋呢?簡單來說動態皺紋就是所謂的「表情紋」,也就是做表情時會出現的紋路,這種皺紋的成因是因為臉部在做表情時,肌肉收縮所造成的,像是我們在抬頭的時候,會有抬頭紋,在笑的時候,嘴唇兩側會有笑紋等,這些是我們在「動」的時候出現的紋路,就是動態皺紋。   因此,針對這種特定肌肉太強而產生的動態皺紋,透過局部注射肉毒桿菌素來使附近的肌肉放鬆,是不是很聰明、很傑出的一手呀?自從2002年肉毒桿菌素獲得美國FDA核准在除皺眉紋的適應症後,從此全世界掀起一股肉毒修修臉的熱潮,肉毒也幾乎成為了醫美微整的代名詞至今,算一算也快長達20年了呢!     過量注射肉毒桿菌素,當心「面癱」?   肉毒桿菌素因為是採注射方式來進行的療程,所以術後會有局部瘀青的情況產生,最常發生在眼周部位,但瘀青大多都是暫時性的,小瘀點通常經過幾天後就會自然消退,較大片的瘀青區域則可能需要7~14 天才會退去。此外,所有注射治療都可能會有暫時性的泛紅及水腫,通常這類的症狀在數小時內便會消失,術後適當的壓迫和冰敷,可以減少或縮短瘀青、泛紅和水腫的時間,但需要謹記醫師囑咐,不要過度按壓。   除了注射療程常見的術後現象外,肉毒的「擴散」也是需要留意的副作用之一。如果肉毒桿菌素擴散到我們不想影響的肌肉,可能會造成臉部表情僵硬,甚至導致眼皮或眉毛暫時性的下垂,畢竟我們還是希望肉毒能夠打在它「該打的位置上」,所以施打肉毒桿菌素時,需要由專業醫師來執行,配合要改善的部位來做調整。例如對於較小的表情肌,便需要集中作用,不要擴散太多,針對大面積的瘦小臉、下半臉拉提等需求,則因為咬肌、擴頸肌較肥厚,肉毒的擴散範圍便需要更廣泛、更均勻,醫師必須精準掌控施打的位置和劑量,才能達到理想中的效果。   施打肉毒不僅要慎選醫師,肉毒桿菌素的來源也很重要!中國大陸曾發生多起注射肉毒桿菌素後,出現全身無力、呼吸困難等現象,調查結果發現主要是這些患者施打的肉毒來路不明,檢驗結果也不符合標準,因此為了避免嚴重的副作用產生,認明合格產品還是很重要的,市面上各大廠牌皆有推出原廠正貨的認證流程,消費者在進行療程前需要先做好功課,以免除皺不成還急送醫,可就得不償失了。     資料來源: 1.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814353       延伸閱讀 文章|打肉毒桿菌沒效果?你不可忽視的肉毒抗藥性 影片|虎背熊腰全是「斜方肌」害的?肉毒瘦肩助你養成女神直角肩!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2.09

  • BNT接種開跑!吃普拿疼導致疫苗保護力下降?美女藥師教你「藥」怎麼吃!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BNT接種開跑!吃普拿疼導致疫苗保護力下降?美女藥師教你「藥」怎麼吃!   隨著接種疫苗人數逐漸增加,針對發燒、頭痛、肌肉痛等副作用的討論也趨熱烈。究竟什麼時候該吃退燒止痛藥?遇到什麼情況應盡速就醫?吃退燒藥會不會讓疫苗效力降低呢?這集就讓專業藥師告訴你,退燒藥怎麼挑、怎麼吃,才最安全有效!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55 是否可以在打疫苗前就先吃藥? 01:11 何時可以吃藥?藥品選擇的注意事項 01:43 藥盒標示怎麼看? 02:33 退燒藥怎麼吃?服藥劑量與注意事項 03:04 其他緩解不適的方法 03:26 吃藥會影響疫苗效力?副作用越強代表免疫越佳?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打完疫苗哪些事不能做?別讓你的免疫力降低!「這件事」營養師建議要持續保持 影片|兒童吐藥該補吃嗎?用藥習慣太隨便=白吃全沒效?!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0.25

  • 打完疫苗要吃什麼才能增強免疫力?營養師教你從飲食緩解疫苗副作用!

