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翁嘉妤共有253筆結果

  • 還在用「臭鮑魚」形容女性私密處?別再汙名化陰部分泌物!

    文/翁嘉妤 圖/傅暄閔      摘要  自從日本知名連鎖迴轉壽司推出鮭魚促銷活動後,不少業者也搭上這波「魚類」熱潮行銷,但似乎並非所有產業都能妥善運用。日前國內衛生棉品牌愛康的Facebook粉絲專頁,以「臭鮑魚」字眼形容女性未經清潔的私密處,引發廣大網友抨擊,被認為是「賺女人的錢,再羞辱她們」的行為,並遭挖過去曾使用「生猛海鮮臭鮑症」字眼來形容女性私密處的貼文,不滿的反彈聲量讓愛康粉絲專頁立刻刪文並道歉,但網友仍不買單,紛紛喊要拒買抵制。     私密處「有味道」實屬正常,不當使用「臭鮑魚」淪同鮭魚盡   以「臭鮑魚」稱呼女性的私密處,不僅是非常不尊重的用詞,也是沒有根據的說法,其實,陰部除了感染發炎的情況以外,很少有可能會真的「發臭」。一般而言,私密處本來就有一股淡淡的味道,其氣味會受到自身的化學成份、汗水、飲食所影響,有些人是甜味、鹹味、苦味、麝香味等各種情況都有,這些都是正常現象。   除了味道以外,女性私密處也會產生分泌物,這些分泌物可以保持陰道內部濕潤、排除髒汙、防止細菌侵入子宮,是保護私密處的一道防線,而且還會根據每個人的生理週期而有所變化。   女性的生理週期可分為濾泡期、排卵期、黃體期、月經期,這個週期跟黃體荷爾蒙、卵胞荷爾蒙的分泌有關,跟私密處的分泌物也有密切的關係。配合個人的生理週期,分泌物的顏色、稠度都會有所改變。通常在經期結束後的2~3天,分泌物不多,陰部的狀態會較為乾燥,隨著下次排卵期的到來,分泌物會逐漸變多,排卵期時的分泌物會變成透明黏稠、類似蛋白般的狀態,而排卵期後分泌物便會逐漸減少,變成較濃稠的黃白色果凍狀。           女性在不同階段時,陰道分泌物也會有所變化,例如停經前後、懷孕中、生產後……等,這是正常的,無須認為是「不穩定」而過於恐慌。通常健康的分泌物除了經血外,會是呈現透明或淡白的色澤,且有一點味道,若有私密處產生搔癢感、痠痛感,或分泌物有明顯的顏色、味道改變,則應盡速就醫診治。     如何分辨私密處感染,圖解常見3大陰道炎症狀   若是私密處飄出異味,大部份的原因都是因為泌尿道被細菌或黴菌所感染,在陰道發炎的種類中,臨床較常見的是「細菌性陰道炎」、「念珠菌陰道炎」、「滴蟲陰道炎」。             細菌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炎常見於陰道環境改變所致,由於陰道中厭氧菌的數目增加,代替了正常陰道中的乳酸菌,因而造成陰道酸鹼值改變。細菌性陰道炎會產生水狀、灰白色的分泌物,味道刺鼻難聞,通常在經期或性行為過後會較為明顯。   念珠菌陰道炎:最常見的陰道炎類型,致病原因通常是因為長期服用藥物、免疫功能不佳、個人衛生習慣問題……等導致。感染念珠菌陰道炎的分泌物會呈現白色無臭,類似乳酪狀的濃稠感,伴有明顯的搔癢感和腫脹,性行為或排尿時會感到灼熱與疼痛。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陰道念珠菌感染很容易復發,因此治療過程中切忌不可以自行停藥,遵照醫師指示完成治療,幫助私密處盡快恢復健康。   滴蟲陰道炎:陰道滴蟲是一種寄生蟲,通常是透過性行為而感染,因此滴蟲陰道炎也被視為性病的一種。滴蟲感染的分泌物呈黃綠色的膿狀,會有強烈異味,會伴隨排尿困難、性行為疼痛、陰部搔癢,症狀多發生在經期期間或剛結束時。   私密處如果有異味、分泌物異常的狀況時,可能是陰道炎的徵兆,建議民眾若發現異狀,應立即就醫治療,以免感染情況惡化。切勿自行購買藥品、清洗液來使用,不僅會延誤治療,還可能反而讓陰道炎的病況加劇,使日後復原更加困難。     擔心私密處「有異味」不好?原來有味道才正常!   可能是受到傳統社會觀念或廠商推銷的話術影響,許多女性會很在意自己私密處有味道,但如果刻意要求消除原有的氣味,或是將其轉變為玫瑰、薰衣草、蔓越莓等香氣,可能會弄巧成拙,讓味道變得更「五味雜陳」,甚至可能會破壞私密處自然、健康的平衡。   市面上有許多私密處清潔的產品,例如陰部清潔液、陰道灌洗液等,種類五花八門,其實非必要的清洗私密處,只會讓保護陰道和子宮的常在菌也跟著被清除,反而讓陰道的自淨作用降低,也有可能因為陰部太乾燥,開始會有搔癢感,或是因為清潔劑的過度刺激,造成陰部發炎,女性在購買前須慎選成份,並注意勿過度清潔,免得洗淨不成,卻產生反效果。     保護好妳最親密的「妹妹」 私密處保養不可不知   如果想要好好的呵護私密處,可以從以下幾點日常的保養開始做起:   使用護墊   分泌物量較多的時候,為了避免弄髒內褲或造成感染,可以使用護墊,但要盡量避免長時間使用,否則私密處長期處於悶濕的環境,除了有搔癢的不適感以外,也有可能產生發炎、紅腫的症狀,因此護墊要經常替換。   注意清潔產品成份   選用較溫和、弱酸性、不刺激的私密處清潔產品,並避免內容物含有香精、防腐劑成份,但過度清洗陰道內部,會破壞陰道自體細菌的環境,因此不建議頻繁清潔,非必要的灌洗只會破壞陰道的正常代謝和保護機能。若是真有需要清洗陰道的情況,請交由專業婦產科醫師診治。   上完廁所記得「按一按」   如廁後用乾淨衛生紙擦拭私密處即可,並注意力道,不要用力摩擦,建議可對著外陰口輕輕按壓,讓衛生紙有時間可以吸附殘留尿液。   有些人可能認為濕紙巾有水份,用來擦拭私密處比較能夠擦拭乾淨,但濕紙巾可能含有防腐劑或香精,不建議長期使用。除此之外,平時也要儘量保持外陰部的乾爽,不要長期處於潮濕環境下,避免感染、發炎。   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   過勞、壓力會造成身體的免疫力下滑,這時防止細菌侵入陰道的自淨作用也會跟著下降,所以細菌容易入侵,引起陰道發炎,因此規律、健康的生活作息,才能確保身體可以維持正常的免疫系統,讓陰道內菌叢有一個好的平衡。   安全性行為   由於陰莖跟陰道都有黏膜組織,細菌、病毒可以輕易的從黏膜進入體內,因此在性行為中受到感染的機會,會比經由皮膚還要更加容易得多,所以在性交的時候戴保險套,其重要性可能遠遠超乎你的想像。   私密處可說是每位女性最為隱私、敏感的部位,建議平時可以多注意自身陰部的分泌物,掌握生理週期,遇到異常狀況時才能盡早發現。除了悉心留意生理現象外,心態上也要保持健康,女性私密處本來就會有味道、分泌物,不必為此感到自卑恐慌。相對的,認為陰部應該完全「乾燥無味」者,可能需要接受性知識的再教育喔!   延伸閱讀 文章|擁有「一字鮑」妹妹才是最美?「私密處美學3要素」形狀、氣味、鬆弛度才是性福關鍵  文章|懷孕生產後婦女有危機!妹妹鬆弛又漏尿 你還性福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4.02

  • 焦慮摳皮想抓癢?「皮膚搔抓症」讓你忽視了皮膚痛苦的哀鳴嗎?

    文/翁嘉妤 圖/傅暄閔      摘要  你經常會不自覺的搔、抓、摳皮膚嗎?即使沒有不適感,但這樣的行為,對於有「皮膚搔抓症」的人而言,就是難以停止,甚至反倒讓健康的皮膚,因為不斷的摳抓動作增加傷口,甚至留下傷疤。究竟為什麼我們會有「皮膚癢」的感覺,又要怎麼分辨自己是否有「皮膚搔抓症」呢?     英國一名患有皮膚搔抓症的婦人,每天幾乎都要花上3小時搔抓皮膚,她表示自己在搔抓皮膚當下的感覺很好,但事後卻覺得羞恥不已,而這一習慣也導致她身上多處傷痕累累,更讓她女兒開始模仿,這也使得她開始尋求治療,為求改善這個惡習。     「癢」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癢」?   在正常情況下,我們會覺得「癢」,是因為連接皮膚的神經細胞受到刺激所導致的。人體感受癢覺的神經末梢「癢覺受器」(pruriceptor)在受到某些介質的刺激後,負責傳遞癢覺的「C纖維」(Histamine-sensitive C nerve fibers)會把訊息沿著神經帶到脊髓,再上傳至大腦。   C 纖維是傳遞「癢」這個訊息的重要介質,屬於無髓纖維,傳導速度很慢,是一種特化的神經末稍,也是神經纖維中最細、末端分支非常廣的神經。因此「癢」這一感覺更深入來說,就是因為神經介體刺激C 纖維後,傳入脊髓的背根,再經由脊髓丘腦束、網狀結構傳入丘腦以及下視丘,最後到達多處的大腦皮層,於是大腦皮質把此感覺判定為「癢」。       癢的傳遞路徑(資料來源:Itching for Insight)     有趣的是,我們的身體並沒有專門在處理「癢」這個訊號的腦區,所以癢其實跟許多心理因素有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存在。     你認為的癢其實不是真的癢,認識皮膚搔抓症   皮膚搔抓症(excoriation(skin picking)disorder,SPD)通常發生在青春期,根據美國的社區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皮膚搔抓症的發病率為1.4%~5.4%,約有75% 的患者為女性。多數的患者也會有反覆的拔頭髮、咬指甲、咀嚼臉頰,或做其他重複性的身體動作。   美國皮膚科醫師 Joshua Zeichner 表示,皮膚搔抓症在有痘痘困擾的人身上是很常見的,患者會搔抓膿皰,或是還處於恢復期的皮膚。就像我們總會不自覺的摳抓結痂,直到痂皮不小心脫落、傷口滲血時,才感到內疚不安,這種現象通常與精神失調有關,例如需要靠摳抓來讓心理獲得暫時性舒緩的焦慮症。   有時候甚至在「沒有傷口的時候」,我們也會不自覺的抓癢,即使沒有結痂、沒有疤痕,眼睛明擺著說「別傻了,你的皮膚好得很」,但腦子裡卻迸出個想法告訴你「聽話,現在抓一抓這塊皮膚,你心裡會舒坦很多」,下一秒手就是會難以控制的去抓個兩三下。Zeichner醫師指出,患者會抓自己感到搔癢的部位,或感覺皮膚上有蟲在蠕動。   簡單來說,皮膚搔抓症的核心症狀是會反覆性的、強迫的搔抓皮膚,導致組織損傷,皮膚疾病可能是造成搔抓的誘因,但這種不必要的過度搔抓,更可以歸類成是一種強迫性的儀式動作。     過度搔抓負面影響多,適時求援幫助重建正常生活   過度的搔抓會影響患者的工作、學業,並開始迴避出入公共場合,避免進行社交、娛樂活動。大部份的皮膚搔抓症患者會羞於暴露患部,且會利用化妝或用衣著來試圖隱藏這些傷口。更嚴重的情況是,搔抓行為可能引起組織損傷和其他疾病,例如局部感染、敗血症,嚴重的可能會引發癱瘓或硬腦膜外膿腫。   一般而言,皮膚搔抓症的症狀可約略分為:   1 .反覆搔抓皮膚,導致皮膚受損、病變。   2. 反覆的試圖抑制、減少搔抓皮膚的動作。   3. 對搔抓行為感到極大的痛苦,或導致社交、職業的損害。   如果你也有皮膚搔抓症的症狀,且原因並非來自於其他物質的生理反應(例如可卡因)或身體疾病(例如疥瘡)所導致,請主動接受專業的心理治療。目前較為主流的治療方式是「認知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包括刺激控制法(Stimulus Control)和習慣反向治療(Habit Reversal Training),也有患者在戒除皮膚搔抓症後,進而透過醫美雷射療程來消除身上的傷疤,幫助皮膚恢復健康。   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壓力總是伴隨著焦慮油然而生,卻也經常忽略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進而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自己身體。其實對於心理的病症,我們並不需要感到羞恥,有時候不妨多給自己一點改變的機會,尋求專業治療,相信你的身體也會覺得如釋重負的。   延伸閱讀 影片|異位性皮膚炎癢起來要人命! 4大生活方式教你避免它  文章|曬太陽皮膚就癢到不行?當心光敏感皮膚在作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3.30

  • 男網紅「追蹤人數達標」就隆乳?男性隆乳手術真有這麼單純?

