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運動共有49筆結果

  • 漏尿、尿失禁不再困擾!除了凱格爾運動外,3招助你向尿失禁說拜拜

    文/紀璇 圖/翁嘉妤      摘要  不論男女都有可能會有尿失禁的困擾,但在還沒到醫療院所就診前,往往因為不知道可以怎麼樣治療自己的問題而產生心理壓力,偏偏這又是許多人難以啟齒的困擾,在羞於表達自己問題的狀況下,延宕了就醫時間,讓自己承受更多不必要的痛苦。美醫誌今天將直接揭露現階段臨床上常見的治療方式,囊括非侵入式與侵入式的治療,讓大家能夠做回膀胱的主人。     怎麼樣算是頻尿?有頻尿問題就會容易尿失禁嗎?   在談尿失禁之前,我們要先知道源頭來自哪裡。一般來說,在發覺自己尿失禁前,會有頻尿的狀況先行發生。什麼是頻尿呢?泌尿科醫師金介文表示,在24小時內解尿超過8次以上,即定義為頻尿,有些人會伴隨著尿急,導致他不得不解尿,總是需要立刻停下手邊的事情去廁所,否則會造成尿失禁。(漏尿)   另一種狀況為夜尿,意指晚上睡覺時超過一次(2次以上)需要起床上廁所的頻率,對於有夜尿狀況的患者而言,睡眠不斷地被中斷,睡眠品質下降,甚至會引發其他的問題發生。     明明好端端的,為什麼會尿失禁?   隨著時代改變,尿失禁的治療方式也越來越多元,也大幅提升治療的效率。金介文醫師說明,尿失禁的治療方式,會根據成因而有所不同,因此在提供治療前,需要先知道患者尿失禁的成因為哪一類。目前比較常見的有:   1. 應力性尿失禁   當進行打噴嚏、咳嗽、爬樓梯、大笑……等動作,造成腹壓改變導致尿液漏出的現象,即可稱做應力性尿失禁,是許多中年婦女會面臨到的問題,這些再日常不過的動作時常造成漏尿,也影響了患者的社交生活。     2. 急迫性尿失禁   急迫性尿失禁好發產後、更年期的婦女,患者常常感覺到急尿,且往往在上廁所前就會尿失禁,是最讓患者感到困擾的種類。   但是好端端的,為什麼會有尿失禁的情況呢?金介文醫師解釋,膀胱敏感的程度、膀胱過動的症狀,以及性別的不同,都有可能會造成尿失禁,由於男女天生構造的不同,男生的尿道比較長,導致小便容易淤積,年紀大了因為老化、攝護腺肥大的問題,都是導致男性尿失禁的原因。女性尿道較短,閉鎖壓力本來就較小,加上更年期過後荷爾蒙分泌會逐漸下降,讓閉鎖功能更為弱化,女性又因經歷過生產、因為生產或代謝降低導致的肥胖、長年因搬運重物、蹲著做家事而持續使用腹部出力,都會造成尿道周圍的組織,也就是骨盆底肌群鬆弛。   骨盆底肌群指的是人體骨盆腔最下面的肌肉群,在骨盆腔內有三個重要的器官,分別為泌尿系統的膀胱、生殖系統的子宮及陰道,以及排泄系統的直腸。骨盆底肌群就像一個吊床,將這些器官支撐住,一旦這個吊床已經鬆弛不再穩固,就會影響這些器官的功能,導致尿失禁。     更科學的凱格爾運動,對抗尿失禁肉眼可見   那麼該如何改善尿失禁的狀況呢?相信大家的腦海中第一時間就會浮現「凱格爾運動」,金介文醫師指出,凱格爾運動可以透過訓練來強化骨盆底肌群,達到降低排尿及尿失禁次數的成效,不過自己在家做凱格爾運動,可能會因為無法確定自己用力的方式正不正確,或執行時間是否足夠,因此效果可能不如預期。   對此,金介文醫師表示,由於凱格爾運動執行的正確與否難以用肉眼判斷,因此會建議在治療過程中加入生理回饋儀器,將感應貼片貼在會陰、陰道或者直腸內,將肌肉收縮的狀態轉換成螢幕上面的訊號,患者可以清楚的知道現在運動到的肌群是否正確、肌群用力是否適當,透過儀器的輔助讓治療效益最大化。每次治療療程大約30~45分鐘,一個療程要進行6次,頻率為一週一次,經醫師診斷符合這項療程的話,費用可由健保給付。     圖說:生理回饋儀器顯示訊號(圖片來源:金介文醫師提供)     電療刺激治療,不必開刀也可以緩解尿失禁   如果希望治療的強度更大,選擇電療刺激治療法可以更有效地訓練骨盆底肌肉群,金介文醫師解釋,如果是女性要進行電療刺激,會將治療探頭放入陰道,男性則放入放入直腸,透過電刺激骨盆底肌群的收縮,強化骨盆底肌肉訓練的效果。治療療程每次20分鐘,一週1~2次,執行3個月後要進行一次治療的評估,經醫師診斷符合這項療程後,也是可以透過健保給付的。   如果對於私密處檢查較感到排斥的患者,金介文醫師建議可以選擇磁波儀治療。磁波儀也是一種加強骨盆底肌訓練的治療方式,藉由高強度聚焦電磁波作用,刺激深層骨盆底肌,短時間內在一定範圍內產生快速的收縮,有效加強骨盆底肌的強度及肌肉的張力。由於電磁治療的深度更深,不需要將貼片放入患者隱私的部位即可達到患處,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可著完整的服裝,不必穿穿脫脫,更有隱私。除了女性以外,男性接受電磁波治療也有一定的療效。     你以為肉毒只能做醫美嗎?肉毒竟然還可以治療膀胱?   針對尿失禁的狀況,臨床上還有一種肉毒桿菌治療法,金介文醫師表示,肉毒桿菌治療是透過膀胱內視鏡,將肉毒桿菌打在膀胱的肌肉上,去抑制膀胱肌肉的收縮,進而降低排尿的次數,不過肉毒桿菌會被人體慢慢代謝,必須要在6到9個月之後再次施打。   肉毒桿菌治療法最主要是針對膀胱敏感過動的患者,但如果患者本身尿失禁的成因,是來自於骨盆底肌鬆弛者,則不適合此治療,接受治療前需要經由專業醫師診斷才可執行。     尿道懸吊手術,改善應力性尿失禁   應力性尿失禁症狀較為嚴重的患者,並且藉由凱格爾運動或是上述提到治療方法皆不能改善的話,金介文醫師指出,一般來說這樣的情況就可能需要接受尿道懸吊手術,手術方式是在尿道後方加上一個人工的托帶,增加尿道的穩定性,因而降低應力性尿失禁的次數。   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往往會擔心術後傷口的維護,金介文醫師解釋,進行手術的女性患者,傷口可以藏在陰道裡面,外觀看不出來手術的痕跡;接受手術的男性患者,大多是曾經接受過攝護腺手術後引起的尿失禁才適用這樣的手術方式,傷口會在會陰處(也就是俗稱「蛋蛋」)後面2~3公分的傷口,手術時間並不長,術後每年須回診檢查一次。     除了醫學治療外,調適心情也有助於改善尿失禁   金介文醫師建議,尿失禁患者除了平時持續做凱格爾運動外,在尿意來襲時也不要急急忙忙去廁所。一旦感受到尿意時,可以先坐下來,深呼吸3~5秒,讓尿急的感受過去以後,再以輕鬆、從容的步伐走去上廁所。如果一直都是一感受到尿意就急匆匆地跑去廁所,萬一在這個過程中又發生尿失禁的狀況,會產生一個惡性循環,也就是說,往後只要一有尿意,就會直接與尿失禁的狀態進行連結,患者會更加擔心、更加焦躁,尿失禁的狀況就更難以得到緩解。   針對尿失禁的患者,金介文醫師提醒,應該要學習「世界越快,心則慢」,練習讓自己更緩和、更放鬆,練習控制膀胱,而不是讓膀胱控制我們,大家一起來做膀胱的主人。       諮詢醫師:金介文醫師    學經歷: 國立陽明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前高雄榮總泌尿科主治醫師 目前任職於鳳山李嘉文泌尿科診所 台灣尿失禁醫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好屁壞屁聞得到?從「放屁」判斷腸胃道健康,還可聞出大腸癌警訊? 影片|我不是在廁所,就是在去廁所的路上!怎樣算頻尿?漏尿、夜尿要看醫生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8.15

  • 綠拿鐵有比例公式?剩菜也能華麗轉型?沒綠沒拿鐵的綠拿鐵食譜

    文/陳旻毓 圖/翁嘉妤      摘要  新型女巫湯──綠拿鐵,號稱健康養身、減脂塑身,但林林總總這麼多食材,到底哪一些是真正有益於健康的綠拿鐵,哪一種又是喝了等於白喝,平白傷心又傷身呢?大家應該都是從好萊塢巨星的健康菜單中認識這個青綠綠的蔬菜汁,許多明星每日一杯綠拿鐵養生,方便又隨意,除此之外長期飲用綠拿鐵,還號稱有清理體內廢物的效果。但真的要能入口的綠拿鐵,確定是點子一來,家裡冰箱清一清,就能做成的嗎?聽聽營養師的分析,掌握關鍵大原則,做出好喝健康的綠拿鐵。     綠色蔬菜的華麗轉型,比例這樣看   綠拿鐵的「綠」一般來說是指由蔬菜製成的蔬果汁,而「拿鐵」則是形容它的質地與混濁的濃稠口感。可以用來製作綠拿鐵的蔬菜其實很多,例如菠菜、小白菜、青江菜、地瓜葉,這些都是非常容易入手的四季常見蔬菜,使用蔬菜最好是燙過,因為你絕對不想把小小的菜蟲、蟲卵吃下肚,不僅容易拉肚子,衛生安全也相當令人擔憂。   綠拿鐵的配方有相當多,王若昱營養師指出,也可以用水、無糖豆漿、無糖優酪乳、杏仁奶、燕麥奶來取代牛奶,健康來說每人每天至少需攝入三份蔬菜,一份是生重100公克,葉菜類煮熟後的體積大概就是一個拳頭大小,假如一整天都沒有吃蔬菜,那綠拿鐵裡就要加三個拳頭的菜,喝好喝滿才能補足基本蔬菜量。而王若昱營養師建議每天最好吃二到三份水果,也是以拳頭來測量。最後是常常被忽略的堅果類,除了每日烹調用油脂(25~30cc)的攝取量之外,建議額外攝取一份堅果,為一湯匙免洗湯匙的份量,是健康的油脂,放個幾顆混和堅果,提味又健康。     綠拿鐵好處多,便便順暢人輕鬆   製作綠拿鐵時可以把一個拳頭當作測量標準, 不需要特別購入工具,簡易的果汁機就能完成,對生活忙碌的現代人來說,無非是養生健康的福音。富含膳食纖維的綠拿鐵,對於長期排便不順暢的體質也是相當友好,長期便秘的民眾都可以試試看。綠拿鐵中蔬菜、水果、堅果等原型食物的營養,可以抗氧化、抗發炎,因為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多種植化素,對於體內慢性發炎的情況有抑制作用,也不限定於哪一個時段飲用,也是因為它的方便性,在全球都引發跟風潮。   但是,綠拿鐵用來取代早餐到底行不行?王若昱營養師提醒,飲用綠拿鐵前,一定要認清自己的體質,選用合適的食材,如果是手腳冰涼的寒涼體質,或是平常容易有腸胃不舒服的情況,最好還是要搭配其他早餐食用;而如果要以綠拿鐵完全取代早餐,建議需要含有蛋白質成份,例如豆漿、牛奶基底的綠拿鐵,也建議找營養師評估一整天其他餐的營養是否吃足夠,對健康更加分。     喝綠拿鐵排毒?營養師建議先注意以下重點   綠拿鐵能不能幫助體內排毒,這個問題的討論層面就更廣了,人體的排毒良好與否與以下幾點息息相關:大小便順暢、流汗順暢、會定時深呼吸、全身循環要好、肝臟、腎臟、腸道要健康,除了飲食要注意,每天適量的運動也會有幫助,如果以上幾點沒有做好,純粹靠一直喝綠拿鐵想達到排毒效果,也是沒有過於驚人的幫助。王若昱營養師表示,綠拿鐵在排毒上扮演的角色,不外乎是補充了水份與蔬果中的膳食纖維,可以使大小便更為順暢,它可以成為每日用餐時的輔助飲品,但不代表只靠喝綠拿鐵就可以解決身體各種面向的排毒問題,每日的其他飲食營養攝取、運動與否,和各個器官的健康程度如何,才是更重要的。     綠拿鐵食譜大公開,飲用須知看過來   王若昱營養師表示,她心目中蠻推薦的搭配是地瓜葉加上牛奶或豆漿的組合,加上幾顆堅果;地瓜葉加牛奶再加上番薯,也是不錯喝的綠拿鐵配方;綠拿鐵沒有一定的食譜,它的搭配可以有千百種,只要能從天然的食物裡攝取到充足的營養,有綠沒綠都沒關係,也有紅拿鐵、黃拿鐵或紫拿鐵的組合,何時飲用建議依照個人體質來調整,想詳細了解個人體質狀況,建議諮詢醫療人員,推薦大家可以動手做做看,找到適合體質、喝了喜歡的組合,也讓自己更健康,喝了沒負擔。     1.精力滿滿偽綠拿鐵 材料列表   青花椰苗或豌豆苗 20克 小松菜 40克(要燙熟) 大蕃茄 40克 蘋果 80克 鳳梨 70克 綜合堅果 1大匙 水 適量     2.沒有綠的綠拿鐵 材料列表   蘋果 1顆 無糖豆漿 400cc     ※綠拿鐵適合搭配的食材   地瓜葉:配豆漿沒菜味 青江菜:燙過菜味都不見 鳳梨:不管搭什麼都好喝 香蕉:稱霸群雄香味四溢 木瓜:健康養胃好香濃 酪梨:隸屬油脂堅果類       諮詢營養師:王若昱營養師    學經歷: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碩士 曾任亞東醫學中心 營養師 曾任營養品研發 顧問營養師 現職健康體重管理 營養師 現職居家長照與社區演講 營養師 現職台灣健康體重管理促進會 合作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不運動、常外食,年輕人也被三高纏身?學會「照順序吃飯」,遠離新陳代謝症! 影片|食材不夠也能做的綠拿鐵菜單!綠拿鐵有禁忌?食譜比例怎麼抓?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7.18

  • 不運動、常外食,年輕人也被三高纏身?學會「照順序吃飯」,遠離新陳代謝症!