    文/翁嘉妤 圖/傅暄閔      摘要  根據美國2021年1月《心理學觀點》期刊研究指出,營養不良可能會造成疫苗保護力下降,因此均衡飲食可說是「後疫情時代」的全民課題。在居家防疫期間,我們可能已經養成一些挑食、重口味的不當飲食習慣,不妨透過接種疫苗這個契機,來幫助調理體質,讓身體獲得必須的營養素,不僅幫助緩解副作用的不適感,也有助於強化體內的免疫系統。     國內疫苗接種對象開放範圍擴大,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21日公佈統計數據,目前已有567萬4千多人次接種新冠疫苗,疫苗覆蓋率達到23.5%,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三輪的預約,也有約121萬2千人完成手續。不過隨著接種人數增加,打完後應如何緩解副作用帶來的不適感、維持疫苗保護力,也是許多民眾好奇的議題。     打完新冠疫苗要注意這些!營養師飲食重點提醒   疫苗雖然可以幫助加強對病毒的防禦力,但是若生活習慣不佳、飲食不均衡,也是會拖累身體的保護機制,尤其防疫期間許多人都會選擇美食外送,卻往往忽略了營養均衡的概念,為此王若昱營養師提出以下5個飲食要點,並提醒民眾盡量選擇原型天然食物,不要常吃高油、高糖、高鹽份和加工食品(如火腿、培根、零食等),才能幫助身體恢復元氣,與體內的疫苗一同提升抗疫保護力。     一、適當喝水來補足缺失水份   接種疫苗後一到兩日內,可能會有一些發燒、反覆畏寒又大流汗等副作用,因此需要注意補充水份。由於人體在退燒的過程中,會透過排汗來散熱,所以排汗越多,缺失的水份就越多,必須靠飲水量來補足。王若昱營養師指出,每日應補充的水份可以用「體重 × 30~40㏄」來換算,例如體重50公斤者,50 × 30 = 1,500,因此每日水份攝取標準就是1,500㏄ 。(腎衰竭或心衰竭不適用此標準,請諮詢醫療人員)           此外,接種後若有大流汗或水瀉等情況,都會造成電解質流失,王若昱營養師表示,這時可以適量補充一些含有電解質的運動飲料,來保持體內水份、電解質與酸鹼平衡。     二、補充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是製造免疫細胞的原料,優質蛋白質食物包含豆魚蛋肉奶類,可以幫助免疫細胞保持良好運作,其中「豆」指的是黃豆製品,如豆腐、豆乾、豆漿、毛豆、黃豆、黑豆等。王若昱營養師建議,剛打完疫苗若發生食慾不振,可補充雞蛋、魚類、豆腐等較易入口、好消化的蛋白質。   三、選擇好油脂   施打疫苗後要避免吃太多容易促發炎的食物,如炸物、精緻甜點、含糖飲料、洋芋片、零食、烘焙製品等。王若昱營養師指出,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發炎效果,Omega-6脂肪酸有促發炎的效果,留意均衡攝取人體必需脂肪酸Omega-6和Omega-3的比例,建議比例3~5:1,可以讓身體調控發炎處在平衡狀態,一般外食族群Omega-6和Omega-3的攝取比例為20:1,容易導致身體長期處在慢性發炎狀態,進而對免疫力有不良影響。   Omega-6 脂肪酸富含於大豆沙拉油、葵花油、玉米油等,Omega-3脂肪酸的來源則主要是深海魚類,如鯖魚、鮪魚、鮭魚、秋刀魚等,還有堅果類、海藻、亞麻仁油等,烹調用油選用不影響發炎平衡的Omega-9油脂來源,如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酪梨油。所以接種後不僅要留意補充抗發炎的Omega-3食物,選用Omega-9的烹調用油,也要盡量少吃富含Omega-6的炸物。     四、若食慾不振可選擇好消化澱粉   近期通訊軟體上曾誤傳澱粉會影響疫苗效力,接種後3天應避免攝取所有的澱粉類食物,但其實傳言實屬錯誤。澱粉是人體一日所需,好的澱粉幫助身體補充能量,應避免的是容易造成發炎的精製糖、蛋糕甜食、洋芋片和炸物。王若昱營養師建議,接種疫苗後若發生食慾不振的副作用,可選好消化的粥類或清湯麵類,幫助在身體不舒服的狀態下補充基本能量。     五、補充支持免疫的營養素   由於人體在接種新冠疫苗後,會開始產生相關免疫作用,所以會有一些注射部位或全身的發炎反應,這時會快速消耗體內與免疫功能相關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王若昱營養師指出,這段期間可以補充富含以下營養素的天然食物來源,幫助調節與支持免疫力。   1. 維生素C   適量補充維生素C對人體好處多多,在免疫方面是保持免疫細胞活性的關鍵營養素,能協助巨噬細胞和T 細胞更有效地發揮作戰能力,增加人體對抗外來病菌的能力。   蔬菜水果是維生素C的最佳來源,例如奇異果、柑橘類、芭樂、釋迦、蕃茄、草莓、鳳梨,還有甜椒、青椒、球芽甘藍、苦瓜、青花椰菜等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C容易受熱破壞,所以每天攝取適量2~3拳頭份量的水果還是很重要的。除了食物來源外,不少人也會選擇服用保健食品來補充維生素C,建議與了解自身身體狀況的營養師或醫療人員討論建議攝取劑量。     2. 維生素D   維生素D是脂溶性維生素,可以減少人體的發炎反應,也可以調節免疫功能,人體可以透過接觸陽光來自行合成,也可以藉由食物或營養品來攝取。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包括富含油脂的魚類、魚肝油、肝臟、蛋黃、強化維生素D的乳製品、曬過太陽的香菇、木耳等蕈菇類等。   王若昱營養師建議民眾,防疫期間可以走到陽台、打開窗戶曬曬太陽,補充一下維生素D,也讓心情可以放鬆一下,享受陽光帶來的療癒。     3. 鋅   鋅是一種微量礦物質,能夠幫助免疫系統功能完善,也是活化人體中抗氧化酵素的重要元素之一。天然食物中的蛤蜊、蚵仔、瘦肉、堅果類、全穀類都是富含鋅來源的食物。   防疫的前提,在於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疫苗只是輔助增加對病毒防禦力的角色而已,因此若只是在短時間內攝取單一營養素,是無法完全發揮身體的保護機制的,長期保持營養均衡的飲食習慣,才是健康之道。王若昱營養師提醒,除了要留意飲食均衡外,也要記得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少熬夜、不抽菸,飲酒不過量,放鬆心情,這樣才能支持免疫系統順利運作,全力對抗新冠病毒。       諮詢營養師:王若昱營養師    學經歷: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碩士 曾任亞東醫學中心 營養師 曾任營養品研發 顧問營養師 現職健康體重管理 營養師 現職居家長照與社區演講 營養師 現職台灣健康體重管理促進會 合作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餐餐吃外送、沒冷氣會死、久坐懶得動?戒掉你的居家防疫壞習慣! 文章|夏天吃芒果會誘發皮膚過敏?真實原因就在這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20