    文/翁嘉妤 圖/傅暄閔      摘要  哥倫比亞兩名男性網紅日前發佈了驚人的直播,這場因社群媒體追蹤數而引發的賭約,使網紅Yeferson Cossio與JhoanLopez多了一對豐滿的美胸。網友們除了讚賞兩人的勇氣,也大呼這實在是個過於瘋狂的決定,畢竟在大眾普遍的認知中,男性隆乳並不是件易事,但手術到底有多困難,術前需要經過多少準備呢?看完本篇美醫誌的報導,讓你跟朋友談論這則男性隆乳新聞時,不再只是驚呼兩人冒險的決定,而是能夠侃侃而談,對男性隆乳有基本的了解!     哥倫比亞男性網紅Yeferson Cossio以及其姊夫JhoanLopez在社群媒體上互相打賭,只要其中一人的IG追蹤人數突破300萬人,對方就要進行隆乳。       圖片來源:https://twitter.com/yefersoncossio     賭局在2週內很快就有了結果,Cossio的追蹤人數甚至達到了362萬人。Lopez也信守承諾的前往醫院隆乳,雖然Cossio贏得了賭局,卻也一同進行了隆乳手術,術前兩人進行了一連串的心理評估測試,最終院方終於同意替兩人執行隆乳手術,Cossio也在術中開起網路直播,讓粉絲見證自己確實做了隆乳手術,術後他一再強調自己並不後悔,也不是為了賺錢和知名度才隆乳,僅僅只是為了好玩,但他不會想再做第二次了。     抽血、超音波、精神科鑑定,術前準備樣樣不可少!   像這樣的因賭約而跨性別隆乳例子雖然不多,但男性隆乳在台灣卻不算少見,整形外科王祥亞醫師表示,即使男性乳房病變的機率較低,但無論患者性別,按照一般正常的隆乳程序而言,男性隆乳術前也會和女性隆乳一樣經過抽血、乳房超音波的基本檢查,確認乳房無病變徵兆後再施行手術。   此外,王祥亞醫師指出,男性隆乳較常見應用於跨性別改造上,術前需要通過兩位精神科醫師的評估鑑定,確保患者已經具備充足的心理準備和家人支持才能手術。     難以想像男性「硬梆梆」的乳房能放假體?別小看現代隆乳手術!   以往我們會認為,由於男性皮膚較為緊繃,因此可能較難達到理想中柔軟隆乳效果,王祥亞醫師解釋,許多有隆乳需求的女性,也是有身形偏瘦高、皮膚較為緊繃的類型,因此男性隆乳術前不需要特別放鬆乳房皮膚,也能夠進行手術。至於術前需要利用組織擴張器的情況,大多是需要進行乳房重建的患者才會使用的,目的是將乳房植入空間擴張到適當的大小,以利後續植入假體,確保重建手術能夠正常進行。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如今隆乳手術的假體比起傳統鹽水袋已經更為進化,搭配內視鏡設備便可在術中進行精細的剝離,確保乳房植入的位置精準無誤,並減低過程對身體造成的傷害,也讓術後乳房、乳溝更為細緻逼真,使男性也能享有Q彈的雙峰。   男性隆乳為了追求術後的觸感及自然感,因此通常會採用「雙平面」的植入部位,即俗稱的「半筋半肉」隆乳方式,作法是將假體上端放置在胸大肌下,下端露出至胸大肌筋膜下,讓胸上緣更為飽滿,也方便術後照顧。王祥亞醫師表示,男性的胸大肌相較女性強壯,因此如何降低肌肉對乳房的影響,是隆乳手術要考量的一個重要關鍵,而雙平面植入位置的優點在於可以避免術後產生不自然的水波紋,並使胸型不會受到肌肉活動的影響,造成動態性的不平整。           除了植入位置外,男性隆乳在刀口的選擇上也是需要審慎評估。王祥亞醫師解釋,一般隆乳刀口可分為乳暈、腋下、胸下緣三大類,乳暈刀口須視患者的乳暈大小來做評估,乳暈較大者須開到約150度,乳暈較小者須開到約120度。而男性隆乳的乳暈刀口通常會要開到約150度,傷口約2.5~3公分,由於疤痕位置較為明顯,且男性乳暈普遍較小,因此男性隆乳的刀口較建議選擇腋下或胸下緣。           根據王醫師的臨床經驗,通常男性患者會傾向選擇腋下刀口,將疤痕藏在腋下皺褶中,較不易被發現,而胸下緣的疤痕的位置,則是會在胸部與下面皮膚皺褶轉折處,巧妙隱藏在乳房邊緣的陰影中。雖然術後疤痕在經過適當護理後,皆會逐漸淡化,但術前仍須視個人情況選擇刀口,與醫師進行詳細溝通再做決定。   現今男性隆乳手術已經可達到如同女性乳房般自然柔軟的效果,但術前的評估是相當重要的環節,王祥亞醫師提醒,術前除了需要與執刀醫師進行完善的溝通外,也必須考量男性厚實的胸肌這一要素,避免選用過大的假體尺寸,以免在進行動態活動時,胸型會有不平整的情況,手術也可以搭配複合式的自體脂肪補脂,讓術後胸型及觸感都更加升級,滿意度更上一層樓。     諮詢醫師:王祥亞醫師    現職: 台北亞緻整形外科診所 學經歷: 台北亞緻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Motiva原廠認證 講師 二代水刀微萃脂指定講師 美國整形外科學會會員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士 長庚紀念醫院最佳教學住院醫師     延伸閱讀 影片|變性壽命會減短嗎? 想達到期望術後應該這麼做  文章|我不喜歡鏡頭前的自己! 疫情下的醫美整形熱潮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3.26

  • 聞「痣」色變?5大要點自我察覺皮膚癌徵兆

    文/翁嘉妤 圖/傅暄閔      摘要  皮膚上的黑痣可以成為一個人的獨特識別,例如藝人楊丞琳、蔡琴、韓佳人、小松菜奈等,光是臉上的痣就能夠給人留下印象深刻的特徵,但話雖如此,如果發現自己身上黑痣變多,難免還是會擔心這是否代表皮膚癌病變的警訊,本期美醫誌就帶你認識這些長期以來默默陪伴你的小黑點們,也教你日常生活中該如何自我觀察,提早察覺皮膚癌的徵兆!     每個人身上的獨特標記,除了常見的胎記、疤痕等,你可能沒有注意到「痣」其實也是一個可以用來辨別的特徵。可別以為小小的一個黑點很不起眼,近期經媒體爆料而備受關注的韓國兩大天團BIGABANG和BLACKPINK的緋聞,其成員GD權志龍與Jennie秘密戀愛的消息傳開後,就有不少網友當起鍵盤柯南分析兩人的社群照片,包括一張GD過去曾發佈的牽手照,有網友發現其中一隻手腕有顆痣,正和Jennie手腕痣的位置相同,被斷定為這是兩人默默放閃的舉動。       圖片來源:i_love_lisa_m     姑且不論網友們的判斷是否屬實,我們還是可以發現,每個人身上的「痣」都是一項個人特徵,甚至足以靠痣來辨別出他人,但痣的存在感在除了這樣的特定時刻,在平常似乎還是不高。根據台灣皮膚科醫學會2021年3月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有近半數的國人平常不會留意身上的痣,甚至有高達6成民眾,是沒有在留意身上的痣是何時出現的,究竟我們是否有必要觀察痣的狀態,痣變多是否為正常現象呢?     你識痣嗎?原來痣都是後天才開始長出來的?   一般大家泛指的「痣」是指黑痣,學名為黑色素細胞痣,是由於皮膚黑色素細胞增生而產生的。因為表皮細胞本身不會製造黑色素,所以黑色素細胞的主要工作,就是製造黑色素來傳遞到表皮細胞,通常每20~30個表皮細胞就會有一個黑色素細胞。   這種痣是一種良性的腫瘤,廣泛存在於人類皮膚上,可能長在身體的任一部位,包括陰莖、陰唇等私密處也有可能會有痣。   通常我們認為痣應該是先天的,但其實大部份的痣都是後天才產生的,因為這種痣最大只會成長到0.3~0.4公分,是很細小的斑點,所以也就是俗稱的「蒼蠅痣」。   一般情況在20至40歲之間,皮膚會陸續有新痣,特別是青春期是高峰,30歲以後新痣產生的頻率就會開始減少,如果40歲以後皮膚還不時有新痣,就要特別留意,可能是老人斑或皮膚癌的警訊。     「大痣」原來不是好事?認識常見的3種皮膚癌!   傳統觀念認為「痣越大財越旺」,但以醫學的角度而言,「大痣」可能並非好兆頭。其實黑色素細胞跟一般細胞相同,可分為良性跟惡性的分化,一般的黑痣就是良性分化來的「良性瘤」;若是惡性分化,則可能會產生黑色素細胞癌、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也就是我們統稱的「皮膚癌」。   黑色素細胞癌:發生率雖然低,但其特性一旦轉移,就會擴散全身各處,影響到其他組織或器官而致命。雖然臨床上較常出現在皮膚上,所以被歸類成皮膚癌,但也有出現在眼睛、口腔、胃腸道、呼吸道、私密處等罕見的情況。   基底細胞癌:國人最常見的皮膚癌,惡性度較低,幾乎不會轉移,大部份都能夠透過手術切除即可治療,但由於基底細胞癌生長速度緩慢,早期不痛不癢,因此常常被患者忽視或誤以為是普通的肉芽、黑痣,而延誤就醫,進而造成腫瘤過大,使手術變得更加困難,術後恢復期也相對變長。   鱗狀細胞癌:外觀為隆起的紅色腫瘤或潰瘍,表面粗糙不平,好發於臉部、頸部、嘴唇、耳朵等部位。鱗狀細胞癌通常會逐漸成長,變成蕈樣的腫塊,而且可能會藉由淋巴腺的傳播,進而導致淋巴結腫大,也有機率會轉移到身體裡的其他內臟器官。     預防癌症惡化自己來!自我檢測癌變徵兆   黑色素細胞癌是致死率相當高的癌症,即便黑色素細胞癌在台灣的發生率僅約為十萬分之一,但根據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的調查發現,多數民眾認為痣會痛、潰瘍有傷口、流血,才是有健康疑慮的徵兆,國人對於病灶的忽視,經常導致錯過了黃金治療的時機,因此臨床有許多患者都是到了第3、4期以後才發現,特別是亞洲人的惡性黑色素瘤較好發於手指、腳趾、手掌腳掌、指甲等較不明顯的地方,不容易發現,所以平時就應提高警覺,養成定期自我檢查的習慣。   我們可以定期觀察痣的大小、形狀、顏色、生長速度、表面是否光滑等,透過自我檢查來判斷有沒有癌變的危險性。臨床上最常使用的檢測方式,是依照ABCDE準則來評估,包括:           A(Asymmetry)形狀不對稱 B(Border)邊緣不規則 C(Color)顏色不均勻 D(Diameter)直徑大於0.6公分 E(Evolving)外觀快速變化或生長   如果發現痣有出現以上的異常情況,應盡快就醫,以利早期發現病變徵兆,早期治療。   雖然皮膚癌的危險性不容忽視,但我們也不用對任何「痣」都過於緊張,一般的黑痣是不需要特別治療的,考慮到美觀問題或有病變疑慮時,才需要處理,如果不確定痣的情況是否為惡性,可以請專業皮膚科醫師協助檢查。     預防皮膚癌就要防好防滿,讓防曬成為日常習慣   紫外線是引起皮膚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因此防曬並不是愛美女性專利,事實上,人人都應該注重防曬。美國疾病管制局(CDC)表示,要降低皮膚癌風險,就要將防曬變成日常生活的習慣,但在了解該怎麼防曬之前,我們必須要先認識防曬到底是在預防什麼。           根據光的波長不同,紫外線可分為 UVA、UVB、UVC 3種:   ●100nm~280nm的「UVC」:致癌風險高,但經過臭氧層時會被吸收,無法到達地表。   ●280nm~320nm的「UVB」:俗稱的 B光,波長短,穿透能力弱,會造成皮膚的灼傷及紅斑。   ●320nm~400nm的「UVA」:俗稱的 A 光,穿透力極強,能穿過玻璃窗與雲層,也可以深入到真皮層,使膠原蛋白變性,彈性變差,造成皮膚鬆弛、老化、長皺紋。   可見在紫外線如此不近人情的強烈照射下,不只會有罹患皮膚癌的風險,還會讓人提早老化,因此防曬並不只是為了防止曬傷灼傷,更是為了減緩老化、預防長斑,果然是不是該好好做好防曬了呢?   皮膚癌在台灣或許存在感不高,但在美國可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因此在預防上,美國疾病管制局也強力宣導出門必備「手提袋(Tote Bag)」,袋子裡須準備太陽眼鏡、長袖罩衫、寬緣帽、防曬產品來保護皮膚,防曬產品要記得每2小時就要隨時補充,流汗、游泳後,甚至是經衛生紙、毛巾擦拭後,都要立即補擦,並盡量避免在中午日曬正盛時出門,如果必須在中午時段出門,則應穿著長袖衣物和長褲以保護皮膚。   以往不少民眾都是看「天氣」防曬,如果外頭陽光正盛才會做好防曬措施,但其實應該是要看氣象局公佈的紫外線觀測數據,來做好防曬應對,因為紫外的強弱與陽光強烈與否無關,陰天或氣溫低的時候也會有紫外線曝曬的可能,在預防時應多加注意。   皮膚癌聽起來雖然可怕,但只要做好充足準備,勤補防曬,定期自我檢查身上的黑痣,有病變徵兆時立即就醫診斷,便能夠幫助自己遠離皮膚癌的威脅,放心享受陽光的美好,也不再聞「痣」色變。   延伸閱讀 文章|【父親節特輯】難纏「老人斑」靠雷射就能輕鬆去除?!郭董去斑祕密大公開!  文章|曬太陽皮膚就癢到不行?當心光敏感皮膚在作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3.19

  • 手術麻醉風險高 到底是「誰」幫你做的麻醉?