    文/陳旻毓 圖/翁嘉妤      摘要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俗稱的「三高」早已不是中老年人的煩惱,新一代三高族群正是掌握未來台灣未來GDP的青年人口,天天為了工作打拚,高壓快節奏的工作型態,也讓外食族的健康問題大打折扣。不健康的外帶飲食加上運動量不足,長期暴露在三高危機中的我們,該怎麼輕鬆的調整日常飲食呢?美醫誌教你用簡單的「肉、菜、飯」進食順序,搭配超方便的「梅森罐」料理,不被預算、時間綁架,讓帶便當變得簡單、快速、省錢、方便又健康。     新一代三高危險族群,社畜小資族的貧窮哀歌   小資生活大不易,不管是南進北漂,現在獨居不開伙,每天三餐均外食的年輕人是越來越多了,除了一人餐點烹調不便,更主要的原因一整天工作下來,回到家已經相當疲憊,更別說是開伙做菜,還要打包隔天的便當。於是,隨處可見的餐廳、小吃、便當店就成為台灣飲食文化不可抹滅的一部份。   即便外面有太多餐點選項,但對小資族來說,健康卻是被經常忽略的一環,反式油脂隱藏在過油過鹹的料理中,一不小心膽固醇就飆高;高升糖、高熱量,每天一杯手搖飲,不小心糖分就破表。加上不正常的作息,沒有時間運動,三高問題悄悄爬上身,在你我不知道的時候,我們都已成為新一代三高的代言人。   要如何擺脫三高危害,飲食是個大哉問,然而帶便當卻好麻煩,外面的健康餐盒又是比普通的自助餐還要高價,偶爾吃吃還能接受,天天吃,先不算荷包會破多大洞,光是水煮餐的清淡無味,就讓人無法堅持。     喝飲料?其實是「吃」飲料!加工食品正在毒害身體?   很多人天天一杯手搖飲,但即便是半糖的珍珠奶茶,也還是至少含有20%的糖,還有看不見的油脂,以及加工後的珍珠。我們以為的喝飲料,其實一杯珍奶等於一個便當,飲料下肚,完全就是在啃食健康。內科醫師洪建德表示,市面上常見許多加工食品,為了使料理更有味道、更快熟,添加了許多不明的化合物,吃了以後血糖就變得很容易上升,青少年糖尿病的問題屢見不鮮,真正的原因來自於此。   健康料理通常比較難取得也比較貴,這是在現實上令人為難的地方,久而久之大家只能選加工食物,然而加工料理是將食物本體變得膨大,好讓人可以用比較少的錢,攝入比較多的份量獲取飽足感,卻也同時也犧牲了健康。   想要擺脫窮人悲歌,先要做的是把少少的預算,放在食材的選擇上。洪建德醫師建議,可以優先選擇新鮮、自然、原味的食物;像是直接攝取五穀飯、五穀燕麥片,而不是買加工過後的五穀粉來泡,因為加工後,添加物是什麼我們不知道,喝了以後血糖上升的幅度卻是極高。     你不可忽視的「新陳代謝症」,不再是老一輩的專利   我們常說的三高乃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洪建德醫師指出,專業上來說稱為「新陳代謝症候群」,它會導致心血管病增加、體重增加、腰圍增加、BMI增加、三酸甘油脂增加、血糖增加、胰島素增加、脂肪肝增加等,三高問題除了平常飲食失控外,家族遺傳的因素也很高,如果父母祖輩都有三高問題,就得小心自己是否為高危險族群,每年的健康檢查不可少,也幫助自己隨時維持身體機能體態正常。   另外則是體質因素的高危險族群,像是曾經患有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子癲症,等婦科的急症,或是一些特殊總族基因,洪建德醫師舉例,像是美國的皮馬印地安人(Pima Indians),天生基因有48%的族人可能患有糖尿病,是較為特殊的情況。   總結來說,造成三高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家族遺傳 飲食習慣 體質問題(婦科急症) 種族基因 作息不正常 運動量不足 使用類固醇治療     抗壓力荷爾蒙拉警報,作息不正常,晚睡晚起是主因   經濟發展不穩定加上工作壓力纏身,很多人上班日總是熬夜捨不得睡,到了假日就想睡到飽補補眠,殊不知這樣的習慣會使抗壓力荷爾蒙上升,胰島素自然下降,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就越高,不僅僅是疲憊這麼單純。   除了正常作息可以預防糖尿病,強迫自己站起來、去運動更是重要。國健署建議國人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至少運動30分鐘,且每次運動後的心跳速率需達到每分鐘130次以上,也就是常見的「333運動法」。洪建德醫師表示,許多的心血管疾病往往跟運動有著緊密的關聯性,如果想重拾健康,千萬別忘了把運動加入每週的代辦事項,而且運動還可以幫助睡眠,晚睡晚起的問題自然能得到緩解。還有一些人因為疾病的關係會使用到類固醇,但是類固醇容易造成血糖上升;所以說三高成因多樣,唯有規律作息,健康飲食才是解決之道。     「肉、菜、飯」依序進食、慎選食材,帶便當也不麻煩   推廣家常菜便當已久的洪建德醫師,每天在自己的社群平台上分享今日餐點,對於帶便當可是有著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在談到便當的話題,他認為如果將健康飲食家常化,才是能堅持下去的關鍵因素,東西要好吃,才不會吃到一半就放棄。   洪建德醫師建議早餐應選擇白米飯,因為白米飯沒有任何添加,且血糖上升的幅度並非網傳那麼高,有助於一整天的精力,搭配豆腐類的食物攝取蛋白質,以及蔬菜來攝取維生素礦物質,無論是生食、水煮、微波都很方便,一天的健康早餐就能簡單完成。   中午與晚餐則可以看前一晚的料理來搭配,現在便利商店有許多熟食料理與生菜沙拉,還有微波米飯可供選擇,不需要在家開伙,買回去用個梅森罐或是便當盒裝一裝,就成為隔天的豐富便當,只要有創意,遵守肉、菜、飯三者缺一不可的原則,5分鐘就能搞定便當。         洪建德醫師提到,當依循肉菜先食(包含魚肉海鮮),再進食米飯,因為吃飯的順序一改變,血糖會比平常進食少50%,而進食冷飯又會再少50%,長期下來血糖指數根本不會飆高,更是控制血糖的小訣竅。     小資族必學「梅森罐」便當,好健康又很時尚   梅森罐便當裝入順序: 先放白米飯1份(拳頭大小) 再放蔬菜滿滿(不特別限制,最少放1~2份) 肉填滿1份   依照這樣的順序裝滿後,就是一餐的梅森罐便當了,由於罐體是圓柱形,在吃飯的時候自然而然能遵循「肉、菜、飯」順序來進食,是一個相當方便的選擇,當然如果沒有梅森罐,用自家的便當盒也沒問題,謹記口訣「肉、菜、飯」,相信21天的習慣養成後,你也能成為健康的小資便當族。     外食「油」其重要!醫師教你這樣選餐廳   洪建德醫師也特別提醒,外食的情況下,要特別注意餐廳所使用的油,尤其反式脂肪油脂跟一般的油,其實肉眼所見分不太出來,卻會大大影響我們的健康,特別強調均衡營養、定時定量、三餐準時,這都是抵抗三高的好方法,醫師也提供必須外食時的挑選建議:   反式脂肪酸料理少吃(健康大地雷能避就避) 不買使用回鍋油料理的食物(觀察油鍋顏色) 不去不珍惜油的店(代表這家店的油很便宜) 學會做菜(不會做菜的人,不懂得如何點菜) 多運動(愛吃且會吃,更要愛動才能健康瘦)   當然,除了在料理上下功夫,如果要從營養補充品來助自己一臂之力,例如:魚油、胺基酸、益生菌、各種維生素,這類的補充品也能幫助自己在體質上有更好的狀態。誰說小資族無法改變生活困境,我們只要夠聰明,在吃吃喝喝中也能找到省錢、健康又富足的飲食樂趣。       諮詢醫師:洪建德醫師 學經歷: 一七美生活診所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 德國邁茵茲約翰固騰堡大學醫學博士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碩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前台北市立陽明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 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 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老人醫學中心召集人 前台北榮總主治醫師及國立陽明大學副教授     延伸閱讀 文章|打完疫苗要吃什麼才能增強免疫力?營養師教你從飲食緩解疫苗副作用! 影片|看完你一定想學做菜!適合小資族帶的時尚便當「梅森罐」,幫助你照「順序」吃飯!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5.16

  • 我不是在廁所,就是在去廁所的路上!怎樣算頻尿?漏尿、夜尿要看醫生嗎?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我不是在廁所,就是在去廁所的路上!怎樣算頻尿?漏尿、夜尿要看醫生嗎?   全家出遊時,你有發現媽媽經常會有上廁所的需求嗎?其實這種膀胱「不受控制」的情況,是很自然的老化問題,無論男女性都有可能會遇到,只是產後媽媽更為常見。頻尿、漏尿除了會給日常生活帶來很多不便,也會影響社交心理,但隨著醫學進步,這些困擾也有很多治療方式可以選擇了!還不快去清空膀胱,準備好坐下來一起認識排尿的奧秘,了解怎麼「尿」得健康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8 頻尿的定義是什麼? 00:46 漏尿(尿失禁)的定義是什麼? 01:13 夜尿的定義是什麼? 01:23 造成漏尿的原因 02:16 什麼是骨盆底肌? 02:55 凱格爾運動法 03:09 凱格爾生理回饋儀 03:39 電療刺激術 04:04 體外磁波儀 04:46 肉毒桿菌素 05:23 尿道懸吊手術 06:11 面對尿急該如何應變?       諮詢醫師:金介文醫師    學經歷: 國立陽明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前高雄榮總泌尿科主治醫師 目前任職於鳳山李嘉文泌尿科診所 台灣尿失禁醫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八成婦女難逃產後憂鬱症 產後胯下痛、漏尿恐是憂鬱原因 影片|「婦克漏雷射」無痛尿道探頭技術,改善女性漏尿超有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5.15

  • 把脂肪變獎金?公司舉辦減肥比賽,員工瘦身的方式讓人驚呆了!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把脂肪變獎金?公司舉辦減肥比賽,員工瘦身的方式讓人驚呆了!   減肥兩字說得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但有時候往往只是你抓不到訣竅,才會讓減肥路上處處受挫!這次美醫誌結合民間公司的減肥比賽,幫助你找到符合自身生活習慣的參賽者,不管你是「飲食控制派」、「健身體力派」還是「佛系隨緣派」,這次就由專業醫師來評估適合各族群的減肥方式,讓你面對減肥不再茫然無措,Follow us一起瘦!     各節重點: 00:00 特派員走訪受訪公司 00:33 減肥三大派系介紹 01:29 飲食控制派講評 01:45 健身體力派講評 01:55 佛系隨緣派講評 02:19 減肥到底在減什麼? 02:49 拼命運動就一定會瘦嗎? 03:12 抽脂手術可以幫助突破減肥停滯期嗎? 03:54 真的有「躺著瘦」的瘦身方式嗎? 04:31 只想快速減肥?醫師這樣說       諮詢醫師:謝承翰醫師    學經歷: 美麗人生整形醫美中心院長 新光醫院整形外科兼任主治醫師 微顏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 台灣外科醫學會外科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增肌減脂好難!重訓累到很灰心?醫美儀器真的能「躺著」鍛鍊深層肌肉嗎? 影片|抽脂術後72小時一定要穿塑身衣?OO類型的人做抽脂手術風險高!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4.17