  • 打完疫苗哪些事不能做?別讓你的免疫力降低!「這件事」營養師建議要持續保持

    文/翁嘉妤 圖/傅暄閔      摘要  台灣疫情終於開始漸趨穩定,政府也陸續開放民眾接種疫苗,面對棘手的新冠肺炎,除了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和防疫意識外,提升保護力也是相當重要的關鍵,究竟接種完疫苗後,有哪些事情「不能做」呢?既然要提升保護力對抗病毒,那是不是免疫系統越強越好?一起來看看專業營養師的建議!     免疫力不是越強越好,長期不平衡甚至會造成腦霧?   人體在受到病毒攻擊時,免疫系統是首當其衝的第一線,所以強化免疫力,是對抗病毒的重要關鍵。而免疫系統中的首要重地,就是人體的消化道,範圍可以從口腔、食道、胃部、小腸大腸直腸,一路延伸到肛門,這片「戰場」非常廣大,尤其消化道黏膜的表面積,約有260~300平方公尺,所以身體中有70%的免疫細胞都是集中在消化道。在這裡免疫細胞必須抵禦想要入侵人體的許多病毒、細菌與有害物質,在前線戰場中奮勇作戰,不讓它們進入循環系統,擴散到各處細胞,所以如果我們有將基礎打好,保持腸內菌叢的健康穩定,就可以幫助防止病原體入侵,不讓這層重要的防線輕易被擊潰。   人體消化道的免疫系統,影響層面相當廣泛,也與大腦息息相關。王若昱營養師指出,由於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和腸道神經系統之間是可以透過腸腦軸(gut-brain axis)來進行雙向溝通,所以日常生活中做好腸道保健,也同時照顧好大腦健康。另外,雖然提升人體免疫力很重要,但免疫力並非是「越強越好」,否則腸道健康和免疫力長期不平衡,可能會產生腦霧(brain fog),也就是會讓我們的大腦某些功能突然「當機」,可能影響記憶力、專注力或邏輯思考的能力。           理想中的免疫力應該是平衡的狀態,若免疫力過低,身體就會容易受到感染、反覆感冒、生病等,開始產生各種不良的病症,但免疫力太強,也會因為反應過度,出現過敏、自體免疫疾病等異常反應,所以維持良好平衡的免疫力不應利用偏方,按部就班的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穩固人體免疫系統的禦敵能力,才是踏實、穩定的健康之道。     接種日期越近越緊張?營養師建議要注意這3點   許多人在施打疫苗前後,都會相當擔心自己的行為會影響疫苗效力,甚至引發不良反應,其實不必過度恐慌,施打前應請醫師評估自身的疫苗過敏、慢性病史,並以輕鬆、日常的狀態接種,避免因緊張造成暈針,施打後也要保持充足休息,勿抽菸酗酒,並持續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況。除此之外,王若昱營養師也提供了以下3點建議,幫助建立民眾施打疫苗前後的正確認知。   一、睡眠充足   施打疫苗前不要讓自己過於勞累、好好休息,充足的睡眠對提升免疫力相當重要,王若昱營養師建議,接種前一週可開始調整自身的睡眠時鐘,每天睡足7~8小時,接種後也可以持續保持這樣的生活習慣,讓身體提升防禦能力,維持良好的機能,幫助抗體在體內生成順利。     二、避免酗酒   雖然目前沒有研究顯示飲酒會影響疫苗效果,因此也沒有明文禁止,但從醫學角度來看,施打疫苗前後都要盡量避免酗酒,因為長期大量飲酒可能影響免疫系統並干擾疫苗反應,一次攝取過多酒精則可能會導致身體脫水,進而造成頭痛、肌肉或關節疼痛等症狀,容易干擾疫苗副作用的判斷,且接種疫苗後身體可能較虛弱,會影響肝臟代謝酒精的速度,建議還是先避免為佳。   其實無論是否有安排施打疫苗,平日也該留意自身的酒精攝取量,不建議過量攝取。根據國健署《國民飲食指標手冊》建議,男性每日不超過2罐330c.c.的啤酒(相當於兩個酒精當量),女性不超過1罐330c.c.的啤酒。(相當於一個酒精當量)     三、避免抽菸   菸癮和酒精一樣都會削弱免疫系統,因此施打疫苗前後都不建議抽菸。國健署也一再呼籲民眾趁著疫情期間戒菸,根據國際研究表示,抽菸是新冠肺炎重症危險因子,吸菸者罹患新冠肺炎出現嚴重症狀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 1.4 倍,引發重症風險高達2倍,因此抽菸會讓提高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遠離肺炎威脅,就是最好的戒菸理由。   王若昱營養師提醒,接種疫苗後必須充份休息,減少抽菸、酗酒、熬夜,面對防疫多一份謹慎,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風險。以上原則其實不僅適用於接種疫苗後的不適期,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繼續維持睡眠充足的好習慣、控制飲酒量並戒菸,保持身體健康,才可以徹底發揮疫苗的保護力。     參考資料: 1. 國健署《國民飲食指標手冊》 2.Vardavas CI, Nikitara K. COVID-19 and smok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 Tob Induc Dis. 2020;18:20. Published 2020 Mar 20. doi:10.18332/tid/119324.       諮詢營養師:王若昱營養師    學經歷: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碩士 曾任亞東醫學中心 營養師 曾任營養品研發 顧問營養師 現職健康體重管理 營養師 現職居家長照與社區演講 營養師 現職台灣健康體重管理促進會 合作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線上就能看醫生!迎接視訊看診的遠距醫療時代 文章|疫苗引發「新冠手臂」副作用?接種處又紅又腫還痛爆!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06

  • 疫苗登記搶快拼手速?唐鳳:打疫苗「長幼有序」!

    文、圖/翁嘉妤      摘要  國內疫情已逐漸趨緩,政府也正著手提升疫苗的覆蓋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開放18歲以上的民眾登記接種疫苗意願,透過COVID-19疫苗預約平台,即可上網進行意願登記,許多民眾紛紛踴躍搶約,讓平台一度當機。行政院政委唐鳳表示,其實只要在同一個週期內登記完成即可,「施打是看出生年份,跟登記序號無關」,並非越早登記就越優先。     疫苗接種意願登記並非先搶先贏,但也要記得登記   隨著新冠肺炎的變種病毒在南韓肆虐,感染Delta變種病毒的病例激增,也讓台灣民眾擔心好不容易微解封的疫情又會再度升溫,紛紛盼望能早日接種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今(13)日表示,COVID-19 公費疫苗預約平台上午已經開放18歲以上的民眾進行疫苗接種意願登記,消息公佈後平台流量瞬間暴增,不僅瀏覽時出現卡頓,甚至一度當機,出現近期的疫苗「搶登潮」高峰。   行政院政委唐鳳在指揮中心記者會上表示,施打疫苗主要是看出生年份,與登記先後無關,先收到簡訊也不代表就會優先施打,「在這個週期內,有無資格判斷都是相同的,不會看排序的號碼」。簡單來說疫苗施打是「長幼有序」的,本次開放的18歲以上民眾中,若是有在週期內完成意願登記,系統便會再根據登記民眾的年齡安排施打順序。   民眾也可以在登記完成後的畫面中,看到紅字提醒「登記序號並非後續疫苗預約接種之順序」,無須搶時段登記也可以完成登記。         指揮中心提醒,符合條件之18歲以上民眾只要在7月15日下午17:00前完成意願登記,7月16日~7月18日便會收到簡訊,通知符合者進行後續的預約。     「登記完」還不代表能施打!「等預約」跟系統喬時間   民眾收到簡訊通知後,可選擇線上預約或實體預約,線上預約可選擇COVID-19 公費疫苗預約平台和衛福部健保署的APP「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IOS|Android)。實體預約除了可攜帶健保卡至藥局或衛生所預約外,四大超商也開放門市機台給民眾預約施打疫苗,並提供多項搭配疫苗「小白單」的優惠,讓民眾一站完成疫苗預約和物資採購的需求。         若民眾在預約登記完成後,需要更改接種日期,也可以再透過疫苗預約平台或健保快易通APP修改,相當方便。唐鳳提醒民眾,若是接種當天錯過了預約的時段,還是可以到現場安排接種,但是如果預約當天都沒到的話,就必須再等下一輪開放時間,重新預約。             第二輪登記者別忘了預約!準時接種別放疫苗鴿子   先前第二輪的疫苗施打意願登記,已於7月12日17:00截止,全國約有285萬人登記,系統將於7月13日上午以簡訊通知符合資格者,收到簡訊民眾記得進行預約,施打期間可選擇7月16日~7月22日的時段,指揮中心籲請民眾準時前往接種。   由於第二輪登記初步僅開放AZ疫苗,唐鳳表示,若先前沒勾選AZ疫苗者,7月15日前可編輯修改,將和第三輪預約者一同處理。             延伸閱讀 文章|新冠疫苗面臨緩打潮?打疫苗後真的易猝死?你也「縮」了嗎? 文章|變種新冠病毒有多強?AZ、莫德納、BNT疫苗「混打」擋得住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13

  • 破解疫苗謠言!打疫苗前要停用這些藥?打完疫苗後「不能揉」否則會血栓?