    文/翁嘉妤 圖/傅暄閔   Bossini創辦人、已故「針織大王」羅定邦孫女羅貝兒(Law Bonnie Evita)今年1月在首爾整容診所接受抽脂手術後死亡,根據死者丈夫Danny Chi在起訴書中指出,羅貝兒進行抽脂手術的現場,並沒有麻醉科專科出身的專業麻醉師,這可能也是導致她喪命的原因。 麻醉在手術過程中,可能只是一個你不會注意到的項目,但其實麻醉不僅攸關整個手術的成敗,甚至可能會影響你的性命。   專業的麻醉專科醫師 是手術中不可或缺的要角 確保患者術後可以安全、舒適的甦醒。因此術前除了確認執刀醫師的專業背景外,也要了解手術過程中是否有麻醉醫師的參與,才能將麻醉風險降到最低。 麻醉專科醫師的養成相當不容易,麻醉專科醫師陳法章指出,麻醉醫師必須經過醫學院畢業,經過醫師考試、取得證書之後,再到專門訓練麻醉醫師的醫院(例如台北榮總、三軍總醫院、台大醫院、林口長庚醫院等各醫學中心)完成4年的受訓,最後通過專科醫師的考試後,才能取得麻醉專科醫師的資格。   麻醉不是醫師一人的事 團隊努力才能完美執行 對於手術中負責麻醉的人員,坊間經常使用「麻醉師」來稱呼,但在台灣專門醫事人員職業考試項目中,其實沒有所謂的「麻醉師」。麻醉除了要注意負責醫師資歷是否為麻醉專科外,還需要留意是否有麻醉協同團隊來輔助執刀醫師進行手術。 陳法章醫師表示,手術中並不是只有一人擔當麻醉的任務,而是有一整個麻醉醫師和麻醉護理師組成的專業團隊在運作,從術前麻醉醫師為患者做評估開始(包括考量患者的年紀、過去病史、過去的手術麻醉史、過敏史等),一直到手術麻醉的執行,其中麻醉過程又可細分為誘導、維持、甦醒、恢復四個階段,這些都需要麻醉團隊來為患者的安全做嚴格把關。 麻醉團隊需要各司其職,在手術過程中隨時待命,一刻都不能鬆懈。陳法章醫師解釋,團隊中是由麻醉醫師發號施令,而護理師的工作則是在一旁協助麻醉醫師,以確保手術中任何可能發生的風險,都在團隊的掌握之中。  麻醉的目的是讓人失憶?認識麻醉的主要目標 你能想像每場重大手術中,如果沒有麻醉會怎麼樣嗎?麻醉不僅可以降低手術風險,也減少我們對疼痛的恐懼,還能讓執刀醫師放心的進行手術,但麻醉執行的每一個細節,都是不容許任何模糊空間的。陳法章醫師指出,麻醉的主要目標有4點,為了安全的完成每一場手術,麻醉團隊必須齊心為此全力以赴。 【麻醉的主要目標】 1.失憶:讓患者免於手術恐懼,讓手術順利進行。 2.止痛:讓患者不會因為痛覺反應,造成心跳變快、血壓變高的情形。 3.幫助肌肉鬆弛:由於現在手術皆以微創的方式為主流,因此在麻醉後肌肉鬆弛的情形下,醫師能夠透過極小的傷口便能完成手術操作,在放鬆的肌肉下獲得較廣闊的視野。 4.維持良好的生命徵候:手術中患者施打了很多麻醉藥、肌肉鬆弛劑、止痛劑等藥劑,雖然可以幫助手術順利進行,但也會影響患者的血壓、心跳,因此掌握適當的劑量,維持患者的生命徵候,便是麻醉醫師的重要工作。     麻得太多、麻得太少都不好 麻醉講求剛剛好 手術範圍廣泛的整形外科,自然也少不了麻醉環節。整形外科手術中常見的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靜脈全身麻醉、硬脊膜麻醉。陳法章醫師指出,硬脊膜麻醉類似無痛分娩,只是施打的部位在胸椎而不是腰椎,通常是為了讓隆乳手術的患者親自確認乳房尺寸,在手術中途甦醒的麻醉方式。然而無論麻醉的程度大小,其實任何麻醉都有一定的風險,手術前一定要確認是否有專業的麻醉專科醫師全程陪同。 掌控適當的麻醉劑量,是麻醉專科醫師的職責,這項使命在整個麻醉過程中是很重要的。陳法章醫師表示,麻醉劑量會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徵候,包括心跳、血壓、呼吸等,例如過深的麻醉可能會讓患者的血壓降太低,引發休克,或可能因為呼吸抑制,造成缺氧的危險,所以需要相當精準的控制,才能確保手術的麻醉品質。   麻醉並非人人能麻 整形手術前別忘停看聽 麻醉並非只要是「醫師」就能執行,各司其職才是手術成功的關鍵。陳法章醫師建議,因為麻醉會牽扯到患者呼吸道及生命徵候的問題,基於患者的安全考量,建議整形外科醫師專心執行手術的部份,而麻醉團隊則做好執刀醫師的後盾,才能讓手術成果完美又安全。 近年來有不少因麻醉事故而引發的整形手術糾紛,針對麻醉安全,陳法章醫師提醒,患者求診前可以注意診所是否有展示專任麻醉專科醫師的執照,若沒有的話,也可以詢問診所是否有約聘麻醉專科醫師。畢竟麻醉事關重大,建議術前先做好確認工作,對自身的手術麻醉也相對較有保障。     諮詢醫師:陳法章醫師    現職: 知美整形外科診所專任麻醉醫師 學經歷: 台灣麻醉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麻醉醫學會重症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專科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3.20

  • 黑心來源玻尿酸流竄台灣?!玻尿酸品牌商3步驟教民眾別上當

    文/林聖錡 圖/翁嘉妤   黑心來源玻尿酸流竄市面?!近期新聞報導指出,刑事警察局查獲疑似中國製造的偽藥和美容針,包括玻尿酸、皮膚植入劑、肉毒桿菌等等,不少愛美民眾看到相關新聞,不免覺得憂心忡忡,究竟不合法的藥品會對人體造成甚麼影響?如何正確選擇有政府核准的執業醫美診所和藥品?美醫誌透過醫師及品牌商的說明,給予消費者最正確的醫美觀念,讓民眾不再上當受害。   偽藥再度流傳 民眾如何辨別 透過新聞的報導,國人在微整最常使用的美容針劑,竟然出現了仿冒的產品,不僅產地來源不明,也可能流向了醫美診所,對於醫美產業和廠商都是重傷,民眾要如何辨別,皮膚科專科呂佩璇醫師表示,針劑分成填充劑和肉毒桿菌,而填充劑有玻尿酸和非玻尿酸的產品,不管是哪一類產品,在衛生福利部都會有相關的醫療或藥品許可證字號,所以民眾要在施打之前,一定要先和醫師做好全盤細節的溝通和資料的查詢。呂佩璇醫師也補充,主管機關會不定時查核診所和藥品的狀況,消費者不用過度擔心。       接受偽藥注射 身體可能產生不良副作用 至於民眾不慎接受偽藥注射時,該如何透過身體產生的反應來做簡單的判斷?呂佩璇醫師說,輕微的併發症如過敏、紅腫、癢,較嚴重的狀況,則會出現異物肉芽腫,多半是接受注射後的半年至一年會出現,不過呂佩璇醫師也提到,有些人的皮膚先天較為敏感,即使是注射正品藥劑,仍會產生紅腫癢等過敏反應,加上接受醫療行為時,會受到如環境、注射前的清潔消毒等影響,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產生問題,都有可能引起不良的反應,呂佩璇醫師補充,因過敏而產生的症狀通常不會維持太久,如果民眾發現過敏反應遲遲不退,就有可能是施打到偽藥所致,建議民眾有任何問題,盡速回到診所或醫院接受檢查,由醫師做專業的評估與判斷。     如何了解醫師或診所資格? 保障就醫權益 到醫美診所接受療程,最重要的,是確保診所和醫師合格與否,醫師養成不易,經過多年訓練,也必須定期到國內外進修來拿到專業的執照和認證,所以有合格證照和執業登記,是對消費者的基本保障,民眾也可以至衛生福利部網站,選擇醫事查詢系統做搜尋,確保該診所和醫師是否合法執行美容醫學業務。   做好源頭管控及防偽措施 杜絕不肖業者仿冒 對於被偽造填充物,以洢蓮絲(Ellanse)及喬雅登(Juvederm)兩大填充物為數最多,對於廠商來說,來路不明的偽藥除了在聲譽和經濟上受到影響之外,消費者也會因此產生不信任感,與此同時,醫師及診所也會受到波及,因此導正視聽及防堵偽藥產生相當重要,受到本次偽藥波及的藥廠之一,洢蓮絲代理商可若夫香港總經理張正儒表示,產品除了在外盒及內包裝加強標籤包裝外,也增加了防偽QR-Code的設計和內容物的說明,所有的出貨程序也都會受到衛福部的控管,確保診所醫師在使用時的安全性,消費者才能健康無虞的接受療程。 喬雅登原廠台灣香港愛力根董事總經理林尚威也說明,除了公司產品、藥品、醫療器材都有衛福部認證之外,在運送至客戶的過程中也符合優良藥品運銷準則,確保藥品和器材都是恆溫配送;產品說明皆為繁體中文,廠商也建立驗證真品的網站,掃描原廠提供給診所桌牌上的QR-Code後,輸入盒裝外序號,就會得知是否是廠商授權的產品,消費者在診所進行療程前,都可以要求護理人員拆封並驗證是否為真品。   因此在施打相關針劑前,民眾可以依下列步驟來辨別是否為真品: (一) 確認產品包裝外盒是否有繁體中文標示,並具有衛署醫器輸字證號 (二) 確認原廠或代理商是否有衛生署核發之醫療器材許可字號和藥商許可執照 (三) 參考廠商提供之防偽準則及防偽網站,施打前與醫療機構確認是否為原廠認證之藥品       選擇合法來源針劑 避免健康受到危害 為避免接受醫美療程的消費者健康受到危害,提醒民眾在選擇醫美療程前務必做好詳盡的功課,不要貪小便宜,也不要聽信不實的推銷手法,務必透過正確的管道檢驗診所、醫師及施打藥品的品質。消費者、診所、醫師到廠商端如共同努力把關,將可以合力打造一個健康無虞的美容醫學環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2.26