  • 食材不夠也能做的綠拿鐵菜單!綠拿鐵有禁忌?食譜比例怎麼抓?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食材不夠也能做的綠拿鐵菜單!綠拿鐵有禁忌?食譜比例怎麼抓?   綠拿鐵究竟為什麼這麼受歡迎?這杯看起來青青綠綠的蔬菜汁,真的能入口嗎?這次美醫誌要帶你來動手做超不一般的綠拿鐵,從「沒有拿鐵的綠拿鐵」到「沒有綠的綠拿鐵」,原來做綠拿鐵是可以這麼隨性的嗎?別懷疑,就讓王若昱營養師教你,掌握「關鍵原則」做出健康綠拿鐵!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34 什麼是綠拿鐵? 01:00 「精力滿滿偽綠拿鐵」食材介紹 01:58 綠拿鐵的蔬果份量要怎麼抓? 02:41 「精力滿滿偽綠拿鐵」份量列表 ⬅ 想看食譜的直接看這裡! 02:58 綠拿鐵其他食材配方搭配 03:36 綠拿鐵對人體的好處? 04:51 綠拿鐵能幫助排毒? 06:19 運動完能喝綠拿鐵嗎? 06:58 「沒有綠的綠拿鐵」食材介紹 07:39 「沒有綠的綠拿鐵」份量列表 ⬅ 想看食譜的直接看這裡! 07:52 營養師的綠拿鐵小建議       諮詢營養師:王若昱營養師    學經歷: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碩士 曾任亞東醫學中心 營養師 曾任營養品研發 顧問營養師 現職健康體重管理 營養師 現職居家長照與社區演講 營養師 現職台灣健康體重管理促進會 合作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換季過敏不用怕,抗炎彩虹食物打造全身抗敏防護盾 影片|看完你一定想學做菜!適合小資族帶的時尚便當「梅森罐」,幫助你照「順序」吃飯!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4.03

  • 肥厚小腿肌讓我不敢穿短褲!原來蘿蔔腿做運動消不掉?肉毒瘦小腿真有後遺症嗎?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肥厚小腿肌讓我不敢穿短褲!原來蘿蔔腿做運動消不掉?肉毒瘦小腿真有後遺症嗎?   疫情解封連假到,想要穿得美美的出去旅遊,肥厚小腿肌卻搶先出來見人?拉筋、按摩也沒救,小腿就是不聽話好難瘦!想做醫美卻又怕肉毒會有風險,好糾結啊~來來來各位小蘿蔔出列,本集名醫問診室就是獻給想要肉毒瘦小腿,又擔心會有後遺症的女孩們,別錯過這次的蘿蔔腿特輯啦!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2 蘿蔔腿有不同的類型? 00:59 運動拉筋能消除蘿蔔腿? 01:50 肉毒小腿的優勢 02:13 肉毒小腿有後遺症? 03:08 誰適合肉毒小腿療程? 03:41 痠軟感覺多久會不見? 04:28 做幾次能改善蘿蔔腿? 04:58 什麼是肉毒抗藥性? 06:12 給蘿蔔腿族群的建議       諮詢醫師:林秋賢醫師 學經歷: 長庚大學醫學士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專科醫師 安泰醫院健檢部主任     延伸閱讀 文章|肉毒能除皺?基本原理大公開!肉毒常見副作用,必看防面癱! 影片|瘋狂運動健身就是鍛鍊不出川字腹肌?醫美儀器助你「躺著」增肌減脂!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2.20

  • 減重筆真的是懶人瘦身法嗎?想減肥除了運動,靠「筆」能做什麼?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過年期間大魚大肉,想要戒除滿滿的口腹之慾何其困難,雖然大家都知道少吃多動是減重的不二法則,但是減重畢竟是一條漫長辛苦的路,因此很多人會選擇其他產品或療程輔助。前陣子在網路爆紅的「減重筆」,號稱能抑制食慾,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這支筆真的有這麼神奇嗎?減重筆有沒有副作用?適合哪類族群?又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減重筆原理原來是這樣!從「別再吃了」讓你有飽足感   減重筆的外觀設計像一隻筆,因此有減重筆、瘦瘦筆之稱。減重筆的成分是GLP-1(類升糖素胜肽Glucagon-Like Peptide 1,簡稱GLP-1),具有產生飽足感、控制食慾的功能。陳怡安藥師指出,人體在正常狀態下,腸道會因為受到食物刺激,分泌GLP-1,其傳達飽足訊號至大腦,讓人體產生飽足感,進而停止進食,然而由於GLP-1的半衰期短,僅能維持2分鐘,所以減重筆可以延長GLP-1在腸道作用的時間,幫助增加飽足感,減少食物熱量攝取,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   GLP-1受到血糖濃度影響,如果在高血糖的狀況下使用,GLP-1會降到正常值;如果在血糖正常值或血糖較低的狀態使用,GLP-1的作用將會不明顯,身體會依據血液中葡萄糖多寡自然調整。陳怡安藥師提醒,雖然使用減重筆顯少發生低血糖的狀態,但是藥物皆有潛在風險,民眾仍應按正確劑量使用藥品,以確保用藥安全及身體健康,如果任意使用GLP-1,會造成胃腸道的副作用,例如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問題,對身體健康反倒有影響。   減重筆使用方法:每天3毫克劑量,持續治療12週。如果患者體重未減少5%,顯示患者對藥品的反應效果不佳,應該停止療程,尋求其他的減重治療方式。     減重筆的適應症?原來這種人不能用!   GLP-1用於體重控制的時候,是作為低熱量飲食及增加體能活動之外的輔助療法,但並不代表為此就可以不運動,陳怡安藥師表示,以下這些情形適用以GLP-1輔助減重:   執行食量控制及低熱量飲食者,並且已加強運動量,仍無法達到良好的體重控制。 成人BMI值大於30或BMI值介於27~30之間,並且有一項與體重相關的共病,例如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等。   要注意的是,有些族群並不適合減重筆GLP-1療程,陳怡安藥師列舉如下:   年齡大於75歲。 具有重度的肝腎功能不全者。 甲狀腺髓質癌病史者。 第二型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綜合症。 對藥品成份過敏者。 懷孕、哺乳或備孕者。   由於減重筆為需由醫師開立的處方藥,因此使用前務必與醫師詳細溝通,請醫師評估是否適合使用,並在合法的醫療院所、藥局通路取得GLP-1藥品,勿自行於藥局或在來路不明的通路上購買,也不要逕自販售,以免觸法。     遵守減重筆使用原則,不要共用一支筆   有些人使用減重筆後覺得效果很好,懷著「食好鬥相報」的心理,以自用的減重筆分享給家人或朋友,陳怡安藥師呼籲這樣的行為是非常危險的,千萬不要使用其他人的減重筆,以免引發潛在的用藥風險。此外在使用減重筆期間,也要注意不要搭配其他減重產品,避免發生低血糖的情形。   陳怡安藥師提醒,在使用減重筆治療期間,也應該培養正確飲食習慣,當有飽足感時,就應該停止進食,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在心理健康方面,有些人使用減重筆後可能會產生情緒低落或憂鬱現象,如果有任何不適症狀,應尋求專業協助。   對於使用藥品有不適感或副作用疑慮者,應諮詢藥師或醫師,確保正確用藥,守護健康。如果持續進行減重仍未獲得改善,可向藥局諮詢非處方藥的減重療程建議,找到適合自己且安全的減重方式。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瘦身減肥沒找對方法?飲食、運動、醫美精華不藏私,推薦給你知! 影片|減重筆只要「插下去」就能瘦身?哪些人可能有危險?這樣「用筆減肥」可以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1.24

  • 看完你一定想學做菜!適合小資族帶的時尚便當「梅森罐」,幫助你照「順序」吃飯!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看完你一定想學做菜!適合小資族帶的時尚便當「梅森罐」,幫助你照「順序」吃飯!   你知道新一代三高是什麼嗎?不是高富帥,而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掌握未來台灣GDP的青年人口,卻因為天天吃垃圾食物、不運動等生活習慣,暴露在隱藏的三高危機中,像這樣獨居、不開伙、外食的生活模式,已經是許多現代人的常態,但難道外食真的就沒有選擇嗎?看完這集你就可以學會擺脫「窮人悲歌」了!就此遠離三高地雷,目標每餐都吃得健康又滿足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44 外食族的飲食問題 01:30 三高是哪三高?造成三高的原因有哪些? 03:11 三餐應該怎麼吃? 04:31 外食族的菜色選擇困擾 05:29 自製專屬梅森罐 06:40 醫師給外食族的一些建議       諮詢醫師:洪建德醫師 學經歷: 一七美生活診所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 德國邁茵茲約翰固騰堡大學醫學博士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碩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前台北市立陽明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 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 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老人醫學中心召集人 前台北榮總主治醫師及國立陽明大學副教授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餐餐吃外送、沒冷氣會死、久坐懶得動?戒掉你的居家防疫壞習慣! 影片|想要增肌減脂?營養師傳授健康增重的飲食方式!擺脫紙片人睡前竟然還要注意「這件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1.23

  • 增肌減脂好難!重訓累到很灰心?醫美儀器真的能「躺著」鍛鍊深層肌肉嗎?

    圖、文/翁嘉妤      摘要  距離你上一次運動,已經是多久時候的事了?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飲食習慣精緻化,又經常大吃大喝,再加上上班長時間久坐,不知不覺間就累積不少脂肪,卻抽不出時間鍛鍊,只能讓贅肉持續「掛」著,默默地增加自己的健康隱患。即使好不容易自律的訓練一段時間,跟著網路教學進行增肌減脂,卻又遇到瓶頸期,怎麼樣都無法讓自己在意的「那一塊」變成理想中的苗條曲線,這時你是想要放棄,還是另尋他法呢?     增肌原來不等於減脂?「我全都要!」訴求下誕生的肌動減脂   近年來社會價值觀已慢慢轉變,現代人不再一味追求紙片人的審美觀,健美的身材曲線儼然已成為普羅大眾所追求的目標,也讓增肌減脂的風潮在國內逐漸盛行起來,但其中也有一些錯誤觀念須留意。   很多人都會將「增肌」和「減脂」劃上等號,在嘗試醫美減脂療程後,卻看不到理想中的川字腹肌,以為只要「減脂」了,就能夠將脂肪轉換成肌肉,但其實肌肉也是需要養成的,增加肌肉質量,才能創造緊實的線條,所以光是追求「減脂」是不夠的,想達到健美的身材不能只顧著減掉脂肪,增肌也同樣重要。   增肌簡單來說,就是要達到熱量的「正平衡」才可以增加肌肉量,意即攝取的熱量必須大於熱量的消耗,而減脂則剛好相反,必須達到熱量的「負平衡」才可以減少脂肪,也就是攝取的熱量須小於熱量的消耗。周業鈞醫師指出,增肌與減脂,兩者在學理上是不太可能同時進行的,因為在鍛鍊肌肉的增肌期間,由於身體的負重增加,攝取的熱量會比平常多,反之,身體必須將熱量降低才能減脂,不過也因為有這樣的市場需求,「肌動減脂」的技術才會隨之產生,在訓練肌肉的同時,也代謝掉脂肪細胞,讓民眾可以在被動的情況下運動肌肉,「增肌」同時又「減脂」。     科技輔助更事半功倍!醫療級健身教練,懶散、忙碌不再是瘦身藉口   目前市面上推出的第二代增肌減脂儀器CMSlim,是一種非侵入性的身體塑形療程,周業鈞醫師表示,CMSlim是使用高密度的聚焦電磁場的探頭,適用於腹部、臀部、腰部、腿部、肩膀等部位,探頭會產生動態高強度聚焦,觸發肌肉密集的連續收縮,在一次療程的30分鐘內,相當於做了2萬次的仰臥起坐或深蹲,這個是一般自主運動無法達到的頻率及速度,且因為過程中不會有肌肉強烈收縮造成的疼痛感,成為近來相當受歡迎的懶人療程,幫助許多沒有時間運動,或是想挑戰更高難度訓練的民眾,更快達到理想中的目標。           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鍛鍊體態已非難事,但由於每個人鍛鍊的目標、身體負荷的程度皆有所不同,因此量身規劃適合自己的訓練模式也很重要。周業鈞醫師指出,CMSlim儀器可以根據性別、運動模式做調整,共有53種模式可以選擇,包括深獲健身族群喜愛的「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也可以透過一系列的身體訓練選項,組成適合個人的HIIT專業運動模式。每次療程進行時,儀器會先做1分鐘的肌肉伸展後,便開始做5分鐘的肌肉暖身,接下來展開4個5分鐘不同組合的運動模式,最後4分鐘再搭配冷卻放鬆階段進行舒緩,避免激烈運動後因乳酸堆積,隔天會感受到明顯「鐵腿」的痠痛感。周業鈞醫師進一步解釋,CMSlim療程每次皆為30分鐘,建議一週至少進行2次,約4~8週便可見到明顯的線條改變。     不只泡芙人,高齡長輩們也需要肌肉?「勇健」體魄原來這麼重要!   如今健身的動機不再只是單純追求纖瘦的外表,許多民眾也開始為了健康而想追求苗條、健美的身材曲線,周業鈞醫師表示,CMSlim療程沒有性別、年齡上的限制,從產後婦女到年長者,皆可在專業醫師的評估下進行療程,概括適合族群如下:   ● 沒有運動習慣者 平時沒有運動習慣,好不容易抽出時間運動,辛苦努力卻不見其成果,陷入訓練瓶頸期的人。或是無法進行自主訓練的機能障礙者,也可以利用療程來達到局部肢體運動的目標。     ● 有運動習慣者 原先已有運動習慣者,可搭配療程幫助這類族群挑戰更高難度的訓練,或鍛鍊平時較難運動到的部位,使肌肉線條更具動態美感。     ● 肌肉量少、脂肪量超標者(泡芙人) 體重可能在正常標準值內,但身體肌肉量非常少、脂肪量非常高的人,也就是俗稱的「泡芙人」。這類族群相當適合採用增肌減脂的方式來幫助自己增加肌肉量、減少脂肪所佔的比例,讓身體恢復健康的狀態。     ● 肌少症高風險族群(年長者) 年長者是屬於「肌少症」的危險族群,由於我們身體骨骼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特別是在40歲過後,肌肉量就會以每10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70歲後更是以每10年減少15%的速度加速流失,所以隨著年紀越大,肌少症發生率也就越高。   肌少症容易造成年長者的活動意願降低,出門走幾步就覺得氣喘吁吁,甚至還可能因肌肉無力,有跌倒、扭傷的風險,因此年長者的肌肉量也是很重要的,搭配療程規劃,穩定身體的核心肌群,讓老年生活的品質更健康有活力。     ● 腹直肌分離的產後婦女 產後婦女想要重新找回苗條身材,首先會面臨的大敵可能就是「腹直肌分離」,腹直肌分離意即腹部筋膜鬆弛,造成中央凹陷,使得腹壁突出、腹部肌肉無力,如果左右兩側的腹直肌長期分離,也容易堆積脂肪,變成小腹贅肉。   經醫師評估後,若腹直肌分離的症狀輕微,也可以透過CMSlim療程來鍛煉核心肌群,改善腹直肌分離的情形。但周業鈞醫師也提醒,自然產至少需1個月、剖腹產至少需3個月以上,確認傷口已完全癒合後,再進行療程較為妥當。     ● 因尿失禁問題感到困擾者 除了產後常見的腹直肌分離以外,因產後或年紀增長而出現的尿失禁問題,也可以透過鍛鍊骨盆底肌來加強並重新教育肌肉,改善尿滲的情形。     美醫小教室:記得移除金屬物品! 周業鈞醫師指出,由於CMSlim儀器原理是採用高能量聚焦電磁場,去深入皮下7公分的肌肉組織,因此療程前須留意施作部位不能有金屬物品(如肚臍環、皮帶、心臟節律器、子宮避孕器、人工血管等),以免影響電磁場對肌肉的刺激收縮。至於服裝的部份則沒有限制,穿著輕便即可,探頭也可以貼合於輕薄的衣物上進行療程。     保持運動習慣和飲食控制,讓健美身材成為你重要的健康資產   以往健身訓練總是需要不斷鞭策自己,養成長期以來的習慣,但偶爾也是有忙到沒時間、生理期不適想休息,或者只是「懶癌」發作,想喘息一下的時刻。如今在醫美科技的幫助下,透過儀器來訓練肌肉,在鍛鍊的過程,其實也不用對自己這麼嚴苛。不過周業鈞醫師仍提醒民眾,肌動減脂療程是幫助雕塑體態,並不代表能夠「減重」,療程後還是必須要有適度的運動和健康的營養攝取,這樣才可以Hold住體態,不讓健美的身材只是曇花一現。   現在市面上增肌減脂儀器眾多,民眾在療程前需仔細留意,確認診所是否使用原廠通過台灣TFDA(食品藥物管理局,Taiwan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認證的儀器,也別忘了與醫師進行詳細溝通,主動告知個人病史及身體狀況,讓醫師來規劃適合個人的訓練模式,量力而為、循序漸進的達到理想身材。     諮詢醫師:周業鈞醫師    學經歷: 名瑿醫美診所院長 陽明大學醫學系 醫美集團音波拉提、水光注射指導醫師 醫療職系公職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專科醫師 中華針灸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會會員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瘦身減肥沒找對方法?飲食、運動、醫美精華不藏私,推薦給你知! 影片|去去雙下巴走!消脂針可以瘦哪裡?醫師提醒「這一點」一定要注意!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4.05