    文/林聖錡 圖/翁嘉妤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各地創下新一波的感染,而關於疫苗的網路傳言也從來沒有斷過,近期在網路上就傳出一則訊息,內容說明接種疫苗當天應該停用藥物:包含阿斯匹林(Aspirin)、保栓通(Plavix)、抗血栓藥物(Dipyridamole)、抗凝血劑等等,以及注射疫苗後去揉注射部位產生血栓的話題,越來越多的傳言使得年長者出現了疫苗緩打潮,連帶影響到整體國民的接種進度和全體免疫率,究竟藥物跟人體有什麼樣的關聯性,美醫誌帶您來破除謠言。     接種疫苗已成為近期台灣主要的話題流量之一,不過在接種疫苗的同時,有關疫苗的假訊息也從來沒有少過,近期在網路上就出現了最新的傳言,呼籲民眾接種疫苗當天停用藥物如包含阿斯匹林(Aspirin)、保栓通(Plavix)、抗血栓藥物(Dipyridamole)、抗凝血劑等等,而部分民眾就確信通訊軟體內的訊息,但其實這些都沒有經過醫學證實的傳言,大家還是小心為妙。   內科醫師陳煌麒表示,這些傳言其實都沒有根據,打疫苗根本不須停用上述這些藥物,也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打疫苗與藥物服用相關;民眾或長者或許本身就有一些疾病存在,例如本身有心肌梗塞,醫師會給抗凝血劑來減緩血栓形成,若停用藥物接種疫苗後會發高燒然後加速心肺負擔,加速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大增,所以原則上並不用停用這些藥物,慢性疾病患者都可以吃原本的藥物,相對於急性病患者都是安全的。若民眾有三高(血壓、血脂、血糖)者,重症和死亡風險是比一般人高,陳煌麒醫師說,這類人更需要打預防性的疫苗,因為本身有疾病的人,得到感染的機率比其他人高出許多,例如肺炎加重之後會變成肺阻塞,肺阻塞了之後更加重肺炎程度,這是惡性循環,疫苗的概念是預防這一波急性的轉變,避免這些慢性病患者感染然被誘發成為急性患者,所以才更需要打疫苗。   接種疫苗的手臂如果去揉會產生血栓,這也是另一種無稽之談,陳煌麒醫師表示,疫苗是打在肌肉端,而不是打在血管內,揉這個動作是加快藥物被吸收,但建議民眾不要揉疫苗接種處,因為可能會造成注射部位組織的紅腫、肌肉潰爛,其實與血栓無關。個人體質才是形成血栓的要素,以東西方人來比較,西方人較為肥胖,形成血栓的機率本來就比較高,如果再加入人工合成的藥物如女性荷爾蒙,那麼血栓的風險將大幅提升。   早期疫情開始之時,那時還未強調群體保護力,而現在疫情嚴重之際,加上印度變種病毒肆虐傳染力大增,群體保護力就顯得重要,至少100位民眾要有70位打過疫苗,才可以避免互相之間的傳染。不過疫苗施打有好處也有副作用,陳煌麒醫師說,以抗凝血劑來說,對於腦中風和心肌梗塞都都有預防的效果,但缺點就是會造成胃腸道出血,民眾就會往壞的那一方面想,會忽略了原本的作用。疫苗也是如此,大家目前糾結於施打後可能會出現血栓或是其他等等的副作用,這樣反而降低了疫苗對病毒的抵抗力,也就無法達到群體保護力。這很有可能到時新一波疫情又起,大家得到重症的機率就變得很高,疫苗的概念是減少不必要的重症,而不是要終結病毒產生,打了疫苗仍然有可能確診,國外已經多國都發生了這樣的狀況,民眾不得不慎。   陳煌麒醫師補充,若是慢性病患者建議還是要儘速去接種疫苗,急性重症如腦中風者就不建議施打,先度過不穩定期觀察14天之後再行施打疫苗。醫師站在保健預防立場,網路傳言很多,一定要找專業的醫師諮詢正確的知識,另外疫苗施打絕對是必要,達到群體保護力,才能有效降低疫情的傳播。       諮詢醫師:陳煌麒醫師    現職: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畢業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住院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總住院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疫苗引發「新冠手臂」副作用?接種處又紅又腫還痛爆! 文章|AZ還是莫德納?新冠肺炎疫苗等於免死金牌?疫苗差異、副作用一圖秒懂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9

  • 疫苗引發「新冠手臂」副作用?接種處又紅又腫還痛爆!

    文/林聖錡 圖/翁嘉妤      摘要  隨著接種的疫苗到來,國人開始依政府規定的類別接受施打,近日也開始實施殘劑預約劑,讓非規定類別的人員也可以盡早打到疫苗,不過注射疫苗並不是沒有副作用,除了有全身痠痛、發燒、頭痛等全身性反應,皮膚是最常表現症狀的部位,注射後出現紅腫及癢感也是有可能,甚至有人出現所謂的「新冠手臂」,如何緩解這些可能出現的副作用,讓醫師來告訴你。     你或你的家人去接種疫苗了嗎?相信部份長者都已經接種過了,不過根據國外研究,在注射疫苗後有人卻出現了副作用,部分是全身性的反應,像是身體痠痛、發燒等症狀,有些像是局部性的,例如打的部位痠痛、皮膚產生紅疹、蕁麻疹、玫瑰糠疹及各種濕疹型的變化,會因疫苗種類和個人體質出現不同的反應。   皮膚科醫師蔡長祐表示,英國《刺胳針》報告顯示,出現比較多副作用的族群落在女性及小於55歲佔大多數,以現行AZ疫苗來說,一般來說打完疫苗隔一兩天這些紅疹和痛感就會出現,但是約一周它自動就會消腫並痊癒;若是以mRNA疫苗來看,症狀其實也是差不多,但是要注意有人在打完後一周手臂出現局部大型紅腫的遲發性反應,令民眾感到又腫又痛,它被稱做「新冠手臂」,會有人誤以為這個是蜂窩性組織炎,但其實不是,而新冠手臂大部分的人會在4天左右消退。至於腳、嘴部及臉部皮膚會不會有影響,蔡長祐醫師說,擴散至其他部位就是全身性的皮膚反應,比較常見就是蕁麻疹、少見的如玫瑰糠疹、麻疹、肢端紅腫的皮膚反應。   至於年長者會不會有這些皮膚表現,皮膚科醫師何信君表示,一般來說年長者的皮膚對疫苗反應比較溫和,多半是發燒或痠痛,反而年長者要多注意慢性病等其他疾病引起的風險。若是皮膚本身有過敏的人,也會懷疑是否在注射疫苗後引起其他的反應,何信君醫師說,這要看體質和疫苗內容物是否有相關,本身對疫苗內容物有過敏現象,當然接種後就會有。   部份民眾會因為打了第一劑疫苗產生副作用後而對第二劑接種產生卻步,認為自己是不是對疫苗過敏,蔡長祐醫師說,其實副作用都會有,就算是注射第二劑也會有可能再度出現,但症狀就會比較輕微許多,他呼籲民眾還是要去接種第二劑來抵抗病毒的入侵。   至於在臨床上來看,民眾若覺得注射後有不適,可到就近的醫療單位去確認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治療,就兩位醫師的角度來說,注射完後發生症狀前來求診的並不多,反而是沒有打疫苗的人,皮膚出現類似蕁麻疹或小水泡症狀,懷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而前來就診,不過醫師沒辦法證實,還是要透過篩檢才能知道。蔡長祐醫師表示,處理這些症狀與一般皮膚問題大同小異,給病人使用口服抗組織胺加外用的類固醇藥膏,有時可以加止痛藥,都能得到不錯的一個治療效果。       諮詢醫師:蔡長祐醫師    現職: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 主任醫師 學經歷: 前蔡仁雨皮膚科診所副院長 前王仁暉皮膚科診所主治醫師 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日本東京虎之門醫院皮膚外科進修 日本東京大塚形成外科研究員       諮詢醫師:何信君醫師    現職: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 皮膚科主治醫師 學經歷: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皮膚外科研究員 長庚大學部定講師 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前基隆長庚醫院皮膚科主任           延伸閱讀 文章|新冠疫苗面臨緩打潮?打疫苗後真的易猝死?你也「縮」了嗎? 影片|防疫導致口罩痘和酒精手?! 對抗病毒應該這樣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5