  • 泡湯前先讀這篇 膚質與溫泉水質關係大揭密

    文/紀璇、翁嘉妤 圖/林子涓   在寒冷的冬季裡,能夠跟三五好友相約泡溫泉,真是人生一大樂事!中國古代地理名著《水經注》中,提到溫泉可治病:「魯山皇女湯,可以熟米,飲之愈百病,道士清身沐浴,一日三次,四十日後,身中百病癒」;唐太宗晚年寫《湯泉賦》也表示:「每濯患於斯源,不移時而獲損」,都在在說明了溫泉對於人體的益處。但是要小心,每年都有民眾因為泡溫泉泡出問題而求助醫師,究竟如何泡得舒適、泡得健康?讓專業醫師為我們說分明。   泡溫泉真的對身體好?溫泉究竟有沒有療效? 過去,在醫學較不發達的年代,溫泉往往會被用來治療某些疾病,例如疥蟲、香港腳、乾癬等,不過隨著醫療科技愈趨發達,針對不同的疾病,都有特定的藥物能夠對症下藥,不再像從前一般仰賴溫泉療法,「泡溫泉」也就逐漸轉變為休閒娛樂的一種方式。 常見到報章雜誌倡導泡溫泉的好處,如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風濕性關節炎疼痛、舒緩感冒症狀、消除疲勞、改善手腳冰冷等,此外,有些溫泉飯店及SPA養生會館,甚至出現主打「溫泉水療」等字眼,強調溫泉有其療效。 對此,皮膚科專科醫師鄭嵐心表示,由於溫泉水溫的關係,的確仍夠讓人體血管達到擴張、放鬆的功效,同時促進四肢的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的問題。至於針對特定的身體不適或疾病,如異位性皮膚炎、乾癬,或是要達到緩解關節疼痛等症狀,都需要專業醫師團隊搭配物理治療師規劃專業的療程,才能獲得有效改善。 而我們到溫泉飯店旅遊時,常見飯店配有SPA水柱供民眾使用,究竟是否有其療效?鄭嵐心醫師指出,溫泉SPA水柱通常僅有按摩的功效,但要注意,如果泡的溫泉是硫磺泉、青磺泉這類偏強酸的的水質,就要留意沖打的部位可能會產生溫泉皮膚炎。       泡溫泉是治病還是致病?了解自身膚況最優先! 唐代詩人白居易一句「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將楊貴妃的美肌開到最大,而這一切彷彿都應該歸功於唐太宗御賜的溫泉。我們在泡洗溫泉後,皮膚會感覺更加細緻、滑嫩,因此多有倡導溫泉可提高皮膚保濕度,更有將酸鹼值偏向弱鹼的溫泉稱為「美人湯」,甚至建議大家在泡湯後不必沖洗,讓溫泉中的礦物質長時間停留在皮膚上,可達到更好的效果。 對此,鄭嵐心醫師說明,台灣溫泉可分成陽明山、北投一帶的硫磺泉,以及宜蘭礁溪、台東知本的碳酸氫鈉泉,還有谷關、泰安、大屯山、廬山等地的碳酸泉。硫磺泉的PH值偏酸性,不適合長時間停留在皮膚上,否則皮膚表面一些晶體的濃度會偏高,可能會對皮膚產生刺激,泡湯後建議還是要做一次沖洗。碳酸氫鈉泉PH值較偏弱鹼性,而碳酸泉的PH則偏中性,這兩種溫泉停留在皮膚上,都對膚況較無太大影響。 冬天泡溫泉是一大享受,不過泡溫泉其實有不少該注意的眉角,想要安全享受泡湯樂趣,建議先了解自己的膚質。鄭嵐心醫師指出,乾性或敏感性的膚質者,由於保護屏障較差一點,因此在泡湯前需要特別注意泉質和水溫。泉質部份除了要避開偏酸性的青磺泉、硫磺泉外,水溫則是要選擇比皮膚溫度再稍高一點的溫度,大約38~42度間,泡湯時切記水溫不能太高,否則泡完湯後,皮膚的油脂也被徹底清洗掉了。   泡溫泉前愛注意 亂泡當心皮膚炎 溫泉可不是一泡治百病,常見的溫泉相關皮膚病有缺脂性皮膚炎、溫泉皮膚炎、溫泉毛囊炎等。鄭嵐心醫師解釋,造成缺脂性皮膚炎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皮膚太乾,這類情況較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通常患者四肢皮膚在冬天的時候就會偏乾,容易有細碎的皮屑,所以如果泡的水太燙,或太頻繁泡湯的話,皮膚乾到一定程度時便會出現許多裂開的紅色紋路,並且伴隨著發癢的情況,建議要立即就醫診治。     溫泉皮膚炎主要是因為酸性泉質過度刺激皮膚所致,鄭嵐心醫師表示,這類症狀通常都是在泡完隔天後皮膚紅腫、出現像化學腐蝕般的一個一個小洞,甚至會痛,代表皮膚被強酸灼傷。要避免溫泉皮膚炎,建議泡湯時間不要超過15分鐘,或是在泡湯時混和自來水,以降低泉質的酸性。泡完時記得要用清水再沖洗一次身體,並擦上保濕乳液來保護皮膚。此外,鄭嵐心醫師提醒,如果泡的泉質是青磺泉的話,記得不要用溫泉水柱做強力搓洗,以避免皮膚受到過度刺激。 溫泉毛囊炎是較少見的皮膚病,主要是來自水質不流通或衛生控管條件比較差的環境,因為綠膿桿菌刺激而細碎小傷口引起的,所以剛去過角質、除過毛或皮膚有傷口者,想要泡溫泉、游泳的話,要特別注意環境的衛生。鄭嵐心醫師指出,溫泉毛囊炎會有很多以毛囊為中心的紅色丘疹,造成刺、癢、痛的症狀,雖然正常免疫的患者可能一週後便會自行痊癒,但中間過程仍然會感到相當不適,症狀也可能因為不當護理而惡化,因此建議還是盡速就醫較為妥當。   皮膚癢就抓、亂買成藥擦?盤點你可能做錯的NG行為 泡完溫泉後若出現皮膚炎,民眾通常會自行購買成藥塗抹,鄭嵐心醫師提醒,常見的成藥大多都是複方藥物,成份包含弱效的類固醇、抗生素等,擦起來的效果可能會有點舒緩,但不一定真的是針對性治療,無法根治皮膚炎。而且即使是藥膏,也有藥效強弱的差別,像是最常使用的皮膚科類固醇藥物,就有分1~7級的強度,在不同部位適合擦的藥膏也不一樣,例如常見的可利舒、可洛貝他,便屬於1~2級強效的類固醇,不適合拿來擦在孩童身上,或是臉皮、皺褶處皮膚比較嫩的部位,因為皮膚太嫩的地方吸收效果非常好,所以較容易出現不當使用的併發症。因此鄭嵐心醫師建議,皮膚不適時,應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診斷,對症下藥才是上策。 若是皮膚不適卻仍過度搔抓,會引發皮膚防衛機制而讓患部變厚,皮膚變厚後,局部神經會變得較為敏感,也就較容易會癢。因此癢而抓,抓而癢,皮膚越抓越厚的循環,便會造成其他併發症,例如較常出現在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孩童身上的慢性單純性苔癬,或是因為常摳頭皮形成的結節性癢疹(Prurigo Nodularis)都屬於此類過度搔抓引發的病症。治療方式可以考慮採用局部冷凍,或是施打低劑量的類固醇改善,透過抑制患部的搔癢感,讓患者不去過度刺激患部,更進一步戒除搔抓的習慣,幫助皮膚恢復健康。   謹記泡溫泉眉角 才能泡出幼咪咪肌膚 愛好溫泉者,平時洗澡時可能也會習慣調高水溫,但鄭嵐心醫師表示不鼓勵這樣的行為,沖熱水時雖然當下有舒緩和止癢的效果,但這個行為其實會將皮膚屏障的油脂洗得更徹底,也就讓皮膚變得更加乾癢敏感,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此外醫師還有一些皮膚養護的提醒,洗澡時應避開用肥皂、沐浴乳,去塗抹出狀況的皮膚。皮膚乾癢者一天只擦一次身體乳液可能是不太夠的,例如小腿部位可以直接用凡士林薄擦一天3~4次,但由於外用的保濕品都只是提供暫時性的潤澤,所以一短時間後乾了還是要補,讓保濕效果長時間持續。 溫泉泡起來療癒,卻並非人人都適合,鄭嵐心醫師指出,皮膚本身保護屏障較差,例如有異位性皮膚炎、慢性濕疹、膚質較乾者,或是身上有開放性傷口、進行性感染者,皆不適合泡溫泉,建議先進行適當治療,待皮膚狀況穩定後,經醫師評估再下水,否則只會得不償失。由此可見泡湯學問大,事先做好功課,才能安全享受自在、紓壓的放鬆時光。         諮詢醫師:鄭嵐心醫師    現職: 黃禎憲皮膚科診所 主治醫師 學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皮膚科總醫師 中華民國皮膚科專科醫師 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2.20

  • 抽脂手術竟然不能幫助瘦身?想減肥真的沒有捷徑?

    文/翁嘉妤 圖/游捷安   不少人認為「抽脂」就是幫助減肥的一種方式,只是做法是採侵入式手術而已,所以在慫恿別人減肥時,你可能會講「該做抽脂手術了吧」,但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開玩笑倒還好,可別真的認為抽脂等同減肥,因為脂肪不是單純把贅肉吸出來那麼簡單!抽脂手術只能幫助雕塑身材,無法做到全面減肥的效果,別以為吃得再多,只要抽一次脂就能解決了。   想抽脂?先了解你為什麼會胖 嚴格來說,「減肥」和「瘦身」其實是有不同涵義的。整形外科醫師荊偉政表示,如果只是單純想要下降體重,或增加肌肉比重的話,光靠抽脂可能效果不彰,但如果是在形體上做雕塑,讓身形變勻稱,使身材「看起來」不肥胖的話,抽脂手術是有幫助的。 肥胖的原因主要在於過度堆積的脂肪,而皮下脂肪又可以分成淺層和深層,淺層脂肪細胞分佈於人體全身,通常運動、控制飲食減掉的大多就是淺層脂肪。深層脂肪細胞相對較難消除,多分佈在腰腹、臀部、大腿、蝴蝶袖等部位,用途是儲存熱量,以備身體不時之需。 由於深層脂肪細胞的體積遠大於淺層脂肪細胞,因此很容易形成,卻又不易消除,抽脂手術便是抽取出深層脂肪細胞,以達到雕塑體態的效果。   荊偉政醫師解釋,抽脂會讓身體的局部脂肪下降,患者會因為抽脂部位的尺寸變得較小,因而感覺肌肉增加,所以抽脂的主要作用是在於幫助讓身形、體態變得更好看,但抽脂還是不代表能夠減少身體的體重。從最基本的抽取量來看,抽脂手術一次最多只能抽5000毫升,雖然以目前的技術來說,抽脂量可以視情況再增加,但對於想要全身減肥的愛美人士而言,仍然無法大幅度的改變身材。 脂肪回收再利用 自體脂肪隆乳圓豐胸美夢 自身多餘的脂肪抽出後,還能夠有什麼用途呢?其實這些可利用的脂肪還能夠填充到臉部、胸部,存活率可達6~7成,不僅能夠改善不滿意的部位,還能夠達到雕塑體型的目的,其中自體脂肪隆乳也因為觸感自然、不用按摩等特點,成為不少隆乳患者的選擇。但自體脂肪隆乳也有一定的條件限制,過瘦或皮膚較緊的患者,可能需要至少注射脂肪2次以上,才能夠達到理想的罩杯。 由於自體脂肪隆乳的原理,是要讓脂肪在人體組織環境中,再重新長血管進去,使脂肪存活在胸部,因此會有「容量」的上限。荊偉政醫師指出,當身體本身胸部組織越多的時候,可以注射的脂肪量就會比較多,反之,如果胸部較小,可以注射的量就會比較少一點。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因素也會影響自體脂肪隆乳的罩杯,例如乳房皮膚的彈性。皮膚較鬆者,能夠注射的脂肪就比較多,但注射量也不是沒有上限。荊偉政醫師解釋,當乳房壓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脂肪的存活率便會下降,所以每次注射的量才會有限制,因此如果預計想要大2個罩杯以上,可能就需要做2次手術。 自體脂肪隆乳前 要先「臀胖」一波來抽? 自體脂肪隆乳兼具豐滿上圍及雕塑體態的優點,讓許多愛美人士趨之若鶩,若是體型較瘦的患者,可能會考慮在自體脂肪隆乳術前增胖,讓身體有足夠的脂肪能夠移植,但這種做法可能會影響脂肪的存活率。針對這點荊偉政醫師表示,術後脂肪需要有穩定存活的環境,因此體重不宜有過度的變化,以免術後體重下降,罩杯也跟著減少。 以東方女性的身材條件而言,大腿部位因為表面積較大,是身體最容易堆積多餘脂肪的地方。荊偉政醫師指出,臨床上的案例顯示,大部份的患者在大腿部位還是有足夠的脂肪,可以提供自體脂肪隆乳所需,建議患者術前可以多與專業醫師溝通,再評估是否有增胖的必要性。 擺脫肥胖的終極手段 靠胃部手術來減重? 為了維持體態,部份重度肥胖者會選擇透過「胃」來進行減重手術,達到快速減少體重的效果。荊偉政醫師表示,如果是重度肥胖者,的確可以用胃繞道、胃束帶、胃水球等做法讓體重下降,但這種方式是針對整體的體重改善,並沒有辦法針對局部線條做修飾,而且在胃部手術減重下來後,患者可能會遇到皮膚過多的問題,因此還是需要由整形外科醫師進一步做拉皮手術,完成體型的大改造。 重度肥胖者跟一般定義中的「減肥」較為不同,屬於治療疾病的減重,主要目的是幫助患者恢復健康的體型。根據國內健保規定,重度肥胖者接受減重手術的適應症需符合以下幾點條件: 1. BMI>40(病態性肥胖),或BMI >35但有肥胖相關合併症。 2. 年齡介於18~55歲。 3. 曾接受過運動、飲食控制或相關內科治療超過半年以上失敗者。 4. 排除其他疾病或內分泌系統異常造成的肥胖。 5. 無藥物濫用或精神疾病。 6. 無重大器官功能異常,並能接受外科手術風險者。 在胃部手術前,通常會做胃鏡或上消化道攝影,以檢查胃部是否有其他病灶,患者必須有「先治療,再手術」的認知,胃部需要在健康的狀態,才能進一步動手術。此外,術前也要請專業醫師嚴謹評估,主動告知自己的病史、身體狀況等資料,以便醫師研擬治療方針。 善用抽脂做體雕 瘦身有成不是夢 以客觀數據來說,BMI35以上者,較不適合做抽脂手術,但BMI僅供作為參考的指標之一,實際還是需要由醫師當面評估較準確,因為擅長運動、健身者,BMI值也會因為身體肌肉較多而超標。荊偉政醫師指出,若患者屬於一般身材,身體健康,無重大疾病者,通常都可以進行抽脂手術,這也反映出了抽脂手術在台灣相當盛行的現象。 抽脂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身體局部曲線、消除頑固脂肪,因此用「體雕」這個概念相當適合用來形容抽脂,例如透過運動可能無法徹底改善大腿內外側的贅肉,反而因為運動的緣故,讓腿變得更粗壯,這時就需要藉由人工的抽脂方式來打造自然、平滑的大腿曲線,配合運動和調整飲食習慣,使整體瘦身計劃更加事半功倍。 想要擁有穠纖合度的身材,荊偉政醫師建議,民眾在進行抽脂手術前,必須先了解自己的體型,並與專業醫師溝通適合的抽脂方式與儀器,以及術後的期望,在抽脂術後才能得到滿意的結果。       諮詢醫師:荊偉政 現職: 璞美整形外科醫美診所院長 學經歷: 前極緻醫美診所院長 前台北及桃園長庚醫院美容中心專任主治醫師 前台北及桃園長庚醫院顱顏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前台北及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總醫師 前台北及林口長庚醫院外科行政總醫師 前台北及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住院醫師 前台北及林口長庚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台灣外科醫學會會員 長庚大學醫學系畢業 美國爾灣(Irvine)醫學中心臨床研習 韓國 MD乳房醫學中心-隆乳手術進修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2.17

  • 保養的根本 先確定好自己是哪種膚質!