  • 瘋狂運動健身就是鍛鍊不出川字腹肌?醫美儀器助你「躺著」增肌減脂!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瘋狂運動健身就是鍛鍊不出川字腹肌?醫美儀器助你「躺著」增肌減脂!   現代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過去一味崇尚紙片人的審美觀已悄悄改變,如今健美曲線是現在正夯的瘦身風潮,畢竟減肥不應該只追求減少體重而已,有力量的、健康的體態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想要達到理想中的體態真的不容易,這時候醫美新科技就能適時的拉你一把!30分鐘內幫助你做2萬次的肌肉收縮,這個常人能辦到嗎?而且全程還是躺著做!所以說善用工具來輔助,就能讓增肌減脂過程更加事半功倍,到底是什麼儀器能幫助我們早日打造出理想的川字型威猛腹肌,趕快跟著美醫特派員陳怡安一起來瞧瞧!     各節重點: 00:55 適合做增肌減脂療程的族群 01:26 療程的原理及施作流程 02:39 增肌減脂療程的時間與次數 02:58 增肌減脂療程體驗感受分享 03:28 進行療程後的保養注意事項 04:04 結語       諮詢醫師:周業鈞醫師    學經歷: 名瑿醫美診所院長 陽明大學醫學系 醫美集團音波拉提、水光注射指導醫師 醫療職系公職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專科醫師 中華針灸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會會員醫師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短腿不是真的腿短,假胯寬是完美比例的隱形殺手 影片|想要增肌減脂?營養師傳授健康增重的飲食方式!擺脫紙片人睡前竟然還要注意「這件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4.01

  • 孕婦針灸會流產?古裝劇把脈真能驗出龍子?孕期迷思大破解來了!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懷孕是充滿希望且幸福的喜事,但孕婦在懷孕期間需面臨許多挑戰,從初期的害喜、懷孕期間的水腫及身型變化、生產時的疼痛與擔憂、產後哺乳及肥胖的各種問題,加上傳統迷思帶來許多關於懷孕的禁忌與疑慮,都會影響孕媽咪身體及心理的負擔。這次美醫誌與王心眉醫師攜手,一同帶領各位準媽咪們來破解孕期迷思,並且從飲食及運動著手,指導新手媽咪如何戰勝產後肥胖,找回自信!     中醫問診要點「望、聞、問、切」,細心觀察不馬虎   近年來溫和的中醫養生方式逐漸蔚為風潮,也影響了孕婦在養胎、懷孕期間的調理及觀念,中醫師王心眉表示,中醫把脈與治療的原理可分為「望、聞、問、切」,民眾不妨先從診斷方式開始了解起,便不會覺得中醫看似深澀難懂了。   ● 望:從外觀的型態、神氣、表情、臉色……等來判斷一個人的體質。   ● 聞:觀察對方的氣味及聲音。   ● 問:從對談中觀察其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及身體狀況,做為診斷的依據。   ● 切:也就是俗稱的「把脈」,醫師把三根手指放在患者的手腕的橈動脈上,分別放置在寸、關、尺三個代表不同臟腑意義的位置,從脈象表現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       圖片來源:王心眉醫師提供     美醫小教室:中醫師都是怎麼判定脈象的?   王心眉醫師指出,脈象辨識通常會從「位、數、形、勢」的綜合表現,來分析患者的健康情形。   ● 脈位:脈搏跳動部位及長度。   ● 脈數:脈搏跳動的頻率次數及節律。   ● 脈形:脈搏跳動的寬度、粗、細、形狀等形態。   ● 脈勢:脈搏跳動的強弱。   中醫認為脈象與臟腑的循環有關,而且會表現在脈象上,所以醫師會藉由問診及望診的資料收集、推論、演繹之後,來歸納出患者的身體狀況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古裝劇看太多?「一摸就知有喜」傳聞到底是真是假?   懷孕的脈象稱為喜脈,喜脈呈現滑、數感,把脈時能感受到關、尺的位置脈象形態旺盛,觸感如珠、圓潤滑動,而且脈搏跳動快。懷孕6週後,由於胎兒已順利著床,在脈象中會呈現細微的胎兒心跳或頻率,脈象也會隨之越來越明顯,不過現今科學儀器已可準確的判斷是否成功受孕,王心眉醫師指出,當中醫把脈到喜脈的時候,並不會妄下定論,醫師還是會觀察對方是否具備懷孕的相關症狀,例如容易疲累、頭暈、胸部漲、下腹部腫漲或下腹部具有垂墜感等,才會診斷為懷孕。     孕期迷思說明白,孕婦飲食要注意,別再大吃大喝啦!   傳統文化中留存著許多孕期禁忌,或者老一輩多年傳承下來的說法,但這些迷思對於現代人來說,可能多少還是有一些疑慮和擔憂,就讓王心眉醫師來為ME粉們解答吧!   迷思1:網路傳聞說孕婦需要常喝雞湯「補身體」,或多喝酪梨牛奶讓寶寶「白嫩嫩」,這是正確的嗎? 解答:孕婦需要適當的補充營養,所以不宜偏食或過量飲食,而且酪梨牛奶喝了會容易發胖喔!王心眉醫師建議,養胎的過程中,孕婦體重最好不要增加太多,特別是原本身就比較屬於棉花糖的準媽媽們,在懷孕期間更要注意控制體重,體重上升幅度應控制在8~12公斤,並根據個人BMI指數調整。     迷思2:老一輩總說「一人吃等於二人補」,所以孕婦可以大吃大喝? 解答:王心眉醫師提醒,孕期時切勿瘋狂進食,造成體重及體脂升高,體重過重的孕婦不易生產,也容易得到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體重過輕的孕婦也要特別留意,可能會缺乏必需營養素,容易導致胎兒流產或早產,或影響嬰兒的身體體質,孕婦的產後復原情況也會不理想。孕婦體重應控制在合理的範圍,過胖或過瘦都會影響健康。     迷思3:孕婦應該要多食用蛋白質? 解答:懷孕期間胎兒生長需要蛋白質作為原料,母體胎盤、血液與子宮擴增也都需要足夠蛋白質。根據DRIs建議孕婦每天增加蛋白質攝取以10g為基準,但更重要的是應攝取均衡的營養素,不需特別吃過量蛋白質食物或是特定營養補充品。     迷思4:懷孕時當歸、羊肉、薏仁、蝦、蟹、生魚片都要忌口嗎? 解答:懷孕期間適當攝取食物,是不會對造成身體負擔的,但建議還是要遵照醫師、營養師的建議來控制飲食。王心眉醫師建議孕婦以熟食為主,盡量不要食用生魚片等生冷海鮮,以免生鮮處理過程不當,造成細菌或寄生蟲殘留的潛在危險。     迷思5:懷孕期間適合針灸或吃中藥嗎? 解答:傳統民間禁忌認為孕婦拿針、拿剪刀會導致流產,但其實懷孕3個月以上孕婦的身體狀況已漸趨穩定,經專業醫師評估後還是可以針灸的,只是需要避開危險穴位,所以看診前務必要先告知醫師自己懷孕的月份。此外,中藥還能適當幫助孕婦調理身體,服用中藥還有助於改善失眠、便秘、害喜嘔吐等不適症狀,幫助各位準媽媽們更舒適的渡過孕期。     迷思6:懷孕期間適不適合進補呢? 解答:孕婦不要隨意亂吃補,在沒有其他身體問題的狀況下,請正常飲食,倘若隨意進補,容易導致臉上痘痘生長、嘴巴破或失眠症狀加重。如果孕婦想要調養身體的話,王心眉醫師建議可以向專業醫師諮詢,再請醫師根據孕婦體質去調配適合的補品。     迷思7:孕婦可以運動嗎? 解答:適當運動能幫助身體循環,有益妊娠順利,也能改善孕婦下肢循環不佳的水腫問題,王心眉醫師表示,孕婦可選擇瑜珈、快走、游泳、皮拉提斯等,這些運動對孕婦都是有幫助的,但提醒各位準媽媽們在進行運動前,務必要先與專業醫師溝通,以免動作不當,反而傷害到了身體。     產後想瘦身,早日恢復苗條身材?中醫師教妳這樣做   許多媽媽在產後都會積極尋求各種方式,想要盡快恢復到以往纖瘦的身材,王心眉醫師指出,其實「哺乳」就會消耗媽媽們的熱量,稍微幫助控制體重了,至於在飲食方面,大部份的媽媽可能都會有吃月子餐的這個習慣,也會有一些營養的湯湯水水,建議在喝這些湯之前,先把湯上的油脂撈出來再食用,此外飯量也要減少,建議食用1/3的飯量即可,搭配少鹽、少油的料理,並且節制食用精緻甜食,別太放縱自己的口腹之慾了。   產後婦女經常會有腹部鬆弛的問題,這是因為子宮、韌帶及周邊器官在懷孕過程中會被撐開,但各位媽媽們切莫過於心急,一下子就拿生產前的運動模式套用到現在的產後復原,恐怕只會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王心眉醫師建議,如果是自然產的媽媽,最好產後2週之後再開始做運動,而剖腹生產的媽媽則最好要在產後4週,復原到一定程度再做運動較佳,運動模式主要以腰、臀部位的訓練為主,初期運動從伸展、拉筋等緩和型的動作開始,以漸進式加重運動量的強度執行,產後1~2個月後再加強核心肌群訓練,才有助於腰腹韌帶恢復及強化,並做好自律性的運動習慣,每天進行30分鐘的有效運動,才能夠幫助自己盡找回往日風華。     諮詢醫師:王心眉醫師    學經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部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 台中慈濟醫院西醫部醫師 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擁有「一字鮑」妹妹才是最美?「私密處美學3要素」形狀、氣味、鬆弛度才是性福關鍵 影片|產後憂鬱讓媽媽們好崩潰 及早治療才能找回自我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3.15