  • 民眾「微解封」夢碎!三級警戒延長 全面防堵報復性出遊!

    文、圖/翁嘉妤      摘要  新冠肺炎影響遍及全球,台灣的疫情發展也在5月15日來到第三級防疫警戒,並不斷延期,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2日公佈國內的本土案例數據來看,已經連續2天確診數低於100例,因此也引發網友議論三級警戒是否能夠解除。對於民眾迫不及待出遊「解封」的心情,行政院長蘇貞昌21日在Facebook粉絲專頁提醒:「我們沒有鬆懈的本錢,還是要請大家配合防疫,出遊、群聚,都請再等等」。     合歡山松雪樓預定爆滿!報復性出遊潮再臨?   三級警戒至今長達1個多月,不少民眾已經迫不及待規劃出遊,時值夏天炎熱季節,過去相當熱門的避暑勝地合歡山由於位居高海拔地區,氣候涼爽,不僅能賞日出、雲海,夜晚還能觀星,因此22日便傳出當地人氣民宿「松雪樓」7月份的暑期訂房狀況爆滿,宜蘭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太平山莊」房間也所剩不多,讓不少民眾也擔心如此「報復性出遊」會成為防疫破口,使得好不容易降下來的本土案例再次捲土重來。   想要趁暑假出遊踏青的民眾,的確要再等等了,指揮官陳時中於今(23)日記者會中正式宣佈,全國三級警戒將延長至7月12日。陳時中指出,雖然整體疫情趨勢已經有所改善,但並沒有達到防疫的要求,因此三級警戒需要再維持2週,請民眾再多忍耐,一起努力讓疫情可以在7月12日達到平穩。   指揮中心今日發佈之新聞稿中,也總結三級警戒應落實事項:   1. 針對確診個案精準疫調   儘速匡列相關接觸者並加強追蹤管理,及早阻斷病毒傳播鏈。   2. 完成居家檢疫、隔離期滿採檢作業   針對居家檢疫及居家隔離者,無論有無症狀,均須於期滿前1日進行公費PCR檢測,以阻絕病毒進入社區。   3. 高風險族群接種疫苗   加速高風險族群疫苗接種作業,以減少其感染、或感染後產生嚴重併發症及死亡的機率。   4. 社區廣篩   推動社區廣篩,鼓勵各地方政府設置社區篩檢站並加速檢驗時效,同時推廣企業快篩與居家快篩,以擴大篩檢量能並強化主動監測機制,儘速發掘社區內可能潛藏病例,有效斷絕所有感染鏈。   5. 強化重症照顧   建立新冠肺炎重症個案處置諮詢平台,由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余忠仁院長擔任召集人,邀集多位專家諮詢委員,自6月21日起,定期於星期一~星期五18:00~20:00,召開新冠肺炎線上重症病例諮詢會議,線上提供醫院臨床重症個案處置意見,以降低個案死亡率、緩解重症醫療量能。   6. 民生供需產業健康監測專案   針對果菜、家畜(肉品)、家禽、水產、綜合及其他類市場、超市、賣場及夜市等相關職業對象,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地方政府進行人員健康監測,以及時進行各項防治措施,避免災害擴大,降低家戶傳播風險。     三級警戒限制民眾什麼?網傳「微解封」有可能嗎?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疫情警戒標準及因應事項」所示,三級警戒的2項條件是「單週出現3件以上社區群聚事件」或「1天確診10名以上感染源不明之本土病例」。雖然國內連續2天確診案例少於100人,死亡率高峰也過了,卻尚未達到解除三級疫情警戒的標準,目前正處於關鍵期,仍需繼續努力。       資料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面對三級警戒延長,防疫作業仍不可掉以輕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5月15日公佈規定,因應三級警戒民眾須配合以下事項:   1. 外出時全程佩戴口罩。   2. 避免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   3. 停止室內5人、室外10人以上家庭聚會(同住者不計)和社交聚會。   4. 民眾自我健康監測,有症狀應就醫。   5. 營業場所及洽公機關(構)落實人流管制、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6. 職場及工作處所遵守企業持續營運指引之防疫規定,落實個人及工作場所衛生管理,啟動企業持續營運因應措施。(如異地或遠距辦公、彈性時間上班)   7. 餐飲場所遵守實聯制、社交距離、設置隔板等措施,無法落實則採外帶。   8. 婚、喪禮落實實聯制、社交距離並加強清消。   9. 公共場域、大眾運輸加強清消。   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網站   先前網傳三級警戒可進行「微解封」,開放部份場域來減緩警戒強度,指揮官陳時中22日於記者會中表示,若需放寬警戒內容,需考量3大重點:   1. 放寬對社會的價值   2. 國人是否能維持戴口罩與社交距離   3. 放寬後人流及交通量是否會影響疫情   陳時中指出,疫情監測有分為低中高等不同層級,例如雙北便是高風險,基隆、桃園、新竹、苗栗屬於中高風險,台中為中風險地區,「目前方向都是全國一制,不會分別降級」。請全體國民大家一起共同忍耐、渡過這段期間。   雖然有部份網友認為自身「足不出戶」已經算是封城,但其實許多國家實施的封城,屬於四級警戒,條件是「本土病例快速增加(14天內平均確診病例100例以上),且一半以上找不到傳染鏈」,倘若疫情已達到上述狀況,警戒程度才會升到第四級的封城。指揮中心表示,台灣正處於疫情關鍵時刻,呼籲民眾持續落實、配合三級警戒管制措施,嚴守社區防線。       延伸閱讀 文章|北農爆群聚!民眾憂蔬果染疫?「這樣做」降低病毒存活率 文章|變種新冠病毒有多強?AZ、莫德納、BNT疫苗「混打」擋得住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3

  • 新冠疫苗面臨緩打潮?打疫苗後真的易猝死?你也「縮」了嗎?