    文/翁嘉妤 圖/游捷安   飾演《鐘點戰》、《血紅帽》女主角的影星亞曼達塞佛瑞(Amanda Seyfried)近日赴東京出席保養品牌活動,與日本代表的影星戶田惠梨香一起受邀採訪,兩人一亮相就自帶女神光,幾乎零毛孔的膚質,成功引領場內焦點,為品牌做足最佳代言。然而除了保養品加持外,平時該如何護理皮膚,為「神仙膚質」做好基礎打底呢?美醫誌這次就帶你深入認識自己的膚質,為邁向零死角臉蛋之路做好功課!   臉部肌膚分類不再霧煞煞 5大膚質詳細解密 目前普遍認知的膚質特性可分為敏感性、混合性、乾性、油性、中性5大類,皮膚科醫師黃毓雅指出,早期敏感性肌膚的族群並沒有這麼多,但現在敏感性肌膚者約占5~6成,這種類型的肌膚可能會在季節劇烈轉換下,皮膚會有發紅、癢、刺激,甚至產生丘疹的情況。而混合性肌膚較明顯的特徵在於T字部位經常出油,兩頰卻較乾。乾性肌膚者則大約占10%,而油性肌膚族群相對來說較少,大約僅占5%左右。中性肌膚族群T字部位不會太油,兩頰也不會太乾,是近乎完美的膚質,但這類人其實也相當稀少,大約每20個人裡只有1個,僅占5%。 在台灣,混合肌加上敏感肌的比例就高達8成左右,可別以為臉上不可能有「楚河漢界」,其實混合性肌膚的人,T字部位和兩頰的膚況還真的大有不同,經常可能鼻頭狂冒油,但臉頰卻異常乾燥。黃毓雅醫師解釋,這是由於人體臉部皮脂腺分佈較多地方,主要在額頭、鼻子、嘴唇到下頷的部位,所以臉上T字部位和兩頰肌膚的特性才會略有不同。坊間上若要再進行更謹慎的分類,可以藉由儀器來協助判定,譬如可以透過VISIA的機台掃描檢驗,幫助了解臉部較為乾燥的地方、斑點較多的位置在哪裡等等,另外也可以分析T字部位毛孔的狀況、座瘡桿菌紫質的分佈,甚至還能發現肉眼無法看出的皮膚紋路、斑點,這些膚況問題都可以透過機器給我們答案。   戒甜戒辣戒油炸 保濕做得好 好肌膚沒煩惱 台灣地處潮濕,保養時該控油還是注重保濕,的確讓人傷透腦筋。黃毓雅醫師表示,保養時最好優先做好保濕,建議可以使用保濕水或保濕噴霧來加強,這些產品裡甚至會含有一些礦物質的成份,用於為皮膚做鎮定及收斂。至於控油的部份可以選用一些酸類的產品去角質,幫助皮膚代謝油脂,但盡量一週內控制在1~2次,不要過度處理。因此針對比較容易出油的肌膚,建議還是要以保濕為主,只要能將皮脂膜照顧得當,皮脂腺就不會過度的代償性出油,讓膚況常保健康。 油性肌想要變中性肌的話,應注意生活作息,保持充足睡眠,因為睡眠不足將導致皮膚屏障受損,讓皮膚水份流失,導致細紋產生。此外還要盡量避免吃油炸、甜的食物,這些食物會讓我們的皮脂腺分泌比較旺盛的油脂,如果可以的話,最好連辣的食物都要盡量戒掉。     破解膚質迷思 敏感肌是後天產生的?懷孕會讓膚質變差? 敏感肌患者有的並非是天生敏感肌,而是過度處理導致的。一般臉部皮膚的角質層有大約15~20層的角質層細胞,如果因為過度保養而讓角質層細胞被快速代謝掉的話,底下新的角質還來不及新生,可能就會因此破壞掉原來的皮膚。例如民眾在皮膚較為乾燥、敏感的狀況下,固定使用酸性物質、面膜、化妝水、去角質的產品進行保養,這樣其實都會加重整個角質層的負擔,讓膚況轉變為脆弱的敏感肌。 坊間有迷思認為,懷孕婦女的膚況會變得較差,是因為養份被胎兒吸走的緣故,針對謠傳黃毓雅醫師表示,以學理而言,其實沒有那麼直接的關係。因為懷孕期間孕婦的黃體素、雌激素等女性荷爾蒙是會上升的,可是在產後24小時內,黃體素、雌激素又降下來,若是婦女在哺乳的狀況下,催產素或泌乳素又會上升,這樣一個劇烈的波動,的確會讓很多人認為自己的臉部皮膚好像瞬間老化,但大多情況下,這樣的影響只是短暫的,大約在產後半年就會逐漸恢復到原本的膚況。黃毓雅醫師進一步說明,其實皮膚的好壞和睡眠非常有關係,睡眠狀況好,皮膚的一切狀況都會比較好,因此有些婦女產後的生活可能比較勞累,這也會影響膚況的表現。   膚質不佳可以做醫美療程嗎?總有一條適合你的路 敏感性膚質並非從此就和醫美療程絕緣,但敏性肌膚的患者在進行療程前,一定要跟醫師進行詳盡的溝通和評估,因為這類患者的恢復期,通常都會比其他肌膚來得稍為久一點,例如說通常飛梭雷射後可能會紅2~3天,敏感性膚質發紅的時間卻可能會長達1~2週。 油性肌膚患者也是可以進行醫美雷射療程的,黃毓雅醫師指出,例如像飛梭雷射或淨膚雷射,這些療程可以幫助皮脂腺變得較為穩定,比較不會過度出油,油性膚質可以因為進行雷射療程之後,達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至於乾性肌膚者,目前也有皮下玻尿酸注射、膠原蛋白增生劑等做法,這些療程都可以幫助提升肌膚保水度,並達到減緩乾性膚質的目的,都是可以考慮施行的方法。   如何照顧膚質?專業醫師給建議 黃毓雅醫師建議,保養方式可以隨著季節來做調整,夏天可以選擇比較清爽的、水質比較多的保養品,例如保濕水或是保濕噴霧,冬天的時候可以選擇Cream或是Lotion的材質,較偏乳霜、乳液狀,這類產品在冬天的時候比較能夠達到有效的保濕。       此外,一張臉當然也可以劃分成不同的區域,做不同的保養。譬如說T字部位是比較出油的,可以盡量選擇比較清爽、水質含量比較高的保養品;兩頰是比較乾燥的,可能就選擇油脂比較高的乳霜、乳液。黃毓雅醫師表示,其實保養品的選擇沒有這麼困難,使用起來是覺得膚質狀況能夠達到明顯改善,又不會有刺激、敏感症狀的話,那就是當下適合你的保養品。     諮詢醫師:黃毓雅醫師    現職: 板橋黃皮膚科診所 學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士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碩士 中華民國皮膚專科醫師 台大醫院皮膚部醫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皮膚科醫師 Juvederm愛力根原廠認證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2.14

  • 沒想到整形外科醫師也是神槍手!認識抽脂手術的輔助神器——補脂槍

    文/翁嘉妤 圖/游捷安   脂肪槍全名為「精微自體脂肪移植器」(MAFT-gun),又被稱作補脂槍,到底這把「槍」是什麼來頭呢?這項手術器材其實是台灣整形外科醫師林才民發明的,可以說是整形外科界的台灣之光,讓自體脂肪移植在近幾年再度成為醫美整形的熱門療程。   了解脂肪槍優勢 有槍沒槍差很多? 脂肪槍的用途,就是將抽出來的脂肪回填到指定部位的器具,整形外科醫師周杰表示,脂肪槍的特色是避免傳統填充方式產生的併發症,因為傳統抽脂多半是徒手注射,採用補脂針的方式做回填,但這種做法容易因為醫師手推的誤差,造成脂肪分佈不均,引發術後脂肪凹凸不平等情況。而脂肪槍是以類似扣動手槍扳機的動作操作,醫師可以隨著需求,精細微調每次注射的劑量、顆粒大小及落點,透過機械的設定與控制,讓脂肪槍補脂比起傳統注射器更為精準,使醫師能夠掌控填充的成效。     脂肪槍用途解析 自體脂肪隆乳福音 對於愛美人士來說,脂肪槍可以說是幫助醫師「穩定輸出」的一大福音,以往可以做脂肪移植的地方,大多都可以透過脂肪槍來完成手術,但仍需由專業醫師視部位評估,看是否需要透過脂肪槍輔助。 一般做脂肪移植的部位,可以大略分成胸部及臉部兩大範疇,傳統的胸部脂肪填充過程中,容易產生團塊,而有囊腫、硬化、鈣化等風險,因此以身體的結構來說,無論施打部位是臉部還是胸部,都要盡量保持讓脂肪平均、分散、不宜過大的原則,避免產生不必要的併發症。 周杰醫師表示,在進行胸部填充時,醫師通常會用10㏄的脂肪槍,來進行大容量的填補。雖然脂肪槍的型號不同,但基礎原理仍然相同,意即每次扣動板機時,輸出的量、脂肪團塊的大小都是固定的,如此一來醫師便能將脂肪平均的回填到胸部,進一步提升脂肪的存活率,使術後胸型更自然、效果更穩定。   脂肪槍做臉部填補 事半功倍成效大躍進 以人類的臉部而言,由於顏面是相當細緻精巧的部位,每一個地方的鬆緊度、組織厚薄都有所不同,尤其眼周的皮膚更是沒有容忍錯誤的範圍,因此脂肪移植的施力及落點都必須相當精準,但以往醫師較難使用脂肪針去精細的填補這種細小部位。如今,醫師可以運用脂肪槍定量輸出脂肪,將脂肪平均填補,不僅能夠避免產生併發症,也使術後效果更佳。 周杰醫師舉例,過去較難施做的眼周部位,因為皮膚較薄,如果注射的脂肪顆粒過大,容易造成壞死或皮膚表面凸起等併發症,而現在醫師可以使用脂肪槍,將脂肪轉成極細微的240分之1的顆粒去填充,但這也代表了每1㏄的脂肪,醫師需要扣動240下的板機才能完成填充,由此可見在脂肪槍器具的輔助下,填補的精準度已經被大幅優化,剩下的就必須仰賴醫師的經驗判斷,還有慢工出細活的細膩作業了。   術前應與醫師評估溝通 合併療程全面改善現況 目前市面上脂肪移植的方式繁多,周杰醫師指出,不是所有的情況都需要搭配脂肪槍輔助,但如果是較為細節的部位,或存活率高的需求時,這時候交給脂肪槍做穩定處理便可達到更好的效果。周杰醫師表示,脂肪填充只是一個大方向,如果臉部還有其他問題,如鬆弛、下垂等狀況,通常醫師會建議配合拉提或其他治療,透過完整規劃達到全面性的改善。 在網路資訊普及的時代,患者在術前有許多管道可以查閱資料,做好術前功課。周杰醫師建議,做任何手術前,患者都必須尋求合格、經驗豐富的專業醫師,與醫師進行充份溝通,做好通盤規劃,不僅可以幫助自己術後照護更加輕鬆,也能夠讓手術安全更有保障。     諮詢醫師:周杰醫師    現職: 台南凡登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學經歷: 聖緹雅心美學診所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 高雄醫學院整形外科住院醫師 高雄醫學院整形外科總醫師 高雄醫學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ISPRES受邀講師 美國整形外科年會受邀講師 整形外科&美容外科暨TST國際會議講師 Asia Pacific Burn Congress 受邀講師 韓國Eight整形外科研修 韓國MBW乳房整形外科研修 韓國BIO眼整形外科研修 韓國HANABI鼻整形診所研修 韓國心美眼鼻整形診所研修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1.08

  • 變性手術不是說變就變?原來術前需要經過這麼多道手續!