  • 氣溫驟降恐中風?預防心血管疾病,醫曝「這時間」應特別留意!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時節,特別是氣溫變化大的時候,一不小心甚至可能會引發腦中風,究竟為什麼天氣變化會對身體健康造成這麼嚴重的影響呢?我們又該留意哪些心血管疾病的徵兆?家庭醫學科醫師林安民醫師這就來教導大家,如何小心防範,在寒流來時做好保暖工作。     寒流來健康就出狀況?天氣突然變冷為什麼要小心?   寒冷的冬天早上,「起床」這個動作總會變得特別艱難,你是否也經常捨不得離開溫暖的被窩呢?家庭醫學科醫師林安民指出,氣溫偏低時,早上起床時的「溫差」要特別注意,這是因為當氣溫寒冷時,人體為了減少散熱,會刺激交感神經作用,造成血管收縮,導致心跳加速、血壓升高,也會增加心臟負擔,提高發生心肌缺氧、心肌壞死或心律不整的可能性。   國內研究顯示,晨間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最高的時段,尤其在凌晨0:00到早上6:00之間。晨起時血壓會逐漸上升,加上身體離開溫暖的被窩後,會歷經溫差變化,因此特別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發作,所以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冬天更是需要特別注意早起時的身體狀況。   除了晨起時分外,很多人也會有早起運動的習慣,林安民醫師表示,運動前也是需要特別留意的一個時間點,即便是在白天,也需要進行充足的暖身後才能脫掉外套,避免讓身體承受過大的壓力及負擔。     注意心血管疾病的警訊,提高警覺!   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部位分別為心臟的冠狀動脈及頭部,當心血管疾病發生在心臟的冠狀動脈時,會引發胸口悶痛、喘不過氣的情況,臨床上患者形容發病時胸口部位像是有顆石頭壓著,造成悶痛不舒服,甚至會產生輻射性擴散,連帶肩膀及下巴也會感到疼痛,不過若是糖尿病或女性患者,幅射性疼痛的症狀可能就較不明顯。   至於頭部的心血管疾病,就是我們常說的「中風」,林安民醫師指出,中風的症狀主要是發病時患者會呈現眼歪嘴斜、手腳或單側無力、口齒不清的症狀,如果發現自己或親友出現心血管疾病的疑似症狀,請立即就醫,切勿輕忽,以免造成生命危險。     如何判別心血管疾病?   1. 心臟冠狀動脈的發病症狀:   ● 胸口悶痛傳導到肩膀或下巴。   ● 心臟功能折損的其他部位表現,包含意識不清、呼吸急促(呼吸淺快及喘)或手腳蒼白冒冷汗…等。     2. 頭部的發病症狀:   頭部的發病即為俗稱的腦中風,臨床上以「FAST」作為判斷中風的指標。         F=Face顏面:眼歪眼斜。   A=Aram手臂:手臂無力,左右手承受力不平衡。   S=Speech語言:說話時舌頭經由神經控制,當構音不全或說話與平常不同時,都可能是中風的徵兆。   T=Time時間:請記住發病時間!這項資訊與患者到醫院急診時,是否能使用「血栓溶解」的黃金用藥時間息息相關。     遠離心血管疾病,從控制三高及體重管理作起   心血管疾病如今早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利,林安民醫師表示,三高、肥胖者都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因此要避免產生心血管疾病,當務之急就要找到造成三高、肥胖的原因,做好健康及體重管理。平日配合健康飲食、規律作息及適當的運動訓練,都是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好習慣。   ● 健康飲食:減少體內發炎,優化血管擴張能力,減少膽固醇斑塊累積,加強腸胃道排出身體膽固醇。   ● 培養優質睡眠:最佳的睡眠時間為晚間11:00至凌晨1:00,並須確保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   ● 運動訓練:進行有氧運動、體能或肌力訓練,鍛鍊體魄,強化身體健康。     保暖有技巧,寒流來襲也不怕   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全年溫暖,平時穿著外套、夾克或針織衫就能有很好的保暖效果,但在寒流和冷氣團來臨時,可就不能穿一件外套「打天下」了。林安民醫師建議,氣溫驟降時可增添毛帽或圍巾等保暖配件,並採用洋蔥式穿搭法,會比穿著單一厚重的衣服更具有保暖的效果,特別是老年人和小朋友尤其需要注意保暖,建議年長者早上起床時,要先穿好保暖衣物後,再離開被窩,若是有晨起運動習慣,最好在床上先進行簡單的暖身,幫助身體血液循環運行順暢再起身。小朋友雖然較不會罹患心血管疾病,但仍需注意保暖,不要感冒囉!     諮詢醫師:林安民醫師    學經歷: 安民家庭醫學科診所院長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家庭醫學科兼任主治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 家庭醫學科特約主治醫師 教育部部定講師 國立陽明大學 家庭醫學科兼任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低溫來襲!溫差變化大,小心死神潛伏身邊! 影片|老人才會有的「加齡臭」?!活動力差、代謝慢都可能會引臭上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3.01

  • 瘦身減肥沒找對方法?飲食、運動、醫美精華不藏私,推薦給你知!

    圖、文/郭佳語      摘要  瘦身、減肥一直是許多人的志業,市面上各種瘦身方法也五花八門,從吃的到用的,有科學根據、沒科學根據的,因為想改變身材並非一招一夕的事,才讓人趨之若鶩,如果想要有更理想的身形線條應該怎麼做?醫美、飲食、運動,要從哪下手?美醫誌本篇大補貼,歷年各大精華不藏私,全部報給你知!     一、飲食篇   俗話說禍從口出,病從口入,所以!吃是很重要的!   但到底要怎麼吃?吃什麼?什麼時候吃?才能健康瘦呢?   這篇是寫給這樣的你你你~   以茶代酒、把酒盡歡,身為手搖王國的榮譽子民,每天兩杯手搖是基本──的你。   守歲熬到12點,閒話話家常轉眼就3點,或是玩通宵看日出──的你。   鹹酥雞總是買到200塊,覺得冬天吃麻辣鍋才是生活──的你!     想要健康瘦身,你需要注意這兩點:   ● 多喝水 高糖、高油、高鹽的三高食物,容易造成水腫還讓體重快速上升,多喝水才能讓腎臟代謝掉體內多餘的鈉離子。要特別留意的是含有咖啡因的茶、咖啡、可樂等飲品,含有利尿成份完全無法代謝,果汁也因為含糖無法發揮效用。   ● 高蛋白質優先 大魚大肉如果烹調的方式正確,就是很好的高蛋白質。吸收蛋白質最好的時間就是早餐,因此只要在早餐中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就能穩定一整天的血糖。但要注意不要吃到高蛋白質又高油脂高鈉的食物,那就妥妥NG了。   ➦ 怎麼吃才健康瘦,看這裡 年假吃喝百無禁忌 四大訣竅教你年後健康瘦身     斷食法導致的挨餓,可能會讓瘦身功虧一簣,不可不慎   所謂的斷食法,也就是變相地利用限縮時間的方式,來限縮熱量攝取。   斷食法適合不會計算熱量的人,透過這種方式來降低熱量攝取。但如果你本身就會計算熱量,假設知道一天我是要吃1200卡的人,那無論是在8小時吃完,還是12小時吃完,結果都是一樣的。醫師也有提醒,若是使用5:2或是1:6:8斷食法,很可能在挨餓的那段時間,因為身體分泌了飢餓素,導致下一餐吃的食物比較容易吸收,也容易因為飢餓產生壓力賀爾蒙,進一步加速脂肪囤積。   因此醫師不太建議挨餓的方式減肥,這樣會導致腸胃的菌相的改變,原本只吸收4卡的熱量,但因為身體長久處於饑荒狀態,而就變成轉而吸收了100卡,這就是腸道菌吸收的方式改變的緣故。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挨餓過後,明明吃得和平常樣,脂肪卻上來得特別快。   針對這點,醫師有提到可以改以低卡、低碳、低脂、高蛋白質、高纖維飲食,透過這樣讓身體補足一般所需的營養,就不會有加倍吸收的問題,也能將多餘的熱量更容易主動代謝出去。     二、運動篇   除了好好的吃,「動」也是一大學問。 久坐是大忌,不動更是大大忌。但激烈的運動對有些人來說不僅痛苦,也難以持之以恆。 大家總說要瘦下來就要動,但到底該做什麼運動才有幫助呢?   (1)居家的伸展運動   你也是長長久坐又缺乏運動的人嗎?小心這可能導致肌肉容易流失,也更容易增加肥胖的機率。如果有需要使用電腦,不妨嘗試站著使用,或是30分鐘為一個週期,起身走一走,避免在位置上坐太久。   此外就算是在室內,也還是可以做做伸展筋骨的運動,或是做做居家有氧運動,並配合使用啞鈴、彈力帶等等,或使用身邊穩固、安全設備(如不會滑動的桌椅、牆壁)做伸展運動。藉此可以延緩肌肉流失,也可以緩解久坐產生的腰背痠痛。   像是蚌殼式、後抬腿、連續深蹲、青蛙橋式等,都是不錯的運動,每一次的動作都維持20~30秒,但做各種伸展運動時,除了小心運動過量外,也要做好防護工作唷!   ➦ 動起來!克服第一步就好! 餐餐吃外送、沒冷氣會死、久坐懶得動?戒掉你的居家防疫壞習慣!   (2)熱瑜珈,享受大汗淋漓的運動吧!   瑜珈,看起來是個跟燃燒脂肪沒什麼關係的運動,但如果你覺得瑜珈很PEACE,那一定就是因為你還沒試過熱瑜珈!   熱瑜珈起源自印度,可以讓體溫上升至平均40度,讓你大量排汗,跟鮪魚肚、蝴蝶袖說掰掰。 跟著老師一起做下犬式、眼鏡蛇式及船式,來運動瘦身一下! (熱瑜珈不適合心血管疾病、高低血壓或皮膚有狀況的人,請這類的朋友要注意唷!)   ● 動作一:下犬式 手伸向前,將手伸到最遠後讓手臂跟背部伸展,才抬高臀部、踩腳尖,臀部往後坐,在上半身已經伸展後才慢慢吐氣,接著在手推出去,伸展背部,脖子放鬆,可以伸展手臂、背部、臀、和腿部。     下犬式-1   下犬式-2     ● 動作二:眼鏡蛇式 眼鏡蛇式,在做的時候須讓胸打開,肩膀下沉,不能聳肩。     眼鏡蛇式-1   眼鏡蛇式-2     ● 動作三:船式 船式最開始,則是兩腳踩地,雙手抱膝後,身體直直向後,使腳尖離地,比較安全的方式可以一隻腳一隻腳來,先抬起一腳在抬另一隻,而後將腳打直後,將手放開。     船式     ➦ 瑜珈也可以很有「運動到」! 上班久坐腰酸背痛?瑜珈老師教你這三招重返青春!Namaste!     (3)大腿腫腫的,其實只是假胯寬?!   梨狀身材是你的煩惱嗎? 總是對自己的大腿不滿意,但你可能只是假.胯.寬! 假跨寬最好的分辨方式,就是確認看腳的關節。從腳踝一路到膝蓋,接著延伸至大腿,一般人會是筆直對齊的直線,而有假胯寬困擾的人,會從膝關節開始,到大腿根處有個內旋,導致大腿根部特別的粗。   假胯寬看似難纏,但其實像是日常中,透過正確的坐姿,調整站姿以及步行的姿勢,都能有效改善假胯寬的問題。最基本的像是避免翹腳,或是不要讓小朋友以W型腿坐,或是需要矯正內八,從這些小小的生活習慣,就能輔助改善髖關節內旋,也能跟假胯寬說掰掰囉!   而在運動保養上,這邊美醫誌也分享三個動作,讓大家可以更輕鬆地揮別假胯寬囉!   ● 動作一:經典橋式       ● 動作二:側臥抬腿       ● ※側抬變化式:蚌殼式※       ● 動作三:側臥抬腳     ➦ 和假胯寬說掰掰,你可以這樣做! 短腿不是真的腿短,假胯寬是完美比例的隱形殺手      三、醫美篇   飲食跟運動都著手了,但如果你想追求更直接、快速的效果,或許會想考慮醫美這個選項。 關於瘦身,醫美療程又分成許~多項目,到底哪種療程比較適合自己,每種療程又差在哪裡呢?別擔心,美醫誌都幫你整理好囉!   (1)改變體態的醫美療程:侵入式與非侵入式   市面上比較常見,能幫助改變體態的醫美療程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侵入式,一種是非侵入式。   ● 侵入式 傳統抽脂、水刀抽脂、超音波抽脂,想一次消除較多脂肪,或想利用抽脂進行自體脂肪填補,可以選擇侵入式的抽脂手術。   ● 非侵入式 冷凍減脂、電波減脂、消脂針注射。想消除局部脂肪,或本身有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則選擇非侵入式手術較為安全。   侵入式手術也可以和非侵入式療程搭配結合,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無論抽脂方式為何,術前都還是需要與醫師詳細溝通、評估後才能施行。   ➦ 想更瞭解侵入與非侵入式減脂看這裡 【雕塑療程進階說明書】抽脂手術前必看!體雕塑身要慎選   (2)做侵入式療程前你要注意的事   脂肪分成兩種:內臟脂肪、皮下脂肪。內臟脂肪也就是位於內臟周圍的脂肪,而皮下脂肪則是位於皮膚下方、肌肉上方的位置。抽脂手術適用的是皮下脂肪,如果是因為內臟脂肪太高想減肥的人,不要白白挨刀了。   此外,抽脂並不是「減肥」的手段,更偏向屬於「雕塑體態」的一種方式,用以輔助運動健身難以瘦下的位置,並「無法」幫助降低體重。 對於體重較重者,抽脂的效果反而不大,甚至需要先減輕體重後,再做抽脂較為妥當。 建議BMI小於30者,抽脂手術的效果才較為理想。抽脂手術後也不代表能夠暴飲暴食,不再忌口,仍須保持良好的飲食、運動習慣,才能夠保持完美身形,避免復胖。     瘦身方法百百種,持之以恆最重要   瘦身減重的方法很多,除了選擇適合自己的外,在開始逐漸有成果之際,持之以恆有意識地維持也是很重要的,畢竟減重是為了讓自己更健康,若是因此導致焦慮或壓力,反而可能導致減重的效果打了折扣,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最適合的減重之道唷!     延伸閱讀 文章|抽脂手術的副作用有哪些?了解抽脂可能有的風險,避免後遺症產生! 影片|打擊深度脂肪!非侵入式減脂效果如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2.15