    文、圖/翁嘉妤      摘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2日公佈,7月1日起開放到第八類65歲以上年長者施打疫苗,民眾可自選疫苗廠牌接種,但目前傳出許多年長者接種疫苗後疑似猝死的案例,讓不少民眾對疫苗還是抱持觀望態度。蔡英文總統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對此表示,指揮中心跟專家正在調查死因,「每一個國人都是我們的家人,任何人離去,我們都會感到非常不捨」,相較於感染對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蔡總統指出,接種疫苗還是利大於弊,呼籲民眾不要因為這樣而不去打疫苗,並提醒接種前要向醫護人員確認身體狀況,了解自己是否適合施打。     打疫苗會猝死?疫苗接種「緩打潮」!慢性病患者要注意   台灣雖然目前已逐步開放各類人員施打疫苗,但卻不斷傳出疑似接種後猝死的案例,造成疫苗緩打潮,對此陳時中20日於記者會中強調,尚無證據證明死亡個案與疫苗直接相關,因此雖然能夠理解民眾擔憂,但國內疫苗施打率還是不足,大方向仍希望讓施打率提高。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經查證後發現,接種後死亡的年長者多有慢性疾病,目前也有9例透過司法相驗解剖,死亡原因釐清是與心血管、慢性病相關,與疫苗無關,並有1例解剖後確診新冠肺炎,莊人祥提醒,高齡長者接種前,需要特別注意身體健康,若自身慢性病狀況不穩定,應等症狀穩定後再安排接種。   根據2020年度台灣人口統計資料,即使在未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情況下,預期平均每日都會有200多名75歲以上長者死亡,因此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兒科醫師謝宗學也在個人Facebook粉絲專頁以2009年H1N1新流感疫情舉例,當年許多民眾在施打新流感疫苗後,雖然快速控制了疫情,但卻也出現許多時間序列相關事件,包括猝死、流產、癌症、感染等,所有「不好的事件」都容易被懷疑與疫苗相關,使得新流感疫苗也迎來了緩打潮,間接造成隔年再次爆發新流感疫情,但最後經證實,大部份時間序列相關事件,都與疫苗無關。       圖片來源:翻攝自翻攝自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     到底要不要打疫苗?仔細了解疫苗優缺點,為自己的判斷負責   新冠肺炎疫苗副作用讓民眾人心惶惶,但其實安排年長者優先施打疫苗的立意,是為了提供對抗病毒的保護能力,幫助年長者免於新冠肺炎重症的威脅。不過雖然數據顯示如此,但情感上難免會無法接受,在防疫情況下,還是端看個人是否能面對做出這項「決定」的後果。   謝宗學醫師強調「沒有完全無風險的決定,只有利大於弊的考量」,如果極度擔心疫苗可能帶來的風險,謝醫師表示可以不要勉強接種,只是要承擔染病重症死亡的風險,「每一個決定都有風險,選擇相信的方向,並承擔風險,這樣就可以了」。   是否施打疫苗,最後還是要視個人意願而定,謝宗學醫師建議,在提供家中長輩客觀資料後,最重要的還是尊重長輩個人的想法,若長輩失能無法決定,子女可以詢問長輩慢性病醫師的意見,再決定該如何處理。         諮詢醫師:謝宗學醫師    現職: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 主任 學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急診科 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急診科 主治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 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AZ疫苗猝死頻傳,郭台銘爭取BNT!AZ+BNT效果佳?一圖了解各疫苗差異 文章|AZ還是莫德納?新冠肺炎疫苗等於免死金牌?疫苗差異、副作用一圖秒懂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3

  • 剩餘疫苗只能「被迫丟棄」?網批浪費原因曝

    文/林聖錡 圖/翁嘉妤      摘要  新冠肺炎疫苗陸續在一到七類人員上施打,近期傳出洗腎診所疫苗接種後剩餘的部分遭到丟棄,令民眾覺得不可思議,加上日前傳出多起負面偷打事件,使得疫苗接種似乎出現了困境,疫苗是否真的被浪費了?而尚未接種的民眾何時才能打到疫苗呢?     新冠肺炎導致的疫情在各地仍不停歇,台灣的三級警戒也尚未看到曙光,雖然確診案例似乎有下降的趨勢,不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還是呼籲民眾不得不謹慎以對。隨著疫苗逐漸開打,施打狀況從第一類的醫事人員現在已逐漸開放至75歲以上的長者,不過近期的負面消息和洗腎中心的疫苗剩餘事件,讓一線的醫事人員大嘆實在是難為。   究竟疫苗為何會剩下導致必須丟棄,這就得一步步來探討,以洗腎中心為例,與各地衛生局有簽合約的機構才能為患者施打,但是後來衛福部開放不限接種疫苗合約院所也能施打,希望加速接種的速度和人數;以現行的AZ疫苗來說,開封後必須在6小時內打完,若碰到不願意施打的患者,那麼剩餘量就多出,在有效時間內就必須找到相關類別人員來施打,不然疫苗就得丟棄作廢。   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組長羅一鈞說,剩餘劑量可找一到七類對象來接種,盡量以一到三類為主,可在不浪費前提下往下開。但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容易,杏豐醫院洗腎中心鍾民道醫師說,剩餘疫苗要找到符合類別的人其實沒有那麼容易,雖然他所服務的單位施打率有90%左右,但是也是有洗腎患者不願意施打,要在院內找到符合75歲以上的人,族群其實不多,大部分家屬都落在65歲以下,但目前還無法接種。另外如果洗腎診所非合約院所,就沒有系統可以審核對象符不符合資格,所以只能打自己診所內符合對象的人。   其實不只有洗腎診所,一般醫院也面臨龐大壓力,家庭醫學科醫師洪暐傑說,若是原本一瓶疫苗可打10人,但每次打完後都會有一點剩餘0.1或0.2cc的量,若用針頭抽出與其他瓶的剩餘結合,醫事人員就可以精準施打到11人次或12人次。如果今天預約10人只來了1人,而且剛好是新開的一瓶,這樣醫療機構就得想辦法趕緊找到名單內的人,找不到就得作廢,這的確是很可惜。最近因為國外疫苗陸續到貨,很多原本預約的人紛紛都未到現場,或是因為猝死案例觀望轉而想打其他疫苗,這些都造成醫事人員的負擔。   尤其是在負面偷打事件爆發後,醫護人員不可能私下找人將剩餘疫苗消耗,一定要按照政府的規定進行,其實醫護人員都覺得相當心痛,政府應該制定規則,開放給更多類的人來接受剩餘疫苗接種,而不是眼睜睜看著疫苗開封過期然後就白白被浪費,當然民眾本身應該多體諒醫事人員辛勞,不要因為疫苗種類變多樣化或是原本預約而爽約,畢竟疫情當前多照顧自己,就是給醫事人員最大的幫助。       諮詢醫師:洪暐傑醫師    現職: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 學經歷: 義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義守大學醫學院學士後醫學系外國學生專班講師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     延伸閱讀 文章|AZ疫苗猝死頻傳,郭台銘爭取BNT!AZ+BNT效果佳?一圖了解各疫苗差異 文章|賈永婕速捐數百台HFNC 帶你一次看懂「救命神器」優缺點!新冠肺炎疫情見真情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2