    文/翁嘉妤 圖/游捷安   現今性別平權的意識抬頭,各大品牌找來變性名模行銷的做法也備受好評,也成功引發話題。今年8月,知名女性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首次聘用了跨性別模特兒,造成了時尚界不少轟動。香奈兒(Chanel)近期也首次找來變性女模Teddy Quinlivan拍攝CHANEL BEAUTY彩妝廣告,其精緻臉龐在使用口紅時,更是展現了超越性別的自信與美麗。 過去在民風保守的年代,國內有變性需求的患者可以尋求的資源不多,手術方式也相對較少,然而近年來隨著多元性別包容的社會風氣發展,以及醫療技術的進步,患者已經可以透過許多管道尋求協助。本期美醫誌就帶大家了解變性手術前,到底需要經過多少評估及準備,才能開啟那道閉鎖已久的大門。   事情沒這麼單純!性與性別其實複雜得很 在進行手術前,建議患者本身及其家長都可以先有基本的性與性別認知,才能夠展開溝通與理解的第一步。整形外科醫師沈秉輝表示,很多人會將變性者跟同性戀混淆,其實兩者是不同的類型。在性別方面可以大略分成以下幾個向量討論,做初步的認識,但須注意的是這些界定方式都不應該以狹隘的規範與刻板印象,去限制每個人表現身份的形態。 生理性別:表示天生的解剖構造在生物學上屬於男性或女性。 陰陽人:大多情況是來自於荷爾蒙的關係,造成可能同時有雙性性徵。其中真性陰陽人為同時擁有睪丸及卵巢者,身上同時有XY與XX染色體,其他皆為假性陰陽人,多數假性陰陽人是因為荷爾蒙影響,使原本生殖器發育有缺陷,因此讓外生殖器看起來與常見樣貌不同。 心理性別:個體主觀上認為自己是男性或女性的心理認知。 性別傾向:指喜歡對象是同性、異性或雙性。 異性戀者:只會對與自己性別不同的人產生性慾或愛慕。 雙性戀者:不只對單一性別會產生性慾或愛慕。 無性戀者:認為他人缺乏性吸引力,或是毫無性慾者。 外顯性別:社會觀感的性別,例如娘娘腔、男人婆。 據統計指出,每6個男變女的患者,其選擇的伴侶卻是女性,可能會有傳統觀念認為「如此一來何必特地變性成女人,去喜歡女性?」,沈秉輝醫師解釋,由於這些身份都是獨立的,因此可能會有並非單純有跨性別需求的情形,例如患者生理性別為男性,心理性別卻是女性,性別傾向也是喜歡女性,所以進行變性手術的目的是為了變成女同志,這種情形也相當常見。 由此可見,我們並不用著重在分類每一種現象及傾向,去為每一個人的行為表現下定義,因為性與性別之間,有非常多元、寬廣的可能性。跨越狹隘的分界線,多一點體貼、尊重與包容,才是人際相處間最佳的潤滑劑。       精神診斷書不僅保障患者 也保障醫師 根據中華民國法律規定,變性手術者須年滿20歲才可進行手術,但法律規定僅為基本門檻,沈秉輝醫師表示,變性手術本身是不可逆的手術,因此術前需要經過非常嚴謹的考量。通常變性手術術前,需要有兩位精神科專科醫師為患者做長期評估,一般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實際評估期則是視患者的情況而定,評估的主軸為「認為該名患者是否適合用另外一種性別生活」。初期精神科醫師也會使用荷爾蒙治療,幫助患者先適應另一種性別的生活,確認後醫師才會開立診斷書,後續則由整形外科醫師進行進一步評估的動作。   雖然法律沒有規定一定要有精神科醫師的診斷書才能進行手術,但沈秉輝醫師指出,由於變性手術是不可逆的手術,若患者並非有充足的準備及完整的心理調適,貿然進行手術只會釀成一場悲劇。此外,沈秉輝醫師也建議,患者在術前最好取得家長的支持,因為變性手術後的生活可能並非如同想像中一帆風順,包括術後的復健相當漫長外,人際關係也有許多挑戰必須面對,因此家人的鼓勵及陪伴更顯重要。除了兩張精神科醫師的診斷書外,部份整形外科醫師也會需要家長同意書,才能開始規劃手術。 拋開舊有成見 韋伯字典提供你They的新定義 今年9月,美國權威字典《韋伯字典》(Webster's Dictionary)在推特上表示,過去大家所知道的代名詞「They」,現在將出現一個全新的用法,可以作為單數,用來指稱非二元的性別認同者。有些人可能覺得不太習慣把They當單數用,但其實早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紐約、加州等地,都有提供身分證件上的X性別註記。雖然《韋伯字典》只是認同這樣的用法,可是我們也不難看出隨著社會的變遷,語言也從中變得更溫柔,更廣義。希望未來有更多有變性需求的患者,跟著They這個單詞一起,勇敢邁向轉變的第一步。     諮詢醫師:沈秉輝 現職: 昕彤診所院長 學經歷: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 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桃園榮民醫院外科系總住院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整形外科美容中心主任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外科系臨床講師 國立國防醫學院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中華民國外科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整形外科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燒傷學會會員 亞太整形美容醫學會會員(Oriental Society of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國際整形美容醫學會會員(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2.25

  • 什麼狀況才需要植髮?我禿頭不嚴重,這麼早就要植髮了嗎?

    文/翁嘉妤 圖/游捷安   人體身上有許多的毛髮,而頭髮的生長週期是其中最長的,經過生長期、衰退期、休止期的循環,平均需要約2年~6年,即使生長週期會隨著個人體質及作息不同而有所落差,但頭髮對人體而言,還是相當珍貴的。雖然在醫學進步的現代社會,針對落髮也有許多改善方式,讓許多人不再為頂上無毛感到困擾,但除了深入了解改善方式外,平時也要落實頭皮保養,做好基礎護理,幫助維持毛髮健康,也就不用擔心禿頭問題提早來報到了。   追根究柢 到底為什麼會禿頭? 皮膚科醫師曾德朋表示,落髮其實可以從原因區分,包括疾病型態的落髮,以及常見的基因型態的落髮。疾病型態的落髮涵蓋類型頗多,例如有免疫疾病的患者、圓禿(俗稱的鬼剃頭),或是因為服用某些藥物、身體賀爾蒙影響等,都屬疾病型態落髮的範疇。 關於基因型態落髮,曾德朋醫師指出,包括前額髮線往上移、地中海型的禿頭等,都是常見的遺傳型情況。雖然這些症狀好發於男性,但其實女性也可能有這樣的落髮危機,例如從頭皮中間開始往兩側落髮的「聖誕樹」型落髮,就是很常見的類型。   醫師在診療前會先釐清患者的落髮原因,再評估適當的改善方式。曾德朋醫師解釋,疾病型態的落髮必須先經過抽血檢查,再判斷改善方針,由於療程也可細分為是否可逆,或是否須長期服藥控制等各種因素,因此治療前應與專業醫師進行充份溝通,了解其風險及照顧方式。 基因型態的落髮情況是逐年累月的,當毛髮慢慢變細後,毛孔無法再抓住毛髮時,最終便會造成落髮的結果。基因型態落髮的治療方式相當多元,例如口服用藥、外用的塗抹用藥、生長因子療程、植髮手術等。曾德朋醫師表示,其實這些療程都不會互相牴觸,由於每一種治療的方式機制皆不相同,因此又稱作「雞尾酒式療法」,可以與專業醫師充分溝通後,再由醫師擬定適合的治療方式。   毛髮掉光才育髮?晚期只能靠植髮 至於一般民眾該如何選擇,在哪個時間點,採用何種方式來改善落髮症狀呢?曾德朋醫師建議,如果患者家族原本就有一定型態的落髮,可提前警惕,當髮線明顯往後退,或頭髮越變越細時,便可開始著手改善落髮情形。 因為口服用藥及外用藥,並沒有辦法使無毛處重新長毛,只能讓「微毛」變成「粗毛」,讓粗毛「維持」粗毛,基本上沒有辦法使毛髮「無中生有」。因此若一再拖延落髮症狀不治療,導致毛髮已禿,挽救方法可能只剩下植髮一途。   年輕人其實也會落髮?當心中年禿提早報到 人體的毛髮量很多,為什麼偏偏不禿腋毛、胸毛,卻老是在禿「頭毛」呢?曾德朋醫師解釋,因為人體前額、頭頂部位的毛囊有較多的接收器,接收器和活性荷爾蒙結合後,毛髮便會開始萎縮。相比起人體其他部位,接收器數量相當少,甚至沒有接受器,因此不會與賀爾蒙結合,自然不會有「落毛」困擾。 落髮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也有不少相當年輕的基因型態落髮者,在20多歲時便有髮線往後的問題。曾德朋醫師表示,包括熬夜、壓力等生活習慣的影響,都會促使賀爾蒙分泌更加旺盛,使接受器與賀爾蒙更加結合之後,就會造成毛囊逐漸萎縮,開始產生落髮。   育髮人人有責 日常生活即可做起 育髮的根本在於保持頭皮健康,頭皮是毛髮的生長環境,因此要有「好毛」必須先培育好優良的根基,順利生長出毛髮後也要細心呵護,避免二度傷害。曾德朋醫師指出,育髮首重的項目,便是「每天洗頭」,其實頭皮跟洗臉、洗澡一樣,也是必須每天都要清洗的部位,別忘了每天都要保持頭皮的清潔乾爽,頭皮健康,生長出來的頭髮也才會健康。 此外,育髮也必須注重營養攝取,除了均衡飲食外,平時也可多吃富含「鋅」的食物,如帶殼海鮮、奶類、蛋類等,幫助毛囊強健。最後,調整生活習慣也是相當重要的,現代人壓力大、生活步調匆促、睡眠品質不佳,也因此造成賀爾蒙不平衡,使毛囊更快萎縮,產生落髮問題。生活作息不規律,甚至會讓頭皮更容易出油,導致油水不平衡,也會影響頭皮健康。 曾德朋醫師提醒,遵守上述原則,定期清潔、護理頭皮,保持正常的作息與飲食習慣,重視落髮症狀,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自然就能遠離「青年落髮危機」。     諮詢醫師:曾德朋 現職: 臺安醫院皮膚科主任 臺安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學經歷: 雙和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萬芳醫院皮膚科住院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免疫學系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1.29

  • 雙眼皮手術前必看!雙眼皮要割還是要縫?我到底有沒有蒙古摺?

    文、圖/翁嘉妤   深邃的雙眼皮是幫助臉部氣色加分的關鍵,反觀單眼皮眼褶不明顯者,總是容易給人倦怠無神的形象,因此雙眼皮手術一直以來都是熱門的整形項目之一,年齡層也有逐年降低的現象。不過雙眼皮手術並不是簡單的「小刀」而已,眼睛周圍不僅有密布的神經、血管,每個人的眼型條件也都各有不同,所幸隨著醫美整形的日益發展,雙眼皮的手術方式也越來越多元,技術也漸趨成熟,但無論採用的是什麼手術方式,患者在術前還是需要與專業醫師做詳細溝通,才能擁有理想中的美麗大眼。   縫雙眼皮與割雙眼皮 差別到底在哪裡 雙眼皮手術主要可簡單區分為割式及縫式,患者在進行手術前,需要由醫師依據個人眼部條件進行整體考量,以決定適合的手術方式。整形外科專科醫師黃昱豪指出,醫師在評估雙眼皮時,會使用極細的眼皮成形棒,在患者眼皮上方模擬出眼褶的樣子,若患者滿意其效果,醫師通常會用縫的做法進行手術。然而,若不易在眼皮上形塑出理想的雙眼皮,眼褶成形的過程較有阻礙時,醫師就會建議患者採用割的手術方式。 黃昱豪醫師分析,割式雙眼皮是較為全面性的處理,包括眼皮、脂肪、肌肉、雙眼皮摺痕高度等,比起縫式更能達到整體的改善。例如患者眼部皮膚過於厚重,醫師於手術時便可切掉一部份皮膚。若是眼皮脂肪過多者,便可抽出部份脂肪以解決「泡泡眼」問題。甚至眼瞼肌無力的患者,醫師也可以趁手術中傷口較為完整清楚時,一併做眼瞼肌的調整。   縫的雙眼皮手術優點在於傷口幾乎很小,甚至不用拆線,恢復期短,若患者體質消腫較快的話,約1~2週即可擁有自然有神的雙眼皮。但縫式的缺點在於,由於只是單純用縫線來固定眼褶,因此較無法全面性的調整眼部問題,也可能因為節點產生的張力不足,早期較易有鬆脫的狀況。而割的雙眼皮手術優點,則是能針對患者眼部做全面性的調整,但缺點也會因為手術較為繁雜,導致恢復期較長,比起縫式大約需要多1~2週才能消腫。 開眼頭手術 打開你的蒙古摺 開放式的眼型是時下流行的雙眼皮種類,可以使雙眼感覺較有神采,但東方人的眼角大多會覆蓋一層皮膚,也就是俗稱的「蒙古摺」,蒙古摺其實就是所謂的眼頭贅皮,也就是指眼部多出來的皮膚。黃昱豪醫師表示,蒙古摺在學理上可大致分為4型,第1型是指眼頭全開的類型,多為西方人深邃有神的眼眸,通常這種情形幾乎不用動眼頭。第2型與第3型則是東方人常見的類型,一般而言醫師會請第2型的患者在諮詢時,由外而內的推推看眼頭,藉此評估開眼頭手術後的效果,通常醫師會將眼頭的皮膚往前開2~3mm,以改善封閉的眼頭。而第4型就是最嚴重的蒙古摺,通常是指贅皮從下延伸到最上方的情況,包覆了整個眼頭,建議需要做開眼頭手術改善。 開眼頭與雙眼皮手術,兩者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做法,黃昱豪醫師建議,術前可以多與專業醫師做討論溝通,透過眼皮成形棒調整眼皮高度、推開眼頭等,模擬術後效果,來嘗試做出患者理想的眼型,進一步由醫師評估適當的手術方式,以達到滿意的成果。     諮詢醫師:黃昱豪 現職: 義大大昌醫院 國際美容醫學中心主任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林才民整形外科診所副院長 大同醫院整形外科特約主治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總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台北亞緻整形外科醫師 台灣整形外科專科醫師 台灣外科專科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1.22

  • 如何選擇適合你的醫美整形診所?