  • 駝背原因找到了!原來「這種人」容易駝背?在家做伸展動作改善駝背、矯正烏龜頸和圓肩!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駝背原因找到了!原來「這種人」容易駝背?在家做伸展動作改善駝背、矯正烏龜頸和圓肩!   情人節ME粉們想好怎麼過了嗎?現代人因為長期使用手機、電腦等3C產品,導致習慣性駝背,看起來總是沒有精神,在另一半面前無論怎麼盛裝打扮,遇上駝背都是扣分!今天美醫誌就要帶大家來了解,要如何改掉生活中會導致我們駝背的那些壞習慣,在家跟著做,一起來改善駝背問題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42 駝背先天後天的差別是? 01:19 胸部比較豐滿的女生,好像會比別人更容易駝背? 02:27 先天跟後天要如何矯正駝背? 03:31 重訓可以改善駝背? 04:17 駝背除了會影響體態,還會造成身體的什麼影響嗎?不治療會怎樣嗎? 04:42 改善駝背的伸展動作 06:28 改善駝背動作-背部訓練動作一 08:40 改善駝背動作-背部訓練動作二       諮詢醫師:劉必涵醫師    現職: 示康診所 醫師 學經歷: 台灣復健科專科醫師 台灣運動醫學專科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碩專班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復健科總醫師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短腿不是真的腿短,假胯寬是完美比例的隱形殺手 影片|滑3C也會「媽媽手」?!手腕痠痛竟引發變形!治療師親授復健訓練3大招!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2.12

  • 筋骨痠痛、每天都疲勞緊繃?運動按摩幫你「鬆」一下!

    文/紀璇 圖/傅暄閔      摘要  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忙碌,長期伏案工作、應酬、通勤,積累下來的腰痠背痛脖子疼,實在讓人受不了,很多人會選擇下班後去按摩紓壓,然而按摩方式百百種,包括台灣人熟悉的泰式按摩、經絡按摩、腳底按摩等。近期頗受歡迎的「運動按摩」根據解剖學的基礎去按摩肌肉,來達到徹底放鬆、保養肌肉的目的,乍聽之下好像是運動後才需要做的按摩,但其實可以視作一種保養肌肉的方式,也提供給想放鬆的民眾另一種不同選擇。     根據肌肉紋理進行放鬆,運動按摩提供更進階的肌肉舒緩   一開始,運動按摩的確是針對運動員設計,目的是透過按摩來緩解運動後緊繃的肌肉。熟悉基礎解剖學的運動按摩師,會根據肌肉紋理進行放鬆,來為運動員減輕疲勞、預防傷害,還能夠提升運動表現,可以說是比一般按摩更進階的肌肉舒緩方式。徐曼婕按摩師指出,由於運動按摩是針對解剖學上的每一條肌肉去做深層的放鬆,因此一般沒有運動習慣或是平時很少運動的民眾,也很適合運動按摩。     肌肉發炎停看聽,運動按摩前先確定自己有健康的肌肉   一般民眾在運動後,會透過拉筋、伸展來舒緩自己的筋膜和肌肉,也因此會認為最適合進行運動按摩的時機就是運動過後。對此,徐曼婕按摩師表示,針對個人習慣及保養方式的不同,運動按摩的時機點及頻率都可以依照適合自己的方式來進行,但要特別注意的是,運動按摩屬於肌肉保養的一種方式,並非具有治療的功效,若肌肉有出現發炎、紅、腫、癢的情形,應該先讓肌肉好好休息;更甚者,出現像是梨狀肌症候群、ITBS(髂脛束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等症狀時,則務必求助專業的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待肌肉狀況穩定後才可進行運動按摩。     運動習慣評估表單很重要,按摩師敏銳觀察力不可少   在進行運動按摩前,必須先了解客人的運動習慣、傷病史、過去的就醫經驗,以及想要改善的部位,以進行最適切的按摩,除此之外,徐曼婕按摩師表示,許多客人為了展現自己完美的體態,並不會很真實的呈現自己有可能產生的錯誤姿勢,因此,具備敏銳的觀察力非常重要。透過客人進門的當下的動作,包含開關門、放包包或是換鞋子時的慣用姿勢及動作,來更加了解客人實際上的需求,以提供更適切的按摩手法,達到更好的放鬆效果。     民眾身體保養意識抬頭,正確姿勢不藏私教學看這裡   近年來,民眾開始在意體態及身體保養,推拿、喬骨盆等再也不是年長者的專利,加上具解剖學專業知識的運動按摩方式興起,讓身體肌肉的保養更為細緻。一般民眾在接受按摩放鬆時,往往會被物理治療師或按摩師再三提醒要使用正確的姿勢,但究竟正確的姿勢是什麼呢?上班族長期使用電腦時會不自覺聳肩,使得提肩胛肌跟上斜方肌緊繃,也就是俗稱的「烏龜頸」,這樣的錯誤姿勢,往往會引起肩頸痠痛的狀況。徐曼婕按摩師將多年來的經驗不吝傳授給美醫誌的讀者,只要使用隨手可得的小道具,就可以輕鬆避免不良姿勢再現,進而改善肩頸痠痛的問題。     美醫小教室:改善肩頸痠痛小撇步       上班族使用電腦時,往往會不自覺地聳肩,並將脖子往前傾,長期以往,將會造成肩頸部位肌肉的緊繃,進而產生不適感。       透過在下巴及鎖骨間夾一顆適當大小的小球,再平視電腦螢幕,身體就會自然挺起,避免駝背的機會產生,藉此改善肌肉的緊繃感。       諮詢來賓:徐曼婕按摩師    現職: Changa Sports Massage運動按摩師 學經歷: 中華民國運動按摩協會認證 澳洲S.S.I.治療按摩學程認證 HFPA Sci-x科學健身國際認證 英國TMTS整體治療師協會認證 Neurokinetic Therapy神經動能療法L1     延伸閱讀 文章|肌少症也可能骨質疏鬆?年輕人別小看「肌肉流失」!5種肌少症檢測方式教給你! 影片|滑3C也會「媽媽手」?!手腕痠痛竟引發變形!治療師親授復健訓練3大招!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26

  • 餐餐吃外送、沒冷氣會死、久坐懶得動?戒掉你的居家防疫壞習慣!

    文/翁嘉妤 圖/傅暄閔      摘要  全台疫情雖然已進入微解封階段,但為了防止疫情傳播,多數民眾仍然選擇待在家中,減少出門群聚的機會,但疫情期間長期宅在家裡,不僅較難兼顧飲食均衡,生活作息混亂,甚至長期下來還忽略運動、曬太陽,養成許多不良習慣。可別讓疫情影響了你的身心健康,趁早戒除這些NG行為,讓營養師教你建立正確的日常觀念,一起安然度過疫情危機吧!     防疫期間長期宅在家,你是不是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呢?不是餐餐仰賴美食外送,就是天天窩在冷氣房中,與陽光接觸的機會也變少了,更別提體重還直線上升,就連上一次運動都不記得是什麼時候了?其實居家防疫期間正是調整飲食習慣的好時機,平常也不應忘記運動及日曬的重要性,王若昱營養師指出4項常見的居家防疫壞習慣,不妨審視自己是否該多加留意。     居家防疫壞習慣1:飲食不均衡   防疫期間民眾經常透過美食外送解決三餐,但外食通常都是以大量澱粉、高油烹調肉類為主,或是使用炸物或加工製品(如火腿、臘腸等),較少蔬菜、水果及乳品類,不僅較難顧及均衡飲食,重口味的調味方式,也讓民眾無法了解食材新鮮度。若選購外食時不注重營養、多元,攝取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會容易不足。   除了均衡飲食外,很多民眾容易忽略烹調時使用的「油」對健康造成的影響,王若昱營養師指出,油脂是屬於三大營養素之一,身體的慢性發炎跟烹調時使用的油品也是息息相關。平常身體發炎的狀態,除了傷口紅腫疼痛的急性發炎,其實也有所謂的「慢性發炎」。這是由於免疫系統在碰到如病毒、細菌等外來物入侵時,會啟動免疫發炎反應保護身體,但如果發炎反應長期持續,對身體健康反而會有危害,包括疲倦、頭痛、腰痠背痛、過敏,甚至糖尿病、心臟疾病、關節炎等,都與慢性發炎有關。   很多民眾都會選擇服用止痛藥來緩解慢性發炎造成的不適,卻只是治標不治本,建議還是要從飲食習慣上的根本改善。王若昱營養師表示,若要預防慢性發炎疾病,平時要留意攝取人體必需脂肪酸「Omega-6」和「Omega-3」的比例,建議攝取比例3~5:1,Omega-3的脂肪來源主要是深海魚類及堅果類,這些都是一般外食較為缺乏的,外食較多食物使用Omega-6的油脂烹調,例如大豆沙拉油、葵花油、玉米油等,所以常吃外食的人才會因為Omega-6攝取過多,Omega-6:Omega-3比例失衡至20:1,造成長期慢性發炎。   食物的「烹調方式」也很重要,王若昱營養師建議,盡量選擇蒸、煮、烤、燉、滷、涼拌等低油烹調方式,避免油炸、三杯、糖醋、蜜汁、勾芡羹類等高油烹調,而且後者大部分屬於重口味的料理方式,對身體健康也是一大負擔。   另外提醒民眾要少喝飽含熱量和糖份的大地雷「含糖手搖飲料」,根據國健署調查,含糖飲料是國人攝取精緻糖的最大來源,尤其夏天更是難擋手搖飲料的誘惑,不過食藥署規定自110年1月起,所有的手搖飲料都必須標示「總糖量」和「總熱量」,在選購飲料時不妨多看幾眼,控制一下自己的口腹之慾。     居家防疫壞習慣2:長時間久坐不運動   防疫期間長期久坐、缺乏運動的居家生活型態,容易造成肌肉流失,並增加肥胖、慢性病的發生機率。王若昱營養師表示,居家上班期間可以嘗試「站著」使用電腦,或是每30分鐘就起身走一走,避免久坐。即使在室內,也可以透過運動來活絡身體,例如居家有氧運動、啞鈴、彈力帶等,或利用現有的安全設備,包括桌椅、牆壁等做伸展運動,不僅幫助延緩肌肉流失,也可以緩解久坐產生的腰背痠痛。           雖然目前疫情警戒已「微解封」,政府也開放健身房和運動場館供民眾使用,但運動時仍然要記得遵守防疫準則,不想外出運動者,也可以在家搭配網路上有氧運動或肌耐力訓練的影片,讓自己跟著活動筋骨,維持身心健康,但仍要記得運動不要過量,過程也要做足防護,慎防受傷。     居家防疫壞習慣3:缺乏陽光日曬   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了許多民眾的生活型態,幾乎足不出戶的生活模式,可能讓許多民眾身體的維生素D含量不足。根據國民營養調查顯示,維生素D是國人攝取容易不足的營養素,雖然疫情前我們還是可以經由日曬來補充維生素D,但在居家防疫期間,維生素 D的重要性卻經常被忽略。由於人體有部份維生素D是透過日照獲得,因此王若昱營養師提醒,家中或工作場所中若有陽台者,白天不妨避開日正當中的時間,在早上9點~10點或下午3點~4點時走出冷氣房,出來曬一下約10~15分鐘的太陽。   維生素D也可以透過飲食補充,如富含油脂的魚類、魚肝油、肝臟、蛋黃、強化維生素D的乳製品、曬過太陽的香菇、木耳等蕈菇類。除此之外,也有人會選擇以營養品來補充維生素D,但服用前務必要注意每日劑量,建議與了解自身身體狀況的營養師或醫療人員討論建議攝取劑量,過量補充維生素D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多吃無益。     居家防疫壞習慣4:過度焦慮無法放鬆   新冠肺炎疫情未退,確診數不斷起起伏伏,變種病毒又來勢洶洶,許多人防疫期間難免會感到焦慮,或是因為工作受到影響而心情沮喪。王若昱營養師指出,疫情雖然大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我們也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不必每天長時間持續接收疫情新聞,聊天的內容也不要集中在討論疫情,這樣只會讓焦慮指數越來越高,增加無謂的恐慌,甚至影響睡眠,導致生活能力下降。   近期居家「療癒風」正盛,種植植物可以綠化環境,飼養寵物也可以為生活增加不少樂趣,都是許多民眾調劑生活的選擇。王若昱營養師建議,園藝培育或陪伴寵物,都可以舒緩心情,每一個過程都是值得期待、充滿喜悅的,透過這些活動將注意力從疫情上轉移,不再掛心疫情期間的焦躁不安,對紓解情緒也很有幫助。   台灣人首次經歷如此漫長的居家防疫,難免會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一些壞習慣,或在疫情壓力下逐漸迷失,不曉得該如何找回自己的步調,其實除了養成正確的防疫觀念外,也別忽略了注重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均衡飲食、多運動,偶爾曬曬太陽,培養園藝興趣,或找時間陪伴家中的毛小孩。疫情之下,我們應該加強的是自我的韌性,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可別太放縱自己,反倒被疫情擊垮了。       諮詢營養師:王若昱營養師    學經歷: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碩士 曾任亞東醫學中心 營養師 曾任營養品研發 顧問營養師 現職健康體重管理 營養師 現職居家長照與社區演講 營養師 現職台灣健康體重管理促進會 合作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拉肚子代表得新冠肺炎?急性腸胃炎、新冠肺炎不再分不清,腹瀉就別瞎操心 影片|你不胖,只是假胯寬!3分鐘改善久坐臃腫下半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30