  • AZ疫苗猝死頻傳,郭台銘爭取BNT!AZ+BNT效果佳?一圖了解各疫苗差異

    文/羅立珊 圖/傅暄閔      摘要  台灣疫苗接種在即,除了陸續取得莫德納、AZ疫苗之外,日前政府也發函授權台積電與鴻海永齡基金會代表政府洽談購買各500萬劑BNT德國原廠疫苗,讓許多人期待BNT的到來,BNT疫苗和莫德納疫苗都是屬於mRNA疫苗,對人體的安全性較高,副作用也較少,但在臨床上也有發現極少數人可能會出現過敏性休克、心臟相關的併發症,究竟BNT疫苗有哪些優點與副作用?一起看下去吧!     BNT疫苗是由mRNA製造而成,與莫德納疫苗相同,安全性較高   BNT疫苗是由美國及德國共同研發,和莫德納一樣都屬於mRNA疫苗,mRNA疫苗的抗病毒原理是透過注射一段帶有新冠病毒載體的mRNA片段,以不進入人體DNA的方式在細胞質轉譯出抗體,抗體會辨識出病毒表面的「棘蛋白」,進一步消滅病毒。           AZ、莫德納疫苗比較傳送門:AZ還是莫德納?新冠肺炎疫苗等於免死金牌?疫苗差異、副作用一圖秒懂     BNT疫苗為何需要超低溫保存?與莫德納保存差異在哪?   因為mRNA是一段不穩定的基因片段,所以需要在超低溫下保存。mRNA疫苗中,又以BNT疫苗的保存環境最為嚴苛,除了需要避開光照,還要儲存在-60℃~-80℃的環境中;莫德納疫苗則需保存在-20℃以下,所以兩種疫苗的保存方式較困難。   郭信宏醫師補充說明,外來的mRNA片段容易引發身體的免疫反應,進而被人體代謝掉。所以科學家會利用「修飾核苷酸」技術欺騙免疫反應,才得以讓mRNA疫苗在身體發揮較大的效用,也因為「修飾核苷酸」技術不同,所以讓BNT疫苗與莫德納疫苗在保存上的條件略有差異。     BNT疫苗施打年齡範圍擴大,是目前官方唯一認可的青少年新冠疫苗   BNT疫苗在一開始的三期人體試驗就是針對16~60歲的人進行實驗,並在去年12月獲得WHO批准可以給年齡在16歲以上的青少年施打,後續第二次的人體試驗又加入了12~15歲的族群,證實安全性後,各國在今年五月時正式將BNT疫苗的施打年齡下限訂為12歲。疫苗一樣需要施打兩劑,兩劑間隔大約21天,打完第二劑疫苗後產生的保護力可以達到95%。     BNT疫苗副作用可能會出現極少見的「過敏性休克」,通常能及時搶救   在臨床上有發現極為少數的人施打完BNT疫苗後,出現全身性的急性過敏反應,推測是mRNA疫苗佐劑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造成人體過敏,聚乙二醇會被少量加入疫苗裡是用來維持疫苗混合物的穩定性,在莫德納、BNT疫苗裡都有此成分。此外,聚乙二醇也常見於護膚品、保養品、瀉藥等成分中,對少部分人來說可能會造成過敏反應。   郭信宏醫師強調,施打完疫苗後,民眾本來就需要在原地觀察30分鐘,產生過敏性休克反應的時間大多在30分鐘內就會發生,所以在這期間身體有不適時,醫護人員都能及時搶救,像是透過注射腎上腺素、抗過敏藥物讓過敏反應消退,所以民眾不用太過擔心。   另外,在青少年族群中發現,施打完BNT疫苗後,約在數週後,極少數人曾出現罕見的心肌炎、心包膜炎等心臟相關的併發症,目前沒有確切的研究可以得知引發症狀的原因,若未來青少年注射BNT疫苗後出現胸痛、呼吸急促、喘或心悸時,要盡快就醫治療。     疫苗混合接種有更好的保護力,讓慢性病、免疫力不全的民眾多一種選擇   近期英國有研究指出,施打一劑AZ疫苗後,再施打BNT疫苗,能產生與原本第二劑也接種AZ疫苗相同,甚至更好的保護力。原因是施打完一劑AZ疫苗後,第二劑再施打時,人體可能會對腺病毒產生抗體,而混合接種能避免這種現象發生。郭醫師說道,疫苗混打已經在很多國家開始實施,未來台灣也可能會採用這種施打方式。     印度變種病毒蔓延世界,BNT、AZ、莫德納疫苗效力依然存在   研究發現不管是哪種變種病毒,甚至是印度變種病毒Delta病毒株,它們表面的棘蛋白和新冠病毒的棘蛋白是一樣的,不同之處在於,變種病毒的表面親和力更高,容易與人體結合,所以傳染力更強。但因為棘蛋白都相同,所以現在的疫苗對於變種病毒依然有保護效力。此外,最近印度變種病毒Delta病毒株雖然席捲英國,但主要被感染的住院患者,都是還沒接種疫苗的族群。   郭信宏醫師特別提醒,打疫苗最重要的目的並非是在未來不被感染,而是即使再被感染,重症甚至死亡的機率會大幅降低。     年長者、慢性病、免疫力不全者,拒絕AZ,等BNT?施打疫苗的好處大於危險性   近日有許多報導指出有些年長者施打AZ疫苗後造成身亡,郭信宏醫師表示,高齡、有慢性病、免疫不全的人打完AZ疫苗雖然風險較大,但這些族群若不施打疫苗,得到新冠肺炎的機率與重症死亡率也會更高,反而更加危險。建議符合疫苗接種資格的民眾,盡快施打第一劑疫苗,至少可以建立基礎的保護力。   若民眾施打完第一劑AZ疫苗後,產生嚴重的副作用時,可以暫緩施打第二劑,等待混合接種疫苗的政策實施,屆時再選擇使用mRNA疫苗(BNT、莫德納)作為第二劑。在此刻台灣疫苗總量不足的情況下,有疫苗就施打,避免進入住院、重症及死亡的階段。       諮詢醫師:郭信宏醫師    現職: 長庚紀念醫院 婦產部內視鏡科 主治醫師 學經歷: 台灣婦產科內視鏡醫學會 副秘書長 亞太婦產科內視鏡醫學會 國際教學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林口長庚婦產科住院醫師 林口長庚婦產部內視鏡科       延伸閱讀 文章|賈永婕速捐數百台HFNC 帶你一次看懂「救命神器」優缺點!新冠肺炎疫情見真情 文章|AZ還是莫德納?新冠肺炎疫苗等於免死金牌?疫苗差異、副作用一圖秒懂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1