    文/王嘉慧 圖/翁嘉妤     如何選擇適合你的醫美整形診所?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個困擾──醫美整形診所那麼多家,究竟該選擇哪家比較好呢?網路上的資訊琳瑯滿目,若非醫療專業人士,也很難確認網友言論的正確性,許多人想嘗試醫美療程,卻因為對醫美不瞭解,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診所,甚至看到許多診所祭出大折扣販賣療程,抱著撿便宜的心態購買,卻忽略了許多該注意的細節,導致許多風險發生。 以下將分享幾個選擇醫美診所的小技巧,讓大家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也能夠有個依據,精挑細選最適合自己的醫師或診所。 (1)診所環境 一家好的醫療院所肯定是最在意清潔與衛生的,如果環境中充滿灰塵與細菌,對傷口及身體健康都會有危害,選擇診所時必須注意環境是否整潔衛生、診間的隱私性是否足夠。 (2)合格證照 以整形外科為例,像是國內整形外科是依據美國整形重建外科專科醫師訓練模式,首先必須取得醫師證書後。再接受一般外科醫師訓練三年,此外,仍必須再多上三年整形外科專科訓練。總共六年的住院醫師經歷,才可取得整形外科的專科醫師執照考試資格。 所以,擁有合格證照的醫師與護理人員是最重要的,尋求手術之前可以看看診所是否有擺放「開業執照」,以及醫事人員是否有合格及專業的相關證照,找到對的醫師可避免許多風險。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 (3)了解手術風險 醫療院所應詳實告知手術流程與風險,手術前的諮詢一定要與醫師面對面溝通,將自己的需求充分表達,避免日後產生爭議,也務必告知醫師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例如正在服用何種藥物以及過往病史,使專業醫師能夠評估手術安全。 手術時是否有麻醉專科醫師也十分重要,可以主動詢問診所相關的麻醉風險,手術時麻醉醫師應全程在場監控,並且診所內應配有齊全的急救設備以供不時之需。 有些診所為吸引客人會推出大折扣販售療程,或是以強力推銷的方式促使民眾購買療程,這時候需要特別注意,診所能夠降低售價,是否在別的地方減少成本呢?可能是所使用的設備、人力、或是藥品等,犧牲了醫療品質的療程是否值得購買?正常的醫療行為應該是病患經由專業醫師看診後,由醫師評估患者狀況擬定並設計所需的治療方式,盲目的追求「發數」或是「CC數」不一定是最有效的醫療。 (4)仔細閱讀手術同意書 進行手術前最好仔細閱讀手術同意書,通常會有「手術同意書」及「麻醉同意書」,上面標明醫師的專科別,以及明確告知治療過程、治療風險與後續處理方式,建議確實了解手術流程及資料後再簽名,簽訂同意書後,醫療機構及自己都留一份為記錄。 經過以上四點介紹,是否對自己該如何選擇診所有點概念了,相信這些細節都有注意的話能夠避免大多數的醫療風險與爭議,諮詢之前也可以瀏覽醫師過往手術案例當作參考,對醫師和手術多一分了解就是對自己多一分保護,在變美的路上也要記得停看聽!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1.20

  • 削骨手術會影響下顎骨骼的強度嗎?削骨迷思大解析!

    文/翁嘉妤 圖/游捷安   隨著網紅社群時代的來臨,許多愛美人士開始著重細緻完美的臉形,削骨手術的詢問度也跟著水漲船高,但傳統觀念總是認為削骨是高風險的整形手術,對身體的骨骼動刀,甚至有可能會影響下顎骨骼的強度,無法托腮、趴睡?難道削骨真的有這麼不安全嗎?   削骨手術屬精密大工程 術前評估很重要 臉型會給人無形的定位與刻板印象,更是左右臉部整體比例的關鍵,即使是再美艷的五官,視覺效果依然會被臉型所影響,因此更突顯削骨手術的重要性。整形外科醫師蔡宗儒表示,削骨手術的患者可大致分為追求自然好看,以及想要做出極具話題性變化兩種截然不同的族群,前者是較多人追求的類型,而後者則較屬於特例。 蔡宗儒醫師指出,以臨床經驗來看,人的臉部結構中不會變的是瞳孔位置,因此醫師會以瞳孔、眼眶、牙關節等做基礎參考點,設計規劃出適合該名患者的臉型。此外,軟組織的承載力也是考量因素之一,例如患者骨頭過少,導致皮膚無法承載的話,醫師便需要再另尋他法做改善。   越削越尖?別把自己整成錐子臉 隨著修圖軟體的興起,修過頭的「錐子臉風潮」也不免開始讓人懷疑,又小又尖的下顎,真的是「美」的展現嗎?蔡宗儒醫師表示,削骨手術並非一昧追求「小」、「尖」,將下顎削得越小越窄、下巴切得越來越尖絕非審美指標,如果傷到下頷神經,一旦發生後遺症則無法挽救,以醫師角度而言是絕對不會贊成這樣的做法。想要藉由削骨變美,必須考量到個人條件是否允許,以及患者意願,經過專業醫師評估後才能進行手術。蔡宗儒醫師更提到,改造臉型的做法並非只有單純讓骨頭變尖,也可以透過集中軟組織的方式,與削骨互相搭配,達到理想的目的。 削骨術後悉心照護 給骨頭時間恢復 削骨後的骨骼究竟會不會變得比較脆弱?這可能是很多對削骨手術有興趣的愛美人士心中的疑問。蔡宗儒醫師指出,患者恢復期過後不會影響正常生活,但恢復期要細心照顧,術後1~2週由於骨頭需要時間癒合,並使手術中被剝離的軟組織可以加強附著度,因此需要避免手術部位受到撞擊,術後約2週~1個月才能開始恢復較激烈的運動。 日常生活中一些小動作也要注意,例如採截骨手術的患者,術後1個月內謹記不要做出托腮動作。而選擇植體的患者,若醫師採用的是不固定植體的做法,恢復期患者托腮則必須承受植體位移的風險,因此建議手術前後可以與醫師仔細確認,以免術後照顧不當,產生不必要的後遺症。 美麗的臉龐不是拿來挨揍 術後避免激烈運動 曾經進行過削骨手術的患者,術後較不適合頻繁參與極限運動、跆拳道、拳擊、橄欖球等,經常需要承受碰撞、高度壓力的活動,因此術前患者必須與醫師進行詳細溝通,審慎考量許多層面,確保術後不會陷入需要重修的窘境。 蔡宗儒醫師特別提醒,採顴骨削骨、下巴截骨手術者,因為骨頭是被切削後重新固定的,因此需要約3個月,甚至更久的術後觀察期,傷口癒合期間切勿進行肢體碰撞的運動。此外,如果手術會切削到大量的下頷骨角,也會影響下頷肌出力,所以較不適合運動選手、武術相關職業或有此類興趣者,患者在術前要具備一定程度的認知。     削骨是非常仰賴醫師專業技術的手術,蔡宗儒醫師建議,民眾術前可以多注重醫師背景資歷,以及醫師是否有足夠專業經驗等要素,來選擇執刀醫師,才能降低手術風險,保障手術安全性及效果。   諮詢醫師:蔡宗儒 現職: 微顏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學經歷: 台北醫學院 醫學系畢業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住院醫師訓練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整形外科住院醫師訓練 臺北及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名人整形外科診所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重建整形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美容外科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國際美容外科醫學會(ISAP)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1.11

  • 縫雙眼皮手術真的很容易鬆脫?雙眼皮到底該割還是該縫?

    文/翁嘉妤 圖/游捷安   一直以來雙眼皮手術深受愛美人士歡迎,然而在進行雙眼皮手術前,患者經常都會糾結在選擇「割」或「縫」的問題。傳統觀念認為,縫雙眼皮容易鬆脫,割雙眼皮易留疤痕,但這些認知真的是對的嗎?美醫誌這次就帶大家來揭密謠傳的雙眼皮迷思!   適不適合縫雙眼皮?用雙眼皮貼簡單測試 整形外科醫師蕭奕君指出,通常只有幾種情況不適合透過「縫」的方式做出好看的雙眼皮。包括皮膚太多、太厚的患者,因為單純的縫雙眼皮沒有辦法將皮膚切掉,導致眼皮的折子無法成形,或皮膚太鬆沒有辦法蓋住折子,容易變成內雙的情況。此外,由於縫雙眼皮只能夠抽掉少部份外側的脂肪,因此上眼眶脂肪太多的患者也不適合用縫的,術後容易覺得眼睛拋拋的,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的那麼自然。 其實,患者在術前就可以對自己眼皮有些進一步的了解。蕭奕君醫師建議可利用手邊的雙眼皮貼進行簡單的嘗試,若能夠成功貼出滿意的眼形,則大部份情形皆可以透過縫的方式解決。因為通常眼皮皮膚太鬆、皮膚太厚、脂肪太多的患者,自行貼完雙眼皮貼後也會顯得效果不彰。     每天眼皮一直眨數萬次 該怎麼「固定」雙眼皮? 傳統認為「縫的雙眼皮較容易脫落」的概念,主要來自於「單點縫合」方式的緣故,蕭奕君醫師表示,單點縫合法是在上眼皮切3~4個小洞,將4個結平均分配在眼皮的摺痕上,但由於每個人每天開闔眼皮數萬次,即使手術縫了4~5針,也會一直拉扯縫線,長期下來打結的部份就會因為支撐的力量不穩定而鬆脫,皮膚慢慢脫離縫線固定位置,變回原本的單眼皮或內雙。 針對傳統方式效果較不持久的缺點,蕭奕君醫師指出,現代的雙眼皮縫法已經不再強調單點縫合,而是採「8字縫合」,醫師會在眼皮上設計3個點,讓縫線在眼皮中穿過2~3次,所以當力量平均地被8字的線抵消,就較不易產生單點一直拉扯、鬆脫的狀況,因此現代雙眼皮縫合方式可以維持相當久的時間。   動刀的手術一定會有疤痕?談割雙眼皮的術後疤痕 不少人都會在意割雙眼皮術後留下的疤痕,蕭奕君醫師表示,的確在身上任何一個部位開刀,術後都會有一道白白細細的疤痕,手術是很難完全沒有疤痕的,只是較為明顯或不明顯的區別。疤痕時間久了會逐漸變淡,變得比較不明顯,女性患者也可以用眼影將其覆蓋。 目前隨著醫美整形的技術發展,割雙眼皮的傷口已經相當微小,但術後仍然有可能會產生疤痕。術前患者必須確定自己能夠接受手術的疤痕,以免產生理想上的落差。 雙眼皮的術後保養 需謹遵醫囑照顧 雙眼皮手術後預防腫脹的照護是相當重要,蕭奕君醫師提醒,患者術後3天可預留一些空檔,讓自己有充份的冰敷時間,3天後即可改成溫敷。 此外,術前幾天盡量不要配戴隱形眼鏡,以免一直拉扯眼部皮膚,最好是術後一週回診,經過醫師確認復原情況後,再恢復佩戴隱形眼鏡的習慣。手術當天也一定要將假睫毛卸乾淨,若假睫毛跑到結膜內,刺激眼睛,便會造成眼部不適的情況,影響術後的復原。 蕭奕君醫師也建議,若是術後想化妝,最好是一週後再進行上妝,使身體有時間可以癒合,勿過度刺激傷口。 縫過的雙眼皮想重修?需詳細評估可行性 若患者不滿意縫雙眼皮的成果,有重修需求的話,蕭奕君醫師表示,雙眼皮重修的困難度會視前次縫合的方式而定,例如患者採傳統單點縫合的方式手術,若縫合的線材是使用不可吸收的線,就無法拆掉。若患者原本是使用8字縫合法,就可以拆掉原本的線再重新做縫合,術前必須告知醫師前次手術的詳細內容,以利醫師進行重修的評估。 蕭奕君醫師解釋,原則上如果是窄的雙眼皮要做成寬的雙眼皮,不管是要再縫或再割,其實技術上都不難,比較困難的是原來是寬的雙眼皮要做成窄的雙眼皮,不管是要重新縫或重新割,都會比較困難。由此可見,雙眼皮重修並不是簡單的工程,因此雙眼皮手術大家還是要力求「一次成功」啊!術前一定要做好詳細評估,與醫師進行充份溝通,才不會需要重新拆掉調整喔。       諮詢醫師:蕭奕君 現職: 台北新聖整形外科院長 學經歷: 台大醫學系畢 台大醫院整形外科總醫師 基隆市立醫院美容外科主治醫師 晶華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台北新聖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ASPS)國際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1.07

  • 年紀輕輕就有眼袋?青春殺手不分年齡!