  • 跨性別選手參加東京奧運?川普:女性運動員們注意了

    文/翁嘉妤 圖/傅暄閔      摘要  2021年上半年,除了新冠肺炎疫情難纏以外,美國各州的跨性別者權益也並不平靜。包括密西西比州、田納西州等地的議會紛紛通過「禁止跨性別女性參與學校的運動賽事」法案,只差在州長簽署發佈,引發美國跨性別者的不滿。而隨著東京奧運會7月23日正式開幕,本屆多位跨性別選手參賽也讓這項爭議正式被搬上公開談面,成為全世界討論的話題。     東京奧運歷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後,終於在7月23日迎來開幕儀式,33 個比賽項目,339 場賽事,都將在這場備受關注的奧運盛會中舉行。在嚴峻疫情中舉辦的東奧,除了是歷史上第一屆延期的奧運會以外,本屆賽場上也有許多跨性別選手公開參賽,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話題。     力推賽場性別平等,最多LGBTQ選手的一場奧運盛會   早期跨性別者要參與奧運賽事,必須接受變性手術後,再接受2年的荷爾蒙療程才能參賽。然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在2015年更新了相關規定,跨性別者不用經過變性手術,就可以加入男子組的競賽;若是要參加女子組賽事,則只要在參賽前12個月,維持血清中的睪固酮含量低於10nmol/L以下,就具備參賽資格,雖然各個競賽項目分別有不同的細節規範,但比起過去已大大鬆綁了對跨性別者的限制。     ➦ 變性手術怎麼做?讓松松和智英為你揭密,來看整形外科醫師的超詳細解說! 影片連結:變性壽命會減短嗎?想達到期望術後應該這麼做     隨著世代演變,2021年的東奧,可說是歷史上最多元的一屆奧運會了,今年參與的 LGBTQ選手共超過163人,創下奧運會舉辦以來的歷史新高,相比起2016年巴西奧運會的56人,LGBTQ選手增加了將近2倍之多。除此之外,今年東奧也首度打破傳統,鼓勵各國派出1男1女的掌旗官,盼能傳遞性別平等的立意,並呼籲媒體在攝影時,避免拍攝特定的身體部位,以避免「性化」(sexualization)運動員。       東加王國的男旗手Pita Taufatofua和女旗手Malia Paseka 圖片來源:奧運官方Twitter     本屆奧運會中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就是來自紐西蘭的女子舉重選手Laurel Hubbard,現年43歲的她是奧運史上最年長的女子舉重選手,也是奧運史上第一位公開跨性別身份的參賽者。Hubbard曾在1998年參加紐西蘭男子舉重105公斤以上級青少年組的比賽,以抓舉135公斤、挺舉170公斤,共計300公斤的成績打破紐西蘭紀錄,之後她在2012年時進行了變性手術,並在2021年代表加拿大參加東奧的女子舉重87公斤以上級比賽。       代表紐西蘭參加今年東奧女子舉重比賽的Laurel Hubbard 圖片來源:BBC NEWS     自從紐西蘭奧委會宣佈她將角逐東奧起,Hubbard便遭到許多國家選手的質疑,認為跨性別運動員與女性競爭缺乏公平性。英國前競技游泳運動女將戴維斯(Sharron Davies)公開批評奧委會忽視女性運動員的權益,並預估本屆賽事將會有跨性別者奪冠。比利時舉重運動員Anna Vanbellinghen也曾表示,如果讓Laurel Hubbard參加奧運,簡直像就是一個笑話。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更是在亞利桑那州演說時發聲批評,「你看到那個舉重運動員了嗎?(指Laurel Hubbard)我不想告訴你們這件事,各位女性運動員們,但他打破了你們長久以來保持的記錄。這傢伙只要『砰砰』幾下,就打破了一項九年的記錄」,川普認為奧委會允許跨性別者參加女子組的比賽並不公平,是一種對女權的侵害。       美國前總統川普7月24日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發表談話 圖片來源:Yahoo新聞     運動場上的平權該如何規範?國際奧委會頭疼找答案   紐西蘭奧委會主席Kereyn Smith指出,跨性別運動員的確在公平性上存在很多問題,但Hubbard也已經達到了所有規定的標準。除了紐西蘭奧委會以外,LGBTQ族群也有人站出來為Hubbard發聲,美國鐵人三項運動員,自身也是跨性別者的Chris Mosier在推特表示,對整個跨性別族群而言,Laurel Hubbard能夠參與奧運,對跨性別族群有著極大的意義。同樣在今年東奧參賽的加拿大女子足球運動員Rebecca Quinn也在Instagram上發文坦言,跨性別女性經常被禁止參加體育競賽,在努力追求奧運夢想時,也常面臨歧視與偏見,但近期這項議題逐漸受到大眾重視,也開始產生了立法與規則上的改變,她為此感到樂觀。       代表加拿大參加今年東奧女子足球比賽的Rebecca Quinn 圖片來源:Sportowe Fakty     就連競爭對手中,也有人對Hubbard的參賽表示認同。代表英國參賽的舉重選手Emily Campbell在接受《獨立報》(Independent)受訪時說道「她是一個人,她和其他人一樣有資格參加這場比賽,遵守我們所有人都必須遵守的規則」,「我不是制定規則的人,我不會坐在董事會上做出這些決定,那不是我的工作。我的工作是成為一名出色的運動員,並參加比賽」,Campbell希望大眾將焦點放在賽事上,選手們也在這場盛事中力求自我突破,用運動表現為國家爭取榮耀。       代表英國參加今年東奧女子舉重比賽的Emily Campbell 圖片來源:Mirror     ➦ 跨性別者又是怎麼看待在兵役和運動賽事上的疑慮呢?看看男跨女跨性別者張可芙怎麼說! 影片連結:勇敢跨越性別的族群!何謂跨性別?能與同志劃上等號嗎?     針對Hubbard出賽引發的爭議,國際奧委會主席Thomas Bach於17日表示,「國際舉重總會在資格賽開始前,就決定了出賽資格相關的規則,因此這些規則適用本屆的奧運比賽,你不能在比賽進行中改變規則」,並表示往後會徵詢相關單位的意見,重新審視、調整這些規範。     資料來源: 1. https://tw.sports.yahoo.com/news/%E8%B7%A8%E6%80%A7%E5%88%A5%E8%80%85%E5%8F%83%E8%B3%BD%E8%A6%8F%E5%89%87-ioc%E4%B8%BB%E5%B8%AD-%E6%9C%83%E5%86%8D%E8%A8%8E%E8%AB%96-040406081.html 2. https://www.bastillepost.com/hongkong/article/4803598-%E8%B7%A8%E6%80%A7%E5%88%A5%E8%80%85%E5%B0%87%E7%8F%BE%E6%9D%B1%E4%BA%AC%E5%A5%A7%E9%81%8B%E5%A5%B3%E5%AD%90%E8%B3%BD-%E5%A5%B3%E6%80%A7%E9%81%B8%E6%89%8B%E6%86%82%E4%B8%8D%E5%85%AC 3.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a140f58b-ecf1-43c1-9219-bd36b5d806cd 4. https://www.gvm.com.tw/article/80967 5. https://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3617278 6. https://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3617534 7.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5819 8. https://equallove.tw/news/1769 9. https://www.nownews.com/news/5335028 10. https://udn.com/news/story/122349/5624331 11. https://gotv.ctitv.com.tw/2021/07/1835118.htm 12.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7-26/doc-ikqciyzk7757819.shtml     延伸閱讀 文章|石牆起義週年紀念日:同志、跨性別者齊聚,為平權發聲 影片|我的性別我決定 理解讓跨性別者勇於追尋自我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29

  • 肌少症也可能骨質疏鬆?年輕人別小看「肌肉流失」!5種肌少症檢測方式教給你!