  • 水源被汙染?汙水監測場竟有新冠病毒?指揮中心回應了

    文/林聖錡 圖/翁嘉妤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6日宣布新增170例確定病例,其中167例為本土個案,另有3例境外移入個案,死亡18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個案數篩檢量4萬到5萬,陽性率往下降,千萬不要以為這是趨緩的現象,稍微不注意疫情可能就復燃。     檢察官、書記官、法醫等人員,指揮中心列優先接種類別   對於在外勘驗遺體的檢察官、書記官及法醫等司法人員,在疫情籠罩下仍是有極高的染疫風險,法務部因此向指揮中心爭取能夠列入疫苗優先接種的類別,經過多日的討論,1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意,將相關司法單位人員列入第二類疫苗優先接種類別中,其中也包含檢驗員、辦理相驗事務的檢察事務官、外勤公務車司機等人,全都列入施打名單,以降低相關人員染疫的可能性。     汙水監測竟有新冠病毒,指揮中心已確認2處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5日指出,下水道汙水監測證實有新冠病毒的存在,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下水道出口的監測原僅針對小兒麻痺,從去年初開始加驗新冠病毒,每個月會採檢2次,今年疫情爆發後6月初在11處汙水廠有2處的汙水監測中測到有病毒量,印證了國內疫情熱區的相關現象。不過汙水監測主要只做為輔助判定疫情之用,疫情監測還是以社區篩檢為主,民眾不用太過擔心。     印度變種病毒株全球延燒,指揮中心關注中   印度變種病毒對全球各地帶來新一波的疫情,英國傳出感染印度變種病毒死亡者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已打過兩劑疫苗,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國內有3例是境外移入的印度病毒株,但尚未發現本土案例,國內目前仍主要盛行為英國變異病毒株。根據國外報告現行疫苗至少對於英國株都是有效的,施打兩劑保護力更好,至於印度病毒株還需要有更多資料和研究來證明,台灣也會根據疫苗進貨量以及流行病毒株來做調整。     第二批莫德納6月18日配送,開放第一至第三類對象接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6日表示,將於18日起,配送第二批莫德納疫苗7萬3,200劑,同時開放第一類至第三類對象接種,合約醫療院所可開啟預約掛號服務。指揮官陳時中說,本次疫苗配送是從第一類至第三類人員中,尚未接種人數接種率4成核估,高風險縣市(台北市、新北市)分配數量以尚未接種人數接種率達5成以上計算,總計配送63,200劑。另外國籍航空機組員5,000劑、民航航空第一線人員5,000劑。       延伸閱讀 文章|新冠肺炎疫情見真情!賈永婕速捐數百台HFNC 帶你一次看懂「救命神器」優缺點 文章|拉肚子代表得新冠肺炎?急性腸胃炎、新冠肺炎不再分不清,腹瀉就別瞎操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7

  • 75歲長者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孩童防疫補貼上路

    文/林聖錡 圖/翁嘉妤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5日宣布新增135例確定病例,其中132例為本土個案,另有3例境外移入個案,死亡8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雙北疫情雖逐步趨緩,但是雙北以外的部分縣市,仍要密切注意疫情發展,針對弱勢族群及獨居老人更應提高注意,以防疫情反彈或出現新一波流行。有關地方政府提出到宅接種疫苗,指揮中心提醒地方政府要注意疫苗的保存條件,必須保存在2~8℃、開瓶後要在6小時內施打,應避免晃動。另要預先安排10人次施打讓效率增加。     中央補助50台PCR檢驗儀器,減少接觸者染疫可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5日宣布,將補助各地方社區篩檢站50台PCR檢驗儀器,未來如果居家自採或是企業快篩出現陽性的民眾,可就近至社區進行PCR的檢驗,檢驗結果若症狀嚴重就前往醫院就醫,輕症者則到加強版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避免在家中隔離,減少接觸者染疫的可能性。總統蔡英文15日發表談話表示,近日有許多民眾朋友發揮人溺己溺的精神,尤其是醫療資源的供應,她要特別感謝民間支持共同提高醫療動能,政府也會全力動員調度設備來降低重症率與死亡率。       圖片來源:資料照片,總統府提供     首批莫德納開放,針對第一類醫事及非醫事人員尚未接種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首批莫德納(Moderna)疫苗15萬劑中,7.5萬劑已配送至全國COVID-19專責醫療院所,目前開放第一類尚未接種疫苗的第一線照顧病患醫事及非醫事人員接種,包含醫院、診所及其他醫事機構執業醫事登記人員,非醫事工作人員,以及集中檢疫所非醫事人員。     75歲以上長者疫苗接種,不限戶籍地或居住地   隨著第一類施打疫苗人員逐步完成,對於國內較高感染風險的75歲以上長者也開放疫苗接種,針對近來的假訊息流傳在長輩的訊息群組中,總統蔡英文發表談話時特別澄清,接種疫苗真的對長輩很重要,不要輕易相信不實訊息,請長輩一定要注射疫苗,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表示,75歲以上老人不需要造冊,僅用健保卡讀取就能知道是否符合資格,施打也不限戶籍地或是居住地,但各縣市預約施打的相關措施都不相同,請各位長者要多加注意時間及流程。     孩童防疫補貼正式申辦,符合條件者可領一萬元   國內疫情持續延燒,行政院針對家中有國小孩童及國中有身心障礙之學生進行紓困,開放請領「孩童家庭防疫補貼」,請領方式可選擇線上或是ATM領取,父母或監護人只需準備孩童的健保卡號,以及父母或監護人本人的身份證字號及金融卡即可,若家中孩童未滿兩歲,衛福部將會直接撥款至帳戶。父母或監護人要注意15日是線上申辦開始,18日才開放指定銀行ATM領取。總統蔡英文於發表談話時也提到,其餘紓困方案會陸續推出,請有符合資格的民眾或企業趕快去申請,來度過疫情難關。   行政院孩童家庭防疫補貼網連結如下: :: 行政院孩童家庭防疫補貼 :: (10000.gov.tw)       延伸閱讀 文章|皮膚出現大片紅疹、腳趾有凍瘡?!小心是新冠病毒找上你! 文章|拉肚子代表得新冠肺炎?急性腸胃炎、新冠肺炎不再分不清,腹瀉就別瞎操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6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