    文、圖/翁嘉妤   在資訊日益發達的現代社會,晚上休息時間也一刻不得閒。不少人將熬夜已當成家常便飯,智慧型手機不離身,殊不知這些舉動都是影響眼袋生成的原因,也因此許多人年紀輕輕就有眼袋困擾。整形外科醫師黃昱豪建議,要預防眼袋提早報到,平時須注意不要用眼過度,生活作息要規律,以免眼袋早發,造成臉部老態氣色差。   老態退散注意 這些人「特別容易有眼袋」 除了後天的影響外,部份特定族群也會因為先天因素的緣故,容易有眼袋困擾。黃昱豪醫師指出,蘋果肌低陷者,因為下半部的支撐力不佳,所以相較於一般人而言較容易產生眼袋。而淚溝韌帶強韌者,會使得淚溝深陷,眼袋的突出也就更顯眼了。此外,眼周旁邊比較泡的人,通常眼周脂肪較多,下半部的眼袋也相對明顯,以上幾種類型都是屬於容易有早發性眼袋的族群。   眼袋臥蠶傻傻分不清 醫師教你怎麼分 很多人都會將眼袋誤認為臥蠶,也因此沒有盡早發現眼袋問題。其實眼袋跟臥蠶還是有明顯差異的,黃昱豪醫師表示,可以自行試試看做出微笑到大笑的表情,在這種情形下比較容易分辨出臥蠶與眼袋的不同。因為在眼輪匝肌完整收縮到最底的時候,通常在下方的脂肪大概就會曝露出來,如果患者沒有眼袋的話,這個地方就會是一個自然的凹陷,也就是所謂的「淚溝」,並沒有任何的脂肪多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是只有臥蠶,沒有眼袋了。反之,如果在笑的時候,眼輪匝肌收縮了,下面還有多出一包脂肪,便是所謂的「有臥蠶又有眼袋」的情況。 針對消除眼袋的對策,網路上可謂眾說紛紜,包括臉部刮痧、敷茶包、敷檸檬、抹橄欖油等,大多沒有醫學根據。年輕人如果有眼袋困擾,千萬不要誤信偏方,黃昱豪醫師建議,可以先與醫師討論溝通,共擬改善方式,尋求專業協助。       諮詢醫師:黃昱豪 採訪感謝: 義大大昌醫院 國際美容醫學中心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林才民整形外科診所副院長 大同醫院整形外科特約主治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總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台北亞緻整形外科醫師 台灣整形外科專科醫師 台灣外科專科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1.04

  • 真的可以爽爽「躺著瘦」?隔空減脂真的可以瘦身嗎?

    文/翁嘉妤 圖/游捷安   以往「躺著瘦」通常都只出現在人們的幻想中,但在醫美整形技術日益發展下,這種雕塑身型的減脂方式,已不再是無法實現的美夢。 林晏君醫師表示,隔空減脂是利用脂肪怕熱的特性,以電場原理選擇加熱,雖然是透過高頻電場去加熱深層組織,但是隔空減脂療程會將溫度控制在人體可以接收的範圍,增長加熱時間破壞脂肪細胞。由於皮膚表面和脂肪組織的電阻不同,因此在電場下表皮的升溫速度會遠低於脂肪,使能量可以在脂肪組織集中聚熱,過程中並不會對皮膚造成傷害,達到「隔空」破壞脂肪的目的。 至於脂肪被破壞後的下一步,林晏君醫師解釋,脂肪其實會自行開始凋亡,脂肪裡面的顆粒會變成油滴,大部份這些脂肪酸會進入到淋巴,跟隨人體的微血管系統一起被代謝,進而排出體外。   隔空減脂較適合改善局部的脂肪堆積,林晏君醫師指出,皮下脂肪捏起來有一定厚度,較為鬆軟的脂肪相當適合隔空減脂,相對的如果皮下脂肪較硬、淋巴循環不良、皮膚過薄、腹腔內的內臟脂肪都不適合隔空減脂。此外懷孕、照射部位體內有金屬植入物的患者也不建議施作隔空減脂。 林晏君醫師表示,隔空減脂也能配合其他療程一起施作,例如LPG(LIPOMASSAGE by Endermologie)、衝擊槍等,此外隔空減脂也可以與生酮飲食、低碳水飲食互相搭配,達到相輔相成的合併治療效果。 隔空減脂屬於療程式的治療,應由專業醫師評估後,進行整期療程,會比單次進行的效果更為顯著。通常4~6次的治療約可減少1吋的腰圍,但每個人的體型、脂肪分佈情況皆不相同,實際情形仍需透過醫師門診判斷而定。 隔空減脂後須注意盡量不要飲用含糖飲料,林晏君醫師提醒,由於含糖飲料中的精製碳水化合物容易被身體分解和吸收,過量攝取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而胰島素會提升飢餓感,還會降低人體代謝和活動的能量,使脂肪容易堆積,因此控制體內的胰島素可以有利於脂肪分解。建議療程後可以多喝水,促進局部循環,幫助排除體內的廢棄物質。 以往人們經常將「減脂」與「瘦身」劃上等號,但包括隔空減脂、冷凍減脂、雷射減脂等療程,都是針對局部脂肪進行改善,這些療程僅能做為輔助,加速脂肪分解,如果要達到減重效果,可不能繼續維持暴飲暴食、作息不正常的習慣,還是需要配合飲食控制和適當運動,才能夠雕塑完美體態,避免肥肉再現。     諮詢醫師:林晏君 現職: iNose大倉美學診所院長 學經歷: 台灣鼻整形基金會董事長及創辦人 台灣顏面整形重建外科醫學會理事 台灣顏面整形重建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美國顏面整形重建外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會員 美國耳鼻喉科醫學會會員 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畢業 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部總醫師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內視鏡手術研究  美國西南大學達拉斯鼻整形研究   韓國心美眼鼻整形機構研究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1.04

  • 流汗發炎不一定是長痘痘!分辨什麼是毛囊炎?

    文/王嘉慧 圖/翁嘉妤   青春痘的形成原因是由於皮脂分泌多導致毛囊阻塞發炎,是毛囊炎的一種,但是毛囊炎不等於青春痘,你能分辨毛囊炎與痘痘嗎?看到一顆一顆小小紅紅的,偶爾在頂端會有白色膿皰,可別亂擠,若處理不當可能會造成更為嚴重的疔瘡或蜂窩性組織炎。現在讓我們來認識毛囊炎,以及了解如何有效預防毛囊炎吧!   什麼是毛囊炎? 在冬天有許多人喜歡穿著貼身的發熱衣,不太透氣的發熱衣材質容易使皮膚分泌的油脂堵塞毛孔,或是夏天流很多汗沒有及時擦乾,汗水長時間與肌膚接觸,都很容易引發毛囊炎。毛囊炎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在健康的人身上多數毛囊炎都能自行痊癒,因此許多人發現毛囊炎後不以為意,有些嚴重的毛囊炎就因此延誤就醫。毛囊炎是毛囊的發炎反應,同時也因為皮膚受損可能產生細菌感染或黴菌感染,一開始的發炎是輕微的搔癢紅腫,再變成突起的小丘疹,再更嚴重時會出現結節囊腫,最後化膿長出膿皰,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毛囊炎跟青春痘哪裡不一樣? 青春痘是毛囊炎的一種,青春痘好發於青少年,在臉上形成粉刺、丘疹、結節、膿皰、囊腫等,主要是因為皮脂分泌過剩導致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通常過了青春期即會好轉。 毛囊炎一般可分為細菌性毛囊炎及黴菌性毛囊炎,少見的也有病毒感染造成的毛囊炎,多以口服抗生素和外用藥來治療,治療期間須注意傷口的通風乾燥,並且不可隨意停藥,應依照醫囑使用藥物。如果平常有在塗抹止汗劑,治療期間先停止使用,避免過度刺激皮膚或造成感染。 呂佩璇醫師:「青春痘其實是綜合括毛囊過度角化、皮脂腺分泌過多、細菌感染,再加上皮膚發炎的反應,而毛囊炎單獨來說的話則是毛囊本身的發炎。」     該如何預防毛囊炎呢? 毛囊炎時常反覆復發令人懊惱,毛囊炎的發作多與個人體質有關,但是也可以從生活習慣下手預防毛囊炎。平常減少穿著過於貼身的衣物,避免過度摩擦及不通風,並且時常洗手保持清潔,若皮膚有發現毛囊炎不可以用手去摳,手上易殘留細菌,觸碰到受傷肌膚可能會引發感染。頻繁的除毛也會引發毛囊炎,時常發現毛囊炎的患者,除毛時最好順著毛髮生長方向刮除,降低皮膚刮傷的機會。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保養品,若出現搔癢或過敏反應請立即停用,嚴重者應及時尋求醫師協助。最重要的是,每日充足的睡眠及飲水可以維持身體的抵抗力,適度的釋放壓力、保持愉快心情也可以幫助對抗毛囊炎喔!   諮詢醫師:呂佩璇 現職: 琢禾美學診所院長 學經歷: 長庚大學醫學系第一名畢業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整形外科研究員 美國加州聖地牙哥FACESPLUS整形外科診所研究員 美國紐約市Body Sculpt整形外科診所研究員 東京虎之門醫院皮膚外科研究員 東京資生堂美容皮膚科Skin Navi Clinic研究員 韓國首爾延世大學皮膚外科訪問學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0.28

  • 什麼!我身上有長瘤?認識何謂「汗管瘤」

    文/黃俊翔 圖/翁嘉妤   汗管瘤這個名詞似乎經常在身邊出現,但卻又不是這麼熟悉。而眼周肌膚常見的各種小突起中,汗管瘤就是其中的一種,所以許多人拼命擦各種藥膏、保養品,希望可以解決這個難纏的小突起。另一種說法則是把所有的眼周小突起都歸咎於「眼霜」太過營養,導致皮膚組織過度增生。 究竟眼周的小突起-汗管瘤,為何這麼神秘?眼霜真的會讓他們更加蓬勃發展嗎?一起來看看醫師怎麼說吧!   什麼是汗管瘤?為何我會有汗管瘤呢? 首先要了解為何會有汗管瘤,汗管瘤主要是汗管細胞增生造成表皮層明顯凸出的狀況,屬於一種良性腫瘤。而由於與汗腺有密切關係,汗管瘤的好發部位除了眼周等臉上皮膚較薄的地方以外,在胸口、腹部、腋下、鼠蹊部及生殖器等部位也經常可以發現,但由於臉上是最容易被看見的地方,因此最讓大家感到困擾。 王正坤醫師表示,汗管瘤一般是體質所造成的,而不是所謂的眼霜過於營養導致,反而是家族遺傳、年齡增長都可能是汗管瘤的原因。一般而言,汗管瘤並不會有任何痛感,少數人會在流汗時有搔癢的感覺,主要影響為外觀不美觀,並不會有其他不良影響。   那些皮膚上的小突起,汗管瘤、面皰、粟粒腫、疣… 而臉部眼周常見有各種突起,除了經常搞混以外,也常常被誤以為是另一種狀況造成民眾自行處理後發現狀況惡化。除了汗管瘤以外,臉上最常出現的莫過於面皰,也就是痘痘,狀況不嚴重的紅色丘疹可以透過口服藥物合併外用藥膏來消炎;較嚴重的膿皰則需要口服藥物殺菌與消炎治療。除了特殊體質以外,一般經由正常的清潔程序就可以有效預防面皰問題,所以跟汗管瘤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粟粒腫外觀有點類似面皰中的粉刺,屬於角質的堆積,但成因卻不一樣,皮膚受傷後或是代謝出狀況都可能容易有粟粒腫的產生,但粟粒腫比起面皰來說「和善」許多,不太會有更嚴重的狀況惡化下去,跟汗管瘤主要都是造成美觀問題,粟粒腫一般可以到醫院掛號,醫生會用除菌的針頭挑掉,比起自己擠到皮膚感染發炎來說要安全得多了。 還有一種常見的小突起則是疣,其中最多的是扁平疣,外觀看起來顏色比起其他小突起來得深,一般是膚色到褐色。這些疣的成因主要是免疫系統低下,造成疣病毒的感染,可以透過增進免疫力來治療,而要注意的是疣具有傳染性,需要避免接觸到免疫功能較弱的病人、小孩、年長者。 最後回到汗管瘤,汗管瘤的汗管細胞可以增生到真皮層,所以去除的手術也容易造成疤痕,但隨著科技進步,現在可以用鉺雅克雷射或二氧化碳雷射將疤痕盡量控制在最小,較淺的汗管瘤比較不會留疤,較深的汗管瘤會有輕微疤痕,治療都是為了改善美觀問題。     汗管瘤的治療與預防 而清潔習慣可以預防面皰,良好免疫功能可以預防疣,但是汗管瘤卻不是可以簡單預防的。如前面所說,汗管瘤主要是體質造成,目前無法預防,但好在汗管瘤並不如面皰、疣會造成嚴重病變。汗管瘤的處理在經過多次雷射之後,大多可以降低該部位的發生機率,如果天生體質容易有汗管瘤的朋友可以諮詢專業的皮膚科醫師,來確定是否需要進行更進一步的處理。 皮膚科醫師王正坤也提醒,如果身上出現這些不明的凸起,沒有辦法辨認的狀況下最好還是尋求醫師協助,以免自行處理不當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諮詢醫師:王正坤 現職: 藝群醫學美容集團創辦人 藝群皮膚科診所院長 學經歷: Dr.FreeVenus藝群保養品創辦人(玻尿酸精華液領導品牌) 藝群國際企業董事長 中華民國醫用雷射光電學會理事長 台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 成功大學EMBA校友總會理事長 大台南觀光聯盟理事長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 亞洲皮膚科醫學會院士(AADV) 衛生福利部美容醫學教育訓練委員 衛生福利部醫療器材評估專家 醫策會病人安全委員 國家品牌玉山獎傑出企業領導人 台灣100大MVP經理人 勞動部績優企業獎 醫療服務傑出獎 台灣醫療典範獎 台南地方法院醫療專業調解委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0.19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