    文/羅立珊 圖/傅暄閔      摘要  肌少症不只是肌肉量減少,還包含肌力減退和活動表現變差,是老年失能的兇手之一,並時常伴隨著骨質疏鬆、代謝異常、認知功能障礙等症狀,除了好發於年長者身上,近年來也發現肌少症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因為現代人時常久坐不動、飲食不均衡等不良習慣,導致肥胖、肌肉量過低、肌力不足。肌肉量不足不僅會造成行走緩慢,連帶增加骨折、糖尿病、憂鬱及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你也擔心自己患有肌少症嗎?讓醫師告訴你肌少症的檢測方式,還有如何透過運動、飲食預防及改善肌少症!     肌肉量變少就是患有肌少症?肌少症定義要知道   「肌少症」從字面上理解為肌肉量變少,但單純的肌肉量變少不等於罹患肌少症,復健科醫師程朝暐表示,肌少症的診斷標準包含肌肉質量減少、肌力減弱或行動能力變差。其中,肌少症又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以下分別說明:     一、原發性肌少症   原發性肌少症是指找不到特定原因,僅因年紀老化造成肌肉流失、肌力下降。一般人的肌肉量在三十歲之後會隨著年紀增加而逐年下降,且超過60歲以後肌肉的減少速度會劇增,成為肌少症的高風險族群。     二、次發性肌少症   是由特定因子所引起的,就稱為次發性肌少症,原因包含:   1.活動力下降:像是長期臥床、久坐或是失能者,因為活動量大幅減少,能量耗損較低,容易使肌肉流失。   2. 其他疾病:包括器官衰竭、發炎性疾病、癌症、內份泌系統疾病。慢性疾病會讓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的狀態,造成體內許多促發炎激素濃度上升,這些激素會活化身體分解蛋白質的反應,導致肌肉流失。   3.營養攝取不足:有挑食、腸胃吸收不良、厭食症的患者因為體內的營養供給不足,生成肌肉的效率也會跟著降低,提高肌少症的風險。     肌少症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很多人以為「肌少症」只會出現在長者身上,確實根據研究統計,60歲以上的老人約有10%左右患有肌少症,但也發現肌少症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因為現代人長時間工作久坐、運動量不足的情況下,肌肉的使用量降低就容易流失,而且肌肉質量變少、力氣變小之後,可能走一點路就覺得累,讓人愈來愈不想動,加快肌肉流失的速度。     「肌少症」與「骨質疏鬆」息息相關,都源自於缺少運動   運動除了可以刺激骨骼肌分泌出一種「肌肉激素(myokine)」的訊息物質,幫助肌肉生成之外,也會讓骨骼為了抵抗外來的重量刺激,促使骨質生長因子變活躍,進而產生新的骨質,提升骨頭的密度。當身體的活動量下降,身體肌肉受的刺激太少,肌肉會漸漸萎縮,骨質也會變疏鬆。   另外,荷爾蒙也會影響肌肉質量與骨質的生長。隨著身體老化,體內分泌的生長激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濃度會下降,蛋白質合成的速度比不上被分解的速度,人體的造骨細胞效率也會變低,導致骨質增生的能力變差,就會增加肌少症與骨質疏鬆症的機率。     肥胖容易造成肌肉流失,也是肌少症的潛在危險群   一般人認為體形瘦弱的人比較容易產生肌肉量少的情形,其實不然,過胖和體重過重者也可能有「肌少性肥胖症」。程朝暐醫師特別強調,肌肉質量的多寡並非從體型上可以判斷出來,通常肥胖者可能看起來手臂粗,但裡面肌肉含量不高。若運動量不足或隨著年紀增長,都有可能發生肌肉量不足與肌力減弱的現象。另一方面,當腹部堆積過多的脂肪,會釋放許多發炎物質導致胰島素敏感度下降,使得身體更傾向分解蛋白質,增加肌少症發生的風險。     肌少症不只會有肌肉流失的問題,還會有骨折、糖尿病、吞嚥困難的症狀發生   肌少症患者因為下肢功能較差、平衡能力不佳而容易跌倒,若同時罹患骨質疏鬆症,更面臨骨折的高風險。另外,肌肉量下降後,體內胰島素的感受性會變低,便無法有效地降低血糖,進而引發體內代謝異常,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也會提高。也會影響口咽喉部的肌肉群,導致吞嚥障礙,在臨床上也有發現,肌少症患者還會有憂鬱與認知功能障礙等問題。     小腿圍可以測出是否患有肌少症?五種檢測方法告訴你   目前肌少症的篩檢方法有5種,這裡告訴你五種篩檢的方法分別是小腿測量法、SARC-F問卷、握力量測、體能表現與肌肉質量測量,除了肌肉質量測量需要借助醫院的儀器之外,其他的判斷方式民眾都可以在家進行,以下分別說明:   一、小腿檢測   1.手指測量法:將雙手的食指與姆指圈成一個圓,接著放在小腿最粗的地方,如果圈不起來,表示肌少症的風險較低;若圈起來還有空隙,就可能罹患肌少症。           2.皮尺測量法:將小腿部分的衣物除去,雙腳著地坐在椅子上,膝蓋彎曲使大腿與小腿呈90度,將皮尺環繞小腿最寬的部分,肌少症的標準為男生的小腿圍<34公分、女生的小腿圍<33公分。           二、SARC-F問卷   問卷如下,裡面總共有5個問題,若分數加總起來達4分以上表示可能患有肌少症。           若民眾做完上面兩項測驗(小腿檢測、SARC-F問卷)後,測驗結果不合格,則需進一步評估肌肉力量及體能表現,檢測方式如下:     三、握力量測   利用握力器測量手部握力以判別肌肉強度。肌少症的評斷標準為男生的握力<28Kg,女生的握力<18Kg。     四、體能表現   體能方面有三種測驗方式:   1.手不扶椅子的情況下,做五次起立、坐下,花費時間若≥12秒,即不合格。   2.起身行走到3公尺遠處,轉身步行回來的時間≥20秒,即不合格。   3.步行400公尺花費的時間大於6分鐘,或是無法完成者,即不合格。   上述兩種測驗方式(握力量測、體能表現)若有符合其中一種,建議從運動及飲食方面著手,改善肌肉的機能。若要做進一步的詳細檢測,可以至醫療院所檢查肌肉質量,檢測標準如下:     五、肌肉質量測量   肌肉質量檢測需要藉由醫院的精密儀器,可以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或生物電阻測量分析(BIA),評估身體的肌肉量多寡。   1.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測標準:男性<7.0 kg/m2、女性<5.4 kg/m2,即為肌肉質量不足。   2.生物電阻測量分析檢測標準:男性<7.0 kg/m2、女性<5.7 kg/m2,即為肌肉質量不足。     想要預防及對抗肌少症,抗阻力訓練搭配飲食才是根本之道   肌少症是一個有機會改善及預防的疾病,在平時可以透過抗阻力運動和營養補充做起。抗阻力運動可以改變荷爾蒙分泌,影響神經肌肉系統的活躍程度,也會促進體內蛋白質合成,讓肌肉的質量變多、肌力變大。   程朝暐醫師特別說明,抗阻力運動就是重量訓練,是利用阻力進行肌肉鍛鍊,增加肌肉收縮及延展的張力。但一般的跑步、騎腳踏車、游泳、健走與散步的外在阻力太低,屬於耐力訓練,所以雖然可以有效增加心肺耐力,但對於增生肌肉並沒有太大的幫助。想要刺激肌肉生成,除了可以到健身房做重量訓練之外,在家也可以藉由啞鈴,彈力帶或是自身的體重進行訓練,這邊提供兩種簡單的抗阻力運動,讓你在家也能輕鬆做運動:     一、坐姿抬腿   1.坐在地上腳伸直,挺胸,背打直,肩胛稍微後收。   2.雙手撐在地板上,握拳或手掌心打開朝下都可以。   3.一隻腳腳尖朝上,抬起腳,高過地版一個拳頭的高度,然後腳向側邊打開,再放下來,想像自己的腳寫一個「ㄇ」字型。接著再抬起,向內側收回,再放下到起始位置。過程中膝蓋都打直,背也打直。一組做十下,雙腳交換輪流做,做三組。   4.做的過程當中,會覺得大腿前側非常用力。可以有效訓練到我們的股四頭肌。       圖片來源:程朝暐醫師 提供 (動作示範:健身教練郭明信)     二、橋式   1.躺著,雙手置於身體兩側,掌心朝下。膝蓋彎曲腳踩地,雙腳腳跟約在膝蓋下方。腳尖稍微朝外一些些,膝蓋稍微朝外打開一點點。上半身維持好挺胸、脊柱中立的位置。   2. 吸氣,核心收緊,肚子夾緊。吐氣,屁股向上抬起,讓身體變成一直線。注意不要把下背往上推,只要做出夾臀、髖伸展的動作就好。停留三秒,再慢慢將臀部放下來。一組做十下,做三組。   3.如果覺得強度太低,我們可以改做單腳的橋式。將雙腳併攏,一隻腳先抬起在髖關節彎曲90度的位置,再做抬臀的動作。   4.做的過程中,會感受到屁股位置出力。可以有效訓練到我們的臀肌。       圖片來源:程朝暐醫師 提供 (動作示範:健身教練郭明信)       圖片來源:程朝暐醫師 提供 (動作示範:健身教練郭明信)     營養方面建議每天補充1.2g/Kg的蛋白質,以50Kg的人來說,就是每天補充60g的蛋白質,蛋白質可以從蛋、豆、魚、肉類中攝取,慢性腎臟病的患者,因為必須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量,建議與醫師討論。此外,維生素D也可以幫助肌肉的合成,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鮭魚、鯖魚、鮪魚、沙丁魚、黑木耳、乾香菇、乳製品等。還有記得攝取足夠的熱量,若身體能量不夠時,會自行分解肌肉來產生能量,使肌肉量下降。     要特別注意的是,若只補充營養卻沒有做抗阻力運動,肌肉生成的效果並不大,所以運動和飲食要雙管齊下才能留住肌肉喔!       諮詢醫師:程朝暐醫師    現職: 博勝復健科診所醫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台北醫學大學復健科住院醫師 博勝復健科診所醫師 泰元復健科診所醫師 義大醫院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滑鼠用久了也會有「媽媽手」?姿勢不正成慢性肌腱炎最大殺手 影片|你不胖,只是假胯寬!3分鐘改善久坐臃腫下半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23

  • 視力模糊、吞嚥困難竟是頸椎病?手麻因骨刺纏身?護頸保命有方法

    文/羅立珊 圖/傅暄閔      摘要  你有肩膀痛、上背痛、手指麻這些疾病的問題嗎?按摩後這些緊繃痠痛的感覺依然存在嗎?那你可能也患有「頸椎病」,隨著手機、平板、電腦普及後,低頭族越來越多,長時間低頭不只會造成頸部肌肉疲勞,也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頸椎過直,引發後續長骨刺、上肢發麻、無力,甚至出現視力模糊、吞嚥困難等情形,連帶影響生活的品質。想要預防頸椎病,除了改善不良姿勢之外,也可以透過一些伸展運動舒緩筋骨,讓肌肉適時放鬆,才能避免頸椎受到傷害。     你知道頸椎有弧度嗎?頸椎弧度消失是頸椎病的根源   頸椎出現問題最主要的病因來自於頸椎長期遭受不當的壓力。骨科醫師楊育昇表示,正常人的頸椎應該是呈現「向前凸」的曲線,從力學的角度來說,頸部微彎的結構可以將頭部壓在頸椎上的力量有效分散至周圍的肌肉,與肌肉一起撐起頭顱的重量,所以頸椎不用負擔過多的壓力。   若長時間處於低頭姿勢,頭部的重心也跟著往前移,當頭部前傾愈多,頸椎承受的壓力就愈大,肌肉為了要保護頸椎,則需要用力拉住頭部,長期下來就容易讓肌肉筋膜與韌帶出現緊繃、僵硬與發炎的現象,導致頸椎漸漸失去弧度與靈活度,加速頸椎的老化甚至產生頸椎周邊的神經病變。     肩頸痠硬、手指麻、頭暈,小心是長骨刺的警訊   頸椎過直的初期症狀主要為肩膀僵硬與痠痛,若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卻不治療,症狀將持續惡化,嚴重時肩膀、手臂與手指會有痠、痛、麻等症狀產生,這些感受源自於頸椎的骨刺壓迫到神經。   楊育昇醫師說明,正常的頸椎是由一節一節的椎骨連接而成,椎骨中間都有椎間盤相連接,椎間盤像是車子的避震器,可以吸收頸椎承受的外部壓力,提供脖子更好的活動度與緩衝椎骨的壓力。若頸椎弧度消失,椎骨會過度壓迫椎間盤導致椎間盤被大量磨損、變薄,椎骨間距也跟著變窄,增生的骨細胞因為生長位置不正確而生成骨刺。   骨刺剛形成時並沒有疼痛感,但當骨細胞持續增生,骨刺生長過大壓迫到周圍的神經時,就容易讓肩膀、手臂甚至手指頭出現痠、麻、痛等症狀,變成慢性肩頸疼痛。此外,骨刺壓迫到椎動脈或是頸部周圍的血管,會造成血液的供氧量不足而出現頭痛、頭暈等症狀。若民眾出現上述症狀,請儘速尋求骨科醫生的協助,勿拖延就醫時間。     頸椎過直也會影響自律神經,造成視力模糊、吞嚥困難、心悸等症狀   當頸椎排列不正確時,椎骨可能會刺激到頸椎周圍的自律神經,自律神經系統包含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兩者共同調控呼吸、心跳、胃腸道、泌尿生殖、排汗、瞳孔與支氣管等功能,一旦自律神經被過度刺激,會導致自律神經的運作失調,由自律神經管控的器官也會產生反應,引發許多疾病,像是視線模糊、眼睛疲勞、吞嚥困難、喉嚨有異物感、心悸胸悶,甚至有腸胃道症狀發生。若身體反覆性出現這些症狀,透過其他專科也找不出原因,就要思考一下是不是頸椎出了問題,建議可以到骨科做進一步的檢查。     頸椎出現病症要及早治療,沒有積極治療恐造成肌肉沾黏與攣縮   楊育昇醫師說道,有些頸椎過直的患者,活動時頸椎還是看得出弧度,這時若積極復健治療是有機會改善頸椎過直的問題。若沒有及時治療,頸椎會越來越僵硬,除了長出骨刺、肌肉失去彈性之外,肌肉甚至會有沾黏與攣縮的現象,此時頸椎的生理曲線也難以回復。     護頸有方法,三招伸展運動緩解肩頸痠痛   想要避免頸椎弧度消失,除了改善生活習慣,最重要的是不要長時間低頭,低頭後也要記得起身伸展一下筋骨,避免肌肉過度僵硬,以下三種運動可以幫助你們消除肩頸痠痛,一起跟著醫師動一動吧!     一、頸部後側伸肌牽拉運動     圖片來源:楊育昇醫師提供     1.頸部呈現微點頭姿勢、記得縮下巴   2.一手握拳頂住下巴,讓下巴保持微縮狀態;另一手協助頭部往前,下牽拉頸部後方肌肉   3.動作維持20秒,重複做3次     二、上斜方肌牽拉運動     圖片來源:楊育昇醫師提供     1.將頭部側彎至左側,臉部朝向右上方   2.將右手往地板下方延伸   3.左手視情況可輕壓頭部,藉此牽拉右側的頸部肌肉   4.動作維持20秒,重複3次,再換至牽拉左側的頸部肌肉     三、提肩頰肌牽拉運動     圖片來源:楊育昇醫師提供     1.將頭部往左側側彎,臉部微微朝下,眼睛看左側腋下   2.將右手往地板下方延伸   3.左手視情況可輕壓頭部,藉此牽拉右側的頸部肌肉   4.動作維持20秒,重複3次,再換至牽拉左側的頸部肌肉     預防勝於治療!肩頸肌力訓練不可少   除了透過伸展運動緩解肩頸肌肉僵硬之外,在平時可以進行頸部肌肉力量的強化練習,增強頸椎的穩定性,也能減輕頸椎的負擔。     一、縮下巴運動   可以訓練到頸部深層肌群,也可以舒緩肩頸痠痛。     圖片來源:楊育昇醫師提供     1.挺胸,耳朵與肩膀呈一直線,這也是頸部最放鬆的姿勢   2.眼睛直視前方   3.保持下巴微縮,停5秒後放鬆下巴   4.動作重複10次,一天做三回合     二、肩胛骨後收運動   肩胛骨穩定性不佳也是引起肩頸、背部痠痛的原因之一,透過收緊肩胛骨的動作,可以訓練背部肌群,增加背部肌肉的穩定性。     圖片來源:楊育昇醫師提供     1.身體坐正,雙手呈開門姿勢   2.將肩胛骨往後收夾,避免聳肩   3.感覺到肩胛骨內側繃緊時,動作停留5秒即可放鬆   4.收夾動作重複做10次,一天做三回合     楊育昇醫師提醒大家,在使用手機、電腦時低頭的角度盡量不要超過15度,讓視線保持水平,避免脖子承受過大壓力。外出時盡可能背雙肩包,還有避免用肩膀夾著手機講電話,這些行為都會讓頸椎兩側受力不平均,容易改變頸椎的弧度也會拉傷頸部肌肉,改善這些不良姿勢與不好的生活習慣才能避免頸椎問題找上你!       諮詢醫師:楊育昇醫師    現職: 台中林新醫院骨科醫師 學經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骨科主治醫師 三軍總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三軍總醫院骨科部住院醫師、總醫師 骨質疏鬆症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消除發達斜方肌、修飾完美肩線,妳也可以擁有韓星Lisa般的性感直角肩! 影片|滑3C也會「媽媽手」?!手腕痠痛竟引發變形!治療師親授復健訓練3大招!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21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